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你参悟后采取什么方法呢? [打印本页]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16 21:54
标题: 你参悟后采取什么方法呢?
 孔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中庸。   
 老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无为。
 庄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逍遥。
   墨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非攻。
 板桥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糊涂。
 当今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和谐。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16 21:56
刚从一个朋友的博文里看到这段话,觉得有点意思就转过来了。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16 2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16 23: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16 23: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向往    时间: 10-12-17 09:13
小武回答得太逗了!
作者: 月小小    时间: 10-12-17 09:39
本帖最后由 月小小 于 10-12-17 09:41 编辑
 
   孔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中庸。   
 老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无为。
 庄子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逍遥。
绿罗裙 发表于 10-12-16 21:54


那人没搞错吧? 参悟了还有什么不能适的?不能生存的? 还需要方法去生存?

再者,中庸、无为、逍遥,都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方法。是开悟后的状态。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17 11:49
释迦摩尼参悟后,采取方法是放下执着,是平等心。
森田参悟后,采取方法是顺其自然。
武汉小武参悟后,采取的方法是。。。。。,对不起,武汉小武还没有参悟。。。
武汉小武 发表于 10-12-16 23:08

我算是把森田和佛学结合起来了:放下执着,为所当为,顺应自然。
作者: 庆伟    时间: 10-12-17 15:12
对宇宙人生没兴趣啊!对柴米油盐感兴趣!
作者: 般若白莲    时间: 10-12-17 18:17
我也没有参悟,不过我希望参悟后可以圆融。这样就可以让佛法更好地弘扬。
作者: 春花秋实    时间: 10-12-17 18:27
我觉得还是做自己最好,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平淡快乐着。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0-12-17 18:54
我觉得还是做自己最好,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平淡快乐着。
春花秋实 发表于 10-12-17 18:27


与其悟,不如不悟?

呵呵,彻悟之人。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17 18:59
本帖最后由 绿罗裙 于 10-12-17 19:00 编辑
那人没搞错吧? 参悟了还有什么不能适的?不能生存的? 还需要方法去生存?

再者,中庸、无为、逍遥,都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方法。是开悟后的状态。
月小小 发表于 10-12-17 09:39

其实,所谓的参悟,是指为自己找到一个逐渐靠近理想的方法。

那样的理想活着的时候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只能是逐渐靠近。
作者: 幽谷    时间: 10-12-17 21:27
1# 绿罗裙
参悟后,准备出家。呵呵!不过,我还不想那么早参悟。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20 16:49
对宇宙人生没兴趣啊!对柴米油盐感兴趣!
冰川 发表于 10-12-17 15:12

对于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咱们家小武说得好,“就如同我们看一座城市的面貌,我需要飞到天空,去俯瞰这座城市的全景,如果我们只是去试图理解掌握每个胡同、每个里弄、每个人、每句话,也可能你就会迷失这其中,而看不到整个城市的面貌,尽管这个里弄、胡同是这个城市整体风格延伸。”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72949&page=17&authorid=8148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20 16:51
尚未悟,拖着尾巴在泥水里快乐地生活……
砚谷墨清 发表于 10-12-20 13:33

快乐就好!快乐是最大的幸福!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学习很多道理的。耶,快乐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 庆伟    时间: 10-12-20 19:24
对于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咱们家小武说得好,“就如同我们看一座城市的面貌,我需要飞到天空,去俯瞰这座城市的全景,如果我们只是去试图理解掌握每个胡同、每个里弄、每个人、每句话,也可能你就会迷失这其中,而 ...
绿罗裙 发表于 10-12-20 16:49

真正的哲理要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直觉和理性来领悟,而不是跳出生活之外去遐想。
作者: 离离原上    时间: 10-12-27 09:55
我参悟后,为达到适者生存,采取的方法是:

随缘瞎撞乱开怀,
吃饱喝足当痴呆。
回首一梦谁憔悴?
绿裙花袄迎春来。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27 1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anu    时间: 10-12-27 12:20
这是了。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2-27 12:22
这是误了。
banu 发表于 10-12-27 12:20

"这"是指什么,请BANU明示。
作者: 般若白莲    时间: 10-12-27 12:24
这是误了。
banu 发表于 10-12-27 12:20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0-12-27 14:21
本帖最后由 山中牛 于 10-12-28 21:14 编辑

观察一些周围人,他们终身都未有学佛的实际行为,但他们中的很多,言行举止,与学佛的人差别并不是太大,甚至相比学佛之人,给众生带来的实际利益更大。

因此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如果实际行为的是符合佛所倡导的行为就够了。至于他本身懂不懂佛也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如果能从学佛的过程中,透彻理解佛学或因此开悟了的人,肯定是真正明白自利利他的含义,同时会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不断通过付诸行动,以最终达到佛心、佛行合一的境界。也许这就是佛里面的大乘境界?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从而自度度人。

一个佛学者,如果真正能达到佛心、佛行一致,那么内心深处,对于一切其他的文化、知识(如基督教、回教、哲学、艺术、自然科学、医学...),都是理解和包容的,对一切他人的言行,也是理解和包容的。---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恶。这个时候,他尽管已经通过学佛而开悟,但他并不会执着于开悟本身,或者叫空有不二,如果硬说通过学佛得到什么,可能是慈悲和智慧吧,自己也肯定是随缘奉献,身心自在的。做任何事情也是像走路吃饭那般自自然然,随心所欲不愈矩。其实这种真佛的境界很难描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书上看到有高僧大德,当有人求佛指点时,往往只是双手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故作神秘,可能他察觉到所问之人,机缘还不成熟,给予指点反而可能导致误解误传。

