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4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MHC,Inc。的发展壮大,我们,时刻准备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4-16 17:1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ample TextSample TextSample Text
下面是MIT的告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诸位对捐款一事有任何的高,中,低见统统严重欢迎!!!!不表。
DONATION / SPONSORSHIP:
The Association highly relies on donation and sponsorship from alumni for
its yearly activities. We sincerely appreciate those of you who sent us
checks in the past one year. Your strong support enable us organize
successful events including Tsinghua President (Beijing)'s visit last
summer. We welcome more donation and sponsorship for this year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event. Thank you.

(Following past practice, we will list all the donation and sponsors in a
booklet of alumni name list which will be assembled and published after
this annual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event, and list them on our website as
well)

Thank you

Best regards

Zhiyuan Cheng
President, 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 of Bosto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4-20 23:01: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万事都差不多了。 只是缺钱!!!no money,no honey!!!

开个玩笑!!!捐款!!!您在哪里??????比尔盖茨,您也忙得差不多了吧?和胡哥喝多了?中国的酒有后劲!我前几天给您发了个电子邮件,申请捐款,您百忙之中看看,绝对有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4-22 14:47:41 | 只看该作者

郁闷ing

原帖由 Charlie Z. Song 于 06-4-20 23:01 发表
开个玩笑!!!捐款!!!您在哪里??????比尔盖茨,您也忙得差不多了吧?和胡哥喝多了?中国的酒有后劲!我前几天给您发了个电子邮件,申请捐款,您百忙之中看看,绝对有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6-4-28 18:40:29 | 只看该作者
北大“反美”女生马楠嫁给美国人的近况

核心提示:北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她的近况怎样呢?






06年4月4日,上海中山公园,全职太太的马楠几乎每天都要陪自己的两个孩子到这里玩耍 图/姜晓明



“反美女生”马楠和她的美国老公(资料图)

■记者 彭苏

我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

“太好了!终于轮到我说话了。”这是马楠的第一句话。马楠想说的分别是:她没有责问过克林顿;没有痛斥过美国的人权状况;确实是嫁给了美国人,但并没有去美国留学;她的老公也不是性无能,否则两个孩子从哪儿蹦出来的呢?!

她说,网上流传的那个帖子,她和她老公看到时“都快笑翻了”。

马楠说的帖子,是指《北大反美姑娘马楠的近况》,发在2005年8月13日的“大家论坛”上:

北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

马楠明明知道美国的人权状况恶劣,为什么偏向虎山行?……

该文给出的理由是:

一、马楠绝不是投机分子,而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国际主义者。马楠之所以选择出嫁美国人,是出于对毫无人权保障的美国人民的深刻同情。马楠以自己的弱小身躯,面对美国的强大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勇敢地站出来为美国人民伸张人权正义。……据说马楠最近已联络美国的各种进步力量,为改善美国的人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马楠是一个艰苦朴素的马列主义者,每月都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献给贫穷的美国工人兄弟,自己则每天素衣素食,几乎不吃肉。这和资产阶级享乐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马楠意志坚强,毅力过人。见过她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也从不叫累。近来据说她的美国丈夫性功能已近丧失,但她依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这种精神是何等的高尚……

马楠至今清晰记得,1998年6月29日上午,她坐在距离讲台较近的第7排的位置上。当天,克林顿首次来到刚刚结束百年校庆的北大。在北大办公楼礼堂里,面对400多名师生,做即席演讲。演讲完毕,北大7名学子提问,其中包括94级中文系女生马楠。

克林顿:……贵校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胡适教授在50多年前说过:“有些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自由。但我回答,为了个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为了个性而奋斗就是为了国民性而奋斗。我们美国人认为胡适是对的。……

于是马楠举起手。

作家余杰曾在《“勇敢者”的游戏——与克林顿对话的北大学生》中写道:……紧接着,另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了。这是中文系学生马楠。她反驳克林顿说:“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相互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余杰认为,马楠说的是“中国政治书本上的教条”。

当年那个“短发的、清秀的”女生马楠,那个“明显背负着条条框框的、爱读书的”女生马楠,现在正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等着吹干她的长发,即将与Byron Cole赶赴PARTY。Byron Cole是马楠的先生,美国人,中文名字叫:寇白龙。他们快一岁的女儿在电话旁哑哑学语。马楠一面回顾她并不爱提及的往事,一面交待阿姨照看好两岁多的儿子。

“嗳!原话是这样的么?我有点记不全了。”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她,上海式的“嗳”一再蹦出,“怎么也改不掉”。

马楠说,后面的话是她说的,但“第一句没这么深奥”。在“好好想想”中,她模糊记起自己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原话:道相融而不相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那年学校庆祝“五一”节,话剧剧场横幅上就写着这句话,马楠颇为羞赧地回忆道。

对还原自己提问时的原话没太大信心的马楠,现在依然认为,克林顿的说法“太偏激了”,“如果太强调个人自由,国家是会乱套的”,“他的观点可能有他的理由,但到现在我还是保留自己的这个看法”。

谈到“自由”,至今让马楠忿忿然的是,在克林顿访问北大前,学校组织学生干部、党团员开会,“难道我们大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吗?”

马楠说自己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虽然不属于任务范畴,但马楠的提问方向显然受了此次会议的影响。

据说,当时400多张学生入场券,分别以三种形式下发:一种是直接进入班级,由学生民主抽签;第二种是流入学生团体;第三种是由各系分配,主要照顾“口才好”、“才思敏捷”的“优秀学生”。作为中文系学习委员的马楠,手里捏着7张分给中文系的入场券,在分给有需要的系友后,马楠也给自己留了一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6-4-28 18:42:13 | 只看该作者
克林顿走后,学校开了场庆祝会。会上,一位校领导走到马楠面前,夸奖她一番后,询问她以后有何打算。马楠说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吃斋信佛”,结果,校领导的脸“唰”地一下变白了。“可能我令他失望了,他转身走了。”她呵呵笑道。

因为与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同为素食主义者,马楠真正想问克林顿的,是素食问题。至于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是由于初恋男友从北大毕业后,通过托福,远赴美国留学,导致两人分手。曾一度“非卿不嫁”、因英语底子薄而自卑的马楠极为伤心,伤心之余,她寄托于素食和宗教,希望自己能快乐起来、平静下来。

“我一直认为美国有众多精英,拥有大量类似我前任男友那样过五关斩六将,考入了美国高等学府的人才。但我决不会因此而全然接受克林顿的观点,虽然美国强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理想,美国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中国人头上。”当然,马楠采用的绝不是责问式的语气。

对于阅历浅薄的指责,马楠毫不讳言表示接受,但她不愿接受别人在网上指责她是“政治投机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在北大直接读研,并没有“一年后去美国留学”。

克林顿走后,英国BBC记者截住了拿着饭盒正赶往食堂的马楠,“我说对不起,我饿了,我要打饭去了。”伴随“七名北大学子提问克林顿”的一系列报道、大量来信令老师们深受其扰,也让保送研究生的她,再也不愿提及此事。

这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婚姻

“现在说没关系了”,马楠承认当时自己站起来提问是有私心的,“我知道全球都在盯着克林顿的北大之行。我之所以站起来提问,是希望在美国的前男友能(从电视上)看到我。”

上文提到的马楠的那位北大校友说,为什么我们总关心马楠如何质疑克林顿,而从未想过马楠其实是想让在美国的前男友看到自己一眼呢?

