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佛教心理治疗与森田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5-31 17: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圣谛是佛教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但是当前知道四圣谛的人多,但往往在生活中不知该怎样用,本文就自己实践的一些肤浅体会,给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四圣谛的关键是要把“苦圣谛”学好,苟嘉陵在《做个喜悦的人》中说:“‘四圣谛’是围绕着苦圣谛走的。”例如,有的年青长的很英俊,因为认为自己皮肤黑就产生了严重自卑,他是首先做了价值评价,认为皮肤黑价值低,皮肤白价值高,然后就有对皮肤白欲望,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才产生苦受,对苦受又不能接受,就有行为反应:皮肤黑不好,要推开;皮肤白好,要抓过来。他如果对当下感受没有很好的观察,对苦的原因就不能如实了知,会认为苦是皮肤黑造成的,对灭苦之道也就不能如实了知,就会乱灭苦。如整天想换肤、增白或信教的话,就认为是过去世造成了恶业才皮肤黑,要消业,业一消皮肤就白了,苦也就灭了。若对当下的受清楚,他会发现皮肤黑,24小时都是黑的,但心中的苦并不是24小时都存在,这个苦是缘起的,是要伴随价值评价的生起而起,价值评价是念念生灭的,刚才心中没有苦,怎么现在突然生起,最后他会发现苦是他对事物的贪爱造成的。
  曾见有个年青妇女认为苦是由观念造成的,但是是哪个观念造成的她也不知道,整日都在想自己观念上的问题。如果烦恼是观念造成的,哪个观念有问题?是哪个给自己带来痛苦的观念,她对苦不能如实了知,对苦的原因也就不能如实了知,对灭苦之道也不能如实了知。整天在想转变观念,转变观念行不通。一行禅师演讲录中提到一个案例:在西方精神病院中,有个病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一看到鸡就很恐惧,老觉得自己是小米粒,怕鸡把他吃了。医生就说“先生你要转变观念,你看你有头,有手有脚,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你每天念100遍‘我是人,我不是小米粒’。”这人照做。过了一段时间医生问护士他怎么样,护士回答:好就让他准备出院“这时他看到鸡还是吓得要死!医生说:“我不是告诉你,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他说“我知道我是人,可我怎么知道鸡也明白?”这个医生的错误在于,“我是小米粒”价值低,“我是人”价值高,“我是小米粒”要推开,“我是人”要抓过来。正确的方法是:苟嘉陵居士说的,不要有价值评价和推与抓,即冷眼旁观,“我是小米粒”的这个观念不管它是很快消失,或者徘徊,行者都放松身心不急不忙看着它,这就是泰国动中禅大师隆波田说的:“看念头”。法师说“一般人是都知道念头,念头一来就开始评价它,批判它”。当我们讲转变观念时,是随便来个观念就把它转变了,还是先要做价值评价。在《中阿含•分别圣谛经》讲四圣谛的时候讲到,如果你认为苦受价值低,要把它转变到价值高的乐受,或乐受价值高要维持住,均是求而不得苦。具体例子我在2002.6期《禅》杂志《佛教心理学》一文中提到的跳舞,信基督教人的例子。如果你认为这个思想观念价值低,要把它转变到价值高的思想上,或认为这个思想价值高要将其维持,也是求而不得苦。《道德经》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心理学森田疗法也发现,如果一个人要控制内心的贪欲,自私等心理会造成强迫症。美国一青年妇女一天突然心理出了问题,很惊恐地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医生问是怎么回事?”她告诉医生:“我想了结婚前的男朋友。”《圣经》中说:“见到一个妇女,对其起了邪念就和强奸这个妇女没有什么两样”。她拼命想将其男友排除,反而会使这个念头出现,她认为自己罪太重,活不下去了。日本一男病人也是信仰基督教,为此出问题,就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某人劝其学会儒家,几年后朋友突然给他打电话,痛哭流涕地讲:“我知道应该这样,但就是做不到”!
