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善待生命(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1
标题:
善待生命(推荐)
2000年6月7日,在湖南卫视由马东主持的《有话好说》关于《善待生命》的节目,给了我莫大的感触!我相信除了我,还有很多的人为他们的故事而有所悟。是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善待生命?难道失去过,才知道珍惜么?
北京大学的刘洁和李宁忠故事,我虽然了解的并不多,但我特别钦佩二位的胆量和勇气。他们能够拿出十足的勇气来把自己的隐私通过卫视来讲给观众,这份勇气,我是没有的,虽然我有自己的网站,可我连我自己的真实名字都不敢说出来,用的只是笔名和网上昵称。但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我所有的故事都是真的!
也许在我的心目中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样永恒吧!从刘洁的恢复成度,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特别感激给于刘洁治疗的康老师!也许给我感动的是曾经相似的经历吧!我也曾经灰心过,也曾经失望过,孤独徘徊与寂寞一点都不亚于刘洁和李宁忠,所幸的是我挺了过来!我不知道刘洁和李宁忠他们是否和我一样曾经有那么一丝的闪亮点?????但愿他们曾经有过!
在大学有多少的痴男痴女因为爱情而低落徘徊过?我一直都不敢去向,也许有许许多多的人对“落花有意,流水却是无情!”深有感触,而每年总有许多的无知者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念。刘洁和李宁忠正是因为这样而发生让人心痛的事,所幸他们现在正通过心理治疗而恢复正常,这个由于抑郁症而发生的悲剧挽回了,可每年的大学,全国1000所大学中,没有醒悟的人何止一个两个????去年当我离校的时候听说又发生一起因为爱情的失败而自杀的人,我的心一阵阵的纠痛,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如此傻,都如此脆弱?刘洁和李宁忠他们不是脆弱者,只要能够走出沼泽地的永远都不是脆弱者!!!!
听说刘洁和李宁忠他们发起了阳光工程,真是让人兴奋!但愿所有的人都可以摆脱心理的疾病!我也愿意尽我自己个人的能力为阳光工程奉献我的一片爱心!
所以我想说:
心情不好的朋友们,不妨出去走走,放松放松。找个朋友倾诉,找个朋友诉说,我永远都愿意倾听任何人的诉说!!!!
对生活丧失信心的朋友们,在你们还没完全丧失理智的一刹那间,不妨舍身处地的想一想爱你的家人和朋友吧!想一想吧!朋友,请不要给你的亲人带来难言的痛苦!!!因为他们都是爱你的!!!!!!!好好想想吧!千万千万不要做傻事!
希望阳光工程的阳光可以普照每个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4
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柳叶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惟有我们的生命,一去而不复返。
很多时候,当我们从浑浑噩噩中醒来,想要重新起草人生的方案时,却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其实,你早就应该明白--青春不过是上苍借你一用的资本,你所能做的就是善待这有限的生命。因为,青春就像流水,就像烟云,转眼就会消失。
然而,善待生命不是浓妆艳抹,粉面桃腮;不是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不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更不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善待生命是面对成功时的淡泊如云,经历失败后的平静如水;善待生命是能够在痛苦中寻到快乐的影子,能够在黑暗中听到光明的前奏。善待生命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是一种拔世脱俗的气质,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攀登的精神。
善待生命的人最懂得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因为 "活过、爱过、写过,这就是人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4
“简单些, 简单些, 再简单些”, 卢梭写道, “我说让你们的事像一、二、三那么简单, 而不是一百、一千。”
“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繁冗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 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练中忘却烦恼,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忧'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做简单的人就是要抓住生活的核心, 过一种高效率的生活, 而不为生活的繁锁刻板的一面所禁锢。做简单的人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 不负责任, 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从某种意义上讲, 从简单的人正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做简单的人就是不世故, 不虚伪, 不自欺人, 不故做高深, 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做茧自缚。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冼净心灵和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 不为纷繁所忧。简单的人不一定旁征博引的哲人, 却能是一个洞悉社会的智者。认识世界不只靠博闻强识和繁琐的推证, 而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做简单的人其实并不简单。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6
善待生命 laowu [转帖]
专家说晨练不科学, 我知道。可你要是早上不起来,错过呼吸那清新的空气,错过看草尖上那纯净透明的露珠和朵朵才睁睡眼的花,看那刚刚醒来,一脸朦朦然的海和山,不亏吗?户外晨练为啥,还不是为了更多亲近大自然。
我住的小区靠山也靠海,沿着风景带向上走是山,向下看就是海,说是晨练,其实就是一大早去看山看海。看山看海看惯了,哪天不看都惦记着。记得那个大雾迷蒙的早上,我义无反顾地往山上走,没想到和一条大狗走个对头。雾太浓了,我看见大狗的时候相差只有2、3米远,狗太大了,大的像我从未见过但听说过的藏獒,它静静地站着,虽然高大但不凶悍,但还是让我心怦然一跳怔住发愣。人与狗在雾里的突然遭遇,那效果就好像一束光打在漆黑的舞台上,让人紧张莫名,心忽地悬到了嗓子眼儿。
一向机警不足的我,面对危险灵光闪现的竟是调侃。我迎面走过去,用轻松的口气朗声说道:“哈哈,找不着主人了吧?这大雾,还敢乱跑。”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和那条大狗说话间已擦身而过!没有咆哮,没有扑咬,我悬着的心像块石头咚然落地。散乱的脚步还没全稳,赳赳武夫的步态还没踩上点,突然感觉身后,那条大狗还在!霎时,恐惧又一下攫住我,我快它也快,我慢它也慢。雾好像更浓了,周围静静的,只有它和我。“别总跟着我,怪吓人的,啊,你听着没有?”我唠唠叨叨说着,走着,相信那条狗能听懂我的话,再回头看时,真邪了,雾里雾外已没了它。
因为雾气朦胧,我看它,它看我,都不一定看的清,但我相信它会记住在找主人时听到的友善话语声,人不一定高大,心不一定自信,但话里话外透着古道忠肠的热心。
相拥大自然的机会多了,人和动物更容易友善相处,还记得那只无名的小鸟吗?不知怎么就一头撞在窗玻璃上,在地上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我碰上了,怕淘气的孩子再伤害它,小心地捧在手上带回了家。一边弄来米水喂它,一边对它说话,“快点好啊,一会儿我要上班了。”很快,懂事儿的它恢复了,开始探头探脑,不时低头梳理羽毛,窗开着,可它却全然不觉,没一点走的意思。“走啊!回家吧!”我正对面站着欣赏着它催着它,可它睁着一双调皮的小眼睛看着你,时不时地眨一下。“干么?想让我养你啊?让你满屋飞,到处拉屎啊!”逐客令下了,上班时间到了,可它非但不走,神情好像变得更悠闲了。怕顶楼太高飞不好,我把它放到外窗台上。当我把塑钢窗合拢的时候,隔着玻璃看到它仍在向屋里张望。
我很长时间地想着他们并心存一份感动,那像藏獒一样高大的狗和那不知名鸟儿在我们善意地注视他们,并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的时候,他们也同样用坦诚和善良对待我们啊。我们亲近大自然,大自然不也同样在亲近我们吗?
想想,初春时节,我们会因为一个度过漫长冬季的小甲虫进入我们的视线而感动,秋意渐浓时,我们会在某一个早晨为戛然而止的蝉鸣而黯然神伤,因为我们喜欢户外运动,喜欢四季的变化,更在意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交流更在意我们彼此的关联和影响。碧海蓝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积极回报,物华天宝,和谐之美,不正是多一分建设和克制,少一分索取和破坏的结果吗?
“是!”回答。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8
珍爱生命 麦子
一日,给很久没有联系的好友蓉打电话。蓉并不是个象我样情绪容易出状况的人。她是我在广东时最大的收获,我们共同度过了四个不平凡的年头,四年来,她是长我一岁的姐姐,也是信任我并被我信任的亲密朋友。虽然后来我远嫁北京,但是我们一直保持联系,知道彼此最近的各种情况。自从我有孩子之后,家事烦琐,工作由于调整也紧张了很多,所以很多时候就忽略了与她的联系,但她知道一切并包容一切,就经常打电话给我,传递着那个中国南方的城市的一些信息,她的,一些共同的朋友的,还有那个城市的。而这段时间却没有她的一个电话,纳闷之余,终于忍不住在一个中午打电话过去询问,电话里她情绪很低落,而当我问出了什么事时,她吞吞吐吐就是不肯告诉我,最后熬不住我的软硬兼施,沉默了好一会儿,正当我猜想会有什么倒霉事的时候,听到她说,黄自杀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黄自杀了?”听出了我的疑惑,蓉又明确地告诉我,“是的,黄自杀了”!
什么坏事我都想到了,但是就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亲爱的生命消失了!今天不是4月1日,不是愚人节,即使是愚人节,蓉也不会这样骗我玩。脑子一片空白之后,又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
黄自杀了!黄乌鸦自杀了!稳重成熟的黄,开朗豁达的黄,风趣乐观的黄,乐于助人的黄,开始在我脑海里来来回回地转,而他却自杀了!
