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学习整理归纳任何与抑郁躁郁有关的知识(双相治疗知识汇总贴) [打印本页]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4:43
标题: 学习整理归纳任何与抑郁躁郁有关的知识(双相治疗知识汇总贴)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6-5-5 16:11 编辑

《走出抑郁》在线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955d80100bjkn.html
心灵访谈http://tv.cctv.com/lm/xlft/index.shtml

心理咨询师王宇抑郁视频
http://v.sogou.com/v?query=%CD%F5%D3%EE%D2%D6%D3%F4%CA%D3%C6%B5&p=40230600咨询师王宇以前得过抑郁症,网上还有他关于疑病.焦虑.强迫的视频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C4%C0%ED%D2%BD%C9%FA%CD%F5%D3%EE&fr=ala0
《生命的重建》在线阅读http://www.sbkk8.cn/lizhishu/shengmingdezhongjian/
作者一生坎坷,得过癌症,自己弄好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在线阅读http://read.dangdang.com/book_11157

颜文伟:药物应该吃多久?有关抑郁症治疗的一些问题颜文伟大夫个人网站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5868-1-1.html


彼岸的阳光的好帖子链接,都可以看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治疗抑郁症:那些在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进来看看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6523-1-1.html

专门针对抑郁症的心理疗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8119504.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5:05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6-5-5 16:15 编辑

学习心理学

http://www.tudou.com/home/vlog/view.do?vlogId=8305688&uname=yixin008心理视频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的诗:我是我自己萨提亚的小诗《我是我自己》         (2012-01-05 10:32:31)[url=]转载[/url]

标签: 萨提亚 自我成长 教育分类: 好书美文分享专栏



关于自我价值的小诗(中英文对照)
以下译文在《尊重自己》(Self-Esteem)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

我是我自己
      
我就是我。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
有一些人某些部分像我,但没有一个人完全和我一模一样。
所以,一切出自于我的都真真实实属于我,因为那是我个人的选择。
我拥有我的一切:
我的身体,以及一切它的举动;
我的思想,以及所有的想法和意念;
我的眼睛,以及一切看到的影像;
我的感受,不论是什么,愤怒、喜乐、挫折、爱、失望、兴奋;
我的嘴巴,和一切从口中所出的话语,温文有礼的,甜蜜的或粗鲁的,对的或不对的;
我的声音,喧嚷的或轻柔的;
还有我所有的行动,不论是对别人或对自己的。
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想、我的希望和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与成功、所有的失败与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和自己成为亲密熟悉的朋友。
由于我能如此,所以我能爱自己,并且能够友善地和我的每一部分友善相处。
那么,我就可以使我整个人的运作状态,带给自己最大的幸福。
我知道自己有些地方让我困惑,也有别的部分是我也不明白的。
不过,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勇敢地、满怀希望地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且寻求方法以期更了解自己。
    然而,不论我在在任何时刻,看起来、听起来如何,不论我说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感受什么,这都是我。这是真实的,而且代表了那个时刻我的状况。
    稍后当我回想当时我是如何看起来、听起来的样子,自己所说的话和做过的事,还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可能已不再合适了。我能够摒弃那些不再合适的,而保留那些经过证明后合适的,并且再创造一些新的来取代被我摒弃的那些。
    我可以看、听、感受、思考、说话和做事。
    我拥有工具足以生活下去、与别人亲近和富有生产力,并且能够使我周围的人事物呈现出意义和秩序。
    我拥有我自己,所以我能掌管我自己。
    我就是我自己,而且我很好。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5:22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6-5-12 09:58 编辑

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抑郁心理咨询师延展:李子勋看抑郁症 (2012-06-07 11:39:51)[url=]转载▼[/url]

标签: 杂谈

 重庆华夏心理导读:著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李子勋老师认为,首先要注重家庭关系。情感是包括老板在内的任何人的生命线。家庭是最能充分舒展人性的所在,其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要有纯私人兴趣,这种兴趣要与生意和公司没有关系,比如绘画、摄影、钓鱼;
  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你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种安慰,他们认为你很重要,你也认为他们很重要。“天塌下来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不喜欢你。”比如追求博爱、利他的正统宗教的教友关系,可以使人产生充分的归属感,是从自我冲突和自我矛盾中走出来的一个途径。
  最后才是认识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如果没有以上三条,抑郁后找到心理医生也很难办,因为心理医生也要靠这些来进行治疗。
  李子勋强调,不要过分强化对抑郁的恐惧,抑郁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利用的。虽然抑郁作为资源的概率极小,但毕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李子勋说,抑郁就象流水,解决抑郁要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医生认定这次抑郁大概要持续三个月,那么就应考虑:如何在这三个月中既度过抑郁,又符合老板人格色彩?
  李子勋说,抑郁的好处,首先是适当的抑郁可以通过情绪变换来释放躯体疾病。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适当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自我调整,只有智商和情商高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通过抑郁释放压力。确实有一种人,永远都不允许自己抑郁,他认为抑郁就是示弱,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过躯体变换释放压力。
  客观上讲消极情绪如果不是你强留住它,那么它表达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消失,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会根据一种递减的方式消耗,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什么行为、什么想法让你的消极情绪被保留起来?
  你如何宣泄和表达你的情绪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干扰他人。
  自卑和自信是同时存在的,他们可能会表达成一种对称关系,没有谁只有自卑没有自信,也没有谁只有自信而没有自卑,这是两种重要的内心力量,离开谁你的生活都将出现麻烦。
  没有痛苦的生活是不真实的,我们越想逃避痛苦就会越痛苦,因为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一切都在发展,所以快乐、幸福、满足只是偶然性的东西,而不快乐、压抑、不满足、不幸福却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能逃避这个常态,去过度寻求偶然性的东西。我同意体验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了体验你就有了收获,你的生命就有更多的价值。
  看与不看得由自己决定,心理医生无权来做这样的建议。一般来讲,看心理医生是否有效,跟心理医生的水平关系不大,跟你是否准备好改变关系更大。当你要去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你是否做好了重新选择的准备?你是否愿意自己来承担一些责任,而不是希望别人或者环境来帮助你承担?你是否愿意接受不同的内心体验而把它们看成是人生必须的东西?这些东西更能决定你咨询是否有效果。
  如果一件事情是无效的,为什么要重复?为什么不去寻求更多的方式?我是心理医生,但并不主张有一点问题就去找心理医生,很多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成长是重要的,它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资源而非障碍。有关自信心的问题,可能我们受文化的影响太多,其实不自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我们不熟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用不自信来提高我们的警觉,增强我们的防御能力,减少我们可能被伤害的程度。
  自我情绪调节解析1——李子勋
  大多数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心理医生只是给你一个方向或建议,是否能从困扰中出来全靠当事人自己。很多来看心理医生的人,以为一旦建立了关系,医生就会投入热情来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这是一种想当然。心理医生更像一个图书馆,你在哪儿查阅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怎么使用是自己的事,跟那本书无关。也许我贬低了心理医生的作用,不过,如果当事人去除对心理医生的神话,对自己的康复是更有益的。
  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一是观念上的,一是躯体上的。我比较喜欢通过改变观念来适应环境,这里不外三条原则:
  一、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比如,我们欣赏美丽的女性,并坦然地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一旦担心被人斥责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如果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很少有烦恼的。
  二、所有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如果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想白天与黑夜。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但客人还会走,它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是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就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是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
  躯体上的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数千年来,人们都在通过修炼的努力来获得更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修行正是从身到心,然后再由心及身,这就是自我调节或养身的诀窍。大多数学者或著书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偏好,常常夸大某种自我调节的功能,仿佛告诉读者只要坚持你就可以重整心态,摆脱烦恼。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只有益而无害的。正如轻松的跑步锻炼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磨损一样,要很好的通过自我情绪调节来完善心身,就要破除一些迷信,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或程度。不然,越想改善越被其累,出力不讨好。正如越想睡越睡不着,想睡得念头使自己的神经处在兴奋之中。
  自我情绪调节2——李子勋
  运动
  什么是运动调节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可怜的心智获得喘息。
  质疑:
  尽管运动对人的心理情绪有广泛的好处,但是我们很难得到一个运动可以让情感改善令人信服的解释。运动的时候,肌肉的收缩,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实际上是增加躯体的紧张与情绪的焦虑。很多人在运动后会有不短的一个时间处在躯体不舒服中,对想通过晨跑来清晰自己头脑的人,往往适得其反。如果真有点效果,那可能是清新的空气带来的,而非你身体运动后的疲惫。运动也会诱发情绪的激动,看看足球场上或竞技场上的暴力你就知道此言不虚。
  如果你说运动虽然增加紧张,但可以得到紧张以后的放松。但我们很快发现,运动会提高我们对焦虑的释放阈值,这个阈值像一个水库的闸门,我们把焦虑、烦恼想象为水库里装满的水。运动启动这个闸门,让焦虑流掉,身体就感觉舒服一些。糟糕的是这样的闸门有一个特性,需要每次增加力量才能打开。这就是运动调节开始好像奏效,多几次身体就没有新鲜感了,焦虑释放不了,人又回到情绪的烦乱中,运动治疗慢慢失效。
  不适用人群: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合运动治疗情绪的。运动增加心肺、机体的负担,这也是运动员总是有那么多关节、肌肉病的原因,而且衰老也快,寿命也不长。情绪容易激动的人运动是一种触媒,情绪更难自控,由研究证明,爱运动的人攻击性也比较强。
  善用运动原理,慢跑。
  相对有效的是慢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体操、慢跑。我们的紧张、焦虑、烦恼、压力很多都是因为生活的快节奏,紧张的时候,身体节律加快,缓慢的活动可能帮助身体内部的节律改善。所以你不必像一个背负着沉重压力的人那样拼命奔跑,但你可以轻松地慢跑,可以悠闲地散步。散步实际是个修心的过程,要求自己在半个小时只走二百米,那么身体、脚步、意念就不得不慢下来,心情也由此放松。
  自我情绪调节3——李子勋
  放松
  什么是放松
  放松首先是让身体躺下来,让心身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放松是简单技巧中最简单的方法,方式上有渐进性放松,从头到脚一点一点通过放松暗示来舒缓心身。呼吸放松,有意识地放慢呼吸,专注呼吸,到慢慢忘记呼吸进入一种无我状态,这也是气功的导入法。如果你阅读了Hebert Benson的《放松反应》,那你知道放松需要五个组成部分:
  1)安静的环境;
  2)能够专注于某种东西:声音、音乐、意象、图片、场景;
  3)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在意自己在做什么;
  4)身体舒适舒展,肌肉张力减到最小;
  5)逐渐放慢的、深度的呼吸。
  放松反应其实是一种休息状态,犹如一种假睡。这种状态把人体的代谢减慢,心率、耗氧量降低。遗憾的是,很多人放松的结果是更加感觉大脑的活跃,很多不愉快的陈年旧事也会浮现出来。也有很多人,不放松还好,放松导致躯体感在消失,纷乱的思绪反倒更加鲜明。
  质疑:
  几乎难以想象还有什么事能比放松更无害的了。但对某些人来说,压抑住自己,或通过忙碌本可以让自己不去想一些烦心事,也避免了内心深层的困扰,这个时候放松就会产生问题。人们都知道退休综合症,正因为压力消失和放松,身体一下就不行了。放松引发一种心身的坦诚,不得不直面自己并把潜抑下来的痛苦夸大的表达出来,这种矛盾现象是放松诱导了焦虑。放松降低自己的警惕性,在放松状态下,你可能对情绪体验更敏感,心理也更脆弱。人有一种神奇的自我防御功能,通过无意识对体验的歪曲,对记忆的篡改,对痛苦的合理化来逃避内心遭受创伤,这个时候,放松的结果是发现自己隐藏的问题,你还没有准备好,就不得不仓促的去应对释放出来的魔鬼。
  不适用人群:多虑、抑郁、神经质、敏感的人不太适应放松;睡眠不好的人,放松的假眠可能使晚间的入睡更加困难;失恋或丧失亲人的人更不要去做,痛苦会锐利得让你心如刀绞。这些人最好通过专注于某一种东西、物体、场景、或外出脱离悲伤环境来调节情绪。
  善用放松原理,舒服就好
  其实,放松并不需要那些繁琐的程序,也不要太在意呼吸。过分在意呼吸会让人失去躯体感,这种无我的感觉,或虚无的感觉,有的人觉得是登天,有的人却觉得很恐惧。或许安静地坐着、躺着就好了,让自己舒服,爱想什么就想什么,只要不要让道德跳出来打胡乱说就行。安静的活动,如阅读或做手工艺品,聆听轻柔的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海涛、水流、风色、虫鸣也可以使许多人感到放松,定期的散步当然也是放松的方法之一。
  情绪自我调节4——李子勋
  自我催眠
  什么是自我催眠
  我要说的不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帮助人进入一种神思恍惚的状态的那种催眠,是谈论一种丰富多彩的自我催眠。什么是自我催眠?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让你快速脱离现实,你就是在使用一种自我催眠。喝酒、做爱、幻想、运动、看吸引人的书、挺愉快的音乐、与人聊天无一不是试图在催眠自己。烦恼是需要一种觉知力,我们做什么事情,减轻我们对烦恼的觉知,让自己处在一种对痛苦的恍惚状态就是一种自我催眠。
  催眠现象很多时候都会自然的呈现,看一部电影,进入了剧情而失去理性的判断;听一个人说话,慢慢无条件认同说话的人;听一段音乐到了痴迷的境界;深爱一个人也至于无力识别幼稚的骗局;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导致一种人格的疯狂都是一种自我催眠,但愉悦和动力由此而生。
  质疑:
  很有趣味的是,痛苦、烦恼、悲伤、自卑、丧失感、缺陷感、无力感也有催眠的能力,人被这样的事情催眠就陷入麻烦,再也看不到光明,即便是阳光灿烂也感觉不到。抑郁就是被这样的情绪催眠的结果,好像有一个声音说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一个包袱……,自杀就是自我催眠最极致的后果。
  自我催眠也不是无害的,这样的意识状态有时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管旁人怎么规劝却执迷不悟。对一些有暴力色彩的人,自我催眠会把暴力看成是在主持正义,把杀人看成是清理社会垃圾。保持觉知,让被自我催眠下的你睁着第三只眼睛,保留住一丝清醒。
  不适合人群:有暴力倾向的人,缺乏自我觉知的人要时时保持对自己的警觉,不要乱用自我催眠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很狂妄自大的神。最好的自我调节是去运动,把攻击性释放在球场,用胜利来奚落对手,赢得你内心需要的为我独尊的感觉,减轻你的无意义感引发的焦虑。这样的自我调节方式至少是和主流社会协调的。
  善用催眠原理
  最精彩的自我催眠是自我幻想,幻想自己是最魅力的,最可爱,最有前途的,最有能力的人,你会慢慢在这种自我催眠诱导下真正成为那样的一个人。对自己美好的想象差不多是人最容易得到的,且最不容易被影响的精神动力,除非你自己根本就不想给自己成长的动力。
  拍打
  什么是拍打
  拍打身体有一个秩序,一般从头面部开始,两边对称的轻拍,要略微有些舒服的痛感,然后肩、上臂、前臂、胸、腹、腿直到脚。拍打是自我催眠的反向。人在痛苦的时候,会失去躯体感,处在一种盲目的恍惚的状态,通过拍打自己的身体,唤起对躯体的感觉是重获自我控制最快的心理干预技术。在严重的情绪紊乱时,人往往感觉意识与身体是分离的,怎么把灵魂唤回来,拍打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有疼的感觉,意识会起来掌管一切。
  在《一千零一夜》小说中,我们看到伊斯兰文化下很多幸福得过了头的人通过仆人或美丽女郎的鞭打来减轻心理的痛苦。躯体的疼痛帮助心灵的痛苦释放,这是心身合一中最奇妙的现象。失去爱情的人会折磨自己,失恋是一种精神痛苦,折磨自己让身体的疼来释放失恋的痛。前不久,报载美国某心理研究所用鞭打患者的臀部来缓解抑郁症,据说有奇效。
  当人们紧张的时候,猛地一掌可以把他从被焦虑催眠的状态下唤醒回来。俄罗斯人洗澡的时候,喜欢用毛巾抽打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是为了洗涤,同时也帮助清洗了心灵与情绪。看过电影《红菱艳》的人一定记得当舞蹈的女主角因过度紧张不知所措时,剧场老板一个耳光让她忘却紧张,跳出惊艳的舞姿来。当然,这儿说的拍打是现在流行的躯体治疗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唤起自我感,重获控制。方法是循序渐进的用手分别拍打两边的躯体,腿,面部,肩颈,有节律的,轻重合适的,紧张在这样的拍打下慢慢放松。
  不适用人群:当然,拍打唯一不好的是当人不知情的时候会以为你疯了。神经质的人或有精神障碍的人在做拍打前要得到家人的理解,不然对你的担心会让家人提心吊胆。另方面,在某种情况下,如集体的拍打可能被人误认为邪教练功,遭受鄙视。同样,拍打过度类似一种自虐,是指向身体的一种暴力。一些有严重情绪情感问题的人,往往通过自虐来替代心理痛苦,这样的人千万不要用拍打,因为拍打的时候你控制不了合适的力度。
  善用拍打原理:感觉到了就好了
  有的时候,拍打并不真正的拍打,而是用你的意识感觉你坐在椅子的臀部,接触椅背的背部。或站起来往墙上靠靠,感觉你的背在那里,或跺跺脚,拍拍手,用手推推墙感觉你的力量等等,这样的方式也可唤起躯体感,让被烦恼催眠的心灵苏醒过来。拍打的另一个被欢迎的形式是按摩,用按摩来减除心理与情绪压力也是躯体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结语
  所有的自我心理调节必须符合这样两点:一是很容易掌握,过程不复杂,也不需要什么设备。二是便于人们在家里、办公室、或日常生活的活动中随时进行。真正的自我情绪调节是一种情绪的平衡,人不能总是快乐,也不能总是不快乐。让情绪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关注并体验着它的起伏,乐在其中。如果我们喜欢痛苦,痛苦就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们认为痛苦后面有生命更真实的意义,我们容忍痛苦的能力就会很强,并从痛苦中获取有用资源的可能也最大。当然,痛苦体验与人性本能的趋避反应相关,要想接受痛苦需要有很高的精神境界。
  不过,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自我调节的努力,焦虑、不幸福感、失落并不会因此而减轻。如果你感觉减轻那也是转移了注意力和形成了催眠效应所致。自我调节的关键是重获一种自我控制,在自控的感觉下心灵才会飞翔,才会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在我们烦恼的时候,我们依然知道我们的内心还有快乐与轻松并存在那儿,只要去体验,快乐、满足、轻松还在那儿!
  知道这些,自我心理调节就成了。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网站 http://sembn.diandian.com
新浪微博关注:http://weibo.com/314222821




身心灵专家张德芬答读者问:抑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00efeb0100tcsz.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5:37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6-5-5 16:26 编辑

抑郁网站:中华抑郁症治疗网http://www.xinli110.com/zhyy/

学佛网关于抑郁症治疗的资料http://www.xuefo.net/ztzl_70.htm

中国心理咨询网抑郁症http://neurosis.xlzx.com/yiyuzheng/

中华心理教育网http://www.xinli110.com/xlzl/xj/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6:47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09:19 编辑

崔永元谈抑郁症:"抑郁的人基本都是天才"
http://v.sogou.com/v?query=%B4%DE%D3%C0%D4%AA%CC%B8%D2%D6%D3%F4%D6%A2&p=40230600

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往往被抑郁症袭击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7:19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10:34 编辑


盘点患精神病的历史名人:林肯丘吉尔严重抑郁
  ■ 对话动机

  《一流疯狂》一书本周刚面世,便成了话题。该书作者翻阅了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日记、书信、医疗档案、传记等历史材料,发现一些名声响当当的人,竟然都或多或少地患有精神疾病,而他认为,正是这些心理障碍,才让他们在危机到来时发挥了一流的领导力。该书所阐述的非常规看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也有很多心理学界的科学家认为,盖米这一论断猜想多于证据,不足以用来概括著名政治家的特点。真的是这样?

  ■ 对话人物

  《一流疯狂》一书作者美国塔尔茨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家纳斯尔·盖米

  林肯、丘吉尔:严重抑郁,曾企图自杀

  甘地、马丁·路德·金:成年后都有过自杀企图,都曾有过至少两次躁狂发作。

  罗斯福、肯尼迪:患有心境恶劣障碍(轻微抑郁)和情绪高涨(慢性轻躁症)。 

  “本书论证,至少在一个重要的环境下,疯狂可以成为好的结果,理性却成为问题。”刚刚上市就引起争议的《一流疯狂》一书中写道,“当我们的世界处于骚动中时,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观点是如何得出的?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该书作者,探讨其成书的科学和逻辑依据。

  历史名人常有心理问题

  新京报:你因何想写这本书?

  盖米:我一直对历史感兴趣,而我作为一名心理医师,专长于情绪失调。我在阅读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丘吉尔,或者威廉·谢尔曼的传记时,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看上去好像得了抑郁症或者躁狂症。但是历史学家们都没有很好地描述他们的这些心理状态,所以我就想尝试着解释这些人的心理症状。

  新京报:你的观点让人吃惊,能否解释一下?

  盖米:我书中一个主要观点是,我们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常常患有心理疾病。我认为,有四个重要的品质是因为心理疾病而强化的,它们是:现实、创新、灵活和换位思考。

  比如,对于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来说,换位思考是核心的品质,这两人都患有抑郁症。美国将军谢尔曼和传媒大亨泰德·特纳都躁狂发作,他们的创新力超乎常人。

  丘吉尔和林肯等人的政治理性则很可能与他们的抑郁症有关。而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肯尼迪都是情绪高涨型的人物,这帮助他们最终克服了严重的生理障碍,在关键的政治和军事危机前变得高度灵活。

  新京报:这在心理学方面,有足够的证据吗?

  盖米:有很多的精神病学研究都表明,抑郁可以增强病人的现实感。有实验表明,抑郁的人在处理一项任务的时候往往比正常人更现实,而正常人总自认为能够把握方向,实际并非如此。患有抑郁的人也更能换位思考,而躁狂总是和创新能力联系起来的。此外,对于那些经历了灾难或者战争创伤的人来说,轻微的躁狂症患者出现创伤后的心理障碍更少。

  新京报:这其中的心理学解释是什么呢?

  盖米:这并非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人们并不是要么完全正常,要么完全失控。心理疾病从严重程度来说有很多程度,当人们患有轻微躁狂症时,他们会出现“思绪奔驰”,会想到正常人想不到的方面,而这又常是和创造力相关的,他们以此做出的决策往往最后证明都是正确的。

  丘吉尔和希特勒都有病

  新京报:你在书中把丘吉尔和对希特勒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做了比较,这两人在对希特勒的反应上,显示出怎样的心理影响?

  盖米:张伯伦很耿直,稳定,是二战前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物,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丘吉尔在政坛上则不断地失败。当时的英国首相鲍德温曾说,丘吉尔有很多美德,唯一缺乏的就是好的判断。张伯伦表明了心智健康的人可以在和平繁荣时期很好地管理城市和国家,然而,当希特勒和纳粹升起的时候,张伯伦却依然把它看成是正常的问题。他说:“希特勒想要什么?我们就试着给他吧。”但是,希特勒却不是这么想的。丘吉尔意识到了这点,他的抑郁和不正常使他更快意识到了这点,他超越了张伯伦的理智,理解到了希特勒在想什么。

  新京报:那希特勒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希特勒呢?

  盖米:我觉得希特勒患有躁郁症。在他职业的早期到中期,他的躁狂和抑郁事实上帮助了他,但从1937年开始,他获得了很多安非他明(刺激剂的一种,能够增加人的机敏度,暂时减轻疲劳感并增加攻击性)注射到静脉中,此后到战争结束他都一直这么做。这事实上让他的躁郁症变得不稳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躁狂发作,我想这是为什么他后来变得失去理智的原因。

  新京报:不过你也提到一些著名的纳粹,比如赫尔曼·戈林,非常的理智,这又该怎么看呢?

  盖米:当心理疾病在危机中可以增强领导能力的同时,心理健康则会减少领导力。这是很重要但被忽视的一点。你看纽伦堡审判时的纳粹首领,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心理健康的,这透露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对于大多数群体而言,或者说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倾向于变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哪怕你是一个需要领导别人的人。

  新京报:你的证据都来自于哪儿?因为没有做面对面的心理治疗,有人认为你书中的观点很多都是假想性的。

  盖米:我没有将我的诊断基于症状,我的观点基于精神病学诊断的科学研究。研究历史人物事实上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死后多年,关于他们心理状态的文献都出来了,比如丘吉尔的医生就在他死后多年出版了日记,记录了丘吉尔的抑郁症。

  对于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来说,我参与了最初的研究,我查看了所有肯尼迪的医疗记录,也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心理医师。我采访了目前在世的唯一一名曾经是马丁·路德·金的心理医师同事,此外,我也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我的大量证据都来自于第一手证据。

  “奥巴马要复杂得多”

  新京报:你的观点还是很前卫,那么精神正常的和不正常的人,哪个更有领导力呢?

  盖米:我们高估了理智。我们不一定要找一个我们认为的非常健康,非常正常的人来领导我们。心理健康的人可能在生活中很好相处,很快乐,但不一定适合领导别人。我们应该理解,如果有一点点焦虑,一点点抑郁,或者一点点情绪波动,事实上是可以有帮助的。

  新京报:你能分析一下当代的政治家吗?

