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01|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佳文共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6-15 12: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10-1-22 16:56 编辑


    经常阅读报刊杂志,每每遇到一些经得住咀嚼而回味无穷的好文章,就想推荐给网上的朋友们,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过目不忘、获益匪浅。

    还需说明的是:有一些妙文对正遭受抑郁症折磨、情绪特别低落的朋友特别有益。

                 
                       成就感

                                        流沙

    老家置新屋,几万块砖都是人工挑的,帮我家挑砖的是位山里汉子,力气很大,每挑一块砖的价格是5分钱,他每天清晨开始挑,挑上千把块,然后收工回家。

    三层楼房建立起来了。上梁、置酒、搬新居……..我们已把这个山里汉子忘了。

    有一天,母亲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现有个汉子推着自行车站在楼前,傻乎乎地看着。见了母亲,他笑笑。

    母亲已认不出他是谁,但汉子说:“没想到这楼造得这么漂亮。”汉子走后,母亲才想起他就是那个帮我家挑砖的汉子。

    当母亲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慨万千。一个人,要是有了成就感,再微小的生命也有价值,在琐碎的梦想也会尊贵,再惨淡的人生也会变得美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6-15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是在去年的《意林》看到的,是很不错。我也喜欢《意林》那本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6-15 16: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半百老头 的帖子

我们应该珍惜点滴的成就,珍惜点滴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6-23 21:2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10-1-21 12:38 编辑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破口对骂

    有一种疾病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是心理疾病。历史人物因患心理疾病影响历史进程的实例不甚枚举。在20世纪的历史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1958年,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以后的赫鲁晓夫,与先前人们熟悉的那个质朴、憨厚的“乌克兰矿工的儿子”判若两人:任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对人放肆无礼,狂暴无常。精神病学家称这种疾病叫“抑制解除”,其病因是患者在长时间精神压抑之后,突然间的压力解除。

    在赫鲁晓夫的对手中,也有位精神疾病的患者,他就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1959年,尼克松访问莫斯科。在他的日程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主持一个美国工人生活状况的展览会。在一间美国工人家庭厨房模型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和美国副总统破口对骂。这个被传为冷战经典的“厨房辩论”在精神病史上同样被视为经典,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燥郁型精神病人与强制性精神病人相遇的经典范例。

                                             《环球时报》

    敲完后想说,关于“厨房辩论”想必不少人知晓,此篇文章也没有描写一些对骂情节(我在一些报刊杂志看到过,不能完整记忆,故不敲这些了。),今天看了此篇短文,才知道原来赫赫有名的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居然在那样的场合也会病态发作,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都受其影响甚深。看来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并不因为他们是政治家,是主席总统而止步不前、退避三舍……….而是随着社会的越来越进步的同时,也越来越上升到主流位置,与此同时对待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我们亦“有幸”成为深受其害的人,在对待此类疾病的抗争中我们亦会大有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6-23 21: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半百老头 的帖子

"我们亦“有幸”成为深受其害的人,在对待此类疾病的抗争中我们亦会大有作为!"
楼上实在是语出轻松啊,我好久快乐不起来都不禁莞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6-25 22:06: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半百版激情风趣如故,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6-28 10:18: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一看,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7-7-13 22:58:07 | 只看该作者

    在A城最高的国贸大厦顶楼,有个年轻人准备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大家发现,在25层的顶楼,站着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看这个人的样子,不像是穷光蛋,也不像是得了什么绝症而走上这条路的。有人猜测说,一定是个失恋者。这时就听说有人上去劝说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个警察下来了,说,没用。这时不知谁说了句,不如去请心理学家来。心理学家近年在A城颇有名气,在电台开有心理咨询热线,专门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排解心理矛盾。据说,经他劝说,有数十人本来想走轻生之路的,被挽救了生命。

    人们仰望着楼顶的年轻人和心理学家,半个小时过去了,结果没用。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心理学家显得十分疲惫,而且一脸严肃,不停的抽烟。他对大家说,他的心理调解失败了。他停了一下又说,心理调解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失败也是正常的..........