若干年后,两个都已结婚生子的人在电子邮件上聊起此事,前男友说的“我真为你自豪”,依然让现在的马楠眉飞色舞,全然不顾寇白龙在身后的嘟噜:“你又唠叨起他了。”

“那你为我自豪吗?”马楠不死心地追问走开的寇白龙。

去除掉不实的描写,去除掉煽情和反讽,马楠和寇白龙的爱情其实极为简单:

寇白龙是一名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金融系的毕业生,家境富裕,不远万里来中国教书,接待他的,正是马楠。当时,马楠一边在北大读硕士一边在美国教育交流协会做兼职老师。

马楠是寇白龙踏上中国后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女人。婚后,他经常戏谑那个站在机场大厅、高举寻人牌的马楠,像“电视剧里的‘结婚狂’举着牌子高呼:‘谁来娶我’!”

机场接待后,彼此间的好感陡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6-4-28 18:44:22 | 只看该作者
勇于尝试水中分娩的全职太太马楠,现在每天做运动、学画画、学京剧、学日语。“自由应该是心无挂碍,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心。”马楠还希望自己在学习之余,多出去走走,看看失业工人、看看山区农民的生活。

她想到了15年后,自己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我要做一名人大代表,去为老百姓说话,能为老百姓说话真是太痛快了。”

据马楠说,她以这个理由拒绝领取绿卡时,移民官面容惊讶。

马楠希望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别人提到自己的婚姻时说,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幸福婚姻,至于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南方人物周刊)


(本文发表于首页生活, 已被阅读1859次)
--------------------------------------------------------------------------------

本文通告引用(Trackback)链接: /wp-trackback.php?p=9832
《北大“反美”女生马楠嫁给美国人的近况》共11件评论
大家论坛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1:32 pm
马楠绝不是投机分子,而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国际主义者。马楠之所以选择出嫁美国人,是出于对毫无人权保障的美国人民的深刻同情。马楠以自己的弱小身躯,面对美国的强大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勇敢地站出来为美国人民伸张人权正义………

2005年8月13日的“大家论坛”

阿杰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4:52 pm
像马楠這樣一個女人找到一個優質的長期飯票是聰明的行為,是合乎現實需要的,我想多數大陸人絕對同意,但請不要和什麼愛國,什麼同情,什麼勇敢胡亂連接,這樣實在就會讓人精神錯亂看不下去!

她令人想吐!!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6:43 pm
她真令人想吐!!

江小鱼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8:55 pm
当年的反美姑娘为什么不能嫁美国人?

  当年克林顿总统在北大演讲时,有个北大女生面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曾经被广为报道。她说:“我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

  她就是马楠。从网络媒体上看到其近况,毕业后去了美国,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现在已育有一子。在网络上,汹涌着一大班人的言辞,包括“地下工作”、“忍辱负重敌营”。我明白他们要讽刺什么,你当年批评美国,为什么就不留在自己国家,为什么要跑外面去?甚至还嫁了一个美国人,而今还生了儿子,不是“投敌叛国”么?

  应该知道,马楠不是阮次山,没有袋里装着绿卡又信誓旦旦说这是美帝国主义强迫给她的,她推辞不得而接受了。即便当年的马楠,是问得那么咄咄逼人那么理直气壮,那么的民族主义。数年之后却去到了她曾经责骂的国度,又有什么关系?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选择的自由。这本该是好事。

  而也应明白,1998年责问克林顿总统的马楠,反映出的是大学生教育背景问题。外交官式的口吻、新闻报道式的言辞,1998年的马楠,不是马楠。她要是北大、是中国学生、是中国政府、是中华民族。和马楠同一国度成长的我们,对自己一直所受的教育应该不会淡忘。1998年面对克林顿总统似乎正气凛然的马楠,是1994年高考作文中说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马楠,是1989年和伙伴一起对着团徽宣誓的马楠,是更早前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马楠。

  1998年之后的马楠,出走美国,表现出了功利之心,远涉重洋,相夫教子,做个小妇人。人们在责骂马楠的时候,他们究竟在想象一个什么样的道德典范,才能合乎他们心中的要求呢?一直以来,他们在责骂的实际上是功利之心,他们心中构思的实际上是一种无私的所谓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楷模。殊不知,功利之心是自私本质体现,人皆有之,无可厚非。倘若今天的马楠,还是1998年的马楠,还是1989年的马楠,她没毕业就入了党,然后在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他们所想看到的?

  汹汹群言背后,透露出非一般的凉薄。本该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此时没人提及,而现实中那种伪宽容实乡原却遍地都是。现在的马楠,便回复了真身。一个回复本身的人是不应该承受众口唾骂的,真正该警惕的是那些现在还为领袖穿了若干年的旧衣装而热泪盈眶的思想与群体,他们是多么可怕的真诚啊。

先锋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9:56 pm
昔日的反美先锋 将成爲美国人的媳妇

2001.7

中国大陆年轻的一代,对美国是既爱又恨。他们爱国,却又不时表露对美国的羡慕。中美关系近来风雨不断,但大陆的年轻一代并未视美国爲敌人。
一九九八年美国前总统柯林顿走访北京大学,和北大学生进行别开生面的对谈。当时有一位名叫马楠(音译)的学生,当面挑战柯林顿,质问美国凭什麽教导中国人如何生活。事后,马楠和其他六位发问的学生,因挑战美国总统和美式的民主价值,而被冠以新一代反美学生的先锋。

事隔今日,马楠接受「华盛顿邮报」驻北京分社长潘文访问时,还是一如当年护著她的祖国,但她的身分即将改变,成爲美国人的媳妇。对于外界称她是民族主义者,她感到奇怪,和她现实并不相称。邮报发现,和马楠一样被称爲所谓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完全没有把美国视爲敌人,而是「战略竞争者」;他们的爱国情操不必然源自他们对党的感情。

当年另一名发问的北大学生刘琳娜(音译),当著柯林顿的面说,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美国教导。如今她坦称喜欢美国的价值观;她喜欢纽约,但她更喜欢波士顿,认爲波士顿是真正具有「贵族气息」之地。

据「华盛顿邮报」观察,「中」美关系成爲北京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部份,很多中国人不仅视美国爲竞争者,更是中国政经改革足爲参考的模式。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公开说他们羡慕美国,但他们同时痛斥中国正遭到一些美国人的扭曲,包括把中国归类爲「坏」的国家,一个不值得信赖、意识形态老旧而陷入泥淖的国家。

刘琳娜是个经济学的研究生,她学过马克斯主义,也念过西方如傅利曼等经济学大师的理论。她觉得她的思想比很多美国人「开通」,她的教育环境和生活周遭的巨大变化,促使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更有弹性」。

马楠认爲,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社会近二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对中共至今限制自由感到愤怒,但她对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变化也深感不平。邮报发现,纵使「中」美两国近来发生许多不愉快事件,但大体而言中国人对美国还是持正面的看法居多。

基度山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10:00 pm
知迷而返的马楠小姐
马楠小姐是幸运的.当她被从人才济济得挤破头的北大学子中挑选出来向克林顿总统提问题时她是非常幸运的.她的名字一夜之间被全国人民记住了.

不过,她没有好好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很显然.她提的问题和其他几位学子的一样,内容是”专家”定的;其政治上的正确性,党组织已审查过几十次.她练啊练啊,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她在提问过程中得心应手,显示出她是北大的高材生.但她力图把美国描绘成”人权状况恶劣”之国,由于她的问题并非出自其真实的内心,独立的主见,听起来又充满民族主义情绪,这使海内外华人及许多人洋人觉得恶心而不屑一顾.这又显示出她的”弱智”的一面.我们曾在那个系统里生活过的人对此都有体会,也都能理解.只是可惜顶级高等学府里的马楠小姐年纪轻轻就被迷惑被愚化得如此模样,令人不无感叹.

如果马楠小姐的故事到此为止,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马楠小姐做了件”政治上正确”的事,可以一本万利.虽然全国人民会很快忘记她,但她若能按照党的既定模式培养和”制造”下去,必定前途无量,也会有更多幸运的.

