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1-6-29 17:48 编辑
第二批唱片昨天终于珊珊来迟,兴奋之余,想起第一批订购的唱片中尚有一张未立字存档,赶紧补上。
选吉列尔斯父女双重奏是因为KV364曾在音乐沙龙中放过此张唱片,印象颇深。不愧是父女,配合的相当默契,卡尔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甜美、清纯的音色使这部双钢琴协奏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作为莫扎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K.595有一种与世辞别的性质,但是在这种优美、深远的告别之中,人们没有发现这位病魔缠身的大师的想象力有丝毫的匮乏,相反,它显得豁达而超然,作为钢琴协奏曲系列的颠峰之作当之无愧。而吉列尔斯演奏得音色通透,气度高贵,音乐婉转处催人泪下,严肃的基调上,流露出忧郁的气质。
父女档合奏的舒伯特幻想曲中,则额外加添了强韧的织体,坚强而突出的音志力,果断的强奏和层次分明的动态处理,显出强大的动态对比。
不过三首曲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首莫扎特的KV365双钢琴演奏,轻快纯净,令人愉悦,典型的莫扎特风格。
说起吉列尔斯,便不得不提到李赫特,他们同出自伟大钢琴教育家涅高茨门下,李赫特比吉列尔斯大一岁,但寿命比吉列尔斯长多了,李赫特是1915年生,去世于1997年;吉列尔斯生于1916年,卒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吉列尔斯成名很早,先于李赫特名扬西方世界。李赫特成名很晚,苏联政府批准李赫特出国演出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时候。早年当李赫特还是第一届全苏钢琴大赛的参赛选手时,吉列尔斯已经是作为这届大赛的评委了,不过,在这届全苏钢琴演奏大赛中李赫特拿了冠军。
70年代开始,李赫特与吉列尔斯的关系不断恶化,以致两人对对方都不闻不问。这时吉列尔斯的演奏风格与曲目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避免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专攻德奥作曲家的作品。而此时的李赫特,依然以他那宽广的曲目范围以及无敌、全能的演奏名扬世界乐坛。
涅高茨写过大量评论李赫特与吉列尔斯的文章。在涅高茨看来,李赫特是他所见过的最伟大的钢琴家,最完美的钢琴家。涅高茨一谈到李赫特就充满了赞美之辞,从来都没有指出过李赫特演奏的缺点,而涅高茨对吉列尔斯的评价,却是褒贬参半,这引起了吉列尔斯的极大不满。吉列尔斯的这种不满情绪,是李赫特与吉列尔斯关系恶化的导火索。涅高茨讲了些吉列尔斯的意见,吉列尔斯竟然在报纸上写文章否认自己是涅高茨的学生,他不只在报纸写,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涅高茨,不承认做过涅高茨的学生。李赫特遂亦从此和吉列尔斯互不通信。
如果要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形容吉利尔斯的音乐,他结合灿烂精准的技巧与鲜明生动的音色,会“呼吸”的触键让音符不只是音符。过去五十年来,吉利尔斯一些值得发行的录音曲目常被认学究气息太浓,而他在十九岁第一次与乐团排练的时候,就展现出对乐曲结构的掌握的功力以及严谨精进的情感。吉利尔斯的音乐自始至终都有外放的力量、内在的稳重沉着以及庄重的古典色彩,甚至在晚年的演奏中,你都可以在吉利尔斯的音乐里听到钢琴震耳的声音与令人目眩的音乐色彩。吉利尔斯惊人的技巧就像一头弹奏钢琴的猛狮,结合了速度与耐力,自信满满而且火花四射。由于在钢琴上的爆发力与高超但轻松的弹奏技巧,吉利尔斯与李赫特都被称为“键盘之虎。不过,吉利尔斯晚年愈来愈少以这种方法来诠释作品,而是偏重音色的平稳度与抒情的灵性,音乐包容性更高,强且雅致,更倾向内省的世界。如果说吉列尔斯四十岁以后的乐风转向内敛稳重的话,那么其晚年的音乐风格则多加了哲思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