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ag 标签: 启窗强迫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强迫症一定要治疗吗?
岳晓晓 15-11-19 19:02
强迫症是否需要治疗和其实际发生的社会功能损害、病友个人的主观痛苦感觉有关。患心理疾病的病友更关注疾病对自我生活的实际影响,所以我们相信每个病友心中都有把尺子去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通过治疗来解决痛苦。只有很少数的病友对自我的痛苦感觉不明显,这时候病友需要就诊,求助于医生,让医生结合疾病对生活的损害来确定病友是否需要治疗。
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岳晓晓 15-11-18 14:51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其他治疗目前都不是常有的治疗方法。
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怎么这么痛苦?
岳晓晓 15-11-16 11:37
得什么病都会很痛苦,毕竟人这辈子都会生病,哪个病都会让人感到痛苦。但强迫症更苦,这是因为大家和社会都还不了解强迫症这个疾病,治疗的意识也不强。再有,强迫症的痛苦在于有自我冲突、强迫及反强迫的症状,好像就是正反两个自己在打架,自我矛盾和冲突性很高,所以病友一定要及早进行积极的治疗。
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病友会有冲动、伤人的现象吗?
岳晓晓 15-11-14 15:01
强迫症病友一般不会攻击和伤害他人,绝大多数的病友都会有对疾病的自我判断力。但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合并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和非常严重的特殊病例会有冲动和伤害自我、他人的可能,但是比例很少,我能建议这类病友一定要早正规医院内进行早期识别、具体诊疗。
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的治疗有效率是多少?
岳晓晓 15-11-13 15:24
各个文献和研究对强迫症的治疗有效率报道不一致,因为纳入的具体疾病条件和治疗的方法不同。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大致为75%。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作用有效率会更高。
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岳晓晓 15-11-10 11:43
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不太一样,但是普遍认为,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8%~3.0%,所以它并不是罕见的疾病。
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是不是应该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去康复?
岳晓晓 15-11-6 11:19
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理想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地自我提高的过程,永无止境。心理健康的要求是,没有自身的过多痛苦、能和周围人很好地相处、有能力去实现自我生活。强迫症病友也需要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健康人的强迫症状是什么样的?
岳晓晓 15-11-5 19:01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强迫症状的体验,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反复检查门锁、对东西反复确认等。但这些健康人的强迫症状次数少、程度轻、没有给生活带来痛苦的体验,并且很少影响正常的生活。
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容易复发吗?
岳晓晓 15-11-3 18:22
强迫症的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难度,药物治疗部分有效,但有效率仅为30%~60%,且容易复发,综合治疗对强迫症有较好的效果。但这并不表明强迫症没有治愈的希望,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强迫症的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不少病人通过短期治疗可以大部分消失,再继续随访治疗一段时间,症状好转的患者更多,一般70%左右的患者症状能基本缓解,病情常年迁延不愈的仅占极小的比例。强迫症病人预后的好坏有一些直接的影响因素,例如原先就存在强迫个性甚至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病人预后相对于病前无强迫个性的差,治疗依从性差的病人病情也易复发。此外,如果引起强迫症患者发病的心理或社会因素长期存在,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缓解。
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能否根治?
岳晓晓 15-11-2 11:43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强迫症的根治并不是指所有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如果患者一定要追求所有症状彻底消失,那么可能这也是内心里完美主义在作祟,虽然经过治疗后可能仍然会有一部分症状残留,但只要这些症状不再使我们像原先那样痛苦,或者说我们可以带着这样承受的痛苦去生活,那么就达到了强迫症的治疗目标。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绝对的事物,正如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也是另一种美。因此,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学会对自己的疾病采取接纳的态度,学会尊重不完美的自己。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吗?
岳晓晓 15-10-31 11:24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多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强迫症与遗传学、神经生化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因素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以及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发现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具体治疗方法在后面的章节将会逐一介绍。
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现代成功人士中强迫症患者不在少数?
