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转】二十六年研究自闭症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1-27 21:36
标题: 【转】二十六年研究自闭症之我见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9b6f301011jqn.html

自从一九七一年以来,我曾陆续接触过超过五百个被诊断为自闭症及相关障碍儿童的家庭。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旨在帮助这些孩子建立沟通关系的临床治疗方案。我不仅跟这些家庭之间保持规律性的接触,我还通过对超过两百个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很仔地细调查了这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现在,我正在跟大约三十个家庭紧密合作以继续我的研究课题。我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比大多数我经常看到的文章显得更加乐观一些。首先,我想谈谈一些让我深感到担忧的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流行看法。

自闭症世界中的问题

1. 大多数家长听到和读到有关自闭症的说法所带有的悲观情绪是负面的,有害的,有些甚至是彻头彻尾的错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自闭症儿童能够融入我们的社交世界,如果我们愿意首先进入他们的世界的话。


2. 自闭症儿童的未来可以是非常光明的,如果我们停止排斥和控制他们,并且作为他们合作伙伴参与到他们的世界中去。


3. 很多人做了大量有悖于这些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努力,来迫使这些孩子过快地进入成人世界并且过早地接受知识,而没有把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放到首位。


4. 自闭症主要是孩子和其他人之间关系不协调的问题。自闭症儿童和其他的同龄儿童之所以存在于不同的世界,是由于他们的认知不同,动机不同,敏感性不同以及反应速度差异所造成的。


5. 不仅对自闭症儿童所寄予的希望太低,对他们的尊重太少,家长帮助孩子发展的参与程度也非常有限。大多数来找我的家长似乎都深信,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医治”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极其有害的观念,因为很多家长简单地把他们的孩子交给专业人士,而自己却逃避往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做到的,跟孩子建立亲密的社会互动关系的努力。我现在坚信,自闭症儿童真正所需要的远远超越学校和治疗,尤其需要的是对他们的父母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相信他们能够有所作为。


6. 问题往往出在太多,太早,太快上面。我们大家似乎都抢着在孩子接受能力准备就绪之前就强行灌输知识,比如教语言,我们很多人都过于急躁,对孩子们真正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却视而不见。


7. 学业表现其实不足称道。一些认知和行为干预方法的确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表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发展游戏,社交和沟通能力上面,而非让他们有多听话和守规矩,让他们学到多少书本知识上面。我个人认识许多在学校学业表现很好的自闭症儿童,仍就非常孤立,并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友谊来。


8. 我的主要结论是,我们对这些孩子最重要的责任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真正关系的社会化环境。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我们希望帮助自闭症儿童在进入学校之前,具备社会沟通能力”。我曾亲自见证过一些自闭症儿童虽然发展缓慢,但最终稳步而且成功地融入社会的例子,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从开始就比较注重在游戏中建立关系,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

因此,从跟这些家庭的合作已经可以得出一些主要结论。

1. 自闭症主要是一个家庭内部必须面对的社会性沟通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仅仅由学校或者治疗师单独解决的认知问题。


2. 父母和家人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必然超过学校或机构的作用。因此,专业人士和家长之间的合作需要比现在更加紧密。


3. 我们所面临的关于自闭症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真正学会如何欣赏孩子,并且帮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与人共处之乐。

译自「沟通伙伴」

注:詹姆斯.麦克唐纳博士任职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语言病理学及发展障碍学系。出版过六本著作,并在沟通发展领域发表超过五十篇的研究专文;他所主持的「沟通伙伴中心」,提供特殊家庭疗程、持续教育工作、校园咨商,并透过网路社群建立的国际特殊儿资讯网。

作者: 燕原    时间: 12-1-27 23:52
写得不错,乐观派。

我还是悲观派,呵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1-28 00:41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2-1-27 21:03 编辑

他的观点是家庭为主,这个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孩子能否建立社会沟通能力,能否建立真正的友谊,能否真实地感受与人相处之乐趣,这个首先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条件和程度,同时还要看机遇,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预见不可计划的,家庭能做的只是给孩子以爱和接纳,尽量提供机会,仅此而已。这是乐观还是悲观?

