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分享】我的心理治疗(主贴后续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15 18:49
标题: 【分享】我的心理治疗(主贴后续更新)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14 11:08 编辑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将会埋藏在体内,通常导致疾病或身体机能失调。
  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力表现出来的时侯,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著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著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地方,看著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著自己的鼻子和嘴,看著自己和伤害你的人,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你可能会说:

  "我生你的气因为……"

  "我受到了伤害因为你……"

  "我很害怕因为你……"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何时能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如果不原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暗示不好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你好起来,释放愤怒和重复愤怒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说:

"对,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过去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知道,以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你已经做得好了,我释放你,你自由了,我也自由了"
------来源于露易丝海的《启动心的力量》



实践,当时情况实录:


    感谢露易丝,我今天晚上(820日)花了半个小时勇敢面对内心深处的愤怒感觉。我回忆起了抑郁反复时那痛苦的一幕幕,而没有刻意转移焦点或强力压制自己的思想。我来到体育馆,太阳已经有一半隐没,和风阵阵,非常适合我来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先是发泄愤怒,在心里和对方对峙。我很愤怒对方的行为,并指出了他的问题,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他及他那些评论性消极言语说不。我告诉他,他所说的对我不再有任何影响了,我现在变得成熟了,我已经不再害怕拒绝别人以及拒绝对方的各种消极思想了,因为我不再执着于一些不重要的事物了,因为我爱我自己,我支持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能,我的世界非常美好并且会一直很美好。所以他还是把那些想法保留给自己吧,我不想听也没有兴趣听,因为那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最后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我愿意原谅他,不再对他愤怒,凭他当时的知识、能力和经历,恐怕他也无法做得再好了。我告诉自己,以后有任何与他有关的情绪浮起,我都不会刻意去压制它了,我会观照它们,让它们静静消失。

     就那么短短半个小时,我释放了很多心理垃圾,真的很感谢露易丝提供的方法。


     之后,我重复这样的心理对话好几次,对他的愤怒情绪基本消失了,现在即使偶尔想起,也不会有压抑或者逃避的感觉了。他以及他的限制性思想已经对我不再有任何的影响力了。


     正是这次实践使我相信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善知识一定要去实修,不要没有任何行动就去轻易评价它们的好与坏。




数月之后的后续


     事实上,在我做过这些练习之后,几乎不再想到他。前几天,我再度看到他的名字,这才深深意识到,如今,他对我不再有任何负面的影响了。事实上,我甚至感激他,以及我的抑郁症。


那些曾经带给你痛苦的人

     因我当时不够警醒,因我当时没有今日这种情绪处理能力,而吸引了对方不断地指责我,令我陷入痛苦的泥沼无法自拔。如同罗伊马丁纳所说,我无法觉察的,会在外在世界出现,极大地影响我。因此,不是对方影响和控制了我,是潜意识负面思想通过他,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当时的潜意识负面思想为:我没有价值,我老是犯错;如果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我就没有价值;如果我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别人就会瞧不起我;只要工作上有错误,我就没有价值)。之前,我没有能力识别出这种思想,它只好另谋生路,通过外在情境暴露出来。恰好是通过他,我的潜意识思想得以呈现。从这个层面来看,他如同我所有的思想和情绪一样,都是极端重要的使者。简而言之,没有他,不会促使我挖掘自己的负面潜意识思想;没有他,我不会这么快走上滋养心灵的道路;没有他,我深陷在麻木状态中的时间会更长久。因此,我像感激传递我重要信息的情绪那样,感激他。“坏事”会变成好事,痛苦会转化为成长的帮手。归根结底,回过头去看,所有的事都是不好不坏的(这句话应该是某位禅师说的),你可以将所有的事都视为有益的成长资粮。


关于痛苦


     受苦是世人的生活主基调,我们可以一直沉溺在或沉或浅的痛苦中,我们也可以体验苦、觉察苦、挖掘苦,将苦彻底转化,最后达成无苦。

     其实,痛苦往往是觉醒心灵的手段,所以通过受苦,走上修行和觉悟的人很多。因为没有强烈的苦,你就会在肤浅的快乐和低程度的不快中,勉强度日,麻木生存。较为强烈的苦可能以各种现象显现,或许是疾病,或许是绝望、沮丧、愤怒等强烈的情绪,或许是明知不可而停不了的毁灭性瘾头。这些苦会沉重到心灵也无法忍受(心灵会迷失在低度的不快中),想要摆脱那种痛苦。当心灵开始苏醒时,真正的成长道路便开始了,以这时候的眼光来看,苦便成了恩赐。所以,有智者说,其实,残酷之中有恩赐。如果这么看,那么所有令你遭受苦的诱因(人或情境),都可能携带着重要的恩赐。

     奇迹课程说,神的国度就在人际关系中,就在相互的宽恕和体谅之中。是的,现在我不仅宽恕了他,我还感谢他,因为他加速了我的成长过程。感谢他,祝福他,祝福他的家人。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0-9-15 20:09
嗯,这个很值得去思考的,用积极的方式去处理,说的很好呢。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18 17:37
谢谢墨清。

最近我在回忆自己这次实践的时候,突然发现其中“说不”的步骤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步,我的这种情绪是控制不了的。因为我是个容易自责的人,有很严重的犯错感,所以我必须要对某些人某些事说不,而不是一味觉得是自己的错,一味反省、
作者: wobushitianshi    时间: 10-9-18 20:15
好帖,坏情绪需要释放,释放要用合适的方式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0 18:53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9-20 18:54 编辑

情绪影响生理,生理影响情绪,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脱离开来讨论。

    近日又有头痛症状,情绪也有些低落,因为一点小事居然引发了比较强烈的情绪波动。幸好,现在我可以比较及时地觉察到这种情绪,避免了因为一时冲动而采取不良行动。我不仅观察这些情绪,还分析这些情绪。我问自己:

    为什么这么小的事,都能让我这么生气?

    让我产生情绪波动的是这件事本身,还是涉及到这件事的人?

    如果是人,那么她做了什么让我不满?

    于是我一步步追踪,终于明白了真正的起因其实发生在好多天前了,只是当时我的觉察力还不够,导致自己以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作出提醒,接着便是这件小事引发的情绪波动。

    我像上次一样在心理面和她对话,把自己的不满告诉她。但是再思索过后,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沟通,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于是我立刻找到她,就引起我烦恼的问题和她开诚布公地聊了一下,结果非常好。

    以前的我通常会以一种交换的方式获得一个自认为好的结果,相当于下面这种信念:
    只有我做……,我才能达到……目标/结果;
    只有我学习成绩好,我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
    只有我不指出对方的不良行为,我才不会和对方搞僵,保持友好关系。

    我现在明白了,我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过去的我其实有着深深的无价值感和犯错感。

    现在,我给自己的宣言是:我尊重自己,无条件爱自己,相信自己。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0 19:11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9-23 20:08 编辑

关于家庭带来创伤的初步探讨

    我一直一直刻意忽视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害,今天我终于能够直面这个现实了,我自认为还好的家庭其实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也终于明白为何这么多的治疗书籍上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了。

    再模糊,再久远,小时候发生的有些事情还是那么深刻,让我难以忘怀。其中一些是透过家人的述说得以显现的。我终于明白了,我当时是多么的无助。

    我受欺负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在哪里?是的,他们当时不在,或者知道了还是会认为那些事只是小孩间的打闹,不值一提。当我回忆起那个不知道去哪里说理的小小的我时,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原来是我一直在刻意忽略这些往事,忽略我曾经感受到的不安和恐惧,以及对人的不信任。

    而家人述说的某些事情,他们当做笑话提起,我当时也一笑置之,觉得并不在心上。可现在想来,并不是这样,正是这些信息结合童年的回忆,使我认为我自己是不被爱的,是没有价值的。我必须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现实向我表明:似乎只有母亲一个人爱我,但这种爱也给我带来伤痛,一度我成了她倾倒情绪垃圾的对象,并且里面夹杂了太多私人的略带偏激的情感。现在回忆起来,她所说的话对我造成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影响了我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看法。如果她知道会这样,或许她就不会说了。

-----待续,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非常大的一个议题,我需要好好地理清这些情绪,慢慢地恢复爱与信任的能力。我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一过程。特别希望深受家庭困扰的朋友能够走出困境。

推荐书籍露易丝海《启动心的力量》,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爱)。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0-9-20 21:14
   现在,我给自己的宣言是:我尊重自己,无条件爱自己,相信自己。
jenny1982 发表于 10-9-20 19:11

说的好呢,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3 20:02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9-23 20:05 编辑

下面这些话,我是边哭边写的,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已经比较平静了。

亲爱的小小我:
    你还在害怕吗?你还在害怕受到欺负却没人来帮你?你还在害怕爸爸对你似乎没有什么感觉,而妈妈有时候生起气来就打你?你是否还沉湎于哀伤中?

