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转:人际关系之形成发展阶段 [打印本页]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3 16:45
标题: 转:人际关系之形成发展阶段
在百度百科上查到“人际关系”的词条,觉得“人际关系之形成发展阶段”还比较靠谱,其他部分也不是没道理,但是读起来比较八股,有文革味儿。

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6060.htm#sub26060

人际关系之形成发展阶段

  奥尔特曼和泰勒对人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初步确定要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对象,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人们对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生活中,人自然而然地特别关注那些在某些方面能够吸引自己兴趣的人。但究竟把谁作为自己人际关系的对象,常常还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理性的抉择。选定交往对象后,就会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去接触对方,了解对方,通过初步沟通,人们可以明确双方进一步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可能与方向。定向阶段通常是个渐进的过程,但也不缺乏戏剧性的发展。比如两个邂逅相遇却一见如故的人,其关系的定向阶段就一次就完成了。

情感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双方主要是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卷入,但还是避免触及私密性领域,表露出的自我信息比较表面,因此仍然具有很大的正式性。

情感交流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的人际关系开始出现由正式交往转向非正式交往的实质性变化。表现在彼此形成了相当程度的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可以在私密性领域进行交流,能够相互提供诸如赞赏、批评、建议等真实的互动信息,情感卷入较深。

稳定交往阶段

  这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高水平。双方在心里上高度相容,彼此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绝大部分的私密性的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死之交”。但是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一层次的人际关系的人很少,人们在与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关系大多都处于第三阶段的水平上。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3 16:52
这篇不那么八股: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A%BA%E9%99%85%E5%85%B3%E7%B3%BB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11-4-23 20:51
没感觉.

我觉得人际关系的形成确实可以分几个阶段,但是这么生硬地严格划分实际上没有什么意思,比如说我可能会和谈得来的陌生网友很坦诚,说些深入的话题,但是换个时间和心境又会觉得疏远...

人和人之间,有个刺猬的比喻很贴切,靠得太近容易刺伤彼此,离得太远又无法彼此温暖....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3 21:04
这只能说网上人际关系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有所不同。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3 23:57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4 00:00 编辑

平衡感我肯定体会不出来,不过现实中和人交流会更小心,大多数人还是能宽容小错误的,只要不犯太严重的错误。

我总结的严重错误目前有:
1.严重依赖
2.过于防御
3.越界太多
4.情绪冲动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00:18
这四条总结得不错(评价?)。我倒是觉得可以先不管“平衡感”是怎么样的,体会不到就先放一放,你说的“小心”其实就是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有这个意识就行,小孩子也是这样学社交的,你家小都就是这样的吧。慢慢地经验积累起来了,也许就有了感觉了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05:49
我年轻的时候一直认为“人际关系”是个贬义词,和“拉关系”,“走后门”,“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是一回事,所以一直以来我和人交往都是本色交往,不屑于学习“婉转”,“含蓄”,“讨喜”,“捧场”这些社交技巧。在国内,人际关系确实比较复杂和混乱,现在有了市场经济还好多了,过去用这个票那个证的年代简直不拍马屁不走后门就寸步难行。

后来我的观念有了转变,因为在英国,我看到人际关系非常正常和有序,我才知道原来人际关系可以这样简单和良性。英国和中国都有“礼仪之邦”的名声,不同的是,中国人的礼仪注重等级,压抑个性,而英国人的礼仪注重平等,尊重个性。在英国,没有人以“恭敬”的口气说话,没有人脸上有“卑微”的表情。“尊重”在这里就等于“平等待人”,而不是将对方置于自己之上。“谦卑”、“忍让”在社交中没有位置,因为那意味着不平等。英国人的社交语言丰富而且成熟,有很多婉转含蓄幽默而又到位的表达方式。人们很注意维护与他人的和睦关系,常常使用善意的幽默、玩笑、调侃、自嘲来调节气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人们也很注意尊重别人的空间,避免涉及隐私,避免冒犯。我就曾经工作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明白了原来“人际关系”可以这样维持,可以这样美好、轻松、愉快、没有压力。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4 15:50
从本质上,我不能体会人际关系的愉快和美好,所有都是有压力的,无论是在美国上班还是租房子,在中国办事或者见老同学。之间的差距只有规则的复杂度不同,道德的底线不同,人的愿望不同。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18:29
玩儿完!我感觉美好的东东到了AS这儿全没感觉。我估计沉静也没觉得新西兰人的社交有什么美好,就知道人家喋喋不休地和她单向聊天。
作者: 沉~静    时间: 11-4-24 21:26
从本质上,我不能体会人际关系的愉快和美好,所有都是有压力的,无论是在美国上班还是租房子,在中国办事或者见老同学。之间的差距只有规则的复杂度不同,道德的底线不同,人的愿望不同。
燕原 发表于 11-4-24 15:50

+1

作者: 沉~静    时间: 11-4-24 21:47
9# blackeye 不仅是新西兰人。参考10楼。

不过,你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解说对我狠有启发: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对社交和人际的抗拒,原因在我自己,对别人也不区分远近高低,一视同仁一厢情愿地按AS标准要求,结果自然是愤世嫉俗。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21:58
不过,你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解说对我狠有启发: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对社交和人际的抗拒,原因在我自己,对别人也不区分远近高低,一视同仁一厢情愿地按AS标准要求,结果自 ...
沉~静 发表于 11-4-24 13:47


太好了,这么说我没白敲字。有个地方讨论真好,大家互相启发。你说的很多东西对我也有启发来着。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4 22:17
我又想起一条错误:不懂妥协。

