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好难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娜    时间: 12-5-16 13:53
标题: 好难得
有些天没能登上阳光论坛了,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今天无意看到砚谷墨清的QQ留言,才知道阳光论坛可以正常访问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用着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的输着用户名和密码,终于看到自己熟悉的阳光论坛,哦,我熟悉的版块、我熟悉的友人们、我熟悉的《传奇》。。。


    当然知道自己享受这份熟悉、这份温暖的背后,是有着太多为阳光更温暖而无怨无悔、辛苦奔走的阳光管理人和阳光友人们,感谢之情,真的真的无以言表。。。

    好难得,小娜会记住这十分难得的温暖,会保持好这份难得的、阳光的温度!!!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2-5-16 18:23
爱是人类最高信仰之一,但还有另一面,叫做正义。正义是深思熟虑的爱,与爱并排站着的,永远都是正义
我们煎熬了一个月,但和刁爱青失去的19岁的年轻生命相比,不算什么
作者: 小娜    时间: 12-5-17 08:28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2-5-17 10:07
刁广明上一次接到从南京打来的电话,是12年前的1996年1月19日。

  电话里南京大学保卫科的人询问刁爱青是否在家,刁广明这才得知,女儿离校失踪已约10天。他当日即赶到南京,警方对其作了笔录,详细询问了刁爱青的身体特征以及衣物鞋子等形状。

  检索南京当地媒体12年前的报道,对这个碎尸案最常见的描述是“南京闹市区多处发现有整包的人体尸块,共约上千块,内脏和头颅被煮过”。案发后,警方确定尸源为刁广明的女儿,南京大学大一女生刁爱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侦破此案。但12年过去了,案件依然未破。
12年来,刁广明至今陷入一种恍惚的矛盾,他希望遇害的不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他始终没有亲眼看到过女儿的遗体,有时“女儿遭到拐卖”的想法,也会让刁广明心里相对宽慰一些。另一方面他又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警方应该有比较过硬的依据。

  若刁爱青活到现在,应该是32岁,距案发不足两个月即是她的20岁生日,1995年9月,19岁的刁爱青到南京大学读专科,就读于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教脱产班,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

  女儿离乡上大学百余天后遭此厄运,刁广明回忆,接受警方询问时,他的眼泪“唰唰”往下掉。警方曾向他承诺,要家属相信他们会很快破案,但“大清查几个月后,案子逐渐不了了之。”

  这一次,仿佛是为了化解刁广明积压了12年的犹疑和恍惚,警方抽取了刁广明的血液准备做DNA化验,刁回忆,这是女儿遇害后12年来警方第一次要求他抽血化验。

  从来没接触过网络的刁广明没有意识到,让女儿遇害的事情在12年后重新浮出水面的,是一篇《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的帖子,这篇2008年6月19日晚出现在天涯社区的著名帖子,长约2500字,帖主叫“黑弥撒”。


  按照这篇帖子的分析,凶手和刁爱青可能因“打口碟”相识甚或相爱。

  “这种CD的内容多是一些国内不常见的欧美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更多的则是摇滚乐、重金属,甚至那些极端音乐。”黑弥撒说,南京大学周围恰是南京文化气息最浓的地方,该市的“打口碟”买卖最先在这里出现,喜欢这种音乐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外表普通为人低调。

  “被害人性格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黑弥撒写道,“刚上大学不久的她被校外的‘打口碟’吸引。但当时CD机比较少见,对于穷学生来说更是奢侈品。被害人正当郁闷时遇见了凶手,他主动向被害人介绍这些音乐,并邀请被害人去他的住处欣赏。”

  黑弥撒推测,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被害人的外在或气质唤起了凶手对于童年时代的不良记忆,凶手杀死被害人“赎罪”的念头从心底升起。“看着被害人被切成了一片片”,凶手由此“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

  黑弥撒在该帖还为凶手画像: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独居,受过高等教育,住在南大附近;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这篇基于某种逻辑之上合理想象的帖子,兼有惊悚、恐惧、悬念等好莱坞大片必备的元素,又建立在一起尘封12年之久的现实悬案基础之上,迅即引来热议。这些热议,也很快转化成让黑弥撒始料未及的猜疑。一位名叫“很多的”的网友,成为这种怀疑的代表。

  “很多的”的怀疑,首先指向“黑弥撒”这个ID,他介绍“黑弥散”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种用献祭动物来崇拜魔鬼的活动。这与黑文中提到的“打口碟”中黑暗的摇滚乐氛围相契合,亦暗示帖主在人格上有某种幽暗的倾向。

  这种怀疑让黑弥撒本人啼笑皆非,他在随后的跟帖里感叹“没想到随便写一点东西,居然能产生轰动效果!”

