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弯路.真自然--------withboy的中国式新森田教程(中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3-8-26 18: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强烈建议打印下来仔细阅读)第一章  路
敏脆心理素质
先把目光回忆到模糊的童年,想想家人所说的那时的自己。是不是从某一个时候开始,就发现自己隐约的其他人不太相同了。
自己往往很害怕恐惧未知的东西,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做事情犹豫不决。想的多,想的复杂。往往从负面怀疑,比如,常担心“做不到怎么办”。容易感动,看到动情的电视、文学等,就会被感动的
流泪。心情好的时候很自负,受了伤害就会变得可怜和自卑,容易走极端,容易受伤害。
把上面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敏感、脆弱、犹豫、易受到刺激、活跃激烈不稳定。
给一个定义把它叫做“敏脆心理素质”。
自己的这种素质和别人的正常心理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正常的心理不那么活跃所以也稳定不脆弱,而自己的心理敏感活跃所以不稳定而脆弱。
这种敏脆心理素质的形成给强迫症埋下易于发生的可能性。

这个敏脆心理素质未必是天生就有的,但是可能有的人生下来就容易形成这样一来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直接的形成的原因在心理不成熟的时候,受到相当对应的刺激而改变了心理的稳定性,使之变得脆弱、敏感、活跃。
一个人的这种敏脆素质又在一定情况下保留、定型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比一般的人容易患上心理问题。

执着心瘾与强迫
有了敏脆素质的人未必一定患上强迫症,但是事实上,我们都中了彩。
一个敏脆素质的人容易受伤,受了伤又会以为敏脆本身的影响而激烈的压抑自己。在人生途中,遇到伤害自己的事越来越多,心理越来越压抑,最后在心里积累的相当规模压抑下自然的去寻找释放压抑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不是像“大声叫喊”之类正常的释放压抑方法。受伤的敏脆素质的人往往会找这样一来一种“压抑”的方法来释放压抑,在一些正常人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细节上去追求,来获得满足,同时减低自己的压抑焦虑感觉。
比如:一个有敏脆素质和压抑的人认为6是个吉利的数字,他就什么都喜欢6,都像6靠拢。以此求来得到满足。
一杯水,他要分6口喝完,用纸巾擦嘴擦6下,一开始,他觉得这么做是吉利的,每做完一下都减低了焦虑和得道一种满足的感觉。
而后,一次次的行为使得他对这种减低焦虑的满足感觉成瘾,对这种向6靠拢的行为成瘾。并且,心瘾越来越重,如果不去满足的话,焦虑和不安会变得很大。
最后,发展到比如把拿起的杯子会觉得很不安和焦虑,反复的拿起、放下去6次才能觉得舒服。
然后,心瘾越来越大越重,满足的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比如,刚开始,满足一次心瘾的追求行为后可以平静一个小时。后来,一次满足只能维持5分,5分钟后又马上觉得焦虑和不安,又要你强迫行为来满足心瘾。

上面那个例子说的是强迫动作,再说说强迫思维。
其实强迫动作和强迫思维都是强迫行为,只是行为的载体不同而已。
同样条件的的一个人一开始觉得在头脑中把遇到的事情去想个明明白白、完美、清楚,会觉得很舒适和满足,同时心中的焦虑不安也减少了。
然而,一次次反复的满足使他成隐,心瘾越来越大,使他脑中什么念头都要想个清楚、固定、完美的状态,就像一个爱整洁的人反复整理自己的房间却总觉得不如意一样。没有想的了,自己找都找个无中生有的念头来思考,来满足心瘾,消除焦虑和不安。如果问题念头想不通,达不到满足心瘾的要求的话,就拼命的反复的思考。
随着心瘾越来越强,反复的强迫思考行为也越来越频繁,做不到满足不了心瘾也就越焦虑不安越焦虑不安就越强行去满足。
看完以上的两例子,你会明白我要说的心瘾是什么回事。  
心瘾对一个敏脆素质的人就像吸毒的毒瘾一样,毒越中越深,越深越难自拔,直到激化到发现自己完全不是正常人,不能过正常人生活了,才去求医问诊。

在上卷我反复提到执着这个词,执着就是一种强烈追求并使人沉迷其中。
强迫症患者强烈的执着就是心瘾,执着心瘾,心瘾执着,害苦了多少人呢?

