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佛度有缘人 [打印本页]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7 19:21
标题: 佛度有缘人
是谁读懂了木鱼的心声,倾诉那红尘无奈的苦空?是谁点亮了佛前的香灯,照耀着心智觉性的通途?是谁击打着如幻的暮鼓,警示无常变幻的人生?是谁叩响了梦醒的晨钟,涤荡在生死轮回的虚空?人的一生有多长?不过如晨间的露珠、空中的电光、水中的浮沫,一呼一吸而已。拥有财富善行布施者,如同清泉,滋养草木,使人能得欢喜饱足。有形的财富终有坏尽之时,如果能进一步从有限的物质财富,提升到经营精神灵智的财富,与人肝胆相照、相互扶助,则永享福乐。俗语说:在家容易出家难,出世容易入道难,入道容易求道难,求道容易悟道难,成道容易入世难!固然不学修佛法,在凡尘中本来就很难过;但是,只要有佛法之光,成佛亦不难!
心中有佛是佛缘,放弃非分的欲望是佛缘,平和地面对生活是佛缘,对己对事负责是佛缘,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行智慧之事是佛缘,善于忍耐是佛缘,宽容待人是佛缘,懂得爱与感恩是佛缘。心中有道的人,追求和努力会给人带来希望,幸福和光明,即使偶尔的驻足,也是宁静安闲。倘若心中无道,纵使踏遍千山万水,寻寻觅觅,終也是奔波驰逐于妄想和自私之境,越忙越茫然……生活如是,修行更如是……佛家常说︰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渡无缘之人。
每个人都有寻求安乐的自由,我们要学会往内寻圣财所生无罪喜乐。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欢喜顺受,感恩随缘。每当我们真诚地奉献时,内心就会生发清净的喜乐。这种真诚无私善良利他的心行,能迅速积聚我们内心的财富,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学人以法为乐,身心安乐充盈,是为“为善最乐,法喜充满”!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着,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会使人轻松愉快。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会处于最佳状态,远离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困扰,人就会健康长寿。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作者: 冰冻罐头    时间: 13-10-27 19:25
喜欢宁静致远这个词。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7 19:40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往往执着与我们的感受,状态,身体,让我们的心灵无从宁静。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7 19:43
其实很多来自我们的执着,妄想。。
久在其中,痛不堪言。
一念放下,百般自在。

阿弥陀佛 放下得自在 境会随心转
作者: charmp    时间: 13-10-28 03:23
1# qiuqwy 赞叹。合十。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3-10-28 06:55
好境界,赞叹,学习,阿弥陀佛~~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8 08:19
阿弥陀佛

抑郁本无症
痛苦亦非实
本来皆执著
何不佛自在

作者: 波波    时间: 13-10-28 08:24
非也

抑郁症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需要进行合理的治疗和休养调整,才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8 08:43
合理的治疗和修养调整加速我们康复的脚步。

也给我们心理康复争取了时间。

而后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我们是否思考,抑郁因何而来

我们是否思考。抑郁因何而去
作者: 银碗盛雪    时间: 13-10-28 12:30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作者: 小丁    时间: 13-10-28 12:59
本来就是想事把脑袋瓜想坏咧~病好了继续想事又再增加脑瓜负荷?
作者: 小丁    时间: 13-10-28 13:16
标题: 标题
合理的治疗和修养调整加速我们康复的脚步。
也给我们心理康复争取了时间。
而后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我们是否思考,抑郁因何而来
我们是否思考。抑郁因何而去
qiuqwy 发表于 13-10-28 08:43
老想抑郁因何而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会不断揭伤疤重新体验痛苦~从医学角度说不断刺激脑皮层核团相应区域和通路加深记忆~老想抑郁因何而去~只会使思维窄化聚集影响其他生活实践体验~如同你脑袋瓜好比电脑~成天杀毒查木马自检整理磁盘碎片占用大量资源空间还咋运行别滴程序?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3-10-28 21:28
本帖最后由 山中牛 于 13-10-28 21:53 编辑

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治抑郁症,而是开启无漏智慧。若一直把目的定位为治疗抑郁症,则会有偏差,也许最终的结果会令人失望而使得人放弃佛学。

但正信的佛教对抑郁症肯定是有好处的。另外,光信还不够(哪怕是开悟),一定要实践佛理,其实不管开没开悟,只要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必有福报。