可是仅隔几年,不甘寂寞的马楠小姐作出了一次大胆的选择;她猛地脱掉了民族主义外衣.她作出了一件称得上”政治上更正确”的选择:她与美国青年闪电结婚生子,然后到被她认为”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定居.

我们不得而知马楠小姐是如何作出这个选择的;我们也不知道她是完成这一”主义”和”思想”转变的.我不能同意有人武断地下结论说马楠小姐是被那位美国青年的”结实肌肉”所征服的.在人们大跌眼镜,质疑自己的想象力时,我只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马楠小姐根本就不曾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还不如说,她是一朵温室里的小花,被用来作一次秀罢了.她幸运地被选上向克林顿提问,仅仅满足了一个单纯的大学生或者说一个女孩子的虚荣心(这种虚荣心在成年人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马楠和许多其他大学学子一样,他们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来源于党预先已设计好框框好的书本中.他们只要按照党的要求,听党的话,一次次地做”政治上正确”的事就行了.他们没有在被他们形容成”人权状况恶劣”美国”生活过一天,就不会有合适的关于”人权状况”的比较.他们在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学习;在没有独立思维的环境中成长,只能背诵”专家”的语录来寄托自己的灵魂;理想和未来.

马楠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人生有了根本的转折,她的未来不用再生活在党的”政治上正确”的阴影里;她不用违背良心说瞎话;她不用象其他还没有醒悟的人那样出卖自己的灵魂.

马楠是幸运的,她只有二十几岁就能知迷而返,还有大把的青春,美好和自由的时光可潇洒.放眼我们再看看那些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八十几岁的所谓的民族主义者仍执迷不悟,那才是真正的弱智!

马楠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下一代将生活在阳光明媚而不是人权状况恶劣的自由国度里…

张大天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10:01 pm
她的人生历程,因为美国帅哥的出现,忽然转了个大大的弯。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水中分娩指导”,与当初北大行政工作的职业风马牛不相及,使认识她的人充满了好奇。最近,马楠向笔者讲述了她的传奇爱情和生育故事。

不小心上了那个美国人的当

2001年2月5日,我和同事到机场迎接一批来中国教书的美国人。飞机到达后却发现少了两人,于是所有的人都在候机厅等待,很快,人群中开始有怨言了。一个身高约1.80米的小伙子走到我跟前,他穿着蓝色冲锋衣,像运动员一般健壮,可言谈举止却文质彬彬。

他说:“马小姐,大家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都很累了,能否先安排他们到宾馆休息。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我可以留下来帮忙。”同事带走其他人后,我在他的帮助下,搞清了那两名外教原来根本没有登上机。这个蓝衣青年一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七天里,我们对这批外教进行汉语培训。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发现那个蓝衣青年坐在第一排。那时他还没有中文名,在自我介绍时,他说他叫Byron Cole,我记住了这个与诗人拜伦同名的学生。

和Byron Cole由于认识在前,我和他常聊天,得知了Byron Cole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金融系,父亲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高级管理者。当他知道我吃素时,刺激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当尼姑啊?”无论我怎么解释,他都重复他的“建议”。在他的结论中我必须“现在就去当尼姑,否则尼姑就要因我而在中国消失”。简直是“强盗逻辑”!我自然不甘示弱,要知道我当年可是北大新生杯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我们一时都说服不了对方,于是约好下次再战。

多个回合后,直到那天在校外酒吧,Byron Cole用幽蓝深邃的目光盯得我心慌意乱时,我才发现自己上他当了。由于争强好胜,我居然忘记了自己不与异性学生约会的原则,为了反驳Byron Cole的狡辩,放学后,我们两人一路走到酒吧,坐下后又继续再战。那天晚上,我给闺中密友打电话,告诉她:“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同他说话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我喜欢上他了。发现这一点,我开始惊惶失措。有着良好家境的Byron Cole到过许多国家旅行,中国只是他旅行的一个驿站,而且他有着让女孩子着迷的“肌肉与幽默感”,引得几个漂亮的外国女孩抢着和他说话、要联系方式,我以为他对我这种萍水相逢的好感是一瞬即逝的。随后的日子,害怕再次被伤害的我开始有意躲避Byron Cole。

他就是上帝为我找来的人

培训结束后,Byron Cole去了石家庄教书。一个月过去了,我突然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说4月份到北京来看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寇白龙,他还告诉我他的新电邮是“白龙发发发(bai—long888)”,我被他的幽默逗得大笑。他说他已经爱上中国了,打算今后到北京学习中文,让我再当他的中文老师。

从这以后,白龙周末常不辞劳累,从石家庄坐火车赶到北京跟我学习汉语。随着话题的深入,白龙说,我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女孩,在机场第一眼看到我时,就知道他为什么要来中国了。他的表白让我想起了以前似曾相识的一幕幕,我想逃离这个如行云野鹤般的美国人,我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多结交其他人呢?”

白龙听出了我的疑惑,他的回答令我感动:“我对你的爱是在成长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我将留在中国和你一起生活。”接着他说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和一封信。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开始相信发生在我身边的奇迹。

那天,在“星巴克”咖啡店里,我们临窗而坐。我慢慢打开白龙给我的礼物,上面有他写的短信:“我很喜欢一本书,愿意把书中的话与你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 ‘Conversation With God(《与上帝对话》)’……”我惊呆了,两年前我也读过这本书的中译本。书中的哲理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困惑,让我爱不释手。我曾对上苍默默祈祷:请让我遇到一个也读过这本书的人,我愿和他一起以书中的精神来生活。

抚摩白龙送我的《与上帝对话》,我仿佛听见上帝在我耳边打了个响指说:“喏,你要找的人我给你带来了。”顿时我心中多年的堤坝溃决了,眼泪挂满脸颊……

爱情就这么进入了我的生活。2001年7月1日,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我收到白龙寄来的一张去青岛的机票。我想他一定是想在那儿给我过生日。下了飞机,白龙执意要带我先去看海。来到海边,他一言不发拉着我的手去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停下来,看着我的眼睛很认真地说:“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和我共度此生吗?”看着清澈蔚蓝的大海,海浪一遍遍亲吻着沙滩。我想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场景说“我愿意”了。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白龙完成了石家庄的工作,开始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接受系统的汉语培训。而我完成硕士学业后也留在了北大办公室工作。2001年9月7日,我和白龙在北京领到了结婚证。可是没多久,我俩发生了婚后的第一次争吵。那天,我要白龙帮我发电邮时,他看到了我的邮箱中还保存着从前的男友发给我的信。白龙责怪我旧情不断,我却认为这是我记忆的一部分,而最近的几封电邮都是他们先写来的,我回信时还告诉他们我嫁了个好丈夫,我是清白的,白龙不该多疑。我抗议他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后来还是白龙先安静下来,他对我说:“我不该向你发火。可你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妈妈和我妈妈还交往以前的男朋友,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明白了他的感受,他不但希望有一个忠诚的妻子,更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有个端庄的母亲。我向他坦白自己的虚荣心:“既然嫁了你,我绝对会一心一意。只是我觉得他们主动给我写信,让我感觉特好,好像赢了一场战争。”白龙握住我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傻丫头,你为什么总想从别人那里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我愣在那里,往事一幕幕地涌上心头:第一个男友批评我准备出国又不用功学英语,于是我退出大学的舞蹈队、摄影组,日日逃课攻托福;第二个男友说我不会玩,于是我又学热舞又扮韩妆;第三个男友说我太聪明,于是我放弃了去美国教书的机会,收起锋芒,不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哭了,白龙的话击中了我的要害,其实我一直活在别人的视线中而丧失了自我。白龙搂紧我,说:“你心里藏着个不安分的小女孩,以为只有得到别人认可才是生活。其实你不需向外求证,相信自己,爱自己,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从来没有人如此了解我。我破涕而笑,删掉了从前的邮件,删掉了惶惑的过去。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开始注视自己的生活。目前的工作并不是我的最爱,但做一个大学行政管理者是多么让人羡慕的职业,放弃它,我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吗?白龙说,能否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时白龙正在看一本介绍中国西部风光的书。他对我说:“我学汉语学费那么贵,不如你辞职来教我,咱们边学习边旅行,出去走走也许可以让你找到灵感。”我一向热衷于旅游,这个提议正对我心思。于是,我们拿出原准备办结婚酒宴的钱加上白龙的学费,上路了。

