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上,著名消化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柯美云教授认为,目前各国及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非常多见,且多达60%的该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应从脑肠轴的病理生理机制入手开展治疗。
所谓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
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能解释病症证据的一组疾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频繁就诊。
柯美云教授介绍,各国学者研究发现,普通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达23.5% 74%。在胃肠门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42% 61%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柯美云教授强调,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脑肠轴(将中枢与神经内分泌、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联系的双向通路)障碍。胃肠功能紊乱与心理障碍的互动,已经得到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
对于这类胃肠病患者的治疗,柯美云教授提出,对病情较轻者,应立足于调整患者心态,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加用调节胃肠道动力和感觉的药物,而心理方面以认知治疗为主。对重度患者,一方面需积极调整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同时需选择心理认知、行为治疗以及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治疗等,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