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无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向往    时间: 11-1-19 08:48
标题: 无题
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1-6-29 17:48 编辑

      一头扎进《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这本书里,便出不来了。总是无可救药地喜欢科普书,尤其是与时空有关的书,那个未知的世界总是会向我招手。花了三天时间,总算啃完了这本不太容易懂的书,不叨咕几句,觉得实在对不起这部好书。
      爱因斯坦一直是一知半解地懂着,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也有所耳闻,虽然从没有真正懂过,但是还不致于像对毕加索那样,一片空白。看完此书,总算了解了毕加索的一点皮毛,满脑子都是立体主义,四维空间,有了想去看毕加索画展的冲动。

      艺术史学家通常认为,立体主义来自塞尚和原始艺术,这个观点完全没有考虑到科学、数学和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如何影响了对“先锋”本身的定义。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探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阿瑟·I.米勒是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史科学哲学教授,在科学哲学、现代科学史、认知科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他选择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毕加索那幅将艺术带入20世纪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作为挖掘的重点,追溯他们创造力的原点。他发现庞加莱是爱因斯坦与毕加索这个故事中的“公分母”,充当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联系纽带的是庞加莱在1902年出版的名著《科学与假设》。


      读完全书后,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毕加索和爱因斯坦详尽的生活传记(他们的爱情生活曾吸引了太多世人的注意),也不是此书的主题:透过对两位大师历史境遇的刻画、思想轨迹的分析,来揭示“艺术与科学中的创造性”,即精通所有技术细节到了这样一个程度,能飞越无关紧的细节,径直看到问题的核心。对毕加索而言,就是将所有的形式简化为几何;而对爱因斯坦而言,它是一种将空间和时间统一在单一框架里面的极简主义的审美形式。

[attach]20378[/attach]


    令我着迷的是下面这些有趣的观点和阐述:
作者: 向往    时间: 11-1-19 08:48
“对第四维种种揣测的另一个主要兴趣点是‘灵面’上的‘灵视觉’这一神智学概念。灵视觉是指看见一个处于灵面上的物体的真实、绝对的表象,这个灵面延伸至无限。一旦置于灵面上,你可以同时看到一个物体的各个方面,以至于几乎认不出那个物体。与此同时,存在于低维物理世界的那种透视点不存在了。”

    “外在物体的形象被描绘在视网膜上,这个视网膜是一个二维面,这些形象是透视图。但是因为眼睛和物体是活动的,我们便可接连地看到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透视点上的不同透视图。。。。就像二维面上的一个形象可以是一个从三维而来的投影一样,一个三维面上的形象也同样可被看作是一个从四维而来的投影。庞加莱的第四维是一个空间维,他建议将它描述为画布上连接出现的不同透视图。这是一个错误。以毕加索的视觉天赋,他认为这不同的透视图应该在空间同时性里展现出来。于是出现了《少女》。”

    “毕加索的空间同时性观念比柏格森的走得更远,后者的思想在塞尚的艺术中得到典型的表现。塞尚在画布上一下子(同时地)把长时间贮存于他潜意识里的一个景象的全部印象画下来。毕加索也超越了印象派艺术的时间概念,如莫奈关于干草堆或者鲁昂大教堂的系列画作所表现的那样--那些画是一系列的静态表现。毕加索的空间同时性观念更加激进,因为它是完全不同的视点的同时表现,这完全不同的视点的总和构成了所要表现的物体。蹲着的少女的整个正面和侧面被同时表现出来,毕加索把她看作是一个从第四维而来的投影。这仿佛是毕加索想象他自己坐在‘灵面’上。”

    “在参观特罗卡德人种博物馆之前,毕加索就已经开始在各种道路的探索中试用几何学。参观了特罗卡德人种博物馆后,他清楚地认识到,几何学就是他要用来表达原始主义德概念化含义的语言,他同时找到了艺术表现的一种新模式。。。抛弃由‘布格雷罗’典型化了的正式绘画形式,用‘几何学’取而代之。”

     “电影摄影术提供了一连串动态的人体形象,毕加索于此吸收了揭示人体形象变换的思想。。。几何学向毕加索提供了即将崭露的艺术所需的一种新的概念化语言的基础--也即原因,这种语言能够探索人物形象的深层结构。毕加索的显著的进步是使过去没有明确形式的艺术语言有了明确的形式。这包括毕加索将一个具有空间同时性和第四维氛围的形象投影倒一个平面上的探索。毕加索是从普兰斯关于庞加莱的演说中了解到这一切的。。。X射线传达了知识相对性这样一个反实证主义的信息。X射线连同空中到处飞扬的其他射线,剖开了人的身体,给了毕加索重组人体器官的许可证。。。非洲艺术支持了毕加索概念化处理方式,并使他认识到作为新艺术语言的几何学的深层意义。”
作者: 向往    时间: 11-1-19 08:50
塞尚的“拼溶”以及布拉克的立体主义作为对空间的另一种理解或者说使对空间的重新估量,也让我深深着迷:

