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中医体系--真气运行学与老子的“道” --李少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8-16 21: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气运行学与老子的“道”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论文

李 少 波






真气(元气)是中医学基本概念之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中医理论研究证明,旺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做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人体和真气的关系也可简单的描述为: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

    真气运行法源于老子哲学和中医理论

    真气既然是人体之本,那末,真气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培养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黄帝内经》说:“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以看出老子和中医经典都对道、真气、人的生命、阴与阳、动与静等有精辟论述。然而,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和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思想染上了神秘和离奇的色彩。有关论述不是纯驳不一,便是隐晦多喻,以至探索者不敢问津,学者无从捉摸,本来是人类可以认识的自然规律,反而变得光怪陆离了。使得老子宝贵的哲学思想不能为人民造福,殊感可惜。笔者一生致力于真气运行学的研究,经60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明白了真气产生的机制和在人体内运行的原理,从而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理论。在90岁高龄时,出版了著作《真气运行学》。该书从专业角度讲是中医理论,但通篇贯穿着老子的哲学思想。关于真气运行运行法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详细内容请参见李少波著《真气运行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简单地说,就是根据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生理机制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集中思想,调整呼吸(关键是注意呼气),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层的自调能力,恢复先天的生理机制。其中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和呼吸系统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

    笔者是怎样走上研究老子哲学思想之路的?说起来颇有离奇色彩。我生于1910年2月,自幼体弱多病,后又患矽肺和肺结核等不治之症,说不尽的痛,道不尽的苦。在医药失效,生机欲绝的时刻,随祖父学习吐纳导引之术,行气摄生,动静行修而自医。每日勤修苦练,并攻读中医经典、老子之道,以印证自己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相互比照,无一不符。渐悟医源于道,道可道,非常道。随着功夫的精进,自身的疾病日渐转愈,精力复常。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边实践边探索,逐步体会到宇宙万物无不服从老子的道。体验到人体真气产生并沿经络运行的规律。10多年的自练自养,健壮了体魄,开悟了智慧,由病而医,由医而悟道。暗暗下定决心,进一步探索道的奥秘,人体生命之真谛。1936年,毅然离开了河北故土,西去川陕秦陇,游访名山大川,寻访贤哲名流,以期精益求精。在陇东崆峒道教第一山,得其指点至道之精,至道之极,阴阳之原,合而为一之宇宙精神。后又潜心钻研医、道、儒、释及各家养生学理论。不辍苦练,实践出真知,进一步认识到医道同源,人天一体,相互为用。

    一、对《道德经·15章》的诠释

    我认为老子的大智大慧,源于修炼,能写出《道德经》这部修炼养生的开山之作足见其功夫之高。人脑于大自然相通,是宇宙的缩影,本来就储存有宇宙的奥秘。老子正是通过练功,达到超常入静,于是脑海深处的智力资源被开发了出来,从而产生了千古奇书《道德经》。这是“恍恍惚惚”(功态)中得来的,所以记录下来也让人觉得“恍恍惚惚”。读《道德经》的窍门是“悟”,而要“悟”的明白,必须要切身修炼。《道德经·十五章》所描述的过程与真气运行法修炼过程完全吻合。正如老子所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强为之容。

    豫焉,若冬之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涣兮,若冰之将释。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可蔽而新成。

    以上短短98个字,既描写了修炼真气运行法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行为,又描述了练功到一定程度,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全身关节感到流动疏脱,内呼吸旺盛,皮肤毛窍随呼吸而动的生理活动情况;也指出了练功有成后,由衰返壮,蔽而新成的道理。下面给出详细的解释。

    (1)古之善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有学识的人,善于研究人体生命、自然界变化和人与自然相关的规律,把这个规律叫做道。这一章具体谈养生的道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识细致、深远而通达的,深刻到一般人所不能认识。

    (2)夫唯不可识,强为之容。

    正因为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为了使这个道理发扬光大,所以勉强加以描述。为什么说勉强加以形容呢?《老子》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见这个自然法则的道,和身体的生理变化,限于当时的条件,是不容易说清楚的。并且还说:“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感到越想说得清楚,越不象本来面目;越是一意追求,越无路可通。张三丰说:“道从虚无生一气”,静极生动才是自然变化的规律。

    (3)豫焉,若冬之涉川。

    人们对这个微妙玄通的道理,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事前要谨慎啊,要象冬天赤脚过河那样小心谨慎地接触;虽然非常向往,又怕出毛病,踌躇不前,不敢毅然一试。

    (4)犹兮,若畏四邻。

    要从事实践,就必须选择一个清静适宜的环境,避免他人的干扰。因此择地要反复考虑,要象提防领国的围攻那样谨慎。

    (5)俨兮,其若客。

    坐功的时候,必须端正身心排除杂念,所以表现得恭谨严肃,象面对着宾客那样认真,注意着调息的方法。

    (6)敦兮,其若扑。

    进一步到了忘我的程度,对全身失去分别的感觉,似无意识活动敦厚地象未经雕刻的素材。

    (7) 旷兮,其若谷。

    坐到无物无我的境界,但觉得有那么一种空旷而界远的样子,象是一个深山幽谷。

    (8)涣兮,若冰之将释。

    坐功到一定的程度,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全身关节尤其两肩和两膝部位感到流动疏脱,象春冰将融那样松利舒适。

    (9)混兮,其若浊。

    在内呼吸旺盛时,皮肤毛窍都随呼吸而呼吸,全身里外无处不随呼吸活动,包容一切,象长江大河的混浊。并且这些活动都是一致的,就象泥沙在江河里翻滚着,既是清楚的细小个体,但又没办法分开。

    (10)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谁能在这种内呼吸旺盛的情况下,静止以待,内呼吸越加旺盛,各组织细胞气机通透良好,那种全身活动的现象慢慢的都感觉不到了,就好象浊流澄清了一样。

    (11)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持久地坐下去,丹田里的真气就会慢慢地充集增长活动起来,这就是静极生动。

    (12)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持这个养生之道的人,他不会自满的。谦受益,满招损。

    (13)夫唯不盈,故可蔽而新成。

    正因为他不自满,才能持之以恒,努力钻研,是丹田力量不断增长,贯通督脉,后天返先天,由衰返壮,使衰退了的身体恢复健康。“若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蔽而新成的生理机制。

    三、国外专家学者对《道德经·15章》的解释

    国外专家学者对《道德经·15章》的解释大同小异,他们都是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解读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工学院教授郑鸿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陈述如下,供大家比较研究。

    古时忠诚于道的君主,

    是一敏锐和通达的人,

    但他深藏而不为人知。

    就是因为他不被了解,

    故只可勉强为他写照:

    谨慎的,像冬天踏冰过河;

    犹豫的,像恐惧他的四邻;

    保守的,像有礼貌的贵宾;

    和顺的,像将溶水的冰块;

    诚实的,像一块原生素材;

    开诚的,像一空旷的山谷;

    浑乱的,像很浑浊的河水。

    谁能停止内心中的混浊?

    安静下来,自会逐渐澄清。

    谁能从长期宁静后复生?

    经过活动自会逐渐更生。

    终于道的不愿到达极端,

    就是因为没有达到极端,

    故能不蔽旧而得新成功。

    (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杨永保副教授帮助整理该文,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少波著. 真气运行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美]郑鸿著. 老子思想新释[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杨永保 李天晓.《真气运行学》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J]. 现代养生,2006(4).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8-16 21:24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