强迫症就是通过行为得到满足和摆脱焦虑和不安,从而形成成瘾的心瘾,而陷入强烈的心瘾反复的强行执行强迫行为,进入一个由行为引起心瘾、再由心瘾促进行为来满足心瘾本身的死循环。
上面的话太复杂,简单的说,
强迫症就是由心瘾牵扯着患者,让患者为了满足心瘾反复的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的行为。

这就是第一章,我要说的“路”。
尽管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会感到绞心的伤感,
但是,至少现在是拥有着清晰和光明往回看的,你已不再是过去那个陷入泥潭不知所在的你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3-8-26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强迫思维和强迫思维引发问题
强迫动作和简单的强迫思维看上去就是反复的做毫无意义的强迫行为这么简单,而强迫思维的问题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强迫思维可以引发很多问题。
强迫心瘾一旦对于一个特定的强迫对象产生强迫作用,那么,这个强迫对象即会被牵扯入强迫思维中。根据强迫对象的不同,强迫思维的引发问题也不同。
比如,这个强迫对象是生理方面的,那这个强迫思维就会引起生理方面的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反复思考那么简单了。
有时问题与问题之间互相交错,弄得症状很复杂和走形,初一看上去,好象不是强迫症了,其实是强迫思维的内在而引发成表面的问题。
强迫思维的引发问题根本还是强迫思维,是强迫症,只是变形了很多,问题也严重和复杂。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从根本解决强迫思维就可以了。

强迫思维的特点是“强迫的”追求思维的完美、确定、清晰、有规则而不乱。
把这些追求统称为执着心瘾要求,因为有那么执着追求,所以执着必然的结果就是追求“完美”这样的执着心瘾要求。
强迫思维者强迫的对象是各式各样,而本质就是要把自己遇到的强迫对象思考成符合执着心瘾要求的成果,一个完美、确定、清晰、有规则而不乱的“成果”,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满足心瘾。

强迫对象内涵念头
在强迫思维中,强迫对象可以是一些外界具体的事物。
而外界的事物是不能直接和强迫思维心理发生作用的,患者面对强迫对象时,由强迫对象会产生一个让你强迫的念头,这个念头才是强迫对象在患者心中的内涵,患者最终所直接强迫的对象就是心中的“强迫对象内涵念头”。
患者面对强迫对象内涵念头的时候,因为这个念头的存在会违反完美、确定、清晰、符合心瘾理想化状态的执着心瘾要求,所以就因为这个念头的存在会不安和焦虑。从心瘾上极度的想去让着个念头消失,来符合、满足心瘾。

那么患者会怎么让这个念头消失呢?
因为对于自己的念头越强行压制越会存在,要求即逆反,这本来只是个心理现象而已,没什么问题的。
而患者让强迫对象内涵念头消失最本能的手段就是强行压制它,压制它就会造成逆反,逆反就更想压制他,从而陷入了痛苦的死循环,不能自拔。
患者往往会担心“要求即逆反”的现象的存在会影响念头的消失,由这个现象为基础,结合具体的对象,提出“万一怎么办”这样的念头。然后会压制“要求即逆反”这个现象,从而这个现象成为了强迫对象。
再而,患者抛开最本能方法,用思考去改变这个念头,想尽力的说服它,解决它,让它消失,来满足心瘾。对于这个念头提起的有违强迫心瘾的问题,去反复的证明问题不存在。
总之,以思考为强迫行为的载体,去让强迫对象内涵念头消失,而这样沉迷在思考中,也同时强行压制着。
其实,强行压制的思考就是一个目的----让强迫对象内涵念头消失。

