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3-25 09: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于2004年10月16-19日在上海市华夏宾馆圆满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多国学者参加了大会并交流了论文,大会分为大会发言和分组发言.我有幸交流了自己的论文,并作为B组的翻译,成功地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做了翻译.通过这次交流,接触了许多专家,了解到森田疗法的最新动向,锻炼了自己的外语能力,受益匪浅.9\k
简单扼要的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在慢慢发生变化.森田疗法的技法也在慢慢变化.传统的卧床疗法越来越少,门诊咨询治疗成为主要趋势.森田疗法正在吸取其它疗法的优点,向折衷方向发展.下面将我所在B组的论文题目及日本国际森田疗法学会事务局长中村敬博士的论文介绍如下:}Vcq?
B组:各国森田疗法的实践       地点:第一会议厅  主持:中村敬教授,崔玉华教授gxNG]0
                         翻译:施旺红MFE[8
1、Kei Nakamura(日本): 森田疗法适应症的扩大与技术的改良X!bwZK
2、Natalia D. Semenova(俄罗斯): 森田疗法在俄罗斯(另有翻译)x*7z
3、Ishu Ishiyama(加拿大): 整合式森田疗法的心理咨询:三阶段式干预模式在加拿大的发展\;S{,
4、Yoshimi Matsuda(澳大利亚): 森田疗法在澳大利亚的应用---探讨心理学课程森田疗法教学方式(结构与理论)o/SnkZ
5、Byung Kun Min(韩国): 森田疗法在韩国的发展和展望(另有翻译)Hq^dU&
6、施旺红(中国): 在中国心理咨询中运用森田疗法的一些想法\FbR
7、Okamoto Shigeyoshi(日本): 森田疗法在中国的首次传播:宇佐玄雄1940年在上海电台的演讲1RL{9
8、兰文敏(中国): 森田疗法在集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W
9、李振涛(中国): 森田疗法作用机制研究%d
©发现者心理人生讨论区 -- 发现生活的经藏,启迪人生的智慧  ]$#
文章内容:S/
森田治疗适应症的扩大和技术的改良>UY
慈惠大学第三医院精神科vZJZ
中村 敬 M.D.o
森田治疗最初是针对诸如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疑病症,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等神经症的治疗而产生的。然而,近年来,森田治疗已经开展于治疗除神经症以外的其它精神障碍。在此,我很愿意就已成为森田治疗适应症的病理状态做一番回顾,并且对适应症扩大所必然导致的技术修正进行讨论。4
1.森田治疗适应症的扩大"glu
强迫行为{P6i
在过去的几年里,对于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已经日益普及,要求入院进行森田治疗的病人则往往具有重症及难治性的特点,而在这些案例中常常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强迫行为。就这些案例的治疗而言,在不违反的前提下,治疗师不受森田治疗之原则的约束,灵活运用“策略性地忽视症状”这一技术是必不可少,同样,给患者一些具体建议使其摆脱强迫行为也是必要的。fh}gon
2.退缩9lV
当前森田治疗的临床设置中,对那些已进入长期退缩案例所进行的观察频度确实有所增加。对此,中村(2001,2002)建议采取下列分阶段步骤。第一步是怀着同理心对这些病人的自我实现(生的欲望)之愿望进行探寻,就好比玩电视游戏那样尝试性引导愿望变成行动。接着是试图将这种欲望转化成行动,而这可以从熟悉或是容易做的事开始着手,同时,接受退缩。在许多案例中,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展,病人开始重新认识与他人在一起的焦虑和恐惧如何干扰其行为。因此,当意识到自我实现欲望和对他人的恐惧就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时,通过退缩来避免的这种冲突在病人的自我中逐步得到稳固。当病人到达这个阶段,也可使用住院森田治疗。进一步而言,在接受焦虑的同时开始实际行动以后,下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找到一种认同,即使其成为他们自己。!I+U<
3.抑郁症和心境恶劣mSQK6
长期以来,住院森田治疗已经被运用并且证明对于治疗长期抑郁是有效的。中村(2002)讨论了当从“yojo(恢复)”的角度理解抑郁症好转过程时,“顺其自然”(某人能够成为其真实自己)这一概念应该成为治疗的基本导向。以“顺其自然”为基础的康复过程始于能够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的事实。在逐步走向痊愈的过程中,休息逐步被活动所替代,其目的在于执行“生的欲望”而无强迫自己,促进身体和心理功能健康。顺带地说,当森田治疗用于抑郁症病人时,其着眼点与神经症病人的治疗是不同的。举例而言,诸如“为所当为,顺其自然”等经常在森田治疗中采用的建议并不应该被自发地使用。不是盲目催促病人采取行动,而是需要建议患者接受自己目前的疾病以及在有限适当的情形下控制自己的行为。^5<=6-
4.人格障碍Q4