    这时人们发现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儿往楼顶走去,他的目光有些呆滞,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头发乱七八糟,估计有很长的时间没有洗澡了。大家一看就看出了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流浪汉,或者拾荒者。警察问他,你要干什么?沉默一会儿之后,这个流浪汉才小声地说:“我上去劝劝他。”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流浪汉显得有些尴尬,手和脚都不知该怎么放,嘴唇抖动着,仿佛要说什么,又不知该怎么说,略一停顿,突然转身就往楼顶走去。

    楼下的消防官兵与警察仍然在努力向那个跳楼者喊着话,只见跳楼者动了一下,似乎换了一个站立的姿势,于是地面上又是一阵骚动。然而奇迹出现了,那个流浪汉不知对跳楼者说了什么,过了片刻,他便离开了原来的位置,翻过栏杆,甩了那老头一记耳光,飞快地下楼了。

    当自杀者从楼顶下来时,一些电视台、报社的记者纷纷围过去,想从自杀者嘴里挖点新闻素材,但自杀者一句话没说就低着头悄然离去。当那个流浪汉从楼顶下来时,人们又立刻围住了他,一个漂亮的报社女记者上前问道:“请问你刚才是怎么说服那个想寻短见的年轻人的?他为何甩了你一耳光?”

    这个流浪汉拍拍身上的灰尘,不好意思地说:“我叫他把那身好衣服脱下来给我,弄脏了可惜,让我换点钱填饱肚子,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这小子就甩了我一耳光,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敲自《心理学家的失败》

                                                    作者:马汉卿。





[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07-8-18 23: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7-7-25 20:42:48 | 只看该作者

你急什么?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10-1-21 12:41 编辑


    两年前,一架CRJ200型飞机发生空难,机上50多人遇难,还砸死地面一人。最近,有报道说调查报告出来了,是机翼上没除霜等原因造成空难。
  
  然而,飞机失事不久,我在网络上看过的一篇文章,所说与这份花了两年时间的报告颇有出入。文章说,飞机上有个某大公司的总经理,当天要赶一个10点钟在上 海举行的会议。他一进机场,就要求提前起飞。无果,即打电话给航空公司的关系人,那人一个电话,飞机即决定提前起飞,造成液压系统预热时间不够。
  
  CRJ200型飞机是加拿大生产的民用支线喷气机,加拿大属寒冷地区,故它带有液压油恒温系统(防止冻结),飞机冷起动时对预热时间有严格的规定。该班机提前10分钟起飞,前一夜气温又低达零下15℃,造成预热不充分(有一个小油块没有熔化)。起飞28秒后,小油块流入升降舵控制系统中,造成油路堵塞,升降舵失灵……
  
  我无法判断哪个说法更真实。如果真是那个总经理凭借关系使飞机提前起飞,那无疑是害人又害己的自杀行为。
  
  联想起前几年一伙人去四川旅游的事。他们去的是稻城亚丁一带,在一条小路上匆匆行走的时候,为了超过前面一个慢吞吞走路的老人,不小心碰了老人一下。老人边让开边说:“年轻人,人一辈子都朝着黄泉路上走,你急什么?”
  
  第二天,他们分租了两辆吉普车,从一个景点急急地赶往下一个景点。山路很险,前一辆车还是开得很快。后一辆车想跟上,有个人想起老人的话,便跟司机说,想慢慢欣赏路上的风景,晚点到也无所谓,不要开太快。前一辆车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翻到下面几米深的沟里,等后面的车到时已经一死一伤。
  
  飞机早10分钟起飞,真的那么要紧吗?汽车早30分钟到达,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的社会太浮躁了。为了急着发财,假酒、黑心棉、苏丹红鸡蛋、孔雀石绿海鲜,无所不为;为了急着出名,网络上有脱光的,有对骂的,还有把自己性爱录像公开的,五花八门;为了快升官,有买选票的,行贿的,造假数据的,各出奇招;更甚者抢劫杀人,有两人为了快速发财,将几十块大石头搬到高速公路的立交桥上,终于砸中了一辆奔驰车,砸死了开车的一个房地产老总,抢到了1600元现钱,结果两人一起被判了死刑……
  
  如果他们能听听那位老人的话就好了:人一辈子都朝着黄泉路上走,你急什么?