我甚至还清晰记得蓉、他和我三个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的风趣,他的善良,他的狡黠,他的被蓉所不屑的罗嗦,他和我们在一起打“拖拉机”,他奉蓉之“命”开车送我去讲课,一切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而他,还没有来得及谈一场恋爱。
这就是蓉这段时间一直不肯与我联系的原因。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告诉我这个事实,她也一直没有能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她在那边的声音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微弱。
黄是蓉的老乡和好朋友,经常到我和蓉住的地方来玩,或是蹭饭,或是找人聊天,或是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要带我们出去玩。在蓉的所有老乡中,我对黄是最肆无忌惮的,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打击报复,因为他是她所有老乡中最老实的一个,被人欺负了也不会怎么样的一个人,加上那会他正在追求蓉,对我的一切非难都好脾气地一笑置之。因此,他曾被我评价为我认识的男人中最好的,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我曾经这样对他进行描述,“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我固执地认为他一定是那只最接近黄色的,加上他姓黄,所以我叫他黄乌鸦”。而被困在另外一场恋爱当中无法自拔的蓉却不以为然。
黄毕业于法律专业的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南方我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法院,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单位工作如鱼得水,同事之间相处也十分融洽,由于他性格开朗,为人为善,从来不得罪人,朋友们更是喜欢他,有什么心事都喜欢跟他聊聊。
蓉说其实外表开朗的他心理上一点也不开朗,太过孤僻了。他自杀很可能是由于心理上的问题,出事前一段时间他老是怀疑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但每次体检结果只是表明他有咽喉炎,他不相信医生,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往医院跑,成把成把地吃药,但是还是没有能走出来,二月十三日,情人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用一跟绳子与这个世界做了了结。
然而最后尸检的结果任何重病都没有,他只是身体有了一点的小问题——那个一直让他敏感的觉得浑身都不舒服的该死的咽喉炎,他稍微想得开一些就会把这个病熬过去了,可他等不及了,蓉说医生判定他可能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黄已经是三十二岁的人了,除了蓉,没有什么女性朋友,更别说什么心仪的女孩。他很少跟别人提起自己的心事,除了上班,除了朋友有事找他和有公事要办,他就只在家呆着看电视。如果他在心里面稍微有一些空间,让别人走得进去,或者他就不会有这样的选择。
蓉说,第一次,她知道了,一个人的骨灰盒有那么轻,抱着他的骨灰盒,她不知道黄是否真的解脱了,是否真的就可以从此放下了这里的一切。
我无法想象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间就化成了一捧骨灰,那么轻那么轻的一捧骨灰。我更无法想象他的年迈的母亲接到那么一捧冷冰冰的骨灰会有怎样一种悲痛。
黄被动消极地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不管他有多少无奈,我都无法原谅他,他还有年迈的父母双亲,他还有他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他还有舍不得他走的众多的朋友,他不可以选择也没有权利选择死亡。
然而蓉说,我们尊重他的选择吧。只一句话,我们在电话的两端的两个中国的南北两端的人同时落泪了,我们能怎么样呢,这样一个亲爱的朋友,他为身边的人解着困难和忧愁,他为身边的同事喜欢和爱戴着,他为千里之外的父母努力着,但是他却不肯为自己多留一些空间,不肯为自己多留一些时间。
我是多么不愿意尊重他的选择,
但是我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并对一个如此优秀的生命的消失表示遗憾和惋惜!死者已矣,我希望我们活着的,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8:58
善 待 生 命 作者:航通公司 田艳明
通常,人喜欢用一辈子来形容有生之年,言语之中不无漫长之意,可细细琢磨,从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纵使有幸活上百岁,一辈子也不过是一百次四季轮回,三万六千五百个日出月落。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脚本的撰写者兼演绎者。在生命的舞台上,有的人演的是喜剧,有的人演的是悲剧;有的人唱的是主角,有的人唱的是配角;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
人太多的为钱所累,为情所困,为家庭所扰,为梦想与现实的冲撞错位而迷茫,为无端的受伤而痛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诱惑,驿动的心也交织着更多的梦想与渴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就在这希望与失望的平衡与顷斜中度日。一个总是刚刚解决,另一个总是随即派生,就像蜘蛛结网,旧的蒙尘了,破损了,新的随即形成,一圈圈,一层层,一辈子就在这自我编织的网络中爬行。一双脚没有因为旅途劳顿而结茧,而一颗心却因为负载太多而迷离。
若干年后,生命的蜡烛即将燃尽,此时此刻,面对幽幽月影,淡淡尘壁,往事将犹如过眼烟云。当初孜孜以求的,此时想来或许是那样的无足轻重,而最为值得追求及珍视的却没能抓住。倘若如此,那将是怎样一种遗憾--花谢了还会再开,可人呢?
与其将遗撼留给明天,为什么不在现在就多一份理性!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不学会在追求中有所放弃!既然生命不会重来,为什么不给心灵留下一片绿洲!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0
待生命 作者:陈秀梅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真实故事:一个留学生在美国,他的妻子即将分娩,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女人怀孕要吃活鸡滋补,然而,美国的超市里的鸡都是 宰杀过冰冻的,他只好驱车来到乡下的农场。很顺利地买好了鸡,他和在国 内时一样,习惯性地把鸡的两脚捆缚起来,倒拎着鸡往回走。卖鸡的美国老 妇大吃一惊,慌忙嚷道:“你不能这样对待我的鸡,它会感到不舒服的,我 不卖了。”后来,只见老妇小心翼翼地把鸡捧到车厢内,让鸡能够站立又不 致乱跑乱跳,这事才算了结。又听说有一家中国人把狗拴在院子里然后外出 了,结果被美国邻居以虐待动物罪告到警察局。
初听完这两个故事,我颇不以为然,心想美国人也太小题大作了,一只 鸡、一只狗也值得如此当回事吗?但细一想,这也正是两个不同民族文化传 统所致。美国老妇也许文化程度不见得有多高,然而,她所受到的文化传统 的熏陶使她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善待生命的意识,在她看来,鸡,虽然是动物 ,但也是有生命的,凡是生命都是上帝所创造的,都具有神圣性,理应被善 待,理应被尊重。而反过来想想我们中国人,又有几个能把生命看到这样的 高度呢?在中国,不要说鸡、狗,孩子被父母当小鸡拎、当小狗踢不也司空 见惯吗?有的甚至还不如小鸡小狗呢。在某些父母眼里,孩子由他们所生, 由他们所养,理当属于他们所有,他们怎样对待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自由。而 整个社会对这种观点也颇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于是,有点“头脑”的父母, 把孩子养大,图的是将来感恩报答,所谓“养儿防老”就是这种自私功利心 态的反映,而女儿显然不具有这种价值,当然就是被遗弃、被溺杀的命运; 没有责任心的父母呢,把孩子视为累赘、负担,心情不愉快时拿孩子出出气 ,打两下、骂两下,不也算不了什么吗?谁让孩子天生就欠着父母的恩情呢 ;毫无人性的父母,则把孩子视为仇敌,以虐待折磨孩子为乐趣,只有到这 时,实在惨不忍睹了,才会有人过来关心过问一下孩子的权利。
中国人不信上帝,所以对这些父母们谈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生 命是神圣的,孩子与父母都是平等的独立个体,孩子有生存发展的权利等等 ,显然行不通;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似乎没有谁提出过父母与子女的平等 地位的问题。我茫然了,靠法律来解决吗?可是法律若没有伦理道德作为它 的辩护依据,法律也不过是一种强制手段而已,更何况我国的传统一直是德 治天下。
然而不管怎样,我禁不住还是要大声疾呼:父母们,请善待孩子。孩子 虽是由你们所生,但他们更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个孩子的存在都是大自然的 意志所赋予的,他们有理由有权利得到尊重和关心爱护。生命原是人世间最 值得珍视的东西。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0
你若善待生命,生命就会善待你[转帖]
北京学员 梦凌
以前我总封闭自己,错误地认为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人与人之间伪的东西太多。但又深信"不相信别人,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于是内心变得很 被动,很矛盾。我参加"调节法"学习后,渐渐地把它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自然平衡理论,使我明白了人心换人心 的真正道理。我自身修炼好了,人体场强了,自然就会感化他人,还会帮助对方。真诚待人,身心内外是统一的,没有障碍,轻松自在。一天晚上, 练静态修炼法时,我突然感到脑海中闪现一道光明,耳旁传来一个清晰的声音: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应该学会真正地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此时, 我的眼泪"哗"地一下流了下来,不能自己。似乎内心之中所有的委屈,压力和自我挣扎……内心垃圾一倾而出,心灵深处开始光亮了。长期以来, 我经历了太多的不顺、失败、彷徨、无助,使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并且感到这个世界似乎太冷,太残酷,活着找不到一个方向,找不到一个清净 的避风港。我在逃避,生命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无奈。今天,这句突然明白的话,让我一下子轻松了,如释重负。