  盖米:在我的书中,我讨论了小布什和布莱尔,他们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领导人,看他们的传记,读不出任何患有心理疾病的证据,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极端性格,但是,当“9·11”危机到来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和应对没有创新力,没有换位思考,也不是很现实。

  奥巴马曾说过自己是个普通人,也许这是真的,不过我从他的书中感觉到他要复杂得多,他可能作为一名非裔美国人经历过很多焦虑甚至抑郁,不过,如果他的正常是真的话,他可能没法有太多的创新能力应对目前的危机。

  新京报: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该怎么看待心理失常?它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盖米:我们不应该再把心理疾病看成是天生的坏事,但是,这也不代表它完全是好事。轻微的抑郁和躁狂症会有利处,但这不是逃避严重疾病治疗的理由


抑郁的名人有哪些:


链接:曾患抑郁症的名人

  赵匡胤(宋太祖,公元927~976年)

  凯瑟琳·伊丽莎白(希茜公主、奥地利皇后,1837~1898年)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1861~1865年)

  文斯顿·丘吉尔(英国前首相,1874~1965年)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1899~1972年)

  阮玲玉(中国30年代电影明星,1910~1935年)

  徐迟(中国著名作家,1914~1996年)

  乔治·布什(美国前总统,1924~)

  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1926~1962年)

  三毛(中国台湾作家,1943~1991年)

  顾城(诗人,1956~1993年)

  张国荣(香港著名歌星,1957~2003年)

  张纯如(华裔作家,1969~2005年)

  米歇尔·永贝里 (前摔跤世界冠军,1970~2004年)

  陈宝莲(香港影视明星,1973~2002年)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7:27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1-23 17:42 编辑

[推荐] 林肯的简历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1-11-30 23:07 编辑

林肯人生简历

1809.2.12,生日
1818年(9岁),母亲去世。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
同年 (23岁),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获入学资格。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
同年年底(24岁),再次破产。接下来,他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赢了。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绝。
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他曾经绝望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
          永远都不要小瞧自己 - 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应是一生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想想林肯那么多挫折,那么困难都坚持下来了,我们更应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了



而且,他也是精神病人,估计,那个时候还不像我们能有药吃,都靠自己熬,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不容易,就算算没有当上美国总统,能越战越勇也是精神勇气可嘉,和值得学习的英雄!!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3 17:42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1-23 18:00 编辑

三毛:台湾著名作家
徐迟:作家,19岁时,徐迟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歌德巴赫猜想》。
王国维:属于典型的内向性、抑郁型气质。他自尊心极强,个性清高,倔强。他最看重人格的尊严,奉行“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他是最具独立人格、思想自由而且最有创意的知识分子。
海子:诗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朦胧诗”诗人
张国荣:张国荣患抑郁症已有20年历史,事业与感情是患病的主要原因。
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这个外表华丽,内心细腻的女演员,用才情演绎了一部部经典影片
阮玲玉应该是一个最典型的抑郁症例子,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最后又为情而亡。情感危机可能会让一个人瞬间就陷入抑郁状态。---学习看破放下情执

科学家——牛顿,达尔文,普里摩·利末,萨尔瓦多·路里亚。
艺术家——尼采,舒曼,凡高,肖邦,贝多芬。
首相、总统、政治家、领导人——英国首相文斯顿·邱吉尔,麦那切恩·比金,戴安娜王妃,美国总统林肯、罗斯福、尼克松、喀尔文·柯立芝、乔治·布什,乔治·巴顿将军,还有中国的林彪,宋太祖赵匡胤。
作家——莫泊桑、茨威格、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因精神抑郁而自杀,狄更斯,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张纯如(华裔作家) ,三毛(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徐迟(中国著名作家,1914~1996年)。
影星、歌星——玛丽莲·梦露,陈宝莲、张国荣、蒙嘉慧、成龙、郑钧、朴树、徐静蕾、韩寒、郑秀文,韩国影星李俊基,阮玲玉(中国30年代电影明星)。
运动员——米歇尔·永贝里 (前摔跤世界冠军,1970~2004年)、泰·柯伯。
舞蹈家——瓦斯罗夫·尼金斯基。
主持人、名嘴——崔永元、唐师曾。
甚至连耳熟能详的戏剧演员喜剧大师也会患抑郁症——憨豆先生,金·凯瑞

总之:"抑郁的人基本都是天才"--双相也是抑郁的一种,人家说精神病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好好努力,控制这一线在我们应该的地方和希望过美好生活的地方。

作者: 猫老哥    时间: 12-1-23 18:02
感谢分享!
作者: 春花秋实    时间: 12-1-23 18:08

作者: 春花秋实    时间: 12-1-23 18:40
智空转帖,春花秋实编辑
本版貌似还没有全面介绍双相的文章,转一篇过来:http://baike.baidu.com/view/199282.htm

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诊断要点
  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诊断标准 
 注:中华医学会,1984年10月修订。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 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 (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
  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3、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羟西泮、氯硝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9 07:43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1-29 14:03 编辑

今天在当当网上看到一本书书名,特别愉快,叫《躁狂抑郁多才俊》,网上搜索了一下,把简介复制了过来,有机会大家一起找来看看呀---介绍一本书,《躁狂抑郁多才俊》,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几个牛逼的人,牛顿、贝多芬、狄更斯、梵·高,这些人其实都病得不轻,患有严重的躁狂型抑郁症,但是也催生了他们的才华。反正看完这本书,你会有种感觉,伟大的天才,牛逼的人,都有病,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政治家——从瓦特到希特勒。这本书里提到的名字,你好像都听说过,也都有毛病。想想吧,主宰我们这个世界的都是一帮疯子,也挺好玩。。中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比较落后,如果有人想研究,不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一下毛泽东,我一直觉得,丫有病。 体验新版博客 ----内容简介
《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检视了艾萨克·牛顿、查尔斯·狄更斯、路德维格·凡·贝多芬和文森特·梵·高那波澜起伏的生命和职业生涯,以求解释和说明躁狂抑郁在天才人物的创造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本书说明了躁狂抑郁性精神失调如何常常成为有禀赋者与天才人物之间本质性差异的根源,为我们认识这一疾病给各个领域的那些富于创造性的人物——从科学家、电影明星到摇滚音乐家——造成的障碍与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真知灼见。
通过探究经由癫狂所进发和助长的灵感,以及由于抑郁而带来的让人无法抗拒的创造力“梗阻”,赫士曼和李布破除了一种流行的迷思,即:遭罪对于创造力来说乃不可或缺,而且,他们还提出了可以减轻此种疾病所引发的极端的情绪“高涨”与“低落”的各种方法。事实上,在有效的治疗下,躁狂抑郁者们能够控制他们的生活、增加生产力。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29 14:04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1-29 14:22 编辑

贝克认知疗法简介(Beck's cognitive therapy)   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常见的负性认知有:任意推断、选择性抽象、过分概括、放大和缩小、个人中心、二分法思维。
认知疗法--西南师大(全集)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5444802.html
认知曲解的10种类型  


     心理疾病一般都有认知歪曲,以下十种最常见:
   一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 ,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 ,就是失败(绝对化要求)。比如:考试得100分就是聪明,得不到100分就是笨蛋。
        
        二   任意推断。指缺乏事实根据 ,草率地下结论。     比如:失恋了说:再也不会有人喜欢我了   
       三   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综合情况 ,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               
      
        四   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 ,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比如: 我失恋了,我这辈子完了
       五   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 。指夸大自己的失误 、缺陷的重要性(习惯于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缺点) ,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比如:我的成绩算什么,我的错误罪大恶极。
        
        六  个人化(习惯于内归因)。指个体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自揽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造成 ,引咎自责,内疚不已。比如:车子熄火都怪我在车上。
        
        七   选择性消极注视 。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 ,并且总是着眼记住这个细节 ,而忽略其他方面 ,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消极的色彩 ,进而消极对待(凡事总向坏处想) 。比如:没有一件好的事情,一切糟糕透了。
         
         八  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如:“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失败的人 ,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自我消极暗示),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 ,使自己陷于认知曲解而不能自拔。
         
        九   应该倾向。指个体常用习惯于“应该怎么样”或“必须怎么样”等思维模式 ,来要求自己或别人 ,如“我(或别人)应该这样做”,我(或别人)必须那样做”。这意味着对自己或别人坚持一种标准(没有折衷),如果未达到这种标准,就会以“不该”这个字眼责难自己或他人 ,从而产生内疚、悔恨、责备和抱怨。如果别人的所为不合自己的期待,也会感到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我必须优秀。他应该对我好。  
       十  乱贴标签(以偏概全)。以为将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如:“我(他)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我(他)这样贪吃,可恶可恨,简直像一头猪。“这是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了。
        
        上述10种类型的认知曲解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通过分析客观事实和负性自动想法的关系 ,常常可以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

作者: 智空    时间: 12-1-31 15:41
乖乖,你搜集的资料可真多,要看多久啊》
作者: 春花秋实    时间: 12-1-31 21:13
智空师兄别来无恙,盼你早日康复归来!
作者: 湿地绿叶    时间: 12-2-1 12:37
楼主你辛苦了!谢谢你!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3 17:00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6-5-5 16:49 编辑

{QQ76}书籍总结介绍:《走出抑郁》,《生命的重建》三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躁狂抑郁多才俊》,---以前有介绍
《有爱无恐》,《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双相情感障碍 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双相心境障碍-金卫东》
《让奇迹在你生命中发生  潜意识的奥妙和力量》,《我与躁郁症共处的三十年》《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  冯大荣》《走过抑郁的日子》---论坛的书,抑郁康复故事合集,《自我训练 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走出抑郁症  王宇》
《走出忧郁-安德鲁-所罗门》《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旷野无人》http://read.jd.com/291/
抑郁症书籍
www.cnkang.com  2015-1-17  中华康网
[backcolor=initial !important][url=]0[/url]



核心提示:抑郁症书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但抑郁症并不可怕,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能自己走出来。他们将自己与抑郁症作斗争的经历与自我治疗成功的经验写成抑郁症书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勇气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但抑郁症并不可怕,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能自己走出来。他们将自己与抑郁症作斗争的经历与自我治疗成功的经验写成抑郁症书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勇气摆脱抑郁症。那么,抑郁症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康网小编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抑郁症书籍
  1、《狗狗助你摆脱抑郁》在人类心患重疾无路可寻时,它在前方引路,为你吹散雾霭朦朦,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你可以称它为医生、为伴侣、甚至是天使。在狂躁抑郁医治无效的时候,你知不知道,有这样一只狗,就在你身边陪伴你,救赎你。万物有灵,有爱,有善。
  2、《我和抑郁谈过恋爱》作者将这些年面对抑郁的艰幸历程记录下来,除了希望鼓励别人,也藉以鼓励将来的自己。
  3、《我的抑郁症》伊丽莎白·斯瓦多在与抑郁症这个心理恶魔孤军奋战了许多年之后,她决心寻求帮助——她借笔宣汇,完成了这本精彩、辛酸却别有趣味的“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我的抑郁症》以独特个性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素描,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如何与这种最常见的疾病作斗争的经历。全书真情流露,又不失幽默风趣,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被誉为“一部让人摆脱抑郁的杰作”。
  4、《抑郁症》本书旨在按照病情表现,梳理病因,对症选择疗法,向患者及其亲友提出忠告,以期理解和配合治疗。
  5、《忧郁的解剖》作者伯顿是一位学识极为渊博的忧郁症患者。书中用忧郁的笔调剖解了人类的复杂情感,诙谐幽默的情境中,带领读者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捕捉自己的内心体验。治疗忧郁症的世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6、《走出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当今社会快节奏和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很容易导致抑郁症患者增加。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和其他方法,可以使抑郁症完全缓解。本书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通俗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抑郁症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知识,尤其是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本书可作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参考读物,也是人们预防抑郁症的医学科普知识读物。


木碗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b52ed01000c18.html

阅读治疗:抑郁症治疗相关书籍推荐 (2007-10-20 02:17:34)[url=]转载[/url]

标签: 健康/保健分类: 自助自救

    抑郁症康复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之外,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有完全靠自我调节彻底康复的成功案例,且不在少数。因此,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靠自己努力,配合治疗,抑郁康复只是时间问题。
    自我调节并非“自己想开点”,或者“好好休息,什么都不管了”。自我调节是根据科学的方法,自己进行认知重建,调整心态,重新安排和规划生活。有许多书籍可以做为自我调节的参考依据,我抑郁的时候几乎天天在阳光工程心理网看书、看文章,否则也不可能对抑郁症有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下面是我推荐的一些电子书,对于抑郁症康复有指导和启发作用的,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认真看看。
    建议大家一本一本的看,可以先在社区的知识园地看看抑郁症的相关文章,对抑郁症有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这些书籍,先看哪一本都可以,建议放慢速度,一个字一句话的阅读,最好每次看完后能够做个读书笔记或者写个读后感,结合自己的情况,书里有那些对自己有用的,摘录下来,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阅读治疗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自我调节方式,阳光工程提供了很多免费资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阅读治疗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是否认真阅读,是否边看边思考,看完之后是否实践运用。这些书籍比较系统直观地说明了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以及重建认知、重塑自我的方式方法,相对国学、哲理文章、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更为专业和有效。这些书籍里面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蓝色宝藏,大家看了有什么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
书籍推荐:
《走出抑郁》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0785-1-1.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在线阅读地址1: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95/n-16395.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在线阅读地址2:http://www.chinaeyou.com/book/Special/zcyy/Index.html(抑友之家)
《生命的重建》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0891-1-3.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90/n-16390.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构建生活》
    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96/n-16396.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人性的优点》
    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91/n-16391.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超越自卑》
    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94/n-16394.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心灵7游戏》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4809-1-2.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抑郁自我护理手册》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0774-1-1.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在线阅读地址1:http://book.news.sina.com.cn/nzt/live/liv/bessxqx/(新浪读书)
    在线阅读地址2:http://www.chinaeyou.com/book/Special/boen/Index.html(抑友之家)
《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0820-1-4.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自觉和领悟之路》
    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0819-1-4.html(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版面)
《森田正马自传:我的神经质疗法的成功历程》
    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48/n-16848.html(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
    注: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资源共享】为会员专区,不对游客开放,请登陆论坛后进入下载。如以游客身份,无法浏览该区域。
   
    大家也可以自己到阳光工程我的阳光社区查找好书和佳文,或者在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的【资源共享】版块下载电子书。如有好的书籍文章,也请推荐给我,大家相互交流。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3 19:57
转帖:《心病还需心药治》建议采纳他的适合你自己的心理方法对治自己的疾病,但是,请不要在没有绝对把握停药不复发的情况下不吃药,切记!!!关乎健康,你看人家崔永元不也一直吃药吗??什么信息人家不知道呢?心理学,佛,基督,药物并不矛盾,最好一起使用,稳妥,我一直这个看法,http://tieba.baidu.com/p/137429872?pn=1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8 04:48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21 23:13 编辑

双相两版主联手推荐修身养性养心改运帖子:
《了凡四训》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84904&highlight=

《化性谈》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84689&highlight=

般若白莲版主推荐:
[推荐] 学做好人:《弟子规》——中华祖先的智慧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66660-1-3.html


趋吉避凶,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视频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687719o1p3.html


视频: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不知道的真相》 (高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MjI5NDAw.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3 10:13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3 10:32 编辑

心理转载: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人都有源自于人性的本能需要与要求。如,对水、食物、衣物、安全感、性满足、交流与沟通、爱与被爱等等的需要与要求。

       当个人需要不能被满足,这样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不能被满足的心理能量只是暂时被压抑,它还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如,文学、艺术、创作等等,都是心理能量释放的途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的释放既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这与其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关。

       过度压抑而不能够被满足,既与现实条件有关,也与自身较为内向的性格有关。内向的性格与后天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现实客观条件是难以为我们所能支配的。但是我们是可以控制与支配自身行为的。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这是一个对待人性态度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待欲望的态度,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取向。 你是如何看待人的欲望欲求的?人的合理欲望不需要被满足被实现吗?

       压制人欲就是对人性的压制,对人性的压制就是对人本身的压制。你是不是在敌视人的欲望欲求呢?你是不是把人的欲望欲求看做是一种丑陋与邪恶的呢? 欲望本身不是罪恶的。只要他是合理适度的。

        过度内向的性格不同样是一种压抑吗?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不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你自己又是什么?你不是也把自己看作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看做是一个邪恶的人,这样你的思想行为就会被遏制。你就会逃避,逃避现实,逃避社会,逃避他人。

        你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你并不能因为自己的本能需要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恶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自我苛求也是过度压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与失败,以成功者或是接近于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对自我的过高要求,所以会害怕达不到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而逃避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行为本身就包括了错误与失败,为了避免错误与失败,所以选择了逃避。

       逃避不就是自我压抑吗? 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选择逃避。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自废武功。错误与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吗?人非完人,人都有犯错与失败的权利。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逃避才是真正可怕的。苛求只是一种谎言,从来都不是现实存在。

       如果你能深入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苛求是逃避的另一种形式。苛求与逃避之间的关系,如同自卑与自大之间的关系。一种形式是另一种形式的表现。

        因为罪恶感而引起自我表达的障碍。把自己从不必要的罪恶感中解放出来。还要有意识的主动去表达表现自己。表达表现自己是自我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适度的爱欲不是很美好的吗?

       如果不从人的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而是单纯的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把人的行为合理化是医治神经症的极好方式。能否把人的行为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合理化呢?不可能的,有人的社会性就有人的价值判断。除非跳出人的是非判断,否则是不可能把人的价值行为合理化的。跳出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生于人世跳出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这种可行性有多大? 具有极大可操作性的是:淡化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

人的需要的实现,是要通过正确方式来获得的。妄想是不会有真正实现的,要通过合理的行动来获得。想法不等于行动,而只有行动才能有真正的实现。想法再好没有行动也等于零。抑郁患者与正常人最大的区别不是认知上的差距,而是行动力的缺失。抑郁患者容易纸上谈兵,说的头头是道,却不懂得去行动去实践。只知道纸上谈兵却不能够去行动去实践,抑郁不是能够想好的,是要通过行动与实践去实现的。想法能够让你适应现实适应社会吗?你只有让自己到现实中去,社会中去,治愈抑郁才是可能的。沉溺于想法当中你是永远也不可能从抑郁中走出来。

       抑郁究竟是想法问题还是对现实的适应问题?当然很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都有。对于长时间严重的抑郁患者来说,主要的问题就不是思想问题了,而是对现实的适应问题。主要问题不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而是在行为上不能适应现实【逃避行为】。

       ----在思想上想不通??

      不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而是在思想上给自己设置障碍,给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求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罢了!

         ----你在为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求一种合理的借口,以使自己的逃避行为变得让自己心安理得。

        ----你的所谓合理的借口都是在为自己的逃避行为作辩解,理由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看一看你的逃避的理由,我估计没有一条是充分的。没有一条是能够站住脚的。

       ----你在欺骗自己。你在为自己的软弱寻求理由,而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承认自己的软弱是一种坚强。坚强者不会是自欺的,逃避现实的。坚强者是现实的勇敢者。没有欺骗,没有逃避。坚强者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想通了问题就解决了?
想的再清楚再明白,如果不能够面对现实面对社会,抑郁也还是抑郁。不能够适应现实适应社会就是抑郁的主因。 想不通只是心理层面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不构成抑郁的主因。

       抑郁的主因在于对现实对社会的不适应上。你误以为抑郁的主因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抑郁的主因源自于对现实的适应问题。 对现实的适应存在问题,构成了抑郁的主因。是适应问题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而不是人的心理层面作用于现实层面。是对现实的不适应构成了人的心理问题,还是人的心理问题构成了对现实的不适应?是因为不适应现实而抑郁,还是因为抑郁而不适应现实?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像是在问: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问题本身说明,抑郁不是一个思想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

         ----只要问题还存在,抑郁就难以避免。

         解决了现实问题,抑郁是不是就能够得到解决呢?

         ----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现实问题得到了解决,抑郁问题基本上就得到了解决。

        不能够适应现实,你就是想到了天,抑郁也还是抑郁。

        适应了现实与社会,抑郁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不是思想作用于情绪,而是现实作用于情绪。在现实面前思想是没有办法自欺的。

        思想也是没有办法脱离现实而存在的。

        现实,在现实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

     抑郁症:因为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实适应社会,而产生的思想与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深层核心在于缺乏对自我的接纳与认同。逃避是症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内在感觉以无价值感,无安全感,无归属感为主要的主观体验。抑郁症的最主要问题还不在于以上这些,而是:爱的能力的缺失。爱的能力需要外在的刺激,更需要内在的唤醒。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3 10:39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3 10:55 编辑

什么叫爱自己?
作者:尼娜·拉里什-海德尔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总是认为一个人外表如何,他做出什么成绩,他拥有什么,比他是个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品格、心灵多么伟大更重要。爱自己至今都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话题,也依然不是我们教育子女的目标。结果是很少有人懂得去爱——既不爱自己也不爱别人。其影响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观察到。
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爱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爱自己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条件。早在两千年前,耶稣基督就已经向我们阐明了这一道理——爱你的邻人,如同爱你自己。
由于几乎人类所有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缺乏爱,因此,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什么叫爱自己(和别人),知道要到达爱的地点需要哪些内心的发展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务必理解爱的最重要一点是,爱意味着观看。这不仅指的是用肉眼去看,还指在所有层面用各种知觉去看——用身体,用感觉,用思想。为此必须尽可能地坦率。因为你对自己坦率、观看自己的程度,也就是你能够爱自己的程度。同时,内心里你需要知道: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你永远是值得爱的。
要学会爱自己,你需要树立起爱自己的目标。

爱自己就是:
我的内心最深处知道(我不仅是这么想),我是值得爱的,
不管我觉得自己怎样,
不管我在想什么,

不管我举止如何,
不管我外表如何,
不管我是健康还是有病,
不管我来自何种家庭,
不管我做什么工作,
不管我做出怎样的成绩,
不管我拥有什么,
不管我这一生做了什么,
不管我是谁或者干什么……
我知道,我不必非要外表如何、做出什么成绩或是什么不凡的人物,才值得爱。
我知道,即使有人拒绝我,无情地对待我,甚至歧视我,依然没有人能否定我的这一价值:我是值得爱的。
我知道,即使有人不爱我,不愿爱我,或声称由于我这样那样而无法爱我,我依然是个值得爱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这种人还不在、不想或不能保持在爱的状态,因为他还不能接受或容忍别人的一切,例如某些性格或行为方式。
我知道,即使有人批评我或对我说三道四,我仍然是个值得爱的人。
我不必是什么特定的样子
爱自己就是:
我对我自己坦率,让自己能感受身旁和体内的一切。也就是说, 我可以观看,并为之触动。
同时我并不关心自己的“好形象”,而是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现状,我的所感所想,我的身体要对我说什么,我对各种情形和人们的反应如何。

爱自己就是:
我准备不作任何评价或批判,接受构成我的一切和我所做的一切。


爱自己就是:
我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让我经常能和自己亲密接触。

爱自己就是:
我要体验海海?感动我、对我重要的东西,让我和别人越来越能看清我。

爱自己就是:
与我自己意见一致,也就是说,我体内的所有主管器官都是清醒的,我能听到它们,它们受我的意识支配。

爱自己就是:
我要和我自己建立一种同情、关心、理解和友好的关系。

爱自己就是:
我是我自己的生活的主人,我理解和认识我每次的经历,并承担责任。

爱自己就是: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是什么样的人,而且依据的是我自己的而非他人的价值观。

爱自己就是:
我不是脱离世界的其他部分观看自己、体验自己,而是将自己理解为整体的一部分。

爱自己就是:
我给自己的生活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我依据内心的意识制定出来的——持之以恒地朝向这个方向进发。比如“我要变得清醒”,或者“我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自己就是:
不管发生什么,我要绝对忠诚于自己并一直保持下去。


爱自己的基础是内心有意识的学习,它的目标是超越自我、不断充实自己。
爱自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但我们自己有能力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在自己身上培养这种能力。
其实早在童年时期,我们的父母就该引导我们朝向这一方向发展,可由于他们自己也没有学会,所以他们未能完成这项任务。
因此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等到成年后才知道有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那人就是我们自己。
你对自己要比你胆敢想到的更重要,因为你来到这个地球上是为了经历自己,体验自己。这就是你最初的目标。

为什么要爱自己

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和自己在一起——整整一生都这样:

没有人能让你如此专一地和他在一起;
没有人能让你像接近自己那样近地接近他;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细腻地感受你的感情;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准确地读出你的思想;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敏感地感受你的身体内部;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准确地了解你的需求;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准确地找出你的愿望和梦想;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准确地理解你;
没有人能像你那样与你的内心保持良好的接触。

你的生活如何发展,取决于你自己。
你可以过一种有意识的生活,你可以自己塑造它,在其中实现你的心灵所渴望的事情。
但你也可以过一种无意识的生活,让自己像个玩物般被生活抛来抛去。

你可以学习理解你是其中一部分的生活。
你可以从丰富的生活中汲取。
你可以满足于肤浅的生活,永远不去真正拥有深奥和丰富的经历。
你可以与你的内心保持完全的联系,坚定地面对生活。
你可以回避自己,很少感到与自己有真正的联系,因而毫无把握地面对生活。
你可以让爱作为心里的原动力,但你也可以满足于心里的一点点温暖。
你是自由的,你有能力实现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

