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中医治疗抑郁症 [打印本页]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8 20:54
标题: 中医治疗抑郁症
中药抗抑郁前景一片光明
中药抗抑郁前景一片光明
尽管抑郁症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然而在国内,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长时间未被医生和患者本人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尚能达到30%,而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治疗率则仅为5%。另外,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80%的患者以失眠、头疼、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表现为症状诉多而易变。抑郁症有特征的是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同时可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等,其他的表现还可以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下降、便秘、阳痿、闭经、乏力等,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权威机构统计,抑郁症患者到精神科就诊的仅为18%,国内95%以上的抑郁症病人从来没有得到过明确的诊断和专业的治疗。
植物药受业界青睐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按发现时间先后,包括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三环类药物(TCA)、四环类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上述传统抗抑郁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局限性。此后,第三代抗抑郁药物的问世,创造了有效率高达80%的奇迹,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化学药抗抑郁新的缺陷。据报道,从2003年6月开始,美国FDA对发表的儿童抗抑郁药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开始是帕罗西汀,以后是其他抗抑郁药,显示出抗抑郁药似乎增加患者的自杀念头和行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助教伍莉(Mary Whooley)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后,会增加老年人骨折的危险性(达到70%);由于有证据显示,儿童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可能诱发自杀等现象。
抗抑郁西药的副作用,使医学界迫切的在传统草药中寻找有效成分,用来治疗抑郁症。
我国中医药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抑郁症,但在防治抑郁症方面有丰富经验。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到明清时期,诸医家对郁证的认识更加深化完善,认识到情志因素在郁证产生中的作用,提出药物加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一直延用至今。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所伤、肝郁气滞、痰火内郁、胆失决断和心失所养、痰火内生有关,分别用柴胡舒肝散、加味黄连温胆汤、解郁合欢汤,配合针刺养老、大陵、足三里、内关、百会等穴,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
天然药物提取毒副作用不可轻视
在欧洲,上世纪90年代已用草药金丝桃花、叶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迄今已有数百万德国人用过此品。然而,加拿大卫生部门根据其数据库收集的资料(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显示,贯叶连翘可诱发5-羟色胺(5-HT)综合征。因为贯叶连翘与5-HT再摄取抑制剂或增强5-HT活性的其他药(例如triptans)合用,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怀疑贯叶连翘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有45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在精神病反应中,2例怀疑为5-HT综合征(与舍曲林相互作用的结果),1例有提示5-HT综合征的症状(与文拉法辛相互作用的结果)。怀疑贯叶连翘引起躁狂症2例(1例与锂剂合用,另1例与安非他酮合用)。
中药复方提取制剂是研发方向
由此可见,天然草药中的单一成分提取物虽然疗效比较确切,但是不良反应也相应的表现出来。如何利用中医药辩证理论结合患者的病因病理,通过明确诊断、辩证治疗、对症施治、合理组方,改变传统疗法的单一性、片面性,克服治表不治里,治标不治本的局面,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已经显得非常重要。
尽管国内外都非常关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批准明确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上市, 许多学者已经在进行大量有意义的探索。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一些传统的经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女神散和甘麦大枣汤可影响脑内单胺类递质的代谢。
另外,通过逍遥散对11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52例总有效率为32.69%,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治疗组患者24小时尿排出量明显增加,升高值为315.26±169.70ug/24h,对照组升值为119.06±224.46ug/24h,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逍遥散对抑郁性神经症有良好疗效。通过菖欢胶囊治疗54例抑郁症,有效率为87%。取其功效为疏肝健脾,解郁宁神,化痰通络,开窍益智。通过抑虑康胶囊(陈香,木香,佛手,山药,常铺,李耀武人工牛黄等等)针对90例具有神经性焦虑抑郁症群的患者,并作为治疗(甲)组,对照(乙)组抑郁症群服阿米替林,焦虑症群服阿普唑仓.结果发现甲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p<0.01) 。
近日获悉,北京清大英华生物技术公司结合中医药理论,利用现代先进提取工艺及检测手段,从几种中药材中提取有效部位,组成现代中药处方制剂,用来治疗抑郁症。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新药开发临床前研究的全部工作,按国家中药五类(原二类)新的要求,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批件,预计在年底前能够获得,争取利用2年时间完成临床研究,获得新药证书。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8 20:55
??从肝胆论治:重在疏肝理气解郁。既是郁病初起的常用治则,又是郁病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治则。陈华昌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25g,芍药15g,陈皮15g,川芎15g,枳壳15g,炙甘草10g,香附10g)共治35例抑郁症患者,痊愈26例,总有效率85.7%。张莲花等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2g,生姜10g,薄荷6g启下,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6g)共治隐匿性抑郁症患者33例,治愈24例,总有效率100%。李发明等用小柴胡汤加减(基本方柴胡15g,酒黄芩12g,党参20g,姜半夏10g,甘草10g,生姜6片,大枣6枚)共治抑郁症患者90例,痊愈64例。总有效率78.8%。“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予疏肝理气兼以补益心脾,丁文娟等用甘麦大枣汤加减(多甘草5-10g,准小麦30g,大枣5枚,炙远志10g,酸枣仁15g,制香附10g,郁金10g,香橼10g)共治抑郁症40例,痊愈27例,总有效率89.5%。赵志开等在理气解郁的基础上兼以芳香开窍,涤痰醒神,自拟抑虑康胶囊(沉香、木香、佛手、山药、石菖蒲、牛黄、朱砂、琥珀、郁金、柴胡、酸枣仁、远志)将上述中药研细未装入胶囊,部分中药采用浓缩颗粒,共治抑郁症候群患者45例,痊愈30例,总有效率91.9%。胡思荣以肝胆并治,意在疏肝利胆,解郁化痰,豁淡开窍,兼以清下痰火,宁心定志。自拟平心忘忧汤(磁石、礞石各30g先煎30分钟,枳实12g,黄柏12g,半夏12g,厚朴12g,朱茯苓12g,神曲12g,肉桂6g,苏叶6g,石菖蒲6g,生姜9g)共治抑郁症患者470例,痊愈330例,总有效率90.4%。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8 21:22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8例小结  
徐国祥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20~30岁8例,31~50岁26例,51~60岁4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15 a。发病原因有因家庭不睦,或亲人病故;有因日常生活、工作中矛盾处理不当,辗转思虑不解;有因工作调动,对环境、工作的不适应;有因恐癌症等引起。病前均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病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动作减少为主的"三低"症状,并伴有睡眠障碍、健忘、乏力、焦虑等。少数病情较重患者,还时时伴有情绪高涨、思维敏捷、语言动作增多等"三高"症状。病人思维多清楚,自知力存在,有强烈的求医欲望。

2 治疗方法

  以滋阴清火、补益心脾、疏肝理气为大法,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基本方:黄连3 g,黄芩、白芍、菖蒲、柴胡各1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10 g,炒枣仁15 g,郁金10 g,阿胶10 g,大枣5枚。
  加减:兼心虚胆怯,惊惕肉目 闰,舌淡胖等,加党参、黄芪、当归、茯神;兼胸闷、纳差、痰多,舌苔白腻,加茯苓、白术、竹茹、炙远志等,兼情绪易激动,烦躁,便结等,加龙胆草,珍珠母,青龙齿,生决明。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经2~6个月治疗,抑郁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随访2 a未再复发,为痊愈;抑郁症状消失,但有反复,经服药后很快好转,为好转;症状不能缓解,转精神病院治疗,为无效。
3.2 结果:对轻中度抑郁症疗效较好,症状缓解时间短,一般在治疗1~2月多能缓解,3~6月即能痊愈。对重度,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要长。
  本组病例痊愈19例,占50%;好转16例,占42%;无效3例,占8%。总有效率92%。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23岁,工人。患者因与同事间经济借贷问题处理不当,思想矛盾,后悔不己,辗转思虑,不得解脱,逐渐出现睡眠不实,整日郁郁寡欢,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惊惕肉目 闰,心悸心慌、乏力,自悲自责等症状。屡经服西药安定、多虑平等,病情未见好转,病延半年有余。病人非常焦虑,求医心切,遂来求助中医治疗。诊见表情淡漠,精神萎顿,但时有焦躁不安之象,善太息,口干目眵,舌红苔黄腻,大便干,脉弦数。此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心阴受损,心神失养。治拟清肝泻火,理气解郁、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3 g,龙胆草、生山栀、黄芩、枳壳实、郁金、石草蒲、阿胶、佛手片各10 g,白芍、炒枣仁15 g,浮小麦30 g。服药1个月,诸症悉减,继服1个月,诸症基本消失。情绪稳定,苔化脉平。惟夜眠时有不实,继用归脾丸调理数月而愈,随访2 a未复发。