我用唐老师教我的能量按摩为他人调整身心,祛除疾病,效果显著。按摩之后,他们的内心和脸上都充满了喜悦。这是大家对我的最好回报。 还有一些人自身没有什么大的疾病,只是为了帮我而找我按摩。经过一段时间按摩,他们的身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己反倒被帮助了。自然与 平衡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无我,在按摩当中我就会感受到把目标与过程融汇在一起的快乐。我要继续学习调节法,这就是解放自己,获得大 自在、大光明的正确之路。同时,我希望我的这个明白,也能警醒那些还在沉迷的世人:只想好吃的。当明白:生命胜于饮食,过于重视营养,结 果是万般皆下品。看重衣着的。身体胜于衣服,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穿什么漂亮衣服,都会感到不自在,不协调。四处寻找快乐的。当知:真正 的快乐在自己内心的深处,而外在的表现只是一时的,好象童话故事中"皇帝的新装"那样不真实。要给自身最需要的,学会倾听自心内在的声音。 用智慧来善待生命,净化身心,和合宇宙,无往而不利。要珍惜和善待自己每天所面对的人、事、物,活在当下的一瞬间,尽自己所能,把自己修炼的快乐、喜悦和智慧分享给、传播给周围的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1
新世纪,让我们善待生命
刚从医院里回来,一辈子不知道住院滋味的父亲这次却被病魔击倒了,他已在监护病房与死神较量了六天六夜。这六天六夜对我们儿女来说也是在和死神争夺父亲,看来我们胜利了!尽管医生说他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但父亲说,他今天早上醒来后感到特别轻松,他觉得他已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离开病房再一次为父亲默默祈祷,我相信他一定会挺过来的。
父亲已近74岁高龄了,医生告诉我们治他的病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小手术,没有太大风险,也不会太痛苦,但不能根治,生命只能延续较短的时间;另一种是大手术,风险很大,有12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但如果能挺过来,还能多享几年天伦之乐。当我们儿女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父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当然,他不是不知道风险,手术前跟我们要了笔和纸,他写好了遗言。
父亲对生死看得很豁达的,他说他已经活过了中国人的平均年龄,若手术成功,多活几年就能和儿女们多享几年天伦之乐;若不成功他也毫无遗憾。他只是想和死神较量较量。在监护室的日日夜夜,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古稀老人是用怎样的坚强、毅力和勇气与死神较量的。生和死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是,如果让一个人有条件地去选择生或者死,并且要为这种选择付出无人能替代的痛苦,你还能够做得如此坦然吗?看着父亲一次一次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不住地问自己,倘若是我,能像父亲一样选择吗?我怕我无法承受这生命之轻。但父亲对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即使在那个最危险的夜里,他怠倦的目光里仍饱含着期待……这是对生命的期待,这是对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个对生命尊重的人才有的期待。
说到对生命的尊重,我不得不提起近两年在我们杂志上刊登的那些沉重的故事,故事里那些用自己的双手扼死自己生命的年轻姐妹。她们为什么走上轻生之路?在一个个案例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为她们找过种种解脱的理由:一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女人,一个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而要靠父母或男人生活的女人,一个没有支持网络可以提供帮助和咨询的女人,一个读书不多而又很难获得外界信息和资源的女人,当她面临暴力、伤害、困境、压力和危机的时候,当她在绝望中挣扎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时候,选择死亡就成了她们最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我同情她们并理解她们,当然,我并不认为面对她们我们活着的人就没有作为,几年来,我和同事们正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做着生命危机干预工作。但是,当我在医院里看到父亲,一个快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还在用他重残的身体和毅力与死神顽强地搏斗时,我对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一下子有了新的感悟。
“生活着的一百个理由”,这是一家报纸开辟的一个专栏,这个专栏介绍了包括陆幼青(37岁,上海人,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最多还有100天的时候,开始在电脑网络上写《死亡日记》,现已出版,此人去年底病故)在内的那些走在生命边缘上的人与死神抗争的故事,为了活着,他们在为自己寻找活下去的理由。比比他们,包括我老父亲在内,被判了死刑的他们应该有一百个理由让生命终止痛苦,可他们却在为活下去抗争。而我们那些年轻的姐妹却因为一时的挫折,或一个暂时迈不过去的坎,有的甚至只为一个巴掌、一句话就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农药瓶,她们几乎不用去寻找活着的理由,生命对她们来讲只是赌注用的赌资和砝码。死的就死了,没死的兴许因为这一赌,问题还得到了解决……我不认为这些人不怕死,其实她们怕的是活着。因为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那他就应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智慧,就像我父亲遗嘱上所说,如果这样,即使死了也问心无愧。
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在看护父亲的日日夜夜里,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父亲不仅在为自己更是为我们而活着。母亲已经走了,父亲成了我们家的中心和支柱。亲情是需要容器的,只要父亲在,我们儿女的亲情就有归宿。
一个被“大男子主义”逼上绝路,但自杀未遂后又作出些成绩的农家女给我们写过这样一段话:“假若十几年前的死无可挽回,那么哪还有今天的我?更何谈今天的收获?亲爱的农家姐妹们,如果我们是正义的,我们就不应该怕那些压在身上的‘大男子主义’,用自救的方法去缔造新的生活吧!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生,轻生只能制造痛苦,只有活着去拼搏,才能摆脱痛苦,远离痛苦。”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新世纪,让我们善待生命吧。
(2001年 第二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2
善待生命[转帖]
人们喜爱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天, 便渴盼人生处处是莺歌燕舞, 四季如春。可世间因此而少了“霪雨霏霏”吗?可见我们的生命里并非尽是歌舞升平、一派详和, 总也伴随着几多不幸、几多烦恼的。
当狂风肆虐轻浮的浪花时, 小草却发出轻蔑的微笑, 这是浪花与小草心致的不同。上苍的赐予总是喜忧掺半, 才有了苦乐年华, 幸与不幸要靠我自己诠释了。
幸福和愉悦的人用歌声裹着泪水, 坚忍地寻觅希望;不幸和烦恼的人, 用泪水浸沧着歌声, 悲戚地放逐岁月。君不见有人痴望昙花感叹:人生苦短, 一闪即逝。有人嗅着梅香呤道: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与其感叹活着之累, 感叹活着之烦, 何不想想活着之美呢?那才是对生活的婉约与坦然。人多半是自找烦恼。面对剩下半杯的咖啡, 我们去品味喝去的一半, 而不是对着满桌的“残 绘炙”为不能一扫而光耿耿于怀。心不也便释然。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凄凄。受 于物欲只能整日患得患失、以泪洗面了。欲望的尽头是死之, 天空不留下我们的印痕。但我们已飞过, 纵然没有蓝天的深遂 , 总也还有白云的飘逸。
当一个人衣着低贱时, 人们注重的是他的衣着, 当他的衣着高雅时, 人们注重的又是他的人。世间万般皆然, 越是挑剔, 愈加显得残缺。奢求什么完美?酸涩之后能留下些许多甜意足矣!经久不息的是深遂的意境。举手苍穹, 并非一定要摘取到星月, 需要的只是那种永不住眼的而上姿态。
风雨里可以祈吩雨后艳阳的晴空, 不易拥有的生命不能浪费, 这一恩赐需要我们加倍地珍惜与呵护。羁爱不测的心一旦背叛生命, 便会在黑暗里渐消殒, 而忠于生命的人会将那些碎片捡起, 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义无反顾地让心灵感受季节的萌动, 让生命展示无穷的色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2
善待生命,善待于琴[转帖]
(一)活法不同
作为人,来此一遭实是不易。而一般人在这世间的寿命,也不过就那么几十年。时间实在是不长。
更何况,疾病、衰老等事随时在危胁着人们。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时间非常富裕,如果其对自己负责任的话。
即然一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并不长,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呢?昏昏噩噩也是几十年,努力进取也是几十年。昏昏噩噩无异于坐着等死,那当然太悲观、大糟糕了。人们如果想活得有点意思,还是要去积极进取的。
同样是这几十年,活法各不相同。有的人尽量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挣钱、去享受,有的甚至不管他人死活。有的人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尽量地去向社会索取。有的人为“出人头第”而不择手段。也有人尽量地为社会多做一点事。
(二)结果不同
钱不能买到一切。也就是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当然,人是需要钱的,正当获取钱财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一生一世都钻在钱眼里,那就成了金钱的奴隶,失去了自己的人格。人格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享受呢?