                                     作者  臧根林

                               摘自《晚报文萃》之《包头晚报》
------------------------------------------------------------

    那老者的话很是振聋发聩、荡气回肠:“人一辈子都朝着黄泉路上走,你急什么?”更不要说对想自我了结生命的人来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7-7-28 22:11:44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 7 人。(我就是7人之一)


     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亦是大多数人之一)

     可以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与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却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
为什么?

     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 晚报文萃》07—4

    此小文够值得玩味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7-8-1 00:46:34 | 只看该作者

    今日看了《中外文摘》里一篇董孟侯的《行要更名坐改姓》的文章,兴味颇浓。不是前天贴了一篇《两份名单》吗?好,今天我也敲两份名单给各位看看。

    第一份名单:1、成港生、2、李振藩、3、胡自雄、4、吴静怡、5、王力勇、6、何加男、7、 孙洪娟、8、温啤霞、9、萧秀霞、10、张发宗。

    欲知第二份名单都乃何许人也?卖个关子,下一个帖子揭晓吧。

    想和你说:第一份名单我一个都不认识;第二份名单---我一个都不认识---那我是太老土了。当然,也许第一份名单你没有一个不认识的,那我也不佩服你。为何?你想啊,连他(她)们好那一口,如厕用什么卫生纸你都了如指掌,更别提从前姓个甚,名个谁啦,那还不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最大不了的影视歌铁杆追星族一个,粉丝一根,这也算个什么荣誉?!

    声明:此帖子和这个主题帖立意不符合,好在生活就是这样,社会就是如此,俺也没有必要搞得一丝不苟、正经八百的。


[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07-8-1 09: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7-8-1 00:57:4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份名单:1、成龙、2、李小龙、3、胡瓜、4、伊能静、5、红豆、6、梅艳芳、7、孙悦、8、温碧霞、9、萧蔷、10、张国荣。

    怎么样?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下面把出处的原文贴出来:

    从前在江湖上闯荡的人有句话老挂在嘴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意思是什么都不怕,一人做事一人当。其实,不在江湖上闯荡的小百姓从前也不更换姓名,爹妈或者私塾老师起的名,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一直要带到棺材,甚至死后还余音袅袅。

  如今就不那样了,更换姓名的诱惑老是拂来飘去,什么签名公司,什么起名公司,什么算命先生,尤其是那些明星大腕,似乎就因为更换姓名才出了名。

  成龙原来叫“成港生”,所谓“港生”无非说明他在香港生的,这跟沪生、京生、鲁生一样,毫无特色,难道在香港生的都叫“港生”?在中国生的都叫“华生”?他的名字改为成龙就有点含义了,望子成龙嘛,更何况龙还是中国的“特产”。李小龙原来也不叫龙,而叫李振藩,他后来也归到龙的大家族来了。

  有个明星原来叫“胡自雄”,后来改成胡瓜。姓胡的可食之物只听说过胡豆、胡桃、胡椒什么的,胡瓜是何种歪瓜烂桃子?于是,人们对他特别关注起来。自我丑化也是吸引人的一招,比如有个作家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老狼!

  还有个明星原来叫“吴静怡”,后来连名带姓一起改,叫伊能静,好多人以为她是日本明星,至少是在日本长期留学过的,外国的月亮怎么也比中国的圆哪。

  我说“王力勇”你认识吗?你一定以为是哪个厂里的民工。以前的这个“王力勇”早就摇身一变成为红豆,红豆可不是民工,是明星!红豆这名字很浪漫,此物最相思。

  我问“何加男”你听说过吗?你一定摇头。我问梅艳芳你听说过吗?你一定点头。其实这两个姓名是同一个人。此女改名之后还真的艳丽无比,流芳百世。

  叫“孙洪娟”确实土气,叫孙悦就洋气多了;叫“温啤霞”多难听,啤字只能解释为啤酒啤酒花之类,莫非她的爸爸希望她长大后成为一个喝啤酒的冠军?现在改成“碧霞”就好听多了。

  不过,也有名字改得不怎么样的。比如萧秀霞为什么要改成“萧蔷”?老让人联想到祸起萧墙;比如张国荣原来叫张发宗,改成张国荣有什么好?全中国叫张国荣的少说也有10万个,我有两个朋友也叫一模一样的张国荣,一个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一个在南非做生意。可是女人般的张国荣人家都叫他“哥哥”,我那两个男人气很重的朋友,倒没人叫他们妹妹。