5 体会

  忧郁症病情多迁延,初时病情不重,如能及时系统诊治,能大大缩短疗程,故早期治疗显得很重要。医患之间需共同配合,要有耐心加信心,方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抑郁症多由肝郁化火、伤及心阴,阴虚火旺导致心烦失眠等症。故方选《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用黄连、黄芩清心中之烦热;阿胶补肾阴;佐以芍药养血敛阴,再配以其他理气安神之品,使心肾交合,水升火降。全方共奏养心安神之效。

作者单位:徐国祥(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213003)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8 23:12
2003年05月11日  













 
  中医治疗抑郁症理论溯源

韩毳 李晓泓 张有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 100029)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本文列举了祖国医学中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及与抑郁症症状类似的描述,总结了治疗本病常用的经典方药并发现这些方药现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涉及中医五脏,因此抑郁症的辨证应以五神脏理论为指导,辨别所属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2 古代医家对抑郁症所涉及的症状有深刻独特的认识,并创造了有效的治疗方剂。临床应充分利用经方并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 理论研究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HanCui  Li Xiaohong  Zhang Youzhi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affective disorders, which include many psychiatric and somatic symptoms. Our study specialized the syndromes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symptoms similar to depression in TCM. Conclude the decoctions in ancient literature,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treat this disease. We conclude that: 1 the pathology of depression relates to “five Zang” of TCM. We must distinguish which Zang it belongs to and distinguish the Yin, Yang, Qi, blood, deficiency or excess of that Zang. 2 Ancient clinicians had profound and particular knowledge of symptoms about depression, and created many effective decoctions.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effective decoctions and results of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igns and symptoms to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Keywords]  Depres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y of theory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而症状又复杂多样的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存在起效慢、疗程长、副作用大、药价昂贵、部分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很多医师和患者寻求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抑郁症除了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外,还包括许多躯体不适如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性欲减低、头痛、头晕、口渴、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胃痛、腹胀、大便不调等等。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的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的论述却散在于许多古代医籍中,内容极为丰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相关的古代文献做认真地分析总结,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古代医学家对其有惊人的认识。但《内经》中对躁狂的论述远远多于抑郁。这可能是由于抑郁发作症状不象躁狂那样惹人注目。如《灵枢·癫狂篇》记载“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狂言惊,善笑好歌,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描述了躁狂发作时精神兴奋、情绪高涨、言语动作增多、思想内容明显夸大的临床特点。《灵枢·癫狂篇》还记载“狂始生,先自悲也”,说明医者已经注意到躁狂患者可以在一个时期内有抑郁的表现。这可能是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环性特征的最早记载。《内经》中与抑郁类似的描述如《灵枢·癫狂篇》“喜怒,善忘,善恐者,得之忧饥”,《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和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相关的成方现代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如《伤寒论》小柴胡汤症“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胸满,烦惊”。认为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肝失疏泄。现代李发明等用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90例,其中痊愈(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能适应环境)64例,好转(症状减轻,自知力部分恢复)7 例,有效率为78%[1]。金子善彦[2]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罹病期在5个月以上的抑郁状态12例,显效3例,有效4例,稍有效2例,无效3例;且多在服药后3-5天即可出现症状改善。黄连阿胶汤证“心中烦,不得卧”与抑郁症之焦虑失眠相似。徐国祥认为抑郁症多因肝郁化火而伤及心阴,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本病38例,其中痊愈(治疗2-6个月,抑郁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学习,随访2年无复发)19例,占50%,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2%[3]。

《金匮要略》涉及此类症状的病证主要有百合病、脏躁等。“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把患者痛苦、焦虑的体验生动描绘出来。百合病,病位在心肺,是由于阴血不足而影响神明,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感觉等失调。酷似抑郁症的寡言少语、行动犹豫不决、食欲改变等症状。由于多为主观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引起呕吐、下利。若阴虚内热则出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表现。治以滋养心肺阴血、清热安神为法,百合地黄汤主之。若百合病日久,阴虚内热甚,则口渴明显,应以栝蒌牡蛎散主之。全世建[4]认为抑郁症与祖国医学中的百合病类似,证属心肺阴虚,故采用百合地黄汤治疗30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脏躁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本证由于长期情志不舒,思虑过度,心肝阴血不足,而累及脾肺肾五脏阴液具亏,虚火燥动而脏不藏神。故表现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想哭,神疲乏力等症。方用甘草、大枣养脾生津缓急,小麦养心血、舒肝郁、滋肺阴。丁文娟[5]以补益心脾,疏肝理气为大法。采用甘麦大枣汤加香附、柴胡、郁金等治疗抑郁症40例,其中痊愈(抑郁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随访2年未复发)27例;好转(抑郁症状消失,但有小反复,或加服小剂量多虑平)10例;总有效率89.5%。

临床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主诉还有咽部不适,如有物阻感。恰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后世医家形象地称为“梅核气”。《古今医鉴》曰:“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多因喜怒不节,肝失调达而气机郁结,气郁则津液结聚而成痰,痰凝气滞搏结于咽喉所致。治以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健脾化痰开结,并苏叶宣肺解郁。胡思荣[6]用半夏厚朴汤并磁朱丸治疗抑郁症470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情良好,能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无复发者)330例,占70%。简井末春[7]等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抑郁症,身体症状改善率高的有失眠、咽喉异物感、心悸、头重感,而全身倦怠、眩晕等改善率稍低;精神症状中,焦虑、紧张、抑郁改善率高,意志减退改善率低。文章认为本方更适用于以自觉症状为主的虚证女性。

根据抑郁症心境低落、忧郁不畅的主症,本病应属中医郁症的范畴。把郁证明确作为一种独立病证来论述,始于金元时代。朱丹溪提出了“气、血、痰、火、湿、食”的六郁学说。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郁证》中说:“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并提出情志之郁以“怒郁、思郁、忧郁”三者为主的见解。明代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指出:“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说明以情志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狭义的郁证已逐渐成为研究的主体。清代医家在《张氏医通·卷三·诸气门上·郁》中提出:“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然郁多于妇人……”与现代研究抑郁症的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相符。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卷之三·郁症论治》中:“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而成劳。”指出了郁证的病理演变规律。《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中“其原总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矣。其症心脾肝胆为多”简明总结了郁证常所涉及的脏腑。

关于郁证的治疗,明代赵献可在《医贯·郁病论》中认为五郁以木郁为先导,故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肝胆气舒则诸郁皆解。逍遥散是赵氏治疗木郁的主方,“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方中惟柴胡、薄荷二味最妙”。明代张景岳认为“忧郁内伤之治:若初郁不开,未至内伤,而胸膈痞闷者,宜二陈汤、平胃散,或和胃煎,或调气平胃散,或神香散,或六君子汤之类调之。若忧郁伤脾而吞酸呕恶者宜温胃饮,或神香散。若忧郁伤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者宜归脾汤,或寿脾煎。若忧思伤心脾,以致气血日消,饮食日减,肌肉日削者,宜五福饮、七福饮,甚者大补元煎”(《景岳全书·郁证》)。《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郁症》“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恚怒成郁,用逍遥散,俱加山栀。盖郁则气涩血耗,故用当归随参补血,白芍随参解郁,复用炒黑山栀,取其味清气浮,能升能降,以解五脏热,益少阴血。”叶天士治疗情志之郁,多清泄上焦郁火,或宣畅少阳,或开降肺气,通补肝肾,泄胆补脾,宣通脉络。

