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一个亿万富翁的农民乌托邦能改变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昉東
时间:
04-9-26 10:33
标题:
一个亿万富翁的农民乌托邦能改变什么?
话题:一个亿万富翁的农民乌托邦能改变什么?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7 15:36 新浪文化
豪宅外壳农民生活--一个“农民乌托邦”的尴尬
山东富豪梁希森,砸下大笔金钱,将他所理解的好房子好日子,奉送给家乡父老,进而开始了他改造农村的大计划。
在山东省西北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大多数村民住的是每套280平方米的欧式联排别墅。整个住宅区很漂亮,里面有花园,有池塘,有灰白色的水泥路面,还有斑驳的梧桐树。房子的品质很好,连户型都与北京的流行步调保持一致,有五个卧室、一个客厅、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和一个阳台。
不过,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显得与整个住宅区不大搭调。秋天的一连几个晌午,都有些女人蹲在别墅门口,用自制的铝皮炉子烧开水。水还没响动呢,炉子先咕嘟咕嘟地冒起了黑烟。她们用的燃料是玉米芯。村民们把玉米秸秆堆在联排别墅的窗外。他们在门前的小花圃里栽种大葱和白菜,在客厅里劈木柴,在西式石雕旁边儿,吐一地的瓜子皮。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女人们用搓衣板洗衣裳。
类似的情景俯拾皆是。即使是对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充满理解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实他们还不太适应这样的环境。
但是有相当多的村民似乎很难满足。
有人抱怨说:“院子没原来的大。没有喂鸡的地方了。我有个推土的小车子,没地方放。”
还有些村民比较虚荣:“我原来的房子,在村里是最好的,现在都一样了,谁家过得好谁家过得不好,都看不出来了。”
有些村民好像不愿意承认自己受人恩惠,说话模棱两可:“这个事可咋说呢?村里让搬家咱就搬家,哪有啥好啥坏的。”>>全文 评论
富翁为什么在农村发起“新文化运动”?
●梁希森希望在农民们中间形成一种勇于奋斗、积极向上的新文化。多年以来,他捐款为周围的村庄修路、建桥、铺设自来水管道,试图用“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农民。对于农民们的生活贫乏,他的怒其不争多于哀其不幸。
他不喜欢各种弥漫在田间农舍里的抱怨和愤慨:“唧咕唧咕有什么出息?闹事的人是最笨的人。”
他承认,过去的经济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但他相信,自立自强、拼命去争取财富的渴望,最终会帮助一位农民去战胜一切。“现在的机会足够了!”>>全文 评论
●黄夹镇有着为数不多的农民根本就不怎么感谢梁希森。在采访中,我得到了一个鲜明的印象,黄夹镇有着为数不多的农民根本就不怎么感谢梁布森。这一点最初让我有些惊讶,后来又觉得有些符合情理。我觉得有几个因素是比较值得注意的:1、农民们对有钱人并无好感;2、他们不愿意面对受人恩惠的现实;3、他们确实难以摆脱过去的生活方式。第3点尤其值得深思。我注意到,梁锥新村里有非常多的相关细节。不过,在走向所谓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弭,我想应该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过程。>>全文 评论
现实对话:农民生态究竟该怎样改变
●鄢烈山:中国的传统与现实--三大明星村解读。梁希森令人想起了此前大名鼎鼎的中国的三大明星村。第一,三大明星村的成败相当生动地诠释了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一个村庄、一家企业、一个人要在经济上取得成就,当然要有经营头脑,三大明星村对拳头产品的选择无疑是基于精明的市场预测;但是,在中国,只懂市场只懂经济而不懂“政治”不搞“政经互动”,想做大就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另外,这种治理模式与生活模式,想必有不少村民感到极不自在,为什么他们能够忍受呢?同时也必须承认,他们作为农民能有这样的收入水准,在中国是十分幸运的。>>全文 评论
●茅于轼:现在入世以后却要减少粮食生产,这些政策统统都要重来,大家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但是国际市场的压力将迫使我们接受粮食棉花要减产的现实。与此同时,农民则必须进城。任何抵抗这种变化的措施都将使得我们自己陷入被动。>>全文 评论
●温铁军的“三农”思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农民带来的只是几代人之后的利益,他们凭什么要贡献自己当下的血汗?现代化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许诺,究竟这个许诺能否兑现,谁也无法保证;对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当下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一个空头支票做什么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温铁军呼吁尽可能地维持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去改进而不是一举摧毁。更进一步而言,农民的利益是什么,农民的需要是什么,只有农民自己知道,所有局外人的发言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因此,我愿意在此重申温铁军那个著名的口号:让农民代表农民。>>全文 评论
●梁希森:我肯定算是思想特别好的人。“我肯定算是思想特别好的人。”他说。基本上,梁希森不大跟身边的人交流他的想法。他的理由是,“跟他们说没用。”他的改造黄夹镇的计划,至今还没有跟家里人谈过,他们只看见他花钱给农民盖房,还不知道这房子会越盖越多。除了一个弟弟之外,家里人都叫他“傻子”。至于身边的农民,梁希森认为他们根本理解不了他的想法。进而,“我的想法谁都理解不了。”他说自己从来没有休息日,一年365天都在工作。尽管他以此为荣,但是被问到累不累的时候,还是由衷地承认:“累!特别累!”但是,每当看到农民们住在破房子里,在院子里喂几只山羊,他就很不舒服。“都什么年代了,城里都什么样了,你还过这种生活?”他对农民们感到失望,“这些人特笨。”梁希森相信,“要是没人领着他们干,再过100年,他们还是那样。”>>全文 评论
●陈军:一个普通农民想对全国农民说话。当周围的农民专心种地和卖菜时,陈军想的是:“中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农民怎么办?”
“这一年多来我也常常问自己,奋斗这么多,思考这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理想是否太虚幻了?”那根从小就扎在心中的刺今天还在那里。对于农民的苦,农村的苦,苦苦寻找答案的他,觉得自己也好像是这样一只喜鹊——飞啊,望啊,找啊。>>全文 评论
作者:
飘0
时间:
04-9-26 19:21
我觉得改造精神比改造物质更重要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