黑眼睛为啥怕白敲字,感觉你敲字是为了其他人。
我敲字的时候才能理自己思路,不敲字就一片糊涂,所以敲字主要是为了自己。

看你们的文字对我启发也很多,不过我必须写点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真正理解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22:38
我敲字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不过主要还是为别人。7楼的字费了我很长时间,那种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在我心理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理清,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是在这里和AS们交流,让我慢慢看清了AS们的问题在哪里,不是很清,但是比过去清。所以我想把我的认识写出来,也许对你们有所帮助。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4 22:47
所以你需要我们的感谢不?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4 22:58
嘻嘻,不用,不过,告诉我说对你们有启发还是让我觉得没白死那么多脑细胞,仅此而已。而且,这也是reciprocity,是一种回应,对进一步的交流有促进作用。如果大家都各说各的,互不回应,就无法了解对方,不利于进一步的交流。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0:12
太理论了,我还是浑浑噩噩地过吧。
hdtany 发表于 11-4-24 15:54


这个回应说明我写的还不够通俗。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1:35
人际关系之所以不容易协调,是因为它牵扯到两个不同的人。如果协调得好,双方都舒服。你所说的“和朋友一起就是舒服的”,我理解你指的是自己感觉舒服,那么你的朋友是否舒服呢?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是不是需要做一些妥协或者努力,在自己舒服的同时也让别人舒服呢?这才是不容易做到的地方,也是AS们感到有压力的地方。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2:08
我敲字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不过主要还是为别人。
blackeye 发表于 11-4-24 14:38


这个“为别人”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意思,也不是“邀功”的意思,而是说我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说话的,是说给别人听的。实际上我在这里混主要是为自己,是为了了解我家的两个AS,为了寻求帮助儿子的途径。

我想,一般地说,社交不能给AS们带来快乐,不论他们怎么努力。那么就让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好了。沉静说有启发,我想指的是我观念的转变对她有启发,是不是沉静?AS们可能像我一样,厌恶人际关系社交技巧这些东西,认为这些东西虚伪,认为人际交往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如果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际关系,也许可以减轻对人际交往的抵触。如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就算没白写。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6:12
22# blackeye

我这个回复是以NT之心度AS之腹了。ty在网下告诉我说,她不知道自己和他人有区别,所以总是以为自己是怎样别人也是怎样,自己舒服当然别人也一样舒服。

如果是这样的,也许人际关系问题就不能像我这样看,也许如何照顾对方情绪就不是一个AS能够考虑的问题。我也糊涂了,那从AS的角度看,人际关系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06:35
方老师昨天在地里说“我以前总是想这个社会是不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来改变的,只能是我们改变孩子来适应社会。但事实是,社会不能改变来适应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不能改变来适应社会。这是个痛苦的残酷的事实。”

我很高兴她认识到了这点。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06:38
这个问题无解。

无解的一个原因是,我如果努力去适应社会,那么带来的结果是我的能力提高一分,但是我融入社会的愿望也同时降低一分,因为社会没有给我回应,回应让我感觉舒服的东西。

我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孩子们。我自己并不需要这些。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6:42
方老师昨天在地里说“我以前总是想这个社会是不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来改变的,只能是我们改变孩子来适应社会。但事实是,社会不能改变来适应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不能改变来适应社会。这是个痛苦的残酷的事实。”
...
燕原 发表于 11-4-24 22:35


我也看到那个贴了,确实感觉这个事实很残酷,同时也为方老师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而松了一口气。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06:46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5 06:51 编辑

很多NT也说,他们成熟的过程就是妥协社会的过程,如果不妥协,那就是幼稚/理想主义。

为什么要妥协社会?从人的自私性来说,应当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生存的利益。AS也一样,他们如果能力足够,能够为了生存去妥协社会规范。但是如果说NT社会有多么美好,我想我一辈子也体会不到。
我会喜欢一些NT个人,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有趣风格,但是在交往过程中,我希望双方本着NT/AS的交往原则来进行,因为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我不需要过于努力去适应NT规则。这才是朋友之道吧。
而且我不可避免地希望NT那边能多做一点,因为他们的能力强,他们不愿意只是因为他们是强势一方,不需要。但我还是希望强势一方能多做一些让步,这是弱势群体的自然心理吧。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6:51
无解的一个原因是,我如果努力去适应社会,那么带来的结果是我的能力提高一分,但是我融入社会的愿望也同时降低一分,因为社会没有给我回应,回应让我感觉舒服的东西。
燕原 发表于 11-4-24 22:38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5 06:57
我会喜欢一些NT个人,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有趣风格,但是在交往过程中,我希望双方本着NT/AS的交往原则来进行,因为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我不需要过于努力去适应NT规则。这才是朋友之道吧。
燕原 发表于 11-4-24 22:46


如果只是一对一,那么就是双方自定的规则了,那就灵活了,不过也是需要双方自愿才行,是不是?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包容的愿望和能力。

但是如果是一对多,那就麻烦了,如果没有共同的规则,就没法有效地交流。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07:02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5 07:03 编辑

我不可能从社会得到我需要的东西,因为我自己就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我对社会只能是妥协,而妥协只需要能力,不需要投入感情。当然我可以装出对老板有感情的样子。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从朋友那里得到真正的感情交流,不带技巧的,很原始的,这是我为什么一直感觉我最懂的是爱情,不是友谊。

因为朋友不需要太多,所以我很挑剔,嘻嘻。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07:06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5 07:10 编辑

网上的交流是另一种人际模式吧,对NT来说也是新的,对AS来说比现实更舒服。
所以相当于给AS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交流思想的渠道。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喜欢NT在网上不伪装,或者做另一个被现实压抑的自己。天涯那种经常吵架的地方我就感觉很好,而YL那种现实版人际关系我就感觉格格不入。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09:36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0:08 编辑
方老师昨天在地里说“我以前总是想这个社会是不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来改变的,只能是我们改变孩子来适应社会。但事实是,社会不能改变来适应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不能改变来适应社会。这是个痛苦的残酷的事实。”
...
燕原 发表于 11-4-25 06:35


