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原创]请相信生命的力量
[打印本页]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08:30
标题:
[原创]请相信生命的力量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10-16 16:00 编辑
引子:活在当下。
“鱼在水中冷暖自知”,饱受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折磨的人,其中的痛苦是旁人无法体会的,因此,也特别不希望这种痛苦延续到自己的宝宝身上。
于是孕妇以及准孕妇,尤其是正在服药的她们,更是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当前的状况一不小心就会害了孩子。
其实,这仅仅是一种担心,并不一定是现实。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自我阻抑(自我设限),讲的是一个人根据自己想象中而现实中尚未到来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来阻止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本来很多通过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不敢去做了,显然也就无法做到了。
反映在抑郁和焦虑的准孕妇的身上就是:我心理有问题,会影响到宝宝性格的形成;我正在服药,会危害宝宝的健康……等我不吃药了,等我心理困扰解决了,我再怀孕。
然而,现实则是久不生子来自家庭的压力,社会的白眼以及自己的愧疚只会使精神负担进一步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最佳生育时期流失,高龄孕妇所面临的早产、难产以及畸形等问题也会日益严重。因此,活在当下最好,当下就是你与宝宝相逢的最佳时机。很多人着眼于负面因素,企图让时间来做决定,采取拖延、逃避的方式,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以自己幻想来放弃当前的责任。
人,总比痛苦强大。现在生理医学很发达,发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即便带病服药怀孕,也不会有多大问题。要是实在不放心可以在胎儿十六周去做羊水穿刺检查,100%能检查出胎儿的健康问题。羊水穿刺是一个小手术,出现意外的概率比花2块钱中500万的几率还小。===========
我刚建了一个QQ群,只允许本论坛的人加入,关于胎教以及早教幼教的。进群请注明来自抑郁阳光。
群号:38874060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09:27
2孕期之负面思维。
负面思维既是心理困扰的表现形式,更是心理困扰形成的原因。在积极者眼里,痛苦是磨练意志,提升个性品质的绝佳机会;而在消极者眼里,哪怕生儿育女这人世间最大的喜事,也会找到悲哀的理由。
情绪是有感染力的,人的心理有个奇妙的放大机制,即:你关注哪一点,这一点就会无限扩大,就跟按上了心理放大镜一样;你关注积极的一面,你就会更加积极,心情也会慢慢好起来;你若关注错了方向,关注了消极的一面,本来一件大喜事,也会让人情绪低落下来。
因此,转换思维方式,尤其是负面思维方式,是解决心理困扰的终极途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负面思维,其他诸如药物以及心理咨询,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奏效。
人的负面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否定性思维模式、犹豫性思维模式,还有就是限制性思维模式。
改变了这3个负面思维方式,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负面精神状态,使之变得积极向上。
否定性的如,我不行,我做不到,太糟糕了。是彻底的悲观主义。
犹豫性的如,可以吗?能不能行呢?是骑墙派,随时都会逃跑。
限制性的如,当我满足某某条件了,我就去干某事。是寻找借口、拖延战术,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的未来。
否定性的思维给人的危害是最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心理动力枯竭的表现。遇到此类思维方式时,要对自己大喊一声“我要竭尽全力进行挑战!”次数多了,就会逐步斗志昂扬,从这种思维方式中走出来;
犹豫性思维,多是是依赖性比较强的人,要勇敢的告诉自己:“我能行!”尝到几次甜头之后,这种思维方式也能很快得到调整;
限制性思维方式的的办事喜欢拖拖拉拉,不够自信,明明有实力有能力做好某件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寄希望于未来,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懊悔。要对自己说“我马上就做,放手一搏”。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08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9-18 11:13 编辑
3孕期之失眠认知改变篇
即便一个身体强壮的人,熬上一宿,第二天也会头晕脑胀、无精打采,甚至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会脾气暴躁难以自控。更别说一个遭遇心理困扰的人,尤其是处于孕期,因各种激素变化不同于平常,更容易引发失眠。而失眠之后会降低感觉阈限,使心理更加敏感、脆弱,进一步加剧负面体验。负面体验又进一步导致失眠,于是陷进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停药的,也不得不继续服药;本来只需二三天服药一次的,不得不每天必服。
要想解决失眠问题,依靠药物亦非长久之计,还是必须改变思维模式,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积极的力量。