现代张良栋[8]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抑郁状态40例,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完全消失的有20例,大部分消失的有15例,症状无变化者5例。近年来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报道更多。另外陈华昌等[9]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西药阿米替林等治疗抑郁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对照组,也是旨在疏肝理气。中田辉夫[10]用加味归脾汤治疗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虚证的患者10例,单独用此方有效者为6例,未见副作用。认为此方对于老年抑郁症有明显优势。尾崎哲[11] [12]认为一些补气健脾药有趋精神作用,小健中汤能改善抑郁、焦虑情绪,适用于不伴有意志减退的精神症状比较活跃者。而对伴意志减退的抑郁状态应用含补肾药的人参养荣汤等。且此方对老年抑郁症频发的罪恶、疑病妄想等有效。浅见隆康[13]报道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工作与活动、焦虑、消化系统症状、中段失眠、末段失眠、体重减轻等症状。以上各方旨在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用于抑郁症属虚者。

从以上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应用可以看出,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调理肝、心、脾、肺、肾五脏入手。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形神一体”的观念。《内经》有五脏主五体、藏精、舍神的理论,将人之神分成“神、魂、魄、意、志”五个部分,分属于五脏。如《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且各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五脏藏五神主五志是中医学对精神系统生理病理的高度概括,因此抑郁症的辨证应以五神脏理论为指导,辨别所属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抑郁症症状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决不是一方一药所能包治。临床应用时应充分合理利用传统的经方验方,与实际辨证相结合。常见的证型如肝气郁滞者可选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肝郁脾虚者可选用逍遥散、半夏厚朴汤等;心脾两虚者可选用小建中汤、六君子汤、归脾汤、甘麦大枣汤等;心肺阴虚者可选用百合地黄汤,阴虚火旺者可选用黄连阿胶汤等加减化裁。另外,抑郁症意志减退、疏懒退缩是多数中药方剂治疗困难的症状。《金匮要略·百合病》云:“症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伤寒论》少阴病提纲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近代医家恽铁樵认为:“凡见不足者,即是少阴”。在此理论的启发下,一些医者以温补肾阳的药治疗此类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
作者: 长风    时间: 04-10-29 11:02
类似这些介绍中药治疗抑郁的东西,我看得太多了,有点虚假广告的意思~~~~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9 14:18
中成药不是中药里加西药。西药是人工合成,因而它的化学名称比较单一。中成药是将中草药粉碎加工成成品,或从草药里面提取,因而化学成份比较复杂。东方的治疗理念和西方的治疗理念不同。东方医学讲的是整体治疗性,而西医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打个形象的比方,好象长沙河里发大水,西医就是加强堤坝,中医就不只是加强堤坝,还要从上游的植树造林做起。西成药一个化学物只能对一方面或二三个方面起作用。因为中成药里面的化学成份有几十种或几百种甚至上千万种,其中可能有上十种或几十种起作用。西成药的化学成份往往很大,也即剂量。中成药的化学成份因为多方面的作用,用得比较小,因而副作用较小。鉴于现在的江湖骗医太多,往中药里掺西药,所以不要去购买那些小诊所或电视里面打广告的医疗机构去买药,以免上当。但经过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中成药还是可以放心用的。另外,可以到医院开现成的中草药回家煎,最好。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29 14:19
学术论文虽然也有造假,但还是有许多什得相信的地方的。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30 10:49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2003年05月11日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韩毳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 100029

刘震 北京医院中医科 100730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性障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快感缺乏为特征,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目前西医抗抑郁药明显存在副作用严重,起效慢,价格昂贵等问题。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普遍受到关注。现将近年来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一、中药治疗

丁氏[1]以补益心脾,疏肝理气为大法。采用甘麦大枣汤加香附、柴胡、郁金等治疗抑郁症40例,其中痊愈(抑郁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随访2年未复发)27例;好转(抑郁症状消失,但有小反复,或加服小剂量多虑平)10例;总有效率89.5%。全氏[2]认为抑郁症与祖国医学中的百合病类似,证属心肺阴虚,故采用百合地黄汤治疗30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李氏[3]做了中药补肾益神方(熟地、枸杞子、山萸、楮实、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远志、菖蒲等)与西药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组均能明显降低抑郁量表积分值,但西药组出现明显副作用,而补肾益神方组无此类反应,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张氏[4]将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归纳为疏肝解郁法(药用柴胡、白芍、香附、陈皮、百合、苏梗等),养心安神法(药用当归、白术、龙眼肉、枣仁、黄芪、茯苓等),滋水养肝法(药用沙参、枸杞、生熟地、麦冬、枣仁、郁金、夜交藤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另外,有医生[5]认为小建中汤对抑郁情绪,妄想倾向效好,而对意志减退基本无效;伴意志减退的抑郁状态,应用含补肾药的人参养荣汤等有效。亓氏[6]中西药联用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2例。中药汤剂以柴胡、炒枣仁、合欢、夜交藤、当归、丹参、龙胆草、炙甘草等为主,西药用氯氮平,奋乃静。结果痊愈32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6%。

二、针灸治法

王氏[7]以印堂、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抑抑郁症12例,总有效率为91%。杨氏[8]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18例,痊愈10例,进步6例;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似而副作用明显减少。吴氏[9]认为本病属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故辨证选心脾肝三经及任督俞穴行平补平泻手法,针灸并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杨氏[10]针刺激奇经穴如神庭、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等为主治疗抑郁症20例,总有效率90%,与西药阿米替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并观察到针刺可使病人脑电活动趋于正常。刘氏[11]电针百会、印堂两穴,治疗早老期、老年期抑郁症30例,总有效率83%。对抑郁心情、轻生念头,焦虑症状,及睡眠障碍等症状有显著作用,疗程以30-60天为佳。姜氏[12]认为老年期抑郁症属肝肾阴虚或情志郁结,故以肝俞、肾俞、心俞、神门、内关、风池为主穴,手法以补法为主或平补平泻治疗20例,痊愈好转18例。侯氏[13]用G6805电针仪,电量6V,疏密波型,频率2HZ刺激百会、印堂二穴,与传统针法取百会、印堂、内关、神门捻转补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刘氏[14]等系统观察针刺风府、百会、风池、大椎、上印堂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与多虑平组无显著差异。宋氏[15]用头皮针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3线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29例,总有效率89%,平均治疗26天,明显优于西药百忧解对照组(P〈0.05〉。林氏[16]电针神门、本神、心俞、神道、后溪穴治疗产后抑郁症53例,有效率88%,而取同样穴位的毫针组33例,有效率6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陈氏[17]等报道,电针有使抑郁症患者尿中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排出量升高的倾向,提示电针可增强中枢NE的代谢。电针治疗后大鼠脑内5-HT和五羟吲哚酸(5-HIAA)含量显著增加,NE更新率加快。金氏[18]利用抑郁模型来研究电针抗抑郁机理的结果显示,电针可升高抑郁模型大鼠脑皮层5-HT/5-HIAA比值,降低NE/5-HT的比值,提示电针可能是通过降低5-HT的代谢来相对增加5-HT的含量、提高5-HT能神经活性、协调NE与5-HT之间的关系,来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由以上资料看,中药治疗抑郁症多以疏肝、健脾、益肾、养心、安神为大法;而针灸以取头部及奇经穴位为多,电针疗效较好。但都存在辨证分型不系统的问题,临床医家根据自已的经验治疗,没有统一的规范。另外,有关中医抗抑郁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急待加强。抑郁症是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的疾病,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层次的病理反应,多靶点作用的中医疗法对此类疾病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开展中医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必然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0-30 10:55
参考文献

1、丁文娟等。中医治疗抑郁症40例临床分析 江苏中医,1994;15(4):18

2、全世建。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1999;31(2):16

3、李建生等。补肾益神方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临床观察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1):41

