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焦虑与疾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7-7 08:1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焦虑会造成许多疾病。相对的,每一种疾病都可能造成焦虑。健康人也会有焦虑的情形。是以,哪些焦虑、什么程度的焦虑,才算疾病呢?而这些疾病又要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才能称之为焦虑疾患(anxiety disorder)呢?

     在本文里,我们将一一探讨。

焦虑也是一种病吗?      焦虑是一种病吗?

     倘若你看到一个人:非常的紧张,浑身发抖、汗流浃背、心脏怦怦地跳、坐立难安,却又找不到什么让他害怕的事。你会怎么做呢?

     你可能会叫他去看医生,因为这人太痛苦了,焦虑让他很不舒服,连你看着看着也跟着不舒服起来。你会认为他焦虑的很没道理,可能是生病了。

     这么说来,焦虑似乎是一种疾病的象征,它暗示着这个人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战争时,美军在中南半岛留下不少地雷。如今战争结束,当局无力清除所有的地雷,只得标示成一块块地雷区,用铁丝网围起来,以免有人误触。倘若有位观光客无视于地雷区的标示,跨越铁丝网,悠哉悠哉地走在地雷区中。你会怎么想呢?

     你一定认为这人疯了──应该紧张的时候,他竟然完全不紧张,你也许会认为:他早晚会被自己的胆大妄为害死。

     这么说来,焦虑又好象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他让我们知道危险,从而避开危险,保护自己。

     这就矛盾了──焦虑到底是是疾病的象征?还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你也许会说:应该焦虑的时候焦虑,那就是正常的,不应该焦虑的时候却焦虑,那就是病态的。

     好,倘若在第一个例子中的那位先生,他是一位工兵,被派到雷区拆地雷,他吓得半死,所以才会那么紧张。这样一来,他的焦虑到底症不正常?

     如果根据先前的推论:拆地雷是性命攸关的事,本来就该紧张,所以他的焦虑是正常的。

     问题来了──他是工兵,拆地雷是他的工作,他每天都得在雷区走上无数次,所以他每天都得紧张无数次,两个月过去,他天天失眠、猛掉头发、食欲不振──你说他正不正常?有没有病?该不该看医生?

     说他有病,焦虑却是正常的反应,给他抗焦虑药物,说不定反而让他掉以轻心,误触地雷而亡;说他没病,他又生不如死,痛苦已极。

     这是一个困境。正因为焦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正因为焦虑具有保护人类免于危险的功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实在很难拿捏。在过去几十年之中,这问题不断困扰着精神医学界,可以从学者不断改变对焦虑疾患的观点中得知。在美国精神医学会所发表的第四版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焦虑疾患(anxiety disorder)的诊断法则竟是精神疾病中变化最大的。

     不是专家,不须对焦虑的定义吹毛求疵,但是为了明了所谓的疾病,以便及早做因应,我们还是得退回最根本的地方,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厘清。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焦虑?

什么是焦虑?      大家都有焦虑的经验,譬如说:考试、面试、上台演讲等。但若要给焦虑下一个定义,这就不容易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焦虑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你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自己去体会。不过,若归纳大多数人的共同经验,焦虑可以归结成下列两个特性: 在心理层面,焦虑是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感受,通常具有担忧的意味。 在生理层面,焦虑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诸如:冒汗、发抖、无法放松、坐立难安、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昏倒、头晕、头痛、胸闷、胃部不适、腹泻、尿急、排尿困难等现象,这些症状有许多跟交感神经作用有关。      与焦虑(anxiety)意义相近的,是所谓的畏惧(fear),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畏惧(fear)是针对一种已知的、外在的、明确的事物做反应,但焦虑(anxiety)的对象却往往不明确。

     举例来讲:某人很害怕狼犬,一看到狼犬,它就会心跳加速、冒汗、发抖。由于狼犬是明确的对象,该人清楚地知道他害怕的对象,也知道只要避开狼犬,他就不会害怕了。像这样,有明确的、外在的、已知的对象,这就是畏惧(fear)。

