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票] 离开电视去读书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7-12-27 20:10:35 | 只看该作者
闲话读书
[ 2007-5-3 16:54:00 | By: 夏朝晖 ]
  
读书不外乎两种境界:

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数九寒天用冷水洗脸,三伏酷暑将腿插在水中防蚊虫叮咬,为防打瞌睡,在眼皮上撑断了火柴棒,呵欠连天,泪水涟涟,硬为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强打精神,苦撑在那里读之乎者也ABCD,此为读苦书。

雨夜灯下,一杯香茗,半包点心,斜依榻头,到蒲松龄聊斋与妖狐媚仙幽会,陪周作人漫游雨中人生,在余秋雨的引领下跋涉文化苦旅,静静地聆听林清玄谈禅悟理。或者在茶余饭后,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或一本故事书,在阳台的藤椅上躺上半天,过一把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瘾。此为读闲书。

培根把读书的目的分为三类: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能。其娱乐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独处和隐退之时,其装饰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言谈之中,其增长才能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后两种读书目的,都带上了一定的功利色彩,这自然会削弱读书的乐趣。在我看来,第一个目的——娱乐,才是真正纯粹的读书,也即我所谓的读闲书。而读书的真正乐趣,应该都来自读闲书。

春天午后的窗前,秋夜漂泊的舟中,夏季清晨的林间,冬日雨夜的炉边,都适宜读闲书,读闲书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一本正经,只要自己喜欢,并且拥有一颗闲适的心,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7-12-27 20:18:15 | 只看该作者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2007-6-15 9:27:00 | By: 刘清国 ]
  
编者按:

  因为“世界图书日”,也因为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针对国民读书率逐年下降的现实,本报联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从4月4日起,连续6期推出以倡导阅读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和文章,专题取名“书香中华”,寓意希望人们重拾阅读的乐趣,书香遍中华。由读书报来做这件事情,尽管应当应分,但实际上也有一种尴尬在其中——很明显,坚持阅读读书报的,当然是仍然在读书的人,他们是不需要被倡而导之的——这就使专题似乎变成了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然而考虑到读者朋友分散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当中,如果大家都能行动起来——比如在恰当的时候做一点小小的提醒或是劝说,也许就会有新的力量加入到“我们”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期本版所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余光先生的演讲稿,尽管是“书香中华”专题的结束,但“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的美好期嘱,也许会从此在更大的范围内生根发芽。

  首先,阅读是人的权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Milagrosdel Corral)女士针对长期以来在阅读中存在的不平等,提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我们开展大众阅读,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书读。读书是一个人的权利问题,这种权利的保障,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所决定的。回顾阮冈纳赞对图书馆学五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到“读书是所有人的权利”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雅典和斯巴达只向自由人提供教育,十分之九的人口是不享有学习的权利的……因而书是供有选择的少数人使用的”。到18世纪,“为了在最简陋的环境中使社会和平,人们安居乐业,就要求许多人除了贫困外,还要无知……因此,为了每个国家或王国的康乐和幸福,就要使劳动阶层的知识只限于他们的职业范围以内,而不可超越它。牧羊人、庄稼汉以及其他农家人,对这个世界,对与他们的劳动或工作无关的事知道得越多,对他们愉快地并心甘情愿地经受住劳动的艰苦和劳累越是不合适。阅读、书写、算术等……对那些被迫通过他们每天的劳动以换取每天的面包的穷人来说是很有害的。”一直到1913年,要在莫斯科开办一所图书馆学校时,还有沙皇议会右派的领导人提出反对意见:“政府怎能容忍图书馆的发展呢?这将会为一场革命铺下道路。”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的国家,读书也要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过去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穷人家的孩子,当然就没有机会读书了,阅读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剥夺了。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一个大道理,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国正在面临着经济腾飞,但是经济腾飞,并不能表明中国就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素质上,提高国民素质依靠教育和继续教育,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阅读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朱永新也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气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人是不是能认真读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其竞争力的强或弱也取决于国民的阅读状态。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尊重书籍、尊重知识的民族,阅读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最古老的话题和传统。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代这个传统还需发扬光大。

  第三,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提倡阅读,尤其是传统经典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我认为阅读经典具有这样的作用:不仅对人们的系统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好处,还拓展了我们的生活,培养了我们的素质。一些美国学者认为,阅读经典是作为一个人进入精英阶层所应必备的,是与人沟通的条件。无论中国也好,西方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有这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否则你在这个问题上就失去了发言权。

  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快乐。”

  “在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正因为如此,我相信:读书,在今天仍然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庭藏书读书的传统及其重建