这一走就从2002年1月走到6月。从昆明开始,我们到了西双版纳、大理、鸡足山,然后沿滇藏线进入了西藏的昌都,之后去了成都、重庆,沿三峡经武汉再到广西阳朔。一路上,我们结交了许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朋友。为了省钱我们住过六人挤在一起的大通铺,也曾爬了两天两夜的玉龙雪山,到降雪线去迎接白龙 24 岁生日的第一个黎明……

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白龙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跟着我,让我们一起长大。”和白龙这一路,我真的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无拘无束,回归本性——20多年条条框框束缚下的生活让我缩手缩脚: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身边所有的人不满意。我努力工作、学习,是为了什么?不都是要证明什么嘛!这趟旅行,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我们的孩子在水中诞生

旅行结束后,我们决定去上海发展。刚在上海安居,白龙就和我商量,说想要个孩子,对此我的心中却有莫名的恐惧。因为妈妈曾告诉过我她当年生我时的“惨烈”:她听人说生孩子要拼命用力,所以生产时,她从始至终拼命地使劲,造成会阴肌肉组织深度撕裂,一直撕到子宫口。“一辈子忘不了那钻心的疼”,这是妈妈的原话。潜意识里,这种恐惧曾很长时间影响着我对婚姻的向往。

白龙没有放弃,他买来很多书籍让我看,开导我——只要方法正确,是可以减轻痛苦的,而且他可以陪我一起去上国际健康协会Anke老师的培训班。末了,他郑重地对我说:“相信我,相信你自己,我们可以战胜恐惧的阴影。”白龙永远是“最佳辩手”,我被他说服了。

有没有减轻分娩痛苦的方法呢?一怀上孕,我就直奔书城,选购了两本介绍分娩的译著《怀孕日记》和《安心安产》。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书中有一组介绍国外水中分娩的照片,看着图片中丈夫抱着妻子一起浸在水中分娩的温馨气氛,我意识到水在分娩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减痛效果。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能够提供水中分娩条件的医院。可是从上海问到北京,大医院都说不行。此时,白龙已在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经济法硕士学位,同时担任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他的朋友向我们介绍上海的长宁妇幼保健医院设备很先进。于是我们慕名前往,如约见到朋友推荐的金医生后,她不但不反感我提出的一长串诸如不用药物、不做侧切的分娩要求,反而很高兴地告诉我这也是该院倡导的新理念。最后,我不抱希望地问:“您这儿有水中分娩吗?”

“有!” 这个答案让我们喜出望外。不过金医生说,他们虽有设备,但没人试过,劝我们慎重考虑。父母得知后也极力反对,说这是用两条生命去冒险。可是对常规的卧式分娩的恐惧让我一想起来就几乎要窒息。白龙查阅了国外大量有关水中分娩的科学资料,最后论证了水中分娩是安全的。白龙对我说:“就让我们的宝宝做中国第一个水中分娩的孩子吧!”

事实证明,水中分娩确实是自然分娩中非常好的减痛方式之一。2003年3月1日那天,阵痛发作时,我坐进了水温和体温相当的分娩池中,阵痛时双腿强烈的痉挛一进入水中就消失了,我的心平静下来,安心地享受着这独特而舒适的生育方式。白龙也进入池子,在我身后用双手托着我,避免让我全身滑入水中。在水中,我随着自然韵律一次次用力,直到觉得生命的通道忽然张到最开,我听到白龙大喊着:“生出来了!生出来了!”整个过程只用了1个小时,出血极少又无须缝针。

我的整个分娩过程安静得不同寻常,而且没有产妇通常因肌肉抽搐产生的痛苦以及呻吟声。在医院的现场录像中,白龙说:“我们的儿子像条小鱼一样自然安逸地从母亲的肚子里游了出来。因为母亲没有用药,所以他出生后那么清醒。我真为马楠骄傲。”

我的新职业——水中分娩指导

水中分娩确实给我带来了难以列举的好处。由于是自然分娩,创伤极小,只有会阴表皮轻度撕裂,对我的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我的体力恢复得特别快,分娩后两个小时,我就谈笑风生地接受上海电视台的采访。

水中分娩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的人性化分娩方式之一,我和白龙无意中带动了一种全新的生育观念,中国首例水中分娩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宁妇幼保健医院每天都接到各地孕妇的咨询电话。生完孩子的第三天,我的病房里便来了两对夫妇,他们是我和白龙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即将出世。其中的阿蕾曾和我一样有着对分娩痛苦的恐惧,她也想尝试尝试在水中分娩。

10天后,阿蕾躺在床上通过手机兴奋地告诉我,她两小时前在水中顺利地分娩出一个漂亮的女儿,听声音她仍精力充沛。阿蕾成了第二个在水中完成分娩的妈妈。

我们的水中分娩节目被电视台多次播出后,差不多每天都有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打电话来向我咨询有关水中分娩的问题。白龙乐呵呵地抱着儿子跟着我不厌其烦地到处“传经”,他开玩笑说:“楠楠,你干脆就以这为职业算了,我看你很开心。”没想到,一句玩笑话后来却变成了现实。

几天后,长宁妇幼保健院的包桂霞院长亲自登门,希望我能将新理念带给更多的人。2003年10月28日,上海“水中分娩指导俱乐部”创立,我开始和专家一起为“准妈妈”们办水中分娩的讲座。白龙对我的工作很支持,一有空就到俱乐部“妇唱夫随”,教准爸爸们如何协助鼓励妻子。

在我们的指导下,主动选择水中分娩的人越来越多。继我之后,已经有50多对中外夫妇在水中迎来了小宝宝,很多人形容说:“孩子真的就像一条小鱼一样游了出来,没有太大的痛苦!”

看着一个个新生命快乐自然地诞生,我很开心。没想到我居然在生育的过程中,找到了喜爱的事业。当然,如果没有我亲爱的丈夫白龙,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ZZYY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10:03 pm
骂马楠的人偷换概念,应该补逻辑基础课

一是他们偷换了‘批评美国’与‘反美’的概念。马楠当时责问了美国自身的人权过失,问其总统如何应对,这就等於是‘反美’吗 ? 当然有很大不同。

二是偷换 ‘反美’和‘反美国人’的概念。就算是对美国政府的人权记录厌恶之极,从而‘反美’,可这与 ‘反美国人’也不同啊。连萨达姆,金正日在反美演说时还要强调美国人民是好的,美国政府是恶的。 你们有什么理由说马楠嫁的这个美国人是个坏人,这个男青年就是美国破坏本国人权的罪魁祸首。如果你没有任何证据,你最好闭嘴,因为你没有权利反对马楠合法地嫁给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男人。

这件事情,如果你真要认真,我觉得只有一种情况下,马楠才是可鄙的,那就是美国政府要求她进入美国前,或者嫁给美国公民前,必须为批评美国人权道歉,并保证不再批评美国,而马楠为了私利,答应美国的条件,换得签证。

思芦的评论

April 18th, 2006 at 11:53 pm
一个中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美国人权的解放事业当作她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摘自毛泽东“纪念马楠”

不顺眼的评论

April 21st, 2006 at 6:52 am
她虚伪!恶心!无耻!但她很擅长利用。

匿名游客的评论

April 28th, 2006 at 4:09 am
妈了比。


--------------------------------------------------------------------------------

发表评论
发表名

E-mail (不显示在评论中)