     相对的,某人不知怎地,就很紧张,发抖、说话结巴,问他在怕什么,他也说不出来,但就是很紧张。因为他不知道在怕些什么,所以躲也躲不掉,只好继续紧张下去,这就是焦虑(anxiety)。

     通常,畏惧是很明确的,发生比较突然,只要对象接近,人们立刻就会紧张起来,一旦对象离开,紧张也会很快解除,它所衍生出来的,便是所谓的畏惧症(phobia)。但是焦虑就不一定了,它可能跟畏惧一样,突然出现、快速消失,代表性的疾病是恐慌症(panic disorder);焦虑也可能缓缓出现,持续存在,让人们整天都感到不舒服,衍生出来的便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这些疾病都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一一讨论。

焦虑的影响      焦虑不只造成生理反应与不快感,它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认知与知觉上的变化。

     首先是所谓的焦虑经验(experience of anxiety)。当一个人焦虑时,它不只被动地感受到模糊的不适感、不只被动地呈现出生理反应,他同时也会主动地察觉到自己正身处于焦虑底下。他可能会因此感到羞耻,担心别人都注意到他的失态。

     焦虑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知觉、与学习。当人们焦虑时,很多经验都会被扭曲,甚至连时间与空间的感受也会改变。一些成语,诸如草木皆兵(焦虑时,连草木都误认为是敌军),便是焦虑改变知觉的例子。

     此外,焦虑时,学习能力会降低,注意力也会变差,记不住东西。人们还往往会有所谓的选择性认知,只注意他所担心的事情,忽略其它的事务。这时,人们可能担心自己焦虑的模样被人发现,特别去注意别人投过来的眼神,自然的,就会觉得每个人都注意着他,因而更加焦虑。如此,便造成了焦虑的恶性循环。

焦虑的功能      就如先前所述,焦虑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会有发抖、尿急、腹泻、昏倒等症状,但是焦虑也不是毫无用处。

     事实上,焦虑跟畏惧一样,都是一种警告讯号(alerting signal),它向人们暗示着某些危险的接近,逼迫人们为此做出反应。各种可能伤害到人们身心感受的事物,诸如身体伤害、疼痛、无助感、惩罚、社交挫折等,都可能诱发焦虑。

     当人们身处焦虑时,他就无法放松了,他必须为之做出某些努力,以解决可能的困境。由于焦虑的对象是不明确的,所以个体得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揉合外在信息,自行推敲应该采取的步骤,以减低焦虑。个体所采取的的方式会呈现其人格特质与智力状态,有的可以有效解决焦虑:诸如「用功念书以减低考试焦虑」;有的只能暂时奏效、长期反而会增加焦虑:诸如「打电动以减低考试焦虑」。

病态性焦虑      焦虑既然有其功能,肩负着维护个体安全的重责,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失去控制,造成疾病呢?

     不同学派为此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其中,从心理角度来探讨的,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与认知理论三者,另外也有透过生理层面来探讨的,主要是围绕在生化理论与神经解剖学基础上。如今分述如下: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ies)

     精神分析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大师弗罗依德(Freud)所提出的。学过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对于这位满口阉割情结、恋母情结的心理学大师应该不陌生。由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架构颇广,这里仅谈论其与焦虑相关的部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可分成三个部分:「原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原我(ID)代表的是自私自利、享乐主义、高度冲动的原始欲望,性欲、食欲等欲念都存在于原我(ID)里。超我(superego)代表的是道德、正义、利他的抑制力量,所谓的牺牲奉献、道德感、罪恶感都存在于超我。原我就像油门,他驱使着我们拚命向前冲;超我就像煞车,他不断限制我们,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范。

     这两个力量会不断冲突,彼此拉扯,此时,就得自我来排解。自我就像驾驶人,时而踩油门,时而踩煞车,让这辆车既能够向前驶去,又不至于撞到路人。

     举个例子来说:你走在路上,原我忽然感到尿急,想立刻就尿,但超我随即反对,它认为当众洒尿是羞耻的事。两个「我」的想法相冲突,迫使自我出面,做成一个结论:「去找厕所」。