打个比方,就好比虽然不懂理论,但实际上你是按那套理论去做的,就一定会有那个结果。反过来,即使你懂了正确的道理,但不去实践,也不会有实际结果。这也算因果定律吧。

也许,可能会因抑郁症而接触佛学,但最后你一定会发现,佛学不仅仅是对抑郁有帮助(重症患者绝不能仅仅靠它根治),另外它的涵义绝对要广阔的多。

当然最好是既懂理论,又能如法实践。其实真正现实生活中正确的道路,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和巩固,良性循环。

总之,修佛太难说清楚了,比基督教难操作多了,我的道行太浅,也就随便讲讲,供大家拍砖。在这方面,美惠子前辈才更具发言权威,是佛修者的表率。
作者: 猫老哥    时间: 13-10-28 22:15
嗯,学佛在定(心理承受能力、稳定程度)和慧(正确的思维方式)两方面下功夫,好好闻思修行必定会让人暂时幸福安乐、究竟解脱自在!
作者: xitaipulan    时间: 13-10-28 22:59
佛教音乐能帮助我安眠,可以听听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8 23:19
由衷感谢各位同修的指导。

本人抑郁十年,
在外企由以一线员工混到质量主管,
深感抑郁带给我们的痛苦,
记不起有多少次饱含泪水去工作。

现在头顶那片乌云已经散去,
蓝天下连呼吸都那么轻盈。
现在在外买了房,安了家。
觉得日子过得有盼头!

阿弥陀佛,
真心希望阳光的兄弟姐妹门,
早日,
离苦得乐。

我就觉得我跟佛有缘,
时常觉得我自己就是佛,
我念一句阿弥陀佛
念的时常充满法喜,
时常觉得万物与我一体,
内心无比宁静。

我又怎会去执着该怎么去学佛,
该如何去开悟呢?

我觉得
念佛念的有信心就好,
念佛念的能有好脾气就好,
念佛念的看人都是佛就好。
何必执着怎么修,
修的好与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作者: 小丁    时间: 13-10-29 00:3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wMDM3ODYw/v.swf
听完心经~洗洗睡哇~
作者: Prescilla    时间: 13-10-29 05:31
学什么不重要,内心感到自在平静就行。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3-10-29 07:04
现在头顶那片乌云已经散去,
蓝天下连呼吸都那么轻盈。
现在在外 ...
qiuqwy 发表于 13-10-28 23:19


福报啊~~阿弥陀佛~~学习了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9 07:39
 “知苦求真者,还是本智,会苦缘故,方能知苦,不会苦缘,不能知苦”。会是体会到,你真正体会苦的缘,你才能知苦;你不能体会,你怎么会知道苦?“知苦缘故,方能发心,求无上道”。苦从哪里来的?缘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总离不开缘,所以佛法不讲因,它讲缘。为什么不讲因?因统统具足。每一个众生十法界的因都具足,你要想到哪一个法界,看你的缘足不足。所以佛讲缘生,他不讲因生,道理在此地。因缘生法,缘很重要。

  我们一切众生都有本智,根本智。根本智是成佛的真因,念佛成佛,念佛是成佛最亲的一个缘,怎么晓得?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是缘。你看看,你本来是佛,本智是佛,不动智佛。本智是佛,你现在又念念在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阿弥陀佛是谁?是自己。阿弥陀佛这一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无量觉。所以古德说“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个话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问题是你听不懂,你果然听懂了,你会了,你不难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弥陀净土,取弥陀净土不难。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9 07:49
http://www.kuwo.cn/yinyue/318766/
作者: 波波    时间: 13-10-29 08:49
由衷感谢各位同修的指导。

本人抑郁十年,
在外企由以一线员工混到质量主管,
深感抑郁带给我们的痛苦,
记不起有多少次饱含泪水去工作。

现在头顶那片乌云已经散去,
蓝天下连呼吸都那么轻盈。
现在在外 ...
qiuqwy 发表于 2013-10-28 23:19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29 09:00
我们在阳光工程有一个温馨的心理家园,
这里是我的心灵家园,也是我的心理加油站。
我衷心祝愿病友早日摆脱抑郁恶魔的困扰,
心里重新充满灿烂的阳光。

我相信,经历过风雨后,我们感受
到的阳光会更加灿烂!!
我们都要支持阳光工程,共建阳光工程!!!
作者: 波波    时间: 13-10-29 09:03
呵呵。。。
作者: charmp    时间: 13-10-29 10:36
楼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门深入,确实让人随喜赞叹。:-)
作者: 够了够了    时间: 13-10-29 19:49
随心而动  自然而然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3-10-29 19:53
本帖最后由 山中牛 于 13-10-29 20:06 编辑
 “知苦求真者,还是本智,会苦缘故,方能知苦,不会苦缘,不能知苦”。会是体会到,你真正体会苦的缘,你才能知苦;你不能体会,你怎么会知道苦?“知苦缘故,方能发心,求无上道”。苦从哪里来的?缘生的。世出世 ...
qiuqwy 发表于 13-10-29 07:39