    爸爸妈妈想生一个儿子,结果你让他们失望了,所以你没有得到他们以及其他亲戚足够的爱。你小时候显得又黑又不健康,一直到3、4岁还是这样,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你。因为要生弟弟,你又被送到奶妈家养了约一年。所以,你觉得你不可能获得无条件的爱了,你渴望父母的关心,认为只有靠学习成绩才能赢得他们的关心,赢得别人的赞许。所以你拼命学习,争取获得好的考试结果。你的成绩很好,可是你不是在享受学习,而是担负着一种责任,要求自己一定得学习好。可那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子啊。你深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你总是拿“自己做不好”作为信条,所以你不敢跳舞,因为你觉得自己跳不好,所以学习舞蹈时你就紧张、肌肉僵硬;同样的事还发生在打球、练太极等很多方面。你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向大家展示的。你不敢向大家展示真实的你,所以你不喜欢演讲,甚至害怕演讲,也从不主动要求参加什么比赛。

   
现在好了。你不用害怕了,因为我会永远爱你,永远支持你,永远相信你,在你“失败”和犯错的时候拥抱你,告诉你:这没有什么可怕,它们只是人生的经历而已。你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用再压抑你的情感,你可以在我怀里尽情地表达所有的情感。你哭,有我安慰你;你笑,有我陪着一起笑;你怒,有我教你怎么释放;你哀,有我告诉你一切都会好的。你安全了,你永远都是安全的。因为我和你是一体的,我永远都支持你,从现在一直到永远。

    你不用再害怕任何事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有何限制,因为你如此善良,你绝不会做伤害别人的事。从现在开始,我和你都选择快乐,都选择积极处理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再需要恐惧、担忧、哀伤、愤怒、害怕失败等消极情绪。如果它们升起,我们会接纳它们觉察它们然后慢慢释放它们。这些情绪是信使,它们其实在帮我们,让我们了解还有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我们不去评判事物乃至情绪的是非对错,我们现在正在学习静静觉察。我们每天都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心灵,或静坐或看书或默读自我肯定宣言。所有这些事情,我们两个一起完成。

    宣言:我深爱自己,我接纳自己,也接纳恐惧、担忧、不安全感、愤怒、怨恨、犯错感、失败等所有情绪。现在开始,我每天都关注自己的心灵,滋养她,使她成长。


   
    我们宽恕过去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因为我们长大了可以保护自己了。对方不知道自己伤害了人,这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的人生课题,我们祝福他们早日解决这些问题,不再害人害己。而我们两个选择把当下的时间放到更有创造性的事情,能够更好服务有情众生的事情上去。

作者: flyer1112    时间: 10-9-24 21:15
分享          。。。。。。。。。。。。
作者: flyer1112    时间: 10-9-24 22:24
谢谢你的好建议,提醒了我  楼主
作者: flyer1112    时间: 10-9-25 18:17
关于家庭带来创伤的初步探讨

    我一直一直刻意忽视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害,今天我终于能够直面这个现实了,我自认为还好的家庭其实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也终于明白为何这么多的治疗书籍上会一而再,再而三 ...
jenny1982 发表于 10-9-20 19:11

你好,美女,我发现我小时候的经历与你有些相似。我小时候被人欺负了不知道向谁诉说,这与我的家庭有关,所以我被欺负了我一直都是将之深深的埋在心里。你的这个帖子写的比较简单,但是这方法我也试过,对我非常有效,今天好像感觉自己一下帅多了。以后多多交流。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6 11:56
你好,美女,我发现我小时候的经历与你有些相似。我小时候被人欺负了不知道向谁诉说,这与我的家庭有关,所以我被欺负了我一直都是将之深深的埋在心里。你的这个帖子写的比较简单,但是这方法我也试过,对我非常有 ...
flyer1112 发表于 10-9-25 18:17


你可以买些相关的书籍,前面我已有介绍,你可以自己再去找找,还有很多宝藏等着你去挖掘呢,你会好起来的。
作者: flyer1112    时间: 10-9-26 13:36
是吗?希望你说的是真的,我真希望内心的自己强大起来。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9 13:03
常常冒头的“我(害怕)做不好”想法
    做事情时,我常常会冒出“我做不好”这种想法,而一旦它露出了尖尖头,我的呼吸就开始变得粗短,紧接着身体上也起了紧张的反应,这就是思想影响情绪从而影响身体的过程。这是非常快速的一种变化,如果不警觉,很容易就错过合理对治的时机。所谓对治,就是静静地观察,不做评价。

表面想法:            
    我(害怕)做不好
      
潜意识心态:
    其实质是我想做好,我要求自己做好。可见压力来源于自身,而非工作和事情本身。为什么我想做好,要求自己做好,会带给我这么大的压力?因为我为自己竖立起一面逾越不了的完美标准之墙,这意味着我要求自己在做事时不犯错误,不被参与方如上司和同事及其他人等责备,事情完成得符合自己心意不产生自责感……

     意识到责任并非来自工作和事情,而完全起源于自己,情况就好办了,我只需作出选择即可,是继续采用这种害己的潜意识思维,还是改变它。答案自然是后者。

调和办法:
    既然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标准,那修改的权力也在我手中。从现在开始,我不再提出“要求自己做好”(有多种语言表述形式如“我怕做不好”,要清楚地觉察到这类形式不一实质等同的形式)的命令了,而是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工作即可。明确目标,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不在上面,但是你暂时需要它,那不妨说:

    我需要这份工作,它会提供我一些经济和经历上的帮助,我顺其自然地做这份工作,不要求自己达到多高的标准,因为这是我路程中要走的一部分,只要保证方向正确,就没有走错的道理。

    我放弃对完美的需要,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接受不完美的世界。从现在直到永远。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9-29 13:04
是吗?希望你说的是真的,我真希望内心的自己强大起来。
flyer1112 发表于 10-9-26 13:36


仅仅希望是不够的,去做,去实践,去体验。
作者: 沐柏    时间: 10-9-29 21:18
1# jenny1982 你做的很棒
以后这种练习需要花很多努力的巩固 因为这种模式有其一定的稳定性
你需要花极大的努力去继续练习

不再执着于一些不重要的事物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0-2 10:39
1# jenny1982  你做的很棒
以后这种练习需要花很多努力的巩固 因为这种模式有其一定的稳定性
你需要花极大的努力去继续练习

不再执着于一些不重要的事物
沐柏 发表于 10-9-29 21:18


谢谢鼓励。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0-2 10:42
事件描述:

    我正在认真看书,家人叫我剥毛豆,我不想错过看书之事,于是便将毛豆端到了房间里来剥。我忘记了她有洁癖。不一会从客厅外面传来一声吼叫,简直摄人心魄啊,被人这么一吓,我立即感到了不愉快。她说的话是:“你又把毛豆拿到房里去剥了?!”

    接着她进来了,对我表示很气愤,认为毛豆上的毛毛会飘到床上,导致她过敏。她简直不能忍受,她说索性她自己来剥好了。我向她保证这些毛不会飞过去的,她带着疑惑出去了。可她显然不放心,过了一会,又走进来,表示还是让她剥比放心。于是她拿着毛豆出去了。

    我有些气愤,这种情绪有待平复;哪知她又开始吼了,“快洗手!”这下好了,我立刻呼吸急促,怒火上扬。为什么?好像我对别人命令式的语气特别不爽,我当时真想坐着不动,就不洗手。但是稍微一想,于情于理我还是应当洗手的,手上脏兮兮的并不好受,也不卫生。
        
自我分析(提问--解答式)

    我为何要对这么小的事情生气?

    其实事情小不小无所谓,在于我如何看它们。这世界上多的是小题大做的人,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多半会说那些所谓的小事对他们或者说他们的感觉来说就是大事。换言之,这事对我的信念和情绪系统来说并非小事。


    这件事触痛了我的什么信念,使我生气?