  下面谈一下苦的熄灭,烦恼是欲望造成的,欲望的熄灭即是苦的熄灭。大家注意我们不能转变到无欲上,当我们讲从欲望转变到无欲时,就在做价值评价,是说“欲望价值低,无欲价值高。”这时无欲就会成为欲望的对相,仅仅是“欲望的不存在。”什么是“欲望的不存在?”欲望来时允许它来,允许它要待多久就待多久。自古以来有成千上万的人企图转变到无欲上,如法转动想从执着转变到不执着。古时的儒家讲“灭人欲,存天理”。就是在说人欲价值低,天理价值高。儒家的圣人都在防止欲望的产生,故他们显得紧张、严肃,相反老、庄和佛、菩萨都是放松的、微笑的。儒宗是以一种遣责的眼光看人,当他看你时,你已被丢入地狱之中了。尽管儒家不断在讲仁爱,但他们很难爱别人,因为他们总欲望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苦受,对苦受不能接受就会产生嗔恨心。当我们谴责他人时,我们内心就充满了暴力,只有心平等了才能爱人,当我们说某某人是个贼的时候,是有价值评价的,而一个心理训练好的人说另某某是个贼时,仅仅是在叙述了一个事实,没有谴责。庄子早就说儒宗会把人心搞乱,原因在此。欲望存在的形态为拒绝,当我们拒绝某个事物时,欲望便微妙地进入了。我们为什么要拒绝是因为它价值低,我们便会欲望一个相反的,我们认为价值高的事物。如修行最大的障碍便是我们认为散乱心价值低,这时我们便会欲望心的集中。苟嘉陵居士说:“接受一切”。泰国当代著名法师阿•姜查说过:“让一切事物呈现他们本来的面目,让好的东西就是好,让坏的东西就是坏”。常听有人说要“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把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都违背心理学的原则。有心理训练的人,会惊诧地发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你不爱你自己,你是你最大的敌人,你恨不能用各种办法将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才是我们痛苦的原因。《庄子•大宗师》一篇说:”古时候的真人,生不会做价值评价,认为价值高要维持住,死不会说这个价值低要排斥。一个叫子與的人得了病,变得非常畸形,另外一个叫子来的人得病快死了,但他们都能完全接受,你会觉得没有任何事能使他们崩溃。相反我们如果认为某事发生是不好的,会使我们崩溃,拼命要防止它发生,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日本一妇女一天突然心跳快了一下,她担心我会不会死?要防止死,最后连家务事也不敢做了。苦有两种:身上的和心理的苦。佛在《杂阿含经》说“一般人被二枝箭所射中,一枝是身上的,一枝是心理的。身上这枝没人跑得掉,只有心理这枝箭可以不受”。泰国佛使比丘说:“在丛林中独自修行是有危险的,万一被毒蛇所中,没人能救你,这时你只是观察身上的感受,不去排斥,提起正念,不受心理的苦”。接受一切是包括心中的贪欲、自么、嗔恨、苦受。《大手印》中教导“任何思想、观念或模糊(或扰乱)的感情发生,即非将之放弃,亦不允许控制。应允许他们自起自落,自生自灭,不去引导或促之成型,行者仅认知而已。如是久之,想念虽未被放弃,其实相(或自性空相)自然呈现。用此种方法来看阻碍菩提道上之一切,反为所用,此即所谓利用道碍以见道。泰国另一位动中禅大师—隆波通说:“在泰国森林里,有些地方有水蛭、吸血虫,会吸附到动物身上。要怎么办呢?不懂诀窍的人,硬是想将它拔出,它就愈咬得紧,跟你奋斗,弄得两败俱伤。懂得诀窍的聪明人,只要把混有烟草和石灰的水往它身上洒去,它就松口了,大家都平安无事。懂得诀窍的,就这么简单。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妄念、杂念、生气、沮丧、无聊感等占据你的内心时,你不用跟它们搏斗,你只要放松身心,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这些杂念都会消失了。这些妄念和情绪都像客人一样,有时住得久,有时去得快,不要把它们当作你自己,要快乐的迎接它们,快乐的欢送它们。不要生起排斥的心理,就像不要硬拔吸血虫一样。有时恶客临门,更要耐心地练习,不要浮躁,恶客终究还是会离去的。因为一切都无常的,无我的”。苦受来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去压它,让它透出来,压了之后会压到潜意识中,做心理训练一开始,压的力量一松,它就会往外冒,元音老人称为习气翻起来,这时人会很痛苦。对于习气翻也别怕,翻完就好了,不然它在潜意识之中,暗处运行还是会影响我们。泰国的阿•姜念法师讲:“四念住不能讲转变,否则便是以贪欲心修四念住,和四圣谛是相违背的。”我们总是从A跑到B以为是在改变,B跑到C以为是在蜕变,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改变。我们平常没事时,可以想一下“任何事要发生就让它发生”。同时观察这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对某些事情若不能接受,也没关系,别强迫自己接受,否则会有痛苦,这时可以想“我知道我不能接受,我允许这种不能接受的心态存在,它要存在多久都行。
