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药信息] 曙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1-6 17:03: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精神病学展望:推陈出新(一)
更新时间:2014-12-31
想过去,看今朝,当我们感叹白驹过隙般的2014时,有哪些具有精神病学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进展需要我们关注的吗?Nassir Ghaemi博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医脉通小编将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一)更多的药物
新药总是首先被提到。我想在生物作用机制意义上的新药基本没有,更多是在现有类别的药物基础上的改良。这其实很重要。
例如,在主要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大多数有心血管副作用,包括抗胰岛素和lipidogenic作用。这些副作用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广泛使用的药物如奥氮平、奎硫平,就存在此类风险。
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现在是精神治疗专利药物的最大市场(绝大部分抗抑郁药现在是非专利药物),制药公司仍然有为该领域市场研发新药的利益空间。为了创新,他们尝试研制出没有心血管危害的新药。其中三种最新的抗精神病药物——阿塞那平(Saphris),鲁拉西酮(Latuda)和伊潘立酮(Fanapt)——都被证明没有这方面副作用风险。
因此,尽管功效没有改进,安全性却得到了提高。未来的一年,我们可以期待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安全的或者安全性与功效兼具的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药物就另当别论了。许多对制药公司来说曾经是利润重磅炸弹的药剂虽然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已经是非专利的。近年来的几款新药——像去甲文拉法辛(Pristiq),维拉佐酮(VIIBRYD)和沃替西汀(Brintellix)——没有多少疗效跟安全性方面的改进(不像抗精神病类新药)。抗抑郁类药物在常见药物并发症方面来说相对温和些,不像抗精神病药物,所以,鉴别新药是否更安全上也有困难。
或许很快——也许明年,也许后年——可能就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不是新的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美国市场一直在等待一种特别的,像欧洲的阿戈美拉汀那样的药物。阿戈美拉汀是一种褪黑素受体拮抗剂,虽然相比其他的抗抑郁药物它并不更有效,但它的作用机制不同,或许可能带来不同的(不见得少的)副作用。
由于某些原因,阿戈美拉汀还没有在美国上市,但是制造方的另外一种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市场定位为治疗失眠的雷美替胺(Rozerem),正准备作为治疗抑郁的药物投放美国市场。他们似乎将雷美替胺定位为治疗双相障碍,或许是因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还没有批准这方面的抗抑郁药物。所以他们想让雷美替胺成为首个治疗双相障碍的新药,而不是作为重度抑郁症的21世纪新药。
祝他们好运。我对这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因为绝大部分的前期研究都没有抗抑郁药物对双相障碍奏效的数据。(在超大型的,最佳设计的试验中,加入标准情绪稳定剂,它们反复的被证实与安慰剂是等效的。)如果雷美替胺在申请作为治疗双相障碍药物时失败了,那么,对于那些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控制非双相抑郁的新机制药物引进的人(像在欧洲那样)来说简直太不幸了。
医脉通译自:Psychiatry Prospects for 2015: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
Medscape Dec. 29th, 20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5-1-6 18:39: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5-1-22 17:31:52 | 只看该作者
(二)对安非他明“着魔”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有数据,目前为止最蓬勃发展的一类药物是安非他明与兴奋剂,最快速发展的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的诊断,特别是成人中ADHD的诊断。虽然安非他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科药物(19世纪30年代用于治疗抑郁而上市),几十年来一直作为一种非专利药物,但对于像Adderall XR®(安非他明/右旋安非他明)和Focalin®(右哌甲酯)这样的专利药物来说,经过相当成功的市场营销,使得该类药物被广泛、持续的使用。

  这几年持续发酵的:临床医生对成人ADHD和安非他明着迷。这个热潮是不是合理,相信我们很快就能见分晓。

(三)走向更有效的心理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另一项重大的临床变革就是心理疗法。这项变革更经济,是近几年美国两项政策改变后的产物:心理健康平权法案(由患有双相障碍的前众议员Patrick Kennedy推动)和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将心理健康平权施行的更彻底)。现如今,保险公司不再允许限制心理疗法的次数。

  过去,即使可以报销,保险公司也常常只报销有限期数的心理疗法费用(比如12期),然后后续疗程需要在管控下进行,即使这样,通常最终还是拒绝赔偿。因为许多人事问题(像人际关系问题,生命周期过渡,家庭矛盾等)的心理疗法都需要长期——通常一年或以上——的治疗。先前的保险限制极大的阻碍了适时的心理治疗。现在心理治疗可以更方便的获得长期报销。

  这是精神病学实践一项重大受益。临床医生再也不需要将人际问题,社会问题归到生物学角度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分类(像重度抑郁症问题或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然后使用保险公司唯一肯长期承保的‘药物治疗’手段。

  我们回到未来:我们可以为那些因社会问题或人事问题而未涉及到疾病(比如:双相障碍)的人群,给出长期的心理治疗,短期的药物治疗的策略。

(四)基因组学进展:进展缓慢却意义非凡

  其他潜在的变革逐渐崭露头角。遗传学与神经影像是目前精神科学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大约占主流精神病学期刊的80%的学术文章都涉及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内科医学期刊上只有大约50%的生物学基础的文章有相似的影响度。)

  迄今为止的研究或暗示我们:诊断精神疾病的遗传标记比治疗反应的遗传标记更难找(比如抗抑郁药物)。制药公司目前正在致力于将这些药理学预测因子作为区分它们药物的新研究方向。他们提供不出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但他们提供出相同作用机制带有新的药理学指导数据的新药,只对测试带有相应药物阳性遗传标记的患者给药,提高治疗起作用的概率。

  这跟新药能带来的效果相似:我们虽然不能治疗更多的人,却尽可能伤害更少的人(被证明对抗抑郁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这种药物尝试不仅没有益处,患者可能还要承受副作用或者使情绪障碍加重的风险)。

  我们也期盼那些将数十亿资金投入进神经影像学研究的人能得到相似的成果,但目前看来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应用进实践的新进展还没有浮出水面,在我看来,还要等上十年之久。不过那些PET影像看起来确实挺漂亮的。

  医脉通译自:Psychiatry Prospects for 2015: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Medscape Dec. 29,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5-1-23 18:02:07 | 只看该作者
这好像是我当年一道英语考试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4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