这两天看到一个研究说,自闭症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在脑子里自己和自己说话,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用语言思考的,而做计划、解决复杂问题依赖于用语言思考的能力,交流能力的强弱和用语言思考能力的强弱是一致的。所以,研究建议训练自闭症孩子用语言思考,让他们把脑子里想的东西大声说出来,认为这样他们的交流能力就会有所改进。

我看了以后觉得全是废话,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吗?自闭症孩子不用语言思考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就是这样长的?如果训练他们用语言思考就能改善他们的交流能力,那么可以先让天宝试试。这些人研究了半天,其实是发现了自闭症孩子不用语言思考,这还用他们发现?天宝早就说了她是用图像思考的。然后这些人根据NT的模型,说那么我们训练他们用语言思考不就行了吗?这就好比说,鱼之所以在水里生活是因为它们不会爬树,如果我们教鱼爬树,它们就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了。这样的科学研究还不如不做,浪费钱财,瞎耽误工夫。
作者: 燕原    时间: 12-1-28 08:40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2-1-28 09:01 编辑

第二条充分表现了乐观派,如果我们。。。。,他们的未来就非常光明。
这个“如果”只是一个希望,现实生活中,除了一部分家长,其他社会成分都做不到。

不考虑神经系统的差异,就建议训练方法,这种人我现在最烦了,呵呵,好像神经系统是能被训练成统一模式的。
作者: 沉~静    时间: 12-1-28 09:02
关键在于,对于像作者这种出发点的人来说,无论他们多么能了解鱼,研究鱼的行为及成因有了多大的成果,他对有一点是毫不怀疑的,那就是所有动物,包括鱼,都应该生活在陆地上。
作者: 燕原    时间: 12-1-28 09:15
的确。
不过放眼现实,除了多挣点钱可以保障有机会自由戏水,这个世界上几乎就没水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1-28 21:21
那个鱼的比喻,是因为我想起了被广泛引用的据说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用爬树能力来评估鱼的话,鱼会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愚不可及。如果孩子是用图像思考的,那么我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尽量利用他的图像思考能力来补偿语言思考能力之不足,尽量用他的长处,而不是用他的短处。实际上我觉得生物体本身也是会补偿的,而且那种自然长出来的补偿比我们这些外行想当然而训练出来的“补偿”要高明得多。而且谁知道如果训练图像思考为主的孩子用语言思考的结果是得还是失呢?

我现在想,我儿子之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做算术不肯写步骤是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步骤,他不是一步一步地做出来的,他是图像思维。这样的孩子如果被强制写步骤,不仅打击他的自信,而且对他的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
作者: 沉~静    时间: 12-1-30 09:00
我儿子也不写步骤,直接写答案。任我怎么规劝都一样,记不住。
作者: 缺耳朵老虎    时间: 12-1-30 10:18
原来不写步骤还是他们的一个小共性。
作者: 燕原    时间: 12-1-30 15:59
我儿子也不写,三步应用题就盯着天花板出答案。

后来越学越难,开始画图解题,但是绝不写步骤。
作者: 书阳妈妈    时间: 12-2-1 15:11
刚从新加坡回来,先给大家报个到!

羊羊也是一样不写步骤,而且说不出来怎么做出来的,只有两个字“乱想”。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2 07:07
我挺羡慕别的孩子哪儿都能去,我家这个哪儿都不肯去,只有回国没意见。

这个不写步骤的问题是不是长大了就会消失呢?我看我家大的好像没这个问题,给儿子讲什么东西一步一步写得挺清楚的。

英国的Daniel Tammet----就是那个能把pi小数点之后2万位数都背出来的那位----做题就是瞬间给出答案,他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摘一段我以前的一篇译文:(http://article.yeeyan.org/view/Blackeye/10243