4、张惠和等。老年性抑郁症辨治三法 陕西中医,1994;15(4):192

5、尾崎哲。小建中汤治疗老年抑郁症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2):24

6、亓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2例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4):20

7、王玉英。针灸治疗抑郁症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6):50

8、杨坤英。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天津中医,1998;15(3):124

9、吴北燕。针灸治疗抑郁症 四川中医,1996;14(9):53

10、杨秀娟等。针刺奇经穴为主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6

11、刘广志等。电针治疗早老期、老年期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杂志,1991;(5):36

12、姜凤莲等。针刺治疗老年期抑郁症 河南中医,1997;17(6):373

13、侯冬芬等。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96;(8):23

14、刘志顺等。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1):1038

15、宋颖等。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8

16、林虹。电针治疗产后精神障碍抑郁型53例疗效观察 1996;13(3):11

17、陈光等。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电针治疗反应的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24(5):401

18、金光亮等。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4):20 
作者: 小刀    时间: 04-10-30 12:04
这个我知道,中医跟西医的区别我觉得就象中国跟美国的政治制度一样,一个是人治,一个是制度化。 中医靠的是好医生,西医目前主要还是靠标准化的药物。
作者: 黄小勇    时间: 04-11-12 11:41
和西药相比,我还是比较相信西药,因为西方对抑郁有系统的研究,在这方面确实很成功,而我看上面中医对抑郁的论述都不太科学,没有抓住根本,我希望中国还是要多吸取外先进的技术,然后多普及,而不是总是什么中医,那样对抑郁患者也是有好处的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1-19 13:48
中医中药
??《内经》对精神病病因病机的重要诊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强调了癫狂病是由热过亢而起。汉代张仲景则在{伤寒论》中描述了“妇人伤寒发热、经水迟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人血室,小柴胡汤主之”。阐明了气血失和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并对蓄血证热结膀胱及瘀热在里等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治疗,成为活血破瘀法治疗精神障碍的第一人。清代名医王清任则更进一步提出了气血凝滞说:“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及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并创造了“癫狂梦醒汤”治疗癫狂病。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筛选出了很多效果很好的单方、验方。中医治疗精神病的中药方药类很多。中药是一种治病的物质,而对药物依据一定的理论选择性地加以应用的优化互补的组合就是方剂。
??中药成分确实很复杂,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其有效成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肯定,而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不容易造成药源性的身体损害,与西药的副作用明显的有所不同。其成方单方、验方很多,为医师临床辨证施治的选择药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对精神病的治疗更有其独到之处。但应知道,中医药对某些类型的精神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中药处方剂型投能很好改进,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便,缺乏对用药过程中的内外环境的调查指标及各项数据,只知按病下药,按成方加减用药;缺乏对治疗精神病的实践研究,这都是需要尽快改进的问题。加强古方效方的研究,改进剂型,找出各型相应的客观指标,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新路。
??根据四诊八纲的辨证,结合精神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方法。近年来全国中医药治疗精神病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将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方剂的运用做一介绍。

一、清热泻火

?? 《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阐明了狂症是由火热过亢而起,相当于西医的以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主要症状的各种精神病。在治疗的方药中,多数医家用大剂量的寒凉药物,认为非常人药量倍数不能见效。
??适应证:狂症伴阳明实热征象者,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的不能用安定剂的器质性疾病者。骨折或骨关节病或年老及年幼不宜用电休克、电针等治疗。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四黄栀子汤。
??注意事项:因清热泻火所用药尽苦寒之晶,久服可影响食欲,损伤脾胃。待病情好转后,就必须用安神养胃之剂,以减轻不良反应并巩固疗效。

二、活血化瘀

?? 《内经》中早就有关于血瘀与精神病关系的论述,在治疗方略上则少论述。明确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精神病的则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清代名医王清任又创拟了癫狂梦醒汤治疗各种精神病,他也是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近年来许多精神病学工作者十分推崇活血化瘀法治疗精神疾病。
??适应证: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周期加剧者,此类病女性患者较多;病期短的妄想型,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对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产后精神病及癔症性精神病有效。症状表现为烦扰不安,恼怒多言,妄见妄闻,思维离奇,行为紊乱。治疗此病例疗效好。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癫狂梦醒汤为主,可加服大黄廑虫丸。
??注意事项:国内一些学者报道,活血化瘀治疗精神病,显效率为40%~90%,临床上未见有明显副作用。由于活血化瘀方剂中破血攻逐类药物较多,所以凡是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可采用此方剂治疗。气血两亏、体弱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

三、涤痰开窍

?? 治疗狂症宜下其痰的治疗方法还是首见于《内经》。用此法的系统治疗精神病则较晚。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最先推出三圣散,到了明清以后就成了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方剂,并广泛流传。涤痰开窍法的主方依据就是癫狂是痰迷心窍所致。此法的疗效和评价有待进一步探讨。
??适应证: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为肝郁痰结者。
??常用方剂:轻者用解郁化痰汤、解郁温胆汤、顺气导痰汤。木僵呆滞、神思迷惘者可加菖莆、柴胡、郁金,也可先服苏合香丸开窍。胸膈烦闷而又身体壮实的患者可用三圣散。如胸肋胀痛者可加龙骨、钩藤、牡蛎。如单服三圣散无效者,可合用逍遥散,还可单用龙虎丸。
??注意事项:三圣散和龙虎丸等类方剂服用后,可因吐泻而致脱水,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发现情况立即对症处理。

四、养血安神

?? 宋代王怀隐所著的《太平圣惠方》中对用养血安神法治疗精神病早有记载。明代李挺指出,用经期以及产后精神病都是耗血过多、阴虚血少所致。而虞博也认为癫是心血不足,治疗就要以养血安神为主。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以补气养血的药物,治疗阴虚血少,血虚神耗所致的精神病实为药症相符。
??适应证:老年性和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产后精神障碍,慢性精神分裂症兼精神不振,怔忡健忘,面色无华,饮食衰少,舌质淡,脉沉细弱。
??常用方剂:养血安神汤、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化裁。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等。胃寒肢冷加补骨脂、肉苁蓉。心惊妄想者加琥珀养心丹,也可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

五、温阳兴奋

?? 传统医学还没有用温阳兴奋药大剂量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中医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不良,西医对此类患者治疗上也是力不从心。有人根据古方中的“地黄饮子”能治“暗痱肾虚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的精神病症状,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取得了较好效果。
适应证: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反应性精神病,表现为情感冷漠,懒散退缩,呆滞少神,面色苍白,舌质淡,舌体胖少苔,脉沉缓细弱。
??常用方剂:地黄饮子加减,温阳兴奋汤等。
??注意事项:火热过亢者忌用。

·精神科常用中药·
??【1】 人 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人工栽培的为“园参”,野生的称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保持鲜活者为“鲜参”;晒干或烘于的园参称“生晒参”;加糖蒸制干燥后的园参称“红参”。山参晒干之后称为“生晒山参”。
??1.性状
??(1)鲜参:主根呈纺缍形或圆柱形,为5~7年生,主根长5~1 5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黄白色,表皮鲜亮细腻。芦头下根体有横纹,下部有支根2~4条,一般以1条居多,并生着细长须根数条,质嫩而脆,味微苦。有的很像人形故名“人参”。
??(2)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厘米,直径细1~2厘米,表面呈灰黄色,上部有明显横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有细长须根数条。芦头长1~4厘米,直径0.3~1.5厘米,呈弯曲状,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棕黄色。香气特异、味微苦、性甘。它是将鲜参剪下细支根和不定根,不经蒸制,晒干或烘干的园参。
??(3)红参:全长6~17厘米,主根长3~10厘米,表面红棕色,呈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有纵沟、横纹,上部可见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根基上有茎痕和1~2条折断的不定根。质硬而脆,断面平,角质样。
??(4)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一般均成人字形。长2~10厘米,表面灰黄色,具纵纹,支根多数是2条。须根的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
??2.炮制
??(1)鲜参:洗净,剪须,待用。
??(2)生晒参:鲜参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
??(3)红参:鲜参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4)生晒山参:去芦,用时粉碎或捣碎。
??3.功能与主治
??(1)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精神科医生要用于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癫症日久,郁症心脾两虚,心气不足的患者,以及狂症恢复期体虚明显的。
??(2)补益脾肺:味甘,人肺经能补脾肺之气。常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所引起的脘腹痞满,食欲不振,泄泻及呕吐等,及肺气虚弱的短气喘咳等症。
??《本草纲目》中有:“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如用升麻引药上行,治病有事半功倍之效。癫症日久可出现心气虚、心脾两虚,是“久病必虚”的结果。养心汤、归脾汤用于临床,效果很好。
??(3)安神定志:人参能益心志、安心神。治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怔忡症,神经衰弱等可与酸枣仁,茯神、当归等养血安神药配伍。西医常用人参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取得满意疗效,这可能是因人参能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人参还有明显的益智作用。如人参养荣丸等古方剂可治疗健忘,现代一些益智药中也把人参作为主味药应用。
??4.用法用量: 3~15g。多用小火另煎。如虚脱急救,町用25~50g煎汁,分次灌服。
??5.注意事项 肝阳上亢、湿阻热盛者忌用。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最好不要与萝卜、茶叶等同服。

