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今天起,Stree尝试着写心灵日记了,恳请施旺红教授和各位前辈批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0-7 15: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要陷入接纳理论的虚假泥潭
     我的强迫症状是强迫写字,不断的描摹写过的那个字。从疑病素质和精神交互作用上分析,便可知,这是因为我起初极力排斥描字这个行为造成的精神冲突。于是,一个咨询师反复跟我说要接纳描字的这个冲动。我问他,我接纳了这种冲动和情绪,那么行为上需要克制一下自己的重复行为吗?比如,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于是,他说道,刻意转移就是没有接纳,依然反复的说接纳接纳。把我搞的一塌糊涂,他最后说,精神冲突源于你对重复行为的预期恐怖,所以想描你就描吧。他的理论说的非常的好,可是就是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不是吗?我想,他根本就不懂强迫症,只是明白了森田的几个理论而已。
      在我看来,刻意转移注意力和无意转移注意力应该辩证的看待,对于一个强迫症患者来说,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起初没有一些刻意转移注意的成分,怎么能缓冲飞速运转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呢?一味要求强迫症患者做到无意转移,就是从理论出发,脱了实践和实际,是“恶智”。更何况,一个没有强迫症状的人,有的时候也不能够做到无意转移。一定的有意转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对于那个咨询师而言,他陷入了理论的完美循环里,对于实践,没有一点用处。

2.请不要把森田和其他疗法对立起来,否则你会很痛苦
      老师,您好。在《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各种疗法之间不是矛盾的,不要把森田疗法和其他疗法对立起来。对于这一点,我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呢?
      a.在病理机制方面,虽然各个疗法的具体阐述不一样,但彼此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就像孟刚老师的三个自我疗法,其实就是融会贯通的产物。
      b.对于患者而言,接受什么样的病理机制的阐发并不重要,森田的疑病素质也好,行为认知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也罢,接受一个也好,接受两个也好,最好是不要对这个形成强迫,觉得必须是什么;但关键是各个疗法的操作方法却可以很好的补充,完全没有冲突的地方。
3.“为所当为”与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同点以及辩证看待接纳
      我最近在想,其实森田所说的“为所当为”实际上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强迫症所使用的行为反应阻止疗法,即阻止强迫行为的发生,因为只有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行为或者思维的仪式,才能够比较顺利的投入到生活的建设当中。只不过,森田倡导对症状的接纳,改变了对于症状的态度,当强迫再次出现时,焦虑情绪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森田的接纳就是不去克制强迫行为,从而极端的认为,阻止强迫反应就不是接纳。
      另外,老师,我最近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觉得对自己的启发挺大的,出自行为认知学派的一个观点:“强迫症患者往往有这样一个信念,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不去进行某种行为或者思维的重复,他们就会非常痛苦,以至于觉得自己会发疯。”钻牛角的人就会认为,这与森田所倡导的接纳相矛盾了,但这实际上就是走入了思维的极端。于是我写了以下一段话:行为认知与森田并不矛盾,当强迫心瘾袭来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要相信自己可以做不到不去重复行为,克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同时,顺其自然,接纳焦虑的情绪和这种冲动的再次袭来。
      我发现,过于强调接纳,往往使人们错误的丧失了克制心瘾的自信,和认为自己是正常的这样的自信。
4.不要将森田复杂化
      田提出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处世哲学。很多患者苦于搞不懂其中的真实内涵,而非常苦恼。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森田”是救命稻草,如果不能够顿悟就完蛋了。其实,你试想,在你没有强迫症之前,对于那些哲学家提出的一些处世哲学会耿耿于怀吗?显然不会。只有把森田简洁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对于症状的好转才有真正的意义。
      森田说,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其中当中的内涵就是西方很多心理疗法的综合体。比如,对于赤面恐怖,森田的治疗就是,让患者正视自己的赤面,不要嫌弃自己(认知疗法),同时让患者不要逃避,去主动地和人接触,不要管自己赤面与否,将注意力投放在与人的交流上(脱敏疗法)……所谓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不同的神经症治疗中有不同的内涵,并且其具体的做法都能够找到西方心理疗法的痕迹,可以说,痕迹十足。然而,患者(包括我)曾一度地想要给“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下一个通达的含义,以至于这个含义可以囊括所有的情景,而这恰恰与事实是不相符的。换句话说,施旺红教授说的好,这八个字的含义就是改变对于症状的态度,不要自暴自弃,要积极地去生活。至于这八个字背后所实施的具体疗法,那是心理学家的策划,因时而变;如果我们想给森田的每一个具体操作方法都用这八个字去解释,是行不通的。
