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青少年双相障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6-24 09: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早可起病于10多岁,但常见的起病年龄是青少年的中后期(15-20岁)。轻微的双相障碍症状有时会被认为是青春期的发育问题,但是需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青春期的发育问题不会导致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多样,双相障碍的患者有时表现为抑郁及仅有轻度躁狂发作(所说的轻躁狂状态),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双相II型障碍。在双相障碍的抑郁期,双相抑郁的症状表现与没有躁狂发作的抑郁症状表现类似,包括:
• 感觉抑郁,丧失勇气,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而没有快乐
• 对于日常做的事没有愉悦感(缺少乐趣)
• 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感觉无望,都是消极的想法
• 宁愿睡觉而不愿意面对日常的生活,疲乏而没有精力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食欲和体重变化
• 自杀观念

在躁狂发作期,症状与抑郁期的体验完全相反,包括:• 感觉在世界的巅峰(欣快)• 持续的诸如糊涂、眩晕、傻呆的情绪表达• 所做之行为好似他们知识更渊博或者比别人更出色(夸大)• 同时有太多的想法,感觉脑子里有思维的压力• 需要持续地说话—速度快,有时含混不清• 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 睡眠需要量少• 性欲增强(非常强烈的性欲望)有不恰当的性行为• 经常对其行为没有内省力,其行为与其日常的规范和价值观大不相同这些症状较正常的情绪波动程度更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不容易被自我控制,且造成功能的重大损害。
有些个体会同时体验到抑郁和躁狂的“混合状态”。
很多双相障碍的患者会有一段时期(持续数天至数年不等)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对于治疗成功的患者更是如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11:12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及青少年的临床特点和成人有着很大差异,成人BPD有清楚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的不连续抑郁,这在儿童并不常见,取而代之最常见的是抑郁躁狂的快速循环和混合性发作的长期维持。对少年儿童BPD的诊断标准应考虑与成人有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12: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青少年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满足HIPERS标准(H指目标导向的多动-能量过剩/多动;I指过分易激惹;P指精神病[夸张、幻觉、妄想];E指兴高采烈、格外高涨的情绪;R指言语、思维快速;S指睡眠改变[不想睡或感到没有任何必要睡]),建议家属到BD领域专家 就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15:18 | 只看该作者
双相障碍未成年患者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很高
这些共病患者从急性发作中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且复发率更高
这些共病患者再发心境事件的风险比其他患者更高(76.0% vs.56.4%),尤其是抑郁发作(64.9% vs 49.4%),而恢复所需的中位时间也更长(138.3周 vs.86.6周)。
在5年的随访期内,共病焦虑的双相患者仅有37.5%的时间不存在相关症状,而在未共病的患者中,这一数字为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20:45 | 只看该作者
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某些神经发育异常,而微小躯体异常(MPAs)或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这些患者。

这些MPAs包括头旋过多、耳位过低、耳末粘附、眼毗赘皮、舌沟过深、通贯掌、第三趾过长、并趾、第一和第二趾过宽及第五指弯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23:57 | 只看该作者
对双相障碍患者所伴随的精神科共病进行有效和合理的治疗同样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按照主流的焦虑障碍治疗指南,治疗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是SSRI类或SNRI类抗抑郁药物。然而,由于抗抑郁药物具有诱发转相的风险,多数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不主张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因此,在治疗双相障碍患者当前的焦虑障碍共病时,也应高度警惕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诱发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风险。一般而言,应在足量的抗躁狂药物(包括具有抗躁狂作用的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足量(药物说明书的上限剂量)治疗相应的焦虑障碍。例如,对于当前为抑郁发作并伴有社交恐惧的患者,应首先给予有效剂量的丙戊酸盐(血清丙戊酸浓度达到50-100μg/ml)或碳酸锂(血清锂浓度〉0.8mmol/L)或有效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600mg/d),然后给予足量的SSRI类或SNRI类抗抑郁药物。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障碍的疗程应至少达到3个月,在病情改善或缓解后亦应维持原剂量的抗抑郁药治疗12-16个月。根据我们的经验,同时服用的心境稳定剂也应保持在有效剂量或浓度,但在病情缓解且无明显的心境障碍发作足够长时间之后,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可以酌情减少(一般为原治疗剂量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4-6-24 09:26:27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但存在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症状特点,如很少主动叙述其情绪体验,精神症状更多地表现为行为障碍。有些患者则更多的表现为躯体不适。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较成人有更高的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早年即可表现较明显的环形情绪波动,发病与环境因素较少联系,躁狂相和抑郁相的转换也比成人频繁。
双相障碍主要发病于成年早期。一般而言,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早于抑郁障碍。调查资料显示,双相Ⅰ型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而双相Ⅱ型障碍稍晚,平均约为21.7岁。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之间,少数患者更早或更晚发病。也有人提出,发病的高峰年龄在15~19岁。
因此,不需要对儿童进行专门的研究,但青少年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值得高度关注。
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应符合DSM-IV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由于青少年患者易存在误诊问题,故应由临床专家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对病情、体质、其他器官及系统功能状况、心理状况认真评估。一般只有符合双相障碍的所有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之后,才能做出双相障碍的诊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4-6-24 10:09:02 | 只看该作者
4%的成人有躁鬱症,也就是說,每二十五個成人就有一位有躁鬱症,其中有一半的人在童年或青春期發病。首次發病的好發期是十五到十九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4-6-29 08:41:31 | 只看该作者
越早诊断越早用药,恢复的效果就越好,痊愈率就越高,相反,发病时间越长,看病越晚,恢复的就越差,治愈率越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4-6-29 08:56:18 | 只看该作者
轻躁的性格使这类人善于发散思维。研究发现,轻躁狂喜欢用押韵和音联义联词语的明显多于常人;而他们罗列同义词或形成词语联系的速度明显快于常人。情感性障碍的其他特征如精力充沛,对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勇敢而不安分的态度,也都是从事创造性工作所需要的。再者,躁狂抑郁的素质是他们对环境的细微变化感觉性强。第三,这类人思维跳跃性强。这是由于他们的表现经常走两个极端,顾虑重重或做事果断,行为被动迟缓或激烈鲁莽等。这种紊乱的变换更使他们能迅速地感悟自然界的变换无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2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