解决失眠的第一步是改变对失眠的认知,不必畏之如虎。当失眠的时候要这样想:“即便睡不着,闭着眼睛照样能调养身体。”要了这种积极正确的认识,入睡时的焦虑、烦躁情绪就会减少,入睡障碍自然也会衰弱,也就更加容易入睡。如果一直没有积极的认识,一直陷在“睡不着→焦虑→更睡不着”的恶性循环,引起更大的麻烦是必然的,如加剧抑郁、引发躯体症状,甚至造成胎儿体格羸弱。
恶梦是孕期睡眠中经常遭遇的心理困扰,如梦到鬼怪、被害、流产、死人、重病、丈夫出轨等,很多孕妇对此深为不安。梦,其实是潜意识对现实的曲折反映,既有对现实的焦虑,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它并不具备预测功能,只是一个重要的发泄渠道,因此不要相信周公解梦之类的迷信说法来自己吓唬自己。做了恶梦之后,内心的压力得到释放,心灵得到清洗,心理恢复平衡,因此哪怕是恶梦也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要不是有梦这个发泄渠道的存在,负面情绪如压抑、焦虑、恐惧等就会不断在内心郁积、发酵,早晚有一天就会突破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崩溃。
有了对恶梦的正确认知,有了积极的思维,恶梦反而会逐步减少,睡眠质量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仅仅在入睡这么小的生活事件中使用积极的思维,其重大意义都不是三两千块钱所能解决的,更何况积极的思维可以延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34
4孕期失眠之解决方法篇
失眠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对失眠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否则是不会奏效的。
我从事心理咨询以及催眠治疗多年,下面的几个小方法都是脱胎于催眠。
A自我暗示法:“我的意识越来越模糊了……身体也越来越沉了……身体慢慢的陷进床垫子里了……身体逐步与床,与大地与黑夜融为一体了……”主要是引发意识模糊、身体沉重的感觉,还可以引发全身暖洋洋的感觉,千万不可涉及与睡眠相关的字眼。“睡眠”本来就是反向暗示,越是暗示自己睡,反而越不会睡。就好像登台演讲,越是暗示自己不紧张,就会越紧张是一个道理。
B紧张放松法:在使用紧张放松法的时候,可以配合暗示语,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睡眠问题,还可以解决很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在肩膀紧张的时候可以暗示“我的肩膀坚实有力,能够挑起生活的重担”,放松时“我所有的重担和烦恼都已经卸去,我感觉到整个人舒服很多,我正在轻装上阵,我能轻松应对任何挑战”;胸部紧张可暗示“我身体充满力量,我变得非常的自信”放松时暗示“我的心情非常的愉悦,我感到非常放松,我的心胸非常宽广,能包容一切……”这实际上已经是催眠的一种高级手法:无意催眠。即在诱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融入了催眠的目的。
以下是最为简单的紧张放松法,即不带有暗示语言的紧张放松法:
顺序,手→手臂→头皮→眼睛→嘴巴→肩膀→胸脯→腹部→臀部→大小腿。
逐步用力握紧拳头,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拳头,并体验双手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不喜欢握拳,可用力岔开五指)
逐步用力绷紧手臂,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手臂,并体验手臂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绷紧头皮(耳朵向后拉伸即可绷紧头皮),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头皮,并体验头皮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闭紧眼睛,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眼皮,并体验眼皮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闭紧嘴巴,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嘴巴,并体验嘴巴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绷紧肩膀,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肩膀,并体验肩膀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绷紧胸脯,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胸脯,并体验胸脯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逐步用力绷紧腹部,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腹部,并体验腹部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绷紧腹部需要借助深呼吸)
逐步用力绷紧臀部(即提肛),当用力到极限,停顿二三秒,缓缓放松臀部,并体验臀部放松后的感受,体验的时间二三秒即可。做两遍。
腿脚不要也可,有不少进行紧张放松腿脚的时候,容易抽筋。
全身逐步用力,当用力到极限再缓缓放松,并体验放松后的感受。
熟悉之后,手在紧张的时候暗示“我的手越来越有力……非常的有力……我感到无比的坚定……无比的自信!”
手放松的时候暗示“我的手越来越放松……更加的放松了……手指变得非常的灵活……能够非常流畅的答题……”
手臂紧张的时候暗示“我的胳膊越来越有力……非常的有力……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信……我有着高昂的斗志!”
手臂放松的时候暗示“我的手臂越来越放松……更加的放松了……我变得非常的从容……我一定能够潇洒自如的考出好成绩,圆我的北大梦……”
头皮紧张的时候暗示“我的头皮越来越有力……头皮非常的有力……我已经变得非常的坚定……非常的自信!”