这个社会是可能为孩子们而改变的。这些孩子,就是来促成这种改变的。只是,需要时间和努力。


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社会,其实一直在改变。不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但是,一些人或一些群体可以促进它的改变。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09:57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0:14 编辑
这个问题无解。

无解的一个原因是,我如果努力去适应社会,那么带来的结果是我的能力提高一分,但是我融入社会的愿望也同时降低一分,因为社会没有给我回应,回应让我感觉舒服的东西。

我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孩子们。我自己并不需要这些。燕原 发表于 11-4-25 06:38



有解,不是无解。

无解只是因为方向错误。为了彻底的融入需要先彻底的分离。努力适应也许只能带来更多的不适应。
作者: 沉~静    时间: 11-4-25 10:12
我想,一般地说,社交不能给AS们带来快乐,不论他们怎么努力。那么就让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好了。沉静说有启发,我想指的是我观念的转变对她有启发,是不是沉静?AS们可能像我一样,厌恶人际关系社交技巧这些东西,认为这些东西虚伪,认为人际交往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如果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际关系,也许可以减轻对人际交往的抵触。如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就算没白写。


blackeye 发表于 11-4-25 02:08
唔,我得到的启发,更多是指你对两个人探索形成关系的过程,求同存异、探索边界、找到平衡点这个过程。我以前没有这么把人际关系完全当作一个客观之物去看待过,都是带着自己一厢情愿的感情和判断去看待的,所以你的描述让我从一个置身而外不带感情的角度看了一下问题。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0:15
我看到小小的乐观主义还是挺欣慰的,虽然我是坚定的悲观主义者。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0:22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0:38 编辑
我看到小小的乐观主义还是挺欣慰的,虽然我是坚定的悲观主义者。
燕原 发表于 11-4-25 10:15


不是我乐观,而是因为我走过那条有解的路。


你看过《天龙八部》吗? 还记得那个珍笼棋局怎么解开的吗?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0:26
方老师昨天在地里说“我以前总是想这个社会是不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来改变的,只能是我们改变孩子来适应社会。但事实是,社会不能改变来适应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不能改变来适应社会。这是个痛苦的残酷的事实。”
...
燕原 发表于 11-4-25 06:35



这段话有链接吗?我想看一看。


我对以琳不了解,以前以为它帮助孩子适应社会,是基于不改变他们本质的部分呢。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改变孩子才能够让他们适应社会。但我发现,不改变才能改变。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0:32
就在方老师最新的帖子里面。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0:44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1:10 编辑

39# 燕原

想找她最新的贴子,却无从下手。能给我个链接吗?先谢谢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3:15
别谢我,给你链接很容易,不过寻找是一种能力培养,而且方老师的帖子最好找了。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4:31
别谢我,给你链接很容易,不过寻找是一种能力培养,而且方老师的帖子最好找了。
燕原 发表于 11-4-25 13:15


唉,在那里找贴子,算了。难言之隐。

其实看不看无所谓。就不明白为啥你要考我这个能力。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4:43
没有恶意,就是想制造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5:35
43# 燕原

深入了解什么? 我?

想了解什么,直接问我就行了。我肯定实话实说。
作者: 缺耳朵老虎    时间: 11-4-25 15:41
上不了yl 的论坛啊。最近一直上不去。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6:07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6:21 编辑

一直往下面翻,原来是在上面啊。而且,作者也不是方静。

本来是是懒得翻地。。。。。后来纯粹当作考试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6:15
我也上不去了,最近那里新帖子很少,没啥特别值得看的。

小小,你原来在YL批过方老师的方法,我以为你对她很了解,或者至少看了不少帖子,现在你说对YL不了解,我就糊涂了。除了YL,其他地方好像没有更全面的了解ASD的信息的地方了呀。

我认为YL的帖子还是很值得看的,特别是一些老家长的经验,能开阔思路。虽然我们自己的孩子可能更像自己,不过做父母是很容易出偏差的,因为只面对一个孩子。方老师见过几千个孩子,几乎对每个都能说到点子上,但是面对石头还出了不少差错,这个让我警惕其实我们父母往往会当局者迷,犯了错都不知,属于人的一种惯性吧,那就更应当多看其他家长的帖子了。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6:18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6:20 编辑

看了。了解了前言后语。

我觉得她太紧张了。压力太大了。她问:下一步怎么走。对于未来,我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唯一知道的是,他们需要慢节奏的生活。

她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也许放松、放下沉重而僵硬的壳、放下承担一切的努力,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去看一看自己无法承担的痛苦,也许,是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6:26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5 16:40 编辑
我也上不去了,最近那里新帖子很少,没啥特别值得看的。

小小,你原来在YL批过方老师的方法,我以为你对她很了解,或者至少看了不少帖子,现在你说对YL不了解,我就糊涂了。除了YL,其他地方好像没有更全面的了解 ...
燕原 发表于 11-4-25 16:15


我批过她的方法吗? 没有。我批的是她的态度----不是她对自己孩子的态度,而是她对ASD这东西的态度。态度这东西,不用了解太多方法,在言谈之中就流露出来了。

YL的东西不全面。有些片面。

你知道长沙红豆论坛吗?那里有另一个面。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6:44
你是说传统文化那些帖子么?
其实传统文化的每个框架都挺好的,毕竟是符合历史和人性的,而且没准已经进入基因记忆,比起科学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信仰也有其两面性,在让自己自洽的同时,排斥了其他思维方式。当然这也是人性,无解。