     到了厕所,超我就没话说了,原我的欲望也得到满足,皆大欢喜——这便是自我的工作。倘若原我太强,你可能就会当街洒尿,倘若超我太强,你可能连进了厕所都尿不出来。这两者都是病态。为了避免这类不适切的行为,有赖于一个健全而强大的自我。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原我与超我的冲突,倘若浮现到意识里,就是所谓的焦虑。冲突不断发生,自我也不断排解,就这么维持了一个平衡。倘若自我的强度不够,无法妥善排解原我与超我的纷争,大量的冲突就会进入意识,产生强烈的焦虑,更进一步减低自我的强度,到最后,焦虑越来越高,高到让自我再也无法胜任,此时,疾病就发生了。

     精神分析学家分析了人类从出生到长大、所可能面对的不同焦虑有: 在最早的时段里,焦虑来自自我的不能统合,个体时时担心自己与环境失去界线,被融入外界的世界里。(这是出现于婴儿期的经验,乍听之下可能不太容易明白,你可把这个婴儿想象成为一间刚成立的小公司,什么都没有,时时担心被外面的大公司所并购,自己就不见了,这是一种强烈的恐惧) 等自我得到统合后,个体就转而担心自我被外界所伤害,倘若自己有被伤害的可能时,个体就会很焦虑。(你可以想象成这间小公司已经初步上轨道,只是担心竞争不过其它大公司) 再来的阶段是:个体担心失去自己所爱的人、事、物。孤独,被遗弃。 最成熟的阶段是:焦虑来自于超我,个体担心自己所作所为违反社会规范。      这几类焦虑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混合出现。不管怎样,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来看,焦虑是一种必然存在的事物,不可能消失,但只有在自我(ego)失去功能、让焦虑泛滥成灾时,才会被视为病态。因此,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来看,治疗焦虑疾病的关键在于提高自我的功能,而非单纯减低焦虑。 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ies)

     行为理论学家提出了另外一套的说法。他们透过实验发现:制约(condition)才是焦虑的根源。

     制约分古典制约与操作制约两者,各有其复杂的定义,但若非学的是心理相关科系,大可不必理会。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讲:你有一天,走过一堆草丛,不小心,被一只蛇咬了一口,此后,你可能看到草丛就会害怕。尽管草丛是没有危险性的,但是你却将草丛跟被蛇咬的恐惧连结在一起,从此以后,草丛就能诱发你焦虑的情绪。倘若这情形继续类化下去,你可能连类似草丛的绿色地毯也会害怕,甚至连看到绿色毛线衣也会心跳加速。

     行为理论学家认为:病态的焦虑,就是透过制约,扩展其势力范围的。一件件原本安全的事物,因为制约,而变成了危险的事物。原本一件合理的焦虑,就变成了无数件不合理的焦虑。这就是病态的发生。治疗的方法在于:利用减敏法(desensitization)等手段,去减低这类不合理的焦虑。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ies)

     认知理论是行为理论进一步的修正与发展。认知理论学家认为:一些错误的观念与认知方式,才是造成焦虑的根源。譬如说:某人以为别人都会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一旦他犯错,所有的人都会笑他,因此,他就很害怕出现在人多的场合。但实际上,根本没人注意他,即使他说错一百句话,丢脸丢到家,也没人会笑他。他的焦虑,根本就是导因于他的错误认知。

     更甚者:错误的认知会透过学习而传递出去。例如父亲时常怯场,生恐别人注意着他的错误,小孩在旁观察久了,也会学习到这样的错误认知,跟着出现一样没必要的焦虑。病态的焦虑,正是导因于这类因为错误推论或学习而得来的错误观念。

