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消息 2011年7月28日第12版文章 音乐力量背后的六个秘密 智利《第三版时报》7月24日文章题:音乐力量背后的六个秘密(作者)马赛洛。科尔瓦多 1.听歌就像吸毒品 加拿大基尔大学的专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证实了音乐旋律对人脑的作用。共有217人参与了这项研究。结果发现,音乐能促进与愉悦有关的多巴胺的释放。而且自乐曲结束前15秒钟开始,其释放水平会平均增加6%至9%。 此前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可卡因会使多巴胺的释放量提高22%。研究人员对音乐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一个人的多巴胺释放量提高了21%这表明对一些人来说音乐的确可以增加人的愉悦感。 2.身体随节奏摆动 麦基尔大学的社会和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就音乐对大脑的影响展开了多项研究。在其中一项实验中。列维京在大街上随机拦住,陌生人,要求他们凭记忆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在重复一首歌的节奏时错误率只有4%,而在重复曲调时的错误率却高达66%。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人会谈忘一首歌的曲调,那么为什么节奏感还在?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列维京发现了一个复杂的循环过程,首先乐曲激活了负责处理感官信息和破解语言的大脑区域。随后释放出多巴胺。继而激活与身体活动相关的小脑。这角色为什么人们听到一首节奏感很强烈的乐曲就会摇摆身体,或者在听到重金属音乐时会不自主地晃动头部的原因。 3.鉴赏能力可培养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大脑结构不同,接触旋律的环境也不同。上世纪90年代,德国神经学家比较了27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与27位普通人的大脑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音乐家的大脑左半球与听觉处理有关的区域明显大于普通人。尤其是那些7岁以前就频繁接触音乐的人,甚至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即胼胝体,也比普通人或较晚接触音乐的音乐家厚10%到15%。 列维京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10岁以前没能接触到音乐,那他对音乐可能永远不会感兴趣。他认为,虽然并非所有自幼学习音乐或者演奏乐器的人都会变成莫扎特,但这些人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对乐谱的识别能力会更强。 4.心脏随音乐而动 音乐不仅会影响大脑,还能调节血压,心率和呼吸。由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卢恰诺,贝尔纳迪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4位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其中12人为半专业歌唱家,另外12人未接受过任何音乐训练。 在听过贝多芬,巴赫和普契尼等音乐家5首精选曲目后,经过两分钟的休息,科学家发现在每首乐曲的渐强段落志愿者的血压都升高了,心率加快,呼吸也更急促了。 分析还表明,在较为舒缓的段落,这些现象就会减弱。但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在曲调最为华丽的段落,如威尔第的咏叹调中,志愿者的心率会与乐曲节奏保持同步。 5.打拍子也能够减肥 许多研究人员都指出,我们在听音乐是用双脚大节拍实际上类似一种自动机械,目的是减轻有大脑运动中枢被激活而引发的双腿血液循环的加速。 英国森德兰大学的运动外科医生格雷格。麦克奇指出,用双脚打节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每天有10个小时双脚都在颤动,这或许是因为他头脑中一直在回荡着一首乐曲,甚至在看电视,工作和吃饭时也是如此。我们也许觉得这算不上一种运动,但它的确是,而且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材”。 一份研究指出,每天持续颤动双脚8小时的人相当于打了30分钟的壁球,也就是说能够燃烧脂肪。这个动作调动的是腿肚子的肌肉,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来完成这个动作,因此起到了消耗脂肪的作用。 6.钢琴家不买MP3 为甚么听现场音乐会比听MP3或ipod更能够让我们激情澎湃?为甚么音乐家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拿出一部足以催人泪下或令人愉悦的作品?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科学家证实,现场音乐女激活大脑中与情绪有关的区域。 专家录制了由一位专业钢琴家演奏的肖邦作品的片段,随后又在电脑中制作了相同的片段的电子版录音。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发现,音乐爱好者在听过两段录音后,由真人演奏的乐曲片段包括了节奏及音符强度的起伏变化,因此更能调动起大脑中与情绪有关的区域,产生共鸣。 |
物质与反物质对称性得到证实 |
2011年08月01日 15:00:39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 8日文章】题:物质与反物质的根本对称性得以证实 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等机构开展的国际合作,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确定了反质子质量相对于电子质量的新评估。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形成之初,大爆炸创造了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物理学家不断形成各种概念解释为什么可见的宇宙似乎完全由物质构成。另一方面,一些实验机构也在生产人造的反物质原子,以探索物质与反物质的根本对称性。 现在,独立的研究机构“反物质光谱学小组”以极高的精度测量了反质子相对于电子的质量。为此,他们对一种称作反质子氮的半物质、半反物质原子使用激光光谱学的新方法,其结果与同样精度测量的质子质量一致,证实物质与反物质是对称的。 这项实验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行,项目由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牵头,参与机构还包括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奥地利的史蒂芬·梅尔研究所和匈牙利的KFKI研究所。 物理学家认为,自然法则遵守一种称作CPT的基本对称。也就是说,假设宇宙中的所有物质由反物质替代,左和右就会反转,仿佛镜像一样,时间的流动也会逆转,这种“反世界”将与我们真实的物质世界难以分辨。反物质原子应当与物质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如果科学家通过实验分辨出任何偏离,无论多小,那都将暗示这种基本的对称被打破。“小”是这里的关键词:至关重要的是使用现有最精确的方法和仪器,以尽可能高的精度来比较。 反物质在实验室中极难处理,因为一接触普通物质(即使是房间里的空气),它就迅速湮灭,转变为能量和新的粒子。1997年,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欧洲其他机构以及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始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建造一个称作反质子减速器的设施。在这里,高能撞击产生的反质子被收集并储藏在真空管内。这些反质子逐渐减速,然后用于若干实验。 这一次,科学家使用一种称作“双光子激光光谱学”的技术。原子被两束方向相反的激光撞击。第一束激光导致反质子做出量子跳跃,达到量子力学通常不允许的能量级。这样,第二束激光就可以尽可能让反质子停下来。这样一种双光子跳跃通常很难实现,因为反质子很重,但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创造出两束超强激光,并谨慎选择激光频率的特殊结合,从而做到这一点。 |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