    “布拉克说,我对整个文艺复兴传统有反感。它成功强加于艺术的那种严格得不容变通的透视法是个极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花了4个世纪才得以纠正:塞尚和其后的毕加索与我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引以为荣。科学的透视法不过是愚弄眼睛的视觉艺术手法,它不过是一种圈套--一种极坏的圈套--这使艺术家表现一个空间的全部经历成为不可能,因为它迫使画中的物体从观察者面前消失,而不是把这些物体拉近以让观察者能够欣赏--而后者才应是绘画的真谛。”

     “布拉克接下来描述了他是如何纠正这种情形的:吸引我的--同时也是立体主义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我所感觉到的那个新空间。于是我开始集中精力画静物,因为自然界里有一种能触知的空间,可以说是几乎能用手摸得着的空间。我因此这样写过它:‘当一个静物不再能被手摸到时,它就不再是一个静物。’这也解释了我的一种愿望:我不仅得看到一个静物,也总得能触摸到它。这就是那种特别吸引我的空间,因为这就是早期立体主义绘画得实质:探索空间。”

    “布拉克尤其对画布上物体之间和物体之后得空间感兴趣。。。毕加索的《少女》有一点困扰着他:虽然那幅画没有透视点,但它的结构不完整。少女之间和少女身后还有不能触知的空间,因此与画中其他物体并不相同。布拉克的探索空间旨在‘实现我所感觉到的那个新空间’,亦即将物体之间和物体之后的空间变换成一个‘能触知的空间’。”

   “布拉克将塞尚的‘拼溶’概念推到了令人眩晕的高度,发现了他新的绘画空间。他意识到关键是要将后退距离切分成二维层面,然后重组它们以构成图画本身,就像在一个软件绘制程序里那样。这个重组是按照背景到前景的顺序完成的。布拉克根据塞尚的‘拼溶’概念而发展的新形式不包含任何透视点,所有的空间都变得可触知,空隙空间被排挤出去了,画面上的物体几乎完全由几何图形组成。”

    “毕加索对布拉克的‘拼溶’所作的重大改进是通过把人物形象分割成小块面而使几何化的形象变得更柔和一些。”

    “照相术在许多意料不到的方面扩展了科学家的视野,并从一开始就增加了科学相对主义的可能性。所见绝非所得。”

     “《奥尔塔-德埃布罗风景》这张照片表明毕加索领悟到了线条不必融进一个单一的透视点。自然景观能有效地展示分散的线条。像布拉克一样,毕加索已经意识到,科学透视法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不过是愚弄眼睛的错觉艺术手法。”

    “立体主义能够将物体的表现缩减到它们的首要特性--一个物体的‘形式和其在空间中的位置’--而让观察者自己去想象颜色和质地这样的次要特性。这种观察强烈表现了毕加索的科学倾向,甚至回应了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伽利略意识到,为了给出一个关于运动的连贯一致的科学表述,他必须只考虑那些易于客观表达或数学表达的性质。在物理科学领域里,这些性质包括速度、质量和力。一个物体的第二性质如颜色、气味和其他‘要素’被排除在外,因为这些特性不可能用数学形式表达。。。在当时兴起的新的表现方式里,形式被缩减成基本的几何部件,这些几何部件本身也被打碎以融入它们周围的空间,创造出一种空间和物体的同时几何化。”

    “阿波利内尔将立体主义描述成一种第四维的艺术:它超越了三维现实及其直线透视的自然主义表现方式,而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在那个时候已经完全声名狼藉了。。。立体主义用一个无限的宇宙取代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限宇宙。。。因为一个无限的宇宙没有中心,一幅画也不应该像运用欧几里得几何时会出现得那样,只有一个单一的透视点。。。毕加索感兴趣得是消除文艺复兴所创得透视法得一切踪迹,用一个‘流动的透视法’或者一个场景的多点视图取而代之。”
作者: 向往    时间: 11-1-19 08:52
爱因斯坦的理论依然是只读懂了其中浅显的部分,就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抽象派也只能是略知皮毛,因为我不是天才,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智慧高度,去真正理解那些理论或想象空间。