??【2】 大 黄
??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大黄的根茎。野生、栽培的均有。立冬前后采挖,除去泥土及细根,削去外皮,阴干或烘干,切片生用或酒制用。
??1.处方用名 大黄、川军、酒大黄,熟军。
??2.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及肝经。
??3.功能主治 通便导泻时本药为苦寒攻下之要药。性直降下行。癫狂之症可因痰迷窍所致,滚痰丸治之效果甚好。
??大黄即此古方之主药。《本草》有:“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青礞石二两,焰硝二两,共用砂罐固济,煅红研末……,以水和丸如梧子大,常服10~20丸,小病50~60丸,缓病70~80丸,急病120丸,温水吞下,即卧勿动,候药逐上焦痰滞。”本品有凉血清热作用,可治疗热病发狂。《本草》有:“热病谵狂,川大黄五两,锉炒微赤,汤散。”大黄或以大黄为主药的方剂治疗癫狂有效。如以大黄为主药滚痰丸或一味大黄的将军汤等都能治疗癫狂中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可能是与大黄的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作用有关。
??4.用法用量 3~30g为一般用量。人煎剂宜后下,以免减弱泻下之力。本药生用峻猛,熟用缓和,酒炒用活血逐瘀。
??5.注意事项 服本药后,可能引起腹痛,黄色尿。妇女妊娠、产后、经期及哺乳期均应慎用。

??【3】 当 归
??为伞形种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等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晾至半天,捆成小把,烘至八成干,停火晾至干透即可。
??1.炮制
??(1)当归:剔除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2)酒当归:取当归片,依酒炙法炒干。
??处方名用:当归、全当归、当归身,当归尾、酒当归。
??2.性味与归经 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3.功能与主治 精神科主要用其养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能。癫症大部分为思虑过度,阴血耗伤,或因素体虚弱,久病不愈以至生化不足,耗血失血,肝血不足,魂不安宁所致。
表现头晕耳鸣,面色无华,易惊易恐,肢麻筋挛,舌淡,脉细弱,此则可用当归以补血养肝,魂舍而神可定。或用四物汤,酌加鹿角胶、木瓜、阿胶等药治疗癫症有好的疗效。
??4.用法用量 5~20g。全当归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当归身长于补血,当归尾长于活血化瘀,酒当归加强活血之效。
??5.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脾虚泄泻者不宜用。

??【4】 苏合香
??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的树脂,经加工制成。主产于土耳其南部至阿联酋、叙利亚北部。夏末秋初为适宜收集加工期。
??本品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为棕黄或暗棕色,半透明,质粘,气味芳香。
??1.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2.功能与主治 开窍、辟秽。《本草正》说:“杀虫毒,疗癫痛,止气逆疼痛。”《本草逢原》有:“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癫疾因痰气郁结,气郁暴厥,腹闷痛的症状较多见。因而可用苏合香、安息香、麝香为主药治疗。如苏合香丸。传统上用苏合香丸治疗气厥、梦魇,主要用以安神。
??3.用法用量 5~15g,宜作丸剂,不做汤剂。大剂量用时可用至30g。
??4.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体虚无瘀者慎用。

??【5】 何首乌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秋冬采挖,洗净泥土,切成厚片,晒干或微火烘干。
??1. 炮制 除杂质,洗净,稍浸,切厚片或块干燥备用。
??2.性味与归经 苦、干、涩、微温、无毒。人肝、肾经。
??3.功能与主治 本品味苦甘而涩,温而不燥,有补益精血之效,善解收敛精气。补肝肾,健筋骨,乌须发,为补血益精之良药。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筋骨无力者,腰膝酸软,遗精等症。常与地黄、当归、枸杞子、茯苓等配伍,增强疗效,如七宝美髯丹。若阳虚、气血不足,常与血余碳、肉苁蓉、杜仲等配伍,如赞化血余丹等。
??4.临床常用配伍 配怀牛膝,治肝血不足之头晕,目眩,肢体麻木。配枸杞子、菟丝子、牛膝治肝肾虚亏,须发早白,梦遗滑精等。配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磁石、川芎等治抑郁型神经症。
??5.用法用量 15~25g。制用补益肝肾,生用治肠燥便结。
??6.注意事项 脾虚湿盛者不宜用。忌铁器。

??【6】首乌藤
??为首乌的干燥藤茎。秋冬两季采制,除去残叶,捆把,干燥。
??1.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2.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
??3.功能与主治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等。外治皮肤瘙痒。
??4.临床常用配伍 配酸枣仁、五味子、丹参,治神经衰弱。配柏子仁、远志、枣仁,治阴虚血少所致的多梦,虚烦失眠等。配酸枣仁、伯子仁、龙眼肉,治血虚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贫血等。

??【7】半 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于燥球状块茎。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夏秋之间,也就是7~8月间,采挖块茎,除净残茎,须根及泥沙,擦去外皮,用水加明矾漂洗后晒干或烘干。
??1.炮制
??(1)生半夏,除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洗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明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试微有麻舌感后沥出,洗净,切厚片,燥。每100公斤半夏,用明矾20公斤。
??(3)姜半夏:半夏洗净后,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透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l00公斤半夏,用生姜25公斤,白矾12.5公斤。
??(4)法半夏:取半夏分开大小,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两次煎液,倒入由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2次,pH值要保持在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是烘干。半夏100公斤,甘草15公斤灰10公斤。
??2.处方用名 半夏、法夏、姜半夏、法半夏。
??3.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人脾、胃、肺经。
??4.功能与主治 本药有燥湿化痰,降递止呕,宽中散结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精神病,新近药理研究证明,它有与氯丙嗪和舒必利相类似的抗中枢性镇吐、镇咳作用。因而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症状。
??(1)眩晕: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导致的眩晕,头重昏蒙,胸脘痞闷。用以祛痰降浊,燥湿运脾,常与茯苓、白术、枳实、天麻等配伍,组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2)狂症:痰涎壅遏,蒙蔽清窍,导致神迷意乱,毁物伤人,不避亲疏者,用此药可涤痰降浊,常与黄芩、礞石、大黄、竹沥配伍。如竹沥达痰丸。
??(3)梅核气:痰结咽中之梅核气,如有炙脔咳不出而又咽不下,以此药燥湿祛痰,行气散结,常与茯苓、厚朴、苏叶、生姜等合用,如半夏厚朴汤。
??(4)癫痫:风痰上蒙清窍,突然昏仆倒地,手足抽搐,口吐涎沫,阵发而过则如常人。用半夏燥湿化痰,并与菖蒲、全蝎、远志、天麻、竹沥等共伍,组方如定痛丸之类。
??(5)呕吐:痰饮内停,胃气不降,痰饮湿邪阻滞于胃,则胃气不和,逆而上行导致呕吐呃逆。此药则能降逆止呕,常与生姜合用,组方为大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丸;实热者可配栀子、竹茹,组成竹茹汤。
??(6)不寐:痰湿中阻,胃气不和而致失眠,脘闷暖气者,用此药燥湿和胃,常与秫米同用,如丰夏秫米汤,与竹茹、陈皮等配伍组为温胆肠。
??5.临床常用配伍 配竹茹,治脾胃不和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恶心、痰浊为患的眩晕,虚烦难眠,妊娠呕吐等。配柴胡,治胸胁烦满头晕呕吐。配夏枯草,治痰热上扰之失眠和夜寐易惊。配厚朴、茯苓、苏叶,治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塞的梅核气症。配生姜、大枣、紫苏、厚朴,治梅核气,七情郁结,痰涎凝聚,胸胁痞满,咽喉不畅等。配生赭石、生甘草、生大黄、旋复花、瓜蒌等,随症加减,治疗顽固性的神经呕吐。配代赭石、生姜、旋复花、竹茹,治神经性呕吐兼有神经官能症者。
??6.用法与用量 lO-20g。生半夏有毒,多做外用,以祛痈肿。法半夏温燥性强,长于祛痰。姜半夏善和胃降逆,止呕。
??7.注意事项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偶服生半夏,对局部有强烈的毒性作用,麻辣味强烈,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流涎,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张口困难,严重的可窒息或呼吸停止。
刚艮中毒可服稀醋、鞣酸或蛋白、浓茶等。呼吸困难者要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支持疗法,对症处理。支持疗法可用醋1-2两,加姜汁内服或漱口。

