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从孩子长大,青春期就是从儿童“心理场”到成人“心理场”的过渡,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共同变化的过程。“凤凰涅槃”是一种痛后的重生,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伴随着痛苦,家长也一样,甚至会更措手不及,孩子的变化是突如其来的、颠覆性的,所以往往没有准备好。
“好好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小林的妈妈孙莉莉女士说,“我们怕她毁了自己的未来。”
确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激烈的冲突是发生在青春期的,所以不少人喊出:当青春期遭遇了更年期,原本和平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兵荒马乱。
“但是,青春期只是个放大器,成长中一直就有欢乐、痛苦、矛盾和纠结,在特殊的生理,心理环境下被放大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杨军说。因此,用什么心态面对青春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面对自己,对家长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神秘兮兮”是孩子在学习自主。
“有一天晚上,我睡觉后,突然被屋子里的一阵动静给弄醒了。当时我窝在被子里,一动不动,只是睁开了眼睛,我清楚地看见我爸妈正在摆弄我的电脑。由于我的QQ是自动登录的,他们肯定是调出了我的聊天记录,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不知道我已经醒了,还一边看一边说我怎么怎么着,他们甚至还在笑……”
这是著名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收到的,一个名为“草莓”的姑娘给她的信。饶雪漫每天都能收到很多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来信,饶雪漫把这些信以及她的回信集结成书,名为《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其中第一部分讲的就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那点事。
“被父母偷窥隐私的投诉,这些年我已经接到差不多上千件了。”饶雪漫说,“就连我10岁大的儿子,都会在我忽然闯进他房间的时候很正儿八经地问我‘你难道不会敲门吗?’”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会变得“神神秘秘”的,“这个神秘劲儿就先把家长弄慌了。”杨军说。
其实“拥有秘密”是成年的一个标志,孩子要长大成人,必然要进入一个有秘密的、自主的、自我的世界。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初,孩子并没分清哪些是秘密、不知道如何保守秘密、不懂得给秘密分级,但是他们又极为渴望拥有秘密,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神秘兮兮,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
“就是这个秘密让家长有了恐惧感,”杨军说,“家长害怕孩子保守的是一个‘坏’秘密,害怕孩子受到伤害。”
杨军介绍,很多家长这个时候会抑制不住地想去“探秘”,没完没了地问或者偷窥。
在这个过程中,亲子间一个十分可贵的东西——信任被破坏了。
小林回忆说,那一阵她非常压抑,“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她在妈妈向她举双手保证“不会以任何理由与形式嘲笑或辱骂”她的心灵之苦后,大胆地向妈妈倾诉了因各种不顺利而产生的痛苦和纠结,并希望妈妈能理解。
“谁知道第二天她就自食其言。”小林说,老妈冲进屋来对着她大喊:“你不是得忧郁症了吗?走啊,我送你去安定医院(北京一所著名精神病医院)!”