你的身体让你就像一台仪器——有频带宽度很大的声音和变化范围同样大的音量。形形色色的生活会触动你,在你心里引起一连串反应,你必须对外表达出这种触动。世界想听你讲话,再被你触动。
可能你在有些地方说得柔和,有些地方说得刺耳,有时大声,有时轻细。可一切都同样重要,因为这样你可以感受自己,认识自己。这正是你学习爱自己所需要的。因为,如果不理解自己,你怎能爱自己呢?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3 11:04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3 11:06 编辑

[转] 抑郁也能减压 细数抑郁情绪的N个好处 2011-7-16 转载自心理月刊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郁闷”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口头禅,不少人选择用药物舒缓情绪,缓解紧张。专家说,抑郁情绪其实对人有一定好处。统计数字显示,1/4的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经历过抑郁时期,5%的人正处于抑郁中。

 抑郁能让人变得坚强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韦克菲尔德的话说,抑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让人变得更坚强、更有能力接受生活挑战并最终取得成功。 “我认为抑郁情绪的作用之一是打断我们的正常状态,让我们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方面。”他说,这种情绪还可以产生一种心理威慑,帮助人们远离曾犯下的错误。
  抑郁可舒缓压力
  英国加的夫大学精神病学专家基德维尔认为,所谓“物极必反”,严重的抑郁情绪可以把人们从长期压力中解放出来。失去改变生活的意愿。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新科学家》周刊上。
  
抑郁者更有创造力
  专家说,消沉的人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哈佛大学研究者发现,消沉的人在创造性工作上表现更出色,特别是工作得不到肯定时。贝里说,打击让他们反思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促使他们努力工作,避免今后重蹈覆辙。与此相反,过于乐观的人则不会在工作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埃德·迪纳和同事进行一项调查,让志愿者对自己的快乐程度打分,满分为10分。 结果发现,给自己的快乐程度打8分的人,要比打9分和10分的人在工作和学业上更成功。专家说,“太快乐”的人因为对现状很满意,因而会失去改变生活的意愿。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09:47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09:51 编辑

    家庭走出十年抑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MTY5NTI=.html

     冷馨儿,女,1988年由于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被保送进山东大学中文系深造,发表作品若干,2008出版长篇心理小说<<我的十年抑郁奋斗史>>,初版即进入销售排行榜。并意将书捐出,成立救助贫困抑郁症患者基金。2008年至今先后作客《鲁豫有约》,中央电视台《家庭》《心理访谈》,山东电视台等栏目;被《华西都市报》《LADY格调》等四十余家报刊报道,所谈抑郁症及心理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现就职于山东省滨州市政府部门,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当代文学繁荣的大背景下更是中国当代校园文学兴起和繁荣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的一批又一批校园文学创作者中,冷馨儿成为佼佼者之一,并迅速撺红,成为诗坛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她积极地投身于校园文学创作,创办校文学社,用自己的才华、智慧、心血创作出几百篇高质量的作品来,由于创作成绩突出,于一九八八年被保送进山东大学中文系深造,是山东省唯一一名由于写作保送的才女。就在其创作到达高峰、人生历程也达辉煌的时候,就在其他创作者还积极创作、倡导文化进步,努力向上攀升的时候,她却深陷抑郁的泥潭,在死亡的边缘日夜挣扎。
  冷馨儿生于山东教师之家,从小酷爱读书,文采出众,作文成绩一直名列榜首,常常被语文教师当作范文来读,并多次获奖,曾获得过华东六省一市作文一等奖,在高中末期其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更是频频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被当时中学生中的《中学生文学》以及《黄河诗刊》、《诗歌报》等报刊整版或首页推出,影响极大。冷馨儿从小性格就非常要强,由于过度劳累写作、家庭环境、学习压力以及感情困扰等等各方面原因从高中末期导致抑郁,大学时期最为严重,工作几年后痊愈,历经十年,于一九九七年末康复,并根据自己多年来记录下来的笔记、日记、书信等完成了一部长篇心理小说《走出十年抑郁》。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09:54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09:59 编辑

希望徐静蕾的这段话能给大家带来点勇气:
  徐静蕾 我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记者:除了好玩的生活,你在博客里其实也讨论了许多很深刻的现代话题,比如你对“思考和痛苦的关系”的分析。
  徐静蕾:那是在一本书里看的,讨论思考和痛苦的因果关系。我目前倾向于是思考引发痛苦的观点,就是说,更倾向于宿命的观点……也许生命本身就带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既然免不了,不如尽量让自己快乐,如果思考导致了痛苦,那我宁可不要思考,尽可能做一些本能的选择。


心岸姐姐的个性签名:人最怕胡思乱想,凡是活得累的人,都是想法多的人!!

网友告诉我一句话:《易经》的智慧是化复杂为简单。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10:23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11:05 编辑

抑郁症的名人
1、韩星安在焕
2、韩国女星李恩珠
3、韩星U-Nee
4、韩国知名街舞组合Last For One候补成员杨某
5、郑多彬
6、崔真实
7、上官云珠——这个目光里闪烁着成熟女性的温柔仁爱光芒的女性就是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上官云珠,她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早春二月》的两种女性形象令人感叹不已
8、林黛——这个有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女演员就是香港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林黛,曾获得四次亚洲影视最佳女演员奖。她的代表作是沈从文的《边城》中的翠翠,她把一个偏远山区青春期的少女演的惟妙惟肖。林黛的父亲为国民党元老程思远,据说自杀是因为情而困惑,
9、翁美玲——提到《射雕英雄传》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翁美玲,她当年饰演的黄蓉已经成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致使以后很多人饰演的黄蓉黯然失色,想起翁美玲,就会记起黄蓉,可是令无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美丝”们叹息
10、陈宝莲——她是以三级片著称的漂亮演员,那些远在夜色里自己一个人打开DVD 的男人们也都会记得她的名字。
11、2006年4月3日晚间,台湾老牌演员叶雯(曾罹患子宫颈癌、忧郁症
12、2005年5月1日,台湾资深艺人倪敏然这位被尊为台湾地区综艺节目搞笑祖师爷患有精神抑郁症。
13张国荣
14、歌坛新秀筠子
15、歌手谢津2。
16、饰演干警剑持勇的日本性格演员古尾谷雅人
17、韩国变性艺人张彩苑于今年10月3日在家中自杀。据悉,张彩苑因为在SBS电视台《真实游戏》综艺节目中男扮女装惊艳亮相,之后真正接受变性手术,饱受恶意人身攻击的言论。其个人主页上就有网友留下过激言辞,大量的恶语攻击,给张彩苑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崔真实自杀事件的影响,张彩苑选择走上绝路。张彩苑在韩国号称“河莉秀第二”,拥有180厘米的身高和光滑的皮肤
18、以模特身份出道的金智厚,曾出演过SBS《土地》、MBC《整形外科》,《不可阻挡地ighKick》等电视剧。而在参加TVN的电视节目《comingout》时,他首次向外界公开了自己是同性恋身份。据韩国媒体猜测,金智厚自杀与其公开同性恋身份遭受网络恶意攻击不无关系。
19、曾在《变相怪杰》等知名影片中出演配角的美国著名喜剧明星理查德·杰尼
20、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作为电影业的产物,好莱坞的神话,玛丽莲梦露永远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她完美形象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撒向人间都是爱”。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10:58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11:26 编辑

1.崔永元崔永元19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国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1996年以《实话实说》主持人崭露头角,大受欢迎。崔永元在节目中既是主持人,又是主要演员,既讲故事又演故事。2009年9月底《实话实说》收视不佳要“下岗”,崔永元倾力打造的《电影传奇》也将谢幕播出最后一期节目。2011年3月8日, 崔永元为"9块9包年话费"事件,就引用错数据一事道歉。2011年9月27日,“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在北京启动。
,崔永元 主要作品
主持节目
实话实说 小崔说事 小崔会客 电影传奇
荣誉殿堂 我的长征
出版作品
不过如此
崔永元忧郁病症  1999年前后时,中国国内电视媒体纷纷效仿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形式,逐步导致全中国电视观众对《实话实说》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升,最终此节目的收视率慢慢下降,尽管崔永元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是依然未能稳固住收视率,这让崔永元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危机。
  到2001年时,沉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导致崔永元已经从睡眠障碍发展到严重的精神抑郁症,而过多服用镇静类药物后,他的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用崔永元的话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岁月,而这种痛苦也严重影响着他的家人。
崔永元

  当时崔永元已经接近精神崩溃而无法正常工作,无奈父母强迫儿子暂时离开工作。随后崔永元就在父母的陪伴下,邀请了北京的著名心理医生,医生确诊并告诉崔永元父母;崔永元这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同时对人生的期望值偏高,所以形成了情绪焦虑和心理恐慌,医学上将这种病称之为情绪抑郁病症。随后的一年中,崔永元在父母的陪伴下,全面强化地开始进行治疗,同时父母妻女们用亲情坚强的支持着他。通过多元化的全面治疗,直到2006年时,崔永元的病症得到缓解康复。


2.三毛简介,原名陈懋(mào)平,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yìyè)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三毛那种敢爱敢为的性格,与她作品中充满炽热的感情是相互交融和一致的,也是两岸三地无数读者喜爱她作品的原因。


3.作家徐迟19岁时,徐迟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歌德巴赫猜想》。

4.一直以来,王国维之死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疑案,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殉情说、逼债说、惊惧说、文化殉节说等等。

  学者陈明远在博客中说,他经过反复核实史料,再三思考之后,用现代心理学方法作精神分析得出结论,王国维是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导致自杀身亡。王国维患上抑郁症,首先跟他的性格、气质因素有关,王国维属于典型的内向性、抑郁型气质。他自尊心极强,个性清高,倔强。他最看重人格的尊严,奉行“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他是最具独立人格、思想自由而且最有创意的知识分子。同时,“除了自身的气质、性格因素以外,自幼家庭不幸(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厄运都降临到他的头上)造成的精神创伤、一年前长子因医疗事故而病逝、时局动荡不安、环境的种种压力,以及罗振玉侮辱性的绝交对于内心的打击,这些负面作用汇聚起来迸发的毁灭性合力,终于酿成了一代宗师赴水自沉的悲剧。”

5.诗人海子出身贫寒,生前一无所有却才华横溢,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

6.朦胧诗”诗人顾城

7.据悉,张国荣患抑郁症已有20年历史,事业与感情是患病的主要原因。

  久病自成医,张国荣对于自己的病情是十分清楚的,他在1987年的自传中这样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8. 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这个外表华丽,内心细腻的女演员,用才情演绎了一部部经典影片。然而和张达民不幸的婚姻,以及和唐季珊纠缠不清的情感,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伤痛,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那时的她年仅25岁。

  阮玲玉应该是一个最典型的抑郁症例子,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最后又为情而亡。情感危机可能会让一个人瞬间就陷入抑郁状态。

9.韩国女星李恩珠因抑郁自杀,有人分析,她自杀原因可能是演电影《红字》入戏太深,留下后遗症。此外,也有消息说,李恩珠在拍摄电视剧《火鸟》时,曾因为裸露镜头引起争议,她自己一直为此非常难过,这可能也是导致她抑郁的原因之一。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11:10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16 11:23 编辑

为什么要研究抑郁,精神病的名人?因为我们要看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很多人,他们有才华,有能力,有创造性,可是也得病,有些人,得病后还成功和优秀,让我们不止看到自己,看到更多的人生的可能性,这些名人消极悲观自杀的地方我们不要去看他学他,学他的优秀和独特,学那些抗争抑郁成功者的精神,看到更多这个病的人的优点和能力。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2-16 11:10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2-21 22:29 编辑

试析忧郁症名人间的某些关联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102    更新时间:2011-3-2



  抑郁症,是一类现代人很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在各国各行各业的名人间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为什么抑郁症比较偏爱名人呢?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抑郁症名人的特质,找出其中的一丝联系。
  提起患抑郁症名人,很多朋友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长串的名字,仅2009年,就有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就因不堪忍受抑郁症痛苦而自杀。而内地媒体更是在2009年末整理出了一份《盘点2009十大抑郁而亡官员》名单。
  即便没有严重到自杀,但在全球各国金融界、政界、演艺界抑郁症名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英国喜剧名星憨豆先生、我国央视着名主持人崔永元也曾公开承认经受过抑郁之苦痛。
  那么抑郁症究竟为何总是偏爱名人呢?对此英国心理学家波斯特博士进行了十年的研究,最近终于得出成果,他表示,"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容易患有精神病。"
  而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埃夫罗姆松研究后也支持抑郁症名人患者众多源自高智商的论点,他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
  抑郁症名人因其本身知名度的影响,而具有较强的存在感,然而生活中许多普通老百姓的抑郁症发病率也不算低,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3-2 10:04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86837&extra=[心理知识] 如何接纳自己
作者: 喜悦无限    时间: 12-3-7 14:45
《躁狂抑郁多才俊》,我连最起码的工作都做不了啦,不能做了
作者: 春花秋实    时间: 12-3-7 19:36
作者:zhuzongwei 转帖
编辑:春花秋实
躁郁症和锂盐
问:锂盐治疗中的病人可以生育吗?
答:男性与女性病人不同。男性病人吃锂盐时不会影响胎儿 ;但女性病人有些报告指出锂盐有致 畸胎性,所以于怀孕期之前面三个月宜避免。

问:长期锂盐治疗的病人,如果忘了一次药如何补救?
答:应避免不规则的服药,一般而言锂盐在人体中必须使用达一定血中浓度,才会发挥作用。万 不得已忘了一次药,不必于下次中补足。

问:服用锂盐而长出青春痘,如何解决及预防?
答:服用锂盐的确会长青春痘,一般而、言与其他青春痘的处理方法相同,可以囗服药或局部点药 而改善; 日常生活颜面的保养 (如洗净、少涂油脂等) ,也是不可缺少的。 服用锂盐造成的口渴,如何处理? 锂盐造成的口渴可以多喝白开水或囗含冰块而改善。

问: 服用锂盐造成的体重增加,如何处理?
答: 锂盐造成的体重增加有两大原因「一为体内水份及钠盐的滞留 ; 另一为口渴时饮入台糖份的 饮料。防止体重增加的方法是维持正常的饮食及运动,口渴时少喝含有糖份的饮料,以饮用 白开水为佳。

问:有些病人拒药,是否有针剂或长效之锂盐制剂
答:锂盐本身是一种轻金属 (微量元素) ,目前技 术上无法制造成针剂,也没有长效 (两周以上 ) 之药剂。

问:何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锂盐?
答:锂盐与其他药物一样有禁忌,其使用必须先确定诊断,虽有躁郁症但有下列情况者宜避免使 用,如儿童 (十二岁以下) 、严重肾脏疾病、饮食严重欠缺盐份、急性心肌梗塞、怀孕期之 前面十二周、癫痫、重症肌无力,喂母乳之母亲汲血癌。

问:锂盐与其他药物之互相作用如何?
答:有些药物曾使锂盐血中浓度升高,容易锂盐中毒;如四环霉素、某些镇痛解热剂、降血压药 、利尿剂及抗癫痫药 ; 有些药物会降低血中锂盐浓度,而减低效果,如某些利尿剂,抗精神 病药物及碳酸钠。因此锂盐治疗的病人如果必须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必须请教专科医师才 安全。

问:钡盐引起双手颤抖可以改善吗?
答:双手颤抖可以由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的使用而改善。

问:长期服用锂盐的病人可以喝酒吗?
答:锂盐本身在人体内并没有任何代谢过程,离子形式由尿中排出,所以与酒精间并无 相互作用 ;但是酒精具有利尿作用,多少响锂盐的排出,因此社交性、偶发式的饮 可以的,但不直狂饮及天天过度饮酒。

问:误食大量锂盐如何处理?
答:马上给予引导呕吐,并且送医观察及治疗 盐中毒是有生命危险的。

问:长期服用锂盐对身体有何影响?
答:长期服用锂盐本身不会影响脑、肝及心膊直接影响的是肾脏,且引起肾机能异常蛄 相当小、(如使用二十年后,约有百分之五人有肾脏廓清率下降百分之二十) ,但扁 全起见,仍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肾脏功能

问:锂盐中毒之征兆如何?
答:轻度锂盐中毒症状包括 : 紧张、坐立不守 法集中注意力、肌肉无力、四肢酸痛、步稳、肌张力增加、呕吐、腹泻、恶心及回 ; 严重中毒症状包括 : 热中风样症候群、图改变、面无表情、意识障碍、无尿或4 抽筋、心脏或呼吸停止等。锂盐中毒的6 化多端,若有疑问时直及时就医并抽血$ 要。

问:锂盐之疗效大约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 病人如何处理?
答:精神医学一直投注相当多的努力于躁郁症的研究、以前对于锂盐没有治疗效果的个案,可以 采取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来做维持复发性治疗; 目前医学上发现某些药物对于躁郁症亦有 其疗效,如癫通,所以又开启了躁郁症的另一种治疗方式。

问:何种情况下直接受长期预防复发之锂盐治疗?
答:大部分医学上并无特定之方式,但若有家族趋势且两年内发作两次躁期,每次持续一个月者 ,则宜接受预防性治疗,尤其又有下列者 : ( 一) 年龄已达四十岁以上。 (二) 病情中表现 出双极型者 (曾出现躁期者) 。 (三) 有社会 危险者 (如缺乏家庭支持者、失业者等) 。 服用锂盐者于食物中有何禁忌? 茶叶及咖啡均有利尿及兴奋作用,服用锂盐者 宜避免 ; 日常饮食中应摄取含有正常盐分之食物,其他并无特别限制 ; 不宜用锂酱油。

问:锂盐可否与中药或草药合并使用?
答:与其他西药的合用相同,主要关键在于成份,如果知其成分且于合格中医师处方下,原则上 并没有不可合用之理由。

问:躁郁症病人服用锂盐是否会影响性能力?
答:短期及长期使用锂盐的病人并不会影响性功能

问:严重锂盐中毒者是否可救?
答:早期发现治愈率高且较少留下后遗症,处理: 方法包括停止锂盐,利尿剂及碳酸钠的投予 ,甚至腹膜透析洗肾。

问:锂盐是否会影响注意力及创造力?
答:锂盐是一种情绪平稳剂,本身并无镇静或安定作用,所以对于注意力及创造力,甚至精力 无影咎。

问:躁郁症是否为一心理疾病?
答:虽然不可置疑地许多心理因素曾被提出讨论可能造成躁郁症之病因,但经过近年来的不 努力,医学上已发现躁郁症与人类之遗传有切地关系。和其他疾病一样,生物学上之因 已被认定为造成躁郁症之主要原因,关于详内容请参阅此手册相关之章节。

问:躁郁症之家属应注意些什么?
答:躁郁症虽是精神病的一类但其预后却是相当好,只要将此病好好的控制预防复发,此症 患者都有正常人的社会功能及工作能力,因躁郁症患者的家属应设法使患者能养成良好 服药习惯预防再发,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

问:外界及环境的刺激是否会引发躁郁症?
答:会。躁郁症的发作与外界环境的刺激的确有不可分之关系。虽然近代医学之研究,躁郁 患者都有着会发病的本质,但如炸弹一样,不燃火引爆仍不会爆炸,而外界环境的刺激 如火种一般,会引发躁郁症的发作; 意即社会 心理压力固然可以诱发躁郁症的发病,但是绝 非躁舀症发病的唯一因素。躁郁症的产生是先天的易发体质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 的。

问: 躁郁症患者之情绪波动情形与正常人之情绪起 伏如何区别?
答: 不容讳言,人的情绪是随着外界环境而时时刻刻有着起伏变化,有高潮亦有低潮,并不是都 维持在一定平稳的状态,但其情绪之变动仍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正常之人际 关系、社会功能,也不会造成精神症状。但躁郁症之患者则不然,其情绪变化已超乎常轨, 而严重影响到患者本身、他人及工作。而临床上之诊断则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之诊断统计为 依据。

问:躁郁症经医治后是否会断根?
答:躁郁症虽有严重复发的危险性,但其发作之频率却是因人而异,有人一辈子只发作一次,有 人却一年内接二连三地发作好几次,又一次比一次的发作更为严重。而其发作之频率又与其 预后有着密切地关系。因此,一般而言,若在第一次发作后用锂盐的控制,二年内不再复发 ,便可归类于低危险群,尝试停药,但并不意味着就此断根 ; 若曾发作两次以上,其预防再 发就须更长的时间,有人需要五年,甚至有人需要终身服用锂盐 ; 此点需要与主要的治疗医 师商量,千万不可以自己停药。

问:躁郁症病人在生病时,对异性有很高的兴趣, 有时候会有性骚扰,是否让病人结婚即可稳定病情?
答:结婚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而且本身即是一种 急需心理调适的压力,因此结婚不但不能治疗疾病,有时还会使病情恶化。况且在疾病中所 做的结婚的决定,病好后往往会后悔。

问:躁郁症会不会恶化成为精神分裂病?
答:躁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会互相转换。

问:躁郁症的患者是否不适于必须劳心的工作?
答:只要工作本身对患者不构成太大的压力,劳心与劳力的类别,并不成为选择工作的主要考虑

问:躁郁症的分类,和其锂盐治疗或预防的预后有 关吗?
答:以躁期一郁期一中间期型对锂盐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最好,其次是郁期一躁期一中间期型,以 不规则型及持绩循环型效果最差。

问 何谓快速循环型躁郁症?发作时和季节有关?
答: 在一年内出现四次或更多的情感性症状循环不已。郁期通常发生于秋冬之际,而躁期则大部 分出现春夏之季。

问: 躁郁症也可以交异性朋友吗?
答: 可以。躁郁症的病人在躁期及郁期之间为正常期,可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皆可过着正常人 之生活,当然可交异性朋友。

问:躁郁症可以结婚吗?
答:可以。但事前需与配偶说明,取得配偶谅解以 利日后之沟通。

问:躁郁症会遗传吗?
答很不幸的,躁郁症的确有很多是来自遗传,但 并不是所有的躁郁症都来自有躁郁症的父母或所有的躁郁症子女都会得躁郁症。

问:我有躁郁症,我的子女得躁郁症机会有多大?
答:一般来说大约有近半数的子女会得病,而女孩得病的机会又比男孩大。

问:我的配偶有躁郁症,我的子女得躁郁症的机会 有多大?
答:我的配偶有躁郁症与我本人有躁郁症的结果是一样的,约有半数的子女会得病,且女孩得病 的机会又比男孩大。

问:我能事先知道自已是否会得躁郁症吗?
答:高危险群的病人必须小心。高危险群包括家族史中有躁郁症、反社会性人格违常、歇斯底里 人格违常、酒瘾等,但无法事先预知。

问:躁郁症能预防吗?
答:目前躁郁症可以使用各种药物预防再发,尤其 是锂盐治疗约有八成之效果。

问:为什么我会得躁郁症?
答:可以由两方面解释 : 一为遗传体质,另一为环境压力因素。

问:我的配偶有躁郁症,平时我应注意些什么?如 何帮助他?
答:减少压力及规则接受治疗是预防再发之主要方法,配偶必须努力于上述两大方向。

问:我有躁郁症,若再找一个躁郁症的配偶,则我 的子女罹病率是否曾提高?
答:会的。故希望能尽量避免患耆与患者间的婚姻

问:躁郁症会不会遗传?
答:会。躁郁症病患的亲属的罹患率约 "一般人的十倍,而且女性高于男性,近亲高于远亲,而 躁郁症的遗传率高于忧郁症。

问:双亲没有得病而兄弟姊妹之一有病,是不是表 示和遗传无关?
答:不是的,其他兄弟姊妹的得病率还是比一般人高

问:躁郁症病人不肯吃药怎么办?
答:若病人已处于躁症病发状态,就一定要接受药物治疗,应劝导甚至强制送医治疗。若病人病 情处于稳定状态,应让病人了解,躁郁症如果不用锂盐做预防性治疗,是非常容易再发的, 可带病人找精神科医师咨商。

问:政府对于精神病患是否有福利措施?
答:有卫生署补助办法,门诊每人每个月补助二仟元,可向各精神科洽询申请办法。 ,约为百分之十二。

<<参考:躁郁症问与答/卫生署>>
作者: zhouming770110    时间: 12-4-9 11:40
学习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6-2 14:59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6-2 15:00 编辑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8179-1-1.html认识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抗抑郁3年 编辑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8204-1-1.html抑郁症知识系列—熟悉认识抑郁症是走出抑郁“泥潭”的根本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6-2 15:02
运动有益精神卫生 耶鲁专家:跑步可以抵抗抑郁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7989-1-1.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6-14 15:10
[转贴] 躁狂抑郁症的自我治疗—食疗
本帖最后由 抗抑郁3年 于 12-6-12 20:13 编辑


转载文章:http://www.jieyuwang.cn/treat/self-healing/others/497.html

躁狂抑郁症,也叫做双相情感障碍或狂躁抑郁症或躁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躁狂相和抑郁相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痛苦。
抑郁症关爱之家-解郁网为大家推荐躁狂抑郁症食疗方如下;

食疗方1、百合捞莲子
  组成:水发百合100克,莲子50克,水发黄花菜数根,冰糖适量。
  用法:将发好的百合和黄花莱用水洗净,莲子去皮、去心洗净,一同放人大汤碗内,汤碗内放人适量清水,上笼用武火蒸熟,放人冰糖再蒸片刻即成。
  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宁志。
  主治:躁狂抑郁症,情志抑郁,神态痴呆,不思饮食,多梦易惊。
  