至于享受,人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如果人活着只为了物质享受,那他(她)们永远都不会幸福。因为人的物欲永远都不会满足的。心灵清净安宁,才有享受可谈。
至于不停地向社会索取的人们,如果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早晚有一天就什么都索取不到了。
想出人头第是好的,起码这是一种上进心。但是,如果为了自己出人头第而可以不择手段,同样会失去人格,而变得低下。
有些人一生为了索取,却很少有所得。而有些人,愿意为社会做点事情,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为大家做事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三)操琴也同理
同样是利用这几十年,有人可以功有所成、利益大众,实现自我的价值;也有人一无所成,糊里糊涂地不知怎么过的。活法不同而已。
操琴也是同理。琴之运用可谓甚广,可娱乐身心,可修身养性,可移风易俗,可明心见性。同样是操琴,有明心见性、了悟人生者;有修身养性、安养身心者;有究其律理、达于音乐者;有只为娱乐者。利用不同而已。
善待生命。人生时间有限,活着就应尽量活得有意义。善待于琴。钻研于琴之时更为有限,操琴亦理当尽量取其大义者。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3
善待生命(华 荫)
有一位从大峡谷中走出来的僳族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怒江边一个叫嘎拉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个善良的猎人。一天,他在一条山涧边救助了一只不满周岁的小麂子。这只小麂子右脚上拖着一只不知道是哪一位猎人设下的铁锚,被铁锚紧紧夹住的脚还在往下滴血。它大概是在离开母亲,单独来找水喝的路上误入陷阱被夹住的。小麂子用一双哀伤的眼睛盯着他,像个听话的小孩,也不挣扎和逃避。猎人动了恻隐之心,跪下去,先轻轻将它的头搂在怀里,再细细查看它的伤口,小麂子的脚已经骨折,必须抱回家包扎和调养。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养,小麂子的伤势已完全恢复。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猎人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回了山林。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个晚上,猎人一家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早早地上床睡了。
夜里,山谷中下起了大暴雨,下雨是平常的事情,山里人谁也不会在意。突然,谁在敲打破旧的木门。猎人机警地端起猎枪开门察看,原来是那只走了两年的小麂子又回来了。它长得又高又壮,只是浑身湿淋淋的。进门后,它发出了几声哀鸣,就用嘴揪起猎人的衣襟往外走。一家人都很惊奇,便各自带上雨具跟它出去,直至走到一个高高的土丘上才一起停下来。大概在雨中呆了一个多时辰,村子上方的半壁山梁,突然在巨大的震动中轰然倒下,在雨水里混合成滚滚的泥石流,铺天盖地向小村席卷下来……
所幸,村子左边的涧沟,沟深谷宽,泥石流与小村擦肩而过,除冲垮了几块玉米地、几棵核桃树,带走了几只鸡、三头羊以外,别无损失。可猎人从此总觉得自己是再生的人,有感于麂子的情义,便毅然决定封枪种地和栽树,永不再狩猎。
听了朋友的故事以后,我时常在想,那位猎人一定从善待麂子这件事中,学会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乃至善待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他就是老了、死了,也会是幸福而了无遗憾的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4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拥抱生命 [转帖]
□ 祥生
7 月26日,《解放日报》周末版刊发了洪昭光教授谈生活方式与健康的长篇文章《怎样活到 100岁》,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当天日报零售空前热销,各便利店和东方书报亭的4000余份报纸上午即告罄。市老干部局还专门向该报表示感谢。8 月15日,友人给我一份新出的报纸《上海商报·生命周刊》试刊第一期。我如获至宝,马上欣喜地读完以“关注生命、关爱自己”为宗旨的48个版面。齐总编的“仁者寿”、出品人尚书的“神奇而伟大的偶然以及无可替代的一次性和单向性”,包括周刊里一些精彩的文章,都强烈地撞击我的脑海,我的心灵深处不时发出“要珍惜生命”的呐喊。
要珍惜生命,是因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权利和资本的扭曲结合等的一股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正剧烈地荡涤着许多人的灵魂。人生和人性被异化,生命被漠视,生存的本原已经被淡薄,生活的信仰已经被迷失。一些拥有权利和财富的“贵族”正贪婪、疯狂地继续掠夺;一些没有权利和才能的“草民” ,利用本能的暴力或诈骗正野蛮地“积累原始资本”;既没有权利、才能,又不敢铤而走险的一般平民,失去心理平衡,患上难愈的精神压抑症。于是乎,一个怀孕的女教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丈夫连砍78斧,在场的警察、校长、乡长、司法局长等一批冷血干部竟熟视无睹。孙子逆杀祖母、女儿勒死母亲、妻子毒害丈夫等一连串的命案层出不穷。生命显得十分脆弱,又丧失安全。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珍惜生命必须善待生命。我们要理智地生存。美国威廉·詹姆士先生说的好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藉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生活中不要老是抱怨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否则将一事无成。古有学佛者,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当父亲问他寺庙生活如何时,他第一年回答:床硬;第二年回答:饭冷;第三年回答:活重。结果第四年从寺庙逃了出来。幸福在于心态的宁静和淡泊。杜甫诗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如果心灵永远保持清净、自足,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极乐世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
珍惜生命还须拥抱生命。我们要激情地生存。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题字赠我:“创造为乐,自由为乐。”87岁的于老他患过癌症、腿脚行走不便,还激情地生活着,“坐轮椅走天下”,“每年一个新主意”,去年创办个人网站,今年成立“思想开路工作室”。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在1998年 6月初面对死神的威胁时,首先想到到的是“最后的微笑”,至今仍以永远微笑的精神活跃在社会的民主建设舞台上。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言论,吸引无数青年学子要报考他的博士生。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活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啊,生命中如果缺少激情,犹如一架琴键坏掉的钢琴,永远不会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论语·雍也》篇中说
:“知者乐,仁者寿。”孟子曰:“仁者,爱人也。”几千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聪明和善良的人会永远快乐、长寿。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爱戴社会、爱戴人类。爱因斯坦说过:“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因此“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祥生) 2002、8、18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4
面对生命终结者 [转帖]
2001-11-16 17:11:09 家庭医生 卢守义 阅读68次
一生中,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是殡仪馆。那是因为,面对着昔日生动的脸庞如今已若死灰时,面对着昔日鲜活的生命如今已停止心跳时,我年轻的心总会被深深地刺痛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苦总会在脑海中游弋……
一生中,我必须得去的地方也是殡仪馆。那是因为,生离死别的最后永诀,无论是亲朋还是挚友,不看上一眼,心灵将会一生不得安宁;那是因为,每一次面对生命终结者,都会引起一次心灵的震颤,引发一番对人生的深层面的思考。
我的一位朋友,刚逾而立之年就躺在了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永远停止了生命脉搏的跳动。知情者都说,他是挥霍浪费生命一族中的佼佼者,一日三餐每餐必饮,且每每酩酊大醉,还以此为快事。先是酒精肝,后是酒精肝转化成肝硬化,再是肝硬化变成了肝癌,确切地说他是"喝死的"。
我的一位文友,刚跨过不惑之年的门槛,就撇下娇妻爱女迈过了奈何桥,永远停止了他那才思敏捷的思维。知情者都说,他是过分用脑、过分写作"累死的",我很以为然。这位文友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创作一部中篇,曾开创过72小时无眠的全新纪录。他死于猝死,突发性心力衰竭。
我的一位同事,刚交知天命之年也驾鹤西去,她的一双儿女哭得如同泪人,但深情并不能呼唤她生命的复苏。知情者都说,她是被"名利欲"扼杀了生命。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视功名利禄甚于生命。为了评职称,她曾与人争名于朝;为了长工资,她曾与人争利于市……最后,她带着对名利的奢求绝尘而去。
每一次面对着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命终结者,我都会想得很多很远很深刻:是啊,"人生自古谁无死",正常式的、病因式的、不可预见式的死亡,是谁都无法逃避的自然法则。就以人们常说的寿终正寝为例吧,这是人力难免、死而无憾的。可由于自身的不珍惜、不爱护、不检点,将生命的常青树过早地扼杀在成长期、鲜活时、灿烂阶段,则无疑是人生的最大悲苦,也是对只有一次的生命的廉价而沽。有的人为吃喝玩乐所累,以透支生命的健康为代价;有的人为鞍马劳顿所累,以加大生命盛载的超负荷为筹码;有的人为功名利禄所累,以为之熬得身心憔悴为代价……
每一次从殡仪馆归来,都会有一种让人大彻大悟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终结者那鲜花丛中的安详面容,总会挥之不去地镶嵌在脑海里,教会我怎样珍重健康、善待生命、远离欲念。这种无欲的日子活得很充实、很轻松、也很快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终结者形象在脑海中的渐渐遁去,就又会在人生欲念的旋涡中,极不理智地去比拼。看来,时常参加一些殡仪活动,不但对死者是个纪念,对生者也许会更有意义。它会使你悟到一些哲理,产生一些反思,以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无贪无欲地过好今后生活中的每一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5
善待生命 [推荐]
曾经以为,生命的终点是那么遥远,时间充足,环境舒适,在生活中如同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索取。而死亡就象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情节,令人悲伤但虚无飘渺。可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让死亡一下子变得清楚和现实。
我常常想,如果今天就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会做些什么呢?
母亲,好久没去看母亲了。她还好吗?精神愉快吗?那个为儿女辛苦了一辈子的好妈妈,平日我们是多么的没在意您,甚至和您争嘴、怄气,从来没有想过***难处。您身体不好,还时常记挂着我,可是我又为您做了些什么呢?
同事朋友间偶尔的摩擦已经很模糊了,那些平日里淡忘的友情和帮助,此时却是那么清晰,往日忽视的问候和关心让人心底潮湿。奶奶常说:要常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哪怕遇到了分歧和冲突,只要常想到别人曾帮助关心过我,就会有忍让和宽容的心。
我们在事业和家庭的忙碌中,常常忽视了人类那些珍贵的情感,没有失去的危机,就不去在意那些看似琐碎平常的关心和爱。善待自己,更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能够健康的活着并在工作中奉献着,这还不足够让你升出和善知足的心吗?