    源于我对外界的依附。或许最主要是由以下信念所致:如果别人对我凶,我就很不快乐。如果别人责骂我,我会很难受,甚至产生自责的感觉。

    该信念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我的快乐取决于外界,取决于他人。一旦别人对我不好,我就会感到不快乐。而显然,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应对方式,别人不可能永远对你和眉善目。难道你想一辈子不与人接触,以避免这种不快乐吗?退一步说,你即使逃得开别人,你逃得开家人吗,他们永远都不会对你说重话吗?可见,如何调整这种思维信念模式是我需要解决的重大议题。

    记住,别人对我们而发的种种消极行为和情绪,如愤怒、出言不逊等,是他们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将别人的消极情绪吸收过来,成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这不是说我们为自己开脱,我的理由是,即便我们犯错,指出我们犯错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而那种充满攻击情绪的发言和举止,确实是对方未解决的情绪问题所致。我应当做的是觉察这些情绪,分析言行中间的实质部分,然后作出合适的反应,而不是自己也被别人的消极情绪给绕进去了,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你的快乐与别人的评价、别人针对你而发的情绪无关。你是因为生而为人而感到快乐。还需记住,不要为了逃避别人对你的不友善,而不接触人,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洞察消极情绪的过程中完成的。
        
自我肯定宣言:
    无论别人怎么对我,我都感到快乐,这份快乐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我正在观察、接纳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所有情绪。
        
    当别人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时,你会有叛逆情绪,为什么?
    别人带着情绪说话,比如说出:“XX,你快点……;XX,你怎么不马上……”等话,我会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感受到了胁迫。我认为自己若按照对方所说的话行事,就意味着我放弃了自主权,而听命于他人。事实上,这是自我价值感低下引发的反应,我的价值绝不会因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受到半分侵蚀,除非我自己没有体悟到自己的价值。所以此处的问题是,我将自己的价值感向外投射,形成了如下的观点或概念:“别人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才能显出我的个性和独特性;假如别人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证明我屈从于他人,没有尊严,不管对方叫我干的事到底于己有益无益。”显然这样的概念很极端,毒性不浅。
        

自我肯定宣言:
    我正积极觉察每一种情绪,自己的他人的,我接纳这些情绪但绝不认同它们。
    对他人的指示,我依据利人利己的原则作出反应,而不受情绪的控制。
作者: 致一    时间: 10-10-24 19:42
你有很好的觉察,而且勇于面对,强烈推荐大家学习!
心念如果转变,曾经的痛苦和困惑也将转换为智慧和力量。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15 12:02
你有很好的觉察,而且勇于面对,强烈推荐大家学习!
心念如果转变,曾经的痛苦和困惑也将转换为智慧和力量。
致一 发表于 10-10-24 19:42


谢谢,当我学会宽恕之后,新的大门打开了,我变得越来越平静。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15 12:07
原谅一个在你生命中出现时间不长的人,比较容易;原谅与你相处长达几十年的人,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对于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我花了很长的时间,采用了很多办法,这是我10月份做的一次心理观想与对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不便说明,只陈述过程和步骤。

时间:10月6日
    这次情绪的释放在是家中做,是关于家庭和童年的,对象是母亲。

    我想象我们两个坐在长桌的两边,我的正对面就是母亲。

    我开始大声诉说,甚至可说是控诉。事件都集中在3岁以前,3岁以前发生的事已足够影响一个人旷日持久的心理状态了。

    当满怀期待希望我是男孩时,一出生却被发现是个女孩,父母爷爷奶奶会是怎样的心情真是不言而喻。不得不承认,我就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婴儿。他们自认为婴儿什么都不知道,却不知道婴儿很敏感,能够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也能感受到母亲的情绪状态。

        【填入自己的童年往事,在这里把你对父母的不满说出来】     
   
    我停不下来,把她和父亲对我婴幼儿时期的忽视全部都说出来,边说边哭。我真的太同情那个小小的我,那个战战兢兢的我了。她是那么渴望亲人的爱,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

    从开始一直到现在,母亲的表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她很生气,认为我是白眼狼,很气愤地要打断我,但是我没有让她说太多话。我只是一股脑儿把该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慢慢地,她的眼眶也红了。

    “我恨你们小时候对我的不关注,……”

    “说也说了,哭也哭了,我感觉好受了些。我现在原谅你了,我释放这种愤怒了,大家都自由了。外公外婆是不合格的父母,他们使你遭受了莫大的痛苦,我知道的。我知道你想尽办法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孩,但是你没有学过什么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你以为小孩不会受影响,长大就好了。我不怪你,处在你这样的环境里,你已经做到最好了。我们不用再相互伤害了,从现在到永远。”

    最后,我和母亲紧紧拥抱,我们之间的理解显然加深了。
作者: 胆小鬼    时间: 10-12-16 03:38
写得真好!看得我哭了三四次。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在长长的时间里没有了自己价值感和安全感。眼前一直浮现爸爸和妈妈一起拿着长长的竹篙打我的情景,而我缩在旧式的高脚床的最里面,恐惧,困惑,怎么也想不明白。那时候我才一两岁吧。不过他们其实是爱我的,只是出于一种极端的严格才这样对我。在我还蹒跚走路的小时候,每摔一次跤,爸爸都会打我。直到现在,每次身体受伤,我都从来不会吭一声,哪怕是下意识的叫声都不会有。多年来我怪爸爸的严格造成了我性格的缺陷。后来我慢慢地原谅了他。因为他也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向jenny学习!我也正在学习爱和接纳
url=http://www.sunofus.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25252&ptid=72277]9#[/url] jenny1982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16 08:31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2-16 08:33 编辑
写得真好!看得我哭了三四次。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在长长的时间里没有了自己价值感和安全感。眼前一直浮现爸爸和妈妈一起拿着长长的竹篙打我的情景,而我缩在旧式的高脚床的最里面,恐惧,困惑,怎么也想不明白。那时候 ...
胆小鬼 发表于 10-12-16 03:38

谢谢,我可以大胆地说,你开始走上这个疗愈过程了,因为你哭了三四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我想你肯定也积累了对于父母的很多情绪(但因为你的压制,它们无法得到释放,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消化,包括损害身体等方式)。你可以尝试我所说的办法,也可以通过书籍来自学并实践。过程可能会艰辛,但是效果极好,会有卸下重担的感觉,而且心态会更平和。

还有,我看你回帖的时间应该是在半夜。我不知你身体如何,一般来说抑郁的人身体状况都不够好。可以的话,十点或十一点便可上床休息了,睡不着可以做些比较不太耗精力的事,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半夜上网是很耗费精力的。
作者: 索菲亚    时间: 10-12-16 21:04
也许,你可以引起我的共鸣,可是,为什么我看着看着,我会回忆曾经的往事,然后我就不愿意再回忆,也不愿意再看下去,为什么我还是一直对母亲有怨言,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原谅她,她有时候说起我就说我白眼狼,只记得小时候骂了我打了我,有时候婆家也很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怨恨自己妈妈,对我也颇有微词,也许在情理面前,我们做儿女的永远只是个弱者……,因为你根本不应该怨恨父母,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没有道理可言……
作者: jadore    时间: 10-12-17 09:25
我也在读《启动心的力量》和《生命的重建》,只是做了简单的宣言,没有像Jenny这样深刻的观析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懒惰,还是不真正相信这些理论呢?
看了你的帖子,我觉得很受启发,我对自己的分析还是不够透彻。有些事情还是想不明白。以后要多像你学习哈!
坚持下去lZ,你一定会走出来的!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18 14:49
也许,你可以引起我的共鸣,可是,为什么我看着看着,我会回忆曾经的往事,然后我就不愿意再回忆,也不愿意再看下去,为什么我还是一直对母亲有怨言,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原谅她,她有时候说起我就说我白眼狼,只记 ...
索菲亚 发表于 10-12-16 21:04

慢慢来吧,应该是时机未到,因为我们会害怕承担痛苦,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疏忽乃至残忍行为是一件痛苦的事。而父母的教育越不健康,造成的痛苦越多,那么我们就越不想去回忆和原谅。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责任在他们头上,而他们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他们是不容易改变的),那么这种抗拒就更深了。知道有一天,你发现如果自己不主动去做这件事,受到伤害最深的并非你的父母,而是你自己,你自然而然会去做这件事。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18 14:53
我也在读《启动心的力量》和《生命的重建》,只是做了简单的宣言,没有像Jenny这样深刻的观析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懒惰,还是不真正相信这些理论呢?
看了你的帖子,我觉得很受启发,我对自己的分 ...
jadore 发表于 10-12-17 09:25


因为教育的问题,大家都习惯于死读理论,会忽视实践。过去几年,我看书都看到了头脑里,即头脑里评价一番,行为上非常无力。我会说,这道理不错,那种说法也挺有道理的,但是我不去做,不实践,或者敷衍地去做,所以效果非常差。现在,如果看到好的知识,又有实践的可能,且不会伤害别人,我就愿意去尝试,然后看看它们适不适合我。这过程中,实践和体验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办法用了之后,令你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有改善,就证明它对你有效果。比如你可能会感觉人一下子轻松了很多,那就证明你卸下了一些心理包袱,这个办法挺管用。什么事都不能急,慢慢来,祝福!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18 15:27
好帖子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2-21 23:22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3 14:15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2-23 14:16 编辑

