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视频】穿行孤独 [打印本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00:20
标题: 【视频】穿行孤独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5Njg0NzQ4/v.swf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00:22
在yl里看到这个片子,觉得不错,把它贴过来。喜欢那个彩虹妈妈,就是嘉伟的妈妈。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04:57
我儿子现在还不会自己剪指甲,他老爹给他剪。我觉得他是害怕,他怕一切尖的东西,和他老爹一样。不过我相信他再长大一点肯定会自己剪的,不用现在训练他,他这种性格,越是刻意训练他就越怕,就越抗拒。如果我们不把它当回事,他就会慢慢地在心理上接受,然后产生好奇心,然后想自己剪,这时候就可以教他了。

看了这个《穿行孤独》,觉得孩子的状况好坏和父母的关系太大了。嘉伟和那个女孩菲菲的程度其实差不多,可是由于菲菲的家庭状况不好,结果进了精神病院,她的妈妈确实太难了,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自己的父母去世后没有人帮忙,我看她自己的精神状态就非常差,根本就无法理解孩子,只把孩子当神经病,太悲剧了。

家有典型自闭儿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和家有AS孩子的家庭确实不一样,他们更难,训练孩子生活自理是父母的一项主要工作。在这个片子里没有表现训练,只表现了他们的生活,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表现了以人为本。除了菲菲的妈妈以外,也没有人自哀自怜,没有人演悲情剧,大家都很理性。我喜欢这个片子对自闭症个体和家庭平实的描述。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06:54
我和燕原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菲菲的问题不是由于没有早期训练造成的,而是她的妈妈不理解自闭症,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女儿,不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造成女儿越来越严重的情绪问题。我认为情绪问题不是靠训练来消除的,实际上训练搞不好还会加重情绪问题。情绪问题的解决只能靠父母的理解、通融、引导,靠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需要父母抛弃一切教条,以孩子为本。

这个片子让我看到,对重度自闭儿来说,任何训练都是杯水车薪,最终他们还是无法独立生活,当然自理能力有一点总比没有强,但是高强度的训练根本不是答案。其实我赞成王铁成的办法,如果有钱的话,就把孩子养起来,怎么快乐怎么来,不要读书,不要训练,只要生活,顺其自然。
作者: 燕原    时间: 11-6-29 09:38
我依然坚持早期训练会有很大帮助,去吃饭了,回来展开。

菲菲好像是五岁确诊,然后就送去老人那里,我相信老人是宠着的,没有任何训练痕迹。老人去世之后,把菲菲接回来,那个时候已经住了一年精神病院了,语言也消失,不停地撞头。

之后她妈妈也是不懂训练,但是到了这个年龄,训练的作用很小,而交流很难,只能看着越来越严重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16:49
在我看来,语言消失、撞头,说明她有交流的需要,但是没有人能明白她的意思,她非常痛苦,所以自伤。老人只会照料孩子,肯定和孩子没有交流,他们既无法理解孩子的心理,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表达自己(这部分属于训练),这样当然不行。自闭症孩子也需要理解,需要交流,也希望克服自己的交流障碍,像别人一样生活。菲菲的这些要求得不到理解和回应,没有适当的引导,如果还受到斥责和抱怨,如果我是她我也会不再努力。进精神病院肯定是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了,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等于是被抛弃了,这样的精神创伤要想愈合需要以年为单位的努力。看菲菲妈妈现在的精神状况,我很为她们母女俩担忧。我相信这样的自闭症家庭不在少数。寻求社会对自闭症的理解是一回事,帮助家长理解自闭症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孩子的福祉。机构会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希望。我要说:家长不理解就没有希望。我觉得我的话更为根本。家长不理解,训练也是白搭。如果家长理解,就会在生活里因材施教地教孩子。家长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作者: 燕原    时间: 11-6-29 21:16
低功能的孩子我们没养过,不好说,我只能说我相信主流研究倾向和方老师的经验,早期干预的理念应当是令人信服的。
理解低功能孩子的愿望很难,让他们表达自己也很难,很多时候只能处理表面行为,不能深入到心理层面。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6-29 22:13
觉得这个拍的很好。很现实主义。不煽情。我很同情菲妈,自己本身肯定是不开心的,就没有多出来的精力去特别的爱孩子。这点上,大S家特别的幸福。



我记得我开始剪指甲的时候,拿指甲钳的食指和大拇指配合不起来,最后差不多要变成用虎口来压紧指甲钳了。估计有半年左右一直是这样,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会了。

hdtany 发表于 11-6-29 01:41


妞妞开瓶盖(以食指拇指为主,捏紧后,扭)一直很费劲,好像主要是食指和大拇指配合不起来就捏不紧。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29 23:00
怎么觉得黑眼睛开窍了?
hdtany 发表于 11-6-29 13:47


受了你这么长时间的教育,再不开窍对不起D,对不起国家,对不起CCTV。。。。。。不过看燕原准备推了,赶紧模仿,把儿子推出去洗车,难呀,用银子贿赂的。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00:54
“那个时期你不具备配合能力,被强迫训练的痛苦和不快是不是牢牢地印在你的记忆里妈妈无从知晓,只记得一做感统你就用哭闹来抗拒。翻看那个时期的照片,你总是哭的多笑的少。写到这里,妈妈想说,如果时光倒流,妈妈绝不会那样冷漠地逼迫幼小的你去做那些训练,妈妈一定会把你搂在怀里,替你擦干眼泪,带你去公园看山看水看小动物,让你依恋妈妈让你感受到妈妈的爱。”---看了邹文在博客里这样写让我很惊讶,我以为这些孩子康复得好的家长对过去的强化训练是感激的,看来她们也是有反思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1-6-30 06:08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6-30 06:33 编辑

邹文是标准推妈,周末活动满满安排得没时间玩。我和妞妞妈这种,都不敢见人,见个QBB还得检讨半天是自己太懒了,不给孩子安排事儿。

昨天KY说,勤劳勇敢上进是强统合NT的价值观,为了建D宣传的主流人物,NT孩子肯定能接受,当然NT孩子在现实中更能接受钱和权才是人生追求,那些也是需要刻苦奋斗的。