  黑的辩解,让这种微妙的猜测和怀疑,反而得到网友的支持,有网友呼吁要黑出来自首,有网友号召人肉搜索黑,还有网友呼吁警方介入缉凶。

  6月24日,南京当地媒体报道,网上关于碎尸案的讨论已引起南京当地警方的重视。随后,网友们发现黑弥撒消失了,每一个试图加他公开的QQ号的人,会发现这个传奇般的网络人物目前唯一的联系方式,已经被设置成拒绝添加任何好友。

  与此同时,天涯论坛上的相关讨论帖也大部分被删除,还不死心的网友只有通过网络快照才能找到此前的一鳞半爪。一位网友感叹,围绕一个少女之死,一个尘封的悬案,这场热闹非凡的网络大纷争,刚刚到达高潮,还没来得及展开,就戛然而止。

刁爱青的记忆碎片
  在网络上,刁爱青被描述成一个既性格内向又可能同时交十几个男朋友的怪异女孩,同时还是一个重金属音乐的爱好者,甚至是吸毒者。
在刁爱青的好友吴晓洁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吴回忆,刁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刁爱青不会骑自行车,从小到大由父亲接送上学。邻居朱大婶对此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刁广明总喜欢用自行车驮着这个从小就不爱出门的女儿,骑行在乡间小路上。

  “样子看起来有点像假小子,其实特文静、内向。”吴晓洁回忆,睡在宿舍上铺的刁爱青总喜欢把蚊帐放下来在里边看书,或者听音乐。刁爱青喜欢王杰、齐豫等嗓音有些忧郁的歌手,她常哼唱的单曲是《萍聚》,“听起来很有韵味”。

  十多年的记忆难免淡去,吴晓洁能够想起刁爱青的书籍里有《辽宁青年》,刁广明记起的是《电影文学》。周末上街,刁爱青总会在书摊前流连。她和同学们也合得来,没有什么矛盾。只有当谁把她的书弄丢了、破了或者皱了,吴晓洁察言观色,会发现刁爱青可能会生闷气,以后她便再也不愿借书给那人看。

  两人都爱书是吴晓洁和刁爱青结为知己的主要原因。刁广明做过村里的会计,“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吴晓洁觉得刁爱青家里有“文化气息”。同学中,也只有吴晓洁有到刁爱青家里翻书架看书的“特权”,而刁爱青则很少到吴晓洁家作客。

  在吴晓洁的印象里,相比同龄女生,刁爱青似乎更谨慎。她俩走在路上,陌生人搭讪,吴晓洁总会应付两句,而刁爱青从不理睬,她还提醒吴晓洁要注意安全。

  刁爱青的另外一位同学潘秀丽,从小学到高中都和刁在一起。她回忆,刁爱青小学成绩较好,到了中学算是中等。长得不是特别漂亮,喜欢独处但并不张扬,朋友不多,爱憎分明。“很普通的一个女孩,有点孤僻。”

  1994年高中毕业后,三个农村女孩各自走上了命运设定的人生之路。潘秀丽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晓洁上班,刁爱青复读一年后上了南京大学成教专科。而刁爱青上大学的百余天内,三个人还是会时不时在一起聚聚。吴和潘都觉得上了大学的刁爱青,和高中时候相比没什么大的变化。

  1996年1月7日是星期日,也是潘秀丽的20岁生日,她约了刁爱青等几个老同学聚餐,刁爱青像往常一样没怎么说话,当晚和潘秀丽同住,次日回了南京大学。潘没想到,这成了她和刁爱青的最后一次见面。

  而刁广明从南京大学得到的说法是,这次见面大概两天后的1月10日傍晚,刁爱青离开了南大,再也没回到宿舍。女儿离校前,同宿舍有女孩用电磁炉被老师发现,虽然刁爱青没用,但老师要求均摊罚款,而她当时是宿舍长。刁广明由此猜想,女儿有可能觉得委屈而赌气暂时离校。在家里,刁广明偶尔因为一些小事情批评女儿,她也会生气不讲话。

  案发后曾接待过刁广明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杨群英,告诉记者说,她对那个叫刁爱青的女孩已经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出事后学校就更换了班主任。

  汉口路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分割为南园住宿区和北园教学区。杨群英确认,网上传言的鼓楼校区南园4舍就是当时刁爱青居住的宿舍,这个女生宿舍楼现在正在安装防盗门,宿舍管理员提起此事一片茫然。

  保洁工李师傅对此事则记忆犹新,他记得当时刚下完一场大雪,他像其他教职工一样被警方询问。“查户口,查经历,问我这一段时间之内都做了什么。”对查出有劣迹的人审问时间要长,有同事被连审一个星期。“大概调查了三个月后,警方才撤离。”

  知名网友“和菜头”当时也是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在7月9日的博客文章回忆说,学校当时先是有小道消息流传此案,随后正式贴出了被害女生的照片。“据说所有学生都要接受调查,提供事发当晚不在现场的证人。”和菜头回忆,当时的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和批示,警方悬赏通告,公布了涉案的几个提包和一条印花床单,希望市民提供线索,但“限定破案的日期过了,毫无进展”。

悼红轩的实地探访
  恰在网络争议渐次消沉之际,7月4日,一个名叫悼红轩主人的网友从一个山东小城出发,乘坐七个多小时的汽车奔赴南京和姜堰,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刁爱青的父母并自费调查此案。