求而不得的要求痛苦。就算求得但需要反复再求的强迫痛苦,都是心瘾造成的。

强迫思维的对象千差万别,有时同一个对象还可以具体往下分很多“大同小异”的对象,但本质都是一样。
举一个例子,要求即逆反是个心理现象,患者要是以这个心理现象为内涵对象再结合“小异”的具体事物对象为强迫对象,就形成了一个典型强迫思维问题。
虽然“以这个心理现象为内涵对象再结合“小异”的具体事物对象为强迫对象”这句话很长,但是事实上它就是用逻辑表达一个单纯的强迫对象结构,逻辑理论很复杂,但是你去感受事实,它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强迫对象,事实都是很清晰很明朗的。
一个患者冒出这样一个强迫对象内涵念头:万一我去做一件事而心理偏偏要陷入要求即逆反的现象怎么办?
这就是以”要求即逆反”现象为内涵念头,在加以具体的“想做一件事”的“小异”而成为一体的强迫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3-8-26 18:06: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弯路
当一个患者陷入了症状的深处,发现自己不能够正常的去生活了,就会心急如焚的去寻找解决之道,寻访心理咨询,查找各种心理疗法,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一个神经症的患者找了森田疗法,往往第一眼就有种顿悟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一开始,由于自己在症状极度的痛苦中,什么都抱着试试看、不执着的态度---试试森田的“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吧。
患者一开始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的心也舒然放开:“终于找到解决的方法了”。但是,问题就这么简单完了吗?遇到森田,把森田做为自己心中的理论指导,症状就会永远消失了吗?
如果就这么简单的完了,强迫症就不是强迫症了。

强迫惯性与余留心瘾

强迫惯性
强迫惯性可以分为“强迫习惯”和“强迫状态记忆”效应两方面。
一个患者因为以前几乎无数次的反复强迫行为,必然会形成强迫行为的习惯,我们就叫它强迫习惯。
当患者遇上自己的强迫对象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针对它实行强迫行为。
比如一个有患有很深“数圆圈”强迫症的患者,本来看见圆圈就会习惯性的去数数量。习惯性的而不是因为心瘾。
强迫习惯只是一种习惯,它只是症状的并发问题,通过行为就可以改变习惯。
患者常身在强迫习惯但中做着强迫行为,却还以为自己是正常的追求行为。

一个在强迫痛苦中沉迷的患者每当面对强迫对象时,和正常人面对这个对象是不同的。
患者面对强迫对象,过去对强迫对象进行强迫行为的感觉,强行做强迫行为而做不到的焦虑感,对症状的恐惧感,都会马上显现在患者脑中,让患者“身临其境”一样。这就是“强迫状态记忆效应”。
正常人是在强迫泥潭外面的,也没有进去过。所以面对强迫对象时什么都没有,不存在问题。而患者不同,他面对时,在强迫泥潭中的状态感觉全部反映出来,给患者一种紧张的状态感,为事实上的强迫行为埋下条件。

强迫惯性是必然的,但它不是什么严重的症状问题,而是执着必然引发的“正常”的问题,强迫惯性可以诱发症状。通过放弃强迫行为和时间的推移,强迫惯性强迫惯性会越来越少,只至消失。

强迫心瘾
心瘾不可能刚经过森田的顺应自然就可以完全消失,正如毒瘾不可能抵抗一次发作就可以完全消失一样。
余留的心瘾是经过很长期、几乎无数遍的强迫行为加深加固了的,余留的心瘾执着只能通过长期的自然的行为来淡化,只致消失。
症状反复的根源也就在于余留心瘾。


弯路
患者其实在不停的去探索强迫理论和实践强迫行为来满足心瘾执着。

当患者接触森田后,又会因为强迫惯性和余留心瘾而把森田理论本身去当作强迫理论探索,把森田的实践效果当作强迫行为来反复追求满足。也就是说,利用森田作为理论指导来满足心瘾。

这时,就是所说的弯路,也是症状的一种最严重的反复。

可以说,弯路就是症状的延续,只不过多了森田疗法这一个名号的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3-8-26 18:07: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新森田 真自然
中国式新森田疗法
学习森田的患者朋友心中都有自己所领悟的森田口诀,像“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无为”、“放弃执着”、“接受事实”、“不治而治”等等。
其实这些口诀要去表明的都是一个东西,就是面对心中执着心瘾的自然行为之道。
当这些口诀被你因为心瘾而反复的探索完美理论,反复实践完美效果的时候,就走上了弯路。
强迫症是一种特殊的症状,而传统森田理论又些模糊的地方,也可以说传统的森田的理论指导不完善,使一些强迫症患者便会在这些模糊、不完善的地方陷入弯路。
中国式新森田的特点就是:用清晰的、完善的、避免走弯路的理论指导种入患者的内心,让患者用自然的行为来代替、放弃满足心瘾的行为。再通过此行为来淡化心瘾,只至痊愈。
任何一种理论指导一旦因为满足心瘾而去反复探索理论,反复的实践、证明治疗效果,就走上了弯路。
而新森田、真自然则是避免患者走弯路,顺应自然一条直路走到尽头。
新森田先点清了弯路,再用清晰的真自然之道来做为理论指导。
新森田的理论指导是指宏观的理论指导,不是说要患者具体的对某一个症状去用什么特殊的方法,新森田的理论指导如同种子,种入患者心中,扎下根,让患者做到真的顺应自然。
患者在实践中所领悟的自然,永远也不会忘记。