我有时候也会想,我是不是陷入了AS信仰,感觉无法接受NT思维方式,所以我不停地在尝试和NT接触,但是每次都碰到生理底线,那是无法突破的。不过我相信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在尝试的过程中改变的。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6:46
老家长的经验虽然有用,但路还得自己走,而且一个孩子可能是一种表现。对一个孩子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对另一个孩子有效。即使方法有效,但不同的家长在对方法的把握和运用上还有差别。这差别可能就会导致方法失效。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放松的心态、对未来的信心。如果自己都不能够在这个社会里放松地融入,又如何能够教给孩子放松地融入? 对他们而言,身教远大于言传----哪怕是你内心的紧张都可能导致他们行为的紧张。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6:50
不过信仰也有其两面性,在让自己自洽的同时,排斥了其他思维方式。当然这也是人性,无解。

燕原 发表于 11-4-25 16:44


我觉得,这一是要看信的是什么,有些信仰本身是排斥另外的信仰的。二是要看怎么看。比如你明知道某条路是错的,并且知道错在哪里,你听到有人说要走这条路、并且论证这条路多么正确,你当然不会接受,甚至都不会听完论证。这是很正常的,但却不能算是排斥其他的思维。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5 17:01
我有时候也会想,我是不是陷入了AS信仰,感觉无法接受NT思维方式,所以我不停地在尝试和NT接触,但是每次都碰到生理底线,那是无法突破的。不过我相信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在尝试的过程中改变的。燕原 发表于 11-4-25 16:44


每次的无法突破,也许就是在向你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此路不通,请继续尝试其他的路。


很多次我在绝望地放弃之后,才发现“柳暗花明”是另一条路。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5 17:09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5 17:14 编辑

你怎么都是文科词汇啊,也许你没有生理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我的猜测哦。

心理问题相对好解决,用罗杰斯方法从根子上挖掘,挖得越深,解决的可能性越大。
生理问题应当从生理上宽容,毕竟不是目前人力所能克服的。
我这几年改变很大的是思路和心理,基本不变的是生理基础。

所以从生理上,特别是感统和大脑结构上,我是一贯泼凉水的,这不是任何传统文化或者思维方式的改变所能改变的。但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避免很多心理问题,提高融入能力。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6 16:12
文科词汇是什么呀? 是指“柳暗花明”吗? 这是个人爱好吧,还与生理问题、心理问题有关?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6 16:26
我又想起一条错误:不懂妥协。

黑眼睛为啥怕白敲字,感觉你敲字是为了其他人。
我敲字的时候才能理自己思路,不敲字就一片糊涂,所以敲字主要是为了自己。

看你们的文字对我启发也很多,不过我必须写点什么才 ...
燕原 发表于 11-4-24 14:17


燕原,如果你敲字是为自己,我觉得你应该单开一贴,把你的思考放在一起。现在你的很多思考都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帖子里,不利于我们学习领会。比如你总结的几条严重错误,过几天就找不着了。你看如何?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6 17:07
而且我不可避免地希望NT那边能多做一点,因为他们的能力强,他们不愿意只是因为他们是强势一方,不需要。但我还是希望强势一方能多做一些让步,这是弱势群体的自然心理吧。
燕原 发表于 11-4-24 22:46


在一对一的个人关系中,NT一方有可能多做一些。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对等的关系,很不容易维持。ty和她的两个天使的关系就证明了这一点,双方都很累,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也是无法长久的。

说现实残酷,不仅仅在于ASD们受生理的局限无法融入社会,也在于NT们无法长期地宽容不对等的关系,即使在NT之间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NT和ASD的个人关系如果想健康和长久,保持距离是必须的(这也是NT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对ASD接纳的关键除了要求NT转变观念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尊重NT和ASD各自的空间,而不是试图消除这种空间,把二者人为地拉近。不是要求NT去迁就ASD的方式,也不是要求ASD迁就NT的方式,而是在NT社会里为ASD开辟一个适合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时提供通向主流社会的桥梁,供双方自由使用。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2:10
从整体大方向上来说,改变更多的肯定是NT社会。因为它不改变,作为自然存在的ASD就无法融入,那就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但在小范围的群体关系中,肯定ASD付出努力更多一些。因为对某个NT来说,他在ASD身上无法获得的良好关系,可以在其他NT身上获得。而ASD无法从某个NT身上获得的关系,一般也不可能从其他NT身上获得。所以,他想要保持一种关系,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除非,他完全放弃这个关系----而其实这才是正解。

即使NT社会的改变多于ASD本身的改变,但这个改变的促成,也是ASD们(包括他们的亲朋)付出的努力更多。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如此切身的渴望融入的体验,只有他们才有需要改变外界的深切动力。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2:32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7 13:13 编辑

54# 燕原

我不知道罗杰斯是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挖的。我是从身体入手的,主要方法是按摩打坐冥想。几年下来我的体态面容眼神都有了很大变化。

其实身心本一体的。中国自古就有“相由心生”的说法,七情六欲会影响身体健康也是定论。而佛道的很多修行方法也是增加对植物神经的控制和调整的,也会改变感官所接收的范围。现在西方也有很多提到“身心合一”,通过改变心灵来改变身体的。

所以,即使是先天生理的,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7 12:35
燕原,如果你敲字是为自己,我觉得你应该单开一贴,把你的思考放在一起。现在你的很多思考都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帖子里,不利于我们学习领会。比如你总结的几条严重错误,过几天就找不着了。你看如何?
blackeye 发表于 11-4-26 16:26


我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不用再看了,说明已经固化进我的系统了,在YL写的都是教育孩子的那些不成熟想法,特别是书上的,写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应当执行,放着再看。

我总感觉我的具体想法对其他人应当没意义,因为太个体化了,除非遇到想了解我的人。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7 13:52
婚姻其实也是不对等关系,互补为主。
我在婚姻中的感觉比交朋友要好,可能就是因为朋友的概念在NT里面要求要对等。

我一开始怎么也想不明白,互补的朋友难道不需要么?后来发现,还是男的更愿意和我发展这种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男女差异本来就很大,女的往往要求相同,所以我和NT女的关系就会停留在比较远的地方。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4:37
婚姻中的两个人不是平等的吗?  互补与平等不冲突啊?