食疗方2、猪肉苦瓜丝
  组成:苦瓜300克,瘦猪肉150克。
  用法:苦瓜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弃苦味汤。瘦猪肉切片,油煸后,放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
  功效:泻肝降火。
  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高涨,烦躁性急,易打人毁物,面红目赤。

食疗方3、杞叶炒猪心
  组成:猪心1个,枸杞叶150—200克。
  用法:猪心洗净切丁,用花生油与枸杞叶爆炒,出锅即可。
  功效:补气血,益心肾。
  主治:躁狂抑郁症,性情烦躁,心神不宁,多言善惊,睡眠欠佳。
  
食疗方4、二味猪脑汤
  组成:猪脑1个,淮山(山药)50克,枸杞15克。
  用法:猪脑彻底洗净、和淮山、枸杞一同放人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
  功效:补脾肾,安神志。
  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失眠头昏,肢体困乏。

食疗方5、莲心大枣汤
  组成:莲心3克,大枣10枚。
  用法:莲心研末与大枣共同煎汤,每日1次,饭后服。
  功效:益气补血,宁心安神。
  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打人骂人,脾气暴躁。

食疗方6、 菖蒲炖猪心
  组成:石菖蒲10克,猪心1个。
  用法:洗净后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精盐调味,饮汤食猪心。
  功效:补心安神,化痰开窍。
  主治:躁狂抑郁症,精神抑郁,神情淡漠,喃喃自语,痰多苔腻。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玫瑰花茶:http://www.jieyuwang.cn/home/home/new_info/496.html
作者: 温州抑郁了    时间: 12-7-8 10:38
好文章    谢谢楼主的收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7-8 12:25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7-9 12:28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2-7-10 11:34 编辑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574484.html曾仕强-情绪管理
作者: 期期和希希    时间: 12-7-22 18:04
谢谢LZ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人物参考。虽然只是一介凡夫,但在自己的学业上,岗位上也曾出色过,也曾落寞过。因为病,让我们比周围的人更瞩目;同样,因为病,让我们比周围的人更落魄。只要活着,那些来过的,笑过的,哭过的,痛过的,疯过的,都将融入生命中的每一根神经。或者归于平淡,或者归于辉煌,但请记得一点,一定要活着!!!!!!!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7-22 20:22
因为病,让我们比周围的人更瞩目;同样,因为病,让我们比周围的人更落魄,你的留言激起了我的共鸣,风风雨雨,我们经历过太多,是的,好好活着,开心活着!!一起加油!!
作者: hillchan    时间: 12-9-14 14:18
好好活着,开心每一天!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9-16 14:38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4116-1-1.html[原创] 低迷时候你做些什么事情帮助自己快乐起来

[推荐] 史蒂芬弗莱制作的躁郁症纪录片,非常不错,分享一下。
20091319 发帖链接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9837-1-1.html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90011-1-2.html[转贴] 如何帮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病人
抗抑郁3年 发帖

作者: 阿才    时间: 12-10-17 22:57
感谢分享!!
作者: 内心平静    时间: 12-10-29 15:33
感谢楼主分享啦,我们要好起来~~~加油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2-10-29 16:15
是呀,我们要有希望,一定要好起来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3-11 08:02
李子勋:抑郁也许是一种重要的情绪
 
我们可能对人的情绪有诸多解释,什么是情绪?怎么定义它,什么是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为什么?许多有关心理健康的书,情绪调节的书都把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看成是健康的法宝,真是这样吗?快乐的心境、激越的情绪真的能保留住吗?很多情绪调节的书指导大家去学习管理情绪的方式与技术,这些外来的调节技术真的可以让情绪放松吗?我曾在《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文中对当下流行的情绪疏导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释,提出不同的调节方式对人体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张顺应情绪的自然,调节要适可而止。

这篇文章我想用一种全新的,类似哲学描述的方式来解释情绪。什么是情绪,正如血液流动是肌体维系活力一样,情绪的自然流动是精神的活力,没有情绪的人是死气沉沉的。心理学应该担心的不是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反倒是情绪缺乏或情绪表达困难的人。情绪的分类不应该是文化所标定的正性的,或负性的,这种分类的方式易于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情绪是有好坏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人的意识、心灵、精神世界维持清晰和觉察力的动力。没有情绪的人,对他人,对世界是麻木的。情绪能量低的人,爱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险精神、探索心、创意也相应很低。人类的情绪原型应该看成一种掩藏在生理机制后面的一种生命力。科学可以解释人的神经活动,但解释不了人的自由决策、追求、信仰、喜欢、宗教情结类似的东西。在一种特定的创伤下,如植物人,没有意识,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了情绪。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人的情绪,甚至是动物的情绪看成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呢!

心理学曾经把恐惧、焦虑、孤独、敌意、依恋、兴奋、攻击性(掠夺)、贪欲、满足看成未分化的原始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在动物世界具有普遍性。这些情绪在未被文化分类的时候,都是生命赖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正如人类发明了社会,也发明了社会化情绪一样,原始的情绪受到文化压抑,情绪不再以无序的、未分类的、本体的形式出现。文明建构了一些美好的情绪,让人的情绪跟人类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物质欲望满足有关。注意这些情绪不是人类本体的,本体情绪与人类的孤独、死亡恐惧、焦虑与饥渴有关。用哲学的话来说,情绪是素材,人们通过文化再认与分类来表达它。再认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被文化异化的情绪(抑郁、嫉妒、丧失、羞耻等),这种情绪是反自然的。实际上,情绪在未被分类前,是难以描述的,一个泥团。情绪现象只是一种能量突起,混杂,多重意义与可能,彼此不能分别。正如爱是靠恨来依附,乐靠悲来承受一样,愤怒的同时也是喜悦。中医说七情六欲是人的生命现象,情绪是哲学层面的客观存在性。人想把握一些情绪,排斥一些情绪的努力是徒劳的,如果你不想痛苦,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你也不想高兴,也绝未曾有过高兴的体验。

人对情绪的觉察力在五岁前基本完成,这是情绪的语言化过程,被识别的情绪已经不是原始情绪本身,而带有明显的价值标定与功能性。当然,对情绪的描述仍旧可以是恐惧、焦虑、孤独、敌意、依恋、兴奋、攻击性(掠夺)、贪欲、满足,但这个时候,它们的内在赋义已经不同。原始情绪中恐惧针对死亡意识,焦虑针对存在意识,而文化呈现恐惧、焦虑是指向不确定与失控感。被感知的情绪具有与现实的互动回复性,不是针对一种意识觉知,而是针对某种具体场景。当然,人的情绪会因为社会的复杂化而多样化,只要发明一种情绪描述方式,就会被人觉察到这些情绪的存在。有时候,我们也分不清,到底是我们发现了某种情绪,还是发明了它。比如抑郁症,在没有这个词汇前,人对类似情绪的描述是多种多样,人们处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当我们被训练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所有的描述被同一了,治疗也变得单一。相对而言,美好的情绪词汇引发的体验远不如坏情绪强烈,因为在于原始情绪的泥团中,美妙的体验都是比较肤浅的,不美妙的情绪对心灵的触动比较深刻。我们常常很难回忆起爱情的甜蜜,却对创伤与痛苦久久难忘。

情绪被压抑是文化与现实交替反应的结果,是情绪的非自然状态,压抑是唯一对人心身有伤害力的。但压抑的情绪如果不用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精神分裂与反社会、攻击性、酗酒、赌博、吸毒等来出口的话,那么压抑的情绪反而会成为生命的创造力,激情与恒久的坚持。未曾体验过深重压抑、挫败和失落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导师、创造者、艺术家与天才。另一方面,抑郁的情绪本来是自然的,它与兴奋同体,当抑郁被展现的时候,兴奋和愉悦在它的外衣掩藏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对抑郁的排斥也会阻断快乐隐藏着的萌动。我们把抑郁看成一种最糟糕的体验,那么它就被钉在耻辱架上,过度关注它的结果会使我们内在情绪能量都幻化为它。一个被标定为抑郁的人,会无意识藏起他的快乐,只有在梦里,快乐体验会更多的显现,这也是快乐的人容易做悲伤的梦,抑郁的人常有高兴的梦的原因。抑郁的自杀不是抑郁造成的,而是我们不接受抑郁,或同时遭受他人太过否定、排斥、压制才造成。

相反,没有情绪抑郁能力的人反倒是需要帮助的。为什么有人过劳死,是因为精神(情绪)能量过度消耗。抑郁让人无力,想歇下来,放弃权利、责任,放弃追求或苛求,得过且过。抑郁的人仿佛是个婴儿,需要别人来照料。如果用能量来解释生命,那么生命这根蜡烛点得太亮了,生命力就被过度耗费了。抑郁把生命的烛光变得暗淡,让生命能够承受阴影,缓慢的展开它美丽的翅膀,可能会飞得更远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具有非凡创意的,天才的人们都具有躁抑症双向情感特征。在兴奋躁动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和精力创造这个世界,在创意枯竭的时候,抑郁来帮助他们潜伏起来,不至于生命被无端耗竭。我们常看到那些杰出的人,被媒体关注,被应酬包裹,在愉快的生活中变得平庸和乏味,因为只有潜伏与压抑的情绪才是创造力的温床。相对来说,需要警惕的是快乐的情绪,快乐是一个很耗能的过程,快乐易于造成人的疲倦,甚至危及人类的心脏。有益的情绪法则是不让快乐来的那么快,那么频繁,那么持久,笑是要给人增添皱纹的,皱纹象征着衰老。保持低度的愉悦感,一种类似平和的心态,这样,没有情绪能力的消耗过度,也不会有抑郁的心境来造访。

不过,当我们变得平和的时候,心身是安全和闲适的,但生命的光辉变得暗淡,想象那种或明或灭的蜡烛,虽然它燃得很长,但谁会喜欢呢!呵呵,年轻的人在生命能量充足的时候把车开快一点,冒点风险也是生命必须的,不然,老的时候会悲叹自己没有真正生活过。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只有好的东西,过劳死的人也许就是拒绝平庸的。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3-11 09:39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3-3-11 09:40 编辑

有一种幽灵叫不满---曾奇峰

当前页面:人物访谈- > 心理人物 > 心理专家
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为德国威腾·海德克大学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德国首屈一指的社会精神学家多勒教授。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机构)少数中方委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上空,盘桓着一个幽灵。这个幽灵的名字叫做不满。

这个幽灵缠绕着每一个遇到它的人,它使一个人的很多方面都沾染上不满的味道:面容、皮肤、身材,学历、知识、性格,财富、地位、声誉、环境,等等。当一个这样的人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发现他已经被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打垮了。

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人天生是对自己满意的。看看婴儿,他们那种安详、沉稳的神态,就是自我满足到了极致的表现。他们也有资格对自己满意:作为造物主最杰出的产品,对自己不满意实在是对造物主的不敬。

重新观察孩子学步,会发现他们永远都是先扶着墙、椅子或者大人站稳,然后才向前迈步的。开始时的那一步迈出,与其说是为了走稳,不如说是为了摔倒,摔得干脆而壮烈。他们绝不会因为摔倒而对自己不满。他们会继续找一个人或者物体扶着,仍然是先站稳,再迈步,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再一次又一次地站稳,直到不再那么容易摔倒为止。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站稳过的孩子,他以后会慢慢学会走路。幸好老天没有在婴儿心中事先植入对自己的攻击,所以他们尽可以不因为自己的不足而自责。遗憾的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人们学会了因为自己的哪怕些微的不足而折腾自己。在这样的折腾之下,站稳都成了问题,所以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慌乱、怯懦和浮躁。

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迫切想改变自己的人,想让自己脱胎换骨的人,都是把别人或者环境对自己的不满,植入了内心。外界的要求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意味着外界的攻击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人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先把自己在心理上“暴揍”一顿,然后垂头丧气、一脸不是有病就是有罪的样子;如果这样的人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几乎能感到他们是拿着刀子逼着医生把他们从里到外都拆开换上新的。医生当然不会这样做。医生感兴趣的是,他们是怎样变得对自己如此苛刻的?

第二种人,是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李敖名言:“我如果想要找一个自己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看来他是这一类人的典型。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把自己吹得出门之前就发疯了?当然不会,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句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名言。误解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大家都要在别人取得成绩后背诵这句话作为告诫。曾经问过很多人:别人赞美你,你会变得骄傲吗?几乎没有人点头说是。其实,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赞美,也不会真正导致自满和退步。这种自我赞美和接纳,是对老天造物的认可,是对父母的基因以及养育的敬重,是对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人的肯,也是送给所有关爱自己的人的最好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方式,会比对自己不满的方式,更加具有“反社会”、“反亲友”的特征了。

变得更好的理想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然后才可以变得更好。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最坏的一种。如果一定要对什么东西不,那就应该是对自己不满本身的不满。

作者: 东北小伙    时间: 13-3-26 19:29
家人应该了解的有关双相障碍的重要事实
(摘自《双相情感障碍 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戴维.J.米克罗维茨著)
    什么是双相障碍?
    患有双相障碍意味着我或许会有严重的心境波动。在这种波动中,我的心境从非常高涨和精力充沛的阶段(躁狂)滑入非常低落的、缺乏动机的和没精打采的阶段(抑郁)。我的心境高涨的阶段或许会持续几天乃至一个月甚或更长的时间。我的心境的低落阶段持续的时间或许会长的多,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在美国,每70个人中,大约就有一个患有双相障碍。它最可能首次在一个人的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作。
    双相障碍有哪些症状?
    我在心境高涨阶段中的主要症状或许包括感到“过度的高兴”和“激动”,或许“过度的急躁”和“愤怒”。我或许也会感到自己能做其他任何人都做不了的事情(夸大)。我或许会比平时睡得更少,或许根本就不睡觉,会同时做很多事情,精力更充沛,说话的语速更快,表达很多想法(某些想法是现实的,而某些想法则是不现实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当我处于躁狂阶段时,我或许会冲动的行事,譬如说不明智地大手大脚地花钱或鲁莽地驾车。
    我或许会在其他时候体验到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感到非常悲伤、情绪低落、急躁或焦急,对人们或事物失去兴趣,睡眠过多或睡不着,没有食欲或基本上没有食欲,难以专心或难以作出决定,感到疲劳或精力不济,行动迟缓或讲话慢吞吞,对自己感到非常糟糕或愧疚,酝酿自杀或实际做出自杀的尝试。
    双相障碍对家庭有何影响?
    我的双相障碍或许会影响我与我的家庭中或工作环境中的其他人相处的能力,尤其是当我生病时。在我处于躁狂或抑郁发作之中或之后不久,我的家庭问题或人际关系的问题表现最为明显,但是,随着我的病情好转,此类问题也许会得到改善。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问题解决以及彼此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的方式。来解决我们的家庭冲突。我们或许需要向家庭心理咨询师或夫妻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支持团体那儿获得另外的帮助。
    双相障碍的起因是什么?
罹患双相障碍意味着我的大脑出现了神经化学失调症状,它牵涉到脑细胞彼此沟通的方式。没有谁会愿意罹患双相障碍。我可能是从我的血亲那儿遗传得来的这种失调的症状,尽管未必是从我的父母那儿遗传得来的。我的心境波动或许也受到生活的压力或我的醒睡周期的突然变化的影响。
    如何治疗双相障碍?
    我或许会采用诸如锂盐、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之类的心境稳定药物来治疗我的疾病。我也会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或药剂来控制我的焦虑症状或思维方面的问题。此类药物治疗需要我定期地找精神病医生就诊,以确保药物对我的副作用不会失控,并检查我的血药浓度。我或许也会因进行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或参加支持团体获益。心理治疗或许会帮助我更为详细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学会预防复发、检测心境和醒睡周期,并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更好地发挥正常的机能。如果我患有双相障碍并有使用毒品或酗酒方面的问题,那么匿名戒酒协会之类的互助项目或许也会帮助我和我的家庭。
    未来像什么样子?
    虽然我可能会在将来出现高涨的和低落的心境发作,但是完全有理由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凭借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人的支持等方面的官场项目,我的心境障碍的发作会变得愈来愈少,并且其严重程度也会越来越轻微。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我能实现我的家庭和职业生涯许多目标。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13-4-18 17:31
我仔细看了一遍  清秋妹妹辛苦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4-23 08:48
谢谢老大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4-23 08:49
48# 东北小伙 谢谢!!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5-12 09:08
解除抑郁,提高生活品质

丛中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一、抑郁情绪的严重性
在温饱基本解决、事业取得成功之后,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成为了每个现代人都十分关注的最大个人发展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在日趋增大,焦虑和抑郁情绪成为了困扰人们心身健康、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生活有幸福感于是成为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要义。

抑郁就是没有快乐!

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大致为10%,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7.1%(1994),其中男性为12.7%,女性为21.3%,恶劣心境为6%(Kessler,1998)。

在中国,三十年前,抑郁症的患病率为0.76%;近年来,我国的抑郁症呈上升趋势,深圳康宁医院2006年做的一次调查统计显示,深圳人的抑郁症患病率达到7%,今年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的系列跳楼自杀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抑郁障碍涉及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高,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

在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十万人以上,而每年约29万人死于自杀。



二、抑郁的主要心理表现

根据抑郁的严重程度,抑郁障碍可以分为重症抑郁和轻症抑郁。重症抑郁,俗称“抑郁症”,分为单相和双相障碍,轻症抑郁叫做“恶劣心境”。

1、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情绪低沉,持续时间会超过两个星期,患者感到悲观、抑郁、忧愁,无助、无望、无价值感,思维和言语速度缓慢,言语动作减少,呆坐不语、唉声叹气,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甚至卧床不动,生活难以自理。具有疑病观念,自责自罪,生活缺乏快乐与乐趣,缺少内在的生活动力与热情,食欲、性欲减退,身体乏力,入睡困难或早醒,严重的自杀观念,或多次发生的自杀行为。
抑郁情绪往往会具有晨重晚轻的特点。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会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情绪。


2、恶劣心境属于轻度的抑郁障碍,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所以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其中本类型病人占主要比例)。这类病人由于外表上无异常,忧郁性情绪埋在内心深处,本人不一定会自我识别,周围人包括自己的家属亲人又无法能理解和认识,常常使疾病长时期耽误,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本人沉重的痛苦,影响功能发挥,更重要的导致疾病恶化和原本可避免的轻生行为。
轻度抑郁(恶劣心境)的重要特点是存在“内苦外乐”的症状。这类病人在举止仪表、言谈接触,外表看来无异常表现,如不深入地做精神检查和心理测定,忽视精神抑郁的实质,甚至可以给人一种愉快乐观的假象。如果深入地做精神检查和心理测定,可发现患者内心有痛苦悲观、多思多虑、自卑消极、无法自行排除的精力、体力、脑力的下降和严重顽固的失眠,多种躯体不适等征象。这类病人常有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感,自己难以排除,虽然服用中西药物或休息病假、疗养、娱乐、喝酒等方法亦无法消除。
恶劣心境的人还会具有社会功能下降、长期顽固的失眠等特点,病程超过两年,缓解时间不超过两个月,他们内心痛苦,多次求医,做各种身体检查,花费很多精力和钱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抑郁的成因
双相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除了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原因外,抑郁症,特别是恶劣心境往往与如下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应激:约50%的病人在首次得病时,曾经受到过严重的心理打击,如工作不顺、晋升提职、朋友背叛、亲人去世等。

人格特点:个性刚直,热情开朗,富有理想,雄心壮志,做事谨慎,追求完美,道德高尚,严于律己,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低,内向、不善人际交往等。

幼年经历:幼年往往曾有被遗弃、被忽视、被粗暴批评、性虐待等心理创伤经历。


四、抑郁的解决方案
严重的抑郁症,特别是具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早期发现、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自杀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恶劣心境患者,也应该注意提早识别,即使就医,主要应该进行心理治疗,特别是人格的自我完善,面对并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应激。

“上医治未病”。具有抑郁情绪的人,应该是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当我们焦虑而尚未出现明显抑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平时多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的知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得以应用。


五、抑郁情绪的团体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分为个体心理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
具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存在一些个性方面的特点,存在着环境应激因素和消极思维及应对方式方面的心理问题。个体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与心理治疗师的长期合作,一起探讨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有效解决办法。但是,在个体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成为来访者唯一的交流对象,来访者往往会产生移情,或者,治疗师的个人资源是有限的,其交流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抑郁障碍的团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研究表明,团体治疗是解除抑郁的快捷、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团体治疗,能够让具有抑郁情绪的很多人组成一个小组,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在团体沙龙中,每个人可以安全地与其他人相互沟通、交流,每个人以其他成员作为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症结,可以让自己在讨论互动中逐渐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形成积极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应对方式;让我们在团体沙龙中学习,促进个人成长。



六、对于抑郁情绪的几条基本建议
1、多一些快乐的方式和来源。抑郁就是没有快乐!抑郁就是曾经让我们获得快乐的那些方式,现在变得突然失效,而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多新的获得快乐的方式。比如,一个人,从小到大,如果学习优异是他获得快乐的唯一来源的话,一旦他的成绩下降或者大学毕业,他就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如果在学习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与朋友聊天、旅游、摄影、钓鱼、晒太阳等更多快乐方式,当工作和学习方面遇到压力的时候,当心情有些抑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快乐,可以对抑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2、多一些知心朋友。快乐的来源,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来自朋友之间的交往,与朋友们一起活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朋友多一些,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少一些。

3、完善个性,转变消极思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适应环境,而不单纯是沉醉在自己的美丽幻想中。美丽的幻想,闭上眼睛想一千遍、一万遍,虽然美丽,令人陶醉,但是睁开眼睛时,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空想。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愿望和理想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不能抱怨现实和他人,也不能因为理想和愿望总是无法实现就总是想到各种危险和坏的结局。如果一个人总是想到坏的结局而无法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而无法在内心想到希望和光明的话,这就是抑郁障碍者常有的消极思维。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告诉自己,不能单凭愿望和理想去做事,而要善于认识社会和尊重现实,接纳现实的不完美和残酷性,生活如常又无常。我们要逐渐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4、积极行动。当抑郁情绪出现的时候,由于消极思维的作用,我们往往会想得多、做得少,越是行动少,就越是抑郁,就越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因此,在抑郁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调节我们的行为呢?建议大家,无论是否具有抑郁情绪,我们平时就要“讷于言、敏于行”,与其想得多,想到很多坏的结局,还不如在没有想完善的时候,就先去行动,以行动带动自己的思维,边行动、边思考、边完善。告诉自己,每天要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很简单的事情(如刷碗、种花等),做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做幼年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因为,人高级在于有思维,人伟大在于有行为。行动,只有行动,才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唯一最有效的力量。
作者: 抑郁的魂    时间: 13-5-18 06:41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原则:①使专心境稳定剂。作为心境稳定剂有八条标准:

  A能治疗躁狂;B能治疗抑郁;C能预防躁狂;D能预防抑郁。遗憾的是目前无任何一种药能达到此标准。锂盐只有一半的患者有效,至少有1/3的患者在长期服用锂盐时仍会复发

  ②主张联适用药。

  方案有:A锂盐+抗癫痫药;B锂盐+苯二氮卓药;C锂盐+抗精神病药;D抗癫痫药联用;E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F锂盐+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

  ③不宜轻易选择抗抑郁药,尤其是能兴奋NE系统的药物,否则约有35%转为躁狂,25%转为快速循环型,比喻为借印子钱。

  联适用药的具体方案和相互作用(续):

  9.锂加拉莫三嗪:

  二者联用治疗双相障碍是有价值的,它对双相抑郁特别有效。

  10.VPA加CBZ:

  二者联用,总的说来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致神经毒性。尽管VPA与CBZ联用有效,但危险性也是存在的,必须经常监测血浓度,以减少危险。

  11.VPA加TN:

  对于混合发作或快速循环型或伴有精神病性特征的躁狂症,VPA与高中效价的TN联用,还是一线治疗方案。

  12.VPA加氯氮平:

  在一项开放性研究中,55例用此方案者,有效率达87%。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过度镇静、遗尿、恶心、流涎、肝功能受损。氯氮平降低了抽搐阈值,加用VPA后,就能预防抽搐发作。

  13.CBZ加氯氮平:

  应该避免二药联用。一是二者各自引起的血液系统副作用都较其它药物高得多,二是CBZ降低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可能要比它降低其它TN的血药浓度水平还要多。CBZ与氯氮平联用是不安全的。

  14.CBZ与TN:

  对于典型的伴有精神病性特征的急性躁狂症,CBZ联合高或中效价TN是第一线的治疗方案。

  15.CBZ与卡巴喷丁:

  联合治疗难治性双相障碍是公道和安全的。

  16.拉莫三嗪加卡巴喷丁:

  治疗8位难治性双相障碍,已取得满足疗效。

  1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妥泰:

  安全有效,对快速拨循环型及难治性双相发作有较好的的效果,还有预防循环复发的作用,增加体重的副反应较少。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治疗的目的
在维持治疗期,可以在密切观察下对原治疗措施进行适当调整。但维持治疗并不能完全防止双相障碍病情复发,因此,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复发的早期表现,以便自行监控,及时复诊。

  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30%。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双相障碍患者可有多次的复发;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如既往多次发作者,可考虑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 2~3 个循环的间歇期或 2~3 年后,再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至逐渐停药,以避免复发。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11-15 13:05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11-15 13:06
http://www.zhihu.com/topic/19564862?page=3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12-6 12:1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zfiQnkpRKI/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12-7 10:53
http://www.psychinese.com/list_xljk.php?catid=47
抑郁症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3-12-7 10:58
网址进去还有第二三页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1-6 20:44
http://www.bamaol.com/Article/Photoshow_141.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2-6 21:27
只有接受,一切才有开始


我从小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问很多问题。比如我常想,为什么我会来到人间,几十年后又要死去,中间还充满很多痛苦,那我来到人间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看来,生命岂不是来这个世间受罪的吗?后来我继续思考,发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造自己的生命。佛教里讲众生是业力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长这个模样,在这个家庭,有这样的生命状态,是由于过去生所造的业决定的,这就是今生的果报,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被业力所控制的。

一个业力身的众生,没有办法控制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能决定生在哪一家,也不能决定自己是男是女,甚至我们不能决定后来念多少书,也不能决定跟谁过一生。生命中的很多环节,都不是我们决定的,是由业力来控制的。

生命中不能改变的部分就叫做“命”。怎样对待命呢?就是勇敢接受。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接受,我都是这样做的。我也有苦,不要以为出家了就没有了。我有压力,我有烦恼,世间人有的,我都有。我只是每天提醒自己去接受,去面对。

无论是痛苦还是烦恼,无论是家庭的问题、经济的问题、还是身体的问题,所有这些生命中的苦难,有一个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接受。如果我们学会了全然的接受,生命中的问题,最少立刻减少一半。

接受,能得上天的恩赐,是爱的开始,是转变的开始,是美好的开始,是希望的开始,是一切的开始!