  我国家庭藏书与读书人比例在21世纪的前几年呈下滑趋势,根据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三次追踪调查,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8%,农村居民下降了9.6%。读刊率也从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下滑到2003年的46.4%。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调查表明,从国民的媒体接触率来看,高居前三位的仍是电视、报纸和图书,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带来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今后,随着其他媒体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分流人们的注意力,分割人们有限的闲暇时间,全国国民的读书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广读书、鼓励读书,希望重建家庭藏书,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今天,耕读传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诠释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耕”就是物质建设,“读”就是精神建设。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也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传统,比如,基督教强调读书,早期教徒读书主要是指读《圣经》,阅读是教徒跟上帝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好的阅读传统。有学者曾经对英国18世纪的家庭阅读进行过个案研究,在托马斯·特纳和佩吉·特纳夫妇家里,他们的阅读呈现出4个特点:第一,尽管这个家庭日常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阅读仍然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第二,他们的阅读大部分是出于宗教的规定;第三,阅读是他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第四,他们的阅读是间歇性的,也就是不同的文本交替阅读,或者边做其他事情边阅读。据说,犹太民族的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西方的读书传统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今天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有能力重建家庭藏书。我主张应将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家庭藏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让家庭成员有一些必备的读物,有些人家里根本无书可看。在目前图书馆还不是十分普及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家庭阅读,就不仅是继承传统,还具有实际的意义,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让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有书看,家庭藏书在目前能够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家庭藏书可以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展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培养有修养的母亲、提倡亲子阅读等活动。如果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话,他一生都受用无穷。巴特勒曾经指出:“人们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就比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更容易去阅读。”这就是我们建立家庭藏书、提倡家庭阅读的意义之所在。

图书馆在开展大众阅读中的作用及措施

  首先,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因为我们建立家庭藏书只是一个方面,毕竟家庭藏书是有限的,杂志、报纸往往都不具备,也没有必要,而图书馆可以提供我们一种连续阅读的保障。《第二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有这样一个结论:“国民家庭藏书比例超过一半,但数量不多,比例下降。”说明家庭藏书的普及率还很低,将近50%的家庭没有藏书。所以在中国家庭藏书还得不到普及的情况下,图书馆在我们大众的阅读生活里面意义就被凸现出来。

  其次,图书馆本身承担着很多责任,比如政府咨询、科研保障等,但同样承担着民众继续教育、民众阅读的责任,这是图书馆的一个神圣的使命。中国从图书馆建立的100多年来,图书馆的研究者、工作者以及有识之士,都一直在呼吁图书馆要成为大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图书馆要有大众意识,对大众开放,对大众开放是保证此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就是因为让所有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都能够得到阅读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以及各类图书馆,都有这样一个使命,当然有些研究图书馆可能不重视,但并不是说它没有这样一个责任。从世界图书馆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如此,图书馆一直在承担这样一个使命。今天我们呼吁要加强这样的使命感,让图书馆成为大众阅读的领导者和推行者。

  第三,图书馆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比如:推荐书目、读书报告、新书宣传、协助社区和家庭开展亲子阅读等,像东莞图书馆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就很有特色。该馆在2005年新馆落成之际,开展了首界“东莞读书节”,今年已是第二届,推出了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东莞图书馆专题动漫活动展、东莞学习论坛读书系列讲座、开通市民学习网、图书展、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比赛、“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藏书与阅读”优秀图书推荐、推荐书目、“学习之家”评选、外来员工“读书学习,争做新东莞人”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政府还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着力打造建设“图书馆之城”。从全国范围看,许多图书馆都已经做出很多实际工作。

  此外,图书馆还要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清华大学的老图书馆极有这种氛围,我到那里参观,感觉那个地方真漂亮,宽大的落地窗、古典的书柜、宁静的氛围。坐在那明净宽大的玻璃窗下,阳光柔和地洒落在书桌上,或听着雨点垂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我们不仅感受到书的魅力,也在体悟着时空的静谧。我觉得这就是我理想中的那种环境。我曾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双休日谈读书》里专门谈到这种感受,“双休日,图书馆应当成为人们读书的好去处”。今天我想变换一下说法:让图书馆成为每个读书人的理想居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07-12-27 23:04:3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想想,我还真要感谢自己生对了年代,长对了地方。小时候,电视机还是一种奢侈品,电视节目也很少,更没什么玩具,除了搬着板凳去看露天电影,课余时间就是在家看书。住在省图书馆隔壁,近水楼台,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如果全部靠购买书籍来阅读,我可没那个本钱,绝大部分书籍都是在图书馆借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7-12-28 14:22:2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读书妙语