岳晓晓 15-10-29 14:21
美国梅约医学中心心理学医生斯蒂文·怀特塞德说:“尽管从统计来看,现在并没有明显数据表明,名人容易得强迫症,但是这种焦虑状态,并不是全都有害无益。实际上,某种程度上,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只要不是过分严重,反而能帮助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因为这些患者们总是考虑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也特别关心别人可能忽略的问题,总是要求尽善尽美,最终的结果是使他们在特定的方面出人头地。”怀特塞德说,从这个理论分析,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事业成功的名人中,出现比较多的此病患者。 在那些单调重复的动作中,他感到安全,他并不想这样做,但他身不由己。 都市白领中的强迫症患者不在少数,但能意识到自己有强迫症的很少。随着心理知识的普及,很多人开始明白这是心理疾病,继而引发恐慌,和对自己的质疑:“我怎么会得这种病?我怎么会是个心理病人?” 他们会下意识地隐瞒这一点,生怕被人发现,而竭力纠正的结果是适得其反,让强迫症状更加严重,于是更加恐慌,悲观。 强迫症是不是真的很可怕? 强迫症是把我们引向成功还是毁灭? 这样的疑问一直都存在。其实,现实中强迫症经常被务当成一种美德,比如能严格遵守规范,约束自己,比如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知负责,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强迫行为是个性的表现和自我象征。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两面,强迫症发展严重的话可能会成为妄想狂或者精神分裂症。 很多事业成功者是强迫症病人,他们对于成功的狂热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甚至有这样的励志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样的话有一定的道理,风生水起的IT行业中,有很多患有强迫症的狂人,他们不放过产品的每个细节,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突破,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这是件好事。这样的精神也为世界创造出可很多优秀的产品,让用户们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同样,给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只是,风光背后,有无数颗焦虑的心在躁动,强迫症是火箭的推动燃料,一方面有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燃烧产生的高温和压力让患者不堪重负。 这是一种男多于女的心理疾病,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他们会加强对自我的要求,而这些自我要求,在不断强化中会失去控制。
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心理学检查?
岳晓晓 15-10-27 14:32
心理学检查对于强迫症诊断具有辅助性价值,近年来为了对精神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或作治疗前后的效果比较,常使用一些心理学量表,这是精神医学向标准化发展的重大进步,但专门用于测试强迫症的量表应用尚不广泛,而且针对强迫行为的较多,针对强迫思维的较少。 心理学检查对强迫症应用较广泛的是个性测验,该测验的结果对阐明强迫症病人当前的心理体验及病前个性具有参考意义。常用的是明尼苏达多相个测验(MMPI-2),其中有10个临床量表,分别用英文缩写字代表,如:Hs=疑病,D=抑郁,Hy=癔症,Pd=人格偏离,Mf=性别角色,Pa=妄想,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症,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强迫症病人测得Pt分数高,说明病情个性有易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刻板等特点,同时其所测得Hs及D分数可能较高,说明存在疑病及抑郁情绪。 其次是90项症状清单(SCL-90),也叫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有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有关睡眠和食欲的情况。强迫症病人测得强迫症病人测得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且常伴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此分的升高。 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主要用以评估已被诊断为强迫症的病人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一般不能作为诊断用量表。因此在使用该量表评定之前,首先应明确患者确实是患有强迫症。具体介绍详见本书的附录。 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或MOS),主要用于对强迫性神经症和恐怖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评价,是比较有效恐怖强迫量表之一。
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精神检查?
岳晓晓 15-10-26 10:57
一谈及检查,人们常不由而然地想起心电图、X线、CT等检查。但精神科医生通过谈话进行检查。医生通过倾听、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并捕捉病情的蛛丝马迹。 精神检查是医生通过与病人或家属交谈,了解病人有哪些精神症状,各个精神症状的特点与彼此联系,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及治疗要求等。有人怀疑,不通过特殊仪器检查,仅与病人谈谈话就下了诊断?所以对医生的指导也是半信半疑,配了药也不按规定服或服服停停。事实上,精神检查是精神科医生的专门技巧,集中了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医生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了解病人心理过程中的知、情、意及协调状况,然后对精神症状加以归纳。因此病人和家属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精神检查,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的真是感受,切记不要隐瞒或夸大症状,在接受心理检查时要主动诉述自己的病态体验,也可针对医生的提问逐一作答。当医生对病人进行精神检查时,家属可在旁边静听,一般不要插话,除非医生的提问内容有所遗漏,此时可向医生补充叙述。有时医生为了深入了解病人的发病过程及涉及某些病人的隐私问题,可能要求家属暂时回避,此时家属应该配合。
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吗?