这些我都不能接受,骨子里的自由主义,如果推,也是推自由主义,更有能力以便更好地自由主义。

NT家长无论怎样,自己的NT价值观在训练孩子上面肯定是占主导地位的,比如石头心目中,什么人是高级的,什么工作是低级的,什么人受尊重,什么人受歧视。如果这些只是这个社会的客观现实,我可以告诉给孩子,但是肯定是带着批判态度的,而不是把这个当往上走的动机灌输进去的。
作者: 沉~静    时间: 11-6-30 07:01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6-30 07:02 编辑
觉得早期训练是有必要,但是必须满足一个大前提:家长真正明白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否则与驯狗无异。
hdtany 发表于 11-6-30 01:20
我也这么想。我没见过低功能孩子,没资格评论,但即使是我儿子,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在他小时候有所认识,寻求一些专业指导,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引导对以后的发育还是大有帮助的。(比如yl上的小语妈妈我就挺欣赏的,了解和顺应孩子特点,始终在顺势引导) 所以,基本上我觉得干预没错,避免干预伤害孩子要点在于能否了解孩子,了解ASD,是把握度和量的问题。
作者: yunyin    时间: 11-6-30 10:37
看过“遥远星球的孩子”,对俊余印象很深,不知道从专业上分类他应该算高还是低功能的:不会说话,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会写字,生气焦虑时摔东西摔马桶盖折CD。直到遇到一位老师教他学会了用画画表达自己。表现是生气,后果是摔东西,中间的当下用画画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有效的疏导。“每次俊余画出焦虑的当下,背景都是鲜红的像燃烧一样。那就是俊余当时看到的世界。”“以前,这个世界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他。”“30年来我们几乎每天生活在一起,却花了26年时间终于找到了解他的方法。”

理解孩子,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专业,还要睿智和细心,要求很高,做到不容易。所以大多数孩子没有俊余那么幸运。

我家孩儿说话很是弯弯绕,类似妞妞那种,比如问她年龄她不回答,实际上有很多心理活动,一般人根本听不明白。对内向的孩子更加小心才是。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16:00
比如yl上的小语妈妈我就挺欣赏的,了解和顺应孩子特点,始终在顺势引导
沉~静 发表于 11-6-29 23:01


看了沉静的推荐,立马去看小语妈妈的帖子,真的很好。看到最后一贴:“小语他们是天生的一根筋,他们很难学会妥协,所以我在她面前经常妥协,也是做示范”,这真是大智慧呀。传统的育儿方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家长要把孩子控制在手心里,要立场坚定,不能妥协,不能被孩子控制住。其实一根筋的孩子并不是想控制别人,他们真没那个ToM,他们天生只有一根筋,只顾得了自己,难免伤到别人。对这样的孩子采用强硬的办法只有两败俱伤。示范妥协,示范一切,少说教,是最好的教法。我的看法,训练听指令对这种孩子来说是最糟的教法。

另外问问沉静,你给儿子吃的褪黑素是药片吗?我买的是胶囊,打算把里面的粉末兑在饮料里给儿子喝,因为他现在还不会咽药片。说服他吃药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他自己确实不舒服他就会拒绝吃药。最近他睡眠还可以,所以我没给他吃,想等他睡不好的时候再去说服他吃。问问沉静,是不是吃了很快就会困?所以一定要在睡前吃?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16:14
NT家长无论怎样,自己的NT价值观在训练孩子上面肯定是占主导地位的,比如石头心目中,什么人是高级的,什么工作是低级的,什么人受尊重,什么人受歧视。
燕原 发表于 11-6-29 22:08


读了方老师的10480楼,我的感觉就是,尽管她做了这么多年的自闭症训练,尽管石头都这么大了,她还是不了解自闭症个体,她自己的NT系统太强大了,她一直是把自闭症当成一个异物来排斥的,她竭尽一切努力想用NT的思维体系去改造ASD的思维体系,她以为只要一遍一遍地重复说教,重复训练,一定能把ASD改造成NT,而只有改造成了NT,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她现在一定感到很挫败。而且到现在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儿。
作者: 燕原    时间: 11-6-30 16:27
我刚给房客发了EMAIL,拒绝无礼要求,但不是明着拒绝那种,是美国人的反话正说,底线堵死,又留有回合余地。

想了一个星期才编好,感觉自己在NT化方面又进了一步,下一步练习一天就能编好,到张嘴就来,呵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17:28
我刚给房客发了EMAIL,拒绝无礼要求,但不是明着拒绝那种,是美国人的反话正说,底线堵死,又留有回合余地。

想了一个星期才编好,感觉自己在NT化方面又进了一步,下一步练习一天就能编好,到张嘴就来,呵呵。
燕原 发表于 11-6-30 08:27


干得好!先鼓励强化一下,希望再接再厉。所以说,模仿NT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是那么难,特别是书面的东西,总是可以花点时间推敲的。

对你可以滥用鼓励来强化,对我儿子就必须慎用,有的时候必须对他做对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否则他可能会因为有了意识而拒绝再做。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6-30 20:14
18# blackeye

其实07年她自己写的,她和别的家长说的时候,就很现实客观不留情面,而说到自己的孩子时,就希望听到别人说好话。石头上了高中,才几个星期,班主任就找家长谈话,找了大大一叠AS资料给石头爸看。她很伤心的。母亲的一颗心。好强的心。

她对石头的爱,绑定很强大,我很羡慕。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6-30 20:21
理解孩子,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专业,还要睿智和细心,要求很高,做到不容易。所以大多数孩子没有俊余那么幸运。

我家孩儿说话很是弯弯绕,类似妞妞那种,比如问她年龄她不回答,实际上有很多心理活动,一般人根本听不明白。对内向的孩子更加小心才是yunyin 发表于 11-6-30 10:37


昨天燕原也说妞妞心里有事不说呢。的确她做什么事都遮遮掩掩的。写个作文,描个汉字,上网偷偷的admire自己心仪的小动物。有的是怕我说她不让她看动物,也不买。有的就是不想让我看。