死亡是对生命的警醒,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生活。记得有段话是这样写的:生命的泉水是有限的,并非流之不尽。在这有限的时光里,乱七八糟地活着,不如清清楚楚地活着;烦躁痛苦的活着,不如平静自然的活着;焦灼愤怒地活着,不如豁达快乐地活着。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表面有理而实际上会把我们的生命之路变成一片泥泞的理由,放弃那些让活力耗费在形式中的搏斗,这样,我们的人生就自由了,我们生命的泉水就会清澈,光明,充盈在岁月的河里,轻快的流淌。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6
善待生命 [转帖]
人往往只关心注重自己,关怀他人的人很少,即便是在学佛的人当中,唯希图自己得证佛果,对众生疾苦漠然视之者也不乏其人。尤其近些年来,外道猖獗,邪说谬论横行,加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无有正见,颠倒妄想,热衷于外在的色声等六尘的感官快乐,道德伦理观念淡薄,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不断地制造着生命的悲剧。
近年来,仅在屠杀生灵以满足私欲上,早已发展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乱杀滥吃的风气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上层社会到普通百姓,无处不是疯狂地吃着鲜活的生命。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有过这样的疯狂,无论大街还是小巷,叫卖鲜活血肉众生的比比皆是。如今的蔬菜市场,亦简直成了"动物大世界"。当今的吃法与杀法,前所未有,可谓登峰造极,实在是惨不忍睹。
在武汉及南方一些城市,你如果想吃青蛙,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买到剥皮、砍掉头、挖出内脏并穿成串的"活青蛙",叫卖者口里不断地嚷着"不是活的不要钱",一边叫一边敲着刚剥下皮不久,正在痛苦挣扎的青蛙。有些刚刚生下来的小生命,如幼猪、幼鸽,尚在呦呦待哺之中,还未发育成熟,就已被烹成脆皮乳猪,火熟乳鸽,还有更令人怵目惊心的菜谱如"铁板烧"、"龙虎斗"、"炸凤凰"、"炖全鸭"等等,可以说,每一道菜都是一曲充斥着血腥味的悲歌。如有一道菜叫"白玉穿龙",是将活泥鳅与豆腐一起煮,在烧煮的过程中,泥鳅痛苦难忍挣扎游窜,自然钻入豆腐之中,最后与豆腐一起煮熟。这种悲惨的景象实在是摧人泪下,正如弘一大师的一首《示众》诗:"景象太凄惨,伤心不忍睹,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但设身处地为物类着想者寥寥。
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杀生行业的兴旺提供了方便条件,随着饲养技术的改良,快速养殖法已出台,在饲料中加入催生激素,使动物快速生长,缩短成熟周期,在这种饲养方式下,动物的厄运提早降临了,一批批速生家禽、畜类,被送往屠宰场,然后又被贩卖到各大城市,成为人们口中的食物。在南方有不少高效养殖厂,每年都有大批鳗鱼被宰杀,冷冻后运销日本。在沿海地区的许多港口,一艘艘满载着鳗鱼的轮船驶向日本,呜呜的汽笛声仿佛是为惨死的鳗鱼所凑的哀曲……
在禽畜专业市场上,大批人工养殖的蛇、龟、狗、鸡、鹅、鸭及鸟类等被关在笼中待售,这些可怜的众生忍受着囚禁、酷热、饥渴等巨大的痛苦,在臭气薰天的恶劣环境中煎熬着,其最终的命运则是"上刀山、下火海"的悲惨结局。
九十年代末,香港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鸡瘟疫,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漫延,政府下令停止销售鸡禽,仅在几天之内,就有一百多万只鸡被宰杀,鸡瘟疫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无辜的鸡却为此葬送了生命。人们是否想过,二战其间,仅在奥斯威辛一个集中营,近四百万人遭到了纳粹分子的血腥屠杀,在南京大屠杀的惨案中,短短几天内,穷凶极恶的日军凶残地杀害了三十万同胞,对此我们称之为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悲剧,可这一百万鸡的死,却无人为之鸣不平,难道是因为鸡是禽类,便可任意宰割、漠然视之,而人的生命尊贵吗?我们佛教徒把一切众生都视之为平等,是没有差别的。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虽不是佛教徒,但他的平等心肠,不禁由衷地使人赞赏。他说:"将其它的动物看作我们的兄弟;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赋有生命,因为它们有和我们同样的生命元素,同样的感觉,同样的忆念,它们只缺少了人类的语言能力。如果它们有了,我们还敢杀它们、吃它们吗?我们敢犯这种杀兄弟姐妹的罪吗?"如果人人心中有了这个观念该多好啊!
只图一时口欲,无有因果观念的人们,麻木不仁,愚痴凶残地肆意残杀生灵,制造了一个使有情不得安宁的悲惨世界,也给自己的今生来世投下可怖的阴影。恳请杀生食肉的人士对广大有情生起慈悲之心,励力戒杀,善待生命,奉行素食,这样就可以减少和断除生命悲剧的发生,如此我们人类共住的地球不就真正变成美好的安乐园吗?!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7
善待生命 [转帖]
蝶衣破碎,随风飘逝。香港艺人张国荣之死,令许多青少年歌迷唏嘘不已。
诀别红尘的人,总有其自觉充分的理由,不管他是一念之差,还是久认宿命。
斯人已逝,而生者当思:人的一生总会有荣有辱,有成有败,就像西天取经须历九九八十一难。儿时,读《西游记》,就深为唐僧师徒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毅力所感动;尽管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机巧,但我还是认为:一个人既然来到世间,就应珍惜此生,要善待生命,让自己活得充实一点,快活一点;要敢于直面磨难,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做自暴自弃的傻事。
艺人之死,而且是自杀,较之百姓病故,当然是新闻。但无论“哥哥”有多少隐私,活着的时候,作为一个艺人,他给我们带来过许多真情和美好。如今,当任何叹惜都唤不回脆弱的灵魂时,再连篇累牍,捕风捉影,去编排谈资,炒作卖点,这样的娱记难道不有点残忍和恶心?我想:我们的责任应是让活着的更好活着,让逝去的安静逝去。这是善待生命的另一层意思。
忽又想到伊拉克战事。战火愈燃愈烈,平民死亡已经逾千。世界反战呼吁日盛,连联军士兵也苦盼早日回家。这正是人权最本能的反应,也是善待生命的又一种呐喊!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7
善待生命 作 者 : 杨 静
那是一个柳绿草长的春天,而我的世界却是一片凛冽萧条。我开始放弃一切 , 放弃心爱的纸和笔,放弃希望和快乐,甚至优伤。我空洞的笑一如我没有内容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一位师兄让我陪他去动物园,每看到一种动物我就恶狠狠地研究把它们如何地清蒸如何地红烧,如何炖,如何切,如何炒 ''''''' 这些或美或丑的生物被我“在理论上”吃遍以后。师兄望着我,淡淡地说;“每个动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一个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所以应当善待它们。包括自己的生命,你明白吗?”一刹那间我泪流满面。
善待生命。当你的生命如花似锦,不要沾沾自喜,当你的生命之舟搁浅,也不要用贫血的头脑预演失败的过程。一花一舟也是一世界,它创造着奇迹,同时也被奇迹造就着。
生命是一曲歌。有高亢激越、行云流水处,也有晦涩沉郁的地方,你浅吟低唱也好,纵声高歌也罢,只要把世界的性质都溶人每一个音阶,就是一首好歌。
生命如同一幅水墨画,着眼点气势磅礴,凝神处也不失隽妙,我们不要反转负片似地颠倒黑白看画中景致,画儿就值得珍爱。
生命也似一篇文章,它文白相揉,精彩流畅与冗繁沉闷相并存,我们忽略句号的位置注意内容的匠心独运,就是佳作 .
“峰有干盘之险,路无半步之平”,高考落榜、爱情遗弃、事业失败、疾病人侵、人事纠葛 '''''' 我们无法选择环境,选择遭遇。但至少可以选择机会,选择努力。
善待生命。特别在日与夜边缘的盲区,如席慕容所说“有些梦想,可以重新开始盼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1-31 09:08
善待 生命[转帖]
年轻的生命,如脆嫩的树苗,需要阳光呵护,需要雨露润泽。在它生长的环境里,
也许曾缺少什么?眼下,它蔫垂着头,弯折了手,叶片残落...
实际上,即使处于心理冲突、精神崩溃边缘的人,也是那么地渴求理解、留恋生
活!如果他的老师或同学在发现一些迹象时,能及时给予安抚,是可以避免许多恶性
事件发生的。
热爱郁郁葱葱绿意的人们啊,请伸出你温暖的手!
阿琴是某重点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学校她学习努力,成绩好,待人诚恳,有理想,
上进心强。由于学习成绩好,在对专业重新分班时,被选入新班。新班的学生都是原班的
佼佼者。谁知她却说在新班学习很吃力,真想死。认为还是原班好,并要求回原班。系里
没有同意她的要求。虽然在新班每次考试都在80分以上,她还是常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思
想,情绪忧郁、沉默寡言。她不满意新班,觉得学习吃力,又争强好胜,考试总想保持在
90分以上。为了达到目的,她白天黑夜拼命学习。这样超负荷的学习使她心理上感到很累,
渐渐地变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意志消沉、万念俱灰,只求一死了之。很显然,她患了
抑郁症。自杀前的一天,她还对家人说:“唉,又要考试了。”流露出极度的胆怯和恐慌。
由于家人、老师、同学都未能及时给予注意和帮助,她自己又无力自拔、自救。最终,正
处于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她。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因为躯体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疲劳、绝望原因而引发的抑郁,严重时可以导致自杀,自
杀是个人的精神困扰严重到难以控制,精神彻底崩溃的表现。它始于心理挫折,发生于正
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自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死亡
在死亡谱中已占很突出的地位,而且年龄日趋年轻化。
自杀行为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而言,有这几个方面:
1)自杀行为与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
:据有关的比较研究资料揭示,墨西哥的自杀率为2人/10万;美国高其5倍,为10/10万;
奥地利高其12倍,为24人/10万;西柏林高其21倍,为42、7人/10万,日本的自杀率也较
高。这些状况可能与其国家的意识自由、政治对抗剧烈、人情淡漠、生活节奏紧张、精神
压力过大、意识形态冲突激烈等因素有关联。相对而言,中国的自杀率较低,这与中国人
传统的礼教观念的影响较深有关。正所谓“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可有之毁损”。但是,
我国近些年来自杀率上升,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是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
(2)自杀行为与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相关:一般来说,经济、政治、秩序稳定,人
们的心理平衡,自杀率相对就低,而经济与政治的剧变,引起社会动荡、秩序混乱,造成
了社会与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人们的社会支持与交往,削弱了人们生存的能力,信
心和意志,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对未来感到焦虑、忧愁。由此出现绝望的情绪状态,
从而产生自杀。所以,在这种时代,往往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例如,中国的“文革”
期间以及90年代头几年前苏联、东欧的情况就是如此。
(3)自杀行为与精神刺激因素相关: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剧烈、经济状况不佳、
教育方法不良、亲人死亡、天灾人祸、爱情失败、家庭矛盾、升学就业不顺利、事业无成
以及别人的嘲讽打击、刁难等等外界的事物或情境阻碍了人们去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时,
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使人们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成为自杀的诱因。
(4)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如果说,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刺激等因素是自杀
行为产生的诱因。那么个人的挫折容忍力因素则是自杀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而且是最主
要的影响因素。在同样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中有时很多人处于同样的动机冲突
、挫折情绪的精神刺激之中,但由此而产生自杀行为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显然,这与人们
的心理承受力相关。在严重的挫折面前,有的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则惊慌失措,
颓废沮丧,一蹶不振。
自杀行为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用自杀作为一种报复手段。为了对阻碍自己欲望实现
的人施以报复,以死来迫使对方承受法律的责任或道义上的、良心上的遣责;有的是为了
对抗他所反对的势力,以死来示威;有的是因为外界或自身的生理、心理压力太大深感绝
望,以自杀作为摆脱困境的手段;有的用自杀作为一种献身的、进攻的、追求某种心理满
足的手段,例如有的人为了追求理想与正义事业而献身,以死唤起当权者或民众的觉醒。
虔诚的宗教信徒以死来超脱尘俗,进入“极乐世界”。
自杀的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情绪型和理智型。情绪型的自杀,往往是由爆发性的情
绪引起的。如委屈、悔恨、内疚、羞惭、烦躁、赌气等等。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比较迅速
、发展期短,体现出即时的冲突性或突发性。例如,有的夫妻吵架,一方赌气自杀,就属
这种类型。
理智型的自杀与情绪型的自杀相反,它不是由于偶然的刺激唤起的激情状态所致,而
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体验和评价,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萌发自杀的意向
,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自杀的措施。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孤独者、
精神空虚者、厌世者、为宗教教义献身者的自杀属此类型。例如,上述例子中的女大学生
,她的自杀意向在高考之前就产生了,进入大学的两年时间里,悲观厌世的情绪和自杀念
头反复出现,后来的专业分班不如意只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导火线。
对自杀的防治,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措施,如心理咨询、自杀者“热线电话”,自杀解
救中心等等。不管用何种方式,在对自杀者进行治疗中,首先要对紧急情境作出反应并缓
解。消除与自杀有关的因素,除掉可能引发自杀行为的导火线。其次,了解自杀者的情况
,与当事人进行交谈,使其能够将内心积郁的情绪、自杀的思想和冲动尽情地发泄出来,
以便尽快度过危机。如果外界环境因素对自杀起重要作用,还要进行社会协调工作,争取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协作与帮助。再次,对自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给予疏导、劝解、
安慰、支持,使其从抑郁的、悲观的、痛苦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抗
抑郁药物协助治疗,引导他们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体育、娱乐活动,培养豁达
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毅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7-23 10:29
好帖子提上来给大家看看,值得大家认真来品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7-31 08:32
好贴子提!