岳晓晓 15-10-23 10:08
常有强迫症患者及家属在看见行为明显失常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会焦虑地问医生,自己活亲人会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唯恐自己活亲人有朝一日变成行为明显失常、影响他人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回答是否定的,强迫症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除非诊断错误。其实,“强迫症”是“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目前一般认为强迫症主要是由于脑中5-羟色胺(5-HT)缺乏所致,而人们一般指的精神分裂症病的发病机制或病因与强迫症不同,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多巴胺功能亢进,所以强迫症发展下去还是强迫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如果治疗及时有效,预后良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承认自己有精神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包括强迫症,觉得生了这种病很不光彩,担心受到歧视,不敢踏入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担心被人知道。 其实强迫症就想高血压一样,是一种疾病,是生物、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强迫症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也越可能反复发作,越容易发展成慢性严重性的衰退性疾病。 有人会问,为什么极个别的患者,一会儿被诊断为强迫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呢?这是因为就医过程也是医生不断认识疾病、不断提高认识的实践过程。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精神科,诊断仍然靠古老的描述性症状学。这些症状的发现,取决于病史的采集、患者的合作程度,取决于医生对这些症状的熟悉程度,以及医生的临床技能——交谈技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继发产生强迫症状。反之强迫症患者的病情严重时也可以发生片段的幻觉、妄想。如果医生没有鉴别清楚症状的因果关系,如果患者不合作、症状表达不清楚,就可能出现一会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强迫症”的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的暴露,以及医生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日益提高。
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是精神障碍吗?
岳晓晓 15-10-22 12:11
在上一个题目"强迫症是精神病吗?"一文中,主要从狭义的概念来讲,强迫症不是精神病,主要告诉读者,强迫症不是精神分裂症。 但从广义的角度讲,强迫症属于精神障碍,即精神疾病的范畴。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实际上分成很多种类,病情轻重不一,对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各异。其实,人们生活在现今社会,经常要面对效率高、节奏快的要求及所带来的压力,随时都会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种困扰,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精神疾病,不仅对个人,还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精神疾病是在受到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而导致认知、情感意识及行为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如偏执、认知、情感意识、感应等障碍而产生恐惧、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等。精神疾病可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了消除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目前已用"精神障碍"一词来替代原来常用的“精神病”。精神障碍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平均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障碍。 我们还要弄清强迫症在精神障碍中的分类。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将精神障碍分为0~9大类,第四大类是“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精神症”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第一种精神症。因此,从广义上讲强迫症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范畴。
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强迫症是常见病吗?
岳晓晓 15-10-22 11:29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强迫症被视为较为罕见的疾病。但是今年来发病率在不断攀升。 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城乡的患病率为0.13%。 近年来我国大陆没有强迫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研究报道显示,香港强迫症患者病率为2%,台湾地区为0.7%。 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占12%(长沙,1989年)。强迫性思维、表象、恐惧或冲动也可发生于一些正常人,尤其在关于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方面,但与强迫症不同的是症状并不持续,只是偶尔出现。 根据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新西兰、韩国、冰岛等国1984~1994年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7%~2.1%;广泛性焦虑4.1%~6.6%;强迫症2.3%~2.6%;社交恐怖症2.6%~13.3%。 可见,强迫症已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造成患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强迫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估计全世界强迫症的患者至少达5000万。
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强迫状态?
岳晓晓 15-10-22 11:27
强迫症状态指的是以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动作等分别或某种结合形式,见于各种精神疾病状态。自19世纪末以来许多学者大量研究表明,在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在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以及一些精神疾病往往可见强迫症状伴发。强迫性人格旧称精神衰弱或精神衰弱型人格障碍,具有所谓焦虑多疑性格特征,突出表现如忧郁多疑,平时即疑虑重重。患者常有与此类性格特征密切联系的强迫症状,例如强迫怀疑(专指对本人做过的事情,如锁门、关灯等动作是否完成得完好发生怀疑),从而在强迫怀疑背景上产生继发性强迫现象,如强迫性检查或强迫性仪式动作(指一系列的动作),即如锁门后,或关闭店门后产生反复地检查、核查的动作。这是为了摆脱强迫现象的痛苦折磨,而采取的一类保护性措施。强迫性仪式是患者为自己规定了必须这行的整套习惯性动作,在每次活动前后照例要做完所规定的动作程序以后,患者才能暂时得以安心。 精神分裂症时的强迫状态又有其特点,往往强迫状态的内容是荒谬的或更难以理解的。情绪反应常时较为贫乏或缺乏生动性、鲜明性的。脑炎所伴有的强迫现象,往往带有强制性特点,有时还可出现如以强制性的以下流语词骂人的企图。
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人格障碍?
岳晓晓 15-10-22 11:25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强迫症?
岳晓晓 15-10-21 12:50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 我 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 源 于自我,使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的异常性,但 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10: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