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行职业与对流行的屈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12-16 13: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波逐流是民族文化追求优雅处世的必然走向。对标新立异之士的仇视,以及灭之而后快的残酷,是每个民族比之不及的。谁想逆水行舟,就如在川流不息的街上要挡住抄近路的人群,不管那近路需要践踏草地或跃过栏杆。一个普通人是不能充当这个角色的,因为这是你管了他的闲事;但假如你是交通警察,你不但可以随便越过栏杆,过草地也会被人默认,尽管那草地上没有路,不属警察管辖。这也就罢了,警察还有操罚款随意性的自由,他说罚你五十你就需夹进一百,尽管他告示上写的是二十或三十元,你只准偷看,问都不敢问的,  
如果有一点不满就会再加五十。

  国人喜息事宁人。不然自己吃亏,别人便会说他愚蠢。这就是国人人性的宽容美德,连别人要了你的命都可宽容;你要了别人的命也自然会指望别人对你宽容。宽容不是人性独具的特征,而是制人制己的工具。如情分的获得,你宽容了他,他就必须对你千恩万谢,永记你对他的恩情,等下一次有了宽容的机会,他就要把宽容还给你。而且只准多还,不得充数,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之人。国人人性中的商业特性是本能独具的,公平枉谈,但斤斤计较,或只准别人礼让自己而以自己多讨别人一点便宜为胜。至于牺牲了最重要的东西,是不是换取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那是无所谓的,眼前需要能够满足就行。

  急功近利便导致了流行事物的诞生。

  一个人命运多舛,才想起拜佛,一旦顺风顺水起来,就会把本事移到自己身上。不会平日就注重向佛,以为这佛能给他带来钱财和好运。一个人想到饥饿,首先是向别人磕头求乞,只要能马上填饱肚子就可以,也不会去想平日是否得罪过这个人。牺牲自己,幸福别人,是国人人性追求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这样的,既能满足你无时无有的需求,还要承受你平日对他的冷落。佛既非人,却要求他富有人性,因为他需为人活着,不管他自己愿意不愿意,这对人来说无关紧要。信佛便成一门永远给那些在尘世得不到实物的人以恩赐的流行职业。流行是因得到得不到的好处而界定,而非一个人的情感期望或兴趣所致。因图实惠而产生追寻流行的特性,而在某一个阶段流行什么,只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

  对流行的顺应却常常使人忘记了对流行的尊重,而对流行物去趋炎附势。而力挽狂澜的人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的,但国人对流行的屈服已成实务的依赖。社会之好勇的正义之士,常为某项被冷落已久的东西突然获得大众的青睐而热血沸腾,比如人们突然对有知识的人讨好起来,便认为人类有救了,知道了知识的重要。这同一家父母有众多儿女,其中一个能为父母分担全部的责任,父母便要求别的儿女也要向他看齐,别的兄弟姐妹就得向这其中一个讨好,以换取父母对自己的欢心一样。且不论这知识是否有用无用或这其中的一个儿女是否愿意不愿意,只要能及时满足他人的需要就行。文人也罢、商人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只要你能满足公众的期望,便会赢得公众的逢迎。如果你偶然做错了几件事也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你不要绝了人们对你的期望就行。这如家中儿女中那个支柱儿女,一旦成为父母眼中的支柱,便可以多得些好处和自由,哪怕你欺负了兄弟姐妹也可以得到父母的原谅,只要不去动不承担支柱责任的念头就可以。

  国人对流行是一种可以嗟来之食可以不费力气的需要,对流行物即流行职业便成了一种具体的依赖。因为人的需要太丰富和繁多,所以不论哪份职业也无法满足这种全能需要,甚至佛这门职业也做不到,其结果就是人们对流行职业家的无情抛弃。流行职业家自己刚被人哄得醉生梦死,一瞬间却不知道自己魂归何处,便诅咒大众的人心不古。不过他们起码还有个职业,不管过时不过时。可怜的就是那些一心一意照父母的喜好去讨好和学习那个被父母提拔的兄弟,却不知道那个兄弟在无形中已因不能满足父母太多的期望而失宠了;虽然失宠,起码捞了个孝道的名声,而自己什么都不是。

  又如那些因为作家文学家吃香,便拼命去翻书本,向作家学习,却突然发现作家文学家没有人稀罕了;人家起码还有个作家和文学家可以当帽子戴戴,而自己写的东西、下的功夫恐怕超过了作家和文学家,却到头来什么都不是,便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流行职业欺骗了他们,他们在仇视这些流行职业的同时,也捎带仇视了自己,接着就会上进一些,运用国人之察言观色的本领,看风使舵,看到底哪份流行职业将会到来,以便自己早做准备,先别人一步。其实你自认为占了光,这个流行职业却不流行了。人也便越发的忙碌,越发的看风使舵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对流行职业家的追逐、导致的捧杀,使流行职业更趋流行化,无异成了一种集体自杀行为。公众却无意去抛开流行职业而生存。比如经济改革使经济学家成了一门流行职业,便有无数的人想做经济学家了。殊不知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一百多个部委(相应机构)和一千多所高等院校,平均每一个省市、每一家部委、每一个院校都有一至二个经济研究单位,或中心或院或所或室,每一个单位至少有五个以上的经济学家,近十万人,还不算新加入的若干少数和兼职经济学家,这经济学家便有着著名、不著名的区别。还有很多人在默默耕耘着,以期早一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乃至著名经济学家,因为到那一天自己就会名利双收,如现在的经济学家去经商去做官一样,都有一本资产证书。

  其实国人又中了流行的圈套,经济学家增多并不能保证你能赚钱,就如女人多了并不能使男人更幸福一样。

  东欧地区的经济学家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经济照样暗无天日;美国经济学家也只不过千把人;而日本,压根儿对经济学家这个称呼都模棱两可。看来这流行职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商人对于国人来说,也是门职业,能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等人们感觉到钱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时,这门职业也会过时的。

  鞭炮的消失使街道变得冷落和沉寂,这无声之处其实很难胜有声之处的舒展。确实也是,过年并没有什么特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7 23: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