个人主页





(评论中可使用以下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img src="" width="" height="" alt=""> )

  
   天下文章


[作者简介] 交天下男人女人,說天下奇人怪事,摘天下妙文爛文,錄天下好相坏相
--------------------------------------------------------------------------------
[天下文章]个人类别
未归类 (136)
順手一摘 (88)
视频 (16)


--------------------------------------------------------------------------------
[天下文章]存档目录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
[天下文章]最新文章
黑色妖姬 “成都第一美女”刘彦妮写真(组图)
中国古董珍品鉴赏:陶瓷珍品(宋代五大名窑)(组图)
世纪豪赌:长江三峡大坝可能引发地震?(组图)
别样风味 中国首位藏族现代女模特德吉(组图)
主持人十分尴尬:不满央视恶搞 陈坤当场罢录(组图)

--------------------------------------------------------------------------------
对[天下文章]文章的最新评论
〖匿名游客〗回复: 《北大“反美”女生马楠嫁给美国人的近况》
妈了比。
(2006-04-28 04:09:18)
〖divier et regner〗回复: 《世纪豪赌:长江三峡大坝可能引发地震?(组图) 》
三峽大壩是中共暴殄天物的產物. 中國的子孫就在以後等著受牽...
(2006-04-25 14:18:22)
〖匿名游客〗回复: 《黑色妖姬 “成都第一美女”刘彦妮写真(组图) 》
美是美,少一點人工,多一點天然,想必更美!
(2006-04-25 11:36:42)
〖狗狗〗回复: 《黑色妖姬 “成都第一美女”刘彦妮写真(组图) 》
黑眼圈再涂大一点就成“黑色妖熊猫”了。这种人工制造洋不洋...
(2006-04-25 08:50:36)
〖旁观者2〗回复: 《章子怡白宫观礼服遭恶评:50岁以上女人才这样穿(组图)》
chktalex,问昨天问过你的问题:猪是怎么死的?
(2006-04-23 21:57:03)
〖旁观者2〗回复: 《章子怡白宫观礼服遭恶评:50岁以上女人才这样穿(组图)》
chktalex,答话总是不知所云,你是真的笨还是就一条道走到黑...
(2006-04-23 21:56:40)
〖chktalex〗回复: 《章子怡白宫观礼服遭恶评:50岁以上女人才这样穿(组图)》
旁觀者2: 你己經是鬼,真以為鬼可以嚇人嗎?快點找李洪...
(2006-04-23 18:13:37)
〖旁观者2〗回复: 《章子怡白宫观礼服遭恶评:50岁以上女人才这样穿(组图)》
单干户情人王文怡和chktalex是在精神病院认识的,俩人心有灵...
(2006-04-23 14:53:14)

--------------------------------------------------------------------------------
作者[天下文章]自己发表的最新评论
回复: 《看看我們的體操健兒是怎樣練成的 》
可憐的孩子!!!
(2006-03-27 22:40:43)
回复: 《中青報冰點出事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 》
李大同:申訴希望未破滅 《冰點》周...
(2006-02-15 09:48:09)
回复: 《台湾要求牯狗承认主权?(建议翻译)》
台灣要求Google停止形容其為中國省 ...
(2005-10-04 22:39:33)
回复: 《「托福」大改亞裔考生憂慮 》
未雨綢繆 為小童儲備大學費用  ...
(2005-09-25 11:44:35)
回复: 《普度大学中国留学生何磊遭分尸》
专家称留学生碎尸案嫌犯不会被引渡到美...
(2005-09-08 19:36:48)
回复: 《第一届多维博客主题研讨会 “超级女生大赛”面面观》
應開放讓各位博客參加!
(2005-09-02 11:29:37)
回复: 《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 普林斯顿第6年称冠》
標題無誤!普大是連續6年稱冠,這是新聞...
(2005-08-21 11:34:55)
回复: 《中国最豪华网吧 媲美五星级酒店!(组图)》
專门空出拍照
(2005-08-09 16:25:13)

--------------------------------------------------------------------------------
April 2006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laquo; Mar   &raqu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天下文章]的个人链接
(尚未设定个人链接)  


尝试多维博客搜索:
   

    首页 | 时事 | 生活 | 财经 | 法律 | 文体 | 历史 | 贴图      注册 | 登入 | 多维博客FAQ | 多维主页   

--------------------------------------------------------------------------------

关于多维  投稿中心  广告刊登  隐私政策声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6-5-6 22:48:0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来源: 为了明天的继续 于 2004-11-15 19:15:09



牋 Web?文学城


灰色的日子

生命里总有起起落落,做为70年代生人,也活了不少的年纪,也经历了一些光荣梦想与败走麦城的经历。自认为,应该算是看得开了。

可当生命再一次陷入低谷时,总有一些时刻,会让自已忧郁得无法自拨。

不是一个愿意哭给别人看的人,换句话说,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或者打肿脸充胖子。每次回答别人“最近过得怎么样?”的问候时,总用一句“还好吧”来搪塞自已所有想哭的冲动与想倾诉的愿望。知道哭给谁看都没用,所有的坎坷,得用自已的双脚走过去。但是知道,至少,找个人说一说,会轻松好多。但是,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找不到可以寄托眼泪的地方。

最亲近的人,亲近到相濡以沫,所以,随着他的起落而起落。如果没有能力分担他的失落,送他走出低谷,那么,至少,要在谷底给他一份淡定的从容,与希望的笑脸。

长大了,慢慢地,到了到反过来照顾父母的年龄。而且,一直是没有太多可以依靠的父母。如今自已又远走天边,电话线里,再难,也要报上一连串的平安,甚至,还要吹吹牛,让他们继续以我为骄傲。

朋友,原本是最好的分担的对象。但是,一直最信赖的朋友最近甚至比我还不如意。而闺中的知己,却在幸福地怀孕待产。有一段时间,原本以为,与自已交到的新朋友聊聊天,至少可以让自已暂时忘掉一些不愉快的现实。偶尔,也信任到了可以说上一句半句“过得不太好”之类的话了。但是,一些可笑的误解与自尊,最终,给自已原本已经黯淡的生活,又描上了一抹浓灰。但,累了的我,无心无力去挽回。或者,只想给自已留住最后一份骄傲与倔强。

今天白天的自已,很累,很灰色。今天晚上的70,有人在成功后追忆自已的流年往事,有人在感谢知已让自已的心情起死回生。累极了的我,徘徊在这里,无法排解自已的心情,无法看到明天的希望。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强颜的欢笑,也要继续。所以随手敲下几行字,为了明天的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6-5-7 03:14:01 | 只看该作者

2004-11-15 19:15:09 at that time i read all messages like the above...