对等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4:38
【词目】对等   
【读音】duì děng   
【释义】同等,平等;地位、级别或条件相等。


为什么要说婚姻是不对等的关系呢?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4:41
可能就是因为朋友的概念在NT里面要求要对等。
燕原 发表于 11-4-27 13:52


这和我的感觉刚好相反:我觉得NT即使是朋友关系也是不对等的,大多数人。

只是当关系远的时候,这种不对等不明显罢了,差别不大,在可以被接受的范围内。而关系近的话,则这种不对等就明显起来。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7 15:57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7 17:20 编辑
老公常笑我笨,被人卖了,帮人数钱也就认了,偏没见过我这号边帮人数钱边替人惋惜卖亏了的白痴。hdtany 发表于 11-4-27 14:44


所以我觉得有些NT是很奇怪的。明明从众人当中选择了那个人,跟她结婚,要跟她过一辈子,不努力让她开心也罢了,为什么还要嘲笑她白痴呢?


可这样的NT比比皆是。越是亲密关系中的人,这种嘲笑越普遍。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7 17:30
我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不用再看了,说明已经固化进我的系统了,在YL写的都是教育孩子的那些不成熟想法,特别是书上的,写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应当执行,放着再看。

我总感觉我的具体想法对其他人应当没意义,因 ...
燕原 发表于 11-4-27 04:35


随你吧。我觉得你的想法对别人是有借鉴作用的,对我来说,你经常会从一个我想不到的角度看问题,这就是意义。

关于“固化”,我觉得我儿子学东西也有这个特点,有些东西是一次性通过,不吃回头草,所以他特别烦学校里一遍一遍的复习。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7 17:46
婚姻其实也是不对等关系,互补为主。
我在婚姻中的感觉比交朋友要好,可能就是因为朋友的概念在NT里面要求要对等。
燕原 发表于 11-4-27 05:52


你说的是静态,你取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会看到不对等。我说的是动态,如果婚姻不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就只有散伙。和朋友关系不同的是,在婚姻中两个人距离很近,在这样近的距离相处,任何人都很难避免冲突。所以吵架是正常的,不吵是异常。吵架就是在寻求平衡和互相的边界,如果磨合成功,两个人就能白头偕老,老了就不吵了。

婚姻中对平衡起作用的东西很多,比如金钱,地位,感情,孩子,等等,所以婚姻关系很复杂,比朋友关系要复杂得多,也要难以平衡得多。但是,原则上和朋友关系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拉开距离,尊重彼此的空间,调整双方的给予和付出,使之大致平衡,这样的婚姻就能维持。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04:45
我不会把信奉爱情至上的善男信女们给吓着了吧?我这个观点是不是太功利了?不过我说的是婚姻,不是爱情。谈恋爱时不能使用婚姻规则,婚姻里不能使用恋爱规则,否则就全乱套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8 07:24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8 07:27 编辑

从我的角度来看,朋友关系比婚姻要复杂,不过我能理解NT的角度,就我父母来说,我妈肯定是认为朋友关系更简单的,兄弟姐妹关系也简单,而我爸反之,他生活中最能够维持得好的就是亲密家庭关系了。

我同意你的婚姻观念和友谊观念,不过AS和NT交朋友,从我们的实践证明比维持婚姻更累,而且从精力上没有付出那么多的必要,所以没有没有吧,也无所谓了。

这个很累有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我们无法保持70%的平衡感。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07:39
要我说,维持AS和NT的婚姻关系比维持AS和NT的朋友关系要累多了。咳咳。当然这是从我的角度看,不知道我家大AS怎么看。

不过,你认为婚姻关系比朋友关系要更容易维持,这是什么道理我还没想明白。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8 07:44
我想是因为对我们来说,90%的稳定感更强,心理安全感也更强,更容易让我们付出和妥协吧。

而70%,实在是拿不准,无论发展到90%还是远到30%,都是更稳定态。我的图像描述,呵呵,不知道写明白了没有。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8 13:28
看罗杰斯看到这句话:“治疗师的态度,在其理想的状态下,是这样一种关心,它没有我们世俗所谓”爱“的经验中要求对方报答自己的因素,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那种人的纯粹的情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比两性之爱或父母之爱更为根本的情感。这种关心,对一个人有足够的关心,但不会让你渴望去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不会让你渴望为了自我膨胀的目的而去利用他人。解放他人,让他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成长,是你的最大满足。”

我感觉我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关心,不妨碍他自由发展的,不需要报答的。我从朋友那里,想得到的也是这样一种关心,我也渴望付出这样的关心,但是总遇到说不清的障碍。可能我的确只有这种最基础的情感,而我的所有关系就是基于这一情感基础上的。

黑眼睛说婚姻比友谊复杂,我从另一个角度想了想,如果婚姻不是建立在单纯感情基础上的婚姻,而是通过复杂友谊再进一步的婚姻,那可能的确比友谊复杂,那种婚姻关系我应当不会迈进去。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5:58
黑眼睛说婚姻比友谊复杂,我从另一个角度想了想,如果婚姻不是建立在单纯感情基础上的婚姻,而是通过复杂友谊再进一步的婚姻,那可能的确比友谊复杂,那种婚姻关系我应当不会迈进去。
燕原 发表于 11-4-28 05:28


到了婚姻阶段还存在单纯的感情吗?婚姻已经是一个系统了,所以有它的规则。在我看来婚姻是无法单靠感情基础维系的。很多人爱得死去活来,一结婚就玩儿完,完全两码事。我是不是又NT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6:03
看罗杰斯看到这句话:“治疗师的态度,在其理想的状态下,是这样一种关心,它没有我们世俗所谓”爱“的经验中要求对方报答自己的因素,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那种人的纯粹的情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比两性之爱或父 ...
燕原 发表于 11-4-28 05:28