我们的问题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抗拒中来。我们看看人类发展到今天,出现那么多麻烦,那么多问题,无数的人为这些问题烦恼。杀人放火、偷盗抢劫、贩毒色情,这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抗拒,不接受现实与命运。

我们要敢于去接受生命中的苦难。所以人只要敢于去接受生命中的一切,苦难就会慢慢地减少。生病也是这样。

我曾经对人说:“我有一个特别的方法,可以让一个人的病立刻好一半。”怎么好一半?就是让他接受自己的病,跟自己的病在一起,因为这个病属于自己,是命中的一部分。当我们拒绝病,想赶走它的时候,就赶走自己一部分的命,也就说命就少了一块。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不管好坏顺逆,我们都应该全然去接受,一接受,心就慢慢开始恢复平静。

接受,能得上天的恩赐,是爱和一切美好的开始

有一位同修找到我,说自己命很苦,不是一般的苦,是最苦难的人。她已经在南山寺打了半年的佛七。我问她:“打半年佛七了,效果怎么样?”她说效果不太好。为什么不好呢?你一见她就知道了,因为她的心中装的全都是苦。心中装着苦,命苦不苦啊?感召外在的世界苦不苦啊?所以心中不把苦放下,怎么能消除苦呢?

我跟她说:“你苦了这么多年,原因是什么?就是心中永远的抱怨,永远的不满,永远的仇恨和永远的抗拒。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早一点把这些接受了就好了。因为这一切就是自己的命,不接受这一切就是不接受自己的命,不接受自己的命,自己的命就不完整。

所以,我们自己不接受命运,命才会不好。接受是改变的开始,我们要想改变,第一步就是接受。有人会说,这明明是别人给我造成的苦难,为什么要我接受呢?我永远接受不了。当我们学习了佛法,才知道今天所受的苦难,都是过去自己创造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受这个苦?是老天让我们体会别人的苦。比如说一个人多病多灾,苦不苦啊?苦。但这个苦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他过去生杀生、害命、伤害众生所感召来的果报。我们现在身体有痛苦,就是为了体会过去伤害别人的痛苦,那是我们自己应该得到的,所以应该接受。

举一个例子,在全国刚解放的时候,农民都分田地,每家每户都分到一亩二分地了,有一个人分得五亩地的荒山,山上只有茅草,什么都没有。你们说荒山要不要啊?要得话还有茅草,还要石头,如果拒绝就什么都没有了。要了我们还可以开荒,种一点东西,未来就有收成了。不要,我们就一无所有。

命也是这样,也许它不太好,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不接受自己的命,就是让自己没命。

又好比一个人去打工,心中想着每月要拿五千块。到了第一个公司,给他两千块,他拒绝了,走了。到第二个公司,给他三千块,他也离开了。到第三个公司,给他三千五,他还是不满意,又拒绝了。这个人就这样不停地找公司,最高的工资是四千块,也因为没达到他的标准就被拒绝了。他就这样找了一年,发现自己已经快要倒下了,因为没有钱,也没有吃的。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不能按照自己想象那么好的命运来接受。我们今天有这样的命,已经够好了,要知足。到那些贫穷的地方去看看,那么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我们今天还能遇到佛法,还能找到希望,已经非常幸运了。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年的春天,一个既富裕又善良的人,经常看到一个乞丐住在自己家附近的桥洞下。有一天他发慈悲心,对乞丐说:“我家还有多余的田地,也有多余的房子,请你到那里去住吧,这些地也给你耕种。”

那个乞丐望了望那个善人,勉强点一点头,“好吧,那就给你一个面子。”

于是乞丐跟善人走了。善人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又给他指了哪些地可以种,就离开了。

到了秋天,那个乞丐找到善人,一见面就破口打骂:“你叫什么善人啊!方圆几十里都说你是善人,我看你一点都不善!”

善人疑惑地看着乞丐,不明白这个乞丐在说什么,就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乞丐说:“你看看,人家的田地都丰收了,为什么你给我这块地全是茅草?你看人家的房子都好好的,为什么你给我的房子还漏雨?家具也是旧的,桌子的腿还在摇晃,你叫什么善人啊!”

这个善人听到乞丐说这些话,一句话都没有讲,两行泪就掉下来了。

这个善人为什么要哭啊?因为他发现自己太无能了,连一个乞丐也帮不了,所以心里非常悲伤,也很委屈,很难过就流泪了。

在整个宇宙,我们的灵魂就像是这个乞丐,到处流浪,没有依靠。有一天老天给了我们一个身体,让我们来到人间。虽然这个身体不完美,但是却存在了。就像一座房子一样,虽然不完美,但是可以居住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造那些不完美。老天又给了我们一片荒地,多少亩呢?几千亿亩。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们不去开垦这颗心,不去改良这颗心,这颗心里边就不会长出财富与幸福。

老天慈悲我们,既给了我们房子,又给了我们田地,我们应该感恩了,应该通过自己双手来改造这一切,怎么能总是埋怨呢?许多人一天到晚都在怨天尤人,埋怨父母,埋怨祖宗,埋怨社会国家,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出生不好,身体不好。

不用埋怨,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的!首先就要把心中的不满、仇恨、抗拒清除掉,然后宽恕生命中所仇恨的人和不满的人。所以我对那位认为自己命苦的同修说:“你过去念佛半年为什么没有效果?第一是没有接受,第二是没有宽恕,第三是没有忏悔。你从现在开始,去接受自己的命运,去宽恕自己不满的事情,去忏悔过去今生的一切罪业,命运一定会变好,念佛的效果立刻就会出来!”

接受,能得上天的恩赐,是爱和一切美好的开始

我在去年行脚的过程中,特别有感悟,人间的路我都走过了。人间有哪些路呢?田间小路、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大街道、小巷子、铁路、高铁、山间小路,只要是人间存在的路我都走过了。在走路的过程中碰到过好路,也有过坏路;有好的天气,也有不好的天气;夏天酷暑最高到四十多度,也遇到过倾盆大雨把我淋成落汤鸡,但是这些都过去了。

人生的路也是这样,尽管往前走,不要停留,走过去就好了。好路要走过去,坏路也要走过去。遇到烂路难道我们就停在那里不走了吗?那样就永远在烂路上。所以我体会到生命就是穿越,不断地穿越。

我们总想着苦就是让生命停留了。比如说一个人开车,开到高速公路非常高兴,后来下了高速公路,开到一段烂路,很不好开,就把车停下来,说:“这是什么路啊?怎么这么烂!这怎么能开车?”在那里,一直不满,一直怨恨。让他想不到的是,拒绝烂路,意味着永远拒绝了即将的好路。如果接受烂路,慢慢开,烂路终会过去!

每个人的生命难免会碰到苦难,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就是两个意思,第一是有很多苦难,第二是必须忍受。夏天很热,需要忍受,冬天很冷,也要忍受,但是我们已经历过无数个冬夏了,都过去了。所以,只要生命不停留,苦难就是暂时的。如果心停留在苦难上,苦难就变成永恒了。

我们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有很多不足,贪、嗔、痴、慢、嫉妒,对别人、对世界的不满我们会都有。首先我们就要承认自己有这些缺点,承认自己有很多的罪业。尽管我们是一个不完美的生命,但我们要接受自己,要靠着佛法慢慢完善自己。

当我们跟自己的缺点、不足,跟生命中的苦难合为一体的时候(当我们接受一切的时候,就和它合为一体了),生命就安祥了。缺点虽然还在,但是它已经不太妨碍我们了;恶习虽然还在,但它已经不太伤害我们了;自卑苦难还在,但它已经不太让我们痛苦了,所以接受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我从小可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自卑、胆怯,有时候坐在台上讲课头都会冒汗。我会装出不害怕的样子,可是心里想这样装,身体却不会装,因为身体在冒汗。在很多时候,我总是要去掩饰,怕别人看出我自卑。其实我怎么样装,别人也看得出来,别人看出来,会对我更不好。所以后来我干脆告诉自己,别装了,真实地面对。然后我发现我的自卑就会减少一点,因为我发现没有人不自卑,所有不自卑的人都是装出来的。

我们活在一个大家都在演戏的世界。比如有人说我那么有智慧,那么高尚,现在告诉大家,我也是在装啊!我们都是人,人所有的烦恼痛苦,咱们都会有。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说我们要一起去真实面对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去接受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完整;当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的时候,我们才能改正缺点;当我们敢于去接受苦难的时候,快乐就向我们招手。

让我们的心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开始一种锻炼,就是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点。像我过去就不懂得这一点,不会接受自己,当别人指出我的缺点时,我会去反抗,去否定,这就是一种不接受的表现。不接受就不会进步,不接受就不会完善,所以生命的第一步就是接受。

一个不接受自己的人,比如他本来很自卑,就会表现得很自信、很傲慢。所以傲慢的人是自卑的表现,是不接受自己的自卑的表现。当我们养成接受的习惯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缺陷、有缺点、有不足,有苦难……,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我们不用去装作自己很完美,因为完美的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我们的心要永远向往完美,要跟着佛找到使自己完美的方法,而且不断努力。生命永远只在路上,没有终点,甚至下一辈子也是。所以生命就是一个旅程,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在旅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走过它就可以了。

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注意力有两个作用,第一叫做种子,第二叫滋养。一个注意力就是一个念头,它是一颗种子,紧接着我们再给出第二个念头,就是给它浇水施肥了,这颗种子就会长出苗来。当心中的恶念不停,就会长出恶果来;当我们善念不断,就会长出善果来。

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成长!注意力放在不幸上,我们的不幸就会增加;注意力放在幸福上,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注意力放在苦难上,我们就会越来越苦难;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放在极乐世界,我们就会越来越美好。所以仁焕师父给我们传授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法门,我用得特别多,就是舍命全交。把我们所有的缺点、所有的不幸都交给佛,把注意力也交给佛,这样我们心中的佛就不断增长,福慧自然就会出现,生命自然就会顺利,我们看待人间,看待世界也会透彻了。

我们还要学会接受佛的慈悲。佛的光明就在我们身边,佛的慈悲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去意念,去接受,佛的光明就过来了。只要我们把心打开,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福气就流进来了。

我们还要学会接受自然的恩德。当吃饭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恩德?当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恩德?当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恩德?当看电视的时候,有些地方有战争,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国家的恩德?感受到恩德就能接受到恩德,能接受到恩德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今天从小学到大学,也讲接受,但接受的是知识。我们没有教给孩子去接受自然的恩德,接受自然的能量,接受自然的大爱,接受自然的美好,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要随时随地尽量去感受到天地的恩德。吃饭的时候,当有人给你打饭过来,那一刻你的心有没有感受到恩?看到桌上的鲜花时,你有没有感觉到恩?这鲜花里有买花人的恩,有摆放它的人的恩,有卖花人的恩,有种花人的恩,继续往下探寻,我们可以在一朵花里看到天地的恩,看到风的恩,水的恩。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这些恩德的时候,心中就会很幸福,会觉得生命很丰富,很富有,很美好。

人本来就可以活得富有和美好,只是我们的接收器出问题了。有一个人拿破手机出来,说:“怎么中国移动没有信号了?”而另一个人拿着手机说:“信号是满的。”手机没有信号的那个人说是中国移动出问题了,其实是他自己的手机出问题了。我们的整个生命都被恩德包围着,佛菩萨的恩,天地的恩,祖宗父母的恩,国家的恩,人民的恩,山神土地的恩,四海龙王的恩,工人农民的恩,全部都是恩,就看我们能不能接受到。

我上一个月在印度,上完课走在路上,看到漫天的星星很美,觉得很富有。这时,我心中突然很可怜某些人,他们有钱、有名、有学问、有地位,就是没有一颗星星。他们把自己的接收装置全改成了接受钱,接受名,接受地位,接受知识去了,真的很可怜。如果我们的接收器修好了,你今天就可以发现生命变了,发现生命的美好和天地的恩德,看到人都会很欢喜。你会发现人是活的,别人也会发现你是活的。过去我们是死的,所以看见别人也是死的。我经常走在大街,就没看见几个真正活着的人。(大众笑)。所以我们需要从今天开始真正活着。活着就是一种美好。当内心没有美好,当内心很自私时,我们就等于死了。

当人活着的时候,无穷的创造力就会出来,无穷的智慧就会出来,无穷的福气就会出来,生命中的一切美好都会出来,这就是真正地活着!

所以,生命的第一课就是接受,只有接受,一切才有开始。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6:26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4-3-14 16:28 编辑

纪录片台 >> 社会 >> 《抑郁症》 >>http://jilu.cntv.cn/social/yiyuz ... 8.shtml?ptag=vsogou
http://my.tv.sohu.com/us/153694797/58511277.shtml微电影:关爱生命,抑制抑郁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7:3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zXzEwMDAwMl8wMV8wMQ视频: 春天 十种食物帮你抗抑郁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7:42
http://video.sina.com.cn/v/b/73113679-1307109972.html?ptag=vsogou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7:56
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 第一季:车祸后严重抑郁 八年后涅槃重生 110618 中国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zXzEwMDAwMl8wMV8wMQ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8:03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 ... a.shtml?ptag=vsogou抑郁症患者多次轻生 从电话一端获求生意义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14 19:15
哪些食物能治疗失眠【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3-06-04 编辑:健康无忧网
 

  失眠,是由于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不能按生物钟睡眠。这是很多人并不重视的事,久而久之,会出现睡眠疾病。失眠的危害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白天体现在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失眠吃什么好呢?
  常出现失眠的症状,久而久之,会对健康带来影响。有没有食疗的方法,可以解决失眠的问题呢?减轻失眠和服药带来的困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大枣,大枣含有糖、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有补脾安神作用。神经衰弱者每晚取大枣50克,加水煎取汁服,或与百合一起煮汤食用,有助于安睡。
  2.龙眼,龙眼即桂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物质,可治因心脾血虚所致的失眠症。取本品单独食用,或与大枣一起煎汤服用,每次20克,7天为一疗程,可对贫血、低血压所引起的失眠产生一定的疗效。例如:莲子龙眼粥:莲子25克,龙眼20克,大枣6枚,大米50克,冰糖20克。将冰糖捣碎;大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莲子、龙眼、大枣、大米共煮粥,快熟时加入糖末,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次,临睡前服食,连服1个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蜂蜜蜂蜜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也是较好的安眠食物。睡觉前饮1杯蜂蜜水,可助入睡。
  4.莴笋,莴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进食欲,滋补身体,里面那种白色的浆液,还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常吃莴笋,或取莴笋浆液10毫升溶于小杯开水中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即可治疗失眠症。
  5.莲子,中医认为,失眠多因心脾虚弱,心火过盛所致。莲子性平味甘,有清心、开胃功能,如用它煮粥或炖猪心汤食之,每天一餐,可达安眠之功。例如:
  莲子百合粥:莲子30克,百合15克,大米60克,冰糖末30克。将百合去杂,洗净,捌成小片;大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莲子、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百合片、冰糖末,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2次,连服2周。
  莲子桂圆粥:桂圆30克,莲子肉30克,红枣10枚,粳米60克,白糖适量。先将莲子去皮、心,与红枣、桂圆、粳米同煮成粥,粥成时加糖拌匀即可。当点心长服,或晚上1次温服。http://www.jk51.com 健康无忧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牛奶,牛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同时它也是一种催眠佳品。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可产生疲倦的生化物一一色氨酸。据测定,一杯热奶中所占的色氨酸,相当于一片2。5毫克的安定。因此它具有较好的催眠作用,特别对老年人更为明显,一般饮用后半小时即可见效。
  7.百合,百合有养阴清肺、清心安神的功能。用来煮汤食之,每天一餐可安眠。
  失眠会将人的生理节奏打乱,人的体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常失眠者,如能按照以上方法做好食疗,就一定能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好的促进。
该文饮食养生:哪些食物能治疗失眠【组图】由健康无忧网小编从人民网COPY而来,如您要COPY请注明真实来源!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8:08
[转] “问题孩子”-----问题家庭中的“代理人” 2013-10-23 22:47 阅读(2) 转载自了如
赞(161)评论已成功转载分享(140)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梦的超自然现象研...
    导读: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图片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员就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当孩子出生进入原生家庭系统,成为家庭系统三角关系中的一角后,孩子也会成为父母关系的焦点。家庭系统中缺席的角色会有人自动补缺,这个人往往是孩子或孩子中的一个。

   如果母亲忙于事业,整天在外奔波,没有在妻子和母亲的位置上;或者母亲停留在少女时代,不从父母处独立,而是带着孩子寄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么由于母亲没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亲密关系上就会出现空缺(真空)状态。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须有人扮演跟父亲平等的角色来维持婚姻关系,于是,女儿可能会成为妈妈的“代理人”。

    当爸爸忙于工作时,也许孩子会担负起照顾家庭、妈妈及更幼小孩子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会变成“超级负责人”或“代理父亲”。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会扮演可爱滑稽的角色取悦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这样的孩子是减少父母摩擦的“开心果”。还有一个孩子会在家中扮演“超人”、“圣人”或者叫“英雄”的角色,在班里永远是第一名、赢得荣誉、当选班长,这个孩子荣耀父母,为家庭提供面子。也许会有一个孩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借着这些行为来表达父亲(母亲)隐藏在内心的对母亲(父亲)的愤怒。这个孩子也许是不学习、惹麻烦、多动、忧郁、自卑,他(她)的问题可能会转移父母之间的冲突,甚至会使父母因为担心他(她)而彼此亲密起来。独生子女家庭往往由一个孩子反串所有的这些角色,由唯一的孩子承担家庭的一切问题和需求。

   06年我曾经接手一个案例:因父亲家外有家,在父母濒临离婚的几个月间,上中学的安静、文雅、优秀的女儿突然成绩下滑、忧郁、辍学、自闭,最后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当母亲因为女儿的状况向父亲示弱,父母二人协力来关怀女儿,并因为血缘关系难以割舍,父亲最终回归家庭之后,女儿豁然痊愈。父亲因此感慨万端,演绎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07年的另外一个案例:家庭中的儿子上中学时极其优秀,功课均优,几乎每个学年都以全票当选班长。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几个月,却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多月,无法正常上学。父母带着他去上海、北京各大医院检查,均无法查出病因。无奈休学,重读初三。此时的家庭状况是父亲有关系亲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亲极为苦恼。当儿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响中考和身体的成长时,父亲开始回归家庭并全力治疗儿子,夫妻关系因齐心协力关照儿子而缓和。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儿子复原了。

   这样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可以说,孩子为家庭提供了正面的牺牲、贡献和服务。

    孩子这么做是出于家庭动力而非个人选择。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有填满处于“真空”状态关系的倾向,孩子,往往是自动满足系统需求及隐含空缺的人选。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当家庭关系面临危机时,个人会扮演多种角色以适应压力,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而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过去由几个孩子共同承担的期待和压力现在由独生子女一人承担,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及各种身心问题。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良好,则对独生孩子是好的;倘若家庭处在不良婚姻中,独生子会承担所有潜藏的问题。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示范: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如何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做个正常、健康、有价值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界线而不做逾越角色的事情……

    孩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诠释者和表达者,他(她)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的、合理的意义的能力,也没有对应的丰富词汇来表达出他(她)思考、怀疑和好奇的一切。作为学习者,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指引。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根据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能做出些补救措施。家中的焦虑便不会由一个人吸收和承担,造成“问题儿童”、“精疲力竭的妻子(丈夫)”或身心病症。


    要了解家庭中的系统动力、序位及乱流,请参看海灵格的《谁在我家》及约翰.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8:08
《爱自己的十一个秘密》(爱自己,是一门学问) 2013-10-30 21:20 阅读(2) 转载自幸福家庭训练营张老师
赞(15)评论已成功转载分享(11)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创造奇迹般亲子关...

  1、爱身体,不被脑袋迷惑   前些天有人问我:“我脑袋很想看书,身体却想睡觉,我该听谁的?”  我的意见是听身体的,因为想看书的只是脑袋中某个固执的念头而已,而身体则是伟大存在的根器,爱自己要认识到念头的虚妄和身体的真实。有时候遇到一个人,脑袋很兴奋,身体却感觉不舒服,注意了,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最后一定会出情况,因为身体比脑袋更有智慧(爱自己,就离他远点)。
    2、放下抱怨和批判   懂些心理学或灵性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我们对外界的人事物有多少批判指责,那都是源自内心对自己不满的投射。同样第一次见一个人,有人见到很开心,有人见到很愤怒,有人见到很害怕,还有人见到就想亲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内心的情节投射出去,所以心不同,感受就不同。当我们放下对外界的批判和抱怨,开始觉察自己的心中出现了什么时,我们便开始有了爱自己的基础意识。  
  3、像个婴儿般活着   刚才见到堂姐家1岁的孩子,她吃不到糖哭了。哭的好伤心,她妈妈给了她一个小玩具,她笑了,笑的好灿烂。。。婴儿们和我们一样有情绪,但他们有了就释放,释放完了就放下,而我们今天有个人骂了我一句,半个月后还在生大气。爱自己我们就学学婴儿吧,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开宝马,就是单纯的存在,单纯的释放情绪表达自己,单纯的放下一切回归自然。 
   4、多关注心,少关注外界   过多关注外界的人,一定爱自己的会少;因为爱自己是心的事,当心一直在外寻找,谁来关注自己爱自己呢。往往喜欢名牌喜欢奢侈品的人,其实对自己的爱条件很多。爱自己,就收回对外界的关注,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刻,珍惜看见自己的时刻,多和自己在一起,慢慢爱就开始洋溢。
    5、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自喻很爱自己,然后说:“我的皮肤很白,我的屁股很圆,我的脸蛋很美,我的文化很高,我的老公很帅”,她唯独没有说自己是便秘的,爱不是这个好,那个不好,爱是一如其是,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如果有人发自内心告诉我:“我爱我自己,我皮肤不好,我屁股奇特,我脸蛋畸形,但我接受我的一切,我觉得无论别人如何看我,我感觉自己美就够了。”此人,在爱自己。
    6、与高能量共处   这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能量,能量有高低之分,山水草木,古典优雅的书画音乐,觉醒或自觉的人,善良的动物和影视作品都具有高能量,多与他们接触,多融入自然和美中,能量高了自己就更好了。如果一个朋友每天在抱怨世界,责备老公,攻击阿猫阿狗,那么她的能量太低,你可以保留这个朋友,但建议不要经常见面。以免陷入负面能量循环系统里。
    7、经常赞许自己嘉奖自己  今天有个人请你吃饭,你感谢他了,然后回家你有没感谢身体陪伴你出去吃饭,感谢自己的魅力吸引了这顿饭?我经常没有,因为我总觉得要感谢别人,却从不感谢一直陪伴自己的自己。如果有可能,记得每天感谢自己,赞许自己,甚至请自己吃饭送礼物给自己来嘉奖自己,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开心了。
  8、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心灵的角度看,做不喜欢的事是种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则是种动力。当压力下做的事情多了,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很多压抑的能量,爱自己,在生存方式上来说,需要动力。也就是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爱自己。 
   9、作息规律化
  这个谁都知道。反正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要符合生态规律。 
   10、懂得拒绝别人   上个月我遇到一朋友,他非常善良温柔,可老婆要和他离婚,离婚的起因居然是他天天去外面玩游戏,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天天到外面玩游戏,他说他也不想去玩,可朋友叫着拒绝不了。后来我发现他在生命中曾经有过家人威胁他不听话就抛弃他的经验,所以潜意识里讨好人的念头深刻而强大。  爱自己,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不为了别人喜欢去勉强自己,懂得拒绝人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11、不执著   我发现一个事儿;伤心的人,恐惧的人,愤怒的人,都是执着的人。不执著的话就让那些伤心愤怒恐惧的念头和情绪过去了,那里会纠结其中无法自拔呢。我还发现另一个事儿;喜欢争辩对错是非的人,往往比较执着,不执著怎么会一点要证明自己呢。佛陀哥说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都会过去,而生命永恒。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8:09
[转] 抑郁症调治十法 2013-11-13 23:40 阅读(2) 转载自豫中心理
赞(39)评论转载(111)分享(16)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如何知道自己家庭...
编辑/后苑桃李

