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精神病人制作的"疯狂面包" 帮助脑障患者
[打印本页]
作者:
食尚小米
时间:
12-3-29 12:21
标题:
精神病人制作的"疯狂面包" 帮助脑障患者
来源于:公益时报
1999年,精神科医生黄峥发现,很多
精神病人
在医院治疗结束回家后,没有人监管,导致病情复发。黄峥想,为什么不建立一所这样的机构来帮助这类病人呢?于是,他向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创办了这所北京市第一家精神病民间托管康复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
2004年,黄峥突发心脏病去世,托管中心由他的妻子
杨云
接手。此前,杨云是一名神经科护士。
托管中心
位于地铁管庄站向南约3公里,由大片工厂厂房改建而成,每年需支付约20万人民币的租金。200多位病人由3名医生和40多位护工照看着,他们大都是北京人,由亲人或朋友送到这里。
相比专科医院,这里价格低廉,病人每月平均支付1200-1500元的食宿费。杨云说,"因为不提供治疗服务,只是看管。这里与外界隔绝,安静没有压力,对病人恢复很有帮助".虽然托管中心的性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但他们却从未尝试与基金会或企业取得联系,自负盈亏,所有开销都来源于病人缴纳的食宿费。
精神病人们有绝对的人身自由,甚至还可以养宠物,这里有几十只鸡、鸽子和两只猫。春天,杨云还会在空地上种植各种蔬菜和花朵,在道路两旁支上葡萄架。
"疯狂面包房"在一个角落里。它在2004年冬天建成,得益于两名外国志愿者伊万和
娜塔莎
。伊万曾经在美国旧金山做心理医生,和精神病人有长期的接触,而娜塔莎则是来自德国的一位全职主妇。
她们想教神经病人做面包的提议得到了杨云的支持。杨云选择了一些具备简单英语口语能力的轻度
精神障碍者
来学习。"这也是一个双方选择的过程,你认为可以的人,他却不喜欢,有的人又主动表示出兴趣。"杨云说轻度精神障碍者完全接受并且有能力与正常人沟通,他们也愿意参与劳动。托管中心的门卫、小卖店的销售员和保洁工人都由病人担任。当然,他们也会相应得到略低于普通人的报酬。
在娜塔莎筹集了几千美元购买了简单设备后,"
疯狂面包房
"正式开工。此后的每个礼拜五清晨,6名病人就穿上烘焙师的衣服,像模像样地开始工作。出炉的所有面包上都贴有"CRAZY BAKE"的标签,在面包宣传卡上印着"帮助脑障患者,重现美好生活"字样。他们不生产精致的茶点或保质期短的鲜奶蛋糕,只生产外国人习惯的主食面包。"老外",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
为了防止囤货,"疯狂面包房"实行"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在进行生产之前确定客户的需求量。目前,他们与德国驻华使馆学校、万国公寓以及一些志愿者朋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非常稳定的客源。
伊万
和娜塔莎负责配货。每个礼拜五面包做好之后,她们就将面包车开到北京市里。现在,她们又在想办法筹钱为托管中心买一辆新的面包车--"可以带一些病人的那种大车".
2011年,"疯狂面包房"的销售额大约有几万元,每一个面包师傅每个月都能从中得到300块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会选择用这300块钱来抵食宿费,而是买一些饮料或零食。杨云说,做面包也是一种康复的方式。这个过程让他们变得很有信心,他们感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价值,劳动和买卖的行为让他们觉得像回到了正常社会里。
据资料显示,中国至少有1亿名精神病患者,而全国仅有不到15万张精神病病床。杨云希望将来能建立一个全封闭的"乌托邦"式社区,有医院、超市和康复中心,精神病人在社区里生活、恢复、变得健康。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