作者:
回忆
时间:
06-8-28 16:09
美惠姐姐,我才23岁我要怎样才可以走出自己情绪.今天晚上同学叫我去玩我答应了但是我现在就有西紧张害怕到场的时候我的沉默会让自己很困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了,所以我也有意的回避与朋友见面.结果是越来越差.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9-11 20:06
这里有一个病友的文章,发自腑脏
曾经
我的心化作飞絮,在春日的空气里飘浮;
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伴风而行,由风摆布;
一个人飘零无人呵护。
仿佛跌入海的深处,在无边的绝望里痛哭
声嘶力竭的呼救,没有人回应,没人能助
一个人挣扎独自恐惧
曾经
我不敢站起来,因惧怕那滚滚不息的海潮;
死死地扒住海岸,然而沙粒也被冲走了,连同着沙屑伴着我飘泊;
睁大了惊恐的双眼,徘徊于地狱的门前,寻求一丝微弱的光线;
我怎能走得如此绝然.......
无际的黑暗中摸打着,何处找寻解除魔咒的灵药?
寻觅中
敏利的目光触到了一起摇曳的水波
那是救生圈,意外地飘向我;
我奋力攀上它,顾不了满身的泥淹带着满脸的执着;
起起、落落、滑滑、跃跃
说服自己,坚强的意念,相信会脱离危难于水深火热;
一次一次一次
不气馁不妥协不退却......
终于
天亮了我看到晨曦听见号声寻见光明能看日出
这漫长的黑夜啊,我还以为它无边 无际,是永远的炼狱;
可是我想错了,这是真的。
付之于坚韧和努力,黎明就姗姗而来矣
我要感谢谁呢?
是阳光心理
让心灵有地方停歇
我的救生圈
阳光心理
作者:
天涯浪子
时间:
06-9-18 16:45
谢谢美惠子
阳光有你更精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5 23:04
爱,首先从自己开始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06-9-21
爱自己是浪漫人生的起点。
--奥斯卡威尔德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和老师可能曾经告诉过你,爱自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他们甚至可能还会告诉你,这种自私可能会使你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将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这是受文化局限的产物,它使你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巨大潜能。我们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虚荣、贪婪、傲慢、自命不凡,而是一种善待自己的情感,是对自己的无条件接受。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自尊心的综合体,如果你能够注意养生。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你就已经学会爱自己了。如果你拥有了这种爱,那你也就可以把它奉献给别人了。
还有一个误区,认为爱必须作用于某个对象上。实际上。爱非常像花散出的香气.无论有没有人去闻它,香气都是存在的。那些有爱的天性的人们,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辐射出爱。而且。他们把爱撒播给别人并不是通过压制自己的欲望、牺牲个人的需要来实现的。而是由于他们十分充实地享受生活,所以非常希望别人也能分享这种快乐。他们在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正是他们的爱产生的源泉。
你可以试一试:
在你比较轻松、事情比较少的日子里,专门选择出一天时间。在这一天中,做你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满怀感情地对待自己,为自己祝福,将自己泡在充满泡沫的浴缸中,放声歌唱。为自己做一顿最爱吃的饭菜,慢慢地享用。用一整天的时间来爱自己。
通过友善地对待自己、你会逐渐地觉得自己的状态开始好转。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而且你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产生感激之情。如果你能够时不时地用爱来滋养自己,你很自然地就会更加爱别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5 23:08
思考生命
作者:赵泽华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06-9-30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我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呢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缓缓从门前经过。小驴车嘎拉拉轧过石子路,车上停放着一口黑漆棺材,还有一座精巧玲珑的纸房子和一架纺车。后面跟着一大群身穿白粗麻布孝袍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脚蹬白鞋,头戴孝帽,腰间系着宽宽的白带子,女人们用手帕蒙住脸,唱歌似的长一声短一声地哭泣。我没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样追着队伍又喊又跳,就那么呆呆地站在路边,头上还插着几束蓝紫色的喇叭花。这事过去很久,我都不能够忘记,那乐声里所诉说的生命的秘密和悲凉,是那么深那么痛地开启了我小小的心灵。以后我长大了,在许多年的生命里,先后亲眼目睹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亲的死亡。他们三人是我最挚爱的亲人: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外祖父、外祖母抚养了我。他们都曾在病痛中挣扎良久,然后默默离去,没有留下一句话。但他们今生所给予我的呵护和爱是那么久远地深植在我的生命中。十几年过去了,留在我心底的依然是一份抹不去的痛楚。
19岁,在一场车祸中,我也经历了死亡,曾在生与死织成的暗夜里挣扎了7天7夜。当时医生告诉唯一守候在我身边的弟弟说我随时可能死去。17岁的弟弟不知如何准备后事,他只是哭只是不相信,不吃不睡一直守在我的床前。活过来以后才明白:死亡就是对这个世界毫无感知,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快乐,当然也没有痛苦。由此也才彻悟,那爱那欢乐,连同痛苦也都是如此珍贵,因为它标志生命的存在。后来,我做了母亲。第一次在产院的育婴室门口看到那么多千姿百态的小生命。那些天使一样的婴儿,有的在安详地熟睡,有的挥舞粉嫩的小拳头大哭,好像在抗议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站在那里我禁不住泪水盈盈:这些生动可爱的小生命不同于死亡带给我的,他们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一种真正圣洁美丽的感觉。我又开始问自己那个久已困扰的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我对自己说: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加,那种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但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我想要说的是,由于我对于生命的爱以及对生命越来越接近本质的认识,我的生命会变得单纯明净。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而这些,多半与利欲和物欲无关,没有利欲和物欲的参与,我也照样获得许多快乐。我喜欢秋夜,静听窗外风旋落叶的声音和秋虫的低吟,似乎听一份幽怨,又听一份安然。喜欢雪后初晴洁白的路和屋顶,喜欢听屋檐下雪水融化,滴落在松软的泥土里。喜欢清晨一两声婉转悦耳的鸟鸣,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唤醒并且变得清新。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同样喜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那份美丽的忧伤。喜欢骑单车从高坡上飞快地下滑,让清爽的风柔柔掠过面颊将我黑发向后高高扬起。尤其喜欢在窗外无声无息飘落细雨的时候,那细致晶莹的雨帘给我的那种可以遮避的宁静和安全感。我只开一盏台灯,让金黄的光晕暖暖地罩着面前的一切。我放下白色纱窗帘,然后拥被读一本好书,那一刻,真觉得做神仙的快乐也不过如此。我喜欢和爱人分饮一小杯红葡萄酒,喜欢把细长的手指插进他浓密的黑发,感受他的温柔和爱意,喜欢和他在寒冷的冬夜里静静相对,在卧室的书桌前,他读外文我读诗。夜深了,我会起身为自己也为爱人加衣,再端来一碟巧克力夹心饼,一杯清香的热茶。彼此相视一笑,那瞬间的美丽便是永恒了。我并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虚荣,我只把握住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告诉你:拥有并懂得珍惜,这就是快乐美丽的人生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5 23:09
正视死恰恰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06-9-28
(一) 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照一般的理解,生命智慧的探讨与生命教育的进行,似乎应该直接从生命开始。但我们却是从死亡开始,这看来有点残酷,但实际上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由于死亡将每个人的生命从头到尾都做了限定,所以正是它 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假如生命会无期地延续,它还会谈得上有意义吗?
死亡使世界的一切平凡,都显得不凡 !
在这样的基础上,生命智慧的探讨与生命教育的进行,才有了坚定的基础。
认识死,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活!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活”呢?