把我在【生儿育女】板块的文章整合进来,家长值得看一看。

关于家庭关系的一点感想

今天,一直在回想自己的童年,没想到回忆和分析的文字一写就写了5000多字,简直停不下来。    童年的经历真的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这里都是有孩子或者快要生孩子的父母,我想通过我的例子阐述一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严重的打骂暴力和心理冷暴力不包括在内,议题太大了)。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其一,只拿孩子和优秀的人比较而极少鼓励孩子   

我不知道多少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较,而且永远拿你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如此一来,你觉得自己总显得那么差劲,老是差人一筹。自信和尊严感慢慢离开你。明明自己表现得很好,你还是会产生,这有什么用呢,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

其二,无休止抱怨配偶   

无休止的抱怨配偶会极大影响孩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如此糟糕的家庭例子面前,如何让孩子产生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和向往?孩子会认为,婚姻是件痛苦的事,看看我的父母,哪里有幸福可言。我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危险去接近爱情和婚姻呢?   

父母本身可以对婚姻作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做什么选择,请不要在孩子面前不断抱怨自己的配偶,他不应该为你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承担如此大的压力。有时候,当你认为“为了孩子,我愿意忍受这段婚姻”时,却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和你截然不同,“我宁肯他们离婚,离婚的话,妈妈可能会更开心一点”。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其实家长的言行举止所传达的信息都已经被他们接收了。我曾经就内心里渴望着父母离婚,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之言,我不能不认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是离婚。   

然而,深入一点探索,为何家长一方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方。真相可能略显残忍,有时候,其实说话的家长根本没有一丝要离婚的意思,他或她这么说无非是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有故意的有无意的),或者说想拉拢孩子,表明自己才是孩子最可依赖的,于是孩子对父母之爱有了偏好。而这是很可悲的。在家庭里拉帮结派,把家庭生活当成战场,联合孩子与自己的配偶抗衡,取得家庭地位上的优势,是可怕的,副作用很大,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总之,在无休止抱怨配偶的背后,一定有说话者自身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他或她甘当受害者角色。然而,他或她绝对有摆脱这个角色的能力,除非他或她自己不想。……

为何家长要通过突出自己贬低他人的方式寻求孩子的支援?

可能的原因(仅从我的家庭进行的粗浅分析,请大家不要轻易代入,请认真分析是否这样的情况在自己的家里也存在)   

家长要寻求同盟,是因为他/她感到不安。他/她认为自己是在战斗,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或事都保持着谨慎态度;正如打仗的士兵要带足武器装备,他/她则要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   

家长想寻求外援(即孩子)的支持,是因为他/她没有自信。他/她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所以要向外界寻求填补物,寻求力量。所以孩子成了他/她的外援。而对社会、对配偶、对他人的抱怨则成了他/她的另一种逃避内心痛苦的方式。他/她本可以很优秀很成功,都是因为谁谁谁不好,他/她才远离了自己的梦想。这种投射实质上表明:他/她不相信自己本身是优秀的成功的,他/她不相信自己可以主宰人生,所以他/她选择将自己的失败全部怪罪在外部因素上。这样自己就没有责任了。毕竟让他/她承认这些“失败”都是自己的责任,将是非常痛苦和绝望的事。

如何理解父母理解父母

不妨从父母的童年着手。我并没有特地找他们聊他们的童年,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提及的童年已经非常清晰地呈现于我的眼前。所以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具体而言,我父母的童年绝不能算幸福,甚至可说不幸。当我认真回顾他们的童年时,我明白一点,假使我处于他们那样的境况下,我能够做得和他们一样吗?我能够摆脱这一切,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吗?我认为很难,很难。正如上帝所说,原谅他们吧,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所行的都是无意识行为,他们认为这么做确实是为你好,这就是佛学中的无明。当一个人非常无明的时候,你怎么能期待他们做出健康合理的事情呢?做出无明之事的甚至都不是真正的他们。当我理解到这一点时,我原谅了父母对我的所说所行。这是心理层面的释然,但不意味着在实际层面,你一定要顺从你的父母,根据实际情况,该说不时说不,该远离时远离,但是内心里不愤怒、不累积负面情绪。

太阳眼镜和平光眼镜

在我分析过往种种的时候,似乎母亲就是个极为负面的榜样,如今,当我平静下来之后,发现这期间我正带着一副太阳眼镜观察我的母亲,这副奇特的眼镜可以过滤她所有的优点,只留下她的缺点。回忆会骗人,尤其是当你抱着某种目的和观点比如“我的父母严重影响了我的健康成长”,去分析自己的童年和成长经历时,回忆的负面强化功能尤盛。当我在回忆分析,发泄和释放情绪,鼓励自己的逐步成长过程中,我释怀了。我的父母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我的父母也有很多的优点,是时候让自己带上另一副眼镜,去发现他们的美好了。当我仔细观察时,我不得不承认,我母亲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她喜欢在家里抱怨,但是她很少在外面嚼舌根,她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她很暴躁,但是她在公众场合勇于站出来为弱势者说话,她不是那种口头抱怨行为懦弱的人,她看到丈夫当街打妻子,围观人很多,只有她站出来说话。“暴躁”中也不乏勇气和善良。她对我们的爱是默默无闻的,不张扬的,她不知道怎么鼓励我们,表扬我们,但是她却给我们很大的自由和隐含心底的信任。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抑郁时,她发动亲朋好友为我鼓励的事,她从来不曾提及此事,我是从其他渠道得知的。我责怪自己的父亲不够负责任,然而我现在发现他确确实实是个负责任的人,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抑郁时,他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离开那个已不适合我的工作,回家休养。还有很多,很多……当我撤去那副幽暗的太阳眼镜,转为透明的平光眼镜之后,我看得更清楚了。对我而言,他们是完美的父母,无论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今天开始,我都愿意从中学习。

犯错有那么可怕吗?---听卢安克说话有感

在《面对面》访谈中,提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卢安克有感而发:“犯错有那么可怕吗?”

根据我多年的成长史,我得承认,犯错就有那么可怕。在学校犯错,老师会指责你,并且感叹孺子不可教也。在家里犯错,家长会发怒或是抱怨,他们认为自己爱之深责之切,时不时说孩子笨,说孩子傻。

如果不是这个访谈,我都忘了这至今仍在继续的“家庭教育”。当父母联合起来,为自己对孩子有某种共同的观点而深感英雄所见略同的时候,悲剧就此发生了。当孩子犯了错,母亲生气指责,父亲下班了,母亲重提这茬,然后父亲母亲共同训斥孩子。亲爱的朋友,你家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经常发生吗?

人不犯错,如何能成长?可是在这样的打压之下,孩子不敢犯错,害怕犯错,犯错了就要否认犯错遗忘错误。错误就永远摆在那儿了,下一次做同样的事就犯同样的错误,然后父母同样地指责,并且有一种“看我说得就没错”的潜意识自傲心态。

我的父母一指责我,我就会想,哎他们又开始了,忍吧。事情过后,我从不想想,他们语言中的客观事实,我所犯的真实错误,和我可以改正这些错误的方式。因为,我不想再回忆那一桩事,一回忆我就对父母有怨气,那么就索性转移焦点。于是,本来可以帮助我成长的错误就滞留在那里了,下次做同样的事时,它就又阴魂不散地出来了,因为我没有恰当地对待它,它就要找我麻烦,除非哪一天我能正视它,它才会成为我的朋友。

为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温柔一点,指出错误的时候,采用迂回的方式,毕竟曲则全。实在做不到,那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行,切忌父母双方联合起来指责自己的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父母这么干,你还有安全感吗?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3 17:55
jenny这是你写的吗,怎么那么好,那么深刻准确。如果20年前我看到这些,人生不会这样,现在看到,似乎只有痛苦后的醒悟和麻木了。父母不能选择,所以命运也不能选择。认命了。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3 18:03
本帖最后由 法国梧桐 于 10-12-23 18:07 编辑