我有点紧张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6-30 21:00
上次和老V吃饭的时候,他对母爱并不是完全认同的态度,而且感觉罗意妈妈很多时候过于保护了。

我也希望边上能有人老批我,要不当妈的就容易晕头。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11-6-30 21:34
怎么觉得黑眼睛开窍了?
hdtany 发表于 11-6-29 21:47


难道她以前一直不开窍? 难怪老是说我伪的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11-6-30 21:37
本帖最后由 忠于我心 于 11-6-30 21:40 编辑
“那个时期你不具备配合能力,被强迫训练的痛苦和不快是不是牢牢地印在你的记忆里妈妈无从知晓,只记得一做感统你就用哭闹来抗拒。翻看那个时期的照片,你总是哭的多笑的少。写到这里,妈妈想说,如果时光倒流,妈妈 ...
blackeye 发表于 11-6-30 00:54


我记得你和我有过关于ABA训练的争论,你一直觉得ABA是不对的,而我觉得ABA是有道理的,如果是邹文描述的这样,我也觉得很不对,这根本就是负强化,会让孩子反感抵触.但是我看到的ABA训练视频,那个女孩是从头笑到尾的,老师把需要她做到的动作和轻微地咯吱她结合起来,让她开心地大笑,是很明显的正面强化.
所以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问题在理论里还是实际操作上,恐怕还很难说.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22:01
我记得你和我有过关于ABA训练的争论,你一直觉得ABA是不对的,而我觉得ABA是有道理的,如果是邹文描述的这样,我也觉得很不对,这根本就是负强化,会让孩子反感抵触.但是我看到的ABA训练视频,那个女孩是从头笑到尾的,老 ...
忠于我心 发表于 11-6-30 13:37


ABA基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基于条件反射理论,也就是训练狗的理论。当然现在ABA有改进,而且和执行者有关。但是总的来说,我是不待见行为科学的。行为科学局部地有限地使用也许无大碍,系统地普遍地使用我认为弊大于利。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22:02
难道她以前一直不开窍? 难怪老是说我伪的
忠于我心 发表于 11-6-30 13:34


你还觉得你不伪?我算是白说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6-30 22:16
所以,基本上我觉得干预没错,避免干预伤害孩子要点在于能否了解孩子,了解ASD,是把握度和量的问题。
沉~静 发表于 11-6-29 23:01


和沉静抬抬杠,我脑子里所谓的“干预”,就是ABA,桌面,不分青红皂白地上奖惩,不看孩子是什么类型就照猫画虎地强行纠正行为。如果说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的请况决定撤出这种干预也算是一种“干预”的话,当然我也赞成早期干预。比如我们撤出学校也是一种“干预”。假如我们早得诊断,我们也会早一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这也是早期干预。我反感的是那种盲目的大拨轰的干预,特别反感行为疗法。放羊也是一种干预,也有它的作用,掌握何时抓何时放确实不容易,但只要根据孩子的请况不断调整就没什么大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1 04:14
把小语妈妈的帖子从头到尾看完了,真舒服,真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妈妈。我的看法,具体如何做游戏如何训练眼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理念,我觉得非常靠谱。一个是不要灌,要等,孩子没有发育到位,灌什么都是对牛弹琴。一个是要放手让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不要堵,不要否定和纠正,不要用社会规则压制孩子的亲身体验,允许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周围的环境自由地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还有就是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坚决站在孩子一边,做孩子的靠山,不惜与爸爸斗争---这点也是与常规育儿方式背道而驰的,一般是说父母要步调一致和孩子斗争。当然,小语的爸爸妈妈配合还是比较好的,只是爸爸有时候不开窍。另外这个妈妈对孩子的问题看得非常准确,头脑非常清醒,既不过度焦虑,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她说:将来小语长大了就是再各色,我也挺她。小语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1 06:12
上次和老V吃饭的时候,他对母爱并不是完全认同的态度,而且感觉罗意妈妈很多时候过于保护了。

我也希望边上能有人老批我,要不当妈的就容易晕头。
燕原 发表于 11-6-30 13:00


妈妈更容易过于保护,爸爸更容易过于严厉,两人一中和就正好。我家也是这样的,我是放羊的,我老公就比较能够坚持,而且他现在能够做到温柔地坚持,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这样我俩就不冲突了。过去他常常暴怒,不懂放弃,搞得我不得不和他干仗。现在我俩有着不同的角色,我扮演不给压力的角色,让孩子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儿子知道我不会逼他,所以和我在一起他很安心。老公扮演给温柔的压力的角色,他的坚持还是很有效的,没有他坚持周末带孩子出去,我自己可能是无法把孩子弄出去的。但是我的角色也很重要,否则孩子不会有现在这样稳定的情绪。至于学业,我还要慢慢摸索,看怎样才能把学习推一推。

我自己对于过度保护的问题不是很担心,因为我妈妈也可以说是过度保护我们的,没有推我们做家务,我连打酱油都不会,也不懂钱,不会做饭,我连邹文家的康康都不如。而我的很多发小们从小做家务就是好手,很小就会做饭会算钱。可是长到现在大家不还是差不了多少吗?当然,有学习障碍的自闭儿又另当别论。

燕原的情况确实有点儿特殊,一个人要担当爹妈两个角色,是不容易掌握平衡。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1 09:32
我反训练的态度是基于大部分家长训练目的不明确,就是一个大目标:康复,变NT。

很多家长不敢看这个视频,或者看了之后不能调整自己的目标,能调整目标的家长,一般孩子都要到8岁以上了,孩子小的时候一定会抱有更大的希望。

我不太理解这个心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有经验的老师大概4-6岁就能看出来,然后就应当给家长一个类似情况大孩子的生活模式,和能力要求作为参照,而不是一直对比着同龄NT孩子的行为写计划。

如果目标合理,家长的心态也能调整过来,在这个基础上的训练就是扎实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1 09:38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1 09:46 编辑