真自然
森田的书有多少多少本,理论有多么的复杂。
但可以这么说:森田的核心就是真正的顺应自然,除了真正的顺应自然森田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可以说就是让你不择手段的去追求放松、舒适、不强求痛苦,并同时做自己真正想做当为的事。
人本来自然就是这样的,痛了就放弃,追求舒适。舒适的感觉是自然和谐的象征。
自己找痛苦吃、劳累的很难受,没有人是自然的喜欢这样的。
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有抱负,有自己的理论原则,为了这些理论原则的追求,会去甘心自己受苦,自己找苦吃。
可以把强迫思维的根源执着心瘾也当作一种理论原则,患者往往习惯了为了执着心瘾,而去自找苦吃。
表面看是种理性的行为,实则是被执着心瘾牵着鼻子走。
当患者发现自己的思维或是碰到什么强迫对象,觉得心中的思维不明不白、含含糊糊、乱了,不符合强迫思维的执着心瘾的完美要求了,就想去弄个清楚(强迫行为),宁愿吃苦去强迫行为。
这时顺应自然就是要去放弃把它弄清楚的心瘾,去选择自然,去追求放松、舒适,不强求痛苦。
但是,选择了自然,思维就是乱、就是不清不楚、乱七八糟,一开始会很不习惯。不过,你要不乱,你要要摆脱这种不安,你就是去做强迫行为了。
所以,顺应自然就是患者的一个选择----是选择自然,还是满足心瘾?
选择了自然,虽然不安,脑中思想就是不清不楚,就是乱,很不习惯,有去用强迫行为摆脱的冲动,但就和毒瘾一样,慢慢就平和了。
选择了满足心瘾,反复去做强迫行为,痛苦是没有尽头的。

仔细的看前面顺应自然的解释,如果你有所体悟,就会知道,为所当为也是顺应自然中的具体。
像为所当为、放弃、接受,无为之类都是顺应自然的具体。
宏观的说森田就是顺应自然,具体的说可以说很多方面。

为所当为
  顺应自然,那么自然必然为所当为,为所当为是相对与强迫行为来说的,是为所当为还是强迫行为?你顺应自然自然不做强迫行为,就是在为所当为了。
沉迷于弯路中理论探索的患者总是问,怎么区分为所当为和强迫行为呢?
其实,自然本身就是个区分的“度”,去顺应自然,自然本身就存在,那么就自然而然在自然中了。患者遇到的具体的事物虽然复杂,但是顺应自然,以一顺应而随自然万变,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妙处了。
为所当为就是说行为在做什么?------是当为还是强迫?使以生活为中心,还是以强迫对象为中心?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有很多症状的的人,一旦一个主要困惑你的症状成为你现在的主要症状,那么其它的症状好象都被忽略了,不存在了一样。
其实,对于人来说,千万个矛盾中,也可以分出一个最主要的矛盾。
患者一次只能以一个症状问题为主要矛盾,那么全心全意投入、陷入在这个矛盾中,就必须的忽略其他的症状,也就是说其他的症状在一个顺应自然的状态中了。
以一个问题为主要矛盾,其他的问题、矛盾就会以你的主要矛盾为中心而顺应自然,一切为了你的主要矛盾的解决而改变、适应、顺应。
那么,为所当为以“当为之生活”为主要矛盾,不以症状为主要矛盾,那么一切执着矛盾也会为了“当为生活”这个主要矛盾而顺应、改变,所谓的“症状”为了附和主要矛盾-“当为生活”,症状也就不存在了。就和患者以一个症状为主要矛盾时就会觉得其他的症状被忽略了是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3-8-26 18:07:31 | 只看该作者
放弃&接受
顺应自然之中,放弃就是说放弃满足心瘾的、造成痛苦的强迫行为,患者对于强迫对象可能会用尽百般方法的想让它改变成符合执着要求的样子。
强行的压制,而又越压越强,强求而不得是很痛苦的,放弃强迫行为不去强行压制、要求,就必须接受强迫对象,放弃和接受可以说是同一个动作。放弃强迫行为,接受强迫对象,就达到一种“和平相处”的状态,放弃、接受、顺应,会找到和谐的一种自然,而不是先前为了追求理想化状态的痛苦。
但是,走上弯路的患者统统都去刻意追求“和平相处”,刻意的去接受、放弃。这种刻意,本身就是强迫行为,刻意的接受其实就是执着于接受强迫对象后让自然把强迫对象弄得消失,这还是不接受,还是压制。如果没有达到自然消失的目的,又会转为强行压制。
不走弯路,放弃、接受、和平相处是很自然,可以说顺应自然就会这么做。而刻意的说放弃、接受这些词,就是的注重于具体的理论指导了。
自然不需要具体的理论指导,自然本身就是和谐的,用具体的理论指导去代替自然,必然没有自然那么和谐,必然会出问题。
顺应自然是去宏观的顺应,而不是用理论指导去代替自然。

