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房子换美元的必然逻辑
果可:在天朝一般人看来,房子就是财富,这是十分有问题的,至少是需要前提条件满足的。什么是财富?财富具有双重性质。其一是财富的自然属性,简单的说就是财富首先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能够用来消费或者生产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要,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其二,只有使用价值的物不等于就是财富。比如空气和水分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财富。财富必须具有价值,价值是财富的社会属性。比如离开社会,即使把天下的土地和房子都给你,也对你毫无用处。
房子具有使用价值,满足上述财富的自然属性;房子的建造消耗社会资源,具有大额成本,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可以出卖借以取得货币一般等价物,因此被视为个人财富存在的一种形式。有关价值概念的更多论述请参阅拙文,《论房地产变相地租的价值由缘》以及《财富的本质与董藩的盗亦有道》。
以上关于财富概念基本内涵并非说废话,它有下述的重大意义。
命题:房地产作为一般商品总是财富的一种形式;作为金融品,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个人财富;但对一个社会来说,金融性房地产商品不是财富。为叙述方便,下面将金融性房地产商品简称为金融房。
这是什么意思呢?金融房违反了商品房的本来目的,是财富掠夺、价值转移零和游戏的工具;其之所以能够如此,前提在于其中土地资源品特性的作用。这种特性及其意义,简言之就是,土地是最有限、最有用、最不可毁灭与消耗、但却最无价值的世间独一无二的集合体,这些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最高价格的最无价值物。关于土地特性及经济意义的更多论述,可参阅《盐荒下看土地泡沫罪恶实质的根源》。
不错,没有笔误,你也没有听错,无论多么的不合乎你的直觉,土地的自然形态的价值为零。这是因为,第一,根据上述关于价值的涵义,土地是自然存在、没有创造成本的;第二,这是价值的社会性的必然逻辑:土地不能创造也不可毁灭,一个社会的土地是一个固定的量,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不会多一亩,也不会少一亩;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值量变的价值量变是不可理解的;土地价格变化只能改变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永远不能增加社会的价值总量。这与货币放水本身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是一个道理。经济发展之所以不能靠金融房发展拉动的最基本逻辑即在于此。
无论从逻辑分析或者从现实考察,金融房与消费房的根本区别都在于:后者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结果,增加有效使用价值,因此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等量增长;而前者是恶政误导之下投机活动的结果,以土地涨价为最显著特征,结果是增加无效使用价值,表现为部分社会成员财富膨胀伴随其它成员财富的丧失,因而没有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财富本质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其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流,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这就是社会再生产,即商品不断的被创造和消费的循环过程。对任何一个个体而言,这个流是个外在的世界,可以被假定是永远无差别地存在的,就好比江河永远流淌,什么时候需要用水,拿个容器去取就是了,永远不担心河里一共有多少水。同样,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外在的;市场总是在那里,只要你有钱,需要什么商品到时候去买就完了,永远不在乎个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但是这不是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宏观经济学从社会而不是个人的角度来看市场,把一个经济看成一个封闭的、自我满足的整体:一切供给要在封闭体内部消化,一切需求要在内部满足,一切动力要在内部产生,一切后果要它本身承当。那么,宏观经济学就要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循环、亦即市场整体正常运行的条件;具体的说就是动力的来源、结果的反作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等等的现实条件。