??【8】牡 蛎
??为牡蛎科动物牡蛎的贝壳,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出产,四季可采。去肉,洗净,打碎生用或煅用。
??1.炮制 洗净,干燥,碾碎。煅牡蛎:取净牡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2.性味与归经 咸、涩、微寒。人肝、胆、肾经。
??3.功能与主治 重镇安神,益阴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烦躁不眠,心悸头痛,耳鸣目眩,潮热盗汗,遗梢。《本草》云:“止汗止渴作用,同麻黄根、蛇床子、于姜为粉,去阴汗。”对虚劳过度,梦遗泄精也有效。其补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精神科。癫症和狂症大多久病及肾而出现肾虚的表现,出现失眠、惊悸,补肾安神方中多以牡蛎为佐。
??4.临床常用配伍 配生菖根、治阴虚阳亢,症见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烦闷、失眠。配山萸治自汗、盗汗、滑遗精。配白芍,治阴虚或者是血热的自汗、盗汗。配龙骨,治神志不安、胆怯惊恐、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配桂枝、甘草、龙骨,治疗神经症。配龙骨、远志、酸枣仁,治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5.用法用量 20~50g。生用宜先煎。生牡蛎多用于潜阳、安神、软坚。煅牡蛎多用于收敛、制酸。

??【9】龙 骨
??为古代多种动物骨骼的化石。齿的化石为龙齿。产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龙骨四季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和杂质,存干燥处备用。可生用或煅用。
??1.处方用名 龙骨、煅龙骨。
??2.性味归经 甘、涩、平,人心、肝
??3.功能主治
??(1)重镇安神:本品质重,能镇惊安神,逐痰定悸。为惊、痫、癫、痉之要药。主要用于心悸,如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以之养心神,宁心志。常与牡蛎、白芍、桂枝等为伍。在治疗癫痫的烦躁、抽搐者,用龙骨可定惊安神。常与半夏、牡蛎、铅丹等配伍。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心脾虚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者,可与龟版、远志、菖蒲等配伍,以达滋阴潜阳,祛痰安神的功效。《千金方》中的孔圣枕中丹就是治疗健忘的名方。
??(2)平肝潜阳:本品质重性降,人下焦,能平降肝阳,味甘略有益阴的作用。用于阴虚阳亢引起之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者,以其平肝潜阳之力,配以代赭石、白芍、牛膝,组成镇肝熄风汤;若阳气亏虚而潮热盗汗者,常与白芍、牡蛎、附子合用,如二至汤加龙骨牡蛎汤。
??(3)收敛固涩:本药味涩能收敛,又可固脱。与肉桂、党参、熟地、茯苓、甘草等合用,治疗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以此可涩精止遗。其方为龙骨汤。
??4.临床常用配伍 配牡蛎,治心神不宁,健忘失眠,虚汗遗精。配白芍、代赭石、牡蛎,治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目眩、头晕等症。配朱砂、酸枣仁、远志,治神志不宁、心悸、失眠及癫痫狂等症。
??5.用量用法 20-50g.生用宜先煎。生龙骨多用以安神,平肝;煅龙骨多用作收敛固涩。

??【10】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生长,秋末采收,碾去外皮,筛净,阴干即可。
??1.炮制
??(1)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
??(2)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制霜。
??2.性味与归经 甘平,人心、肝、肾经。
??3.功能与主治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1)养心安神:本品味甘性润,人心经。能滋养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虚所致的怔仲、惊悸、虚烦失眠等症。多以酸枣仁、远志、熟地、当归等同用,组为养心汤等,用以养心益血,安神除烦。与枸杞、熟地、石莒蒲、当归等配伍,组方为柏子养心丸,可治心血亏损而表现为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健忘虚烦者。有养血安神的功效。
??(2)润肠通便:本药富含油脂,质润多液,故能润肠通便。
适用于阴血不足,老年体弱及产后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之症。可与火麻仁、生地黄等同用。
??4.临床常用配伍 配煅牡蛎、麻黄根、五味子,治阴虚盗汗,配炒酸枣仁、知母,治健忘、失眠、心跳心慌。配酸枣仁,治失眠症。配夜交藤、炒酸枣仁、茯苓、远志,治疗心悸、失眠。配当归、熟地、牡蛎、制首乌,治疗血虚失眠。配五味子,治虚烦不寐、怔忡、心悸及阴虚盗汗等。配党参、当归、酸枣仁、远志、茯苓等,治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健忘等。
??5.用法用量 10~25g,大剂量可用30g。
??6.注意事项 有痰湿及便溏者慎用。

? 【11】远 志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根皮。产河南、辽宁、山东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抽出木心,晒干备用。
??1.炮制
??(1)远志: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晒干。
??(2)制远志: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
??慢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100公斤远志,用甘草6公斤。
??2.处方用名 远志、炙远志。
??3.性味归经 苦、辛、温。人心、肺、肾经。
??4.功能与主治 宁心安神,祛痰通窍。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等。《本草纲目》载:“远志,人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电,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本药气温味苦,善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能益气安神。用于失眠(心气虚所致惊悸失眠者)常配以人参、酸枣仁,龙齿、茯苓组成方剂为远志饮,本品芳香清冽,祛痰定惊,功效卓著。用于痈症(风痰上扰,昏仆抽搐,口吐痰涎者),祛痰定惊,常与菖蒲、半夏、天麻、全蝎配伍,方为定痛九。若病后心神不宁,惊悸,恐惧者,与人参、朱砂、龙齿配伍,方为远志丸。
??5.精神科临床配伍 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可配五味子并加适量糖。配郁金,治痰气郁滞的怔忡,惊悸,健忘及神志模糊等症。配酸枣仁治虚而挟滞的惊悸,怔忡,不寐等。配石菖蒲治头昏,头脑不清,心神不稳定,心烦意乱,甚或表情淡漠,痴呆等症。配酸枣仁、百合,治神经衰弱、心悸气短、失眠头晕、心动过速,健忘,配茯苓、党参、龙齿,治心悸,多梦。配天麻、全蝎、半夏、陈皮、治痫症。配朱砂、茯苓、龙骨,治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等症。配石菖蒲、白矾、郁金,治痰阻心窍,精神迷乱之症。
??6.用法用量 5~15g。
??7.注意事项 本晶具辛温燥烈之性,阴虚阳亢者慎用。

