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友善病
[打印本页]
作者:
futoo
时间:
11-8-27 16:38
标题:
友善病
友善病,也称“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表现为无论对什么人都有求必应好的无以复加的人的话,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是一种性格缺陷的病理状态。专家称要改变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才能解救自我。
“老好人”,是对“友善对人”群体的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力有不逮或因此受苦,也不会拒绝。这种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有心病,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这种过分的友善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取悦病”或“友善病”。
“友善病”有可能是心理缺陷的表现。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友善病 - 典型案例
案例:一位女性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这位女性的其他朋友也是遇到问题就找她帮忙,她从来都不知该如何拒绝别人。表面来看,这名女性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里称她已经身心俱疲了,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但不知如何开口。”
友善病 - 具体表现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性格,但却又很多人有相同的性格缺陷,如友善病。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但是,如果是一个无论对什么人都有求必应好的无以复加的人的话,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那么,她大概已经迷失了自己。友善病具体表现有很多,概况起来有以下两点:
1、对人友善却伤自己。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2、友善原来只是面具。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友善病 - 心理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其实为人友善本没有错,但在能力不够或自己繁忙时懂得拒绝才算正常。难以对他人说“不”的人不值得赞美,因为他们的友善掩盖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精神问题。这些人可能存在天生的人格问题,如自卑或孤僻,也可能是受到不好的家庭教育,如家教过严,从小就不敢顶嘴或辩解。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作者:
yzplq
时间:
11-8-27 18:17
学习了, 似乎也有那么点
作者:
vicky1234
时间:
11-8-27 19:48
我是的!
作者:
babyrose
时间:
11-8-28 10:39
还有友善病这种毛病啊,第一次听说
有时候只是觉得过好的对待别人,而得不到别人那怕次一点的回报会有点心里失衡
佛教说要行于布施,不住于相,不主于色声香味触法而行于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估计就是种友善病啦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