我常想如果我死在我妈前面,如果她还到我面前看我,我会说:你出去。
我和我妈的关系就是这样。我妈完全符合你分析的一切,抱怨,她自己的问题,还有她的优点,所有都符合。我经常想这种基因决定了我的命运,连改变也不必了。
尽管也想对她好点,让自己良心安宁,但是,真的不想见她,不想和她说话,就是把她当病人体谅也不行。好累啊。
在人生的储爱槽里,我妈早已把曾给予我的爱消耗殆尽。
这么想的时候,也在想象道德的谴责。其实也无所谓。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3 18:06
常常想自己是不是合格的妈妈,不得而知。惟一进步的一点就是,承认自己的局限,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错,如果孩子埋怨,我不埋怨她的埋怨,只承认自己的失败。仅此而已,尽力而为。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3 18:20
其实知道我妈也为我付出很多,她也可怜。。。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3 18:23
我妈妈的问题就是一辈子她都没有真正喜欢她自己,接受她自己。。。
作者: 好好    时间: 10-12-23 19:50
看了贴子,让我深有同感,童年的我不是没人爱而是爱太多反而失去了自我,楼主今天能走到这步,肯定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4 13:33
我常想如果我死在我妈前面,如果她还到我面前看我,我会说:你出去。
我和我妈的关系就是这样。我妈完全符合你分析的一切,抱怨,她自己的问题,还有她的优点,所有都符合。我经常想这种基因决定了我的命运,连改变 ...
法国梧桐 发表于 10-12-23 18:03


其实你已经明白了,想原谅她却无法原谅的痛苦,它就像我们的眼中的刺一样,时不时让我们难受。可能是时机未到吧,有一天你可以原谅她,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唯她是从,而是你不会对她所作做说的产生愤怒、沮丧的回应。我唯一一点好的事,现在已经发现到这一点,可以有意识地处理家庭有关系,而你的时间可能比较长,积累的痛苦比较多,或许需要一个更好的契机和过程来消化彼此的关系。祝福!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4 13:34
看了贴子,让我深有同感,童年的我不是没人爱而是爱太多反而失去了自我,楼主今天能走到这步,肯定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好好 发表于 10-12-23 19:50


谢谢,确实付出了努力,一开始是故意忽视它,到后来避无可避。其实我的父母还算好,我知道的“糟糕”父母很多,良好的家庭教育真的难得。祝福你。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4 13:35
我妈妈的问题就是一辈子她都没有真正喜欢她自己,接受她自己。。。
法国梧桐 发表于 10-12-23 18:23


你说的对,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正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也不会得抑郁症了,不是吗。反正,任何时候开始学习爱自己都不晚,但是切不可期待在将来来爱自己,开始爱自己只有从现在。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4 16:59
说到我妈我能想到的几乎都是缺点。自私,自卑,不善交际,急躁粗暴,不优雅。。。这么说自己的妈真是不好,但是想到她就不由自主想到这些。而且更恐怖的是自己也仿佛这样,至少以前这样。一个同事曾说我自私封闭,但他其实对我很好。让自己从父母的影子里走出来,改变命运真的不容易。我最喜欢的是听到孩子和父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这类的话题了,现实里也有这样的事。我不想和我妈一样,而且我觉得现在已经和她不一样,我想以后会更好。
我最难原谅我妈的就是她对我抱怨我爸太多。就像jenny文章里分析的,这些抱怨直接毁灭了我对婚姻、幸福的美好期待和想象。过去说到爱情,白头到老之类我的感觉就是鸡皮疙瘩。。。
经常想,上辈子我做了什么坏事啊,这辈子受这份苦,这份罪。。。和地狱有什么两样。。。
但是在外人看来,我白白胖胖,高高壮壮,上名牌大学,有安稳的工作,一帆风顺,还埋怨什么呢。。。
生活外来的挫折最多带来皮肉伤,而精神的伤害是致命的,是伤害神经和脊髓的毒。这些痛苦也只有阳光的战友懂得。。。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4 17:04
往前看吧,祝愿未来更好,相信这个好。曾经在痛苦里沉浮,感慨其实也拥有不少,活着就好,就有希望,那些痛苦的代价,不会白白付出的吧。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0-12-24 19:00
学会爱自己,当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时,自己,是唯一还能够接纳自己的人,学会爱自己。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6 11:47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2-26 11:50 编辑

过去,我对自己特定的观点非常执着,我有很多的成见。这些成见令我选择性看待事物,符合它们的就是对的;不符合它们的就是错的,我无法接受甚至要找出理由反驳。突破口出现在什么时候,我已经无法追溯。但是我知道改变确确实实发生了,我的眼界开始开阔,心胸变得能够包容。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记忆系统提醒了我是什么开启了这一过程。答案是庄子。

        是庄子的《逍遥游》让我明白,自己同朝菌和蟪蛄无异。难道我不曾学过、听过、不曾经历过的东西,就是有问题的,就是错的吗?智慧有深浅,我这样低层面的智慧,听不懂高智慧层面的事物,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聪明,而坚持认为别人所说的是迷信,是危言耸听,是吹牛,只会让自己深陷在僵化的怀疑主义中,无法自拔。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第一》】

        以自己的成见来看待问题,自认为别人无法理解我,我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痛苦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很久。虽然表面上,我急迫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希望有一个救世主降临,然而,我却用自己的成见来摈弃那些真理,来过滤别人真切的关怀。不只是我,还有很多论坛里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些理论如此简单易行,不去行,我们反而噼里啪啦敲出一堆文字,诉说着自己的怀疑主义,阐述着诸如“我感觉这不会有用”,“我总觉得这不会有用”,“这种方法也太诡异了吧”等等观点。

        是的,我们得承认有些办法不靠谱,而有些办法则是可以尝试的,至少不会害人害己,顶多无效而已。吃了那么多药,花了那么多钱去做心理治疗,倒不如打破你顽固的怀疑主义(不是叫你一点不怀疑,而是叫你保持开放性)来得更为实在有效。

        对于自己不知道,尚未亲身证实的大多数事,最好保持一种开放、不批判的态度。如果有条件,对自己和他人不会有害的方法,不妨就去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有益的。拿诵经来说,你花点时间来诵经,比你焦虑、苦恼该怎么办来得实际多了,别去管它是否真的对你有效,按照要求念上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即便它对你无效,它也不会对你有害(如果你把它当救命稻草,那就另当别论了,只要有把某物当成救命稻草的观念在,就难免失望,但这种伤害仍然不是诵经对你造成的)。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6 11:49
转帖一篇文章,补充44楼

捆绑
选自《佛陀的启示》(Walpola Rahula著,顾法严译)(之三)
“谁都可以相信他所喜爱的,也可以说‘我相信这个’。到此为止,他仍是尊重真理的。但是由于他的信仰,他却不能说惟有他所相信的才是真理,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假的。”

在正统的婆罗门教毫不容情地坚持要相信,并接受他们的传统与权威为不容置疑的唯一的真理的时代,佛这种态度日益受人激赏。有一次,一群博学知名的婆罗门教徒去拜访佛,并与他作了长时间的讨论。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十六岁的青年,名叫迦婆遏伽。他的心智是公认为特别聪颖的。他向佛提出了一个问题:

“可敬的乔答摩啊!婆罗门教的古圣典是经过往哲口口相传,直至于今从未中断的。关于这个,婆罗门教徒有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是假法。’可敬的乔答摩对这点有什么话说吗?”

佛问道:“在婆罗门教徒中,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已亲身确知确见‘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

那年青人倒很坦白。他说:“没有!”

“那末,有没有一位婆罗门的教师,或是教师的教师,如此上溯至于七代,或是婆罗门经典的原著作人,曾自称他已知已见‘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是假法?’”

“没有!”