头皮放松时候的暗示“我的头皮越来越放松……更加的放松了……我能感觉到血液在头皮里通畅的流动……血液给我的大脑带来了充足的养料……我的大脑变得非常的灵活……我即将参加的高考中,一定能超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眼皮紧闭时候暗示“眼皮越来越有力……眼皮非常的有力……我有睥睨一切的气概!”
眼皮放松时候暗示“眼皮越来越放松……更加的放松了……我更加的眼明心快……答题更加的顺畅!”
嘴巴紧张时候暗示“嘴巴越来越有力……嘴巴非常的有力……我越来越稳重……越来越自信!”
嘴巴放松时候暗示“嘴巴越来越放松……嘴巴更加的放松了……我感觉到非常的从容……考试过程也一定会游刃有余……”
肩膀紧张时候暗示“肩膀越来越有力……非常的有力……我豪情万丈、充满霸气,能够挑战自我的极限!”
肩膀放松时候暗示“肩膀越来越放松……肩膀更加的放松了……所有的压力都已经消失了,我仿佛已经考入北大,在漫步未名湖畔一样……”
胸膛紧张时候暗示“胸膛越来越有力……胸膛非常的有力……我是堂堂男儿,我非常的勇敢和自信,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直达成功的彼岸!”
胸膛放松时候暗示“胸膛越来越放松……胸膛非常的放松……我仿佛闲庭信步一般,非常的从容……非常的自信……”
腹部紧张时候暗示“腹部越来越有力……腹部非常的有力,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沉着应对……思维缜密……”
紧张放松法,很多情况下都是还未等全部做完就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接下来的引导就属于加深催眠性质的了。
紧张放松法,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恢复生理平衡,对缓释压力,改善睡眠大有裨益。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睡眠障碍、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都会悄无声息的消失。此法还能锻炼人的耐性,克服毅力缺失的毛病,并使人放松身心,消弭泛化性焦虑,培养处乱不惊,从容不迫的性格特点。
注意事项:
节奏在紧张放松法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暗示语言跟进必须及时,否则,当事人在舒适的放松状态中,意识消失的非常快,极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不使用暗示语言或者使用少许暗示语言,有助于改善睡眠及其周边症状,掺入暗示语言则可改变性格等。
【这是催眠培训时候我写的讲义的一部分,未曾修改,建议根据自己的需要删减】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37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10-15 11:13 编辑
我经常教人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思维的方法,而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总是,“这太难了”。我对此常常深感无语,一旦抱定此心态,这个人一辈子也无法走出心理困扰,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暗无天日里。
==========================================
做一件事情,不要看【难不难】,而要看【有没有意义】;买一个东西,不要看【贵不贵】,而要看【值得不值得】
=============================================
如果做事之前先看难不难,那么,在这种畏难的心理作用下,潜意识里就会老想着逃避,而不愿更不敢接受挑战,于是本来通过小小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也做不到了,而这又进一步佐证了自己先前的预见,进一步加剧了自己的无能感、挫败感,使自己一直裹足不前,使自己一直生活在痛苦里。
====================================
5孕期之大脑放松:狮啸法。
经常使用这个方法,有助于解决抑郁问题。很多人抑郁之后,脑袋昏昏沉沉,而狮啸法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经常使用,即可逐步摆脱药物的依赖。言归正传:
我们需要先想象一下狮子大叫时的样子
,特别是体会狮啸旷野,睥睨世间万物的气势。
这样在做狮啸的时候可以心中有数。
狮啸法的动作要领是:手指用力张开(握拳也可),同时双臂向前伸并绷紧之;两腿前后叉开,一腿前弓,一腿向后用力伸直;然后张嘴、瞪目,把舌头伸出口外,并尽量向下伸;最后用咽喉发出长长的“啊……”。其中的关键动作是口舌动作,手以及双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
当我们在长大嘴巴和伸长舌头的时候,面部肌肉就会运动起来,面部血液循环也会因此而活络起来,使得脸部非常的舒畅。
当我们发出长长的“啊……”的声音后,心中的烦闷之气也会随之呼出,顿时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精神也会为之大畅。
当我们张开双臂,岔开五指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强有力的气势,让人变得振奋、自信!