    不过阿塞 I 米勒通过此书想要表述的爱因斯坦与毕加索的某些相似处,我却能够彻底明白。
   

     “最终,他们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历史上的那一刻,即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概念显然不是我们直觉所感知的那样时,应该怎样表现空间和时间。对于毕加索而言,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摒弃了印象主义这种既成的艺术形式,然后精心发展原始的概念艺术,最后意识到几何学方面的新思想所起的关键作用。对爱因斯坦来说,则是首先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然后独特地运用思想实验去超越实验室的数据--正是这些数据阻碍了其他人的思想。两个人都在寻求自然的表现法,这些表现法必须超越僵化的古典思维表现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爱因斯坦对古典音乐的欣赏与评判,也与我的观念基本相同,这是此书带给我的另一个惊喜(令我徒觉自己的品味还不赖,呵呵)。

     “爱因斯坦喜爱巴赫和莫扎特那些结构复杂、具有宿命论色彩的音乐。他想象莫扎特是从大气中去摘取旋律,一如它们曾经存在于宇宙之中一样,他想象自己也像莫扎特一样工作,不仅仅是在编织理论,而且是以与宇宙和谐的调子在应答大自然。。。他发现亨德尔很有趣,但有点浅薄;贝多芬过于夸张,此外,他‘创造’了他的音乐;勃拉姆斯的一些音乐他认为有意义,‘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对我来说没有内在的说服力,我不明白有什么必要去写它们’;他认为施特劳斯很有才华,但‘仅仅只考虑外在的效果’;德彪西的音乐‘多姿多彩,优美无比,但结构上却比较贫乏’。在1908年看过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后,爱因斯坦说:‘上帝原谅我,瓦格纳可不合我的口味。’。。。爱因斯坦把音乐真理和物理真理看成是一种心灵必须直觉地感知的柏拉图式的形式。正如伟大的物理学不可能严格地从实验数据中推演出来一样,伟大的音乐也不可能如此被‘创造出来’。对于两者来说,宇宙间的一些美学感觉是必需的。”

    时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一直是困惑我的一个概念。书中对同时性的很多阐述,令我兴趣浓厚:

    “我们不仅没有关于两个时间段等同性的直接直觉知识,而且甚至也没有对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的同时性的直接直觉知识。。。庞加莱将同时性看作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定义可能取决于感官感知。”

    “如果我们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我们会假定其坐标值为时间的函数。注意,我们必须仔细记住,这种类型的数学描述没有任何物理上的意义,除非我们非常清楚我们所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所有关于时间的判断,总是同时事件的判断。例如,如果我说,‘那趟火车7点钟到达这儿,’我的意思是;‘我表上小指针指向7点和火车的到达是同时事件。’”

    “时间取决于时钟的相对运动,而这种结果与我们的感官感知是不一致的。”

    “爱因斯坦认识到光速是联结三个空间维度与时间的东西。。。从1912年开始,爱因斯坦开始意识到,狭义相对论只有在高度几何化后才能被完全扩展以包括引力。。。在广义相对论力,空间-时间是一种四维结构,这个四维结构的形状被其中的大质量物体扭曲了,并且其中的光线滑过这一弯曲形状。”

    对于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而言,失去了创造力,便失去了继续前行的足够动力,而像我这样从没有创造力的人,注定了只能庸碌一生。对人类的贡献虽然完全无法相比,但是对家庭的贡献而言,显然还是我这样庸碌的人要大些。

    “艺术和科学的古典标志就是一种视觉形象,它是从我们在日常世界里经历的现象和物体中抽象出来的。量子力学和高度抽象的艺术中没有这样的视觉形象。艺术家和科学家不得不寻求全新的视觉形象,而不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外推。”

    “物理学上的接班人是玻尔和海森伯;艺术上则是迪尚和蒙德里安。到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主要致力于发现一个包括电磁力和引力在内的统一的自然观。这种努力在30年代变得完全不切实际,因为那时,别的基本力被发现了,包括中子和质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力是极端非古典的,在费曼图被发现之前绝对不可想象。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没有参加那些向纯粹抽象发展的大胆的新实验。他们两个都脱离了他们创造的进展。”

     上帝啊,为什么我连想象一下第四维都那么困难,我这个毫无方向感、空间感的女人,为什么还偏偏喜欢对时空着迷?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19 18:58
1# 向往

向往的头像很好看啊,谢谢分享。
作者: 欣弃羁    时间: 11-1-19 19:42
1# 向往

向往的头像很好看啊,谢谢分享。
ShellBabae 发表于 11-1-19 18:58


头像比文字更给力,哈哈
作者: Waltz    时间: 11-1-19 21:09
上中学时因为想知道时光可不可以倒流看了关于相对论方面的书,可是呀、、、没太懂T-T
作者: 羽毛·    时间: 11-1-19 21:41
画个圈圈读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