我的目标,在看过大量AS成人的例子之后,就是18岁之前要尽量避免心理阴影,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大脑充分发育到最佳状态,特别是弱项,ToM和情感的发育,还有就是关键的前额叶自我控制和规划部分。

那天和妞妞妈谈到生活体验,孩子小时候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对于长大以后是需要的。我说对我个人来讲,学校生活,特别是初中阶段必要性不大;朋友有没有好像也无所谓;日常的快乐心情很重要,大量阅读很重要;自我空间很重要,旅游或者少年宫活动不重要,身体健康肯定重要;是否做家务不重要,和家长的关系是第一位重要的。

和NT相比,我的经验得出的重要性体系是不一样的,所以NT家长给孩子安排的计划,和我也不会一样。特别是我认为团体社交体验不重要,特别是孩子开窍以前。我大概算是高一开了一点窍,上了大学马上被包养没接着开,那么高一以前的集体生活,和大学之后非主动的集体生活,我脑子里基本没有对人的记忆,也就谈不上对我的社会性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反而很多,是因为和负面情感有关的那些重点被记忆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1 10:07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1 10:10 编辑

真正对我社会性帮助大的,是我老公去世之后我身边的一些情商高的朋友的一举一动,给我印象很深,而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面对我说的话有明显区别。我那时可能情感比较敏感,细微的东西都能分清。

然后就是这三年了解了AS的特征,能主动去运用imitation能力学习那些情商高的人的做法,和我所见到的那个12岁孩子一样的学习流程。

我的imitation可能是25岁左右开始萌芽的,但是之后运用得很少,现在捡起来用,慢慢积累经验,希望五年以后能有大的改观,基本不得罪人,还能有影响力,但是因为我基本的记忆榜样都是男的,学出来也不会像是扎推情感女,呵呵。
作者: 沉~静    时间: 11-7-1 16:50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7-1 16:53 编辑

17# blackeye 我儿子吃的是很小的药片,他吞药片没问题,再大一点也可以。我不知道他是否吃了会感觉困,没问过他,特地不问的,这种孩子敏感。我只偶尔问他最近睡得好不好之类,越关心的事情越是得装得轻描淡写的才行。从他的表现,可以肯定的是吃了后入睡需要的时间变短了。医嘱和药物说明都是入睡前,我想应该有道理的吧。

对你可以滥用鼓励来强化,对我儿子就必须慎用,有的时候必须对他做对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否则他可能会因为有了意识而拒绝再做。
blackeye 发表于 11-6-30 17:28
我家的也是这样。
作者: 沉~静    时间: 11-7-1 17:30
和沉静抬抬杠,我脑子里所谓的“干预”,就是ABA,桌面,不分青红皂白地上奖惩,不看孩子是什么类型就照猫画虎地强行纠正行为。如果说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的请况决定撤出这种干预也算是一种“干预”的话, ...
blackeye 发表于 11-6-30 22:16
是,就是因为我们对“干预”的定义不同。从学校撤出能不能算干预我不敢说,不过按我心里的定义,好的早期干预就是“获知(诊断或不诊断)孩子有ASD问题或倾向—》了解ASD知识,从而在比父母直觉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孩子问题的生理心理来源—》学习能够帮助孩子的方法,自己and/or专业人员给予(度和量上)适合孩子情况(生理、心理)的干预”。按这个定义,你和燕原的撤出的确也该算在里面。当然我指的更多是小语妈妈这种引导,也有专业人员做的,比如我在哪个在美妈妈(好像是甜瓜妈妈)的帖子里看到的社交训练,在群体游戏中有意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等等。

小语妈妈我感觉是个情商很高的NT妈妈,像她这样的“不卑不亢”——我指对待AS的接受程度和努力程度都恰好,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没有她的这份耐心,也没这个精力(自己心态岁小,体力却未老先衰,总是精力不济)。我也是只能走放羊这条路。不过时常瞻仰一下人家完美妈妈,有利于我戒骄戒躁
作者: 沉~静    时间: 11-7-1 17:48
那天和妞妞妈谈到生活体验,孩子小时候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对于长大以后是需要的。我说对我个人来讲,学校生活,特别是初中阶段必要性不大;朋友有没有好像也无所谓;日常的快乐心情很重要,大量阅读很重要;自我空间很重要,旅游或者少年宫活动不重要,身体健康肯定重要;是否做家务不重要,和家长的关系是第一位重要的。

和NT相比,我的经验得出的重要性体系是不一样的,所以NT家长给孩子安排的计划,和我也不会一样
燕原 发表于 11-7-1 09:38
是的我也这么想,虽然还没足够勇气撤出学校体系。主要是没真正在这里生活过,不了解这个社会系统,心里没底。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1 19:04
17# blackeye  我儿子吃的是很小的药片,他吞药片没问题,再大一点也可以。我不知道他是否吃了会感觉困,没问过他,特地不问的,这种孩子敏感。我只偶尔问他最近睡得好不好之类,越关心的事情越是得装得轻描淡写的才 ...
沉~静 发表于 11-7-1 08:50


多谢沉静。对你这种鱼就得多钓,不钓不冒泡。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1 21:15
36# 沉~静

自己心态岁小,体力却未老先衰,总是精力不济:这就是说我呢。



其实,我很多时候心里希望自己要做些事的(比如和孩子聊天玩),但是挺累的,就不做了。美其名曰,孩子也需要自闭的时间放松嘛,放松也是给“大脑修剪”的机会,最起码,不要得胃病。(最近正好看到石头胃出血一段,太震动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00:08
我也去看了看小语妈妈的帖子,开头和结尾,同样的感觉,头脑非常清醒,做事很果断。