从我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此法不仅仅是一个放松身心、改善情绪的好方法,还是一个精神宣泄以及提高自信度的好方法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大吼大叫来宣泄心中愤懑,经过如此,人就会觉得舒服多了,这即是心理学的精神宣泄法。当我们把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宣泄出来时。心里郁积负面情绪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我们也就恢复了平静正常的心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性情开朗的人,他们往往口直心快,一旦遇到什么烦恼就立即说出来,他们的心理矛盾也就能及时获得渲释;而那些不苟言谈,什么事都闷在肚子里,很少与人沟通的人往往会引发心理疾患。
狮啸法与此可谓异曲同工。气血畅通了,烦恼就消失了,人自然也就舒畅了。我一般在劳累或者心情欠佳的时候使用此法进行调节,效果棒极了!
使用狮啸法作为胎教放松身心以及意境想象的技术时,可进行如下的暗示:我的孩子如同雄狮般强壮健康、如同雄狮般威猛有力……配合暗示语的狮啸法,收到的不仅仅是气血流畅、生理的健康,更能收到提高情绪强化信息接受能力的效果。
注意:胎教狮啸法,要徐徐进行,不可和消除工作压力那样的大幅度,以避免动胎气。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3
6负面情绪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3
7负面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3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10-17 14:11 编辑
8负面情绪对孩子智力的影响。大脑是人类的神经中枢,也是智力的生理基础,一个健康的大脑是高智商的保证。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大脑受损,不论是认知还是记忆,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扣除外在伤害不谈,我们只谈一下心理因素对一个人大脑的影响。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其大脑往往昏昏沉沉,记忆力衰退,甚至引发偏头痛。
一个人在愤怒、恐惧、忧伤、焦虑等负面状态时,体内的去甲肾上腺激素水平就会上升,以应对当前的心理危机,是为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的存在,有助于我们应对当前的危机,但去甲肾上腺激素的含量如果超出人体所需的正常水平,它就会破坏内环境的稳定,导致内分泌紊乱,尤其是孕期,各种激素水平本来就异于平时,更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免疫力下降,易生病。
成人的大脑中,有一个类似“血关”的东西,其主要成分是脑多肽,即脑蛋白水解物,能过滤掉大多数的毒素,从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如果毒素水平一直处于高含量中,脑多肽的解毒功能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毒素就会进入大脑,轻则认知和记忆能力暂时衰退,重则引起神经衰弱和偏头痛。而胎儿脑中脑多肽的含量极少,孕妇所产生的毒素会随着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的进入胎儿的大脑,造成大脑机能受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父母很聪明,生出的孩子却很笨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有研究材料表明,自闭症的孩子,跟母亲怀孕时情绪波动存在某种关联。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4
9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胎教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5
10音乐在胎教中的应用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1:46
11胎教与信仰的巧妙结合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3:18
12早期创伤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3:19
13学会正确的归因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3:20
14内向的父母照样能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孩子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9-18 13:27
15完美主义是幸福的最大元凶
作者:
新净
时间:
12-9-18 14:33
值得学习 加油
作者:
冰凌花
时间:
12-9-20 12:16
写得很好啊,值得看的,谢谢。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11 14:13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10-15 11:07 编辑
以下转为早期教育的内容,所有的文章都是【本人原创。】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11 14:13
本帖最后由 乳虎啸林 于 12-10-16 16:04 编辑
《宝贝儿你看,那只小鸟是不是从辛弃疾的词里飞出来的那只?》
我们的育儿文化正在回归传统,从老祖宗的遗留的精神财富中寻找教养的智慧,于是国学大行其道,不少家长陪孩子一起念诗读经,以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不可否认,“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次数多了,经诗在心中留下的印迹就会不断加深,孩子也会逐步明白其中微言大义。
只是,一直以来,我总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历来重视知识的灌输,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却不重视灌输的方式,更不重视知识的运用,于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满腹经纶却眼高手低的书生……著名的巴拉塞尔士原则告诉我们“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在某种剂量下,它们就可致命。”很多孩子在幼小时喜欢下棋、喜欢绘画、喜欢读经,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曾经的最爱,却像见了瘟神一样,唯恐避之而不及。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知识反复灌输造成心理中毒的表现。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儿是喜欢成功的。”幼儿时期的学习,是情绪化的学习;幼儿时期的记忆,是情绪化的记忆。因此,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中,才能形成持久的兴趣爱好,否则,孩子的学习热情迟早会被熄灭。机械地诵读,让孩子找不到不断成功的体验,由兴趣爱好变成任务负担,产生厌倦甚至逆反,是不可避免的。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父母若是对孩子只是一味不切实际的期待,片面地灌输再灌输,不仅不能挖掘出孩子的才华,还会加快孩子对学习的反感。
我也是热爱国学、尊崇国学的人,但我不喜欢跟老学究一样,把国学当成教育孩子的圣经,我更喜欢把国学以日常生活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触摸她、亲近她、喜欢她。
看到小鸟,可以讲辛弃疾的“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看一下眼前的这只是不是从他的词里飞出来的?