“那末,这就像一队盲人,每一个都抓住了前面的人。第一个看不见,中间的看不见,最后的也看不见。这样,依我看来,婆罗门教徒的情形正与一队盲人相彷。”

然后佛给了这群婆罗门教徒一些极为重要的忠告。他说:“护法的智者,不应作如是的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

那年青的婆罗门就请佛解释应如何护法。佛说:“如人有信仰,而他说‘这是我的信仰’,这样可说是护法了。但这样说过之后,他却不可进一步的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法皆假。’换言之,谁都可以相信他所喜爱的,也可以说‘我相信这个’。到此为止,他仍是尊重真理的。但是由于他的信仰,他却不能说惟有他所相信的才是真理,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假的。”

佛说:“凡执着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做桎梏(缠缚)。”

有一次,佛为弟子们说因果律。他的弟子们说他们已看见了,也明白了解了。于是佛说:“比丘们啊!甚至此一见地,如此清净澄澈,但如你贪取它,把玩它,珍藏它,执着它,那你就是还没有了解凡所教诫,只如一条木筏,是用来济渡河川的,而不是供执取的。”

在另一经里,佛曾解释这则有名的譬喻。就是说:“他的法好比是一条用以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他说:

“比丘们啊!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在这边岸上充满了危机,而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可是却没有船可渡此人登上那安全的彼岸,也无桥梁跨越水面。此人即自语道:‘此海甚大,而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安全无险。无船可渡,亦无桥梁。我不免采集草木枝叶,做一只木筏,借此筏之助,当得安登彼岸,只须胼手胝足自己努力即可。’于是那人即采集了草木枝叶,做了一只木筏。由于木筏之助,他只赖自己手足之力,安然渡达彼岸。他就这样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由于它的帮助,我得只靠自己手足之力,安然渡达此岸。我不妨将此筏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比丘们呀!你们意下如何?此人对筏如此处置,是否适当?”“不,世尊。”“那末,要怎样处置这筏才算适当呢?既已渡达彼岸了,假使此人这样想:‘这筏对我大有助益。由于它的帮助,我得只靠自己手足之力,安然抵达此岸。我不妨将筏拖到沙滩上来,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然后继续我的旅程,不问何之。’如果这样做,此人的处置其筏,就很适当了。

“同样的,比丘们啊!我所说的法也好像木筏一样,是用来济渡的,不是为了负荷(巴利文原字义作执取)的。比丘们啊!你们懂得我的教诫犹如木筏,就当明白好的东西(法)尚应舍弃,何况不好的东西(非法)呢?”

从这则譬喻,可以很清楚的了知,佛的教诫是用以度人,使他得到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涅槃的。佛的整个教义都以此为目的。他所说法,从来不是仅为了满足求知的好奇。他是一位现实的导师。他只教导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快乐的学问。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2-26 12:42
能感觉到,楼主的教养和学养都很好,一定受过良好的家庭熏陶,文笔也非同一般。特别佩服!
在现实里我能看到,人的快乐和学历知识没有关系,和心有关系,如果心没有伤到,就很容易得到快乐。如果心是残缺的,感情在童年的时候受过伤害,爱的能力欠缺,那么快乐幸福真的很难,除非运气特别好,但是我们的性格也容易把幸福赶走。我就曾经把自己的幸福赶走了,当初因为病的太重才那么愚蠢,后来醒悟了,却晚了。
有一个人说,人的成就就是爱的能力。我完全赞成。
来阳光的人,都是曾经受伤的人,不过还好,我们都懂得自救,所以都有希望。就是这种自救,也为社会做贡献了,我们的努力,过程,方法,精神,都能让别人借鉴,为心理健康事业贡献自己了,呵呵。
修复曾经的残缺,修复被损伤的爱,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感受生活的幸福欢乐。
感谢李宁忠创办了这个网站,感谢这么多朋友是我们的同路人,谢谢jenny的精彩分析。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2-27 12:17
楼主,我羡慕你!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8 09:28
能感觉到,楼主的教养和学养都很好,一定受过良好的家庭熏陶,文笔也非同一般。特别佩服!
在现实里我能看到,人的快乐和学历知识没有关系,和心有关系,如果心没有伤到,就很容易得到快乐。如果心是残缺的, ...
法国梧桐 发表于 10-12-26 12:42

当你说良好的家庭熏陶时,我觉得有些愣神。事实上,由于我父母没有接受较长的教育,所以他们非常愿意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所以在这方面他们无怨无悔地支持,也因为本身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对我的学业选择都是放任的,即读什么大学,是否考研,考哪个学校和专业。所以,我就在自己错误的指导下,一路读下去,大部分的选择都是基于安全感的考虑。其实我早已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一些极端不良的因素,因为它们在我整个高中大学期间都形影不离。概括起来说,就是永远活在明天和未来,总在期待某些好事发生,因为有了期待,所以才能勉强活在今天(今天对我来说大部分时候是难忍的)。

这些文字都是我发自内心写的,可以说,一年多以前,我肯定写不出这些,不是因为什么文笔,而是因为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和对问题的理解。

前段时间,我也参与到别人的帖子中去,可现在我明白一点,除了分享自己,我做不了什么(这句话是借用自论坛朋友“月小小”的),如果有人能够从我的经历中获得什么,我会很高兴。

梧桐,你知道你在贴里的这种感激有多重要吗?(不是对我的重要,而是对产生感激的这个人的重要)。我就是在很多的感恩中,有了一些成长。在对各种善知识的感激中,我开始摆脱了过往的种种偏见。因为我对露易丝海的感激(可以看我第一页的帖子,我真的是非常激动地感谢她),所以我愿意去了解她,在了解她的过程中,我又认识了许多其他的优秀作者,就这样一个个地去认识,然后看一些书,懂得一点什么。我不管作品是关于哪个宗教的,只要我觉得与之有共鸣,我就愿意看。而在以前,我错误地将基督教视为一神教,对其反感,但我现在发现圣经中其实真有挖掘不完的宝藏。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8 09:29
楼主,我羡慕你!
zjcczj132 发表于 10-12-27 12:17


为什么?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28 18:02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2-28 18:04 编辑

我们要知道,避免受伤是正常的反应。为什么要让别人剥削你打击你?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受伤,你保护自己,你开始建立防卫与藩篱。你在自己周围造了一道墙,不让自己开放及接纳,因此你也无法去探索及扩大你的感觉。
---克里希那穆提

    因为我们不要某种感觉或情况,比如我们不想被别人指责、说闲话或者责怪,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做某些容易导致这些结果的事情,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我们根据惯性思考,编制出一张不能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的行事清单,比如:

因为坦率说出别人犯的错误,别人不高兴,反过来辱骂我,我觉得不好受,所以我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随他们去错吧;
我上一份工作令我倍感压力,心情极度不好,所以我决定不去做同类型的工作了;
大家都说人必须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所以我应该尽量投上司所好,吹嘘拍马,而不要说出内心所想,与上司观点不符的意见;
因为我做某份自己有热情的工作,肯定会导致父母的强烈不满,他们会不断指责我,让我难受、生气,所以我还是打消去做那份工作的念头为好;
与别人相处时,如果没话可说,我就会觉得尴尬(这也是我不想要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擅长人际关系,所以我最好事先准备一些话题,来应付这种场面;
因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有许多未知情况,我不习惯未知和不确定性,那会让我觉得不安全、不舒服,所以我宁愿待在家里,即使我要做的事无法在这个地方开展;
        ……
    总体来说,这里的显意识观点是:因为某某事曾经/可能导致某种情况(指的是我被辱骂、欺负、指责,或我损失了什么),令我产生不好的感觉(不安、沮丧、焦虑、失望、愤怒等);我不喜欢也不愿意面对这些情绪和感觉,所以我最好远离某某事,将它们排除在我的生活之外,我绝不会傻到主动去做那些事。

    讽刺的是,那些不好的情绪和感觉不会走,它们只是暂时被压制了,它们化身为隐形“魔鬼”,一到某种情况呈现,它们就附身于我们(我们就不是我们了,而暂时是这个魔鬼了),不断地吸收同类型的负面情绪,将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这种时候,我们根本无法产生上一段文字所述的那种有意识观点,因为我们已经被无意识控制了。所以,我们继续不安着,沮丧着,焦虑着,失望着,愤怒着。

    抑郁期间,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被无意识控制着。等略微清醒时,我们就不免抱怨,自己无法控制强迫性思考和情绪。其实控制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就因为我们在有些意识的时候想要控制负面情绪,才导致无意识负面状态频频发生。原因就是,与“敌”作战,不是光说这个敌人真讨厌,最好让我不要见到他,或者我要打倒他就可以了事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他就会打败我们;如果我们打开了愿意去了解他(各种负面情绪)的心门,我们反而会化敌为友,所有的情绪都会为我们所用。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我们渐渐就不怕这些情绪了;因为我们不怕它们了,它们反而觉得无趣,就不太来找我们了。也因为不再害怕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感觉,所以渐渐地,我们的行动就会发自内心,不管它会招致什么结果,我们都有能力面对随着结果而来的所有情绪,所以原本可怕的事情就不可怕了。
        
    我的“应该和不应该”行事列表上仍然有不少项目存留,我离无所畏惧的状态,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行走。

    目前,我总体处于平和的状态,但是存在一种缺乏强烈感受(主要是指热情)的情况。相对强烈的感受是容易感动和流眼泪,据我估算,这两年所流的眼泪在数量上早已超过自己在过去所有岁月中所流的全部眼泪。这一情况与米兰骆驼刺有些像,她说过好多次出情绪和大哭的治疗经历。可能眼泪也有个年均值,过去被我刻意压制着不流的眼泪,最近来了个总爆发。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2-30 15:37
我们是套子里的人吗,什么套子看似“好看”,就钻进去?

