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孤独症-忻志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5-3 07:4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9aii.com/home/space-3189-do-blog-id-727.html

最近我接待了一个家长带着一家门:岳父母、妻子、孩子,从东北来到上海为了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孩子找我看病。
案例记录如下:(摘自咨询札记)
>>>>>>>>>>
儿童孤独症
忻志鹏教授:
您好!我有个外地朋友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他们听说上海治疗这方面疾病较好,所以想带孩子过来看病,又苦于不太熟悉相关情况。能否将您的具体出诊时间和地点给我,我好安排他门来上海就医。                                                                    
韩×× 敬上

韩先生:
您好!我可以上门出诊,但地点最好在××××;出诊时间可以待他们来上海后再具体商定。联系电话:(021)63777307。
                                                  忻志鹏  
070308:2:00
父 张先生,哈尔滨 来电:
联系咨询,介绍材料如下
4周岁 刚上幼儿园,但不适应而未去。
父 34岁 母32岁 职业:  文化程度  个性爱好   足月剖腹产。正常发育,最初6个月母乳喂养,以后人工喂养。父母都上班,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养抚育,父母接触很少;一早上班,很晚下班。
1岁半开始说话,2岁时很能说话,喜欢数字、拼图,认字很多,喜欢翻书、翻图
2岁半开始不愿说话,对玩失去兴趣。
岳父农村户口,心情忧郁、压抑……

忻教授:
    您好!
    我的朋友即将于4月14日,本周六抵沪。想跟您具体约一下就诊时间,麻烦您定一下具体时间地点,我安排他们过来。
                                                   韩××
韩先生,
刚在你的朋友来过电话联系,说他明晚到上海,住张江地区、问我星期天能否出诊。张江地铁终点站我去过几趟,所以我答应他可以,具体时间叫他明晚到达后再联系决定。
忻志鹏  
忻教授:
    您好,我的住址是张江镇。您要是不太熟悉,可拨打我的电话。
到时我在地铁站接您。

出诊计划:
1,如何接触患儿?外观观察……
                 交流……
                 分析……
2,进一步了解患儿的目前境遇、环境
3,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处理指导……

4月14日上午10时30分出诊

儿童问题的儿童:
张××,男,4足岁;2岁时,很能说话,说×人“脑子有问题”,2岁后,不愿说话,话越来越少;不喜欢合群,在群体孩子中,只喜欢独处一偶。另一个问题,是专事对东西搞破坏,例如玩具。当地诊治被认为是孤独症,幼儿园拒绝接收入院。家人忧心忡忡,其父患上了忧郁症。急于求治,因而合家乘飞机来沪求诊。
孩子特点,爱好数字,喜欢数字,对数字牌子能按照奇数、偶数排列,能记住自己将数字按照自己的“设计”排列;爱好图例排陈,拼图甚有特长,记性特好;好奇心甚强。

1,接触患儿印象:外貌健康、发育良好,主动亲近,不拒绝,相对融洽;能背唐诗两首,稍有停顿;计算数字,相对缓慢;基本能接受简单指令进行操作。尚算活泼好动。
    评价:基本健康儿童,天资一般中等。无孤独封闭感觉。
2,介绍:儿童发育和性格知识,天性与环境人文社会关系;关于孤独症、封闭症的概念和常识;
3,几点建议:如何对待孩子问题的认识和心态;逐日记录孩子活动和各种事件的日记,已被作动态分析观察的依据资料;去第三类幼儿园,不能急于改变现状,取得成效需要时日。
4,关于孩子的存在的问题:破坏东西问题……;好奇心问题……;接纳同伴问题……

韩先生,
昨天,我发现张先生本身心理压力很大,为了孩子,他们全家来到上海求治,机会很不容易;虽然我尽了力,但仅此一次,效力尚微,为此我想在他们尚在上海逗留期间,再作些努力,。建议他们与我一起带孩子去一次例如某大商厦儿童游艺场所,由我来陪孩子玩,以便进一步直接对他的孩子进行观察了解,并予以启示引导,也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的示范探讨。
                                                          忻志鹏 07、04、15

从这个案例中我很有感触:因而对于孤独症问题写下了如下的文章:

                  儿童孤独症的探索
儿童孤独症的概念来自国外,为时也只不过六十多年;在国内的为时就更短,所以研究的资料不多。近年来则似乎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同时发病率也就随着上升。而在此之前,就很少听说这种病了。因此关于儿童孤独症的真实情况,还存在很多“悬案”。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nner)首次描述了孤独症(Autism)的症状:社会退缩、刻板,语言表达困难,却常常拥有很高的智力(因此不是弱智)的孩子。1944年,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也对孤独症进行了描述,并称其为ASP(阿斯伯格综合症)。此后的研究文章逐渐多了起来。