??【12】白 芍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春末和秋季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及泥土,洗净,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1.炮制
??(1)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取白芍片,照清炒法炒至微黄:
??(3)酒白芍:把白芍片按酒炙法炒至微黄。
??2.处方用名 白芍、杭白芍、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等。
??3.性味与归经 酸、苦、微寒。人肝、脾、心经。
??4.功能与主治
??(1)养血敛阴:本药性属微寒,酸能收敛,人肝脾血分,有补养营血,收敛阴液的作用。适于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常配熟地、当归、川芎等同用。
??(2)柔肝止痛:本品味酸,入肝经。有养血柔肝、止痛之功效,能缓和因肝气不和或肝乘脾所引起的脘腹及胸胁疼痛,痛经、手足拘挛等症。常与甘草、柴胡、枳实等同用。
??(3)本品还有平抑肝阳的作用,适于肝阳亢盛所致的易惊易怒,眩晕等症。可配钩藤、菊花等同用。
??5.临床常用配伍 配合欢花治神情抑郁,焦虑恍惚,失眠等症。配枸杞子治头目眩晕,口十目赤,心悸等症。配牡蛎、龙骨、五味子,治阴虚所致的自汗盗汗。配钩藤,治肝血,肝阴不足,肝阳偏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配龟版治腰膝酸痛,胸胁隐痛,遗精,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配甘草、牛膝、木瓜治阴液受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及腿足挛缩难伸。配石决明、女贞子、钩藤治肝阴不足所致的头部胀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
??6.用法用量 10-25g。生白芍多用于平肝,炒白芍多用于凉血养阴。
??7.注意事项 腹满者忌用,反藜芦。

??【13】玄 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等地。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泥土,剥取根皮,切片晒于。也有蒸透后再切片的。
??1.炮制 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燥;或稍泡短时捞出,蒸透,稍凉后切成薄片,干燥备用。
??2.处方名 玄参、元参、黑玄参。
??3.性味归经 甘、苦、咸、寒。入肺、胃、肾经。
??4.功能与主治
??(1)清热滋阴:本品苦寒清热,甘寒养阴。故历代均视其为滋阴降火之要药。所以对热毒实证,阴虚热症所致的伤阴劫液,口渴烦热,夜寐不安,神昏谵语等症均有较好疗效,常配麦科冬、生地等。
??(2)泻火解毒:《本草》说:“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清肃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故《活人书》治伤寒阴毒,汗下后毒不散,及心下懊侬,烦不能眠。心神颠倒欲绝者,俱用玄参。”可风其泄火解毒之功。常配黄连、麦冬同用。
??5.用法用量 15~50g。
??6.注意事项 脾虚有湿,便溏者忌用。反藜芦。

?? 【14】白 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全国各地均有可栽培,主产长江流域各省及山西等地,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备用。
??1.炮制
??(1)白术:除杂,洗净,切厚片,干燥。
??(2)土白术:取白术片,用优龙肝细粉炒至表现挂有土色,筛去多余的土,每100公斤白术用优龙片20公斤。
??(3)炒白术:将蜜炙陈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人白术片,炒到焦黄色逸出焦香味,取出,筛掉蜜炙陈皮。每百公斤白术片需蜜炙陈皮10公斤。
??2.性味与归经 甘、苦、温。入脾、胃经。
??3.功能与主治 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
??《本草汇言》说:“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阐明了白术补脾健胃之功效。《本草求真》说:“白术缘何亏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补脾气第一要药也。”怒伤肝思伤脾,如思虑过度可选此药。
??4.用法用量 5~20g。生用健脾而不燥,炒用则增加燥湿之能,炒焦则用于脾湿有寒,土炒则能补脾止泻。
??5.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忌用。

?? 【15】黄 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生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宁夏及东北等地。春秋二季均可采挖。
??质量以6~7年生的为好。挖出后,除去根头有空心部分及须根,晒干或切片后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1.炮制
??(1)黄芪: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蜜黄芪:取黄芪片,照密炙法炒至不粘手。
??2.处方用名 生黄芪、黄芪、炙黄芪、绵黄芪。
??3.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脾、肺经。
??4.功能与主治
??(1)补气升阳:是重要而常用的补气药。性味甘而微温,功在脾肺,补脾益气而又兼升阳之效。多用于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短气,自汗及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胃、肾下垂等,常配党参、白术或升麻、柴胡等药使用。
??(2)固表止汗:《本草正义》指出:“能达人之肤表肌肉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指出其固表止汗之能。
??(3)常配白术、防已、桂枝、茯苓等疗虚症水肿与风湿改善肾脏功能。
??(4)本品为治疮痈之要药。温养脾胃以生肌、补益元气而托毒,可以同党参、当归、肉桂等。《本草纲目》云:“元素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癫狂病患者久病必虚,出现心气虚,心脾两虚。《本草正义》说:“黄芪,补益中土,湿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故癫狂有心脾气虚表现者,用黄芪最为合适。神经症患者多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多汗、自汗,本品是固表止汗的要药。常与煅牡蛎,麻黄根共伍,一敛一补,共奏固卫止汗之功,如牡蛎散;还可与附子为伍,治阳虚卫外不固。汗出肢冷之疾,如益气助阳,固表止汗之芪附汤。还可与白术、防风为伍,组为玉屏风散,可治表虚易外感之症。
??5.用法与用量 6~30g。生黄芪可用于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炙黄芪多用于补气健脾。
??6.注意事项 气滞湿阻,食滞脘闷,疮疡初起,表实邪盛等症忌用。

?? 【16】丹 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产于四川、河南、山西等省。秋冬采挖,去掉茎叶、须根、泥沙,晒干备用。
??1.炮制
??(1)丹参: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润透,切厚片,干燥待用。
??(2)酒丹参:取丹参片,照酒炙法炒干。
??2.性味归经 苦、微寒。入心、肝经。
??3.功能主治 主要为活血化瘀,凉血除烦。
??《本草求真》载:“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气、疮、疥肿毒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1)活血化瘀:本品有入血分,苦降下行之能,血行则瘀去痛止,可疗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胁刺痛,胸闷腹胀者常与枳壳、柴胡、白芍、当归等同组方剂为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活血。与檀香、砂仁同用,可治血瘀气滞,胸痞气短,心烦不安之症,以活血化瘀止痛。
??(2)凉血除烦:本品性寒,可除血中之热,有凉血除烦之功效。用以治疗心神不安所致烦躁不眠、心悸者,常与生地、麦冬、枣仁、远志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4.临床常用配伍 配酸枣仁、何首乌、柏子仁,治失眠烦躁,心悸怔忡等。配远志、柏子仁、枣仁、夜交藤治心跳不眠。
??配紫石英、龙骨、熟枣仁、牡蛎治神经衰弱、失眠、心悸、烦躁不安。配五味子,治神经衰弱。配生地、玄参、黄连,治心烦不寐
??5.用量用法 10-20g。
??6.注意事项 反藜芦。

?? 【17】 黄 连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等省。秋季挖取,剪去茎叶、须根,干燥备用。
??1.炮制
??(1)黄连: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每100公斤黄连用黄酒12.5公斤。
??(3)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黄连、生姜比例同上。
??(4)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凉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即成。每100公斤黄连用吴茱萸10公斤。
??2.处方用名 川黄连、鸡爪黄连、雅连、姜黄连、黄连碳。
??3.性味归经 苦、寒,人心胃、肝、胆、大肠经。
??4.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高热神昏心烦不眠等症。酒黄连可引药止行,清上焦之火。黄连炒黑的黄连碳,主要功能为止血。萸黄连,可使黄连寒而不滞,善降肝胆之火。姜黄连可缓和其寒性,功于清胃和胃止呕吐。
??5.临床常用配伍 配阿胶、黄芩或黄柏、栀子或大黄、黄芩等药物,治疗心火亢盛,烦躁不眠,高热心烦,神昏谵语等症。配朱砂、生地,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配朱砂、生甘草,治心烦脑胀,心忙,怔忡,心下痞闷等。配阿胶、白芍、鸡子黄,治阴血不足,心烦不眠者。
??6.用法用量 5~15g。外用可作煎剂洗眼,或研末调膏等。