一点疑虑是,她仿佛过于了解孩子了,一个可能性是孩子比较NT,容易被了解;一个可能性是,她写的东西是她所理解的东西。

从大多数,或者说全部我见到的家长来看,包括我和妞妞妈,都不敢说很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因的关系,某些行为需要分析再分析,不可能当时当地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F版也说他写东西是事情过后,经过思考美化了给自己反思用的,当时情况下,一般也很难分析得那么透彻。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00:36
我觉得小语在社会性方面的缺陷还是比较典型的,她的互动方式是很明显的AS方式。由于小语妈妈做任何训练都把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绝不为任何教条而牺牲这两个东西,所以小语是快乐和自由的。她的情感发育还非常初级,缺很多东西,而她妈妈的支持恰到好处,既没有人为地去“教”尚未发育出来的情感,也没有因为她的表现不当而批评指责,只是给她提供各种机会去体验。小语妈妈对孩子的敏感和理解也很让我吃惊,我也是做不到的,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她好像一下就明白了,我到现在还糊里糊涂呢,所以读她的帖子很有收获。读不懂孩子怎么办?我的看法,与其盲目干预,不如无为而治。当然如果能读懂,又能及时引导,孩子会更好。小语妈妈就是这样的稀有物种。我纳闷,沉静是怎么发现这颗珍珠的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05:37
真正对我社会性帮助大的,是我老公去世之后我身边的一些情商高的朋友的一举一动,给我印象很深,而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面对我说的话有明显区别。我那时可能情感比较敏感,细微的东西都能分清。
燕原 发表于 11-7-1 02:07


这就是说,首先自己要能感受到这种效果上的区别,对情商高的人产生好感,才会慢慢把自己向那个方向调整。AS孩子好像无法感受到这种区别,所以我觉得教他们社交事倍功半,光是靠说教不管用,他们没有感觉。怎么才能把这种感觉引导出来,让他们开窍,这是一个大问题。说到底,可能还是情感发育的问题。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08:43
这个过程也挺反复的。

首先是我当时周围的人太多了,我很容易就区分出各类人群,情商高让人感觉舒服而且说话办事恰到好处的人,一下就突出出来,里面有领导型的,有默默做事型的,有热心服务型的,也有心理咨询型的。我当时马上感动之后树立了一批做人偶像。因为我这人一直在做人上很自卑,现在责任上来了,找偶像是自然而然的。

之后呢,我就和偶像们试图建立90%的关系,发现遇到了障碍,反思了很久,我开始后退,肯定是退得比70%多啦。然后就发现有些人比其他一些人更宽容,他们的界限保持得很好,不太以我的反复而变化,愿意长期和我分享情感和细节,这样就又留下一小批人。

随着我水平的提高,偶像在心目高不可攀的地位开始拉平,我慢慢可以在平等的角度和他们相处,结果发现,有些人不习惯我的变化,主要是从听话,变成讨论(可能在我看来是讨论,在人家看来是质疑),结果就又远了一些人。

不过无论如何,这种关系体验强度够大,变化够多,我记忆深刻,我现在不再以某个人作为偶像了,我脑子里面记着很多细节,是让我敬仰和钦佩的,我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的,需要慢慢修炼。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08:59
能感受到人和人的区别,我认为NT孩子从4-5岁开始就是他们每天主要关注的事情,比如大都在二年级,特别是三年级开始被同学欺负,是NT孩子找认同和孤立不同,体会自己社会性能力的尝试阶段。接下来9-12岁NT孩子在小团体中面临更复杂的人际情况,就开始关注成人世界,从中寻找可以模仿的东西,感受谁是领导,谁是讨人喜欢的,谁是被大家孤立的。到了初中高中,就像我们那些男同学说的,阴谋诡计都上来了,胆大的孩子开始挑战家长或者社会上的帮派小团体。

AS孩子,我感觉14岁以后能达到NT孩子6岁水平,25岁以后能达到NT孩子12岁水平,阴谋诡计和领导力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09:11
我30岁之后,看了大量的电视剧和天涯吵架,对于我认识人群特征很有帮助,小说主要看的是亦舒,太感性化和复杂变态的那种看不下去。我想这些积累对于我突然一下面对那么多人和事,能够细微区分和记忆是有帮助的。

而影响我最大的,肯定是亲身体验的东西,不是看来的。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09:46
能感受到人和人的区别,我认为NT孩子从4-5岁开始就是他们每天主要关注的事情,比如大都在二年级,特别是三年级开始被同学欺负,是NT孩子找认同和孤立不同,体会自己社会性能力的尝试阶段。接下来9-12岁NT孩子在小团体 ...
燕原 发表于 11-7-2 08:59




这些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孩子们做这些事时是本能的。不是处心积虑的。和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为了利益或其它的意思可以“有计划的,有预谋的”做这些事。



我妹妹的孩子6岁,逻辑性不太强,哭起来撒娇起来可幼稚呢。可是拉拢派别并有礼有度(不至于被家长老师看不过去)的欺负人可擅长了,可有乐趣了,转眼又好了,因为不能没人玩啊。看电影(哈利波特)逻辑上跟不上,人名都搞不清,情节也没看懂,可是人家就问了最关键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打啊?”这些本能用逻辑解释不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09:57
如果单靠本能而不是思维,我感觉NT到了18岁这个社会性能力就到头了。
这就留下了空间让AS去追,而6-18岁年龄段,是无论如何追不上的。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10:06
我30岁之后,看了大量的电视剧和天涯吵架,对于我认识人群特征很有帮助,小说主要看的是亦舒,太感性化和复杂变态的那种看不下去。我想这些积累对于我突然一下面对那么多人和事,能够细微区分和记忆是有帮助的。

而影响我最大的,肯定是亲身体验的东西,不是看来的。燕原 发表于 11-7-2 09:11


亲身体验很重要。从你的经历看,在“开窍”之前,一对一的关系(先是家庭内部的人。然后中小学的一对一朋友,然后谈恋爱)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妞妞和弟弟现在在学校很幸运的就是竟然都有一个一对一的自发的朋友。简直是救了命。我琢磨,NT孩子多种多样,也分“阶级和层次”,就有能和AS有点,有些,或特别对眼的。是我们孩子接触大社会的入口点。



我自身经历也是这样。小的时候太乖了,家庭过分保护我,在班里也小,同学也保护我,严重缺乏亲身经历,就不能成长。其实那个年代父母多多少少太过包办了。连qbb都受此影响颇深至今。出了国,完全是自由人,开始真正的体验。心灵的自由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心灵的自由带来真正的体验,才开始积累心理年龄。所以到现在还心理年轻呢。这个问题和ASD无关,但是是普适的。感觉燕原的母亲很棒。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10:20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2 10:23 编辑