关于发病率问题
有关的资料如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孤独症发病率应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5-15。因此有人估算,中国应有60-180万孤独症患者。该病男女患病比例差异显著,男女比例大约为4:1或者更高。我国报道为6.5-9:1。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 美国心理协会(APA, 1984)调查发病率为0.05%,男女比例约为4:1。  
据美国《时代》周刊2002年第5期报道:“最近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下的孩子中,约每150人中就有一个孤独症或相关障碍患者——这意味着在美国有30万例10岁以下的个案。如果包括成年人,美国孤独症协会认为美国有超过100万孤独症或相关疾病的患者。”据《时代》周刊的统计,2002年与 1987年比较,仅加里弗尼亚州的孤独症儿童就比15年前增加了三倍。  
2005年,中国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已达180多万,仅沈阳地区就以每年300-400人的速度递增,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男孩数量远远多于女孩。
近日公布(2006-7-28 摘自"中国孤独症网")的一份学龄儿童全面调查调查了年龄为9至11岁的儿童,诊断出1%以上的儿童有孤独症或相关异常症状。这个数据表明,相比20世纪90年代普遍接受的每万人中有4例孤独症的数据,如今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增长到25倍。
根据以上的资料,孤独症的发病率有被扩大的趋势。这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人为因素,值得关注!

关于病因问题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同样存在很多疑团。
很多学者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环境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学者们认为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
生物学因素,研究了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但看来并不占绝对因素。而社会、环境因素,同样受到了既重视,也难以定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也就是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总的说来,目前病因不明,所有说法都不能阐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此也可以反说,儿童孤独症能否成立也值得探讨。那么其发病率的调查和统计更值得怀疑。

问题的问题
由于发病率、病因都存在问题,由此派生出了更多的问题:诊断标准问题,疾病范围扩大化问题,家长的心理负担问题,幼儿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治疗预防问题……
由此及彼,牵涉面极广,带出了一系列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家长问题。
当前我国的儿童,主要是独生子女,人群都把独生子女当作小皇帝,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小皇帝身上,很多家庭是四二一家庭:四个老一代,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小孩;也就是说一个独子有六个长辈在关怀、关注和期望着。一个孩子有问题牵连着六个大人的心。这其中尤其是父母的心更为密切,更为相关。儿童的认知尚在低级阶段,儿童的心理尚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儿童大多还没有心理问题,还构不成心理疾病和心理痛苦、心理负担;可是大人就不一样了,孩子的问题全部转移到了大人的“身”上、大人的“心”上;大人受到了心身双重压力、双重负担。他们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儿童问题。
当前的儿童孤独症学说、概念极其混杂、含糊,有一些理论学说说得极其可怕,极其悲观,而且还极其复杂,极其难懂;把家长弄得昏头转向,手足无措。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为此对于这些派生的问题的问题,必须予以关注,予以重视。

诊断问题:
不要轻易下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可是事实,往往很多都是轻易下了诊断。
儿童正在成长发育、儿童有很大的可塑性,必须动态观察儿童,不能因某一个缺点而凝固地看待儿童而下诊断。
对儿童下“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必须在三次以上,甚至更多次数的门诊以后,症状基本凝固不变才有可能作出初步的诊断。如果第一次就轻易下了诊断,那么以后必然是出现更多的确定诊断(这又如“从众心理”)。

治疗问题
除了有明确的脑部器质性病变以外需要用药物治疗,否则都不应用药。而器质性脑部病变的诊断就应排除在儿童孤独症之外。所谓的儿童孤独症,主要是教育、抚育的方式方法问题、引导问题。而不属于医学的治疗问题。
这就是我对儿童孤独症的观点
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再更多地对自己作更多的分析,否则可能会进入更多的歧途。

今天暂写至此,其他问题,让我再想想,有必要时再给你写些补充。

                                                          忻志鹏 07、05、0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5-3 17:03:4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孤独症能否成立也值得探讨。那么其发病率的调查和统计更值得怀疑。”----这个人对孤独症的理论是持怀疑态度的,他是心理咨询师出身,习惯于从心理角度看问题,所以有此看法。孤独症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病医生来做,因为他们是从神经生理的角度看问题的,

“除了有明确的脑部器质性病变以外需要用药物治疗,否则都不应用药。而器质性脑部病变的诊断就应排除在儿童孤独症之外。所谓的儿童孤独症,主要是教育、抚育的方式方法问题、引导问题。而不属于医学的治疗问题。”----这个观点也反映了这个人不懂神经生理。孤独症的用药不是为了治疗“脑部器质性病变”,也不是为了治疗心理问题,而是为了控制情绪。所以在英国,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只有精神病医生才能开精神类药物的处方,二者的知识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我认为这个人基本上对孤独症是外行,四川话叫“开黄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