世间事往往知易行难,我等凡夫也许永远也达不到佛那种身心合一的境界,就好比浅水坑的鱼儿,因挣扎才知道水的重要性,但湖海中真正自在悠游的鱼儿,却好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所以一方面要如佛所说“精进”,同时在遇到烦恼来来往往时,也要如佛而言“烦恼即菩提”。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27 16: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27 1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山中牛    时间: 10-12-27 18:21
26# 武汉小武

小武?小悟?大悟?呵呵~~阿弥陀佛~~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10-12-28 0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般若白莲    时间: 10-12-28 14:18
                        《生命是苦,开悟是玩、笑》
                            ◇文/ 樊思岐 

  让人开悟的方法超过八万四千,却远远依然不足以让人就此开悟。

  遗憾的背后,这个现象却又是如此美丽:如果有一个确定让人开悟的方法,那么,人将被贬低为一台机器,只有机器能按某种特定的方法和程序达到一个固定的结果。人是娇贵而尚未绽放的花朵,你不能规定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谢,那是属于人的生命自由。而生命的自由超越理性,超越方法,超越程序,超越步骤。

  一个方程式的求解方法和步骤如果正确,会自动达到一个确定的正确结果。但是,绝对确定的东西也总是死的,生命中唯一绝对确定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死亡。除了死亡,生命是那么的不确定,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你也不知道自己最终到达何处,你更无法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有爱、能爱 ------,这就是生命的美。

  佛陀说:“生命是苦。”,在我看来,佛陀这样说正好恰恰显示出他是禅师们的禅师——茶味的苦也正是茶味所隐含的美。生命的表层是苦,那是因为注定的生老病死再加上一个无休执着带来的轮回;生命的深层是美,那是因为透过它的苦,人有开悟而超越苦、品味清香的可能,但是,它真的又是那么的不确定。

  生命不是一个方程式,而是一个探险,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途径和步骤来使你发现和挖掘到宝藏;生命并不是一个战略战术,而是一条随缘漂流的河流,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式和技巧来使你到达大海。

  方法本身绝不可能直接引导人开悟,方法本身也不是人开悟的直接原因。提供阳光和水分并不能直接引导一朵玫瑰开放,展开地图和地形渠道标识并不能直接引导一条河流去到海洋。

  那些开悟的人事后一直在笑,我听到他们一直在笑,这个笑是如此的纯净、纯粹和天真。这个笑,是一个超越“生命是苦”的灵性深层的快乐;这个笑,是一个超越任何方法和策略的自发玩笑。就纯粹而言,那些笑声甚至超越了佛陀的“拈花微笑”。佛陀在笑的时候至少手中还拈着一朵花,在他的纯净和纯粹之中还是夹杂了一丝策略:花朵 —— 一个作为引导道具用的慈悲策略。

  菩提达摩——佛陀的弟子,在有一天找到佛性以后,笑得很厉害,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还要在地上不停的打滚,更过分的是:周围并没有其他人,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在笑什么。

  一休——佛陀的另一个弟子,从某一天过后,也是一直在笑,笑着笑着他就忍不住开始嘲笑:“哎哟,释迦牟尼这个恶作剧的家伙,搞出那么多的方法和途径,误导了好多人哟。”更过分的是他在天冷的时候,竟然开始搬取很多木头佛像来引火取暖,除了他自己,甚至连师父也不能理解他究竟在做什么。

  六祖自从被《金刚经》震惊和打醒过后,也一直在笑,一个弟子问他为什么笑,六祖竟然说:“没什么,我只是笑多学无益,除非先识本心。”更过分的是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何需寻?无树何处拜?”除了他自己,甚至连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 ——神秀,也不能理解他究竟在说什么。

  那些真正了解了佛陀的人,实际是真正了解了自己的人;那些真正找到了的人,实际是发现真理不是在远处的人;那些真正找回本性的人,实际是一个嘲笑自己的人;那些真正找到佛性的人,实际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得到的人;那些真正开悟的人,是一个明白“开悟”压根就是人的本性而无法失去的人。 所有的方法都只是策略,都不是开悟的必然原因,所以才可以变着花样来进行,它们的作用是清扫灰尘。所有的语言都是“清扫工具”,它们的作用是否定和排除掉干扰。利用方法,清扫灰尘,但不要执着“工具”,找到灰尘后面的光亮以后,要把这个工具也扔掉。

  唯有开悟后超越工具和方法的人才能与佛陀开玩笑,那么,这个玩笑就是真心的流露,就是佛性的流露,它看起来大逆不道,实际是一个超越理智、超越方法、超越形式的爱和尊敬的真心隐秘宣告。

  生命可以是美,但执着灰尘使它变苦,而灰尘后面的光亮是解脱,是你的本性,是你的佛性,是你真正的快乐。记住吧:你就是一个佛,就是一个尚未清扫完心灵灰尘的佛。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