不去压制,不刻意的带着,也就是“无为”。真正的放弃、接受是很平和自然的状态,平和的状态其实就是顺应自然的状态,不要去强求森田的理想化状态。强求森田的理想化状态就是弯路。
患者总是问该怎么做---这么做?那么做?有没有想过,根本就不需要做!“无为”而真自然。

我来细细的说一下“顺应自然”中的放弃、接受、无为的精华吧:
   放弃压制强迫对象的行为,接受“被压制”的强迫对象,再去追求、做自己所做的。
和自己追求、要做的和平相处。有些本来就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患者总是在“压制强迫”对象的去追求一个“理想化状态”,不允许强迫对象存在一样。

顺应自然是取自然永恒在的,去被动的因“自然需求”而去做,你会发现“去做就可以达到的”!           

你的本能都未曾消失过,去做就可以做到,你还是正常的你,什么都没改变。只是:是达到目的就可以了,还是追求理想化状态的达到目的?
追求理想化状态的达到目的,以理想化状态为“前提”去达到目的,那么没有达到理想化状态也就永远达不到目的。可见,消失的本能其实都存在,只是被“以理想化状态为前提”这个前提阻碍了,永远达不到。追求理想化状态就是心瘾了,不去追求才是自然的。
不要贪多,不要执着,不要进入一去不复返的欲求旋涡当中。

说一个故事:两个人,一个人是强迫症患者,一个是修道的自然之人。
他们同时得了重病,这时上帝出现了,要他们两个各自说一句话,上帝将帮助他们实现这句话。
修道之人想都没想就自然的说:让我的病好。
于是他的病好了,
而强迫症患者却想半天权衡之后说:让我的病好并且让我很有钱。
这也是一句话,但是比修道之人多了些贪多的小聪明。
上帝一听愤怒了,于是让强迫症者身体的重病好了,也给了他很多钱,却加了条诅咒:贪婪执着的强迫症永远不会好!于是,患者尽管有很多钱却一生在痛苦之中。
这只是我遍的一个故事,目的是让你知道:
患者就是这样,其实自然的要求达到了就可以了,而患者却总想以理想化状态的去达到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想更好。非常过分的、病态的不甘于现状,执着、贪婪。
这种执着、贪婪就是患者的心瘾特性!与其痛苦的追求理想化状态的达到,不如自然的只要达到就好,放弃满足心瘾,放弃追求理想化状态。自己自然的追求、所做的目的只要达到了就可以了,让自己的追求和强迫对象和平相处,就不再有痛苦,回归于自然。
放弃接受说到这里。下面继续说真自然。

  
如放弃、接受、无为、为所当为等口诀只是顺应自然的一部分,患者用这些口诀后,一样还要顺应自然,否则就不是完全的顺应自然。
口诀只是一部分,任何口诀不能代替“整个顺应自然”,否则就是弯路。
比如遇到强迫问题,放弃解决问题是顺应自然,但放弃后呢?面对放弃后的问题一样要顺应自然,不只是放弃就够了。放弃解决问题,也可以放弃问题本身。
如果一味的只是放弃、接受、无为等等,那就是死守着理论的弯路了,顺应自然是活的,大家要理解这个“活”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3-8-26 18:08:02 | 只看该作者
去顺应自然,不走弯路,虽然强迫弯路会对自然之道本身去执着、去强迫,但是自然之道本身也可以顺应自然“针对其本身的强迫行为”。
新森田把弯路点明,把真自然说清,就是用完善的没有漏洞的宏观理论指导去治疗强迫症,真正的顺应自然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哪怕是你心中认为最不可侵犯的理论原则,也不要去束缚顺应自然。
没有任何阻碍的顺应自然,才是真的顺应自然。而顺应自然对于患者来说,够了。