I was depressed SERIOUS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6-5-8 16:52:24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哈佛的新财神 因赌博性投资一战成名

--------------------------------------------------------------------------------

万维读者网    2006-05-08 00:00:31



  因为在巴西和阿根廷市场大胆甚至反常的赌博性投资,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一战成名。埃尔•埃利安曾是基金管理集团——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新兴市场投资的负责人,也一度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

  现在,作为哈佛大学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将目光投向了新的赌局。哈佛大学管理公司是负责管理美国最大的大学捐赠基金的集团。

  出生于纽约的埃尔•埃利安要赶上前任确实不容易。他的前任杰克•米亚(Jack Meyer)是机构投资界的知名人物,在他任职的15年间,哈佛的资产从47亿美元暴增至260亿美元,年回报率接近16%。

  底子厚 压力大

  埃尔•埃利安不仅有取得相同回报的巨大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政治压力。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受到详细审查。和前任米亚一样,埃尔•埃利安也必须应对有关巨额薪酬的批评,也就是哈佛大学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人为公司创造巨额回报后得到的报酬。




  但他并不畏惧:“我过去曾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说,“我管理着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基金,媒体和市场(对我的一举一动)都密切关注。”他意识到了哈佛的竞争优势。“它有长期投资的视野、AAA级的资产负债表、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吸引创意和人才的能力,”他说,“我们一方面正面临转型,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有力的支柱。”

  埃尔•埃利安的父亲是埃及外交官,母亲是法国人,他年轻时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度过,在英国上的寄宿学校。他是受过一流训练的经济学家——剑桥大学毕业,牛津大学博士——他一直认为他最终将回到学术机构。

  埃尔•埃利安说,他将坚持以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混合方式将大学捐赠基金进行投资,其中公司自身管理约一半的财产,剩下的由外部管理公司进行投资。例如,哈佛大学管理公司将私人股本、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的投资外包,在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的投资则内外管理相结合。

  “混合模型是有道理的,”他说,“假如我们在内部投资一揽子(标准普尔500指数),成本就会更低廉。挑战总是在于如何识别有增加值的资产类别。”

  例如在90年代,哈佛大学管理公司开始投资用材林。2004年,木材投资所占比例达捐赠基金的10%。埃尔•埃利安称,他尚未发现类似的不寻常资产类别机会,但他正在寻找:“对这些资产类别的识别会随着转型而发展。目前是早期阶段。”

  他对工作采取务实的方式:“哈佛大学是客户,它确定规则,包括它希望我们承担多大风险,以及投资哪些领域。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使捐赠基金最大化。”

  “重建和改造”

  埃尔•埃利安形容哈佛大学管理公司正在经历“重建和改造过程”,他的第一个月用在了招聘员工上。于10月离职的米亚开设了名为Convexity Capital Management的对冲基金,并带走了30名员工——几乎是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整个债券业务部门,也是创造了捐赠基金近年出众业绩的整个投资小组。

  “离开的固定收益套利团队是一群很有才干的人,我必须接受他们离开的现实,”埃尔•埃利安平淡地说,“而留下的是世界级的木材业务、强大的新兴市场股票套利团队,以及运营、技术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支持力量。”

  “我们仍需走出去,招募有才能的新领袖,但我们在吸引合适的人才方面没有任何困难。”

  一些招聘属于重建类别,比如国内与国际固定收益业务的新负责人——国内职位他已任命人担任。其它招聘都属于改造范畴。例如,他最近创造了两个新角色:首席合规官和外汇交易主管。

  埃尔•埃利安渴望从哈佛大学获得投资点子和协助。“哈佛有许多智力资源——商学院、肯尼迪学院、经济学系——我刚刚开始在这所大学的学习过程。”

  在此过程中,他将面对该职位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些方面。埃尔•埃利安去年秋天接受这份工作时,劳伦斯•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还是哈佛的校长。到埃尔•埃利安正式就职时,萨默斯已在与一些教员的公开斗争后辞职了。与一些院校不同,在哈佛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很可能受到关注。

  薪酬争议

  然后是薪酬问题。作为非盈利机构,法律要求该大学每年都确认工资最高的雇员。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人总是排在名单的顶部。哈佛捐赠基金经理人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以及按照各自管理的资产类别业绩发放的奖金。去年,哈佛大学管理公司向它的6名顶级专业投资人员总共支付了5680万美元,其中米亚挣到了600万美元。

  这些报酬招致了部分哈佛校友的批评,他们不能接受资金管理者比大学校长和教员赚得更多的情形,尤其是在学生学费每年接近5万美元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对于一所教育机构,几百万美元的奖金和激励是不适当的。

  和前任米亚一样,埃尔•埃利安在这些报酬问题上很可能面临着反对意见。抛开道德争论不说,埃尔•埃利安表示,哈佛的做法是要为自身节省成本。“相比于获得同样回报的外部经理人所产生的支付成本,哈佛通过内部管理资金,其支付成本只有一半。同样水平的专业人员在外面的酬劳更高。基金分家6次是有原因的,”他说。他指的是哈佛大学管理公司前资金经理人成立的投资公司。

  换言之,哈佛的资金经理人如果是在私人部门的话,每年能多赚几千万美元,哈佛以划算的价格获得了他们的服务。

  埃尔•埃利安表示,哈佛大学管理公司的薪酬制度为长期的成功提供了激励,其方法是提供标准工资和业绩奖金,而这些奖金处于回拨机制下。

  “如果你的业绩超过指标,你就挣到总数为X的钱,但你不能马上拿到全部金额,因为一部分钱会被回拨,只有当你在下一年和再下一年超越指标,你才能拿到,”他说,“我们知道这个模式是有用的。”

  虽然埃尔•埃利安不会详细说明,但他似乎愿意大胆投资哈佛的资金。“我们能在(其它人无法提供流动资金)时提供流动资金。我们能采取长远目光,并利用资金的可靠来源,因此得到了回报。”

  “世界在变,”他接着说,“出现了许多历史性的参数偏差,原来的模型再也无法解释现在的情况。”

  “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正处于历史高位,石油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此外,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而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理解还不够。”

  “衍生产品领域惊人的金融创新也在改变金融业面貌,能参与其中令人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6-5-13 11:15:09 | 只看该作者

test试验可以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6-5-31 19:29:18 | 只看该作者
调查显示:东南亚人性生活最糟 墨西哥人最性福
DWNEWS.COM-- 2006年5月31日10:18:32(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推荐网站
注册免费实习账户,外汇交易立即起步!
在线预订回国折扣机票参加旅行团
如何选择外汇经纪商-MG金融集团提供
免费模拟帐户,引导您外汇交易立即入门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根据“伟哥”制造商辉瑞公司出资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全世界的人当中东南亚人性生活最不“性福”,做爱次数比其它地方的人少,性生活的满意度也最低。调查称,法国人做爱最为频繁,但墨西哥人在床上最“性福”。(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通过对27个国家的13000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全球平均的性生活频率是每月6.5次,50%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性生活感到非常满意。东南亚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印尼最接近全球平均数每月5.75次,新加坡人每月4.55次,泰国人每月4.3次。马来西亚人每月性生活只有3.5次,但是他们是东南亚最“性福”的国家,42%的人对自己的性生活非常满意。新加坡有38%的人满意自己的性生活,泰国稍低只有32%,印尼更低仅27%。(chinesenewsnet.com)

  着名泌尿科医师林彼得应邀对辉瑞公司的调查发表评论,他说由于经济发展增加了人们的压力,再加上现代亚洲人的很多生活方式,如饮食方面并不健康,这些原因使东南亚人的性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林彼得称,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性生活质量不高主要是压力所致。而泰国、槟榔屿和马六甲等地的人则主要因为性功能障碍所致。 (chinesenewsnet.com)

  调查还显示,法国人的性生活最为频繁,每月7.7次,德国人紧随其后是6.45次,英国人次之,每月6.4次。墨西哥人最满意自己的性生活,有74.5%的人自认很“性福”,其次是巴西和西班牙,“性福”度分别是64.5%和56.6%。(章田)
  
电邮本则新闻给您的朋友:
请填入E-Mail址:   





民意调查  


    胡锦涛访美,中美关系将如何?
友好  对抗  亦敌亦友

查看民调结果  


   即时新闻 >>


巴黎北郊再起骚乱 法投入防暴警察严防..
安南再次表示: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应由亚..
中国新闻周刊:黑帮头牢中指挥 巴西上演..
调查显示:东南亚人性生活最糟 墨西哥..
美军向伊拉克增兵3500人 支援镇压安瓦..
印尼社会事务部宣布日惹地震造成至少57..
美教授DNA鉴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亚洲外地..
加安全情报局:加拿大潜藏许多土生土长..
东帝汶总统掌控最高军事指挥权 独自负..
美国传媒:布什夫妇曾闹分居 劳拉可能整..
宣扬军国主义引不满 日国歌被改成"忏悔..
台湾留学生叶书宏在北加州出游溺毙
国际刑警组织:沙法是否遭通缉请当事国..
瑞典研究所称俄罗斯武器输出世界第一
美国对伊朗宣布准备恢复与欧盟的核谈判..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称:伊朗根本就不想生..
安南与阿富汗总统通电话 商讨喀布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6-6-5 17:57:36 | 只看该作者
喝酒五阶段


送交者: normalman 2006年6月02日11:21:53 于 [笑林之声]http://www.bbsland.com  

  

一 少女阶段:严防死守

二 少妇阶段:半推半就

三 中年妇女阶段:来者不拒

四 寡妇阶段:你不找我我找你

五 老太阶段:明知道不行还瞎笔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6-6-7 22:29:40 | 只看该作者
归,还是不归?  