"开窍“之前朋友的作用是保护,不孤立受欺负,不过我们那个年代,学习好的女孩子一般也不会受欺负的。
“开窍”之后朋友的作用更多也是保护,但是可能就不成长了,除非那个朋友很懂心理学,能起到导师的带领和推动作用。我现在朋友对我老公的评价就是太保护我了,以至于我啥都不懂。
我妈的作用是不保护但是也不管理,推出去自己成长,不过我也幸运找到了保护者,但是没有幸运找到带领者。

亲身体验,特别是真实社会,就我的体会来说,25岁以后比25岁以前有用,因为能力上来了,心理也更成熟。之前保护是必须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10:37
你和QBB,都是小时候家里管得过严,我们这里风气好像不太一样,父母都太忙了,不管孩子的居多,而且大院的环境比较安全,小时候院子里都是放羊的孩子。

中学之后复杂一些,有社会上的小团体在学校门口出没,我是老实孩子,没打过什么交道,现在听同学说起打架搞流氓活动的段子,感觉还挺好玩的。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11:33
50# 燕原

我小时家里不严,因为我也不淘气,不需要严。还是大社会环境不真实吧,我是说实际上社会和今天一样的复杂,但是青少年接触的却很单纯,是假象,否则怎么叫一块hong布遮住了眼,或hong旗下的蛋呢。大学好一些,像个社会了,可惜大学还是没有起到好的桥梁的作用。为什么我也想不通,还是体系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复杂,乱,声音多,但是比起20年前,一大优点就是真实。亲身体会也必须体会真实的东西才行呀。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12:58
51# niuniuma

所以也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曾被罩着盖着的不真实,就特别希望孩子能早些接触真实的社会。以前看过电影,凯利金演的truman show,都觉得特别好有感触,好的不得了。不过孩子和我不一样,他们有ASD,生长环境不一样,只是我自身成长的缺憾会有特别强烈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我还是倾向于让他们大量的接触社会和集体。这个和其他NT的推的动力还不太一样。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18:07
不是特别理解你说的真实社会。对孩子来说,学校也是一种保护。

我初中同学里面学习最差的一个,没上高中,我们读书的时候,他和小混混们就在学校周围溜达。18岁因为盗窃被判5年,出来之后开出租,现在做股票代理,结了婚,过得也不错。
我妹夫初中毕业就和老爸学着做生意了,现在30岁,手下50个小弟做贸易,很老实正经地做事,没犯过事儿。他看不上读书读太多的,因为明显street smart不行,但是我妹现在不太看得上他,因为生活层次上不丰富,过早就定型了。
大学毕业就自己开公司的同学有两个,一个一直做激光器,现在是国内三大厂家之一,管理层都是清华毕业,本人很低调,同学聚会的时候都说自己退休了看孩子呢,结了两次婚,孩子三个,心态感觉是很沧桑;一个做了很多地方,还在折腾,不太见得到,那样子是不作出上市公司不休的感觉。
作者: 沉~静    时间: 11-7-2 18:45
我大致能理解妞妞妈说的真实社会,但我的感情正好相反,我认为我22岁前的非真实单纯环境对我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虽然后来几年刚开始明白真实社会时,对自己的社会商低弱有过不愤,带来的挣扎也多少可以算是痛苦,但现在因为接触AS知识了解自己的来龙去脉后,倒是庆幸青少年时期的单纯环境提供的保护——我相信要不是单纯环境使我一直自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我的身体和心理都不会这么安然无恙地度过这前二十年。所以现在我就向往能给我儿子也营造一个单纯环境,比如城市边缘的小镇牧场什么的,能让他先自我地发育自己的能力,健康地长身体,等到自己能力长得足够了再慢慢接触真实社会。可惜没有这样的桃花源。
作者: 沉~静    时间: 11-7-2 19:05
#blackeye  看来你对小语妈妈比我还要推崇啊。我还以为你会觉得她干预做得太多了呢。我对她是仰慕的成份多,打算学习的成份少或者没有,因为自知自身质料不如人,做不到像她这样的干预量还不给孩子压力——以我固有的德性,哪怕做人家干预量的十分之一,估计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已经得不偿失了。所以我说她情商高,要不就是情绪消化能力超好,要不就是天性理智冷静淡定,一旦情况明确后定位极其准确,很少起情绪。

我惊叹的倒不是她能立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是“当时当地就能准确判断适当的解决方法,并且自己全无疑虑”。前者我也经常能做到,但后者对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需要事后反复思考什么才是合理的适当的应对方法,并且总是犹疑再三,无法确定。

F版也说他写东西是事情过后,经过思考美化了给自己反思用的,当时情况下,一般也很难分析得那么透彻。燕原 发表于 11-7-2 00:08
诚哉斯言。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19:39
#blackeye  看来你对小语妈妈比我还要推崇啊。我还以为你会觉得她干预做得太多了呢。我对她是仰慕的成份多,打算学习的成份少或者没有,因为自知自身质料不如人,做不到像她这样的干预量还不给孩子压力——以我固有的 ...
沉~静 发表于 11-7-2 11:05


她的这些干预完全以孩子为本,再多也不嫌多,底线就是孩子是快乐的,我相信如果小语不乐意做那些游戏,她是不会强迫她做的,她会改变方式。我也不是要学习她的具体方法,只是赞同她的理念。我也发现其实你和她一样对孩子的问题看得很准,知道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方面我就不行,我就搞不明白原因。ABA就是典型地不顾及原因,不顾及内在,只管外在行为。我反对这个,我搞不明白我就不管,搞明白了也只是自己心里能有个说法而已,也不见得就要去纠正,但是可以调整自己的反应,也可以想办法引导。我认为不论是行为还是观念的转变,归根到底都要靠自身的领悟,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著学得不错吧?)现在的自闭症干预过于强调外因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20:01
我小时家里不严,因为我也不淘气,不需要严。还是大社会环境不真实吧,我是说实际上社会和今天一样的复杂,但是青少年接触的却很单纯,是假象,否则怎么叫一块hong布遮住了眼,或hong旗下的蛋呢。大学 ...
niuniuma 发表于 11-7-2 03:33