体悟了真自然,即使症状会因为余留心瘾反复,也无所畏惧。一反复出来,马上又会顺应自然,症状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伤害你,心瘾会慢慢淡化。

患者往往是怀着用森田治疗症状的心,这是必然的。但是不可强求与治疗,森田不是说治疗,而是说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和治疗不是一回事,只要你顺应自然,不治而治,没有要你去治。
所以说,森田不是治疗,而是顺应自然,只是告诉你,顺应自然比症状好、比满足心瘾好。
强行治疗、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强迫症,和弯路一样就是症状的延续。

一个患者面对执着对象的时候总是想先用具体理论指导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代替了自然,造成了问题。
比如一个强迫余光患者看东西前总要去理论指导一下,用个方法对待一下余光再看,这本身就是在强迫了,然后一步步纠缠上了。
一般人看东西就是看,自然永恒在,自然不会消失,不会改变,自然而然,没有用方法。
患者面对强迫对象,为所当为,取自然永恒在。不要用什么具体的理论指导顺应自然,无为与对执着对象的纠缠。做就做,不要先有理论指导,不要先想怎么做。
取自然永恒在,放弃执着最外层(这两句口诀概念请参看教程上卷)
但是,当为去做,也会临时的感到不对,那么自然之道会用顺应自然的行为来改变不对,调整这一切。总之顺应自然就够了。
顺应自然是和谐的,以前我刚学习森田的时候,也很坏怀疑这一点。如今敢确定,顺应自然真的是和谐的。对森田提出的“万一”什么的理论问题,都是不会存在的。
想想也是,自然本身必然是和谐,要不那么多“万一”都成立天下的人恐怕死得差不多了。

说说死循环,强迫行为总是一开始是相对轻微,先有了强迫心瘾的发作,再有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做第一次做不到,就越想去做,越想去做,就越做不到,就更想做。即使做到了,下次心瘾会更深。这就是个死循环。
患者不想进死循环,就得一开始做好。就如同戒烟一样,一个人很大的烟瘾,第一次能忍住不吸,想戒就好办了。
如果第一次忍不住吸了,第二次忍不住吸了。总说先满足一点没事,下一根再戒,一直到八、九次的时候,再想戒就远比戒第一根难了。
强迫死循环是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也是一个道理,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停下,如果为了一时之快,让其发展,就会造成灾害。
在死循环深处,患者无为的行为往往也会觉得临时的错误和不对,自然之道选择了无为,那么自然之道自然本身会和谐的调节无为后的问题,自然之道会用行为来改变错的行为,调整一切。无为后自然行为会调节的。无为而不纠缠,自然之道会调节一切,顺应自然是和谐的。患者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个“纠缠”。
不纠缠症状的治疗,只要顺应自然无为去做就够了,森田不是说治疗,是说顺应自然、不治而治,患者要明白这一点。
面对强迫对象不“纠缠”,无为而取自然永恒在即使觉得有不对的感觉,自然也会调节的。顺应自然一气贯通,顺应自然是和谐的。
以上的理论是详述顺应自然中具体的问题,其实患者只要做到真正的“顺应自然”四个字就够了。

坦然的面对症状的反复
患者常常不自觉的因为强迫惯性牵扯入死循环症状中,当觉醒的时候,其实也只刚刚尝到了一点苦头而已。这时候,应该立即顺应自然,放下习惯性的强迫动作,这是很轻易可以做到的。
这时候,不要去内省自己,不要去内省森田理论哪里没做好,不要去探索理论,不要去实验。如果去做了,就是由于强迫惯性牵扯入死循环后又马上被余留心瘾拉进弯路的例子。
无时无刻顺应自然就够了。这里是个容易陷进去的地方,把它点出来。
强迫惯性和余留心瘾是必然存在的,面对症状的反复,不要慌乱的陷入弯路,而是坦然的顺应自然。当面对强迫对象时由强迫惯性牵扯入弯路、死循环,这是症状的反复,是必然的。但是,你要记住:无时无刻都要顺应自然就可以了。  所谓的“无时无刻顺应自然”本身也是自然的,不要再字面上的误解把它看成具体的理论指导,死守着变成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