“对他来说,数字有颜色,形状,质地,和性格。这种互不相关的感觉互相错位的现象,叫联觉(Synesthesia)。他不知道这是由于他四岁时的一次癫痫发作造成的,还是在那之前就已经如此。但是正是因为他对数字的这些特殊感觉,记住组成pi的那些数字对他来说就像是在脑子里观看一幅幅连绵起伏的自然景色。‘这些数字就像蒙娜丽莎的画像一样美丽。’他解释说。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他能一下子给出一个复杂计算的答案---他是算出来的还是依靠记忆?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玩21点时,他放弃了推理而依赖于直觉反而更加成功。对此他唯一能说的是:‘我小的时候感到非常不解的问题之一,就是逻辑推理的局限性。’”

我倒不是说我们的孩子都有联觉,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显然和我们不同。普通人学小学算数很容易,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符合,一点就通。可是我儿子就不是这样,他完全是用自己的方式做算术,这肯定不是因为他不听话,而是因为他没法像老师那样做,只能按自己的方式做。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2 10:30
大都最近没做数学,因为做到了代数,我不会教。
天宝说她到现在也不理解代数是什么,几何和统计稍微好一点,她建议学校应当让所有不理解代数的ASD孩子,中学免修代数。

我感觉大都的图像逻辑好,抽象逻辑不行,如果数学概念越来越抽象,他就晕了。一般孩子其实也理解不了数学真正的本质,只是模仿老师的做法,然后通过大量练习来应付考试。但对大都来说,他过于认真想理解代数的本质,但又理解不了,而且不愿意模仿题型来完成作业,结果就僵在那里,我干脆就放手先不学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2 18:35
我儿子也抵触代数。前两天他和网上的一个女孩聊天,女孩比他小一岁,上8年级,正在学代数,给他写了几个代数题,他不明白,我就给他解释,然后我说,明天咱们学代数吧,这样人家问你你就明白了。他很生气地说:我学不了代数!我擅长历史,不擅长代数,为什么不让我学历史,而要学我不擅长的代数呢?我心里话说,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呀!我也知道天宝说过她不理解代数,否则我还真不明白怎么有人会学不会代数。

我儿子小学一二年级做心算还挺快的,但是难一点的算术,步骤一多他就不行了,然后就抵触。可是现在他每天都做计算,那是他的游戏所需要的。有时候我看他算的问题挺复杂的,步骤也不少,但是他一个字都不写,楞是用计算器一步一步地算出来,而且他只对最终结果感兴趣。我反正就随他去了。我觉得也许他现在还不能接受用字母代替具体的数字,也许以后能转过这个弯来?也许计算做得多了就能看到用字母代替数字的必要性?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2 19:06
我感觉大都得看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才学,如果是单纯照着课本写作业,看不到目的,就排斥。

国内上不去 khan academy,那上面有一些课大都有兴趣,比如讲投资和理财的。如果那里面涉及到数学概念,他可能更容易理解。

我感觉如果不是数学天才,学纯数学没什么意义,学应用数学就够了。
作者: csst    时间: 12-2-2 22:50
15# 燕原
给各位拜晚年,我也冒个泡。
就这个写步骤来说,我们家的确实不是AS,我们家的写步骤,不过是老师教的。一个简单的应用题,他都能写出五六步来。更绝得是,假期做寒假作业,不会的应用题,他对着答案竟把式子能编出来。在这点上我觉得我怎么倒像是AS了,我总记得小时候附加题我能给出答案,但确实写不出来步骤。另外关于中学的代数好像还行,但上了大学后的高数真让我泄气,尤其最后一册(川大版)来的数学物理中的高等函数我到现在都一脑袋浆糊。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4 06:47
我感觉大都得看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才学,如果是单纯照着课本写作业,看不到目的,就排斥。

国内上不去 khan academy,那上面有一些课大都有兴趣,比如讲投资和理财的。如果那里面涉及到数学概念,他可能更容易理 ...
燕原 发表于 12-2-2 11:06