        那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可以用什么简单的话语来阐述呢?,那就是:接纳事物的已然发生和可能将要发生,通过适当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从事建设性的活动。比如,重复写字的强迫行为,你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思路上,淡化对于写字的注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里有两点注明:1所接纳的事物,包括客观实际和主观情感两部分,比如,你因为某件事情突然发火了,但你的“修养”告诉你你不应该发火,这时要抱着一种发火就发火了的态度,同时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2.所谓的适当转移注意力是指不要苛求自己做到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毕竟正常人也做不到。
       在这一过程中,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症状,走向正常。如果一直自己给自己戴着强迫症的帽子,认为自己会一直有强迫症,就会变得消极抑郁。说实话,自己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往往自己认为自己有强迫症,从而加剧了症状的泛化而不能自拔。
        说到这里,人们就会问: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强迫症和“接纳”症状不就矛盾了吗?他们认为,克服和接纳是对立的。这里就要谈到痊愈的含义,痊愈意味着当你的强迫心瘾发作时,你可以不当回事,轻松转移注意力,做你当下之事。所以,你看,这个过程中既有接纳,即你不会因为自己有这样的心瘾而自责,又有克服,你转移了注意力,做到了当为之事。那么,接纳和克服是同一个过程当中的不同方面,是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当然,可以转移注意力的量变最终导致无意转移注意力的质变,从行为学派来说,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和培养。
        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因为自己曾经得过强迫症,就反复地用“接纳与否”“自然与否”“当为与否”去衡量一切事物,那样会很累,而且你会时刻觉得自己是有这个强迫症的。所以,要正常人那样,就当强迫是一场梦,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追求时追求,该放弃时放弃,不要担心又没有“接纳”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你想,任何一个心理学家都不会去拿自己的任何一个行为与心理理论去挂钩。广大的朋友们,让我们活的简单一点吧,当初不就是因为不简单而导致我们精神冲突了吗?当然,避免症状的加剧和反复,我们要做到两点,其实这两点就足够了:1.不要奢求你的性格和能力,适可而止。2.善于往乐观的地方想,让自己开心;如果当时的想法是比较悲观,但调整不过来,也不要逼迫自己往乐观的地方想,去努力的经营你的生活。另外,我认为,认知疗法学派对于人的很多认知有启发之处,大家可以参考。不要拘泥于和纠结于什么什么疗法,你不觉得大家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内容和实质是一样的吗?规律是唯一的,是相通的。去试着改变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你们不太好的认知,然后认真地像过去那样,爱你的生活。这其实仅仅是我的一点点感悟,我的实践刚刚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
施旺红老师,您怎么看待我的感悟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1-10-7 15:48:02 | 只看该作者
2011.10.7 关于自信与接纳
    所谓自信,是要勇于面对强迫症,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强迫症,走出泥潭,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你正在从事的工作,自信是你面对强迫症一种深处的心理状态;所谓接纳,是你直面每一次强迫袭来的正确的心理暗示(不得不说,神经症患者在面对症状时都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即当强迫袭来的时候看,不要想太多,迅速转移注意力,为所当为,当然,你可以告诉自己一念放下;在这一过程中错误的心理暗示是,“我不会再重复它们了”,这样你就加剧了精神拮抗作用,便越发地想要重复。如果你不相信,我告诉你再接下来的时间里不要想“白熊”,那么你一定会时时刻刻注意“白熊”了。所以,不要把自信泛滥,当你把自信和症状直接对抗时,就不是意味着接纳,而是冲突和焦虑;但自信是你面对强迫的长期心态。所以,我之前的日记中谈到的自信,大家要正确理解,自信不是意味着和症状硬来,不是意味着强制自己不去重复。
施教授,是这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0-7 16:0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ree 于 11-10-7 16:09 编辑

2011.10.7 关于夸大危机
