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lhlj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08-3-29 23:29:59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08-4-10 16:26:57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感觉森田真的很实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08-4-10 16:35:23 | 只看该作者

人际关系的根本--"不即不离"

  "欲接近情人,却又不好意思接近,于是这两种对立的心理便产生抗衡作用。我将此取名为精神的拮抗作用或为调节作用。这两种相对立的心理,其双方越是激烈、强大,则精神的能动作用越为旺盛。那些一味地为神经质者的思考方法,或错误的精神修养所驱使的人,一方面竭力地否定、抑制自己恐惧心理、羞怯心理,另一方面又无情地鞭挞自己那种想接近对方的欲望其结果,精神的能动作用反而变得萎缩,失去均衡。这些人为了想使自己不感到恐惧,便极力地虚张声势,以至顽固不化。另一方面又硬想要接近对方,所以一点也察觉不到此举会给对方带来什么麻烦,最后竟变得厚颜无耻,不顾脸面。与此相反,在这两种的心理互相对立,产生抗衡作用时,即使去接近对方,也要避免总是纠缠在一起,即保持"不即"的状态。在对方高兴时便去接近,在对方感到麻烦、为难时则稍作回避。另一方面,因为抱有接近对方的欲望,所以即便一时回避也不要总不接近,而是应极巧妙地捕捉时机,如略微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或对方有空暇,然后随即上前接近。这样,即为保持"不离"的状态。换言之,既非纠缠不放,也非避而不见,在战略上要灵活机动,这样便能收到极为适宜的效果。即保持所谓"亲而不熟,敬而不远"的状态。那么,这两种因为互相对立而产生抗衡作用的心理,其根源是什么呢?这就是上进心,一心想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通向自觉和醒悟的道路》,森田正马著,水谷启二编,白扬社)。上面引用了森田先生相当长的一段原话,森田先生把搞好人际关系的真髓归结为不即不离,即为既不纠缠,也不远离的状态。我以为先生的这一准确而深刻的分析,阐明了这种心理上的构造。在与别人相处时,要做到不即不离,说到底是一个距离能否保持得当的问题。因距离择取不当而贻误人际关系的事例相当不少。若举一个最易明白的例子,则莫过于恋爱时的情况吧。假定喜欢某一女性,遂将自己的爱慕之心传达给对方,同时希望对方也对自己表示好感。我在"积极的言行"一节里已经提及,若隐瞒自己的感情,则最终也无法将自己的爱慕之心传达给对方,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虽说如此,但纵然不顾一切地到处追寻对方,恋爱也不会取得成功的。行动是必要的,但要是掌握不好人与人之间相距的尺度,反而会丧失重要的东西。犹如森田博士所分析的那样,正因为自己存在着抗衡的心理,所以才懂得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取得平衡。有关恋爱的话题姑且不论,在公司这个集体中,能否巧妙地又恰如其分地保持与人的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只是接近自己所喜欢的上司,并对这位上司言听计从,无论什么事都征求他的意见。反过来,却不去自己所厌恶的那个上司的地方,甚至理应汇报的事情也置之不理。另外,有的上司凡有什么事,总是找自己喜欢的部下去办。在公司或工作岗位上,只要有这两类人存在,那人际关系必定会出现裂痕,进而还会产生不必要的派系。这最终必然会给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人都有好恶,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的确,在生活中也有些人总让人讨厌,无法产生好感。但是,将这种感情直接发泄到对方身上固然不好,可是,一味地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也没有必要勉强地去喜欢对方,而是仅从一个合格的社会人①的立场出发,作为同一公司的职员恰如其分地致以最低限度的问候,那么就能自然地保持好不即不离的距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08-4-10 16:46:42 | 只看该作者
不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需有信念。即便制定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也需建立在坚信现状会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当然还要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即纵然发生变化也是在可能预测到的范围内的变化。信念固然很重要,但假如一旦成为某种固定观念就危险了。若过分地相信:这将是如此发展,将是这样的结果。那么,当事态朝着与自己预测的不同方向发展时,就很难应付得了。佛教中有"诸行无常"的说法,意谓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今天还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也许明天已成白骨。这也就是所谓"前途莫测"。倘若这样说,年轻人也许会感到太夸大其辞了吧。其实不然,只要稍稍考察一下历史,就能理解: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例如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也是如此。直至在其崩溃后才有经济评论家对其作出说明和分析,说:"那是泡沫经济。既然是泡沫,当然很快消失,毫不足怪。"其实,在日本泡沫经济繁荣时,向公众大肆宣传购买土地和股票将会带来多大利润的,也正是这些经济评论家。事实上,当时我们也相信地价一定会上涨;即便股票价格有所下跌,"稍稍损失一点点"也不在话下。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激变竟会危及到金融机关的存在。生存在变化如此激烈的社会里,该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措施呢?--对此,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灵活的头脑"。"森罗万象,当处于变化之中。"--这一句话似为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抛弃固定观