罗杰斯说的是“在理想状态下”,而实际上人们只能尽力去做,但永远也达不到那个状态。而且一个人如果真的工作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他一定活不长,因为他只有消耗没有补充,他会鞠躬尽瘁而死。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特殊的,是大自然的赐予。但是对朋友就不能这样要求,因为他们不是父母。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6:08
我想是因为对我们来说,90%的稳定感更强,心理安全感也更强,更容易让我们付出和妥协吧。

而70%,实在是拿不准,无论发展到90%还是远到30%,都是更稳定态。我的图像描述,呵呵,不知道写明白了没有。
燕原 发表于 11-4-27 23:44


原来是稳定感安全感的问题,这个好像有点懂了。怪不得儿子现在能妥协一点了呢,因为他的安全感提高了。看来安全感对ASD非常关键,比ABA关键。而安全感对NT来说就没有这样关键的作用,所以对NT孩子可以随便ABA。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6:10
是的,我们对朋友付出的,正是这样一种无欲无求、自然而然的情感,或者,我还不能用渴望这个词,因为,这种情感就是那么自然地推着我靠近朋友。然而,在和天使的交往中,我一再被告诫:你走得太近了!你这样的方式给 ...
hdtany 发表于 11-4-28 05:39


这是因为“朋友”牵扯到两个人,所以不能一厢情愿。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8 16:14
我也想提醒燕原,罗杰斯说的是“理想状态”。已经有人说了。

即使是父母,都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并维持在那个“理想状态”。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8 16:14
在关系上,我同意黑眼睛所说的。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6:32
咦?小小这是在求同存异吗?让我一下子绕不过来了。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11-4-28 17:08
到了婚姻阶段还存在单纯的感情吗?婚姻已经是一个系统了,所以有它的规则。在我看来婚姻是无法单靠感情基础维系的。很多人爱得死去活来,一结婚就玩儿完,完全两码事。我是不是又NT了?
blackeye 发表于 11-4-28 15:58


94,这年头还有单纯的感情么?呵呵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8 17:47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8 17:52 编辑

婚姻其实很简单啊,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而已,如果都是简单的人,比如林达两口子。

罗杰斯说的那种情感,我看来是最简单最本质的情感了,不复杂也不理想,我们内心应当都有,那不是一种只付出没有补充的情感。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8 18:17
婚姻其实很简单啊,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而已,如果都是简单的人,比如林达两口子。

罗杰斯说的那种情感,我看来是最简单最本质的情感了,不复杂也不理想,我们内心应当都有,那不是一种只付出没有补充的情感。
燕原 发表于 11-4-28 09:47


只要是涉及两个人,就没法简单,除非这两个人高度一致。

一个治疗师面对被治疗者,在感情上是单向付出,不能指望从被治疗者那里得到补充吧,只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比如同事、朋友或家人。除非对燕原来说,这种付出本身就是一种补充,这个我就理解不了。

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是一个接听自杀热线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志愿者一天24小时365天轮班接听电话。这种接听就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要求听者与对方高度共情,让对方充分倾诉,以达到缓解以致消除自杀意念的目的。当然这些志愿者事先都经过选拔和培训,都是些非常善良而且同理心非常强的人,他们掌握了一些接听技巧,不至于在接听中过度投入个人感情。即使是这样,他们在值班结束回家之前,必须和当班领导(不接听电话的志愿者)谈话,这是规定,这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倾诉,把负面情感释放一下,让自己被同理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步骤,这些人过不了多久就坚持不住了,因为那些自杀电话可以使人听得精疲力尽,心情极坏。治疗师的情况是一样的道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8 19:16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8 20:46 编辑

我的确不能理解这种共情到自己疲惫的状态,特别是单向付出的感觉。

我对小都有时候烦是因为他过多占用了我的独处时间,而且我不理解他,不明白他想要我怎么做。如果双方都明白需要做什么,日子就会是很规则的,很有计划的,很舒服的。

我和我GRIEF友聊天的时候,非常能同理,但是很少会因为聊天触发自己的负面情感。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除了我所提到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其他对方情感基本都走理性那边试图同理去了,不会导致自己很累。导致我最累的还是平衡感和距离,总想不明白对方为啥突然会不舒服了,被伤害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9 08:03
导致我最累的还是平衡感和距离,总想不明白对方为啥突然会不舒服了,被伤害了。
燕原 发表于 11-4-28 11:16


在我原来那个单位,新雇员刚上班的时候都是很少说话,很小心做事的,也不大和别人掺和,光埋头工作。老雇员之间因为很熟,就会边工作边聊天,互相开开玩笑啥的,但他们并不主动和新雇员套近乎,这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不同,我们一般对新人需要表示热情,可是英国人就不,他们和新雇员的交流基本上就是外交式的,客客气气,亲切友好,以礼相待。过几个星期之后,新雇员慢慢地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也慢慢了解了周围的老雇员的脾气秉性,这才开始一点点地加入聊天。英国人很在意自己说话是否得体,所以新人和老人之间的熟悉期都比较长,即使是很外向的人到了一个新单位也会先收敛自己,摸清了情况再适当表现。几个月之后,新雇员一般就会有和自己比较合得来的人,会一起抽烟或者上酒吧,这就算融入了,可以随便开玩笑了,可以不那么小心谨慎了。

用距离来描述,那就是说和生人交往时要先“远”一些,先谨慎一些,在对对方获得一定的了解之前先不要拉关系(可能不适用于中国),要等,等对方动作,等关系的自然形成,等距离的自然缩短。两个人如果合得来,这个距离就会缩短。如果距离不缩短,那么可能拉关系也没用,那个人对你就是不合适。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9 12:09
82# blackeye