    我们口中常说的美,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说,这衣服很美,究竟什么意思?

    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几种情况下,会说衣服美丽。一,尽管我看不出这衣服哪里好看,但是出于礼貌,我会告诉别人衣服是漂亮的。二,我认为衣服搭配得比较符合某种美学观点(模糊的陈腐概念,比如黑白经典配,比如看着不突兀(所谓突兀又是另一个概念,如大红大绿配之类的)),我会这么说。

    而真实情况是,我根本觉知不到别人身上的衣服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所以,与朋友逛街时,当她们询问我的意见和建议时,我通常是随机选择的,或偶尔观察一下她们本人已经持有的某些观点(通过表情和言语),然后给个回答。所以我认为自己对于时尚是一窍不通的,对于给出这些意见也很是烦恼。可现在想来,难道别人真的知道衣服美还是不美,还是他们也只不过跟着某种概念(时尚杂志和专家的观点)在判断美或不美?到底一件衣服好看意味着什么?这是非常主观的一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还要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最奇怪的是,我给出了意见,往往她们会觉得自己还是不喜欢,于是便继续挑选。或许是我给出的结论过于肤浅,因为我只是粗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具体阐述为什么这件衣服很美。另有一个因素,我一向是以对逛街买衣服和时尚潮流没有兴趣的角色存在,所以她们深知从我这里得不到“专业”的建议,所以只是礼貌性地问我而已,并非真的在乎我的观点。

    如果再探讨下去,问题就更有趣了,如果一个人身上带有某种“时尚人士”的特质,那么她给出的意见分量就完全不同了。买衣服的人穿上一套自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的衣服,然后给那位时尚人士一看;那时尚人士眼睛一亮,连声称赞。然后买衣服者或对着镜子越看越美,或觉得时尚人士的眼光总比自己精准,于是买下这套衣服。这种情形简直是司空见惯,所以各种专家也层出不穷,指点我们人生各个方面。而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是否真的“正确”呢?拿什么来衡量呢?买了新衣服的人第二天去见同事,同事们纷纷赞美她眼光好,会挑衣服,也有少数几个人说这衣服不好看。总体比较而言,认为衣服好看的人数远大于持反对意见者,此人深感欣慰,同时也深觉时尚人士的高明。我们眼光一转,来到认为这些衣服美的同事家中,只见她们的茶几上放着一堆时尚杂志,上面的专家不是此前那位时尚人士,就是她的老师或徒弟,亦或是持有同样审美观念之人。书上每一套服饰都有美的诠释:黑白经典搭配,附精美手链,体现时尚典雅气质……。于是服装美的概念由此形成,大家不用再自己探索和感受,一个劲地往美的套子里钻就是了,这样绝不会出错,绝对会赢得大部分人的好评。

    看多了时尚杂志的人,俨然自己也成了“时尚权威”,他们在网络上各立山头,互相批判,他们激烈维护自己的观念,力图将其他的时尚观点和阵营“拍死”。我很迷惑,他们究竟是真的感受到了衣服那种鲜活和美丽,还是迷失在审美概念之中,乃至于将这种观念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了?

    现在我必须承认,自己不知道衣服真正的美在哪里?除非我真的有了强烈的感受,感受到了它的美;否则无论我看多少时尚杂志,我都只是在累积概念,然后按照概念装扮自己,并声称我知道什么是美。但真实情况就是,其实我不知道。为了现实,我可能会假装某些衣服是美的,然后将它们套在身上;但是在内心里,我对它们没有任何感觉,哪怕我用各种美丽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身上的衣服,乃至于将别人都说服了,在内心这个层面上,一切都没有改变。我对物质美的感受非常黯淡,只有概念上的理解,而没有心灵上的感应。相对来说,我对各种活生生的人和事件,更容易产生共鸣。然而,那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如果我无法在静止的物体上感受到美,那就证明我还没有发现自己内心的美。如何摆脱概念,强烈的真、善、美的感受究竟如何降临?
……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3 11:00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3 11:14 编辑

真正的沟通

      要真正地沟通,就要理解对方。理解别人说什么,除了在可能的情况下关注对方的表情、姿态、动作外,还要洞穿概念以及概念串联成的句子背后(我爱苹果,我是概念,爱是概念,苹果是概念。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内在含义未必相同。A爱苹果,是因为苹果是她母亲最爱,苹果让她想起了母亲的温暖。B爱苹果,单纯因为苹果好吃),对方想要真实表达的意思。否则,沟通就是无效的,我就是带着面具,根据过往老旧的知识在应对一个崭新的人和情境。

    与别人沟通,切忌时时记住我的存在,而应该敞开空间,让对方充分倾诉和表达。忘记自己的历史和观念,去充分体验对方的苦乐,真正的沟通才会产生。

    在沟通过程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不懂的人,说各种各样的术语,只能反映出:他或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或许是他不了解怎样与别人真正沟通。真正的沟通是,与对方融为一体,忘记自己,充分地站在对方角度,感受他的感受,洞察他所说的话真正的含义而非字面意思。在洞察之后,你要基于他的角度,给出建议,如果他采用的语言平实简单,那么你就改变自己的语言风格,采用易懂的语言与之沟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出口成章的尽是些深奥的术语。在给出建议,举例子的时候,最好的例子,就是与对方有关的例子,而非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这样对方一听便可了解。例子、比喻是非常好的沟通工具,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

    冷静地构思出自己的建议,再仔细审查,里面究竟是不是有“我”的影子存在,是否有着某种想要表现自己特殊性的隐藏情绪,如果有,那么这样的建议就不要给出去。带着私心的建议,是没有品质的,也无法真的给对方什么有用的启发。

    总体来说,理解对方是重中之重,理解对方能够接受怎样的语言方式,理解自己与对方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医生,如果和一个对医学术语一窍不通的病人交谈,满口尽是含义复杂的抽象术语,这种沟通就不会有效,两人之间就永远隔着一道鸿沟。或许医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沟通语言方式的重要性。医术固然重要,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也同样重要。这涉及到病人疗愈的信心,及其对医生的配合。医生与病人的心紧密靠近,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治疗的效果。

    语言层面上,是不是有些时候,大家根本尚未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就因为对“概念”的误解,而争吵起来?因为大家如此依赖言语,忽略了个人表情、情绪、姿态所传达的信息,所以语言就成为了沟通关系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全心全意地倾听,才是和谐/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比如内地的窝心,和台湾的窝心,就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前者的定义:受到委屈或侮辱后不能表白或发泄而心中苦闷;后者的定义:台湾方言中,窝心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感觉。如果一个人能够全观对方的语言、表情、姿势、情绪和气场,那么假如语言上存在迷惑之处,也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不轻易下某种结论,而是采取某些手段来验证某种猜测。


    比如,当台湾人对内地人说:“你的态度让我很窝心。”前情是内地人非常热心地招待台湾人,如果内地人完全依赖语言(概念)的话,那么他尽管困惑,但还是相信了对方的这种“以怨报德”的态度,出于礼貌,他没有说任何话,但是内心里他感到委屈极了。但若是一个清醒的人,他会看到对方感激的表情和姿态,即便在语言上,他会感到困惑,但是他会求证,于是他开玩笑地询问:“窝心是?我很少听到这种说法呢。”于是,这样大家才发现,两地不同的文化赋予了“窝心”完全不同的含义;了解这一点后,两人之间就不会存在任何误解。




我正走在探索人际沟通的路上,挑战很多,只有一个个,慢慢面对,慢慢成长。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5 09:33
其实呀,我个人觉得,看你的帖子,不如看你的签名更有意义.......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5 10:19
其实呀,我个人觉得,看你的帖子,不如看你的签名更有意义.......
放飞郁闷 发表于 11-1-5 09:33

坦白地和你说,看到你的回帖,我觉得有一丝不满,当然我很快觉察到了,我本不打算说这些话,但你是版主,那么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你这样的行为在打击网友发帖的积极性,尽管我并没有受到打击,我仍然希望提醒你这一点。因为我的身心健康已经恢复到一定程度,所以并没有什么难过。但是,如果发帖的人还处于比较糟糕的状态的话,你是否想过版主对他会产生的影响?

我发自内心写的长贴,你说不如看“去爱”两个字更有意义。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代表何种意义?如果抑郁病人真的知道什么叫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话,我们还会那么痛苦吗?我们还会看那么多书,找那么多心理医生吗?