念,保持那种能应付任何变化的灵活的头脑。即便在公司职员的生涯


中,有时那些根本无法预测的情况,不知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突然就出现了,如"某日,因公司的企业方针突然更改,新的企业将关闭";"接到人事调令,调到子公司任职";"因与外国企业合并,被派往海外工作";"发布了难以想像的削减经费的命令"; "自己信赖的上司突然去世"等,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所谓职员的生涯,也就是随时准备应付这类突如其来的事情。森田博士有一句很具代表性的话:"服从自然,顺从境遇。"意即:纵然自己以为"应如何如何"并定出计划,做好准备,若情况变化,或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则计划顷刻间成为一纸空文。当然,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未奏效时,那就不必总拘囿这一计划,而需要有一个"心的转换",即考虑新的方法。换言之,需保持灵活的头脑。这里所说的灵活的头脑,当然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上,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我在任尼齐伊副总经理时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顽固不化,一意孤行的人。在工作上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否则就放心不下。如会议开始的时间、业务报告的提出时间、听取报告的时间等,即便有一分钟的差错也会坐卧不安;最后,我甚至顽固到连吃饭的时间都作了规定:午饭在中午,晚饭安排在晚上八点。在其他时间,即便总经理来约我也断然拒绝。而且,我深信自己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想来,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缺乏灵活性的样板。虽然过去的时间已无法挽回了,但,假如当时的我不论在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能更加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的话,那么也许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吧。我就是在家中也同在公司里的做法一样,相信自己所做的"绝对正确"。所以,从没有平心静气地听取妻子的劝说,体谅孩子的心情。在妻子和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是个自以为是、顽固不化、冷冰冰的老头吧。近日,我通过神经症的折磨后才注意到保持头脑灵活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不足。总之,今天已是人生已80年为计的时代了。孩子长大、自立,结婚建立家庭后夫妇二人的生活至少还可以持续约20年以上。贝原益轩说过:"乐余生而终此身为好。"确实是这样吧。无论做工作或是在家庭,都要学会保持心胸的宽容和灵活的头脑,唯有这样才能对周围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08-4-10 16:51: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顺应自然的生活

我前面,我多次使用了"神经症"这个词,乍一看很容易明白,然而却是很难把握的一个词,或许还会给人一种古旧的感觉。这种"神经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神经症,是指由于心理上的构造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或身体上的,或二者兼有的功能性障碍固定下来的状态。"(东京慈惠医大名誉教授高良武久博士语)。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症状,如大西先生和我所患的肠胃神经症,以及失眠、头痛、眩晕、肩酸、心悸亢进、不安发作、对人恐怖、对肮脏恐怖、乘车恐怖等。我想,无论谁都会有过以上所列举的一种或两种症状的亲身感受吧。也就是说,神经症不但没有什么古旧之感,反而是被称为"精神紧张社会"的现代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症状。浜松医科大学大原健士郎教授(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也曾指出:"来内科就诊的三分之一患者,均与精神创伤性疾病有关。"有相当多的人和我过去一样,并不知道真正的病因,而去医院看病求药。森田疗法是治疗神经症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疗法。它科学地阐明了人固有的欲望和不安,以及感情方面的构造等,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行动来治愈神经症(森田正马把适用于"森田疗法"的神经症称为神经质,高良武久则称其为神经质)。"顺应自然",其实是一句涵义很深的话。以我自身为例,在为了做一个"理想的营业部长"而不辞劳苦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这样一种心情:"渴望别人称赞自己:冈本真不愧是个创业者,干得非常出色。"、"希望受到同事和部下的尊敬。"、"总想让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因而,我竭力掩饰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缺点,只将自己身上压上一副"理应如此"的自我防卫的精神重担。正是由于上述心理上的纠葛以及因担心肠胃病变而引起的疑病症、精神交互作用(指由过分的注意和病觉二者构成的恶性循环)三者的交缠,其结果必将导致心理和身体间的失衡,其症状表现为食欲急剧减退。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写在"森田疗法"中的对于性格的分析,犹如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一般。易患神经症的人的性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自我内省型(小心谨慎,性格内向)②执著心强。③感受性强,性格属相杞型。④完美主义(具有强烈的生之欲望)上述所有的特征,无一不符合我本人的实际情况。人,就是这样,即便自以为了解自己性格的人,也很难做到客观地、毫不掩饰地认识自己。我自与"森田疗法"邂逅后,完全解除了自我防卫的思想重负,这时方始得以真正地认识自己。现在,我在担任尼齐伊咨询顾问的同时,还兼任财团法人精神保健冈本纪念财团的理事长。我在长达40年的商人生涯中,虽说历尽了无数波澜和险境,但这一点是可以断言的--我冈本有今天,完全有赖于众多卓越的前辈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但,我引以为憾的是:我若能更早一些相遇"森田疗法",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话,那么也就不致于给前辈和同事们,以及朋友和家属带来如此多的麻烦了吧。在这样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中,人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便是即将迎来的21世纪的当代日本。它对公司职员来讲更是一个严酷的世界。商业战场,犹如使人感到精神极度紧张的汪洋大海,若肩上背着沉重的自我防卫的精神重负,这就意味着他将随时都会溺水而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anpuzun 该用户已被删除
21#
发表于 08-5-10 18:46: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0-3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