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3-7-31 10:3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23年5月,35岁的程江飞将北京安定医院告上法庭。他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七年前在安定医院就诊,并被上报到“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系统”,今年4月报考驾照被车管所拒绝。此后,程江飞陷入了一个死局:车管所告诉他,可以去医院开具一份“痊愈证明”以及“驾驶行为能力证明”,但医院需要车管所提起委托才能开具证明,车管所表示需要医院开具的证明才能后续推进。他通过多方申诉、咨询无果后,不得不将北京安定医院告上法庭。在提交给法院的起诉书中,他表示北京安定医院的诊断有误,以前自己也只是情绪波动较大,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后,现在一切正常,甚至创办了公司,定期接受心理治疗,为什么依然认定自己连驾照都无法考取?长期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黄雪涛律师表示,这是许多患者容易陷入的误区——竭力证明“我没病”来要求自身权益被保障,在她看来,“有什么病不重要,医学上的疾病不能直接剥夺患者的法律权益,这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不透明的管理机制、模糊的社会权益界限、被过度使用的个人隐私……随着大数据时代诊断史、住院史的资讯交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精神疾病患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此案正在等待正式开庭,但程江飞认为自己“几乎一定会输”。他想要的也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一个答案: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如何证明自己已经“正常”了?“为什么被上报的是我?”2023年4月,已在北京工作了11年的程江飞在北京某驾校缴纳报名费用的几天后,接到了来自驾校的电话,口头通知他没有通过车管所的报名审核,无法报名考取驾照。在程江飞的询问中,驾校工作人员表示,车管所在后台数据中筛查到他的精神疾病患病史,根据现行法规,不允许考取驾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