--------------------------------------------------------------------------------
  
万维读者网    2006-06-04 21:53:10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描述游子思亲的唐诗恐怕深刻在每一位身处异乡的中国人心中。不论是久居异国的海根,还是急于返乡的海归,那种对故国故乡的牵挂之情一样又深又浓。生身之地怎能忘却,哺育之恩时刻在心。但无论功成名就者还是事业未遂者,当真的面临回国的抉择时,每一位海外留学人员又无不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正视他们的困难,理解他们的心情,为他们分忧解难是争取他们回来的最佳办法。同样,珍惜机会,把握机遇,当机立断,尽早尽快地回国发展对大多数海外留学人员来说,可能也是最好的选择。
  
  1.归,还是不归?

  考托,考G,申请表,推荐信……当年的国内高校的高材生过五关、斩六将来到国外留学。如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又在思考毕业后是否回国,什么时候回国的问题。海归的话题也许不如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那样严峻沉重,但对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来说,也实在并不轻松。

  不过,留学归国人员并不是一回到国内事事都顺利,也会碰到难题,也会有许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不顺心事。关键是看你因何种目的回国。调查显示,留学人员认为自己归国后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

    工资太低          42.3%

    分不到房子         15.3%

    生活上不适应        6.4%

    解决不了子女入学或家属户口 1.3%

  
  • 王辟长: “留学人员最新动向调查”,《神州学人》2003年5月

      

      有些留学生归国后,原先在国外得到政府方面的承诺没有兑现。比如,某理工大学一对留日博士夫妇,曾得到市政府赴日招募人才者的许诺,说该市正在盖一栋博士楼,他们如回国保证分给他们一套。他们在接受调查时说回国已经2年了,但还和老人、孩子4口人挤在两间小房子里,书没有地方放,堆得满地都是,几乎无法使用。他们说不许诺也会回来,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但承诺过又不兑现让他们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他们说那栋所谓的博士楼其实根本就没住进去几个博士,除了几个老教师外,很多都是分给别人了,即使给几个有博士学位的,大部分也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他们说学校对他们非常好,要不是这一点他们可能会再去日本,因为他们的专业在日本很好找工作。
  • 王辟长: “留学人员最新动向调查”,《神州学人》2003年5月

      

      多少人愿意回国

      

      社科院进行的一项对千余名在美留学人员回国意向的调查显示:

        准备在5年之内回国    21.2%

        准备在5-10年之内回国  36.5%

        准备在10年以后回国    22.9%

        不准备回国        19.4%

      

      调查数据表明,留学人员中有80%的人愿意回国。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那些“友邦人士”的啧啧惊叹,澄清了他们的疑惑。可以自信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各项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以及国家对留学人员政策中有关解决留学人员户口、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的规定真正兑现,那么,那些现在决定不回国的人中的大多数也会逐步回来。

      而此前在90年代初中期,多位专家学者的调查结果却是:“表示肯定回国”和“表示肯定不回国”的比例都很低,绝大多数处于观望和徘徊之中。

        年度  表示肯定回国(%)  表示肯定不回国(%)

        1992    9          8.8

        1994    11         19.9

        1996    10         10

      
  • 王辟长: “留学人员最新动向调查”,《神州学人》2003年5月

      

      2002年12月15日至17日,全球人力资本论坛在北京召开。惠悦全球首席执行官约翰J。海勒(JohnJ。Haley)在他的演讲中,把中国人才流动现状总结为:“企业找不到合格的人才,机构留不住核心人才,出国热一轮接一轮,海归派归来又归去,从国企到外企都成了培养人才的学校,由人才流动引起的法律诉讼越来越多,人才大量流失并有扩大趋势。”

      目前据中国有关方面统计,在出国的70多万留学人员中,仍有50多万人在国外。虽然这种统计数据值得商榷,而且近年来出国的留学人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去欧洲日本等国,难以居留下来,会有大量人员回国。但不管怎样,目前中国在海外,特别是在北美,仍有大量的留学人员留在了海外。回与不回仍然是很多海外学子在考虑的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搜狐网曾发表了一篇不错的谈海归回归的文章。当今谈海归,悟海归,亦时髦亦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何在?为何十年前不“海归”?

      一位80年代末放弃当时中国还没有展现出来的“前景”,拖家带口地留学美国的朋友,几年中,常听到他的感慨是:“当初在我手下的一批人,现在无论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个个比我混得好。回头看,不知自己十多年里在美国究竟得到了什么?”正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更不是20年前的样子,而且,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地方,你都无法找到那种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感觉,找不到故土给予的归属感。所以,海外华人开始彷徨。有人说,那么回中国去就是了?然而,在美国安置的家和立下的业怎么办?回国,又能做什么?位置在哪里?是否会比国外混得更好?得失的比较中,心里完全没有把握。那么还是安心留在海外就是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初远渡重洋,哪个不是为了更好的前途和更美的梦?然而,特别是近十年里,中国变了,变得太快,变得太好,难以脱胎换骨的海外华人,总觉得中国变化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一块天地,一个位置,一份梦想,那份与故土若近若离的感觉,让许多人失落了一个本应享有的“优越感”。

      在德克萨斯州从事石油研究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林女士讲:“每次回国都是一种震撼,我们在海外按部就班地创业,从20几岁一下子跨入中年。然而,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似乎一切都应与我们的命运前途相系相连,但却从我们身边滑过去了,她的超前飞跃,让人感到难以意会的落差。”落差感在于:当初没有资格出国的人,怎么会比自己还好?当初不起眼的人,怎么会如此发达?海外的华人会情不自禁地反问:假如当初如果自己不出去,现在是不是比他们更好更强。与此同时,海外住了十几年的人,无论从身边他人,还是从自己的经历中,仿佛已经揣摩到难以名状的苦衷,因为再干多少年,又能怎样?加之近几年萧条的西方经济与腾飞中的中国之间的反差,原本以为自己有志有成的人,骤然发现自己竟然在通往中年的十字路上──无所适从地犹疑彷徨。

      在80和90年代来美国攻读研究生的人,最多的是学习理工科,特别以生物,计算机,化学,物理等学科为主。毕业后当中的很多人选择了在学校,研究所和公司里做科学研究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能做到高级管理阶层的属于凤毛麟角。对他们来说,一份较为优厚的工资和有稳定的留在美国的身份都不是问题。但纯技术工作做久了,有的人难免就产生厌倦心理。回国做高层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一个在新泽西工作、来美已经有14年的计算机数据分析员的经历和心态“很典型”。他说,由于自己从事的是技术行业,觉得目前还是在美国比较有发展前途。“很多人都和我想法差不多,特别是那些搞技术的人。”他坦言,在美国时间呆长了,就想回国寻找机会。但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离开中国的时间久了,对国内的情况很不了解。最耽心的是不知如何按照国内的方式与人打交道,对国内政策体制有很陌生。因此他暂时觉得回国开公司不是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他理想的工作是能在驻中国的国际大公司里面做管理。他觉得留学生要想了解中国的情况要多回去看看比较重要。