        一般来说,每100个人中有4—5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这种病。据调查,抑郁症的患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初发年龄为21—50岁,青年和老年是两个发病高峰人群。

1、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2、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3、列出完成一件事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去完成它,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肯定和鼓励。
   
4、知道自己的极限和局限,不过于追求完美、不对自己过于苛求。关注不完美但快乐的体验。   

5、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6、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  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   
7、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自己、相信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病症中恢复。      

8、努力识别那些典型的抑郁观念,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内部折磨者,因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帮助你摆脱抑郁。   

9、挑战消极观念,你的大脑可能欺骗你不行,但你要使自己大脑的另一部分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情,建立新的有效的行为模式。对困难、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0、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哪怕这些活动只能给自己带来短暂的很小的快乐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8:17
家庭动力系统紊乱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
编辑/后苑桃李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系空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人生价值的方方面面。许多婚姻问题与亲子关系问题,归结到一点,是家庭系统出现了紊乱,家庭秩序遭到了破坏。

    儿童青少年身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皆源于家庭系统成员之间关系的混乱与扭曲。决定家庭成员关系的动力是“爱的牵连”与“爱的流动”。因为爱,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可能对另一些成员的疾苦熟视无睹。譬如,在一个“闹离婚”的家庭中,孩子就会“生病”,以此来阻止家庭的分裂。在一个母亲残疾而生活不便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就会很“懂事”,并像“小大人”那样照顾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分担母亲的责任。这就是爱的动力和爱的救助本能。

    在家庭或家族系统中,存在一些爱的动力法则,这些法则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着极为隐秘的影响。了解这些法则,对于理解你自己的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冲突是非常必要的。

    1、系统平衡法则

    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孩子依恋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间的“三边”关系都是“正性”的情感,这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出问题,是“负性”情感连接,孩子就会处于“分裂”状态。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放弃对父母中“某一方”的正性情感——譬如放弃对父亲的爱,以便和自己的母亲保持亲密与认同——以此恢复系统的平衡。这就是家庭系统的平衡法则。

    在父、母、孩子所构成的家庭“三角关系”中,最理想的关系是“三边正性关系,有人把它描述为“等边三角形”关系。但是,大多数家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受系统平衡动力的影响,“一条边”上的关系出问题,势必引起另外“两个边”的关系调整,而调整的结果往往是“两负一正”的关系,而不会是“两正一负”的关系。譬如,妻子与丈夫闹翻了脸,儿子也会与父亲翻脸,这样才能维持母子之间的好的关系,对于或者儿子选择维持和父亲的关系而疏远自己的母亲。二者必居其一。因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同时失去父母的爱,是难以承受的。

    你需要记住,在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决定性的关系,因此,改善家庭关系的关键,首先在于改善父母双方的婚姻关系,而不是单纯就亲子关系进行调整。

    2、系统隔离法则

    在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处在不同权利等级上,相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其中,父母的权利和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处在权利的较高位置,并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不仅要履行生儿育女的义务,而且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爱。但是,父母却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情感困惑、个人隐私与痛苦展现在孩子面前并要求孩子承担责任,同样的,孩子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解决父母的问题。因此,婚姻隐私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隔离在亲子关系之外。这就是系统隔离法则。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法则,他们在面临自己的婚姻矛盾或配偶一方的婚外不忠时,不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哭哭啼啼,就是拉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参与对丈夫(或妻子)婚外情的跟踪,或者让孩子为自己评理、决定“是否离婚”等等。这些做法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3、系统优先法则

    家庭以及由一些不同代际的“家庭系统”构成的大的“家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家庭与家族成员的关系,应该遵循优先法则,否则,家庭系统中爱的流动就会出现紊乱。家庭系统优先法则为:

    在一个家族系统中,后出现的家庭系统优先于先出现的家庭系统。一个人先是自己与父母构成的家庭系统中的成员,后结婚生子,有了一个新的“三口之家”家庭系统。依据此法则,这个人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应该总是优先于他和父母的原生家庭关系。

    在同一个家庭系统中,先出现的关系优先于后出现的关系。夫妻婚姻关系是建立一个完整家庭的前提,因为这个关系,才出现了子女,于是有了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后出现的关系。依据此法则,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婚姻关系应该优先于亲子关系。

    如果一个男人违背优先法则,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把自己的父母看得太重,一旦恋爱结婚组建新的家庭,配偶和孩子都会觉得自己“不重要”,由此产生“局外人”的自我感觉,往往难以溶入他的大家庭。难怪对这样的男人,妻子常常抱怨:“我给他说一百句话,还不如他妈一句话顶用呢!”妻子和孩子无法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必然导致婚姻危机以及亲子关系发展不良。

    另一种违背优先规则的情况,则更频繁地发生在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婚后有了孩子,于是夫妻中的一方(大多数情况下是妻子)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情感投注到孩子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和配偶的情感需要,直到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仍然不能够恢复对夫妻婚姻关系的关注,孩子成了夫妻关系中的唯一纽带。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因升学或工作离开家庭系统,就会出现婚姻危机与冲突,并可能导致中年后离异。

    4、系统补位法则

    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孩子的父母中的一方因为生病离世、离异、常年不在家或者因“性格缺陷”不能发挥正常的父母角色功能时,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会倾向于去“填补”或“替代”这个空缺的位置,并发展出与这个位置的角色相匹配的个性特征。如果这个空缺的位置是父亲的位置,孩子会发展出较多的父性特质,譬如很会照顾妈妈,很会照顾弟弟妹妹,很会体谅孤独无助的人等等;如果这个空缺的位置是母亲的位置,孩子的母性特质会加强,甚至变成一个极为母性的“小妈”。这就是系统补位法则。“补位现象”在离异后的单亲家庭中极为常见。

    从子女心理发育的角度说,过度发展的补位现象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是一种心理创伤,“补位”同子女的“性心理的发育”和“人格面具”有较为直接的病理关系。据个例子,如果一个女孩子因为父亲“长年累月”离家在外,而且不关心母亲和自己的情感需要,不关心家庭,而母亲又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依赖型”的母亲,这个女孩会怎么样呢?她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某种“男性化的”、“强悍的”、“假小子气”的人格品质(这其实是一个人格面具而并非女孩的真实自我),以保护自己的母亲和承担父亲未能承担的责任。如果情形足够严重,这个女孩完全可能在青春期变成一个同性恋者。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子女面前,父母责无旁贷地承担其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成熟稳定地发挥父母的家庭功能,独立处理承担自身的焦虑与痛苦,勇敢坚强做人,快乐轻松生活,才是解除家庭“补位”倾向的根本途径。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38
《神秘的潜力——论抑郁》  

2012-12-20 07:51:13|  分类: 转载---- 修灵 |举报|字号 订阅

抑郁的本质

    凛冽的北风横扫法国南部,干燥寒冷的气流使抑郁症的发病率骤然上升。在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春暖雪融之际,一股“燥热风”自阿尔卑斯山向北吹拂而过。当它吹过慕尼黑时,数日之内自杀人数比例急剧增大。对许多人来说,圣诞佳节向来伴随着无限的忧伤与寂寞。春天也是抑郁症流行的时节。以往岁月中种种不尽人意之事会在每年同一时刻重新引起抑郁的思绪,这种“周年反应”十分常见。“两年前的这个月我的母亲去世了。”“去年这时候我正被离婚闹得焦头乱额。”然而抑郁并不限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因为本质上,它是对精神压力的一种反应,因而抑郁是一种可能在任何时候袭击任何人的情绪。至少有一半美国成年人曾先后尝过抑郁的滋味,这样说绝不过分。事实上,有人做过估计,每一片刻都有将近八百万美国人迫切需要专家帮助他们解除抑郁之苦。不幸的是这些人中的一大半尚未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

    如此众多的人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常把抑郁症混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快。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些场合会引起不快。不快指的是当事情出毛病时感到的难过或不满,它并不意味着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抑郁的情绪,则影响人的性格,决定人们如何处世,如何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世界。一位正在接受精神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指出:“不快与抑郁有着实实在在的区别。我和妻子争吵时,心里感到不快。我讨厌争吵,但这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过不了多久我们便和好如初。也许我会为此担忧,但我能睡得着,精神也不错。

    “但当我抑郁时,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我遍体疼痛,这几乎是一种肉体上的折磨。夜里不能入睡,整夜睡不着。尽管有时也会感到精神好一些,但抑郁的心情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使我观察任何事物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这时我和妻子吵了一架,便会感到这场婚姻似乎已经没指望了。假如生意中出了些问题,要是在平时,我也会感到有些紧张和沮丧,但我能立刻妥善处理好。可是心情抑郁时,我便会仿佛觉得自己真的不中用了。我就不光耀应付眼前的事情,还得和自信心不足展开搏斗。”

    社会公众对抑郁本质的种种误解,大大增加了认识抑郁症的难度。尽管许多人口头上也常叨念自己心情抑郁,其实他们并非当真这样想。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提起精神病,其含义令人不寒而栗。人们或把抑郁症当成是躁狂——抑郁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一部分,不然就以为它会使人心智失常,总之病情严重,患者非住院不可。其实,如此富有戏剧性的病例,在大量抑郁症患者中只占极小部分。多数抑郁症患者病情较轻,虽有危害,却极易被忽视。因此,大部分患者通常很难将自己与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相提并论,在他们眼里,抑郁症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

    其次,许多人依然把在精神压力面前感到抑郁看成是软弱的象征,因此,抑郁常常引起患者的窘迫感。简而言之,许多人宁可忽视抑郁症的征兆,也不愿承认在生活中许多场合,抑郁是唯一健康的反应。抑郁的产生是面对精神压力时一种常见的心理生物反应。人在自己一生中都必须对付大量艰难险阻。因为人是一个心理健康整体,所以,每一缕思绪,每一份感情,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中化学成分的相应变化。而他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与处理也同时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平面上。因而,严重的病毒感染有时也会触发一时的抑郁,而因亲人死亡产生的抑郁感同样会在生理上表现出来。由于人还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个人的反应会影响周围环境,而周围环境对此产生的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他本人。

    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沮丧可看成是抑郁症的轻微发作。例如,感到自己没出息,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敏感,更加爱掉眼泪,等等,这类感觉几乎每人偶尔都会体验到。抑郁症的特征包括情绪低落、睡眠不良、丧失自尊心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伴随抑郁症而来的是疲惫不堪,精力不支,避人怕事,性欲减退,性功能衰竭,胃口不佳,体重下降,神经过敏,惊恐不安,脾气暴躁,全身不适,等等,却查不出任何疾病。当然这许多症状很少会并发,较常见的是某一种症状特别突出,譬如,性功能障碍。美国一所重点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病门诊部,原来上门接受治疗的病人每月几百人,当该部门新设性功能治疗门诊后,光这一项前来就诊的人数便猛增到大约每月两千人。据调查其中多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许多人未能意识自己得了抑郁症,原因还在于他们虽已注意到自己身上有个别抑郁症的征兆,但未能将其与自己情绪的全面改变联系起来。由于他们觉得自己遇到精神压力时尚未想到跳楼或者吞食过量安眠药之类的事,所以他们不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正在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尽管别人对精神压力的反应可能是急性的,病势更严重:一连好几个星期受到沮丧、惶恐之苦;是认真对付呢,还是听之任之呢?这种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折磨得他们死去活来。

    抑郁症反应可以暂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前者来势凶猛,后者持续时间较长。急性抑郁症时间短,但病情严重、痛苦,患者能直接体验到情绪的激变,但一段时间之后通常能恢复正常。它也有可能拖上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一般说来,抑郁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引起抑郁症的事件的性质成正比。找工作时遇上两三回闭门羹显然不会产生过深的抑郁感,但离婚之后持续半年或更长时间的抑郁症却是常见的。

    急性抑郁症也可能极其轻微:数小时的伤心,转瞬即逝的被抛弃感,一两天的灰心丧气都不足为奇。但若造成抑郁的精神压力十分严重或者体验到抑郁感的人对精神刺激特别敏感,这时抑郁就会加剧。有一位四十二岁的妇女,她母亲与十八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之后,她患了抑郁症。只觉得神思恍惚,夜不能寐。她拒绝进食,也不愿与任何人交谈,还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医生帮助下,长达几个月之久的抑郁反应中最强烈的阶段她挺了过来,并逐渐学会了如何对付这类灾难事件。她的急性反应尽管痛苦不堪,破坏力强,却没有使她的抑郁症发展成严重的慢性病。

    急性抑郁症发作有助于渲泄湍急的感情激流,由于这一功能,在面临生活中重大转折如蒙受重大损失时,它便成为一种必要的、求之不得的反应方式。有些不幸事件,如失业、爱人的死亡、孩子患重病等,显然对大多数人都有极大的危险性。失恋、离婚也同样可能引起抑郁症,特别是遭人抛弃时,抑郁感尤为强烈。例如过去十年中美国的离婚率翻了一番,这已使家庭破裂成为夫妻双方、特别是孩子产生抑郁症的触发剂。对重大损失的个人反应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性格。有些人由于童年时代的不幸遭遇,譬如他年幼时由于父母离婚或死亡等原因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其结果是他们在以后更容易受到损失的影响。

    除了损失与抑郁症有密切关系之外,如果在一段不长的时间范围内接连发生数起紧张事件,几乎任何人都会因此产生抑郁反应。精神病理学家欧仁佩克尔等早已指出这一点。这类事件不见得一概都是不幸的事情。例如某人被提升到重要岗位,派到国内另一处地方任职,在股票市场损失了一大笔钱,又参加了他独生子的大学毕业典礼,这一切都发生在数月之内,他很可能变得抑郁起来,这是人对累积的精神压力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他的这一反应可能使别人甚至他本人感到困惑,因为这些变化中多数事件一般被认为是好事。这就是说,一连串重大变动,无论好坏,只要挤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就能使大部分人产生抑郁症。显而易见这一发现对当今美国社会关系重大,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某种生活方式或生活价值的崩溃已司空见惯了。人们必须在心理——生物的平面对压力作出反应,若反应过于强烈,或过于微弱,都会产生问题。如果一个人面临重大的不幸,外表看起来毫无反应,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此人必定在掩藏自己的抑郁感。他这么做须得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抑郁反应会推迟至几个月后发作,而且容易转变成难以治愈的慢性抑郁症。要是一个人缺乏恢复能力或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因而不能成功地克服它,那么急性的也会变成慢性的。

    急性抑郁症使患者有机会认识它,慢性抑郁症则不同,它必然损害人的能力,并以各种形式给生活带来重重障碍,而且难以纠正,有时甚至不可逆转。情绪波动的定式化,就好象神经系统不时短路,会反复强化它的破坏能力。慢性抑郁症的症状与急性的颇为相似:缺乏自尊心,高度敏感,失眠,孤僻,经不起指责,难以下定决心,办事拖拉等等。还会产生一种想给自己的抑郁感寻找正当理由的强烈迫切感。一位三十四岁的经理觉得:“我工作太辛苦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就连片刻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我才整天感觉累得不得了。”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把劲头、精力衰退的原因投射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周围环境上去。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将缓慢的、悄悄恶化的性格变异看成是步入老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仿佛无能和丧失随机应变的感觉是衰老的必然组成部分。

    慢性抑郁症往往难以确认,因为与急性抑郁症相比,它是长期的,症状也难以捉摸;还因为他看上去更象是脾气与性格方面的毛病,而不象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一位妇女描绘自己患抑郁症的父亲时说:“他是个悲观主义者,生来就会杞人忧天。”在有些人的身上慢性抑郁症的唯一症状也许就是反复出现的神经质或心理紧张,使用温和的镇静剂或娱乐消遣都不见效。度假期间,远离平时的种种压力,会使患急性抑郁症的人精神振作起来,而且经久不衰。而患慢性抑郁症的人则正好相反。事实上,脱离工作压力只会使他更加无精打采。即使他们体验到一丝宽慰感,当他们一旦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去时,也会很快重新陷入抑郁之中。持久性是慢性抑郁症的症结所在,它决不会自行消失。

    慢性抑郁症究竟是哪一时刻开始的?这很难精确断定。它不象急性抑郁症,在患者心目中慢性抑郁症与病因往往风马牛不相及。在紧张事件发生时,本应体验到的心情往往遭到患者否认和掩藏。有时人们甚至还会误认为自己当时是如何镇定自若地应付不幸事件,并引以为荣。这样原发事件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因为当时它并未使人觉得特别心绪不定。

    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明这一点:一位二十四岁的男子感到十分烦恼,因为他觉得自己在选择职业时铸下了大错。他原先学习海洋生物学,想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可就在他完成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的前半年他辍学了,来到一所私立中学任教。没过几个月他又辞去了这份工作,这次他回到了父母亲家中。他在那里经常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花了大量时间,权衡了一个又一个计划,设法解决他职业方面进退两难的困境,可毫无结果。

    谁也未曾意识到他在辍学之前已经患了抑郁症,而造成这一切恶果的原始原因是他被女友抛弃了。数年来他一直深深地迷恋着的女友在他辍学前一年左右突然提出中止两人的关系。他当时似乎很豁达地承受了这一打击,可以年之后他放弃了博士研究生学位。

    对慢性抑郁症患者来说,引起抑郁症的变故与患者出现精神状态变化的最初迹象之间往往有一段时间差。由于精神变异的原因当时未能辨认,因而由抑郁症引起的问题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婚姻问题、财政困难、性机能衰退和其他许多冲突,其实都是慢性抑郁症造成的种种困难积重难返,患者克服它们所需花的时间往往要比克服抑郁症这一病根本身长得多,许多精神病专家可以证实这一事实。

    实际上患者本人常将慢性抑郁症引起的形形色色并发症当成无中生有的问题。成百万美国人为性生活忧心忡忡,却未意识到精神状态与性生活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夫妻冲突往往起源于感情交流障碍,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则是未被觉察的抑郁症。夫妻冲突可能达到令人痛苦的地步甚至濒临离婚的边缘。抑郁症总是破坏感情交流,因为抑郁症患者神经过敏,他可能将对方的沉默误认为是拒绝和爱情的丧失。由于他自己落落寡合,别人也误以为他对人冷淡。他会倍感孤独,他也许会对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沉默的美国人》中的记者产生共鸣。那位记者这样想:“别费心去理解别人了,接受这一事实吧:谁也不能理解别人,夫妻也好,情人也好,父母和孩子也好,都是一个样。这样我们不就能过得更快活些吗?”

    在一种场合下,抑郁症对患者不无裨益:持续的抑郁情绪有时可以对患者起警告作用——当然,只有当患者已正确地辨认出它,并正确对付它时才是这样。它提醒患者,在其家中出现了某种反复或不断深化的因素,正在逐步削弱他的自尊心。例如一位已婚女子的丈夫无视她对家庭生活的奉献,时常无端指责她;或是公司副总裁遇到一个鼠目寸光的总裁,他喜欢利用别人对他的信赖,再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碰上行事武断、盲目的父母亲。上述任何人,如不设法及时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而继续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消极地或无意识地忍受这种逆境,都可能得慢性抑郁症,而不能通过急性抑郁症以公开与直接的方式对付精神压力呢?急性抑郁症患者一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留意自己的心情,懂得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慢性抑郁症患者就缺乏这种能力。急性抑郁症患者更善于见机行事,所以不容易跌进情绪抑郁的陷阱。抑郁反应也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还是继续发展成慢性,也可能是由重要的生物化学因素来决定的。大脑神经生理外科手术领域的研究,证实了患抑郁症的人体内一种叫做生物胺的物质的代谢功能具有变异趋势。这一变异影响了神经系统内脉冲的传递。其它方面的研究也显示了抑郁症患者体内激素及矿物质如钙的代谢功能会出现变异。这种变异只有在抑郁症痊愈后才恢复正常。

    然而,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抑郁症,与其它应急反应方式如生理性心理紊乱相比,都还算不幸之中的大幸。当一个抑郁症患者,不管是靠自己努力,或是接受较新的综合精神治疗方法,只要措施得当,配以抗抑郁新药,在治愈抑郁症的同时也会逐渐获得内省洞察力,这对于加强自己对未来的远见意义重大。

    另一种应急反应形式——心理性生理疾病,痊愈的希望要渺茫得多。众所周知,精神压力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诸如高血压及气喘病、结肠炎、消化系统疾病与其它病症的主要因素。所不同的是,心脏病发作或者胃溃疡易于受到社会谅解。因为这多少表明患者是一个努力工作、事业心强的人。即使健康状况迫使他工作速度放慢,只要这对他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便认为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抑郁症却不易为社会所谅解。

    然而,抑郁症几乎都能完全痊愈,而在应付精神压力之时出现心脏病发作或胃溃疡的人则必须面对着一现实:这些疾病造成的后遗症对身体的损害是无法挽回的。胃溃疡患者在作出应急反应时出现了心理性生理症状,可能会骤然大出血而致死,或以胃穿孔告终,或者通过外科手术,把胃完全切除掉。可是,如果询问起来,人们多半有意无意地表示,情愿得生理疾病也不愿患抑郁症。这种流传甚广的心态,促使成百万人不愿正视自己的抑郁症,也不愿设法治愈它。

    在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伊格尔登曾接受抑郁症治疗一事披露出来之后,公众为之瞩目——不仅因为他患过抑郁症,还由于他因此接受医院治疗。尽管事实上他早已痊愈,并重新担负起了参议员的重任,也无济于事。他被迫退出竞选——不是因为他的资格或品德有问题,而是因为这一病史。

    任何一个与在政界、企业界或教育界担负重任的抑郁症患者打交道的精神病专家都知道,这些人是何等惧怕自己的病情为同僚所知,尽管他们患的抑郁症几乎毫无例外都能治愈。

    这些例子表明普通人对抑郁症的曲解与恐惧达到了何等地步。抑郁症在人们中造成的困惑与混乱远远超过水门事件这样的丑闻。水门事件暴露了道德的沦丧,对人类尊严的蔑视以及无以复加的判断失误。然而公众对于政界高层的腐化现象比较熟悉,能够理解,而对抑郁症却既陌生,又不理解。

    现在是认清抑郁症真面目的时候了。这无所不在而又极易传染的抑郁症,它对全民健康造成的问题并不亚于当年的黄热病和天花。抑郁症是面临精神压力时极其普遍的反应方式,这种反应有时的确需要就医。但我们还必须明白,对数百万患者来说,如果他们不再讳疾忌医,那么就能掌握独一无二的机会,来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并在他们自身及他们的周围环境内,根除持续的、具有破坏力的冲突。





变化的机遇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自我认识总是抱抵制的态度。正如艾略特在他的诗篇《鸡尾酒会》中描写的那样:

    大多数场合,我们总是自以为是

    因为我们不得不这样;我们仿佛靠着

    对自己不甚了了而赖以为生……

    在个人生活中,任何足以强迫人们打破这道防线的变故或事件,无论何种原因,都会带来痛苦。体验过一场急性抑郁症,不仅能使人进一步了解自己,而且能使自己更臻完美。

    不仅抑郁症能提供我们一次获得内省力的机会,就连心理“崩溃”也能在一场严重危难,譬如蒙受重大损失之后,加速人们重新考虑今后生活的进程。当我们失去一个亲人、一个职位,或者自我的一部分时,抑郁症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一个人对此的依恋心越重,跟他自尊心或依存需要关系越密切,抑郁反应就越强烈。由于蒙受损失继而出现抑郁症最常见的境遇有:亲人的死亡,以及与深深挚爱的情人断绝关系等。弗洛伊德在题为《悲哀与抑郁症》的论文中试图区分这种悲哀反应与抑郁症。他认为,失去亲人时,悲痛是正常的反应,而抑郁则是异常的反应。他提出两者之间差别的根源在于有关双方原先相互关系的亲疏程度,尤其是对死者是否怀有某种潜意识的敌意和愧疚。

    事实证明,这样的区别只会把问题引入歧途。将悲痛看成是急性抑郁症的一种形式更有用。倘若患者对损失高度敏感,或者该损失的某种性质使患者如不接受专家治疗便无法处理激烈的感情,这样抑郁症就更加复杂。而蒙受打击时,体验不到抑郁感病情要严重得多。未产生抑郁只会使应急反应潜伏下来,在一段时间之后不知不觉地影响患者的生活。

    我们的文化压制了人们体验与表达感情,期望每个人都能掩饰自己的七情六欲,最好对自己也这么做。无论精神压力的性质如何,除非他身体出了毛病,人们总指望他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每逢遇到精神压力时,人们情愿肉体上出现病症,如心血管疾病,或者消化系统疾病,使他能心安理得地依赖别人,也不必掩饰自己的无能,从而不致招来非难。

    然而,如果谁蒙受重大损失,却不能对痛苦心情作出反应,那正是这个人,今后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倍受慢性抑郁症的摧残,这种摧残总是以体内疾病的面目出现。当处境确实不幸,当损失的确无法挽回,即使精神崩溃一次也无可非议,而且不无裨益。急性抑郁症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阿伦·斯塔克四十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当这一打击已经淡漠时,他发现自己喜欢孤独,时常半夜惊醒,爱怀旧,动不动就想哭。他的妻子平时总是把阿伦当成处事稳健的楷模,现在被他如此公开地表露感情吓坏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她对丈夫的非难日甚一日。她定要他回答:“你还没有哭够吗?”阿伦答道:“哭多少才算够?”

    多少才算够?