    人们不能接纳时,或许就是夸大了危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昨天晚上,我又陷入了强迫对立思维里面了。我从小有口吃的毛病,但经过这么多年有意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口吃基本上是不存在了。但我发现,我克服口吃的毛病大前提是“接纳”。因为回顾我走过的路,我发现在小时候,虽然我为口吃感到痛苦,但我并没有固着于此,我接受了自己口吃的事实,并没有觉得自己不能有口吃,继续学习,继续生活,继续尝试着去大胆地和别人说话,当我不在意它的时候,不口吃就内化了,口吃就在不知不觉中就好了。但你可能会说,这跟逃避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往下看哦。学校广播站招收新人,我想尝试,可是我突然想起了我有过口吃的经历,而且现实中的确时不时会有一点口吃的出现。于是,我开始在报名与不报名之间徘徊不已。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把我的“怕”完全暴露给你看。如果报名,被录取了,今后不得不面对播音,在严格的播音条件要求下自己会不会被重新激发出口吃的毛病;如果不报名,我又想到自己是在逃避,是“口吃”害了我,于是感觉“口吃”又要来了。大多数人会怎么想呢?他们会觉得你报名不报名其实都可以的,不信,你可以想想,报名,可以去挑战自己,不报,可以接纳下来自己的这样一个缺点。你可以看到,无论哪种选择,我唯一害怕的就是口吃归来。但自己为什么会纠结呢?那是因为自己在两种选择里面都夸大了危机,如果报名,我的危机意识是口吃会被激发出来,不报名,危机意识是耿耿于怀于“口吃”将要来了,不能容忍自己因为“口吃”而断送了机会,还是害怕口吃回来。将危机意识淡化,我才能做到两种选择我都可以接纳。但是,我最后选择了去报名,因为在这里我不想逃避,失败前我不想放弃。当然,失败后我依然要接纳失败。
老师,是这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10-7 21:49:49 | 只看该作者
接纳自己的症状,颇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10-7 22:5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1-10-8 14:33:41 | 只看该作者
接纳自己的症状,颇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1-10-8 20:53:0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内容不妥,所以删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1-10-10 21:32:52 | 只看该作者
10.10关于想象暴露
      这一点基于我对认知疗法的一点体会,希望对于森田的实践有作用,但内容是否妥当,还请老师批评指教。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强迫症的解释与森田相似,是因为我们极力排斥头脑中的一些观念,认为它们不正常。所以,认知行为学派提倡的是直面你所排斥的东西,这从他们的疗法是暴露疗法与行为反应阻止相结合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于是我想,我们可以在意念中给它暴露上几次,甚至十几次 ,当然是在你有这个时间的前提下。所谓暴露,就是直面你的恐惧,就是直面你排斥的东西。比如,你有强迫写字的冲动,你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想象你在那里重复写字行为,一开始可能会焦虑,但当你敢于直面它的时候焦虑就下来了。当然,我说的是想象暴露,真实行动中还是要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克制之。我猜想,暴露想象重复行为结合现实中的行为阻止,效果会好更好。我感觉我这样说有些大胆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施教授指教。 8# shiwangh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1-10-11 05:35:21 | 只看该作者
一步步我走出来了,相信你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1-10-11 20:47:17 | 只看该作者
1。老师,我认为我说的不妥当,呵呵,您觉得呢?2.另外,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强迫症头脑中都有恐惧头,但一些强迫症没有恐惧念头。比如,我的行为是重复描写已经写过的那个字,不描就不舒服,但我并没有像不洁恐怖和强迫检查着那样有惧怕的事物,似乎只有一个重复的行为。这是强迫症中的强迫行为吗?
老师如何看待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1-10-11 20:47:36 | 只看该作者
1。老师,我认为我说的不妥当,呵呵,您觉得呢?2.另外,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强迫症头脑中都有恐惧头,但一些强迫症没有恐惧念头。比如,我的行为是重复描写已经写过的那个字,不描就不舒服,但我并没有像不洁恐怖和强迫检查着那样有惧怕的事物,似乎只有一个重复的行为。这是强迫症中的强迫行为吗?
老师如何看待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1-10-12 23:02: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1-10-12 23:06:08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暴露应该是让自己暴露在生活中去。不是去想暴露症状的东西。这使森田疗法认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