关于总体供给和需求相均衡的条件,一般的方法是把社会商品从概念上分为资产品和消费品两大类别;均衡包括两大类别(以及更细划分或其它分类的类别)内部的平衡和两个类别之间的平衡。这里着重谈不同类别之间的平衡,而平衡就是各个相关联的市场之间的供需平衡。市场平衡问题首先是价格问题:资产品和消费品相交换,其供需平衡在短期内由两类产品的价格比率调节。供过于求的产品有价格下行的压力,使得该产品生产缩减,以此方式在更长期过程中维持成本和利润的均衡。价格机制失灵,或者畸形价格受到非市场力量的支撑,则意味着均衡调节机制的失灵,与宏观经济长期的结构性失衡。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以资产品与消费品二者关系而言,社会再生产的均衡状态是二者的价格比例等同于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投入与消费品产出的技术系数比例关系;消费倾向与技术条件的变化打破价格均衡,调节供需总量改变最终使价格回归到与新的消费需求和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均衡。
消费品生产是价值创造的基础,资产品是为消费品生产的需要而存在的,因而是派生的;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满足消费品生产条件和工具的需要,不能有效服务于消费品生产需要的资产是使用价值残缺不全的因而是价值折损的。这种状况在天朝人为指标投资拉动的官僚资本国策条件下极度畸形地发展,如今已经达到不能持续的临界点。所谓产能过剩正是指的这种状态。畸形状态靠信贷扩张与利息率的二元体制拼命降低资产品的建造与运作成本的方法来维持。资产品高价早已远远背离了技术系数均衡条件。高价的目的是制造表面上看起来的高增长。所以天朝新创资产品“价值”在GDP中占到世界独一无二的令人瞠目的50%以上。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方向的转变意味着发展方式改变、各部类产品实现渠道颠覆的硬着陆,同时也是利益集团财路的阻断。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官方媒体如何鼓噪,不仅结构无法调整,产能无可消化,而只能是在畸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房子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范畴,只有用来出租赚取房租收益的情况才属于资产类别。但是在天朝由于政府的无节制土地资本化政策,房地产不仅是为商品,而且异化为金融产品,成为一种十分特殊的资产品。于此请参阅《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楼市泡末》、《探密“刚需”》等。后者论证,在天朝,即便是所谓的“刚需”,其潜在的需求动机也是金融性的,因此天朝的房地产商品不是消费品而是资产品。
但是,金融品诸如股票、债券、期货等等,是不参与生产过程的资产品,比生产性的资产品具有更强的远离消费最终经济目的的独立性从而潜在异化的严重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模型没有考虑金融资产品的特殊地位,但后者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就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日益庞大的体量,以及当代政府僵尸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滥用,导致金融经济的极端异化现实的缘故。因此今日对社会再生产的研究和描述,应该将马克思的模型扩充为消费产品、实体资产与金融资产三个部类协同运作的模型。
金融经济的运作如果与实体经济价值创造的需要相一致,则金融活动属于价值创造,能够增加社会财富;反之就仅仅是转移和掠夺财富,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就天朝经济来说这种感觉虽然十分强烈,但是没有具体的研究,敝人难以尽述。但是金融房之作为金融品的状况却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考虑房子多重用途的特性。所谓金融房的定性,是就该商品的内在的策动因素而言的。但它既然是房子,当然同时具备房子一切物质特性的功用。房子是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土地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空间,房子涨价意味着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价格的提高。所谓当今时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就是房子涨价土地泡沫的结果。统治者释放无节制的土地资本化恶魔,目的是让官僚利益集团近水楼台首先发财,但恶果却在其后若干年内才逐步显现。这是一窟有史以来最大的先甜后苦引君入彀的陷阱。其最坑爹的特点是,等到不可逆的恶果充分显现的时候,始其作俑的罪恶早已犯下多日而无可更改了。关于成本推动性通胀请参阅拙文《土地泡沫新型通胀的基本特征 -- 论成本推动…》。