看见小狗,可以给孩子讲“左擎苍右牵黄,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在逆境中是何等的豁达、何等豪放,可以询问孩子眼前的这只是不是就是苏轼牵着的那只大黄狗;也可以讲《诗经》中“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给他描述古代男女追求美好的爱情,怕小狗吠叫被父母发现的紧张心情,可以询问孩子是不是就是邻居家的长毛狮子狗;可以讲千古绝对“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可以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上古时代的平等与博爱;可以讲汉乐府“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描述的战争的凄凉和残酷;可以讲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清静和悠闲……
看到树林,可以讲“菀彼桑柔,其下侯旬”共同想象《诗经》里所描述的郁郁葱葱的草木;可以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积极奋进;可以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悦……
看到楼房,可以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赞叹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还可以讲《登鹳雀楼》、讲《黄鹤楼》、讲《滕王阁》、讲《登岳阳楼》……
看到庆生的蜡烛,可以讲“共剪西窗烛”的友情;可以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尽职尽责,可以讲“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的思念之苦……
看到车来车往,可以调侃“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如簇”,可以咏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奈,可以讲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
甚至一张蛛网、一领破席,一把小刀,一朵梅花,一只牛一只羊,一捧黄土,一件衬衫,都蕴含着无数的国学。风花雪月,何处不藏经典?衣食住行,何处不写春秋?================
我刚建了一个QQ群,只允许本论坛的人加入,关于胎教以及早教幼教的。进群请注明来自抑郁阳光。
群号:38874060
作者:
yhx0719
时间:
12-10-11 16:00
从5开始怎么就没有了,期待LZ继续更新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12 21:03
《小儿才五岁就想娶媳妇,咋整?》
五岁的宝宝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娶××当老婆。”妈妈听后吓一跳,但仍故作镇静,耐着性子问:“你为啥想娶她啊?”宝宝说:“她笑起来很好看,头发长长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妈妈犯愁了,该怎么引导他呢?
妈妈犯愁,肯定是把这件事当成坏事了,否则也就不会发愁了。我们成人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用自己饱受污染的心灵来观察孩子,于是本来很纯真、很美好的事物,被贴上了罪恶的标签,引发孩子的负罪感,直接导致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降低。
孩子乐意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心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至少说明孩子是信任妈妈的,他的心是向妈妈敞开的,这也是父母能正确施教的前提。
我们应当人类的一个心理共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自主的,都渴望自己的决定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尊重,没人喜欢被否定的感觉,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而且,由于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他也没有独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他需要借助父母这面镜子来观察自己,如果他做出的某件事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就会削弱他对自我的评价,这无助于自信的建立。弗洛伊德也曾经指出:“当幼儿期经常出现被所爱之人拒绝的经验时,如冷漠、指责甚至惩罚,孩子就会因犯错而产生罪恶感,对自己产生愤怒、厌恶。如果这种情况不断发生,严重者将会引发忧郁症”
因此,家长对待幼儿时期的“爱情”应慎重,不要因自己的偏见而造成孩子心理的创伤,我们大可以哈哈一笑,告诉孩子:“妈妈很赞同你娶××,她的确很漂亮,妈妈觉得你很有眼光。要想娶她,就要有能力带给她幸福,因此你需要努力锻炼身体,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努力提高气质修养,这样才能像你爸爸那样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男人,你们才会幸福。”
父母的认同和肯定,能调动孩子潜意识里巨大的积极的力量。这也是他建立自信、学会理性、勇于承担责任的基石。男孩的爱情得到鼓励,他就会自信满满,长大之后就敢追求别人不敢追求的美好事物,不论是经济的还是感情的;女孩有人追求,也能极大的提高其自信,有助于气质的提升,使她长大之后更加落落大方。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其自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父母如果还视恋爱为洪水猛兽,则很有可能引发激烈的亲子对抗。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罗密欧朱丽叶效应,讲的就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旦萌生恋情,父母越是阻止,他们反而越是坚持。家长唯有放手,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他们反而能把感情问题处理地好。
有时我也在思考,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真的可怕吗?小时候的爱情,也许只是过家家,不会修成正果,但却是成熟爱情的预演,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不至于长大成人之后,面对异性手足无措,甚至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扣除物质的因素,恐怕与幼年时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也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12 21:13
《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是本能,但很多父母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即不会施爱,因此孩子得到很多爱却体会不到多少爱,让很多父母一声叹息:身在福中不知福。