妞妈说的“不真实”是不是说对所受的正统教育过于相信过于认真了,到了社会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个过渡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有早有晚,有的顺利有的不顺利。

如果是乖乖女又是尖子学生,走上社会时心理落差可能就比较大。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就是妈妈的乖乖女,特别听话,她妈妈是小学教师,特别会handle小孩子,总夸她,越夸她她就越听话。后来在国内结了婚,又跟着老公来了英国,结果不久就离了婚,因为老公接受了西方的“自由”观念,到处自由乱爱,坚决要和她离婚,当时他们有一个4岁的儿子,她一个人带着儿子非常艰苦。其实她是个贤妻良母,但是她感叹说,她小时候太顺从了,太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太不了解社会和人性了,她觉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好,还是有个性要好一些。当然现在她已经锻炼出来了,又结了婚,过得很幸福。

如果家里管教过严,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孩子没有自己的意志,家长的意志代替了孩子的意志,走上社会以后落差也很大,孩子需要重新成长。

我家和燕原家差不多,大人太忙,小孩放羊,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长起来了。幸亏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鸟育儿书,否则我们也不会这样自由。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22:00
我最近在看脑神经教科书,里面有一段是智障孩子的神经突触,和一般孩子的不一样。智障孩子的少而细,一般孩子的多而粗,少而细就影响到很多认知神经回路建立不起来。

书里也提到早期干预能让神经突触改变,多建立一些神经回路,我想这个理念应当是合理的。
不过QBB也可以说,什么都是行为干预,如果想改变认知回路,也需要通过行为影响进去。这句话我也反驳不了,关键还是干预目标和计划,要符合孩子的能力。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22:51
本帖最后由 niuniuma 于 11-7-2 23:18 编辑

58# 燕原

你比秋爸爸好学,上回才发现他连大脑的基本结构都不知道呢。呵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22:54
什么都是行为干预?不干预是不是也算行为干预?QBB设了一个死胡同,要是我和他聊我就闭口不谈行为和干预,给他东拉西扯,我不钻他那个胡同,我等着他自己钻出来。他只是要justify他的做法而已。实际上他这种人我是要躲的,咱们惹不起躲得起。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2 23:22
我看了下wiki发现ABA可能是从operant conditioning来的。operant conditioning和狗流口水的classical conditioning不一样。可是可以改变皮层神经递质的,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2 23:40
现在和QBB很少聊孩子了,我上次见赵老师,她说感觉QBB放弃孩子了,我说差不多吧。
不过这次QBB提起要两个人出国去玩,不带孩子,我还是楞了一下,然后表示理解。
楞了一下是因为,我活着的确就是为了孩子,发现其他人更多会为自己而不太习惯,其实可能是我太偏激了。

回到妞妞妈说的那个真实世界,我从小其实对外界是很抵触的,从来没有感觉到学校的好,从幼儿园开始被欺负想逃学,到小学被老师压着不让当班干部,初中遇到最变态的班主任,高中和班主任从来没说过话,上大学头一学期抑郁初期想自杀,基本找不到快乐的阶段,除了5-7岁在家放羊那阵子。

爱情算是救了我一命吧,才慢慢感觉到世界还有有趣的地方,然后随着能力的增长,接受世界的能力也增加了,如果小时候体验更多,也许中途就垮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2 23:58
现在和QBB很少聊孩子了,我上次见赵老师,她说感觉QBB放弃孩子了,我说差不多吧。
不过这次QBB提起要两个人出国去玩,不带孩子,我还是楞了一下,然后表示理解。
楞了一下是因为,我活着的确就是为了孩子,发现其他 ...
燕原 发表于 11-7-2 15:40


让你这么一说,我又同情QBB了。如果我自己有这样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也属于为孩子活的主,不过我觉得他们自己出去玩也合情合理。他们不是放弃孩子吧,只是放弃原来对孩子(和ABA)过高的期望而已。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3 06:45
燕原 回到妞妞妈说的那个真实世界,我从小其实对外界是很抵触的,从来没有感觉到学校的好,从幼儿园开始被欺负想逃学,到小学被老师压着不让当班干部,初中遇到最变态的班主任,高中和班主任从来没说过话,上大学头一学期抑郁初期想自杀,基本找不到快乐的阶段,除了5-7岁在家放羊那阵子。

发表于 11-7-2 23:40


这么严重?我相信,但是还是不能理解。不过想想我前一阵子的准抑郁,似乎又能理解了。

我希望自己以前能多世故和世俗一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工作上一蹶不振,更不会选择这个lg的。所以咱们出发点体会都不一样。一样的是我们要面对教育ASD孩子。就是想把不同的perspective放在这给大家看。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3 08:27
我希望自己以前能多世故和世俗一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工作上一蹶不振,更不会选择这个lg的。
niuniuma 发表于 11-7-2 22:45


我说句话妞妈别生气,我觉得你这话像一个从没有做过自己的人说的。你肯定是太随和了,别人给你灌输什么价值观你就接受,而且还要做到最好,但都是为了please别人做的,自己要的是什么到现在还不清楚。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3 09:41
65# blackeye

这么肯定?我当然不同意你说别人灌输我。恰恰相反,这都是自身体验才得出的结论,晚了。如果别人灌输我,我还愿意听,就不是这个样子。

想要的很基本啊。就是一份报酬合理的工作。很简单。但是没有。失业2年多,老公也不(能)养家,所以,要么自己有养家的工作,要么有个好老公。都没有。

说到工作的事,我自身经历是这样的:到了35岁,才体会到搞科研也是要很高的人脉和人际关系的。当教授拿资金都要人脉。作为外国人,只有傍大老板,如果运气好发好文章,借助这个ride,拿offer,成为人家的脉系。女生就更容易了。这个我当然没做,也不曾听进。

