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考录取收尾,高中毕业生何去何从水落石出。
一边是落榜生面对就业无所适从;一边是“准大学生”面对大学生活既期待又彷徨。日前,团市委“12355”心理热线透露,今年总共接到200个高考学生、家长的求助电话。
针对上述两种心结,心理咨询专家支招:高考失意、落榜生应冷静分析、调整目标,从现实与理想中寻求平衡;“准大学生”不必惊慌失措,逐步适应读大学的过程。
针对失意生、落榜生,团市委12355心理热线志愿服务队队长、佛山市黄手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赞朋认为他们具有几个心理特点:
一是期望值与结果成反比,万念俱灰。二是怕他人瞧不起自己,回避社会交往,孤独自居、宅男宅女。三是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辜负了老师的期待,严重者会有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四是由于个人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导致因无法寻求合理的帮助而产生困惑。对自己的未来不能进行合理人生规划,感觉前路茫茫。
邓赞朋建议首先要给失意生、落榜生足够的社会支持,不要责备和嘲笑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现实,引导他们调节情绪,不要产生过大的压力和过度的愧疚。其次,应多收集各方资讯,在实际情况和理想状态之间取得平衡,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最后再决定未来的方向。
至于部分学生、家长担忧不适应大学生活,蒋莉告诫家长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中时管得严,大学时不管,要有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而“准大学生”入学前提前了解校园情况、当地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将自然而然适应大学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