再回头来看房子作为金融产品的特性。一般金融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炒作者与中牟利,有赖于外部条件的配合。比如投机黄金特别要看美联储的脸色,炒作农产品与气候条件相关,买卖股票想赚钱要关注IPO,大小非,如此等等。反观房地产投机需求,则具有条件自我满足的特性。什么意思?这是土地商品的作用。房子为什么这么容易涨价?土地有限性的结果。因为一般来说任何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会自然增加,反过来对价格产生压制的作用。土地就不同了,无论价格多么高,土地的数量都是既定的,因此难以增加供应。炒作土地的目的是期待土地涨价;对于这个涨价的结果,炒作本身就构成充分条件,不需要其它任何外在因素。更要命的是,土地不仅数量既定,而且不可移动。全世界的黄金数量也是既定的,为何突然崩盘?这是由于它可以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全世界只有一个黄金市场和一个价格,中国大妈们是买不完的。而土地市场的空间最狭小,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块土地都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土地特殊的天然垄断性。因此解决土地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土地的去资本化,而不是任志强之流鼓吹的的反垄断(天然的垄断性是反不了的),以及歪七扭八的增加土地供应。孙中山先生早在百多年以前就提出“土地涨价归公”,早已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或多或少实行了的政策,唯有天朝于此是个空白(没有土地增值税、利得税、房产税、遗产税,或者虽有,要么一纸空文,要么仅仅针对屁民)。那么天朝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也就不奇怪了。
天朝以投资拉动经济,结构畸形、产能过剩、资产高价靠信贷扩张、利率二元制、以及屁民贫困化的状态支撑,带来表面上的GDP高增速,已如上述。投资和消费的划分属于统计的支出法;支出等于收入,债务等于债权。大量的货币收入则形成对金融经济的支撑。由于天朝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房的高度异化,金融经济非但不能优化实体经济的运作条件,而是反过来形成挤压,表现为价格波动的经营风险、高利贷猖獗、地方苛捐杂税、以及最要命的成本推动性通胀导致的生产成本恶性提升,结果是国人现在日益强烈感受到的国进民退、中小企业营运条件恶化、以及实体经济萎缩。
实体经济的萎缩就是价值创造财富源泉的枯竭,表现为全社会利润率的下降,反过来又使金融经济失去根据,表现为流动性越来越匮乏。这是近来股市日益走熊,以及钱荒暴现的根源。久而久之当朝投资拉动的老路也日显不灵。这些都是天朝经济大势即将逆转的先兆。当局的权宜之计是强行制造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增加结汇压力,吸引热钱,挽留外资,补充流动性。民币升值数年以来致使外贸条件不断恶化如今已发展到出口负增长,眼看也搞不下去了。于此请参阅拙文《一毛不拔》。
综上所述,天朝经济增长模式穷途末路的大势是统治者长期以来官僚资本国策倒行逆施的必然结果,不是任何人力能够阻挡的。其中铁般的要旨是,无论以何种形式,房地产泡沫必须终结,否则社会经济无法继续发展。终结的方式当然最好是逐步化解,但是这条出路已经为利益集团的顽固所封堵。如今在天朝制度改革的文化中,我们听到最频繁的字眼之一是“倒逼”。倒逼就是说按照正常的自然的、一般决策水平能够掌控的过程,一项政策可以做到于社会于民生更优的选择;但是决策者总是反其道而行,采取错误的选项,直到恶果昭彰迫使其不得不改变。不是不知,而是不肯。利益驱动、私利大于良知乃是专制政府众所周知的本质。这就决定了未来泡沫以崩溃方式终结的局面。关于泡沫崩溃的契机,请参阅拙文《非美纷纷宽松就是美联储紧缩开始的…》。
房地产价格及人民币汇率回归价值意味着大量表面财富的丧失。这些财富其实本来并不存在,而是泡沫价格的海市蜃楼。多年以来天朝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虚假的,至少是充满水分的,其含义就是大量的累积财富的不存在。非但如此,大量的以房屋价值表现的个人财富其实并不存在。在房地产泡沫启动之初和长足泛滥之前业已存在的房子如今的身价增加了多少倍?价格尽管数度翻番了,但是房子的物质形态不会因此而改变,即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那么房子的价值也不会改变。我们常说股市暴跌,若干财富蒸发这样的话。财富可以蒸发么?根据前述定义,财富必须以物质形态为其基础,除非大火烧掉、大水冲跑,或者腐败生锈烂掉,否则物质财富何以蒸发?因此不是蒸发,而是本来就不存在。况且,大量新建的房屋以泡沫价格计值,而其中的真正价值早已被贪官污吏私谋、土地财政掠取、投机资本吞噬了,所剩的表面价值就是个空壳。比如,两年之前的资料显示,北京一城的房地产总市值已经超过全美的GDP了,而今这个数字应该更加壮观的多了。但是不能兑现的市值,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因为一旦真的试图兑现,这些市值马上就蒸发了。
总之,天朝天量的房屋价值仅仅存在于幻觉之中,没有与之等量对应的哪怕是以泡沫化人民币表示的物质财富。虚幻价值仍在的道理是金融房的强大需求还在持续着,尽管已经有所弱化。大量的存量金融房子只是窖藏品,某个有限时刻内参与交易的是极小部分。对于任何个人来说,任何一套其所占有的房子的市值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所有的房子都按市值实现是不可能的,或许连千、万分之一都实现不了。一旦从根本上失去实体经济支撑,金融房供求关系开始逆转,美元升值的浪潮将会暴风雨一般袭来,那时候最时髦的金融活动行为一定是出卖房子兑换美元,但只有少部分捷足先登者能够得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