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效应,讲的是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从自己的主观体验出发,从而有意无意忽略其他人的感受,以自己的感觉推度别人的感觉,误以为别人的感觉与自己一样。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体验,而忽略孩子的感受。造成父母行为会与孩子的体验相冲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殊不知真实的情况则是“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多狰狞。”
我要爬楼梯:孩子正在呼哧呼哧地爬楼梯,父母出于安全考虑,赶忙喝止他。父母的体验是,爬楼梯危险,稍不小心就会磕得鼻青脸肿,我得阻止他、保护他,我这是对孩子好,是对孩子的爱;孩子的感受则是我要探索,我要释放自己的活力,我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却遭到父母的否定。于是父母的爱与孩子的体验之间发生冲突,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因此父母付出得再多,孩子也不会领情。“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壑?”当父母发出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不应责怪孩子的不懂事,也不要寄希望孩子将来会理解,要首先反省自己,要明白没有人喜欢被否定的感觉,我们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获得他人的承认,尤其亲密关系人的承认,是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的重要途径。而孩子得到的认可,并不是他能做出多大的成就,完成多大事情,最主要的仅仅是认可他的感觉、他的感受,仅此而已。连认可孩子的感觉这么基础的事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为孩子付出大把的金钱,买学位房、送早教机构、买高档营养品、参加兴趣班,又有什么意义?
柠檬味的茶水:有一次我们到朋友家做客,他们家有一位四五岁的小萝莉,朋友泡好茶放在茶几上,小萝莉自己围着桌子玩,我们叮嘱她小心茶水烫着,然后就到阳台欣赏朋友的盆栽。过了一会儿,小萝莉端着茶水颤颤悠悠的寄到我面前。我赶紧道谢,夸奖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没喝就闻到一股柠檬的清香,饮后却又苦又涩。我笑着问朋友,“你什么时候喜欢柠檬茶了?”朋友困惑地说:“这是我们老家自己炒的正宗绿茶啊。”我尴尬的笑了笑,朋友觉得不对劲,也尝了一口,大怒:“××,你往茶水里倒什么了?是不是倒进洗洁精了?”看着孩子怯怯的样子,我们都明白了,我赶紧拉过孩子问:“××,你是不是觉得柠檬味很好闻,想和叔叔一起分享?”小家伙点头应是。“谢谢××,你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可惜洗洁精真是不听话,辜负了××的一片心意,要是它既好闻又好喝该多好呀。”从那以后,我成了小萝莉最受欢迎的客人。因为我感到了她的感受,即这么好闻的东西一定也很好喝,我要把它跟客人们分享。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批评,既维护孩子热情善良、乐于分享的品性,又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一开始就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批评,肯定也能纠正孩子的错误,但一起丧送的还有孩子的热情好客,孩子的乐于分享以及孩子的想象力。
餐巾纸:有一次我跟客户一起到渔家大院吃海鲜,点菜之后老板在后厨忙活,老板娘在收拾其他客人用完的碗筷,他们家小胖子在一张小桌子上写作业。客户想多要点餐巾纸,就喊了一句“老板,再来点餐巾纸。”小家伙看到爸爸妈妈都在忙,就放下笔,跑到柜台帮我们拿餐巾纸。没想到遭到他妈妈的大声喝斥:“××,写你的作业去,这些事用不着你做。”孩子一脸不悦回去继续写作业。小胖子想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而妈妈的想法则是孩子只要认真读书,这就足够了。于是,孩子的孝心被忽视、被否定,孝心的成长受到挫折。很多父母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但人到老年却晚景凄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始作俑者恰恰是他自己,只是他不知道、不理解而已。
在幼儿园挨打了:一个小孩在幼儿园里,不仅玩具被小伙伴抢走了,还挨了打。他妈妈知道后非常的生气,嚷嚷道:“你怎么不告诉老师或者打回来?!”孩子受了欺负,受了委屈,他需要的是从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这位妈妈不解风情,没有感受到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反而给出了进一步破坏其安全感的方法。试想,孩子受欺负,说明他本身就出于下风,不论是打回来还是告诉老师,都有可能遭到报复,遭到进一步的伤害,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那么多家长想不明白?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拥抱,引导孩子倾诉出内心的委屈,并适时加以鼓励,这样就能帮助他从恐惧中走出来,并帮助他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外受小伙伴欺负,在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这样的孩子真可怜。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说的则是“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否则就会如同拎着猪头登三宝,付出不少却讨不到好。只有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学会认同孩子的感受,才能读懂孩子,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12-10-14 15:49
很好的文章,顶一个。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12-10-14 15:49
很好的文章,顶一个。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16 15:46
《是谁,复活了皮格马利翁的雕像?》
有这样一则古希腊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尊美妙绝伦的少女塑像,并疯狂的爱上了这雕像,他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爱神就赐予雕像以生命。这是一个神话,但这样的神话却经常在人间演绎:很多小时候长着“花岗岩脑袋”的孩子,比如爱迪生、比如纽约第一个黑人州长,长大了之后,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果说,皮格马利翁以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使雕像复活,那么那些“笨”孩子之所以取得非凡成就,则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正面预期唤醒了他们沉睡的潜意识,使他们释放出了巨大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随机从学校学生名单中抽取了部分人,然后告诉校方说这些学生具备超人的智商,只是暂时没表现出来,只要略加培养,即可成为天才。