隐隐感觉此境界深啊...赞叹...学习...
作者: 兰草    时间: 13-10-29 21:07
其实很多来自我们的执着,妄想。。
久在其中,痛不堪言。
一念放下,百般自在。

阿弥陀佛 放下得自在 境会随心转
qiuqwy 发表于 13-10-27 19:43

一念放下,百般自在。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30 07:37
寒山问拾得》》》》

  曾经,有两个很有修行的出家人,其中一个叫寒山,另一个叫拾得。有一天,寒山问拾得: “世间滂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抬乎?”拾得回答道: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问: “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答: “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白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30 07:58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我想,所有的沉重、悲伤、无助、不甘都总要有个安放之处,不能放在心里,该放在哪里呢?佛家说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也许修行一辈子,人都只能停留在第一阶段,婆娑世界即是烦恼,如何能轻易勘破和放下呢。

      如果事先对仓央嘉措一点都不知道,那么,谁也不会相信“我问佛”会是一个六世达赖喇嘛写的:“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当然,毕竟是藏传佛教的首领,“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悟道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只要觉了就可以做到勘破,要做到放下是需要悟性的,但自在是境界,不但要觉要悟,更需要的是天性或者说佛性。

的确如此。人在寻求自我完善时容易引起自罪感,有不自觉的时候给自己贴上了许多标签,一些事情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一再被强化,所以比原先会出现更多的症状,此时自己终于理解了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30 09:04
最近念佛
时落泪
不悲不喜
如净水洗心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31 07:51
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
回向给所有曾经
以此功德回向给沉沦苦海的善良的人们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
正在苦苦挣扎的所有的亲们,
愿你们放下对完美的执着,
愿你们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
早日离苦得乐。
作者: qiuqwy    时间: 13-10-31 09:39
不少修行人常把“歇即菩提”这几个字挂在口头,“歇”什么?歇心。心真歇时,自己是十分清楚的。一旦心入寂灭状态,大休大歇时,心反而显出其本来清净光明的一面来,心境就仿佛寂静的秋夜里那轮静静的明月,清辉朗照,清凉无边。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美好。

这样的时刻,真可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然心静如水,却并非死水一潭,因为到得此时,方识菩提。有些同修因耽溺于这样清净美好的境界,一旦坐进这样的境界就呆着不愿出来了,仿佛寻得一处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就流连其间,再也不愿迈出一步了。这种心态其实多少有点落于小乘了,类似“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虽然能如此也不错了,究竟心平意难平,用禅宗的话说就是“心头未悄然”,如此一“歇”,尚非大休大歇,尚未真到家,所以仍需行脚,真正的大歇仍在路上。

既然一直在路上,如何是“歇”?你只管不停往前走,走累了,就停下歇歇脚,看看山,看看水,看看蓝天共白云,然后继续上路。一路好山好水好风光,步步不停,不回头,不流连,何其自在逍遥!当然,这些只是譬喻,首先我们要了解“歇”的真正含义,才能够真正地“歇”下来。有人可能会问,那怎样才能“歇”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涉及实修实证,本文呢,是说“歇”的结果。

真“歇”之时,“主人”是没有一刻相离的。到此地步,方才能说到家,方才知歇与不歇,原非二样,千山万水,总在脚下。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3-10-31 17:38
受启迪...赞叹...阿弥陀佛
作者: charmp    时间: 13-10-31 22:52
不少修行人常把“歇即菩提”这几个字挂在口头,“歇”什么?歇心。心真歇时,自己是十分清楚的。一旦心入寂灭状态,大休大歇时,心反而显出其本来清净光明的一面来,心境就仿佛寂静的秋夜里那轮静静的明月,清辉朗照 ...
qiuqwy 发表于 13-10-31 09:39

一言以蔽,形劳神逸。
但能把这个平实的道理,说得如此绚动人,却又少不得楼主丰富的实践体悟,令人赞叹。
我没什么体证,但受启发,也姑且冒昧的谈谈自己从"文字上"的看法:
窃以为,“形劳神逸”的关键,或可在"自由自在“这4个字中得到充分体现。语默动静,皆发于本心(自由),又不离于本心(自在)。行住坐卧,皆应机而生,适时而止——其连绵不绝,可谓”劳“,其随处自在可谓"逸”。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