  对这位来自网络的不速之客,还在柴油机配件厂上班的刁广明并无戒心,他满怀热忱地和其聊起此案,但随后出现的刁爱青的姐夫却怀疑起悼红轩主人的身份。

  姜堰警方很快将悼带走,悼在姜堰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耗费了意料之外的一下午时间。在此期间他被查验身份证和家庭情况,采集了掌纹和血样,警方还不厌其烦地上网搜索了他的网名,留下询问笔录。

  悼毫不掩饰他对此番遭际的郁闷,“一个普通的公民,去见一个受害人家属,随便聊聊天,凭什么要被审讯?比如我居住附近的人被害了,我去询问,难道不行吗?”

  在城中派出所,一名民警告诉记者,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刁爱青是一个守规矩的小女孩,重提此事可能会对受害人家属造成伤害。
但在悼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恶劣的案件一直未破,对死者没有交代,家属如何能安心?凶手逍遥法外,社会安全如何保证?网友心中的疑惑如何搁置?

  回到山东后,他在博客上详细记叙了他这次南京之行的见闻,回忆在刁爱青老家房间里看到的情况:“房间里满是灰尘,潮湿变形的破旧橱柜、桌椅和一些农具,引人注目的是刁爱青上大学用的红色行李箱,里面散落着十多件衣物,除了一两抹红色和白色,青灰色调居多,最扎眼的也是一条看起来没怎么穿过的蓝色牛仔裤。”

  悼在博客里公布了接受国外媒体采访的录音链接,并向网友征集此案的线索,希望有知情人士与他联系。

  这种网络侦探的做法,也收到了部分效果。马上有网友提供了一条线索,指案发后一位叫王大进的作家曾在1998年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纪念物》的中篇小说,小说里写到了这个碎尸案。这位热心的网友甚至将该期杂志的扫描件发到悼的信箱里。

  7月13日,根据线索,悼在博客上写下南大碎尸案的终结篇。与黑弥撒的“打口碟”说法不同,在这篇帖子里,悼描述这个作家身份的凶手,强奸了崇拜他的刁爱青并将其残忍碎尸的过程。这篇博文甚至指出,王大进很可能就是知情人。

  三天后,在豆瓣网上看到这篇分析文章的王大进“感到很好笑”。王现在是江苏省文联的专业作家,案发当时曾在南京大学作家班学习。他向记者回忆,当时曾听说被害人的文学书籍比较多,可能还有诗集,所以警方也曾怀疑过凶手可能有作家或者诗人身份。

  但在他看来,这篇小说和黑弥撒的帖子一样,不过是想象的产物,那个案子仅仅提供了一个灵感的出发点。他没料到自己的作品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提起。

12年后的再次沉寂
  在南京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在网络上消失的黑弥撒曾表态希望能直接和办案警官沟通,协助警方早日破案。而报道出来的当天,警方即找了黑弥撒谈话。

  据当地曾接触过黑弥撒的两名记者介绍,该案当年是江苏省公安厅督办的一号案件。而黑弥撒的父亲是一名警察,黑本人今年26岁,南京人,法学专业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现在一家银行供职。

  据当地媒体报道,此案发生后由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为主侦办。鼓楼分局一名警官告诉记者,警方调查黑弥撒发帖并无恶意,对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观猜测,而警方至今还未从网络上发现此案有价值的线索。

  对当初令网友们愤怒不已的删除帖子,天涯社区执行总编宋铮承认,是“应警方要求”,但“具体情况不能对媒体讲”,“有些事情不方便解释……”

  和菜头则认为,关于这个案子的诸多猜测,是网友看多了美剧后产生的副作用。事实上这种案子如果当时没有破获,很少能在时隔十余年后重现曙光。和菜头甚至觉得看到网友的分析报告后,就像又看到了《CSI》、《灵媒追凶》或者是《犯罪心理》。在他看来,精彩的美剧会让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带入其中,变成了一个演员,觉得自己就是电视剧里的角色。“一边模仿角色的台词和动作,一边就觉得自己拥有了角色的那种能力。”

  对刁爱青的死,吴晓洁感觉自己积累了12年的困惑,依旧没有消解,她希望网络的关注能给悬案带来新的破案机会,又担心一些过于荒诞的说法,会让她这个老同学刁爱青“以另一种方式又一次在网络上惨遭杀害。”

  刁爱青的姐姐和姐夫不愿谈及妹妹的案子,他们担心现实的生活会被打扰。

  但这些网络上的纷扰对刁广明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孤身骑着车子行在乡间小路时,他总会习惯性地回头看看后座,这才发现早已没了女儿。

  原本性格开朗的刁爱青的母亲变得寡言少语,在柴油机配件厂机械地重复着手中活计的时候,她会想起来与女儿的一次对话。

  “爱青,你的耳朵后边怎么也有一颗痣?”

  “以后失踪了,你好找我呗。”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