你把简单的事想复杂了。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1-4-29 15:08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1-4-29 15:17 编辑
用距离来描述,那就是说和生人交往时要先“远”一些,先谨慎一些,在对对方获得一定的了解之前先不要拉关系(可能不适用于中国),要等,等对方动作,等关系的自然形成,等距离的自然缩短。两个人如果合得来,这个距离就会缩短。如果距离不缩短,那么可能拉关系也没用,那个人对你就是不合适。



对于AS和NT的交往,这个距离是很难一致的。

我觉得很多时候,比如一个AS与一个NT交往时,NT觉得和这个AS亲近到某个距离了,而ASD也感觉到了这个距离,但是,当他以自己在这个距离需要的情感来交往时,NT却觉得被越了界,希望他拉开距离走远点。但当他同样希望NT也加大距离的时候,NT却还要保持在原来的那个距离。

比如说,你觉得那个NT和你很近,他很关心你的事,你感受到他的关心,可当你去关心他的事时,他却不高兴,觉得你越了界,又希望你距离远一点。  等你保持很远的距离呢,他又觉得被冷落,因为你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有时候他如何对你,但却不允许你用同样的方式对他,他会有这样一种要求:虽然我这样对你,但你不能够用同样的方式对我。


究其根源我认为,NT的开放性较小,防御性较多,他们喜欢别人对自己开放,而却允许自己有所保留。 或者说是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自由度、自主权,而对方却不能,对方要围着自己转。越是在亲密的关系中,越是强势的人,这一点越明显。

而AS呢,则是这样:你开放我就开放;你关闭我就关闭。你对我怎么样,我就对你怎么样。

但NT要的是:就算我对你这样,你也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我!----所以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啦!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9 17:08
小小上面说的AS和NT的关系,如果让我说,我会把AS和NT的位置换一下,因为从我的角度,事情是倒过来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9 17:33
AS在充分理解人际关系之前,肯定是我行我素的,不管对方的要求和底线是什么,坚持自己最重要,最有安全感。
AS在学习了人际关系之后,会比一般NT更在乎细节,比如这个距离感,我要是琢磨上几个月,可能就会发现某些NT们做得不够严谨有水平,太随心所欲,要挑刺去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9 17:50
我可以理解燕原“挑刺”,这是另一个AS和NT的区别。NT的学习是通过“试错”,是动态的,他们总是做错,但是他们寻求的是动态平衡。AS的学习是静态的“模式化”方式,他们需要知道具体的边界,怕出错,为了不出错,就拒绝尝试,“试错”不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我儿子就很典型。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9 19:56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4-29 19:58 编辑

“试错”在我家小NT上表现不明显,他也很怕出错,大人的一举一动对他影响很大。
他试探的更多是界限,或者是他人的反馈,每个人的反应他都很在乎。

我家大都的AS高级社会性学习还没开始,我一直在提供宽松环境给他充分发展本能。
对于今后的高级学习来说,他因为思维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年龄也大了,需要用系统化的方式来学习,应当会和6-12岁NT的自然学习过程很不一样。也许和我一样,试探的比较少,要求明确规则的时候比较多,因为成人世界没那么宽容了,不能接受太多孩子式的错误。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9 20:52
我看我儿子和他的朋友玩电子游戏这种区别就很明显,那个孩子玩游戏上手很快,不怕错,什么都敢点击,什么都敢试,试来试去很快就知道了大概其,然后再从整体框架往细节走。我儿子就很慢,从一个他认为安全的点进入,很长时间都不敢试其他的点,直到他在这个局部感到有信心了,才敢试另一个局部。那个孩子喜欢讨论,有什么不知道的拿不准的,就拿来和我儿子讨论,我儿子学了的东西他就不用学了,很拿来主义,对他来说这是捷径。我儿子就不喜欢讨论,被问到了就老实招出,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不会去问,也不让教,非得自己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慢得像蜗牛爬。如果是他感兴趣的,那就是熬时间,他投入的时间多,结果就比人家知道的多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29 22:05
我感觉这是自信心的缘故,我家大都比我家小都自信,所以玩游戏的时候,大都是到处试的那个。
在人际关系上,因为大都没有受过太多打击,挫折感还不多,而且没有影响到他学习上的自信。
小都因为环境变化大,自信心一直都不够强,多稳定一段就好一些。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4-29 22:23
你家大都学习能力强,他比我家这个问题少,其中之一就是working memory的问题,所以他会下棋,而我儿子就不行。

我老公也是一样,一定要在他自己的框架下,按自己的快慢做事,一点险都不冒,一点错都不能出。很平常的事,到了他那里就大惊小怪,自己把自己框住了。但是,这个框框也不是不能打破,只是要他自己暗自转弯,不能让别人提醒或者督促。

由于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同,我的一言一行在他眼里都是错的,因为我没有框框,我不在乎对错,做了再说。
作者: 燕原    时间: 11-4-30 09:19
我这人有一毛病,对弱者特宽容,对强者特挑剔,基本上为此吃了很多亏,但从来不改。
对NT们的挑剔,本质上是对强者的不满,不过随着我能力的提高应当会越来越少,这是好事情。

赶紧跑去看了看WIKI的working memory,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不清,直觉认为是我家AS们的强项,也没仔细看过,这次明白了点大概。
AS们如果working memory功能正常,也可能因为感统那边信息输入过多而DOWN掉。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5-1 04:50
原来燕原主张杀富济贫呀,这能实现平等吗?
作者: 燕原    时间: 11-5-1 08:52
我又跑去和F版玩了,这毛病就是不改啊。