  我还有个朋友叫刘德华,1948年生。如今登记填表时人家总问他:你怎么叫刘德华呢?潜台词是:你沾什么光啊?我朋友一遍一遍地解释:“我叫刘德华的时候,那个刘德华还没生出来呢!”如今,我的朋友被问得烦了,真想改名了。年纪是这个刘德华大,噱头是那个刘德华足。

  原来我们都以为姓名是再穷也不至于丢失的固定资产,是“与个人相貌毫无关系的祖传激光”,现在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符号,便于识别这个人和那个人。想改符号,只要派出所同意,随意吧。当然,改了名是未必出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7-8-1 01:0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lnu 于 07-6-25 22:06 发表
呵呵,半百版激情风趣如故,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7-8-7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仇恨入心  

                                             莫小米

    样板戏《红灯记》中那句著名的台词:仇恨入心要发芽,那是正义的仇恨。

    故事(一)

    曾经有个女子,10年前被拐卖到某个小山庄。她从来没有试图逃脱,只是寡言少语。生下一儿一女,日子仿佛过得挺安逸。她对丈夫公婆都不错,乃至让村里人都忘了她的不幸身。直到10年后的一个大年夜,她一把火烧掉了三间新盖的三间瓦房,因为门窗全被她事先封死,一家人无一逃脱。

    谁也找不到她的作案动机,唯一合理的猜测,就是是仇恨入心发了芽,疯长成一棵狰狞的树。

    故事(二)

    一个女子虽是残疾人,天分却高,曾与邻居健全小伙子相恋。女子的父母却认为这婚事不般配,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哑巴。谁知女儿与哑巴结婚后仍然与健全小伙不离不弃,小伙仍然与女子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畸形的三人格局。

    多年后的一天,女子突发身亡,留下一个儿子,按理说这个家庭应该散伙了,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两个男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依然生活在一起,依然相安无事,又是好多年。

    这个故事发生在乡下,之所以被大家知道是因为,故事发生了质变~~~~哑巴毒死了与他生活了将近半辈子的男人。

    原来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一男一女,以为哑巴天性愚钝,生性温厚,任他吃哑巴亏,结果哑巴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长叶,终于结出了毒果。

    说了两个故事是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有贫富、有强弱、有卑微和显赫、有倒霉和走运,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请记得永远不要凌辱,不要欺负,不要无视他人的存在。否则,在你的四周发芽生长的都是仇恨的种子,试想一下那会是多么的可怕........(最经典的故事莫过于李末愁因爱生恨的心路历程,详情请大家阅读《神雕侠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7-8-8 11:40:05 | 只看该作者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财任其索用,一国之人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来王位就成了人追求的目标,国王生活的样子也成了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标准。

  但是不要忘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尽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间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了它。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而《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处,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制度的社会里,王位也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孙朱载堉,就曾7次上疏,终于辞掉了自己的爵位,他一生潜心研究音乐和数学,他发现的十二平均律传到西方后,对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量子理论作出贡献的法国人德布罗意也是出身公爵世家,但他不要锦衣美食,终于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下,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都大大多元化了。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国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国里尽享着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他读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内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王感。

  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种王者的回报。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这大约是人生最低潮最无奈的吧。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会有追随者,仍然可以反败为王。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但是在歌馆妓楼、勾栏瓦肆的王国里他成了国王——词王,“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你看他这个王国有多大。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但就是这样一个“钦犯”,沿途官民却拜迎宾馆,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在正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光,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歌迷就冲到台上要签名,要拥抱,那些不得一吻的女孩子就去吻他刚坐过的椅子,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一次爬香山,在山脚下一位年轻人用草编成蚂蚱、小鹿之类的小动物,插满一担,惹得小孩子和家长围成几层厚厚的圆圈,很有拥兵自重的威风。等到登上半山时,又见许多人挤在一起围观,一个老者在玩三节棍,两手各持一节细棍,将那第三节不停地上下翻挑,做出各种花样,人们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在这个山坡上临时组建的三节棒小王国里,他就是国王。

  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已得到一样的满足。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

    说的太好了,可不是吗,在我自己的王国里,我就是国王!,精神享受三方面,一特有,二更有,三嘛也有个把,王后不太追随,公主比较追随,其他,无所谓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9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