直到现在,小林都不愿意再向爸妈诉说任何心事。
“因为我们太多次地辜负了孩子的信任,所以孩子不再会跟我们说心里话。”著名心理学家柏燕谊说,不少家长希望跟孩子做朋友,但孩子早已不相信大人会跟自己以诚相待,在他们的眼中“打着交朋友旗号”的家长不过是来“卧底”的,在家不需要玩“潜伏”。
“家长的种种做法其实都源自他们认为自己孩子‘不正常’,当他们认清这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时,就能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了。”杨军说。对于不再向家长开放的孩子,家长要适时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了解“秘密”也是分层分级的,比如,一些危害自身安全的秘密无论如何也要向最亲近的人公开,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再比如,一些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契约,就要认真坚守,不辜负同学和朋友的信任。
如果代沟有1米宽,孩子也有0.5米的责任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孩子与父母之间变得水火不相容时,人们更多地把责任推给成人,但是,“如果说代沟有1米宽的话,有0.5米的责任一定是你的。”饶雪漫经常对向她倾诉烦恼的孩子这样说。在她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孩子也存在着不知道如何跟父母沟通的现象。
一个哈尔滨的女孩儿,整整3个月没有跟妈妈说话,有一天晚上,这个女孩儿实在是饿得要命了,就给她妈妈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4个字:我要吃面。
“要是我就一定会回给这个女孩一张字条:你要么自己去煮,要么就开口求我去煮。”饶雪漫说。“沟通”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有难度。
在大家都在责怪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时候,一些孩子似乎也放弃了理解父母、主动跟父母沟通的努力。
饶雪漫认识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妈妈像看护3岁小孩一样守护着小雨,从来不让小雨去KTV那样的地方,因为“那种地方好可怕的!里面的人都要吃摇头丸,不管男的女的都搂搂抱抱在一起,你一去就会学坏了。”更让小雨受不了的是,有一次她妈妈竟然当着几个同学的面递给她一个卫生巾,说:“日子差不多了。”
小雨被同学嘲笑后,跟妈妈大吵一架,说:“以后不许你管我的任何事!”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能让小雨轻松,她的妈妈反而对她更加不信任,而且每天放学时都会到学校门口等她。
后来在表姐的劝说下,小雨改变了策略。
一次同学在KTV开生日party(派对)小雨把妈妈也带了去,一走进KTV,同学异样的目光迎面而来,小雨表现得非常大方,给妈妈点了喜欢唱的歌,并给妈妈拿了饮料和零食,就好像妈妈是他们中的一员。倒是妈妈觉得在那样的环境里有些不自在,看了看孩子们确实没有什么过火的举动,待了一会儿就走了。妈妈走后,小雨过一两个小时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
之后,小雨又让妈妈参与了同学逛街等活动,慢慢地小雨发现跟妈妈一起时,妈妈给出的建议往往更合理,小雨的妈妈也感到女儿平时的活动都挺正常的,没有什么让自己担心的地方。
“小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一味地对抗,做出出格的事来宣布自己‘独立’,而是用一种像大人一样坦诚、直接的方式,向妈妈展示自己的世界。”饶雪漫说,“要怎么才能像个大人一样被对待?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青春期的问题就像“假性近视”
“青春期的问题就像是‘假性近视’,”杨军说,很多问题看起来都已经到了严重得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它其实还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及时纠正和引导,一切都能重回平静,否则弄“假”成“真”,后果不可想象。
杨军讲了发生在他朋友身上的故事。
这位朋友是北京一名优秀的警察,平时工作非常辛苦,好在已经上中学的儿子懂事、听话且学习成绩优秀,让这位父亲感到虽然很辛苦但是仍然很欣慰。
但是最近这名警察却为儿子的事大伤脑筋。小区保安告诉他们夫妇,这段时间他们儿子每天夜里一两点都会溜出小区,凌晨的时候再赶回来。
当天夜里,警察夫妇真的发现儿子夜深人静以后悄悄出了门,跟踪后发现,原来这个孩子进了附近的一个网吧。
这位警察平时工作压力大,打游戏是他的放松方式,但是家里人并不允许孩子玩游戏,“‘为什么禁止我的事情却不禁止爸爸’,小的时候孩子可能就有这样的疑问,但是他还没有能力抗争,”杨军说,青春期来了,一切都变得不稳定起来,更重要的是,青春期还是个“放大器”。小时候隐藏的小小不满,这个时候就可能成为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要爆发,这个孩子选择的爆发方式虽然看起来不猛烈,但是破坏性却一点儿也不差。
虽然,孩子深夜去网吧,是跟父亲的抗争,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如果不引导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在这个方向上走下去。
引导,也并不简单。
不少家长见到孩子出了问题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教育,结果越教育孩子闹得越离谱。
青春期的教育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开始了。杨军说,从孩子出生以后就要跟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发现他身上的问题,培养他健全的人格,这样当青春期来的时候,家长才能做到尽可能地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经历成长的痛苦,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引导,等待他从一只可爱的小青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