读古人书最解颐的是读古人论读书的文字,不管在低层次还是在高层次上,古人那些读书妙语都有一种引领和校正作用,发人深省,受益不浅。

  《礼记·中庸》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仅此一句,几乎把读书方法的话题说尽了。读书人终一生都不可能把这一句话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难,说这一句的古人也很少能够做得到。于是,古人里便有把它割裂开来的,比如便有所谓苦行派(颜元)和苦读派之分,把读(知)和行完全对立了。国人当信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一家言”的,反对那“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曾国藩有家书中答复其弟要求赴京读书以求深造说的一番话:“苟能发愤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这是说一个人想读书时,随时随地皆可读书。据说我国古代的一些文人读书是很讲究窗明案净,正襟危坐的,把读书看得如祭祀祖宗一般的神圣,实在可笑。而今人的读书则比较随心所欲随遇而安,不大讲究读书的场所。古今读书人心态的不同或许也从这一小的方面上表现了出来:读书为做官与读书为求知。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是古人很有名的咏读句。这很有境界。有两个意思。其一,中国的读书人大多是出身贫寒的穷佬,耐得贫穷清寒。说得绝对一点,读书要受穷,穷方可读得书。有香衾美酒伴日那心思便不在书本中了。其二,读书人往往是物质的贫乏者精神的富有者,清贫而不坠青云之志,乃是读书人的一种境界。

  张载也有一句很中听的话:“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许多人常常抱怨记忆不好,除了在生理机制上确实有少数人记忆超群之外,一般地说大伙儿都处在同一水准线上。用张载的妙语来反诘一下自己,或许可以减少一些自烦。确实是这个理儿,熟悉的东西忘不了,不熟又不去钻研的东西就记不住。张载的话,使人如醍醐灌顶,懂得了去寻求读书的义理,“不时思索则心熟”。

  古人读书妙语无穷尽,从这些妙语中,不信找不到登堂入室的路径。古人语:“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谨以此语为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7-12-28 14:24: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现代读书人读书四相

醉书 大学者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醉”。

  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抄书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他的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吃书 青年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夫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大学者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7-12-28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读书是为了生命的积淀

  前不久,在“青春中华”中国青少年读书周名家讲座中,记者聆听了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关于青少年读书的报告。报告中的不少内容,对于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提示意义。为此,记者截取片段整理成文,希望能为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些积极有益的参照。

  ●心灵保持空闲才能阅读更多的好书,老是忙这忙那,不去读书,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无用。

  ●其实寻找书籍就是寻找自己,突然发现一本喜欢的书就如从书里找到了自己,为书中的某些语句激动不已固然是作者的高明,其实也是自己心灵的被发现。读书最大的兴奋莫过于此。

  ——余秋雨

  保持心灵的空闲

  余秋雨小时候家庭作业量很小,他大量的时间都在阅读。余秋雨教授认为,读书比做作业更为重要。他说,自己现在之所以能够侃侃而谈,正是因为自己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的结果。如果总是忙这忙那,不去读书,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无用。有了空闲的心灵,才能使自己接触到更多的好书。

  要读一流的书

  余秋雨教授说,书是分很多等级的。在阅读中,横向的学科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横向等级。其实最高等级的各学科是汇合在一起的,因此无论哪个学科的阅读都应该追求最高等级。

  因此不能形成这样一个观点:读不懂一流的书就先读三流的书,然后再读二流的书,最后再读一流的书。文化的等级是势不两立的,读低等级的书时间长了,会离一流的书越来越远。不要以为看了几本不好的书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错误的想法,你已经在这本书上浪费了时间,而且书中的东西已经悄悄进入了你的思想,使你的思路不再清晰。而读一流的书会使我们找到制高点,快速地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

  在青少年时期,读书是为了生命的积淀,而到后来,阅读都是为了工作需要,可见在最适合读书的时候,让低级的书占据了你的时间是多么的可惜。因此,要努力寻找一流的书来读。

  参照书单读书

  青少年很难判断一本书是好是坏,因此在读书方面需要一些优秀的人的引导,需要有经验和有学识的人的帮助。现在报纸上经常有一些推荐给青少年阅读的书单。开书单是好的,但是总有些毛糙,很多书并不适宜所有的青少年,因此,在读书中,不一定要严格按书单阅读。但是需要参照一下书单,因为这些书单上的书基本上是一流的,而青少年只有读过第一流的书才会对书的好坏有一定的判断力,树立起书是分等级的观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更贴近好书。

  读和自己有缘的书

  第一流的书太多,因为种种原因,会使一些书和你合不来,另一些书却使你怦然心动。因此在读书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读不下去的书。这时不要因为读的是一流的书就刻意坚持,而应该暂时放一下再读或者干脆不读。余教授说自己小的时候根本不喜欢看《红楼梦》,而班里有个女生竟然看了12遍。可是过了许多年后自己又喜欢上了《红楼梦》,还专门写了一部红楼题材的戏剧。