     所以,认知理论学者认为:只有透过再认知的方式,打破错误的信念,建立正确的观念,才有办法减低无谓的焦虑。 生化理论

     目前关于焦虑的生化理论,主要在研究交感神经系统与神经传导物质两者。

     交感神经系统是造成焦虑之身体症状的主因。一旦交感神经系统活化,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分成四大类: 心血管问题: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 肌肉系统问题:如头痛、肌肉酸痛等 胃肠道问题:如腹泻、恶心等 呼吸系统问题:如呼吸加快、换气过度等      这些都是会伴随焦虑出现的身体症状,但问题是:到底是焦虑造成了这些身体症状?还是这些身体症状诱发了焦虑?目前学界是倾向于采纳前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个体因为焦虑,而激发交感神经,进而产生相关的身体症状。      至于在大脑里,相关研究则围绕在神经传导物质上。所谓的神经传导物质,就是神经细胞间用来传递讯息的化学物质。已经有不少研究发现:焦虑疾患的患者身上,这些神经传导物质有所改变,但究竟是神经传导物质的改变造成了焦虑──还是社会心理问题造成的焦虑改变了神经传导物质?至今仍未明。

     无论如何,已知跟焦虑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有: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GABA三者。 神经解剖学基础

     不少研究者相信:焦虑不止影响人的心理,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实质上的改变。这些学者一方面透过动物实验与神经解剖学来建立假说,另一方面也利用计算机断层、核磁共振等技术来观测活人的脑部变化。到了最近,由于医疗技术的发达,更有正子造影等继续,不止可以观测静态的脑部结构变化,还可以动态性地监视人脑的活动。

     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仍旧莫衷一是,许多研究结果彼此并不相符,甚至彼此抵触。到底真相为何?仍有待近一步研究。

焦虑疾患有哪几种?      说完了焦虑,也介绍过各种关于病态焦虑的学说,你也许会想知道:焦虑一旦变成了疾病,到底会有哪几种形式?

     根据国际通用的精神科诊断法则──美国精神医学会所出版的第四版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焦虑疾患(anxiety disorder)约略可分下列几种疾病: 恐慌症 畏惧症 强迫症 创伤后压力疾患 急性压力疾患 广泛性焦虑症 一般医学状况或物质所致的焦虑症      恐慌症的特征是:突然出现的焦虑状态,往往在十分钟之内即达到极度焦虑,患者可能有心悸、冒汗、发抖、胸腹不适等症状,也会有即将失去自制、仿佛濒临死亡的恐怖感。焦虑来无影去无踪,不定时、不定点出现,无法逃避、无法预防。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经验。

     畏惧症的特征是:过度而不合理地惧怕某些事物,害怕的程度可能达到类似恐慌发作的地步,但是跟恐慌症不同的是:畏惧症有个已知的畏惧对象,患者可能想尽办法逃避这事物,一旦远离这对象,焦虑程度会快速下降。但只要再次接触该事物,焦虑程度会立刻再度升高。

     强迫症是一种很奇特的状况。患者可能感受到一些意念、冲动、想法、行为,不听使唤地闯入他的心中,例如有些患者一直有种骂脏话的冲动,理智上却很清楚不能这样做,患者不断克制自己的冲动,以避免事情的发生,这种矛盾心理会让患者感到相当困扰。患者很清楚知道:这些想法、冲动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逼他这样做的,但患者又却无法阻止它们浮现脑际,仿佛体内又住了另外一个自己、专门跟他唱反调似地。

     创伤后压力疾患与急性压力疾患都是个体面对重大压力事件(诸如:空难、家破人亡、被强暴等)之后,所诱发出来的疾病。患者可能有逃避、认知功能受损、长期焦虑、失眠等症状。

     广泛性焦虑症的焦虑跟前几种不同。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会持续感到焦虑,没有理由,无法控制,但其焦虑是持续性的,不像恐慌症那样强烈、突然。

     除了上述几种焦虑症之外,一些身体上的疾病(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以及物质的使用(例如吸食安非他命),也会诱发焦虑症。此时,即称为一般医学状况所致的焦虑症,或物质所致的焦虑症。
      上述便是目前已经被定义的焦虑疾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6-9-7 20:35:23 | 只看该作者

要求版主置顶!

我来了几天了,直到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知道疾病的名字,定义会更容易和疾病做斗争!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6-9-7 21:40:2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知道疾病的名字,定义会更容易和疾病做斗争!
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重视,这个疾病,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10-4 22:57:4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