      由于美国前两年的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公司裁员比比皆是,以计算机和金融行业为代表。一些在美国高校一度是最抢手的法律、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纷纷选择回国就业。这和许多人刚进入学校,梦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公司,然后平步青云的初衷并不一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得不做出一个相当沉重的选择。

      谈到海归为什么能够在近些年来成为一种现象,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北京昌盛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骏说,促使许多留学生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强大了,中国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过去,在世界这个大游戏场里,经济也好,政治也好,中国是没有人跟你玩儿,今天是人家不能不跟你玩儿。他以自己的工作领域为例说,十年前,他去马来西亚槟榔岛,当时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300家在那里设有工厂、办公室,而今天,90%的东西,不管是生产、不管是企业、不管是研发机构,都挪到中国来了。很简单,中国分量不一样了。那作为海外的中国人,他回来,第一,他有归属感,第二,他有机会,不管是赚钱也好,发展事业也好,这些在外面的人突然发现,你回来,你才有更大的价值。

      对于赶早不如赶巧的机会,在上海与日本福士合作的私人独家公司任总裁的胡思克先生,最有感触。几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自己研究创新的技术,非常前卫,日本大学毕业时,他受到了几家大公司的聘用,然而,他就是想回到中国自己干。早期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国内没有市场,初期的几年,只出不进的创业,几乎撑不下去。好在过去在日本实习期间与日本公司和教授交结的友情基础牢固,在大家的协助下,他的生意才得以经营到今天,而且,跟著中国市场与世界接轨的形势,他公司的生意逐步向上走。

      一个在美国读了两个法律学位的女生,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美国的顶尖律师事务所都有实习的经历,但在毕业后一年实习期内找到一家像样的美国事务所公司法律师职位的机会仍然渺茫。她说,经过许多次不成功的求职经历,现在她已经把精力花在寻找在中国有分公司的外资律师事务所上了。她理想的城市是北京。她感叹自己为在美国读书找工作,金钱和精力上的付出很大。她说,“我现在想通了,为什么非留下来不可呢?做律师要建立社会关系,在中国我有亲戚朋友。在一个熟悉的文化中,成功会更容易一些。”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教育发展硕士的谢逸决定夏天一毕业就回国。出国前她在北京的联合国办事处负责预防艾滋病的教育项目。她还在广西农村的小学教过英语。她认为由于这些工作经验,她对中国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回国更有利于她的事业及个人感情发展,她的男朋友在国内也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在夏天,谢逸和几个在哥大和纽约大学读书的朋友发起了一个叫做“中国茶聚”的活动,旨在给纽约的中国留学生一个结识朋友和对话的空间。探讨人生,事业和爱情等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这个活动开办伊始的前两次话题都是与回国就业有关,一下子就吸引了一百多人的参与。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现在多有比较理性的思考。我知道从加拿大海归的龙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说,如果你只想挣高级打工的钱的话,国外是一个打工的更好的地方;但如果你想创业的话,目前来说,中国是一个创业的非常难得的好地方。他还引述他的一个朋友的话说:如果你想做中国生意,你就应该回到这个生意的中心──也就是中国──去做。另一位从澳大利亚海归的上海律师阿龙认为,中国确实有很多机会,但能否淘到金,还要看每个人的能力、运气,你作律师每年可以挣到二、三百万,并不意味着我也能挣到这么多钱。 从美国海归的深圳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建成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法制也健全了,想通过投机、钻法律漏洞的方式,像过去那样一夜暴富,不那么容易了。

      从“中国茶聚”到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会,再到北美华人管理协会。只要有中国留学生的地方,回国的话题总能引发积极的参与和热情的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有的人了解信息,结识朋友,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有的人却两难选择,犹豫不决。两者都大有人在。这毕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新闻主持人Tom Brokaw说过,“挣一块钱很容易,但有所作为却不容易。”(“It is easy to make a buck。 It is a lot tougher to make a difference。”),有留学生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这句话也许可以代表许多海外学子的心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6-6-12 08:22:03 | 只看该作者
    外媒评价中国高考:以“残酷”闻名 像一场战争 新华网


    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升学考试,又一次在中国上演并谢幕,光考生就95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它肯定是中国目前最平等的竞争舞台,但历年来国内外对它的批评却极其尖锐。全世界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都认为这样的高考太过分了,但没有一个人能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中国的现实下,除了这样的高考,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保证教育资源分配的公正。中国的高考太轰轰烈烈了,它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向世界展示着现代中国。

    中国高考以“残酷”闻名

    对中国高考的很多批评属于浅层的不理解,比如,很多外国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残酷”,因为这样激烈的竞争他们过去没见过。韩国庆熙大学中国工商管理科主任教授姜栽植深有感触地说:“我在中国看过高考,简直就像一场‘战争’。”美联社6月7日挑了个极端负面的例子,描绘中国考生在高考前承受的巨大压力,标题触目惊心:《自杀:中国学生的压力标志》。

    从委内瑞拉来北京留学的埃雷娜常听中国同学说起他们中学时的生活,觉得“太辛苦了”。在委内瑞拉,很多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学校上的,中间不用升学考试。高中毕业后也有一个申请高校的全国性考试,但通常他们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为这场考试做准备。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齐兹告诉记者,跟中国学生比起来,埃及学生太幸福了。他们没有高考制度,理论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可以上大学,只要通过在高中最后一学期的统一考试;如果通不过,还有三次补考机会,再不济也可以上比较差一些的大学。

    据美国教育部官员介绍,美国也没有统一的高考,仅有一项全国统一的水平测试SAT,这项考试在上中学时就可以参加,而且一年可以考7次,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寄送大学。在美国的SAT考场上,看不到像中国那样硝烟弥漫的紧张气氛。一位定居美国休斯敦的华裔母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的女儿参加SAT考试时,怎么报名,怎么准备,甚至她哪天参加了考试,“我这个做母亲的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一位曾留学美国的中国学者并不觉得这样的差别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考试制度,压力大了固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压力与成绩往往是成正比的。论基础知识的功底,中国学生就总体而言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英学生难以望其项背。至于委内瑞拉、埃及那样的国家,他们的学生水平更无法与中国学生相比。

    英国教授评高考制度

    还有一些批评是带有分析的,但分析的材料显然离中国的现实太远。英国工程院院士、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高考制度存在以下不合理之处:

    第一,一次统考定终身。他说,中国大学只按分数线取人。在英国高考分两次,而大学申请表上还有初中毕业会考的9门成绩,此外,还有学生自传,包括为什么对所选专业感兴趣,有什么业余经历等;另附老师的推荐信,这样可以较好地考核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

    第二,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统一试卷,文、理科分别是3+X,科目设置太单一,无助于多种人才的培养。英国学生高考有很大的选择,一般从27门课中选出3门主课,再选2门不相关的副课。3门主课的组合很灵活,个别艺术类的甚至可以不选数学,选择IT、音乐、美术等。虽然每个学生只学3门,但集合起来,适应了不同学科广泛的专业需求,同时,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重点培养。

    第三,在填报志愿上,中国学生压力很大,因为如果第一志愿不保,就会差别很大。英国申请大学时可以报5—6个志愿,可能会同时接到好几所大学有条件录取的通知,学生再从中挑选。

    这位教授的话不无道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过,这些体制要搬来中国很困难,因为中国每年的考生也许是英国的几十倍,如今一场高考就需要动员全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学和大学教师力量来组织,如果要实施英国式的细致的录取程序,短期内并不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6-6-12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去拜访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前中国学生会主席S,S刚生了个宝贝女儿!

    谈到阳光心理健康公司,他说,赚钱很是重要! 但不要太着急! 张朝阳,他也叫Charles, 用来10年时间才开始赚钱。张也是麻省学院的,也是清华大学的,和S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