我家这个也是这样的,看不到用途就排斥,所以,我现在啥都不管,随便他凭兴趣去学。他在家凭着兴趣干事比在学校的效率不知高多少倍,只是学的内容不是学校的那些内容。我同意你说的,其实数学不学也没啥大不了的。我的一个朋友考大学时数学零分,当然他考的是文科。人家现在在美国一家大银行当理财顾问。

Khan Academy我看过几集,我的感觉是太干巴巴的了,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
作者: 银碗盛雪    时间: 12-2-5 23:04
强悍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2-2-6 01:47
妞妞也不写步骤,就是集中精力想一会,直接上答案。3,4步的应用题,每一步的逻辑和阶段答案都不写,不解释。让她写,她就生气。可能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老师解释自己的想法。

但具体的比如24x51的演算还是要在草稿上写的,没有哪个天才能在脑子里算。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6 06:46
强悍
银碗盛雪 发表于 12-2-5 15:04

银碗指的是什么?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6 06:54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2-2-5 23:06 编辑
但具体的比如24x51的演算还是要在草稿 ...
niuniuma 发表于 12-2-5 17:47

我看现在没什么人用纸笔做计算了,有计算器,计算机,手算的时代过去了,至少我很多年都没有碰上需要手算的情形。就算我摆摊卖菜要用的也是心算,实在算不出来就上计算器。如果我在商店当收银员,那就更用不着手算了。所以,再过100年,教小孩做手算肯定会被学校淘汰,只要学会四则运算的原则,剩下的就交给计算器。如果谁想学手算,可以选修“古代手算方法”课。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6 11:12
我感觉小都现在的作业就比较老套,每天两页口算,两页钢笔字。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画画呢。(他自己找不到爱好,大脑太平均了,必须靠影响和推)

大都看着小都每天写作业,居然昨天同意接着写数学。其实再写一周,七年级代数就结束了,下半本是几何,他肯定不发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7 07:32
小都大脑发育均衡我看挺好,他才这么小,怎么知道他就发展不出来爱好呢?喜欢社交不算一个爱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专一门吧?平衡有平衡的用处,不平衡有不平衡用处。

今天我儿子的网上朋友又给他出代数题,于是我就帮他做,边做边解释,我发现他理解得非常快,做了两题之后,第三题他就自己做出来了,但是他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做出来的,据他说和我的不一样。看来我们的数学学习就得这样,必须随意,随机,就这么几分钟,覆盖了学校里几个月的内容,没有压力,也没有抵触,该学的都学进去了,我也不觉得他需要大量做题,基本概念掌握了就可以了。也许将来他能接受系统化的学习,但目前看来还不行。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7 08:46
得看怎么定义爱好。
我心目中的爱好是,闲的时候能花时间在上面深入钻研,并感到有乐趣的活动,比如音乐,画画,做饭,体育,手工等。

所以社交不算爱好,因为不需要太钻研,人以群分,一起找最轻松的事情做。如果社交带动了钻研音乐等爱好,那么社交是强化物,不是爱好本身。

家长如果不推,大脑平衡的孩子就会像一些美国孩子那样,晃在一起做不动脑子的无聊轻松的事情。我还是那个观点,人性是喜欢轻松的,不喜欢刻苦的,孩子如果不够自律,就把时间荒废了。所以我还得推点什么,音乐绘画体育都来点,还有外语。

你不推我感觉是因为怕孩子有压力,如果孩子没压力,推一下就走,为啥不推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7 09:22
除了因为我儿子对压力敏感的原因之外,我的一些基本观念也和你不同。比如,我认为孩子用不着推也会学,只是不一定是按照学校的方式学。还比如,我不认为一定要按照学校的方式学。当然,如果要走学校的模式的话,那么不推肯定不行,孩子不会自动地按部就班地去学。就目前情况看,还没有迹象表明我儿子会接受学校模式的学习,我推的话肯定只有反作用。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将来也不会接受这种方式,所以我还要观望一阵。现在他自由的自主学习我看着也挺满意,我不担心他学哪些科目不学哪些科目,我相信他该学到的就会学到,学习过程本身就会给他以引导。