乐子而已,别想那么多。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5-1 09:13
看了你的贴,赞成你的观点。人本来就是很复杂的。我现在是杜普蕾的粉丝了,看了不少关于她的资料和视频。BBC的纪录片《谁是杜普蕾》基本上就把她神化了,让人觉得她就是个稀有的天才,当然她确实是的。结果又看电影《Hilary and Jackie》,当然这是根据她姐姐和弟弟写的书改编的,所以是她姐姐的说法,这里面就展示了杜普蕾在生活中其他的方面,看了觉得原来她也不过是个普通人。

卢安克离开了吗?如果他在板烈就那样干一辈子,我倒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觉得还是要顺应自然,顺应自己的天性,不能太刻意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5-1 09:44
仿佛是因为柴静的报道之后,社会对他的关心太多,他感觉已经背离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自己走的。
他一直说他只是一个教育研究爱好者,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上的理想。

NT社会这个东西,在我眼里很巍然,是绝对的客观存在,如果符合规律去游戏,就能达到更高的社会阶层。但是NT社会这个大怪物,仿佛在很多方面和基本人性背道而驰,如果我们想随心做些自然的事情,就必须离它远点,否则就身不由己被吞没。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5-1 17:05
“随心做自然的事情”,需要一个自由度很大的社会。现在的社会高度组织化,人的自由度就小了。卢安克在德国这样做根本是不可能的,那里组织得太严密了,所以他跑到中国来,还跑到偏远的板烈去,以为这样就能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结果现代社会没有达不到的角落,中国虽然大,虽然在很多方面比德国松散,但是还是过于现代化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11-5-2 08:32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5-2 09:52 编辑

其实走了也算“随心做自然的事情”,如果他并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理想的话,正好回去想想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在F版那儿贴的何伟的帖子,基本上也反映了美国很多NGO在第三世界做事的规则,找热点,吸金,树典型,更多的吸金和宣传,如果能有政治上的潜在好处就更好了。我同学做过两个NGO的志愿者(吸金那个流程的),给我出的点子基本就是这个,被我直觉质疑了一把动机,然后被他评论为死脑筋,书呆子。

我看了何伟的帖子,才把一连串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个模式很商业也很成功,故事通常很感人也很有成绩,不过想想后面的商业和政治运作机制,就不难理解依然有一批自由分子们游离在这个框架之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F版说的基督徒去同情穆斯林,恰恰可以圈入政治上的深远考虑,是美国精英最喜欢做的事情。
作者: 燕原    时间: 11-5-2 09:58
然后我就糊涂了,是我太复杂,还是NT太复杂,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为这本书辩护。
我那个NT同学肯定是复杂的,他说他想通了,商业或者政治背景他都可以不理,如果真正为穷人做点事情就足够心安了。
但是我感觉他想通的前提是,他认为中国政府太腐败了,美国人无论在中国做什么,都是有利于中国进步的,哪怕是颠覆。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5-2 18:07
依然有一批自由分子们游离在这个框架之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燕原 发表于 11-5-2 00:32


散兵游勇做慈善那不是小打小闹?要想做大做得有成效,就要有钱有人有组织,一有组织那就成了NGO,组织的运转就不得不服从某种规律。

我就在一个NGO(自杀热线)里工作了6年,我们的总部有80个雇员,在全国各地有200个分部,20000志愿者。总部有一个CEO,有和企业一样的分层式管理结构,有一个专门的募捐部门,负责和政府相关的机构、各大公司、以及各种慈善基金会打交道,申请一切可能的拨款、赞助、和基金,也负责各种宣传,包括请广告公司制作电视、电台、平面媒体用的广告,还每年发起几个宣传攻势,给现有的捐款人发信,同时在社会上争取更多的个人长期捐助。总部的募款收入除了给雇员发工资和日常水电的开销以外,主要用于宣传,电话热线费用,对志愿者的培训等等。地方上的各个分部则全部是志愿者自己组织管理,自己在本地募捐,自负盈亏,有钱就多做,没钱就少做。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NGO和企业不同的是,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因为只有盈利才可以扩大再生产。NGO只需要收支大致平衡。由于捐款收入不稳定,所以需要一个好的募捐团队来尽量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但是捐款也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慈善机构的现金储备不可过高,我们的现金储备控制在能维持三个月运作的水平。过高的现金储备不利于申请赞助和基金,也会让个人捐赠者失去捐款的热情。

英国比较大的慈善机构都是搞癌症的,心脏病的,保护儿童的,保护环境的,我们这个算中下层的。机构大了有大的弊病,和政府部门一样,雇人多,效率低,消耗大。英国有一个慈善总会,负责规范慈善机构。除此之外,捐赠人是对慈善机构最好的监督人。由于账目公开,慈善机构一般都比较谨慎,怕得罪了他们的上帝---捐赠人。
作者: 燕原    时间: 11-5-2 21:58
和国内同学聊的时候,他们不是很看好NGO,因为中国的情况,这些事情好像由国家参与来做比较顺。
比如汶川地震后,心理咨询方面很热闹了一阵,有一个项目我感觉挺不错的,是给手机上做的心理专家咨询的应用程序,和你们的自杀热线听着差不多,村民们用起来比较方便。

当然每个提建议同学的思路都是怎样能做大做得有成效,我听着就比较NT,或者比较商业化。何伟那篇文章里面也提到NGO的大忌是不理解当地文化,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在ASD领域,这个文化大忌很明显,就是NT家长们对ASD群体的整体不理解,这仿佛不是钱和人力所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
作者: blackeye    时间: 11-5-2 22:20
哈!我们自杀热线已经扩展到短信和email服务了,看来大家想法都差不多。

国内主要是国家管得太死,没法做NGO,是不是?如果放开了,慢慢地就会发展起来了。

ASD领域的NGO?先得有人,然后才能挑要什么人。有了人有了钱才能做事,然后才能考虑到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太难。你想做?怎么做?跨国?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