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合理认知与社交恐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4-21 19: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看看下面一段话:
十年来,我很怕自己坐车,什么汽车,火车,都怕,在车上焦虑与恐惧伴随着我,让我心跳加快,无法呼吸,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下降,也许还嘴唇发紫,全身颤抖。可明天我要自己坐车去医院给丈夫去取药,首先我要坐大约70分钟的汽车,然后到医院和医生交谈,都是我紧张的事情,也许你很奇怪这很难吗,可对于我真的难,现在想想都紧张。
上面这种表现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的表现,类似的体验几乎每个人都有,只是强弱不同,比如叫一个不擅长交际的人到大会上发言就会出现类似的体验。如果诊断标准不同,社交恐惧的患病率会有很大的差异。恐惧的心理学解释是一个人遇到危险时的反应,但是恐惧症患者是并没有遇到现实的危险而出现了这种反应。病态恐惧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回避,尽量不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甚至因此而无法学习工作;
2,植物神经症状,发抖,心跳呼吸加快,与正常人遇到危险的表现相似;
3,自己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但是无法控制;
4,将要遇到自己恐惧的东西前会焦虑不安。
恐惧症分为三种:社交恐惧,单纯恐惧,场所恐惧,分别是怕“人”,“物”(比如蜘蛛),“场所”,它们可以重叠出现,下面重点谈谈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患者怕的是“人”,表现为在人前出现各种恐惧的表现。患者的病态表现主要有认知,情感,躯体三个方面,情感和躯体好讲,不就是害怕和发抖吗?认知就不好讲,因为它是很隐蔽的,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思想”。
正是因为认知不好把握,绝大多数病人甚至医生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害怕”和“发抖”上面。发抖怎么办?可以用点心得安什么的,害怕呢?可以用若干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还可以鼓励病人“多交往”,根据系统脱敏的思路,害怕的东西多见几次就不害怕了。照这样做对于症状比较局限的患者效果比较可*,对于恐惧内容很多,社会功能受损比较严重的病人效果就不那么好了。笔者曾经见过若干服用了数十种药物,作了很多行为训练都没有效果的病人,最后医生推脱说要“等待医学发展”云云。
这些年随着认知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认知-情感-躯体是互相作用的,而且往往是认知决定情感,情感决定躯体症状。为什么一个人见了人会吓得发抖,一个人却特立独行?最关键的差别就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比如乙认为甲是个大人物,对自己很重要,他见了甲自然会紧张,丙认为甲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见了甲自然就不会紧张。有些医生认为所有的社交恐惧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的认知,笔者的感觉是社交恐惧似乎可以分成若干种类型,常见的引起社交恐惧的认知大概有以下几种:
1,我的个人价值取决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应该让每一个人对我满意,赞美我。
有一个病人要求自己见了每一个人都要有“灿烂的微笑”,否则就是不适应社会,后来越微笑就越不满意自己,越不满意就越刻意练习微笑,最后终于发展为怀疑他人议论自己表情不好,不敢见人了。大家的价值观都不相同,试图讨好每一个人的结果就是疲于奔命,最后可能发展为社交恐惧。顺便说一句:社交恐惧患者往往从事社交工作,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试图讨好所有的人,那他必定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没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样就很可能把人际关系解释为互相利用的关系,很少有诚信可言。这样为人处世可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觉得患者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周围有些人可能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来对付患者,这样一来患者可能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在互相利用,都没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在人际交往上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很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的。
3,大家都要伤害我。
有这种看法的人可能是在童年受到过很大的伤害,对人有敌意,周围的人察觉到这种敌意后也可能用类似的方式对付患者,这样患者的“大家都要伤害我”的信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对周围的人有敌意和戒心,最后可能发展为社交恐惧。
4,社交就是礼仪。
其实社交的内容是交流思想和感情,患者却往往把社交当成了形式,专门研究自己的表情,姿态什么的,对社交的内容并不放在心上。有的医生建议患者每天找若干人练习说话,结果患者最后找了若干人练习表情,语音语调去了,越练习问题越严重。笔者对这类行为矫正的看法是社交是否有实际的内容?如果没有,那就不必搞什么形式主义了。保险公司评估业绩就不是看语音语调,而是看卖了多少保险嘛。
5,任意推断。
由于敌意或者隔膜什么的,患者往往缺乏同他人的沟通,不了解他人的想法,好猜疑,常常主观推断他人的想法。比如患者自己觉得没有控制好表情,就因此推断大家都在议论他,这也是导致社交恐惧的重要因素。
以上5种是常见的认知,除了这5种,还有一些,比如有些很自恋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对社交的期望很高,达不到要求可能出现社交恐惧;一些性压抑的人规定自己看人只能看特定的部位,看别的部位就“不道德”,最后因为管不好自己的眼睛而不敢见人,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不纠正认知,只是在情感和躯体症状上下工夫,效果自然是有限的了,所以现在有人治疗社交恐惧提倡注意纠正不合理认知。社交恐惧患者的价值观是一种“小学生价值观”,只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会自己评价自己,需要培养自己独有而又能与他人共享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对人有明显敌意或者喜欢利用别人的患者需要重新培养人际交往模式,先从医患关系做起,再慢慢扩大。对于认为社交就是礼仪的可以提倡关注工作的业绩,用森田疗法治疗。对于任意推断的可以培养沟通技巧,学会批判自己的任意推断思维。治疗社交恐惧一般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每周谈1小时,绝大多数患者半年可以痊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8-10-26 22:29:43 | 只看该作者
老贴,顶上来,大家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12: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