我相信你推是因为对大都有效,否则你也不会推的。另外你好像认为不走学校模式就没路可走,而我不这样认为。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7 12:44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2-2-7 12:59 编辑

我是说小都,不是大都。

就频率而言,小都我推得多,大都推得少。
小都要推的地方很多,比如注意力,时间安排,每个学期的兴趣班是什么,哪个思考方式有问题等等。

小都我是绝不会放在家里读书的,因为太累了,他不会自学,他需要在人群的影响中才学习。
但是同龄人的影响必然是有正有负的,小时候能多推的时候推一点,12岁以后想推人家也不乐意了。

如果大都不是自学能力强,我也不会这么放心。如果他在家需要我盯着才学,或者大量时间不知道做什么,我肯定给他带标签送给专家教。

大都理应推的地方是社会性,但是这点太难推了,很多基础能力不到位的话,推了白推,还不如等。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7 13:00
如果是功课,我认同你的观点,学校里学的90%的东西没意义。
所以我一般不会专门去推功课。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8 22:02
我觉得你还是比较信奉行为主义的,因为你是按照你预想的结果来推行为。我是反行为主义的,我不认为“塑造”是教育,我认为根据孩子天然的能力来帮助他成长才是教育,这种教育首先要求家长相信孩子天生就有成长的能力,还要求家长不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期望预设孩子应该长成什么样。家长之所以“推”是因为想让孩子和别人一样,是因为家长认为只有以某一种方式成长才能生存。如果我没有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也不会怀疑这样一个理念。但是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反行为主义的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和我的想法差不多,还有以琳的那个“房东”也是。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8 23:50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2-2-9 00:05 编辑

我不预想结果,但是我经常给孩子提供大量信息和机会去选择,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摸索。
因为我有经验得到大量合适的信息,所以这样做比较快。

如果让孩子自己学,他可能就不知道外面有什么,自己应当选择学什么是合适的。
比如小都学校下学期民乐团招生,我就推了一下,让他感觉学笛子简单而且酷,周日去报名。(也研究了其他民乐器,感觉要不太难学,要不不容易转换到西乐)
如果全听他的意见,他肯定选择不上,因为玩的时间就少了。如果能进去乐队,他才有获得进一步信息的机会,学了一些基础后,才有能力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乐器。如果等他自己发展兴趣,他肯定发展不出来,所以第一步必须要推,而且在12岁以前推。

家长给孩子提供选择,比让孩子自己找路,会更宽一些,而且省点时间。
我感觉我小时候时间几乎就是浪费的,几乎什么都没学,自己也不知道应当学什么。我们那个年代,父母都忙着工作,不管孩子怎么打发时间。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8 23:59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2-2-9 00:10 编辑

昨天装了Rosetta Stone,我和大都今天学了一课日语,他比我学得好,我工作记忆肯定退化了,音节超过七个的句子就复述不来,让大都给我作弊过的关。

他对日语有兴趣,和看日本动漫有关,太多的动漫没翻译过来,他看中文字幕嫌累,感觉学日语也不坏。希望他能有兴趣坚持把软件里的三级学完,之后是什么水平我也不知道,希望能慢慢看动画片了吧。

有些东西,我感觉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素质的问题。遇到枯燥的东西是否能坚持,遇到困难是否能克服,暂时失去兴趣的时候是否还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等等,都是AS孩子的弱项,必须推一把。大多数孩子天生不是勤劳的,是喜欢享乐和轻松的,这点上不能太顺着他们的性子,这和社会的要求有关,有那么点反天性的意思,毕竟几乎没人能找到自己有兴趣又快乐一辈子的工作。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9 09:04
大多数孩子天生不是勤劳的,是喜欢享乐和轻松的,这点上不能太顺着他们的性子,这和社会的要求有关,有那么点反天性的意思,毕竟几乎没人能找到自己有兴趣又快乐一辈子的工作。
燕原 发表于 12-2-8 15:59