  欲望存在的第二种形态是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向往。我们不相信幸福、快乐就在当下。要么认为快乐已经消失,那些参加同学聚会的人,回忆起当初非常甜蜜,可当时并不觉得。要么幻想将来,得到什么或成为什么人,自己就幸福了。这种幻想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宗教的。佛使比丘说:“你可以去掉欲望、神圣、清净等”。有一些人,他们不关心在这个世界,要有什么样的一幢房子。预期未来的满足就是欲望,至于那个末来的满足是什么,那并不重要,但如果它是在未来,它就是欲望。如果活在现在,你就不能够欲求,你不可能欲求。欲望是如此微妙,我们要想直接看清它将是困难的,就像风,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肌肤去感知。欲望的对象可以不同,欲望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欲望的结果也都是苦。我们只要对感受敏锐了,就不难看清它。每一个欲望都是一个地狱,只要带着观察去进入这些地狱,一但人们了解了它,整个欲望就枯萎,消失了。烦恼是欲望造成的,对此我们要去亲身体验,而不能去相信别人。相信别人意味着我们对某事是无知的,我们不会去相信太阳、月亮,因为我们看得见,我们会去相信神,因为我们看不见神,不了解神。佛教导我们要自依止,法依止(即四念住),莫异依止,自炽燃(做自己的光),法炽燃,莫异炽燃。南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去相信烦恼是欲望造成的,没有亲身体验到,这便是一种迷信。还有的认为仅仅是相信,烦恼是欲望造成的,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个人之所以会对算命、看相感兴趣,是因为他要知道,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的那件事,是否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而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他每一个片刻都是甜蜜的,故佛在《中阿含经》中讲,有心理训练的人,是不会对算命、看相感兴趣的。现在有很多人孤独,需要在网上聊天来排解,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当他单独时,他也是快乐的,那他就不会孤独。
  学习四圣谛的关键是在自己身上去体会。当痛苦、无聊、烦恼来时,我们要去看看是对哪一个事物的渴望造成的,即使看不清楚,四念住也要坚决用。例如:对治嗔恨心,首先做好身念住,曦比丘在《你的烦恼熄灭了吗?》一书中讲,一个人在观察身体时价值评价便不会生起(书中称为想),如果在做价值评价而没有在观察。如果身念住做得不圆满,嗔恨心起了,禅修者对于这些心理状态的来去、出现、消失,只需客观如实地观察觉知它,不要介入,不要执着,只要完整地全程经验它,什么也不添加,什么也不减少,使内心保持在一种宁静觉照的状态,看着它们一一出生、成长、消逝就好了,这些是心念住。也可以做法念住,当中的观内结,价值评价一起,心理就像打了个结,也可直接观察感受,我们之所以会发火,一定是我们感受到苦,不能接受这种苦,要去排斥它。详细的参看《大念住经要义》(陈燕珠编述)南传佛教的观点,正见是在自己身上体会四圣谛生起。单纯去读书往往会读到的只是自己的解释,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经典上。读书多的人反而有可能使修道的障碍更大。唯识学讲,一个人接触外在事物最初一刹那,是没有价值评价的,是现量,而凡夫跟着价值评价就来了,处于比量,就有烦恼。元音老人说“禅宗明心见性后,就知道怎样处于现量境。一个人读书多了易增长比量”。缅甸的孙伦法师和泰国的隆波田法师都是文盲,泰国的阿•姜查法师也是个半文盲,但他们四念住可以修的很好,而很多朋友书看得多,却连四念住都不能修,完全卡在价值评价上。我们在做四念住时,对任何问题,不论是会忘记做,心散乱,修了一段时间没见效,都用佛陀教诲的:“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或孙伦法师讲得:“如此,就是如此。”去对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3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