  余教授说,刻意读一些读不下去的书就和强扭的瓜一样,是体会不到甜味的,因此应该去寻找一些和自己有缘的书来读。其实寻找书籍就是寻找自己,突然发现一本喜欢的书就如从书里找到了自己,为书中的某些语句激动不已固然是作者的高明,其实也是自己心灵的被发现。读书最大的兴奋莫过于此。

  从书中借鉴人生

  生活中有很多道理,但是有些青少年连一些最简单的都不懂,因此,我们需要读一些人生借鉴方面的书。像《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看起来很浅陋,既称不上是美学也不能算是哲学,但是这些书可以让人向上向善,可以弥补我们在整体结构上的一些缺陷。当然,像我国一些千古道义方面的《论语》、《孟子》等书就不同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书。

  用书拓宽视野

  你知道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吗?你知道目前全球环境保护的基本趋势吗?你知道中国全球竞争力排第几位……对此,不少青少年并不清楚。其实,青少年读一些这种宏观思维方面的书,对于开阔视野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女生,很多女生以为这些都是喜欢高谈阔论的男生应该读的书,但是只有使自己多学习一些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小女人。

  多读一些创新方面的书

  余教授说,教育和创新是矛盾的,教育是传授已有的知识,告诉人们的是万古不破的道义。如果把陈旧的知识当成一个不可逾越的殿堂,就会使学生不敢打破老师的知识结构。而知识既需要继承,也需要日新月异,不断往前走。因此我们需要冲破教育导致的保守思想,明白平时学的都是以前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一些创新方面的书。也许这些书中的新思维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冲撞,面对创新会使人惊讶,但惊讶正是突破旧思维的一个窗口。

  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网络文学的发展是应该鼓励的,因为文学的生存形态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不要责怪或看不起网上文化。但是由于网络文化刚开始不久,还是一个比较粗糙的事物,难免泥沙俱下,掺杂着很多肮脏的语言,有些甚至不能称其为文学。

  网上阅读是一种比较消耗生命的方式,里面多是过眼云烟般的消耗性的信息,虽然可以阅读,但当这种阅读形成一种无谓的生命消耗时,就应当进行纸面阅读。毕竟,阅读是为了保持生命的宝贵,单纯追求网上阅读会使人成为网络的奴隶,所以有时候是需要对网络文学进行抗拒的。

  传统的阅读最好不要放弃,因为,纸面的阅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情趣,肯定不是网上阅读所能完全替代的,就像电视电影不能完全替代戏剧、火车不能完全替代汽车一样。正是因为各有自己的情趣,纸面的阅读更是一种生命乐趣,所以我们应该迷醉于它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07-12-28 19:32: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美惠子 于 07-12-27 20:07 发表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文/梁厚甫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 ...

好文章!我和前夫的合不来,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对读书的态度不同。虽然我从来没有认为读书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但我总认为爱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的思想境界和待人处事总是有很多差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07-12-28 19:4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美惠子 的帖子

  ●心灵保持空闲才能阅读更多的好书,老是忙这忙那,不去读书,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无用。

  ●其实寻找书籍就是寻找自己,突然发现一本喜欢的书就如从书里找到了自己,为书中的某些语句激动不已固然是作者的高明,其实也是自己心灵的被发现。读书最大的兴奋莫过于此。

  ——余秋雨

说得好,最近看周国平的《人与永恒》和《安静》,的确很有以上第二点所说的感受!
前不久看到一个朋友的博客签名:“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写作是生命的延续”,也很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07-12-28 19:51:1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也的确好久没去打开家里的电视机了。只是觉得自己花在网上的时间还是多了点,接下来该多读点书了。

谢谢惠姐姐的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07-12-30 09:12:52 | 只看该作者
书中锦句

茶--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绵而后劲,叫人道爽;泉--清而味淡,却用一生来品出甜。一个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让人受益一生。

    梦:总不够漫长,可是我们需要梦想;情:总让人受伤,可是我们还念念不忘;雨:下得再漂亮,我们还是喜欢阳光;你:虽然不在我身旁,但我从未将你遗忘!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只是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只是牵牵手;能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分开。
    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挣多挣少不赔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这一生平安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07-12-30 14:3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美惠子 的帖子

好句,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08-1-1 16: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绿罗裙 的帖子

红袖添香,也要伴个才子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8-1-1 20:15:24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我也一直以为,读书能够修身、养性、怡情、健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08-1-1 20:19:42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的女人最美丽,读书的男人最潇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08-1-1 20:20: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生活空间因为萦绕着书香而充满着醉人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