我知道这是你的基本观点,其实现在的教育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观点之上的,也就是说,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即使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但是这个观点是可以挑战的,一百年前当大规模教育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按照这个理念创建的学校模式也许是顺应时代的。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个理念不见得依然适用,因为它培养的是社会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它要的是一致性而扼杀的是多样性和人的创造性。据我了解,很多人已经看到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病,看到了它无法适应当今世界的一面,他们正在探讨改革的途径,只是教育系统这个庞然大物很难推动。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9 19:03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2-2-9 19:04 编辑

不是教育体系是否能推动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体系是否能满足自由的人的问题。
没有完美的自由,自由和纪律是一种平衡。遵守纪律不代表把人性变成社会的奴隶。

天生人性也不都是有利的,后天思维方式肯定是需要推的,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逻辑。

我认为无论是培养孩子的感性还是理性,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9 19:06
今天和人产生的分歧是,是否要从小背诵类似论语和三字经之类的东西。
我说没必要,因为里面太多过时的概念,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华。
但是背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诗歌和音乐一样,是韵律和美学的代表,这才是文化的精华。
作者: hdtany    时间: 12-2-10 03:47
33# 燕原

个人认为,三字经也好,论语也好,构成了汉文化的内核,背诵与否,人们都浸淫其中。至于诗歌,是文化的表达方式,精不精华,当放在诗歌领域里判别。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10 08:58
家长的选择,的确就体现在这里了,不同家长对文化的理解不同,在教育材料上选择不同,孩子接受的东西不同。

家长如果强硬,孩子有可能顺服,或者逆反,看天生个性。
家长如果民主,也依然会有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可能就和家长大体趋同。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2-2-10 18:24
后天思维方式肯定是需要推的,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逻辑。
燕原 发表于 12-2-9 11:03

现行教育体系从本质上就不是教“批判性思维”的,它的目标是大规模地最廉价地提供大工业需要的工具性人才。这样一个目标就决定了这个系统是重服从的,是不注重独立思考的,而不是在寻求自由和纪律的平衡。美国可能还好一点,英国的层层考试制度加上小学中学大学每年的排名,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越来越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不越雷池半步,像机器人一样。我在和学校、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的人大多是机器,而做家教的那些人才是些独立思考的人。不仅政府部门的人是机器,大多数老百姓也都是机器思维,不光是文化不高的老百姓,就是报社的记者写出来的文章也都很八股。这样的社会太可怕了。

我倒不是说英国人不好,尽管有这样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还是有很多人在独立思考。不喜欢这样的教育制度或者在学校里混得不好的人,往往是喜欢独立思考或者特别有创造力的人。大多数搞文学艺术或者创造性行业的人都不喜欢学校,另一方面是,很少有尖子学生在后来的人生中有什么特别的建树,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教育系统的取向,它适合于制造平庸的工具,而对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是一种摧残。
作者: 燕原    时间: 12-2-11 09:00
美国分学区,越好的学区教学方法越自由,越差的学区管理越严格,没办法,都是环境导致的。

大都上过两个小学,K和一年级在差学区,二三年级在好学区。差学区的老师从来没找过我反应大都有问题,说明他们的行为管理还是很严格的,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也多,统一约束就完了;好学区的老师三天两头说大都的问题,我观察下来,他们基本不用行为管理,特别是二年级以上,但是又需要理解大都到底为什么会情绪越来越差,结果还理解不来,什么教育理念都用上了,包括特教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了。

培养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在好学校的天才班,或者有些州从四年级开始就设立天才学校里面是重点,教材非常灵活,密切结合时代,也很强调团队合作。搞文学和艺术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因为以后不挣钱,家底厚的孩子才会重点发展,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能看出天分,基本靠家庭课外来加训练。
作者: 波波    时间: 12-3-31 23:12
看这些分享,我相信会给相关的人员和家庭带来很好的借鉴的

大家的这些帖子很好,分享自身的育儿经历和体验,是很好的案例!

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