通过对13名最近经森田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进行有关DSM-Ⅲ-R人格障碍的结构性临床评估(SCID-Ⅱ)后,11例(84.6%)被诊断为人格障碍,其中的10例可以被划分入人格障碍的A类或B类之中。由此可见,入院进行森田治疗的病人中可能具有人格障碍的数量可能远多于我们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特别是,自恋性人格障碍多见与强迫或是抑郁症状的病人中,而这常常会干扰治疗进程。随后我们将讨论这类案例所需要的对技术的修正。M
Ⅱ. 技术修正的要点(!a!V:
  接下来我们将简要讨论当适应症范围扩大时,对技术进行重要修正的必要性。$dFL
1、对“不问(对症状的策略性去注意)”的重新思索.cR0l
“不问”(对症状的策略性去注意)作为森田治疗师的基本态度,是有效克服患者执著于症状的法门。然而,在我们当今所面对的病人中往往很容易发现,患者缺乏对内心感觉体验的敏感性,而是更倾向于在陷入焦虑前就躯体化或付诸行动。为了使这些病人对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所意识,让他们倾听在症状背后所隐藏的感觉以及鼓励用语言来表达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那些自恋性或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当他们不仅受困于焦虑和恐惧还承受着冲动性爆发的愤怒和空虚感时,应用“策略性去注意”原则就显得不合适了。在接受这些情绪的同时,治疗师还需要与其共同思考怎样面对自己的这些情绪。:
2、行为指导T 1q,
对于那些存在着明显的强迫行为以及包括反复进食和呕吐在内的行为障碍的病人,需要鼓励将这类行为转化成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并且具体指导他们如何克服反复的冲动性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建议通过“深呼吸”来应对强迫行为。关于退缩患者的回避和抑郁患者的抑制行为,治疗师应该避免一开始即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而应该指导患者立即从事当前能达到的小目标任务。)~8CW{
3、与其它治疗形式相结合I\J
除了病人以外,辅导其家庭成员已经日益显现其必要性。除了受病人自身内部精神世界的影响,他们与家庭成员间互动所造成的恶性循环通常对症状的发展也起着作用。在这些案例中,改变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能够起到有利于病人治疗的作用。K.<of
对严重的强迫症及惊恐障碍患者而言,诸如SSRIs药物联合森田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因此,对森田治疗师而言,思考药物在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怎样将其整合到治疗之中就更显得意义重大。p5?V
4、对生活方式的评估ktMQ*2
当前,不仅是青少年也包括中年人变得因为不知如何前进而进退两难,即使在症状缓解后也是如此。与此相对应的结果是,在治疗后期阶段,许多次的评估被花费在讨论病人的生活方式上。治疗师支持并且观察病人的尝试及失误是重要的。病人就象是一个不知道生活道路在何方而只能原地茫然伫立不知所措的人。治疗师唯一的工作就是去传达这样一条信息:“你所要做的就是挥动铁镐来开辟生活之路。”7G#PV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6-5-22 01:34:46 | 只看该作者
问:森田疗法治疗患者时,是否从不开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5-22 06:55:01 | 只看该作者
森田疗法与药物不是冲突的,在东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的发源地,住院病人几乎都用药,因为都是重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6-9-20 20:08:53 | 只看该作者

我应该与此法相似

当前森田治疗的临床设置中,对那些已进入长期退缩案例所进行的观察频度确实有所增加。对此,中村(2001,2002)建议采取下列分阶段步骤。第一步是怀着同理心对这些病人的自我实现(生的欲望)之愿望进行探寻,就好比玩电视游戏那样尝试性引导愿望变成行动。接着是试图将这种欲望转化成行动,而这可以从熟悉或是容易做的事开始着手,同时,接受退缩。在许多案例中,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展,病人开始重新认识与他人在一起的焦虑和恐惧如何干扰其行为。因此,当意识到自我实现欲望和对他人的恐惧就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时,通过退缩来避免的这种冲突在病人的自我中逐步得到稳固。当病人到达这个阶段,也可使用住院森田治疗。进一步而言,在接受焦虑的同时开始实际行动以后,下一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找到一种认同,即使其成为他们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2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