在半年后的年终考试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然真的高出其他学生一大截!答案很简单:老师在罗森塔尔等人的暗示下,产生这些学生潜能异于常人的错觉,于是他就不自觉地给与这些学生更多的正面关注,赋予这些学生更大的期望,就会在有意无意中传达“你有良好潜质”的信息。这些来自老师的正面力量,在潜移默化中,都会被学生所感觉、所接受,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他们自然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进一步佐证了他们具备天才潜质的论断,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这些孩子的智商会增长15到27分!这比给孩子买各种补品、聘请家教更有建设意义。
当然,也有和这种积极的期望相反的例子:很多家长喜欢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此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全被消磨殆尽,成绩自然就会下降,这又进一步证明“孩子的蠢笨”。消极的预期,会错误的引导孩子,它只会使孩子走下坡路。很多中国家长,喜欢以严厉督促为幌子,变相的打击孩子,认为表扬会使人骄傲,这实际是非常愚蠢的。一次错误的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至少4次~6次正确的鼓励才能弥补。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早期教育上最有用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因此,如果真的爱孩子,真的想让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请多多给与他积极的关注,因为,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30 08:11
《孩子学习越来越差,是谁扯了后腿?》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然后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一个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能够调动孩子积极的力量,极大的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不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成长,反而还会扯后腿。我们在无意中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比心态严重。考试成绩好了,家长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喜欢跟亲戚朋友炫耀。对比心态并不能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反而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轻装上阵、专心学习,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每次考试之后都下意识的跟其他人比较,考得好瞧不起别人,考得差受打击,情绪总是处在波动中,受外界干扰严重,很难静下心了专心做的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多次没考好,容易形成强烈的挫折感,就会形成学习焦虑甚至厌学,进入恶性循环。还有的家长喜欢拿别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家孩子对比,动辄就说,“你看××多好啊,每次成绩都那么高,你要好好跟人家学习。”看似是在鼓励孩子向先进学习,实则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根本就受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过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爱成绩爱面子胜过爱他们。“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在班级什么名次?”想必类似话很多人都是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带有浓郁的功利性色彩,隐含着唯成绩论的观点,认为当前的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而实际上当前的成绩只是一个华丽的外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不是结果。家长与其过度关注华而不实成绩,不如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即学习是否努力,是否专心,这个才能激发孩子强烈的成绩动机,才能提供孩子学习的不竭动力。注重结果,孩子也许一时飞的高,就跟风筝一样,牵在家长手里尚能支撑一会儿,倘若孩子独立意识觉醒了,家长影响力与控制力减弱了,风筝落地也是迟早的事情。注重孩子的学习态度,孩子也许一时成绩不尽如人意,就跟雏鹰学飞一样磕磕绊绊,然而他却有持续的内在动力,在不断的成长,早晚有一天会自由翱翔天空。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做事以及学习的态度,如发现孩子爱干净,就多赞扬他勤奋;发现孩子专心学习而不被外面的喧哗打扰,就多赞扬孩子学习专心;看到孩子能发现问题,就多赞扬他善于思考;看到孩子一丝不苟,就多赞扬他认真。记住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么做,而不是只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当赞扬的次数多了,勤奋、专心、思考以及认真等优良的品质就会被孩子自我认同,就会内化成自身心理特质的一部分,孩子以后的学习以及做人做事都会得心应手,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另外,物质激励也是过分强调结果的一种形式,其弊端也是不言自喻。
注重课程的学习,忽视课外阅读。“看什么杂志啊,抓紧学习去!”,这是父母毁掉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常用的利器之一,可以说,很多本来可以成绩很优异的孩子,在父母偏执的效益观下而黯然失色,就好像父母为了让孩子长的壮实,一个劲的只喂食维生素一样,看似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直接导致孩子营养不全面,最终只会变得羸弱不堪。众所周知,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他的理解力、记忆力密切相关,而理解力与记忆力则与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成正比。只注重课程学习,即注重深度,好比是一条腿走路,在低年级时也许看不出来,甚至是一种优势,但随之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显然就会受到严重掣肘,跟不上趟也就成为必然。要想让孩子提高涵养,让他大量阅读去吧;要想让孩子拥有渊博学识,让他大量阅读去吧;要想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要让他大量的阅读去吧!