    阿伦整整用了六个月时间才从父亲死亡的冲击下恢复元气。在此期间,他反复体验到急性抑郁症阵阵发作,紧张和悲痛的心情反复出现,有时持续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连几日。这种时候,他觉得很难集中精力,很难与家人和朋友交谈。他弄不明白他太太的话究竟对还是不对,对自己持续了那么久的悲痛也感到十分窘迫,他把此事向神父诉说。几番交谈之后,他确信这样的抑郁感是十分正常的。通过这几次讨论,他心中消除了愧疚与有失体面的感觉,认识到妻子之所以不能理解他的心情,根源在于她自己对激情的表露有恐惧感。一旦明白了这种相互作用,他便能以很理智的方式承认自己的感情,并与妻子一道,设法消除她把任何感情外露都看成是“软弱”的倾向。

    此外,他还对他与亡父之间的关系的实质、他亡父的真正为人、他的长处、以及何种场合下父亲使他失望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认真思索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又意味着什么。他觉得悲痛在日益消散,最终,正如他自己描述的,“我的机能比以往更好了。”

    处在我们这样日新月异的社会,事情说变就变,而且往往毫无先兆,谁也免不了蒙受损失。精神病专家们在研究文化对于各种精神状态的影响时指出,明显的抑郁症在结构紧凑、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发病率较高,因为那里价值观念系统混乱,有时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人们几乎弄不清何处去寻找衡量自尊心的标准,此外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一个人可能遇到多次环境变动。由于在这样一种结构松散的社会,人们除了患抑郁症之外,还可以有许多其它选择作为对生活中精神压力的反应,从沉湎于反社会的暴力到终日吸毒酗酒;在处理人际方面问题时,常常简单地采取断绝关系的解决方式,譬如离婚。这样一来,抑郁症往往被掩盖起来了。

    任何形式的变动,如果涉及对个人十分重要的人或事,便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催化剂。孩子长大成人及成人步入老年的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变化。一生中的每个转折关头,从童年到结婚到衰老,都要放弃或失去某些东西。为了顺利地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一个人必须以直接的、有意义的方式来体验抑郁。

    孩子也能患抑郁症,这时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很可能原原本本地在其行为中显示出来。当一个人首先真正意识到自己内心情感及生活的内涵,并能如实认识与体验抑郁情绪时,青春期便开始了。他第一次体验到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自我,并开始决定自己对别人的影响以及与别人的关系。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分离的时期,第一次真正地与自己的父母亲分离。十四岁的少年开始感到需要脱离,需要独立,需要和自己的同龄人相处。但他对家庭仍有持续的依恋,对于自己抗拒父母的表现,感到不同程度的内疚。当今世界对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特别艰难。精神病理学家彼得·布劳斯曾将青少年形容为社会的脉搏。如果十多岁的青少年处于迷茫与混乱的状态,那么可以推测他们所反映的那个社会也是动荡不安、缺乏自我意识的。当代美国的氛围特别使青少年难以承认抑郁对付抑郁。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的道德准则,许多人感到困惑、幻灭。他们无法抵制性、吸毒、酗酒、冷漠的诱惑,企图以此来缓解精神压力。青少年偶然罹患明显的抑郁症,无论对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不算大问题;如果不能容忍悲伤和失望,那才是成问题的。他们与自己的情感之间存在隔膜,不理解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人很可能将抑郁感强压下去,而以逃学、未婚先孕等自暴自弃的行为取而代之。

    婚姻是另一类容易导致抑郁的大变动。无论夫妻双方在此前认识多久。即便他们已同居一段时间,婚姻仍然要求双方态度作重大调整,并重新评价各自的前途。这时已不再是互相爱慕、卿卿我我的一对情人了,除了以夫妻这一新的角色共同应付生活的种种琐事之外,还必须以新的身份来接待亲朋好友。经济方面该考虑的事也不同了。因此,随着放弃旧的自由——即使这种自由已经受到一定约束——承担起一项新的更永久的义务,一定程度的抑郁也随之而来,这不足为奇。如果急性抑郁症情绪猝然出现,而又未被正确认识,或者这种情绪被头痛、泌尿系统失调或疲劳等生理性疾病的表象所掩盖,那么抑郁症便可能开始吞噬夫妻关系的核心。

    意识到自己自暴自弃的行为模式,并设法改变这一模式,通常也会引起抑郁。十有八九这种行为模式本身就反映了深层的未经觉察到慢性抑郁症。罗伯特·邓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急性抑郁反应能够提醒患者警惕自己的病情,迫使他设法治疗。邓肯是一个五十岁的工程师,结婚二十余年,患了急性抑郁症。在这场情绪激变之前三年,曾先后发生过令人烦恼的事:他母亲去世了,他供职的公司一连失去几项政府合同,结果,邓肯被解职了。

    他与几个原先的同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氛围中为生存拼搏。为了不让妻子担忧,他向她隐瞒了家里财政危机的程度。有时,为了应付必不可少的私人支出,譬如给两个孩子支付学费,他只能向人借钱,一边却谎称新公司大有进展。

    为了能使新公司能偿还贷款,邓肯整日处于沉重的压力之下。同时,他睡眠不良,凌晨三点便在焦虑和不安中惊醒。上门与有利可图的客户接洽生意的约会被他一再推迟,处理日常公文的速度也大大下降。同时,他迅速地编造一个个谎言的罗网欺瞒妻子,以维持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尊严。

    他的体系顷刻间土崩瓦解,他贷款的银行责令他立即偿付借款。他无法再向妻子隐瞒真情,她自然对他的表白大惊失色。在这之后的几天里,他想到过了此一生。“我无法再正眼看她一眼。她决不会再信赖我了,”他想道。他这一自暴自弃的行为,应当追溯到他母亲的死,以及他被公司解雇一事。但那些诱发痛苦的急性抑郁症的事件,与他这一行为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

    他只向一位密友吐露过自己的抑郁症,朋友向他提议找个精神病专家咨询一次。邓肯虽然心里不甚情愿,却还是去访问了一位精神病医生。医生开始让他服用一些抗抑郁药,随后便着手与他一同探讨与抑郁症直接有关的问题。公司的解雇使他蒙受重大打击,心中忿忿不平,但是他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这些感情,因为其中大部分都被他掩藏起来了。他还对丢失这一职业感到内疚,看成是个人的失败。他失去了安全感,这又使他惧怕妻子会从此不再尊重他。所以他用连篇谎言向妻子隐瞒真情,这样做实为下策。当他的一半身心努力使自己的新公司上马时,另一半却在削弱这一努力。

    为期六周的疗程结束后,他觉得精神大振。有几次他和妻子共同与精神病专家见面,通过这样的面谈,重建了夫妻之间的感情联系,并为恢复相互信任奠定了基础。邓肯不仅因公开吐露心声而感到快慰,而且睡得也香,精力更旺盛,还消除了忧心忡忡与办事拖拉的恶习。工作效率提高之快连他本人也深感诧异。他开始以攻击型的态度来对待事务方面的问题。他与同事们争取到了好几项重要合同,使公司的生存有了保证。

    邓肯当初登门求医时心中战战兢兢,部分原因是他当时认为,精神治疗与法是一码事。不花上三年五载,用掉一万五千美元,是治不好的;还因为他怀疑疗效。他想:“我面临的都是些实际问题,精神治疗管什么用?它不能给我们送合同来,也不会恢复妻子对我的尊重。”然而,通过治疗,随着抑郁症的消失,这两个目标都成功地实现了。

    所以说,急性抑郁症是一次真正的机遇,使患者能解除长期的、未意识到的慢性抑郁症,它潜伏多年,一直起着破坏作用。一位五十五岁的妇女,在女儿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之后,抑郁症急性发作。这时,她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患了慢性抑郁症。在此之前,她从未考虑过自己会得抑郁症。她长期以来一直神经过敏,性功能失调,厌恶社交活动。但是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家人都将此看成性格上的“怪癖”,而不是潜伏的抑郁症症状。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紧张谁也免不了要碰上。遇到这种办法最好的对付办法是避免冲突,要是事情太棘手,那就喝上一两杯。而她遇到这种情形,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她女儿的风湿病诱发了抑郁症的急性发作,迫使她就医,使她第一回意识到慢性抑郁症剥夺了她更充实的生活。

    最后,抑郁症的发作还有一个更复杂的作用。它能使患者在抑郁症治疗之后有机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敏感,更具有创新精神、效率更高。

    抑郁症使活力衰退,抑郁的情绪即使尚未使患者完全丧失理解能力,也会给他造成重重困难。然而,对大多数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而言,无论“创造”这个词用的是狭义的、艺术方面的含义,还是广义的、即能以新事物、新眼光观察事物、或用独创的方式组合概念,这些人都会证明这一事实:他们全都经受过严重的抑郁症急性发作,但他们从抑郁中奋争而出,创造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是什么缘故?为什么一时的抑郁体验与绝望的痛楚,反而会成为创造意识空前高涨的前奏?答案就在创造精神的本质之中。无论按照创造这个词的哪一层意义上讲,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必须能扬弃过去的成见,因为它们只会妨碍我们重新评价形势。例如十年以前人们认为女人的阴柔气质取决于早婚、多子。过了几年又出现了一种成见,宣扬女人应该攻读研究生,事业上有所追求,即使这意味着排斥婚姻和家庭生活也在所不惜。无论哪一种要求都向青年女子施加了沉重的压力,迫使她们在时尚的偏见前就范。

    由于缺乏克服这类影响的能力,许多青年女子不能正确地选择前途,也无法运用想象力与知识为自己创造出最合适的生活。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出,人类不可避免地以各种方式接受家庭与社会的制约。这样的制约对统一人格起着重大作用。然而,许多与此无关的、过时的、甚至有破坏性的模式也同时变得根深蒂固。这一制约越刻板、越强烈,特别当一个人同时缺乏安全感时,人格就越固执。人格越是僵化,他就越是缺少精神恢复能力和想象力来适应新的意外形势。急性抑郁症是一种必要的媒介,使人从这样的制约中解放出来,使创造力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得以解放。在精神治疗中这类现象屡见不鲜:抑郁发作之后,患者获得了内省力与更强的灵活性。

    阿瑟居斯勒在其著作《创造活动》中,把精神治疗称为人工诱导的新生,其基本进程是,“退一步,进两步。”居斯勒写道:“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在人类的创造力方面一再重现:当科学家面临令人困惑的局面时,如开普勒遇到的八分弧不一致现象、爱因斯坦面临的光速旅行者悖论等,他们必须先投身‘灵魂的黑夜’之中,才能重见光明。科学和艺术的历史是一篇危机四伏、充满创伤与挑战的故事,它必须意味着与传统的推理与构思暂时决裂;……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天真目光,随之而来的则是创造潜力冲破约束,获得解放,并且重新统一在新的有机体之中。”





愤怒与攻击

    英语单词agression(攻击,攻击性)最根本的含义是朝某个方向运动。这是一个起源于拉丁语的简单词,蕴含着能量与方向。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这个词获得了大量的道德与感情方面的内涵。在一百名大学生中作三次测试,问他们该词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结果是几乎五十对五十扯平。这些人中一半将它解释为建立或完成达到建设性目标所必须的干劲和力量;而对另一半人来说,它意味着跟战争、暴力与剥削相联系的破坏性。

    影响西方文明的种种道德观念,诸如“办事适度则能获得整个世界”,“打你左颊,你应将另一脸颊转过去让他打”,“要让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所有这一切在文化的潜意识中融入了一种对采取断然行动来达到预期目标这一过程的强烈负罪感。但与其归咎于这些宗教与道德的教诲本身,还不如归咎于人们对这些教诲的普遍曲解。例如:事实上要一头骆驼穿过针眼在现实世界中是可能的。因为在这个譬喻中,针眼是耶路撒冷的一座城门的名称,最初这是当地法律的一项条款,禁止骆驼从这一城门出入。

    在当代社会中,“攻击”这个词成了入侵别国领土,无论是军事上的,如象美国在朝鲜或越南干的那样,或是经济上的,如入侵另一公司的销售领域,或者是人身方面的,如一个人剥削另一个人。当我们把一个人称为“攻击性”人时,眼下是用了这个词的贬义内涵,暗指他自私、贪婪、心怀敌意,有时甚至是个危险人物。当一个人追求自己目标时,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这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攻击性在何种条件下、是如何被调动起来的。

    实际上,当人们将它转向合理目标时,当个人目标与他人的权利处于某种恰当的平衡状态时,攻击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健康和高度道德的品质。例如,教育正朝着这样一种体制发展,它允许班上的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天赋才能有不同的学习进度。这就是迈向释放健康的攻击性的第一步。以前,聪明的孩子受到惩罚,为了全班的缘故,必须拖住他们。而较迟钝的孩子,每当他将自己的分数与班上别的同学比较时,则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迟钝。

    比较先进的公司集团自我发展的努力不是放在兼并、增员以及增设新的科室方面。而是放在开设新的、小型的、更有革新精神的公司,它们的经理有寻求刺激的革新精神,他们有着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这便是释放建设性攻击性的范例。在学生运动中,积极的攻击性也大有用武之地,学生可以通过与课程设置委员会接触,要求对决定他们教育的性质有部分发言权。

    任何一个人能否成为建设性攻击型的人是和他的情绪、精神状态与性格密切相关的。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提出,任何人都拥有一定的能量——从有机体和基因中产生的生物能。自由驾驭这种能量的程度大小受许多因素制约。即使环境条件对于成为攻击型人才十分有利——当主动性与创造性行为受到高度评价而不是被窒息时——大多数人仍有一种内在障碍,限制了他们自由地成为攻击型人才。

    一位有经验的企业家说:“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可靠的人更难找。而精力充沛、能坚持到底的人,能不断开拓前进、亲眼看到工作完成的人,简直是屈指可数。我们的社会看来不能培养出开拓性的人才。每当主动性崭露头角,好像人人都想赶快把它掐掉。”

    因为大部分人对于能量自由外流都有顾忌,因此看到别人显示出主动性便惊慌失措,妒忌与竞争性也随之冒了出来。有一个人能真正为别人的成就感到快乐,就有更多的人妒忌、怨恨、指责他们,来弥补自己攻击性的不足。

    由于被人接受是正常的需要,因此许多聪明、有才华的人因为具有攻击性而被大泼冷水,并冒着被社会遗弃的风险。人人都能记起同学之间有一种压力,要求每个人在学业上尽量不露锋芒,不要流露出对功课有任何兴趣。这样做只是为了免遭全班同学的嘲笑与白眼。同龄人的压力,病态地逼着人们走中间之道。

    除了环境影响外,一个人能否成为建设性的攻击型人才还取决于他本身性格中的某些成份,其中最重要的是驾驭怒气的本领。攻击与发脾气是两回事,但攻击能力与一个人能否成功地处理愤怒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抑郁症患者通常不能体验和表达正常的愤怒,相反,根据理论,愤怒倒转过来“冲着自我”向内发泄。这种愤怒常常披着紧张、激动、肠胃不适和恐惧的外衣——总之它可能披着任何伪装,除了抑郁的真实面目之外——到处惹事生非。生理学家瓦尔特·坎农描述了他称之为“战斗——逃跑”的反应:人类面对危险时作出的反应不是愤怒——自我防卫和进攻,就是恐惧,如可能的话就逃跑。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恐惧和逃跑是其对精神压力通常采取的方法。有些场合,情绪正常的人应该表示愤慨,这是完全恰当的反应,而心情抑郁的人即使在这种时候仍然采取逃避的方式。

    为什么患有慢性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人难以驾驭自己的愤怒感情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处理自己感情的方法模式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在每个家庭或每一种文化内部世代相袭。譬如,要是在家庭内部表达合理的愤怒是不能容忍的,或者,如果任何独立意识或抗拒的表示都受到挫折,那么人的七情六欲就会全部被赶到内心深处,这样一来,感情被掩盖起来,沟通也被阻塞了。

    下面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有一位五十一岁的妇女,当她对自己与丈夫的关系感到捉摸不定时,就开始失眠,心中一阵阵焦虑不安。他丈夫在这场婚姻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她的温情与支持微乎其微,而指责却是大量的。他对生日或周年纪念日毫不关心。即使当她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发生龃龉时,他对她也十分蛮横。婚姻生活期间一切大事都由他一人说了算。

    十几年来她对这种家庭模式任劳任怨,并以种种方式支持丈夫。后来,她父亲突然去世。在悲痛之余,她开始对自己婚姻生活的实质产生了疑问。她曾一再受到伤害,感到愤怒,但是为了合家和睦的缘故,总是忍气吞声。她流露感情的唯一方式就是三天两头害些小毛小病,这些病痛不停扰乱他们的家庭生活与社交活动。

    当她挺过了急性抑郁反应,终于鼓足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事实证明丈夫十分愿意改进自己的态度来表达更多的温存,对于她的价值也给予更高的评价。他抱怨道:“多少年来,仿佛她在请求我对她表示冷淡,为什么她不早点儿说出来呢?”

    答案应从她的成长过程中寻找。她的双亲是一对刻板而又缺乏感情的人,不能容忍家庭内部有任何分歧。父母双方都扮演各自的角色: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供养者、操持家务者等等。每一个角色都附带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不能辜负,只能严格地、毫无怨言地照办。谁都很少流露出温情,愤怒则更不必说了。子女的自发性受到非难,赞扬几乎绝迹。

    她婚后体验与处理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愤怒时困难重重。事实证明,产生这些困难的温床是她那僵化的、缺乏感情的童年家庭。作为一个成年人,她掩饰着自己的敏感与自信心的不足。她丈夫由于忽视她的感情,也不知不觉地掉进了这一窠臼,而这种模式使她的自发性更加枯竭,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也更加深重。要他开口把内心的情感想丈夫倾诉比登天还难,因为一旦张嘴,她也许会喷射出一直埋在心底的怒火。

    她父亲去世后,她得了急性抑郁症,上精神病诊所咨询。在精神治疗中,她第一次发泄出内心的创伤与愤怒,并暴露了她饱经创伤的自尊心所承受的痛苦。当她的激情一经渲泄,她不仅显得精神抖擞精力也不断旺盛起来。多年来她第一回觉得能自由自在地主动与丈夫交谈。一直蓄积在内心的愤怒,如今被引向外界,成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当这一怒气平息下来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充分的表达自由。一旦出现矛盾,她能够镇静、直接地正视它、对付它。如果有正当理由,她就发怒。

    敌意的释放导致情绪高涨,使正常的攻击性回归,这是治疗抑郁症时常见到格局,病人仿佛心底储藏着一股无法表达的怒气,在治疗时一点一点地发泄出来,直到完全排完为止。理论强调,抑郁症患者倾向于强烈要求跟自己所爱的人保持一致,有时这种倾向严重到如此地步,以致混淆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这样一来,向自己父母或爱人发火就变成朝自己发火。当这种怒火被引向外界之后,自尊心便能得以恢复。

    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害怕自己内心的愤怒。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童年发育时期、特别是发育的“口腔”与“肛门”阶段形成的。这发育早期造成创伤的事件,会使人们日后需要依赖他人时不知如何行事。当依赖要求遭到拒绝时,无论是现实或出于想象,他们的反应是一种毫无理由的勃然大怒。

    儿童发育的肛门阶段指的是孩子接近三岁的时候,这时大小便的训练已经完成。如果这一时期养育孩子的方式过于死板,便会压制儿童的热情与自发性,使他们失去朝气,还会遏制他们的创造潜力,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掺入施虐狂或受虐狂的成分。这样做还会导致一种强制性,使儿童在今后生活中缺乏精神复元能力。童年时期上述这些心理焦点的结合,会在成年时产生强烈的、无法满足的依赖需求,它是沮丧与愤怒的来源,还会造成一种僵化的情感能力缺损,威廉赖希将它称之为“情感障碍”。这就使人很容易罹患抑郁症。

    弗洛伊德本人曾作过这样的臆测:人们会发现他的许多心理学概念,包括抑郁与敌意之间的关系,是跟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而这些生物因素终将会被认识。譬如:现已发现,甲状腺亢进(甲状腺活动过分)患者倾向于过分容易动感情。而甲状腺功能衰退的人则倾向于冷漠抑郁。治疗甲亢病人,无论是外科手术或用药物来制约甲状腺的过分活动,都能缓解躁动不安、神经过敏的倾向。甲状腺功能衰退,通过服用甲状腺激素治愈之后,会缓解病人的淡漠状态,恢复病人受挑衅时表达愤怒的能力。

    愤怒与抑郁以及与之相关的自发性与攻击性障碍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联系,这一联系会进一步被抑郁症患者的敏感和自尊心消沉所强化。患者受到伤害、冒犯、威胁的机会比旁人更多——恰恰是由于他的自我价值意识收到挫伤。平时不可能使他心烦的只字片语或无动于衷的表情,如今他能从中得出自己受到冷落的结论。矛盾的是,抑郁症患者本人的行为屡屡激起他人的愤怒与拒绝,而远非他所梦寐以求的温暖。对于和抑郁症患者打交道的人来说,当抑郁本身正是患者内心狂怒的体现时,抑郁特别令人恼火。

    哈雷·赖特是美国新英格兰一个不大的学院的副院长。他三十八岁时正院长退休了。哈雷为这所学院做出过出色的贡献,原指望自己能够入选登上院长的宝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校务委员会决定从外面另行物色一名院长,哈雷晋升的希望落空了。

    他感到深深地受了伤害。他抱怨自己未受赏识——这样想未始不可,但这一念头又随即触发了一连串的反应: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才干,弄不清究竟能否胜任这一重任,也许他一向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他还怀疑自己是否冒犯了校务委员会的某个关键人物。他得了抑郁症。

    哈雷的愤怒没有以直接、公开的方式表达,而是被压制下去。但是它以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露了头。他不象以往那样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全体教师会议他常常迟到,有时压根就不出席。新任院长对哈雷以前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仅略有所闻,因此一次又一次被他那副阴阳怪气的模样所激怒,于是便对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严加斥责,这使哈雷愈发感到不受赏识。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行为与院长对他不耐烦的表示之间的联系,他倍感伤心、愤懑。当院方要求他辞职时,他大为震惊,最后他终于对这一局面大发雷霆,但为时已晚。

    哈雷由于未当上院长而深感失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未能就自己的情形主动与新任院长交换看法,日积月累的、以抑郁形式表现的愤怒,使他难以找到更适宜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本来可以预料学校会从别处聘任一位院长,由于他本人也在院长人选的认真考虑范围之内,他本可以用更明确的方式表示自己对这一职位的兴趣。当任命一旦揭晓,假如他觉得有必要离开,他本来可以递交辞呈,而不必用自己的行为来迫使别人辞退自己。他本来可以继续出色地工作,直到新院长能看到并承认他对学校的贡献。

    因为哈雷不会处理自己的愤怒,他只能退却,而以抑郁来表达自己的沮丧,并随之饱尝他人的怒气作为报应。这种模式表现力称作“被动攻击性”的行为:攻击性,并不是积极地汇集起来直接对准某一目标,而是被抑制下去。患者企图以迂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他可以不用向别人,甚至不用向自己承担后果。

    间接表达敌意的方式也是后天习得的。所有孩子都能认识到,如果他们弄痛自己,父母会有所反应。当孩子们能够找到更好的引起父母反应的方法时,他们乐于放弃这种戏剧性的、对自己不利的方式,来引起别人注意或表示沮丧。如果我们对那些易于产生消极性攻击性行为的人作番调查,便会发现,在他们性格形成时期,他们所处的环境使他们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对付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人,自我伤害是最迅速、最有效的“报复”办法,因此他们通常对感情交流感到严重困惑,并缺乏反应能力。

    这种行为容易演变成一种坏习惯。例如在青春期,有些抑郁的青少年便以在学校表现恶劣来表示自己对父母的失望与愤怒。他不会有效地集中精力使考试一再不及格,他们迟交作业,即使交了也草率从事。他们装出一副失败的姿态,拿着成绩单回家,使父母恼羞成怒。父母亲想强迫孩子改变的一切努力都遇到他们的顽强抵抗。

    这些年轻的差生们通常都心情抑郁、愤怒。他们不体面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向父母说:“我受了伤害。我愤怒,但你们未能给予我体面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情。”一位秘书上班经常迟到,或者一位随身总是不带足够现金的顾客买完东西几个月后才付清账单。他们的这种举动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是粗枝大叶的人。通常这种模式是无意识地旨在骚扰某一对象的一种暧昧的敌意表现方式。有严重抑郁的人高度缺乏主动性,这本身通常也是一种表示愤怒的消极方式。

    种族和血统因素对于人们经受或处理愤怒的方式也有深刻影响,在美国也不例外。尽管在美国,人们与自己的原籍已相隔两三代之遥,但处理怒气的方式不仅会由于生活接触代代相传而且根据荣格的文化潜意识的概念,如果断定几千哩的路程或一个世纪的年代便会大大改变传统的感情生活所建造起来的大厦结构,那可是太天真了。在本质上是个“大熔炉”的美国社会无法计算沟通方面的困难在多大程度上起源于种族特征的相互冲撞。例如,一对夫妻发现,虽然两人几乎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高度相容,但各自处理怒气的方式差异几乎毁了这场婚姻。丈夫的父亲是西班牙人,一遇到小小的冷落便会放肆地勃然大怒,但几分钟后怒气便烟消云散,而且很可能把这段插曲忘得干干净净。妻子是苏格兰——英格兰血统,十分重视控制感情,很少发怒。感情受到伤害时,她变得沉默孤僻,感到强烈的被冷落感。并且由于自己无力释放内心翻滚的激情而觉得自己无能。她往往以一种微妙的、挑衅的冷嘲热讽来施行报复,目的是打掉丈夫那种自以为是的气焰。直到他们上诊疗所咨询、开始全力以赴闯出这条死胡同,直到丈夫充分认识到自己发怒的全部后果,直到她学会如何更善于表达自我,在此之前,他们的关系始终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跨文化的研究报告中记载了这一事实:在严格宗教环境中成长的人们,特别是如果他们是来自北欧血统的家庭,那么他们在面临内心愤怒时有退缩的倾向。内心抑郁是他们对挑衅的一种常见的反应方式。相反,来自并不那么刻板的宗教背景的人,特别是南欧血统的人,显示出相反倾向——在激怒时,更少流露出抑郁感,而更易于将强烈的感情引向外界。

