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睡半醒”是大脑的又一状态
人们常常用“半睡半醒”形容犯困时做事准确度下降的情况。而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称,实验鼠的大脑的确可以出现这种状态,当大脑总体上还处于清醒状态时,某些局部区域脑电波的测量结果却表现出睡眠的特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让一些实验鼠较长时期处于清醒状态,直到可能开始犯困的时候。这时虽然可以明显看到它们仍在活动,其脑电波在总体上也表现出清醒的特征,但用探针在其大脑中某些局部区域测量到的脑电波特征却显示其已睡着了。多次实验显示,这些睡眠区域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这些局部入睡的大脑区域可能与活动能力有关,这较好地解释了在“半睡半醒”状态下做事准确度下降的情况。本次研究也显示,那些半睡半醒中的实验鼠,用爪子获取食物的准确度明显下降。
一些专家认为,这项研究结果提醒人们应该重新思考什么是睡眠,睡着和清醒可能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两个截然分开的状态。既然醒着的时候可能有部分大脑区域入睡,那么睡着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一些大脑区域处于清醒状态,对此深入研究或有助于解释梦游等现象。
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警惕艰难梭菌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艰难梭菌可加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情并大幅提高死亡率,因此建议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时首先对其进行肠道菌群化验。
艰难梭菌属厌氧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在人体大量服用抗生素后,艰难梭菌易在肠道内加速生长,严重影响肠道中有益菌繁殖及菌群平衡,从而引发炎症。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圣乔治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完成的这项研究显示,感染艰难梭菌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达26天,而未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只有5天。此外,前者需要进行胃肠手术的比例是后者的2倍,死亡率是后者的7倍。
研究人员索尼娅·萨克塞纳为此建议说,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时应首先对其进行肠道菌群化验,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营养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上。
孕妇精神压力多增加孩子行为问题的风险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分析显示,孕妇承受精神压力的次数越多,孩子出生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越大。
研究曾发现,孕妇遇到精神压力可能会对孩子出生后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最新研究则将重点放在了孕妇遇到精神压力的次数、时机及种类等对孩子日后行为影响的区别上。
研究人员对孕期有精神压力的孕妇所生下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他们出现的行为问题。发现与何时遇到精神压力,以及遇到何种精神压力相比,母亲在孕期遇到精神压力的次数更能增加孩子日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即孕期遇到3次以上精神压力的孕妇。
该研究发表在美国新一期学术期刊《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