作者:
乳虎啸林
时间:
12-10-31 14:13
原创《天啊,救命啊,有人要送幼儿啦》
每当幼儿园开学,总会看到有些孩子大哭大闹不肯进园,让有些家长很是头疼,只好硬着心肠扔下孩子就走。有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孩子已经面临或者将会面临的成长问题,家长都应该从孩子角度出发,体谅孩子的感受,然后才能解决问题甚至避免问题。如果无视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考虑孩子的感受,也许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但往往会埋下很多隐患,按倒葫芦起来瓢。
幼儿的行为是本能化的,没有多少理性,而本能要求快乐立刻满足,痛苦立刻躲避。孩子初入幼儿园,对幼儿园都是陌生,陌生意味着不适应,不适应意味着痛苦,痛苦就要逃避,就要发泄,就要通过大喊大叫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帮助。也就是说,孩子进入陌生环境,不喜欢上幼儿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正常的。
管理学认为:避免问题强过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强过制造问题。送孩子进幼儿园,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如何避免孩子出现逃避行为。既然孩子逃避幼儿园,是因为不熟悉、不适应引起的,相应的避免策略自然也就呼之而出,即入园之前就先在家长的陪伴下熟悉幼儿园的各项设施,熟悉幼儿园的各位老师,如此以来,孩子的不适应感会大大降低。既然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快乐马上满足,而快乐又是一切负面情绪的克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入园之后先带孩子直奔娱乐设施,如滑梯等,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快乐的力量,抵消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幼儿园,往往没有任何铺垫,一下子就把孩子丢进陌生的环境,根本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纯粹以冷暴力的形式强迫孩子接受现实,虽然经过一周左右,大多数孩子都会适应,但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伤害也许会隐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真正融入群体的第一步,对交际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力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上幼儿园是孩子一生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人的心理有一个首因效应,即首次面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到他以后这这类人这类事的反应。幼儿的记忆是情绪化记忆,送幼儿园时发生的具体事件,孩子也会很快就会忘记,但初入园时的那种不适应,甚至被抛弃的无助感,会以模糊记忆和情绪记忆的形式进入潜意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初入园时所带来的痛苦感、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阻碍他社会化的发展,阻碍他快速融入新团体。很多人成年之后,面对一个新职位、一个新机遇就会手足无措,从而白白浪费大好机遇,就根源就在于最初的那一次不适应所留下的后遗症。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上过早教的孩子,大多没有入园障碍,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泰然自若,有些甚至还会帮助老师安慰那些哭闹的孩子,给老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也在新伙伴面前树立威信,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领导力。这样的孩子,家长既不用担心老师不喜欢,更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两岁之前的孩子,尚未分化出人际关系的概念,在他们眼里人和物是没有分别的,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人际障碍。而此时进入早教机构,他们在家长的伴护下,在最自然的状态中融入到由许多陌生小朋友组成的群体中,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就跟跟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自然而然的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就好比一个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孩子,不需刻意学习即可很自然的掌握英语一个道理。
在孩子幼年时,帮助他们形成最原始的适应力,是早教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美国教育家史莫尔(A.W.Small)说:“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增进个人对其生存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融入到周围的群体,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