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心理咨询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12-19 20:2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心理咨询理念
关于各种学说:
“精神分析”主要进行人的深层意识进行讨论;“行为主义”主要进行刺激-行为关系的讨论;“认知理论”主要进行刺激为什么产生行为的讨论,但是没有分析到本能的压抑与冲突,只是分析为早年形成的不良认知结构;“存在人本主义”面对的现实情况是,深层意识,行为及如何产生的行为这几个方面都被相关的“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那么他们该研究哪个方面才是出路?这个主义只有另想办法,那就是我拿来一套理论,让求助者接受,那么就能帮助他解脱自身的一切苦闷,激发无限的潜能,这套理论主要认定“自我潜能是无限的,潜能无论是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有本能性的完善化的趋势,相信自我的存在价值,接纳自我的弱点等等”。如果说前三种都认为求助者或多或少都有错的话,存在人本主义认为求助者没有错,只是潜能没有发挥而已。到此,加上这个拿来主义,感觉各个方面都到位了,都有“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了,我们再学习什么呢?我们认定那些先贤只是抓住了真理的一面,所以,我们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出发,才能真正正确的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以及心理诊断,咨询和矫治等问题。
“精神分析”把握得真理的一个侧面是: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行为主义”把握的真理的一个侧面是: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抑或是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为认知本能或探究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认知心理学”被好多理论和先贤认为只是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没有作为独立的一个学派,并且它研究的我可以叫做为浅层次的“精神分析”,所以不研究它的心理动力。“存在人本主义”把握得真理的一个侧面是: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性的内核,也是人的心理动力之一。这一点源自马斯洛的“存在焦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的“依附本能”和所依附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就是存在焦虑,这个存在焦虑包含了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这种矛盾足以使人产生焦虑,在这种焦虑适度的情况下,正是个人成长的动力,使人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社会化达到成熟的人。这种矛盾是指天生的本能是天然合理的,但是本能的表达必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才能实现,违背了特定环境的规范就不能自然,正常的表达,就形成了矛盾,这是人的心理动力之一。
现在我们看看“人性”。
人性的三个基本属性:1、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2、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3、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
人性的三个心理动力: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2、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须资料和实行环境的探究本能;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我的心理咨询的范围: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5、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对于我们的生存有真实意义的仅仅是我们的此时此地,才是真正属于你并且可以把握的时空。而面对这个时空,人会应用三大反应体系,这三大反应是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人的一生应该屁股坐在理性上(用的最多),左手握住些感性(七情六欲),右手握住些悟性(超现实的哲理),可以生活得平稳快乐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12-19 21:58:58 | 只看该作者
对理论不太感兴趣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12-19 23:27:5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很透彻呀,学心理咨询,一定要把各种学派的理论都研究一下,然后综合运用,真正面对来访者时,忘却一切理论,和患者达到高度的共感,一起探讨内心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会发现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能放弃解决,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12-20 13:12: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指点,我有时是有疑惑,面对搞不懂来由的问题,耽搁时日不少,得出的结论却差强人意。真的,还不如暂时放弃解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3-7-30 22:28: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顶上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3-8-2 11:40:13 | 只看该作者
3# shiwanghong
施教授,看到您和楼主讨论的内容,让我想起最近心理咨询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我也不知道我在咨询中用了什么方法”,我最近是第一次接触这位老师,您觉得她所说的是否一个正常现象? 我就是觉得有点疑惑她的治疗水平,想和您讨教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3-8-2 14:39:03 | 只看该作者
使用了放松技术后,对于可以转换的症状,在症状出现时不会出现焦虑;而对于可以解决的症状,在症状出现时容易出现焦虑,在症状消失不再反复,成为非固着状态后,焦虑就不容易出现了,对吗?
您只需用回答对与不对,如果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1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