(二)应更多地考虑过好此生的问题
正视死亡并接受死亡是人最终的命运后,人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把死亡当成一个巨大的包袱,让其长久地压迫自己,更不要让其成为一根绳索,长久地奴役自己的心灵。
请记住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
“自由的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表现在对死,而是在对生的研究中。”
(三)明确创造幸福,这是此生的根本责任
生命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换言之:你是为了什么目标来到这个世界?这是每个人应该最重视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想过,有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还用问?”于是,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对某件事的认识,给予不同的回答:“事业!”、“爱情!”、“快乐!”等等。
这样的回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可取,但往往是片面的,因为他们都没有把握问题的根本。
什么才是生命价值的根本呢?或者说人生的基本责任是什么呢?
那就是——幸福!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幸福。
必须明确:你不是为了事业或者其它什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首先,你是为了得到幸福和创造幸福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至于事业或其它什么,是否能够成为幸福的一部分,那是下一个层次的问题。
事业只能决定自己在生命价值中的比例,绝对决定不了生命价值的根本。
爱情、生活及其他的一切,也同样如此。
明确这一点很重要,他不仅使我们有一个好的根本的尺度,来确定人生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哪些该把握哪些该舍弃,而且更促使每个人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开拓,因而拥有更为丰盈的生命果实。
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由于事业就舍弃生活的“事业狂”,也可能成为失去某人就要自杀的“恋爱至上者”,等等。
当然,特别强调的是:创造幸福的对象也应该是全面的,并不只是针对自己。因为你既是一个个体性的人,也社会性的人。所以,创造幸福,不仅要为自己,而且也要为他人。
明确幸福这一原则,应该把它作为生命的第一原则来遵守。
追求全面性的幸福,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根本责任!
一旦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生看成体验和创造幸福的历程,并为此而进行多方面努力,他的人生就会成为一座绿洲。不管死亡的面孔有多可怕,那也仅仅是绿洲外的狂沙!处于绿洲中的人,却时刻能够领略鸟语花香,品味生命甜蜜的汁液!
(四)拓展创造幸福的各种积极品质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发展创造幸福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自主而智慧地把握自己、积极地看待世界、建设性地改善世界等等。
就拿快乐来说吧。当然,醉生梦死的快乐未必构成幸福,因为一时的麻醉会带来最终的痛苦,但是,认识到自己会必有一死之后,去创造一种自觉的快乐,则是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
明代举人陈琮,将别墅建在城北的墓地边上。有人去拜访他,皱眉说:“日日见此,定然不乐。”
他的回答是:“日日见此,不敢不乐。”
好一个“不敢不乐”!实际他就是以死亡作警醒,不要沉迷在那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绪中,好好地让自己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因为要死,所以不敢不乐。
同样的一件事物,同样的一个问题,观察它的角度变了,事物和问题的“性质”也变了。
宋代大儒邵康节也有同样的认识。他自号安乐先生,可见其对生命的基本态度。
邵康节有一首诗,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精辟见解:
“前有亿万苦,后有亿万世。中间一百年,作得几多事?何况人之生,几人能百岁。如何不喜欢?将自身憔悴。”
著名作家巴金也有句名言:“乐‘生'是人生的本份。”
了解了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不是让人消极、悲观,放弃一切希望,而是让我们以解脱之心去观看这个世界,从而“凡事不可不乐观”。
在电视中,有个十分逗人喜欢的聪明、快乐的角色——日本小和尚一休。他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性格正如电视中所展示的那样。但谁又能想到,在年少之时,他曾经深深沉迷于生命的哀怨与苦痛之中,无法解脱,甚至发出过这样的呐喊:“若有神明,速来救我。若无神明,沉我湖底,以葬鱼腹。”
一个人怨愤到了这个程度,其心中的悲苦更不用说了。后来,他终于看破了生死大关,反倒从此不为苦痛所役,不仅快乐无比了。而且不为世俗行为和条条框框所束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某寺庙有个“晒经日”,每当这一天来临,庙里的和尚总要将各种佛经拿到太阳底下来晒。此时,善男信女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山庙来,因为他们相信被晒经书的山风吹一吹,便可祛病免灾。这一天,一休和尚也来了。盛夏骄阳似火,他便在一棵古树下把上衣解开,袒胸露臂,席地而睡。
山僧气冲冲地想来教训他,一见是德高望重的名僧一休禅师,顿时呆了,但还是把不满说出来:“老禅师,香客这么多,这种举动不太适宜吧。”
一休见他口出此言,哈哈大笑道:“纸经比人还重要吗?老僧能吃饭,能说法,到底是我这个活经重要呢,还是那堆消灾免祸的故纸重要呢?今后你们亲自读活经怎么样?我此时在晒活经,你不介意吧?!”
这,就是一个因为正视死亡而好好活的典范!
好好地活,绝对不仅仅意味着乐观。它意味着对生命要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实现最大潜能和人的生最大价值。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5 23:11
把死亡当作生命的导师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06-9-28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由于早早正视了死亡,于是我的一生就有了发展的最大动力。
平生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小学1年级,一个我最亲近的亲人——外婆逝世了。尽管她那样爱我,但她怕临终的情景吓坏我,因此她叮嘱别人,她去世时,怎么也不让我在她身边。她是头天晚上死的。第二天,我如往常一样去学校读书。后来,父亲到学校把我接回来,告诉我外婆死了。
我那时对死亡根本谈不上什么认识,便和父亲到了外婆家。舅舅打开棺材,让我再次看看外婆。我看到外婆躺着,十分安祥,好像是睡着了。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叫她都不回答的模样,隐隐感觉恐惧。但又想,也许死亡大不了就是睡得长一点、沉一点吧?
晚上与舅舅守灵,睡在棺材边上,一点也不怕,还说要睡得与外婆近一点。于是,我还把手搭到棺材盖上去。据舅舅说,梦里,我还在亲呢地喊着“外婆、外婆”呢。
第三天,外婆下葬了。在我孩童的心中,外婆渐渐成为一种模糊的记忆。我老觉得外婆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天她会回来,会与最疼爱的外孙再次相会,甚至还会像往常一样,带来外孙喜欢的东西。
终于有一天,我一个人玩着玩着,不知道怎么想起外婆来,便忍不住到处寻找,一边叫着:“外婆呢?外婆呢?” 当我怎么也找不到,并意识到以后再也见不到最疼爱自己的外婆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于是,我慢慢懂得了“死”的真正含义:“死了,就是死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
外婆的死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不管我如何思念她,她却再也没有听到我的呼唤。
日子如流水一样流淌。当年的孩童也已步入壮年。上大学、当记者、做总裁……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是外婆这位苦了一辈子的农村老太太所能想象的。每往前走一步,我都会想假如外婆活着,一定会为我很开心;更想到哪怕能给予外婆点滴的回报,也能给我的心灵带来些许的安慰。然而,这都成了此生绝对无法实现的梦想了。
外婆去世已经整整30年。每次回家,我都要到她坟前与她说话。多少次,我在她的坟前流泪。可是这又能如何呢?这时候,我才真正十分痛切地感到:她死去了,我再也不能与她见面。即使我死去,我也无法再见到她。人生的第一大悲,原来就是生死相隔!
外婆之死,给了我对死亡这一严肃问题的最早感悟。而意识到自己早晚也有一死,则是一种遭雷击般的震撼。
这一事件发生在大学毕业后第二年。那时的我,真正是那种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尽管书读得很多,但对生活、社会的实际认识,差不多等于零。毕业时豪情万丈。在毕业的前几天,还与另外两位同学沿着长江徒步走了三天。虽然那时大多有好的分配单位,自己却勇敢地成为新时期最早自己去找单位的人。
但在进入社会后,却发现生活与自己所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社会的阴暗面,怀才不遇的痛苦,失恋和生病等多种不顺心,使整个心灵陷入绝境。而脑中,古今中外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翻江倒海。
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星空下行走。在漫无边际的思考中,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死亡这一问题。其实,这一问题并非第一次触及到,怕是人们都有的那种原始这种恐惧吧。以往一触及,往往就立即将它排解到九霄云外,也许在脑海中停留千分之一的时间都不到。这一次和以往一样,在开始时,只是像一根羽毛一样在眼前划过。但当我要像以往一样将它甩开时,不知何故,它像一条毒蛇一样紧紧缠住了我,怎么也无法甩脱。
那一刻,我顿时感到自己快喘不过气来,我甚至还能猛然看到死神那近在咫尺的脸:带着狰狞的笑,它在不断地嘲弄我:“不管你如何努力,你别想躲开我!总有一天,你也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永远不再存在!”
这一瞬间,我如同遭受电打雷击。怎么?几十年以后,太阳照样温暖、花照开、水照流,鸟儿照样歌唱,满街尽是欢声笑语的人,而我已经不再存在了吗?……
死亡使人无法接受,不仅在于它将我们好好的生命剥夺,更重要的是它肆无忌惮的霸道,让人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你愤怒咒骂也好,伤心哀求也好,或者保证做一个十足的好人也好,都一点也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最终归宿……
对此,我能不感到一种有如宇宙般深邃的恐惧吗?我能不感到一种面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吗?
死亡问题给我带来的心灵痛苦,只能以“绝望的炼狱”来形容。这期间,脑中的各种奇怪的念头,心中唤起的各种情感,都无法以语言来形容。
但是,经历过这一冲击之后,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最终,我还是慢慢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而耐人寻味的是,由于抱着一种最坦然接受真相和对自己最负责的态度,在我不断与这一问题面对面之后,渐渐地,我的心灵有了一种积极的转变,并导致了对命运的完全改写。
以前,我是一个忧郁、悲观的人。之后,我变得爽朗乐观。因为一个简单的理念:既然乐观是过一生,悲观也过一生,为何不选择潇洒快乐过一生呢?