?? 【18】 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秋季采下成熟果实晒干备用。
??1.处方用名 五味子、北五味。
??2.性味归经 酸温。人肺、肾经。
??3.功能主治
??(1)敛肺滋肾:本品味酸,上能敛肺气,下滋肾阴,并有止咳平喘之效,适于肺肾俱虚,久咳气喘,常配熟地、党参、山药、麦冬等。
??(2)涩精止泻:本药酸收固涩,有固肾涩精和涩肠止泄的作用。用于肾气虚,精关不固之遗精、遗尿,可配桑螵硝、菟丝子、龙骨等同用。如治脾肾阳虚之久泻,可配肉豆寇、补骨脂等同用。
??(3)生津敛汗:本品有生津止喝,固涩敛汗的作用。津少口渴,可配麦冬、天花粉等。近年来,临床常用其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
??4.临床常用配伍 与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麦冬等配伍,名为八仙长寿丸。功能滋肾养肺,固气益寿。与杜促、淡苁蓉、巴戟肉、山药、茯苓、枸杞子、山萸肉配伍为“杨氏还少丹”,能补血益肾,固精壮神。
??5.用法用量 5~15g。

?? 【19】生地黄与熟地黄
??生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陕西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芦头,文火烘焙至八成干时,搓捻成圆形,即为干地黄,切片备用。若用鲜地黄则不须烘焙,挖取后,贮于湿沙土中即可。
??1.处方命名 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
??2.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3.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清热。能入血分,清营血邪热生津。常用于温热病邪入营,口渴舌绛,烦躁不安等症。配黄连、玄参等。配犀角、丹皮等,对血热出血诸症有效。
??(2)滋阴养血:本品质润多液,而能养血,甘寒又能滋阴。可与玄参、麦冬等配合,治疗热病伤津及消渴或阴虚内热,心烦潮热,口渴盗汗等症。
??熟地黄
??1.炮制
??(1)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按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厚片,干燥。每100公斤生地黄用黄酒30~50公斤。
??(2)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约八成干时,切厚片,干燥。
??2.处方用名 熟地、大熟地。
??3.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心、肝、肾经。
??4.功能主治
??(1)补血:本品味甘性温,补而不燥,人心、肝经,有良好的补血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与当归、白芍、益母草等配伍,治血虚月经不调。若崩漏属虚者,可与阿胶、当归等配伍。
??(2)滋阴:本品甘而滋润多液,入肝、肾经,既能补血又长于滋阴,为治肝肾阴虚的要药。凡属肝肾阴亏引起的潮热,盗汗,烦渴等症均可配山茱萸、山药和龟板、知母等共用。
??5.用法用量
??10~50g。砂仁拌熟地,可减少滋腻之性。
??6.临床常用配伍 配当归、柏子仁、酸枣仁,治心悸、失眠等。配人参、当归、远志、五味子,治少气、惊悸、失眠、健忘。
??7.注意事项
??(1)凡脾虚胃纳呆少,腹满便溏,或痰湿素盛者均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脾虚泄泻者不宜用。

?? 【20】 天南星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或同属他种植物的干燥球状块茎。主产于四川、河南、江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去茎叶、须根与外皮,洗净南星,用白矾水浸泡,再与生姜共煮后切片晒干,即为制南星。
??1.炮制
??(1)生天南星: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制天南星: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100公斤天南星,加白矾2公斤),泡一日后,再换水,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2-19 21:05
忘忧胶囊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资助的新药开发项目,是在众多抗抑郁中药名老中医经验、医院制剂、民族民间单验方的数据库基础上,经过处方论证、制备工艺、初步质量标准、动物筛选、临床预试等标准化的中药验方标准化筛选程序获得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对西医诊断为抑制症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的患者效果最佳,一般4周即可显效,治疗中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2-19 21:06
《医药经济报》讯  复旦大学科技组的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种只产在中国的特殊植物,将成为抗首味中药。

目前,项目组已对该植物的有效分离物PDS和3个有效新化合物申请了中国和美、日、德等8国保护。

    据专家介绍,该植物的抗抑郁作用是常用抗抑郁西药卡瓦卡瓦的2-3倍,氟西汀的1.5倍,并禀承了中药毒副作用极小的优点,其中最有效化合物的抗抑郁强度约为氟西汀的5倍。专家表示, PDS和有效单位化合物可开发出中药二类和一类新药,这一技术在近日的上海工博会上亮相,引起极大关注。
作者: lng7381    时间: 04-12-19 21:0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有8500万人之多。预计到2005年,抑郁症发病率将达到全球人口总数的10%。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可以说药物学家还未研制出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西药,而且已经使用的部分抗抑郁西药的副作用较大,因而开始从传统草药中寻找有效药物。在欧洲、20世纪90年代已用草药金丝桃的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迄今已有数百万德国人用过此品,且未见不良反应。在英国,还用金丝桃素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及帕金森症。目前经研究有抗焦虑作用的药材有:银杏、贯叶金丝桃、人参、胡黄连、野菊花、马齿苋、厚朴、大麻等;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药材有:柴胡、郁金、佛手、巴戟天等。以上药材,部分已被开发,但在开发深度、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余绝大部分还无人问津,其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作者: Ajuga    时间: 05-9-29 22:15
很好,鼓励这样的帖子
作者: 墓里瘟王    时间: 08-1-7 1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竹杖芒鞋    时间: 08-1-7 23:48
我相信中医的存在价值,但这个病中医是没办法的,我被骗了2,3千块钱的经验总结
作者: solidhx    时间: 08-1-22 03:12
北京安定医院的老中医王彦恒著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 一书,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作者: happydd    时间: 08-5-1 17:38
标题: 永远支持中医
希望中医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 linglongdeng    时间: 08-5-6 18:12

作者: gardeniaye    时间: 08-5-7 17:24
个人感觉不是很信服~
作者: happydd    时间: 08-5-7 20:35
标题: 支持一下
再支持一下,希望大家多提供这方面的好消息。谢谢大家
作者: tyfiona    时间: 08-7-31 1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reen    时间: 08-8-2 21:23
我花了将近1w看中医+针灸,4个月的时间,对情绪改善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就停了

不过听说这个大夫看好过不少人,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对症吧,支持中医治疗抑郁症,但是好的大夫还是少
作者: yjm    时间: 08-10-28 20:17
我想问一下中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什么样的效果吗?治疗费用贵吗?
作者: DE_LTF    时间: 08-10-28 22:18
我得抑郁前二年,求助于中医。看了许多名中医。没能治好。花钱就不说,最主要的是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中医对我是没有什么效果。

我和一位中医的博士生导师讨论过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用中医治疗抑郁症,其中包括针灸,担任国家项目)

他坦诚,现在治疗抑郁症,主要还是西医,中医只能是辅助疗法。

我想治疗抑郁症的最好方法是

西医+自我调整(改变认知)+中医
作者: superhuman    时间: 08-10-29 19:31
原帖由 DE_LTF 于 08-10-28 22:18 发表
西医+自我调整(改变认知)+中医


非常赞成,顶!
作者: 太阳妈妈    时间: 16-5-4 11:11
最近上阳光看了很多帖子,大多数人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有西药治好的,但帖子还是很少,多数是正在治疗中的,有一些已经十多年了,还在吃西药。今天看到了这个帖子,很难得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在论坛里。较全面的阐述了中医医疗抑郁症的各种疗法,其实对各位病友是一个启发,我因为家人抑郁症,自学了几年中医,深刻理解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也因此收益,因为有中医知识,选择合适的中医,我的孩子已走出了抑郁,没吃过西药,全靠中药调理,自己煮熬中草药,现在孩子身体比得抑郁症前还健康,中药从根本上调理好了她的体质,从此再也不用担忧什么抑郁症了。连过去的痛经,鼻炎,脸上背上的痘痘,统统都好了。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