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分追求完美也是一种病:强迫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3-5-26 23: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分追求完美也是一种病:强迫症


2002年4月15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或成人不由自主地去数钟声、台阶,甚至天上的星星;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名词、韵律或典故;一遍遍认真推敲写就的文稿;废寝忘食地探索某个公式、假说或定理;一丝不苟地按顺序起床、进食、上班和入睡。这种现象就叫强迫现象。

    这些人难以容忍些微的过错和失误,不允许丝毫的杂乱和污秽,他们讲究整洁和秩序,一切都要仔细检查,反复核实。这实际上成了他们的优点:做事认真可靠,遵时守信,井井有条,只不过灵活性有些逊色而已。这些固定刻板的行为对他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不会给他本人带来任何痛苦,并且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或外界的影响而中断,也不伴有焦虑。

    其实,在我们每个正常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

    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身不由己地操纵着你,使你欲罢不能,无从回避,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性格障碍,多见于尚属成功的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

    一般来说,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的道德观念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他们谨小慎微,因为过分重视事物的细节而忽视全局;优柔寡断,面临意外而不知所措。由于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也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们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与存在强迫现象的正常人相比,他们虽然同样可得到稳定的婚姻和成功的事业,但是较少诚挚的朋友,职业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可能存在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幼年家庭教育及生活经历有关。比如父母管教过严,孩子过于拘谨,过分讲究整洁。此外,童年经历较强的挫折和精神刺激也易诱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产生。

    强迫症是与自我搏斗产生的焦虑

    一般认为,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在内容上并没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在强度上有所不同。

    强迫症,全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国外统计的发病率约为2.3%。

    强迫症以反复呈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患者总是被重复性的思维内容或行为冲动所困扰,明知这种观念或行为不合情理,但是无法控制或终止,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患者为此深感痛苦、焦虑和抑郁,但是有强烈的医治愿望。主要表现有:

    强迫性怀疑。患者对于自己刚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加以怀疑,明明关好了门窗,却总是怀疑自己有没有锁门,锁好了没有?为此又会反复检查。

    强迫性对立观念。例如,一患者认为某领袖是个伟人,就总是在思考:他为什么是个伟人?可是我为什么不能超过他?万一我超过他那可怎么办?明知这些想法奇怪,也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为此痛苦,紧张,不安。

    强迫性穷思竭虑。长时间固定思考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问题,不能自拔。例如,患者整天反复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结婚究竟是为了什么等等,明知这种思考意义不大或根本没有意义,有时也是无法考证的,但是不能自已,为此痛苦不堪。

    强迫性意向。在头脑中反复出现一种要作出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意向,患者明知这种强烈冲动的意向是荒谬的和不可能的,可是无法摆脱,但是实际上并不会付诸行动。例如,患者站在高处就会有一种向下跳的冲动;见到了刀子就会产生伤人的冲动;抱着孩子就会有扔下阳台的冲动。

    强迫性情绪。对某些事物产生难以抑制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合理,但是无法消释。例如,患者总是恐惧自己考试不及格怎么办?同事关系处不好怎么办?总是担忧或害怕自己失去理智,精神失常,做出违法和不道德行为,为此忧心忡忡,疑虑万千。

    ?b>强迫症患者要学会自我矫正

    强迫症有时从儿童时期开始,较严重的症状一般形成于青少年期或青春期后不久。

    到目前为止,对于强迫症的病因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强迫症的产生与精神应激因素、儿童的不良个性以及家庭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有关。也有专家认为,强迫症与一定程度的焦虑有紧密的联系。

    强迫症有多种治疗方式,一般从把握住患者的心理入手,使患者认识或明确意识到自身的症状。

    更为重要的是患者要学会自我矫治。首先要消除误解,树立信心。强迫症属于轻度的精神障碍,不会发展成重度精神病。其次要意志控制,转移注意力。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症状的关注。第三是臆想暴露,思维中止。通过想象“要发生”什么,反复体验并最终意识到自己夸大危险和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或放松训练等随时阻断自己的强制性思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2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