以前,我很内向,甚至曾经一个星期不与人说一句话。后来,我不仅不怕与人交往,而且主动走向人群中,终于成了一个喜欢人们,也受到人们喜欢的人。
因为我已懂得:我并不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隔开与人们的交往,不仅意味着关上了一扇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且也葬送了许多实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以前,我缺乏人生的紧迫感。后来,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好更积极的规划,并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努力。
以前,一点点成功或快乐就容易使我自满。后来,“人生很短,世界很大”成了我的座右铭,我总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当必须舍弃时就勇于舍弃。
因为一个人倘若要在生命中得到更多,得学会一次次的紧握,更得学会一次次的松手。
以前,我往往为了追求所谓伟大的事业,而对周围的一些人和事缺乏足够的珍惜。后来,我渐渐建立了一种创造、体验、欣赏结合的新生活观。因为我已懂得,远方的星光固然美丽,但追逐星光的时候也不应忽视“路边的花朵”。
以前,我敏感而脆弱,一点小事就足以使我自怨自艾。后来,多次遇到人生逆境,我总能坚韧不拔,即使被打倒人生的“零点”,也能够重新再起。
以前,我对人缺乏理解和宽容,事事总想自己对而他人错。后来,当我想到每个人和我一样,最后也会有着同样的最终结局时,我对人总是很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同情与怜悯,我开始慢慢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爱人之所爱,悲人之所悲……
尤其当我想到外婆之死,给我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痛憾时,我就经常警醒自己:尽孝要及时,爱要及时,行善要及时……
曾经我绝望得差点走上绝路,后来,我不仅活下来,活得好,而且用多种方式,想法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当然,在我生活越过越好的同时,事业也蒸蒸日上。
自从经受“人必有一死”理念震撼,已经过去了快20年。近些年来,我在国内外多次做演讲,并接受记者采访。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哪件事对你人生影响最大?”
我总是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正视人终有一死,对我影响最大。
我深深感到:真正接受这一震撼的一刻,是使我走向开悟的一刻。
我认为:
接触到生死问题,才是真正确定人生观的第一步——
意识到人的局限,才可能获得局限中的“最大”;
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死,恰恰是一个人主动人生的开始!
于是,自那以后,我就有了 这样一种“倒过来”活的人生态度:
年轻的时候,以一个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年老的时候,以青春来要求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是的,每个人要正视死亡是很难的,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庆幸:在那美好的青春时代,我就正视了这个如此严肃的问题。
正因为我在年轻时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我才能 摆脱盲目,积极地筹划一生,学会当自己和生活的主宰。
不错,当我承受它的打击时,感觉仿佛真如一条被打断脊梁骨的狗。 但真正挺过来之后,就惊喜地发现:“台风”过后,却长出生命的新芽。它开始并不打眼,但后来就越来越强壮,直到有一天长成大树。
面对死亡,无疑是迎接心灵中最不愿意承受的恐惧体验。但请你相信我的亲身体会吧:尽早正视死亡并不可怕!你不仅绝对挺得过来,而且还会从此找到生命的真正源泉!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5 23:12
让价值之星把生命照亮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06-9-28
我有一个舅公,在双目失明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在他临死之前不久,我送他回家路过村口桥边时,他突然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活着真好,真舍不得死啊!”
年幼的我,听到他发出这种感慨,心灵不由感到一种震撼。在事隔多年,当我写作《生命智慧》一书时,他的形象不由浮现在眼前。
我不由想:这世界上有不少人,拥有比舅公更好的条件。但是,他们总是说:“活着没意思!”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走上自杀道路。
为何一个残疾人在感慨生命的美好,而一些健康、富有的人,却在感慨生命的虚无呢?
这里所涉及的,是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生命的价值问题。
生命需要意义支撑,没有意义支撑的生命,就是无根的浮萍。
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在外面存在整齐划一的客观标准,而在每个活着的人自己将其赋予。
你可以将生命视为一堆垃圾、一块烂布、一张废纸,也可以把生命视为一束鲜花,一片阳光,一串响亮的欢笑。
一切全在你的赋予!一切全在你的创造!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6 05:25
辨证地看待生死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2000多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一位君王带着大臣去登山。君主东望西看,不由感慨地说道:“眼前美不胜收,可惜几十年后我们都得死去,人生太短,真是让人难受。”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这一席话,打动了更多的大臣。不只是为了迎合君主,他们也一个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位哭泣的君王叫做齐景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喜欢玩乐的君主。照理说,他这番话是很有哲理的,为此而哭泣也情有可原。然而,却有一位大臣,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晏子却大笑不止。齐景公诧异地问:“我们正在为人生苦短而悲泣,你为何这么快活地笑呢?”
晏子回答:“如果人生不是如此短促,前代的大王现在还活着呢,您就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了!” 齐景公如梦初醒,立刻停止了哭泣。
有死才有生,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规律。我们之所以具有生命,正是由于有以往生命的消失。新陈代谢,自然规律。既然这样,我们对轮到自己告别世界的命运,又何怨之有呢?
必须辩证来看待生死。西方一位哲人曾经写过这样一句名言:“上帝会嫉妒人,因为人都会死,而他想死都死不了。” 一位著名小说家写了这样一篇哲理小说:
古代时,发生了火山爆发。一位仙人看中某人,将一瓶长生药让他吃了。这位先生十分高兴,经历过许多朝代,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生活。但后来,他对人生满足了,也厌倦了,就想死去。但是他不会自然死,而且,不管他想尽什么办法去死,还是死不了。
最后他终于明白了,那个给他长生药的人,事实上是最大的骗子和坏蛋。
粗看起来,这是一个笑话,但是的确也包含某种寓意。
希望长生不老的人,不妨这样想一想:假如过了一万年,自己还是死不了,那不也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吗?
实际上,拥有我们这一遭的生命,就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把它经历足、享受足、创造足,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一个人,即使他再伟大、再有本领,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拥有的这一生过好。当自己必须离开这个世界时,就带着欣慰的微笑,无怨无悔地离开。
生命就像一个大舞台,当我们登场时,就尽量将角色演好。当到了我们演出结束时,就该高高兴兴地走下舞台,让新的演员登场。
该下场时却赖在舞台上不走,与那种在舞台上不演好角色的行为,所犯的错误都一样。
至于在舞台上不演好角色、该下场时却赖在舞台上不下台的人,则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不负责,而且更惹人加倍厌恶!
不好好活,活再久也是行尸走肉。真正好好地活,一辈子就已足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0-6 05:26
掌握生死机会,才能把握成功
文章来源:中华自杀救援网转载
时下,追求成功,已经成为了人们最热衷的问题。为什么要追求成功?对许多人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事——可以有更多的钱,可以过更美满的生活,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享受人们充满羡慕的眼光和掌声……
得承认他们的话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然而,能取得大成功甚至极限成功的人,却不满足这种“不言而喻”的答案。他们把对成功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根本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比尔·盖茨从小就喜欢研究伟人的传记,并思考一些严肃的人生问题。后来,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凝结为这样一段话:
“人生就是一场正在焚烧的大火,一个人能够做到,也必须去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这场火灾中抢救出点什么来。”
比尔·盖茨后来考上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上的又是在美国最吃香的法律专业。但是,由于意识到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软件开发大有前途,他便果断地作出决定:在刚刚学完大学第一学年的课程后,便出来进行创业。
比尔·盖茨成为了信息时代最成功的创业典范,并几次蝉联世界首富。
上述故事举世皆知。但是普通人,往往只把比尔·盖茨休学创业看成事业的起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非凡的决断,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 ,和他关于“人生是一场大火”的观点之间,有着一种最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最重要的生命智慧!
生死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大成功家必然是大哲学家。他们未必会写什么哲学著作,但是在他们生命的骨子里,总是贯穿着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智商高,情商高,而且,还有一种更重的“商”——哲商,他们对世界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有着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唯有真正具有哲商,尤其是对生死问题有真正的理解,才会有心灵上重生的机会,才会有真正对命运的彻底塑造, 并由此而警觉、发奋、主动地安排人生。
正视生死问题,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而且 越是尽早面对,越能掌握生命的主动! 不要像那位农村老人一样,直到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才去面对。
越拖延时间面对死亡问题,越使人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潜能处于沉睡状态,越躲避这一问题,就是越推迟自己的成熟,并因此丧失尽早为命运掌舵的机会!
世界著名作家梅特林克说得好:“毫无疑问,最幸福的人,在不幸的边缘、在死亡的边缘消度生命。”
让我们不要把死亡看成对生命的简单否定吧!
让我们学会把死亡看成生命的导师吧!
作者:
木碗
时间:
08-6-4 01:37
标题:
顶起来。
阳光工程发起人我们的站长也曾经是抑郁症患者,这一点,老会员都知道,新来的朋友可能还不清楚。
现在论坛上的版主、超级版主、管理员,大部分都是抑郁症康复者或有所好转的病友,抑郁症患者难道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这个论坛就是由抑郁症患者组建而成的。阳光论坛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如果没有生命的延续,也不会有阳光工程爱心的传递。
如果你觉得这里有人给了你理解和温暖,就请你把这种爱转化为力量,走出阴影之后,加入我们的队伍,继续爱心的传递。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8-11-29 17:37
正视生死问题,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而且 越是尽早面对,越能掌握生命的主动! 不要像那位农村老人一样,直到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才去面对。
越拖延时间面对死亡问题,越使人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潜能处于沉睡状态,越躲避这一问题,就是越推迟自己的成熟,并因此丧失尽早为命运掌舵的机会!
世界著名作家梅特林克说得好:“毫无疑问,最幸福的人,在不幸的边缘、在死亡的边缘消度生命。”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