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能理解、容忍、支持你的家人对情绪稳定的帮助实在是非常重要。
这两天较忙,终于今天有时间读完了全部内容。
我是非常赞同里面的观点的,尤其是“精神药品都是毒品”这一论断不但说得有理有据,而且提法非常令人警醒。
如作者所言,毕竟精神医学本身发展就不甚完备,如果完全依靠本身就不能保证全面疗效的疗法,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健康下赌注了。这些贴子本身说得很透彻,所以我就不再画蛇添足地恭维和评论了。
对于我前面说过的“同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主贴同样是一家之言”,我再稍稍谈一点看法。
我多次说过,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这一论断并非从专业角度而立。但这样也少了一些同行相轻的偏见。
做出这一论断的基础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人士。
任何一门学科的深入研究,都不是门外汉能理解得了的。所以无论“三峡工程”还是“经济体制改革”这些重大决策都是由专家组论证,并没有公众听证这一程序。而“公交车提价”这种纯关系民生的事情则必须通过大众知情才可进行。
回头看心理疾病的问题,却并非这样单纯,因为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但患病的却多数是平民,但病人对自已的病情及用药却也有起码的知情权。
专业的论述我们并没有资格评判,所以我们只能从科普形式的读物中一知半解地了解。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即科普能否完整地传达专业科学发展的全部信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否则就没有专业研究的必要。
另外,科普类读物中的信息,有些即使本身是中立的,但科普作家本身的立场、表达方式、读者的误解(当然这点与作家的表达也不无干系)和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会也使阅读效果产生一定的偏差。专业研究中的叙述才应该是完全中立客观的(至少我们希望是这样)。
基于以上考虑,对待科普类读物的态度,也都应该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判断力去理解,而不要完全偏听偏信。因为以春秋笔法把截然不同的观点写给大众看,都是完全有可能吸引自己的拥趸的。
同时文中还提到,用安慰剂进行的试验表明对药物的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积极的效果。这也反证了,因为完全无知而对药物疗效迷信,也许会比带着怀疑接受任何疗法的效果都要好。
当然我绝不主张为此胡乱开药,但一些明确毒副作用小的药品对患者心理的慰济功能同样是不可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
我们最可相信的,就是自己,因为任何判断,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凭自己的判断力做出的,别人的意见只是起到催化作用。所以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分清主次,不要因为他人的意见而像墙头草一样来回摇摆,但要做到这点,不仅要有比较坚定的意志,还需要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经过理性的头脑分析。我相信这点,我们还是做得到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我反对作者观点似的。其实我不但很支持作者许多观点,还从文章中了解了许多新的信息,特别是对电效的作用,以前我也曾发贴问过,但并没有满意的答案。
我十分欢迎这一贴子中观点的出现。我所担心的是反对意见的出现会压倒原来所有的意见,把以前那么多优秀的论点全盘否定。我决不希望阳光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