    对于所有抑郁症患者,仅仅使其怒气释放并不一定有疗效。乍一看来,这种现象似乎与下面这个观点有矛盾:抑郁本身往往是敌意的表示,而当抑郁症患者比较善于发泄自己的激情时,他便重新获得了能量与攻击性。但是,抑郁症患者体验到的愤怒之中,有一部分来自神经过敏:他们消沉的自尊心怂恿他们感到自己受人冷落,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他们所感到的伤害,除了有可能来自于实际事实,常常还来源于他们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

    如果抑郁症患者拼命控制的怒气是由于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不管这种伤害来自事实还是来自想象之中,能够表达这种愤怒的确会渲泄一些心理紧张,但这不会自动消除底层的抑郁。对于终生神经过敏,并一直紧紧地按捺心中强烈敌意的那种人,突然的怒气爆发——在“交朋友”小组中鼓励患者这样来表达感情——不太可能像有些人预料的那样能改变患者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事实上,这种体验有可能适得其反,使患者面对着被激发起的那股陌生的感情狂潮而感到惊恐万状。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压制自己的敌意。在一些病例中,愤怒与暴力既是抑郁的原因,也是抑郁的结果。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说道:“我在学校表现不好,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我想试试体育,但进不了校运动队。在家里,妈妈对大小事情都非常苛刻,她老是用脏话、下流话对我破口大骂。她一天到晚总是盯着我,使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难怪父亲离开了她。象我这种人将来是没前途的,我想攒点儿钱,离开这地方。”

    说这些话的孩子并不是来自贫民窟,而是来自郊区上流中产阶级家庭。他被警察逮捕过,因为闯进一家五金商店,殴打营业员,抢走一些货物,他希望卖掉这些货物后能凑足钱离开这个城市。在家里整天挨骂,又缺少一个与他息息相通的父亲,学校里的成绩丝毫不能给他安慰,从同学那里也得不到什么帮助,他实在是铤而走险。他的绝望导致他诉诸暴力行为来达到逃离这个城市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发泄他身处这种环境而感到的无比愤怒。

    当人们与自己激情缺乏接触时,特别当他们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时,敌意通常不会受到压制或约束,而是完全表面化,将底层的抑郁掩盖起来。

    安妮·理查逊正处于绝经期。她除了时而有些轻微头晕或短期的发烧之外,肉体上并未感到什么不适。她以前睡眠有些困难,胃口也不好,但精神看来不错,谁也不曾怀疑她得了抑郁症。

    但是她是个极其难以与人相处的人。她不断地挑剔丈夫和孩子。假如屋子稍有不整洁,她就尖声叫嚷,直至报纸拾起来了,烟灰缸也倒干净了。如果他丈夫下班回家迟了,她便对他的疏忽唠叨个没完。他无法让她遵守安排好的周末计划。当他们外出旅行或接待朋友的时刻即将来临时,她总是责怪丈夫订得不周到。

    有这么一种“愤怒型”的抑郁症。有一位总经理的情况与安妮稍有出入。这位患者的抑郁表现形式是粗鲁、暴躁、不耐烦。在家中,他对别人十分蛮横无礼,对于日常生活的??不屑一听。上班时他在雇员身上为鸡毛蒜皮的小错找岔子。他看起来永远是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他可能试图以酗酒或与女人发生短暂的关系作为一种治疗措施。他否认自己正在感到抑郁,也不承认曾经感到抑郁。这种类型的否认通常伴随公开的,有时甚至是强烈的怒气,并倾向于将自己的怒气归咎于他人。

    但并非任何抑郁症患者都有意无意地必然是怒气冲冲的人,承认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有这么一类直接的、不复杂的抑郁反应,它们可能由失望、拒绝或损失引起。当抑郁时,这种人即使遇到挑衅也可能不会激发自己的怒气,因为怒气本身在抑郁的本源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如果不考虑怨恨的本质,那么任何关于敌意的讨论都是不完整的。怨恨与愤怒不同,也和抑郁不同。事实上,急性抑郁症往往能从充满怨恨的复仇中拯救一个饱受创伤的绝望的人。

    精神病学家奥斯卡·迪特耳姆与药物学家约瑟夫·赖利在其研究中发现感到怨恨的人血液中所特有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专家严格地把怨恨定义为一种持续、顽固的敌意状态,一种“对于某种伤害的持续的、刻毒的感情,以及一种复仇的欲望。……投射作用于继而引起的疑心是怨恨所固有的两大因素”。怨恨的人感到一种痛恨,乃至愤世嫉俗,由于事实上或想象中他受到了环境的伤害,他据此证明自己这种感情是合理的。怨恨与抑郁及压制的敌意不一样,后者可能在某些心理神经病例中或抑郁症病例中观察到,怨恨与直接的愤怒也完全不同。

    怨恨的人缺乏内省力。他通常对别人的感觉缺乏敏感。他可能因为无法支配或控制环境中的其他人而怏怏不乐,特别是当他的要求不能一下子满足时更是如此。他不能原谅别人的冷落与拒绝,其实这当中有许多是无意的,或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他以找周围人的岔子为乐。

    清除怨恨需要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结构,它能使人舍弃被人冷落的感觉,从而宽恕他人。这一转变并非易事。无论在哪一种心态之中,无论是焦虑、抑郁甚至酗酒,倘若怨恨是其中一种主要精神因素,那么康复的前景便会大大地黯淡。心怀怨恨的人太沉湎于考虑如何跟别人算账,如何使他人痛苦。当他们由于自身原因而感到明显抑郁,并为此闷闷不乐时,他们考虑到是如何为自己开脱责任。事实上这类人是一种抑郁诱发型的人,他们可能使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人产生抑郁,假如这些人经常接触到他的恶意的话。

    相反,抑郁症患者在痊愈之后经常流露出谅解的意愿,一种重新开始的迫切感。他的价值观念结构将爱情摆在重要地位,即使当他头脑中充满愤怒与绝望的念头时,这一点也毫不动摇。

    如果说攻击性在我们文化中成了一种有争论的品质,那么还有一种品质同样有争议,并且常被忽视。这种品质对于理解西方人的抑郁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这就是负罪感。















依赖性的微妙平衡

    伴随抑郁而来的无能感令人惊慌失措。在抑郁严重时,患者也许会干不了平时他轻而易举完成的普通工作。一位妇女办完了离婚手续后离开律师事务所时,不得不要求律师的秘书陪她到地铁车站,而他十多年来一直是在那里坐车的。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发现自己不会备课,不会批改测验题了,因为他集中精力的能力遭到了破坏。

    无能感会加深抑郁情绪,通常迫使患者深深地依赖周围的人。愿望变成了需要。一位精神饱满的经理如果觉得生意不尽如人意,会发现有许多抉择容他挑选;可当他一旦心情抑郁时,就会感到假如失去这个职务,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工作了。一位心情抑郁的姑娘承认自己目前的男朋友是唯一能够满足她浪漫期望的人。一想到他也许会抛弃她,她就害怕极了。

    为什么抑郁会加剧无能感与依赖性呢?原因之一是频频聚积起来的愤慨与怒气。一个人依赖性越重,与自己的无能感作斗争时心底里越是窝着满腔怒火。由于他发泄怒气和表现攻击性方面有障碍,聚积的怒气便会加剧无能感。精神病医生在抑郁症病人中常常观察到,一旦患者能够发泄怒气、表现攻击性时,他们的精力与自信心会同步增长。一位病人说:“开始就诊时我样样事情都不会干了。精力集中不起来,无法有效地表达思想,一事无成。经过几星期治疗之后,心中的无名怒火渐渐地释放出来。我常攥紧拳头狠狠地捶打椅子扶手。每次这样干罢,就觉得从压抑中获得一点解放,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当依赖要求特别强烈时,很容易激起无能感,这通常是抑郁的基础,而抑郁的触发器则往往是失落感。对于失去的人或物越是依赖,抑郁感就越是强烈。

    当依赖性更为强烈时,依赖者与被依赖者之间的界限会模糊起来。在婴儿的襁褓期这种相互依存是十分自然的,三个月的婴儿还不会把自己与母亲区别为两个独立体。这种界限模糊的某些痕迹,在大部分成人身上依旧残存,并在体验爱情时得到复苏。“没有你,我活不成。”便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感情的深度及真诚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实也可能真是如此。人的自我力量需要另一个人经常的爱与认可。仿佛一个人的性格中缺了什么,只有当另一个人提供了自我中这一缺少的环节,性格才能变得完整。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依赖于其他人,他的弱点立刻就暴露无遗。为了维持这种依赖关系,他通常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对于他所依赖的人的一切苛求与支配行为,他都服服帖帖,为的是换取一种觉得对方“永远在我身边”的安全感。如果对方躲避或抛弃了他,那他必须应付的不仅仅是丧失了一种亲密而有意义的关系,他还必须处理这样的局面:维持他的人格及自我完整必不可少的核心体系已经四分五裂。

    一位年轻妇女说:“我实在少不了亨利。和他在一起时,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只是因为他,我剩余的生命才有意义。当他出差或探亲离开我时,我感到怅然若失,不胜寂寞。我知道他是爱我的,但我需要不断地印证他的爱情。我睡不着觉,全身疼痛。我怕有一天他会离开我。

    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他离开了我。不是一下子,而是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我绝望到了极点,我深信再也不会这样深深地爱上一个人了。我需要他,没有他我活不下去。有一次他猛然将电话挂断时,我服了过量的安眠药。没有亨利我一文不值,毫无价值。”

    依赖性发展到自我的完全丧失,这固然是极端的情形。但一般人程度不一地都在依赖着他周围的世界中的人或事物。如何满足自身依赖需要是由童年决定的。艾立克·艾立克逊强调:孩子与环境的关系中形成的最初品质之一便是信任。信任诞生于可预测性之中。信任的基础是家庭以语言及非语言形式提供给孩子的清晰信息。婴儿环境中大量的不安全感,特别是这种不安全感来源于焦虑与母亲对于他的爱恨参半的态度,会造成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信任的。

    缺乏信任孕育着影响正常依赖需要的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无法让自己既需要另一个人,同时又对这种需要加以限制。他们通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渴望完全满足自己的依赖需要,而事实上这是办不到的;不然的话就是拒绝一切依赖他人的正当机会。他们信奉这种哲学:“人人都必须靠自己的双脚站立。”

    马丁·史赖纳第一次心脏病发作时四十九岁。直到那时他一直是位年富力强的经理。他在一家产业公司的销售部门任职,晚上和周末经常加班,并四处出差拜访客户。他从未考虑过将重大的责任委托给他的几个得力助手,他们中大部分显然都是靠得住的。他坚持认为:“如果我不亲自动手,事情永远也办不成。”

    医生规劝他,如果他还想保持健康的话,就应对自己的办事方式来一次改革。医生还特别叮嘱他每天要腾出一点时间来休息;要依靠部门中的其他人员来完成一些不需要他的判断或经验的任务。由于他心中有一种自己未认识到的恐惧感,加上他对于依赖别人一百个不愿意,他否认医生的忠告与他有什么相干。一年之后由于冠心病再次发作,他又被送进了医院。

    对正当的依赖性的容忍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能够接受及应付躯体或精神疾病的最高限度。有些人否认依赖需要的存在是出于某种个人既得利益,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或控制权对他们的威胁特别大。这种人抑郁时,他们的无能感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初出现的迟钝和精力集中障碍本身并不严重,但对自身情感失去控制的感觉会迅速恶化抑郁情绪,有时竟能达到惊恐万状的地步。

    许多人对独立这一概念认识不清,认为独立意味着完全脱离依赖需要。事实上,无论一个人能力有多么大,自信心有多么足,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候,那么一些处境,需要依赖他人。真正的自力更生需要的是充分重视这一事实。过分要求独立,妨碍了许多人在需要时伸手向专家或个人请教。

    爱丽丝·唐纳德十分害怕依赖他人,以至于在他丈夫一再坚持下来到了精神病诊所。初诊时,她每次坐下不能超过五分钟。她说:“我站着时头脑更好使,我说话时喜欢来回走动。”她坚持要在规定时间之前结束这一谈话。他告诉专家她不得不再打电话另约一次。当她果真打来电话时她却开始无休无止地跟专家讨论究竟什么时间对双方最为方便。

    爱丽丝的丈夫曾要求她一起去请教一位婚姻咨询专家,因为他一直觉得他们的婚姻生活令人困惑,让人抑郁。她时而生气、挑剔,时而又温情脉脉、百依百顺。

    爱丽丝感到她的三年恋爱生活十分愉快,两人在一切事情上都能彼此相容。可一旦结了婚,她便无法处理好既要对丈夫负责、又要依赖丈夫的感情这二者的关系。她为夫妻共同生活中的责任制定了一份严格的时间表。“我们婚姻中事无巨细都必须平均分摊,”她这样概括。“每月中一个周末拜访你父母家,一个周末上我父母家。”丈夫顺从地照办了。

    她丈夫第一次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是在一天夜里。当时两人正在做爱。他柔声低语道:“我觉得我俩仿佛是一个人。”可她却反驳道:“让我们来纠正一下。我不喜欢融为一体之类的说法。我们两个是独立的人。还有,我觉得你一直过于依赖我了。”

    丈夫觉得十分气馁。他很想澄清这一想法:两人相爱是由于各自需要对方,这种需要无法用数字来衡量。但他越解释,爱丽丝越是一口咬定他对她的依赖是不正常的。这位丈夫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忍不住开始反击了。在以后的数月中他多次直起嗓子向她嚷道:“要是你这样过日子不乐意,那就卷起铺盖滚你的吧!”但在另一些时候他又觉得越来越不知所措,开口恳求道:“爱丽丝,我需要你,我要你。我实在想不通你为什么总是不愿相信夫妻应该心心相印。”

    爱丽丝害怕心心相印。在她以往的岁月中,她从未有过安全感,她所学到的一切便是依靠自己。她四岁时,父亲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她和两个兄弟先后被几个叔伯婶子收养。十六岁时,她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自食其力的人。她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姑娘,朋友们赞美她,连老师也尊敬她,不只是因为她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还因为她放学后和整个夏天都在拼命干活养活自己。当她遇到菲力浦——她后来的丈夫时,她正在一家电话公司当管理员。她办事果断,十分称职。

    在与异性接触中,爱丽丝除了保持着一种最最肤浅的关系之外不想跟男友建立任何更深的联系,这种时候,她的自我感觉良好。她倾向于跟智力略逊于她的男友幽会以便始终保持对这一关系的控制权。在遇到菲力浦之前,只有一次她迷恋上了一位男子,她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浪漫的性吸引力。她的矛盾心理油然而生:她既需要他,又害怕被他抛弃;她想抗拒这种关系,又想否认它的意义。她在这千头万绪中挣扎着,最后突然不和他见面了。

    爱丽丝三十一岁那年决定结婚,不仅因为她到了应该嫁人的年龄了,还因为她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他会尊重他对独立的要求,同时还能将她所需要的爱和支持奉献给她。不幸的是,她低估了自己对独立性的需要和对一位丈夫长期负责义务之间的冲突程度。她也没考虑到既不懂如何恰如其分地依赖自己的丈夫,也不允许丈夫依靠自己,这在夫妻关系中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平衡失调,把丈夫本来是正常的依赖需要变成为惊慌失措地乞求她的爱。

    夫妻间大多数的冲突都涉及对依赖性含义的模糊认识,而这种情形又被传统的、但已过时的说法弄得愈发混乱。这种说法认为依赖性是一种与性别有关的品质。女性应该有依赖性,而男性的依赖权利则横遭否定。主动性和自我决定与女性是格格不入的,而需要依赖某人则是和男性不相容的。虽然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大量教育工作来帮助人们改变某些有关女性的错误观念,但目前人们依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男子汉大丈夫片刻也不能有孤苦伶仃的感觉。

    就在短短十年之前,妇女精神病诊所要求维持婚姻家庭完整还是很常见的事。可能是丈夫十分冷漠、很难相处,也可能因为丈夫另有所爱,想和别的女人一起生活。做妻子的不管爱不爱丈夫,对于家庭结构十分依赖。对于家庭崩溃可能造成的后果惊恐万状。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逆转。现在往往是做丈夫的来向专家请教,希望能维持家庭完整,通常是为了“孩子们的缘故”。另一方面,妻子则闹着要离婚,不一定是另有所爱,而是出于一种被压抑的怨恨,加上想逃脱生活的“压迫”,走出去“干自己的事情”。

    一位一直在考虑离婚的三十四岁妇女这样说道:“我不爱他已有好几年了。我以前没有离开他的原因是怕他会受不了。我并未爱上别人,我也绝不再结婚。坦率地说,我情愿自食其力,照看孩子。”她丈夫是这样说的:“要是能将事情挽回我什么都愿意干。自从他第一次谈到离婚,我就整夜睡不好,精力集中不起来。当然我可以再找一个女人,但问题是孩子们。想到不能再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就受不了。是的,上班时我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我干得得心应手。我也不缺少主动性。可一到家里,夫妻关系很别扭。几年来我对她的愿望越来越尊重,我觉得简直是在讨好她。她越来越闹独立,我却仿佛越来越依赖他了。”

    在有些情形中依赖需要一开始就异常强烈,对有些人来说,婚姻或任何爱情关系中的亲密成了依赖的温床,这种依赖可能严重得令人丧失个性。一位结婚不满半年的二十三岁的妇女说:“没有丈夫我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我过去经常打网球,拜访朋友,独自上电影院。结婚前夕我辞去了工作,待在家中照看房屋的设备。可现在我什么也不想干,我已经几个月没跟女友们打电话了。我整天感到疲乏,白天看电视,但大部分时间我是在等待伯特回家。他喜欢周末玩高尔夫球,我恨它。他不在身边时我感到寂寞。”和丈夫在一起时她生气勃勃、精神焕发,丈夫一离开便无所事事,毫无目的。她在感情上未依恋过别人之前,是不会料到自己潜在的依赖性会有如此厉害!

    在工作环境中也能看到同样的过分依赖。比尔·弗莱特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养成百依百顺的品质。起初他依赖学校里老师的认可,到了公司里就依赖上司。他在一家很大的保险公司任职,是估计意外保险赔偿额部门的经理。他的顶头上司是公司的副总裁,一位脾气乖戾、爱发号施令的人。他很赏识比尔,但对比尔也十分吹毛求疵,有好几次他甚至阻止比尔提升到公司更好地职位上去,以省却找人替代的麻烦。比尔的精神状态之所以起伏不定,与深受这位上司的影响有关。当比尔得知由于这位上司从中作梗,使他几次痛失晋升良机,心中便无比愤慨。但他还是继续干他的本职工作,仍然十分依赖从上司那儿偶然得到的一两句褒奖之词。有时他也考虑过离开这家公司,但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另寻工作。“看来我是摆脱不了这个工作了,”他断言,“我似乎别无选择。”

    极端的依赖会造成自尊心的丧失,并随之诱发慢性抑郁症。抑郁症有一种给自己补充养分的办法。比尔获得他上司们的吝啬的赏识越多,他对于赏识的胃口越大。长期住院的病人——无论患得是躯体还是精神疾病——丧失了原有的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胜任感。病人住院的日子一长,他们由恐惧和抑郁引起的孤苦伶仃的感觉就会加剧。近年来有关缩短精神病人住院期限的努力便是建立在这一观察基础之上的。脱离日常生活需要几个月之后,病人逐渐习惯了一种不那么咄咄逼人的生活常规,这使他们对于日常事务的自理能力失去信心。医院外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眼里变得不真实了,他们对医院生活的细节越来越专心,第一次跨出医院大门时往往十分害怕。“我能行吗?我会倒下吗?我真的需要出院了吗?”尽管住院生活既贫乏又单调,但病人仿佛象个婴儿,为了让他自己站立起来,必须让他跟医院“断乳”。

    类似的治疗问题也可以在老年护理中看到,只要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对付得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的机能通常能正常运行。一次意外的疾病迫使他们住进医院或康复医院,则往往会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急剧衰退。大事小事一概依赖护士,而本来这些事他们完全可以自理的。如果这一强制条件持续时间过长,许多人会发现再想回复到合理的自足水平已永远不可能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40
http://read.psybook.com/files/article/html/0/909/index.html神秘的潜力——论抑郁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45
http://tieba.baidu.com/f?kw=%D2%D6%D3%F4&fr=ala0抑郁吧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2
抑郁的视频集聚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zXzEwMDAwMl8wMV8wMQ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zXzEwMDAwMl8wMV8wM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imrC3fGsbY/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2
http://tv.sogou.com/v?query=%D7% ... amp;tn=0&st=255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视频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3
视频: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如何治疗抑郁症(合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 ... zXzEwMDAwMl8wMV8wMQ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4
http://www.sogou.com/sogou?pid=A ... 5%E7%D3%B0&ri=0心理学电影排行榜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6
http://www.sunofus.org/space/html/index.html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6
http://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

心理学网址心理学小组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人心理学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7
http://blog.sina.com.cn/lsbz: 木碗心理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8
http://v.ku6.com/show/KQnI_ANtmw ... r=1&ptag=vsogou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19:59
后危机时代 抑郁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iqiyi.com/business/20 ... 49.html?ptag=vsogou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0
视频: 专家讲解轻微抑郁症如何治疗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zXzEwMDAwMl8wMV8wMQ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 ... zXzEwMDAwMl8wMV8wMQ视频: 养生堂:快乐很简单 抑郁症的症状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1
http://v.ku6.com/show/GRvBebDGwt ... r=1&ptag=vsogou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1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 ... f.shtml?ptag=vsogou今天你抑郁了吗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4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zXzEwMDAwMl8wMV8wMQ视频: 专家解读失眠抑郁精神疾病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4
http://v.ku6.com/show/KdnhFTTmBi ... r=1&ptag=vsogou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5
http://video.sina.com.cn/v/b/73154714-1307109972.html?ptag=vsogou与抑郁抗争的人20080313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5
http://video.sina.com.cn/v/b/88118897-1301934497.html?ptag=vsogou抑郁症的自我治疗-如何走出抑郁困扰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5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 ... zXzEwMDAwMl8wMV8wMQ鲁豫有约-说好不抑郁-苏有朋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6
http://xiyou.cntv.cn/v-09525d2d- ... 6e.html?ptag=vsogou【抑郁症】为心灵开一扇窗(2)2012年7月8日《养生堂...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 ... zXzEwMDAwMl8wMV8wMQ视频: 《快乐养生堂》解析“蓝色隐忧”抑郁症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7
http://v.ku6.com/show/lHj4ZRvb3V ... nr=1&st=1_8_2_1小崔谈抑郁症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08
http://www.sogou.com/sogou?user_ ... KIMlo==_-1702506033成功战胜抑郁名人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11
抑郁成功康复者的视频http://www.sogou.com/sogou?user_ ... KIMlo==_-1702506033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20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4-3-25 20:47 编辑

特此声明:因为资料太多,我也是有病的,注意力,持久性也未必达到优秀,加上有家庭杂事,所以没有能够全部都看完才推荐给大家,很不好意思,是做资料保存,既然自己独自保存不知道何年何月,不如发来大家一起学习,研究,探讨,都是网上百度找到的,希望大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有缘的选择来看,不要吸取负面的东西。其实,就算我全部看完,同样的事情和视频每个人的看法,认知,吸取的角度都会不一样的。希望大家越来越好,一起抗争疾病,走过阴霾的岁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家择善而从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23
http://www.jfhuzhu.com/forum.php美丽心灵论坛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3-25 20:48
有声电台心理FMhttp://fang.kuwo.cn/p/web/GetWebRadio?rname=%E5%BF%83%E7%90%86FM
作者: 碧水清秋    时间: 14-5-17 18:55
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www.39.net  2010-2-16  39健康网社区  
  中医学认为抑郁障碍多由忧愁思虑,愤懑郁怒所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情志过极可使肝失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畅,而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志抑郁,悲观厌世,善叹息等症状。

  病久则由气及血,影响五脏,如肝郁横逆犯胃克脾,脾胃受制,纳谷运化失常,水谷不为精微,反为痰湿;肝病及脾,肝脾气结,气滞则脾精不布,聚湿生痰,痰气郁结,肝郁化火,扰动心神,心血亏耗,神失所养;肝气上逆犯肺,肺气不展,百脉失朝,气血不畅;肝郁可影响肾之封藏,肝气郁久化火,暗耗阴精,致肾阴亏虚或阴虚火旺,在临床上形成肝郁气滞、肝郁痰阻、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等常见中医证候。

  由此可见,抑郁症的病因多为情志内伤,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致脾失健运,心失所养以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变初起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痰凝,多属实证;病久则由实转虚,其影响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总之,常以虚证范围为其归宿。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