科研项目本身,是和生活经历和思维思考有关的。我是高分生,但是对专业的真正的思考是从博士后才开始的。而美国的高中生,大学生,都已经在开始做这些思考了。我博士后时,看到的大学毕业生,做实验员的,对自己是学医还是学生物博士,都思考的很清楚了。对科学的理解水准也和我当时差不多了。作为博后,敞开的门比较少了,而他们做完实验员,去名校读博,敞开的门较多。我很羡慕他们的早熟(其实不早了)。

如果不搞学术,在公司里,像我后来那样,有很多细分的工种。有的很好找工作,有的就不行。很多人慧眼就慢慢转到好找工的细科去了,我没有。清高,理想主义,或危机意识差。

找对象,其实当然是知道很多他的缺点的。我太相信爱情至上,能改变一切,也是兴高采烈的结婚的。这点上,其实运气因素更多的。不提也罢。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3 09:58
所以我是反对灌输的,因为我当年就抵制被灌输。
但是我特别要支持提早让孩子用亲身经历去了解社会。才不要像我一样晚熟。当然,理想主义也有它的美好。人纯净的年龄延长了。当然,我是NT,孩子不是。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3 11:23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3 11:37 编辑

我们小时候,父母从来不讲社会的阴暗面,他们在工作中也遇到大量不公平,不是会钻营的人,但是这些烦恼不会在孩子面前说。我至今也没搞清他们为什么不在我面临选择的时候帮一把,说说历史经验啥的,就让我凭感觉去瞎选。包括我老公都从来没和我聊过他在联想的经历,为什么刚晋升到行政管理层结果选择了出国从头开始做小程序员,后来也一直没后悔。

我一开始归结于NT们一般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给其他人指点道路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后来感觉这个想法可能太阴暗,但是到底为啥还是想不明白。

那些人精同学为什么通常能选择到符合社会发展大方向和自我最大利益的道路,我看了很多例子,感觉一部分是运气来的时候不知怎样就被抓住了(运气差的人精也有,一个选择出错后悔一辈子的也见过),一部分是信息来源多(朋友多的好处,特别是小圈子信息外面听不到),一部分是很早自己的目标就明确(想过安稳日子,还是想冒险,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清楚)。

我现在面临人到中年,原来的学位和经验不算数了,怎么重新开始,NT人精们也给我出不出什么主意,因为该冲社会金字塔的年龄过了,有两个孩子不能冒险,安稳的工作早就被人锁定,面临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只有一个选择嫁人,还是我不愿意做的。

总的来说,我感觉对社会的客观认识,和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对一生的选择很重要,特别是自我客观认识。
有人精同学开公司前年被人黑了,他说他从头开始吧,也没啥后悔的,因为自己底线高,玩不过底线低的人,如果同样的事情再来一次,他也只能再次从头开始。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3 12:34
哎呀呀,你说的都是我想说的,什么冲金字塔机会已失,安稳的工作已锁定,还有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我加上一句,自己要把自己当会事,attitude。怎么对自己才能有客观认识,还不是从实践中来,对于我这种木纳的NT,就是要早踏入社会,包括早工作早结婚,我又不会抑郁和焦虑,多生活经验只能是宝。对于AS嘛,大家不是还在探索。别的领域我不知道,搞纯科研的人,像我前面说,在读博前也都要做技术员2年。学医就更不用说上医学院前的工作社会义工的经验了。在美国众多NT认可并走出来的道路就是好啊,是实践检验过的。当然还是那句话,适用于NT,对AS情绪优先。
作者: 燕原    时间: 11-7-3 12:41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3 12:43 编辑

对我家小NT,我希望他能早点客观认识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人又善良,就学工程,早早在安稳大公司锁定一个位置,好好过日子,玩点小乐趣啥的,不用有太远大的理想,也不要看着人家折腾眼馋。

不过这只是我一厢情愿,人家18岁的时候做什么选择,也许和我想象的正相反。

我看那个印度电影,三个傻瓜,感觉说得特对,女孩子学医,男孩子学工程,一般人想平安就是这个理。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11-7-3 14:07
ABA基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基于条件反射理论,也就是训练狗的理论。当然现在ABA有改进,而且和执行者有关。但是总的来说,我是不待见行为科学的。行为科学局部地有限地使用也许无大碍,系统地普遍地使用我认为弊 ...
blackeye 发表于 11-6-30 22:01


ABA基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基于条件反射理论,这句话是对的。
但行为科学并非训练狗的理论,只不过该理论因巴浦洛夫的犬的试验而创立,事实上,行为科学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生物,普遍存在于人的感受和行为当中,只是人们不懂得正确理解和使用罢了。
当然行为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人的行为,需结合其他的理论来综合运用,但如果你忽略行为科学,那就彻底错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3 17:59
这么肯定?我当然不同意你说别人灌输我。恰恰相反,这都是自身体验才得出的结论,晚了。如果别人灌输我,我还愿意听,就不是这个样子。
niuniuma 发表于 11-7-3 01:41


我不是说你那些结论是别人灌输的,那些确实是你从亲身体验中得出的。但是同样的生活体验,不同的人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价值观不同。这些价值观从哪儿来?在成人以前是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而来,成人之后的生活经验会帮助人们修正和调整这些观念,逐步形成个人的独特的价值体系。我是觉得你的价值体系还是你成人之前接受的那些东西,当然,我并不了解你,我的看法也许是片面的。

我小时候是完全接受学校的灌输的,我妈试图给我灌输世俗观念,由于它和学校的正统观念冲突,我坚决不接受。和你不一样的是,到现在我也不接受那些世俗观念,也不后悔没有接受,我现在的观念既不是正统的也不是世俗的,它是我的。
作者: niuniuma    时间: 11-7-3 19:08
黑眼睛的强势,如今的确领教了。还撑得住。但是不要再评论我,怎么看都有指责的意味。其实我很吃惊。。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7-3 19:31
向妞妈道歉,再不敢了。我认为我只是在说自己的观点,不大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也是我AS的地方。一个NT就不会像我这样说话。再次向妞妈道歉。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