如果看“去爱”两个字就能够让人受到极大的启发,让抑郁的朋友知道了怎么爱自己,怎么爱周围的人,怎么摆脱痛苦。那我很愿意每天带着这样一个签名,灌灌水,发发表情,帮助大家解脱痛苦。

你尽管不曾抑郁,但是亲人有抑郁,而且已经在论坛里呆了那么久,那么你就该多少了解一点抑郁是什么。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请仔细想想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你认真看了我的“真正的沟通”那一贴,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我对事不对人,希望上述那段话不会影响你的心情。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1-1-6 15:00
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做真正的自己。
你的行为是一个榜样
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8 10:38
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做真正的自己。
你的行为是一个榜样
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zjcczj132 发表于 11-1-6 15:00


我压抑自己太久,终于发现爱自己如此重要也如此的难。我的理性能力远胜过感性能力,某些正向感受(快乐、兴奋、兴致勃勃等)在我身上还没有苏醒,但已经有了一些进步。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容易流眼泪。让我非常震惊的是,在电视上看到何炅和李湘流着泪合唱的时候,我也禁不住鼻子一酸;而且明知道电视剧里的情景是虚构的,我看到里面的人物非常悲伤,马上就有了眼泪。我突然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苦,或者说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苦。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8 10:39
关于助人
        
     真正想要了解以及追求道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只想过一种比较快乐、安全的生活,只想要解决表层的生活问题,而不关注人生意义这样的问题。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佛陀和菩萨能够智慧地创造情境来促使寻求真理之人成长,但前提仍然是对方的意愿。所以,对于没有这个意愿的人,即便老师想要教导他变得成熟,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因为只有学生准备好了,老师才会出现,或者才能起到作用。而对于尚未开悟,对于真相一知半解甚至连边都没有摸到的人来说,想要帮助别人的想法和行动,往往会陷入小我的陷阱之中,与类似“我乐于助人”、“我很善良”这样的个人形象产生了认同。事实上,佛和菩萨只是自然地、智慧地去想、去行、去做,而没有那种我要帮助谁的观念存在,他们心中没有助人这样的观念存在,因为他们只是按照真理去做,他们只是活出道的所有特质而已(其实,他们就是道)。所以他们帮助了人,也不曾觉得自己帮助过任何人。往往,这种无痕迹的帮助,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信任和力量,使对方发现蕴涵于自身的那股无边无际的信心和力量。

     所以,除非你看到对方有强烈的心灵成长的意愿,除非你能清晰地看清真相,你才可能用一种暂时可能伤人的方式来提醒对方,否则不如缄默。因为前面两个条件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没有助益的伤害。可见,大部分时候,我们不要用言语、行为去令别人受伤,去指责别人的过失,评价别人的行为。如果你有这样的冲动,问问自己,我真的知道什么是真相吗,即便我知道真相,这种方式会令他有所成长吗?他现在能够听进去我这些话语吗,还是这会使得他更愤怒或更自责,陷入强迫性负面联想中去?

     在还没有能力的时候,先度自己;助人需要能力和时机,在自己条件不具足的时候,老是想着要帮助别人,请小心,这可能是小我的陷阱,因为它给“助人者”盖上光晕,使得你不顾一切扑上前去,与之认同,因为你相信你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你很有价值。当然,情绪上的同情,和语言上的关怀,使用起来相对安全无害,但切忌吹捧,真正的支持绝非夸张绚丽的吹捧言语,这无异于助长对方对某种身份的认同。至于“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是每个人都可奉行的。这么做需要条件:真正的利他(无我)、言语客观(即符合真相)、对方接受的意愿。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8 12:54
去爱,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意义博大,不然你也不会作为你的签名,对吧,呵呵,很高兴你能说的这么详细,受益匪浅,并不是说对抑郁的人不了解,因为我知道,更多的病友,内心其实都渴望别人能像看待一个正常人一样看待自己,而不带任何歧视或者怜悯的色彩,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种心理上的尊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不是吗?呵呵。

帮助病友,而不要让自己再深陷其中,这话你一定能理解,对吧,所以返回来再看你说的话,有没有觉得,你说你压抑了太久,其原因是什么呢?呵呵,帮助病友们,把他们当成正常的人来尊重,从心理来鼓励和帮助他们,有时候,千言万语浓缩起来,就是那么几个字,呵呵对吧。

感谢你的热情和理解,也谢谢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我非常感动,谢谢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8 12:55

作者: haileyxiang    时间: 11-1-10 17:38
谢谢你的分享,值得借鉴!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3 11:01

放飞郁闷 发表于 11-1-8 12:55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3 11:03
谢谢你的分享,值得借鉴!
haileyxiang 发表于 11-1-10 17:38


潜意识思想不解决,积极思考起到的效果不大,要双管齐下。如果不能双管齐下,我个人认为,探究自身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更为有效。当你发现问题所在时,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祝福你!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3 11:51
一颗树的自由

      一棵树,即便立在马路边,仍拥有自由,它不在乎人类设定的规矩,它想方就方,想圆就圆,想伸出人行道就伸出人行道。它自由地伸展,尽管人类一次次地想要使其对称,它仍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朝着四面八方蔓延。矮矮的灌木,因其高度,不得不接受人类频繁的“打理”,叶子被剪得支离破碎,只为了那方方正正的外观,死板的缺乏生机的形状,令人类的眼球感到舒适和安全。

    你可曾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路边的梧桐树、桑树,你可曾看到它们对你的欢呼,你可曾被它们的奇形怪状吸引。你可曾发现,两旁的大树已经织出了绿荫,普通的人行道便在这绿荫之下,抬头望去,阳光从叶与叶的空隙中透出来,在你眼前呈现七色彩光。大自然可曾为这绿荫,为这阳光,向你收取过任何回报?然而,这无需任何回报的恩赐,却鲜有人能真正享用。因为路人正在自己的脑袋里行走,树叶的拍掌欢迎,鸟儿断续的啼叫,都引不起他们的注意。仔细看他们,一个个都在思索着什么。好一个“我思故我在”啊,思考成了存在的证据,快乐便远离了生命。
作者: 智空    时间: 11-1-13 11:54
潜意识思想不解决,积极思考起到的效果不大,要双管齐下。
如果不能双管齐下,我个人认为,探究自身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更为有效。

当你发现问题所在时,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祝福你!
jenny1982 发表于 11-1-13 11:03

不错不错

发现了问题所在,才有可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 逆流De鱼    时间: 11-1-13 13:19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3 22:45

逆流De鱼 发表于 11-1-13 13:19

谢谢你的鲜花。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3 22:48
有感而发的感谢

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恩赐,我正享受着此时此刻的生命,我的心沉浸在满足和接纳之中。

我感谢每个细胞,辛勤为我工作。我感谢证明我活着的,每一次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美好的鲜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涌动。

我感谢每一滴进入我口腔和喉咙的水,滋润我,供养我。

我感谢每天进入我肠胃,为我提供能量的食物。

我感谢大自然如此慷慨的恩赐,如此不求回报的每日恩赐。

我感谢充盈整个房间,整个家的空气,令我呼吸畅快。

我感谢路边的每一棵树,高的矮的,它们净化着空气,展现着自然的活力。徜徉在大树交织而成的绿荫下,感受洒在身上的阳光,我觉得生命如此美好,我深深意识到,天地如此爱我,他们不求回报地供养我的生命。尽管他们不需要我的回报,我愿意以学习他们作为报答。天空不会对大地说,嘿,你欠我什么。大地不会对人类说,嘿,你们欠我很多。所以,我不会对给我如许多的天地说,嘿,你不应给予我生命。我也不会对任何人说,我的痛苦是你们造成的。我愿意滋养心灵,我愿意自助助人。

我的存在即是价值,看看阳光如何温暖我,看看天空如何陪伴着我,看看路边的大树如何安静注视我,或拍掌欢迎我。看看小鸟如何在我眼前惬意地或停,或飞,跟随自然的节奏而动。闭上眼睛,听听寂静如何宽容,它允许所有的声音存在。假如我尖叫,假如我咆哮,它仍然不会放弃我,它给我自由,让我肆意表达。它不会对我说,嘿,你的声音太难听,请立刻停止。

人类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重要的。没有别人的赞同和认可,没有别人的陪伴,你为何感到如此寂寞?你为何感到如此没有价值?天空、白云、太阳、月亮、星辰、呼吸之气、万籁、风儿,它们对你有爱,你可曾发觉?把你的心灵敞开,让光能够洒进心中,不求快,稳稳地,自信地,一点一点地打开。封闭的心,无法接收人类的爱,更无法接收宇宙万物的爱。打开的心,允许爱的苏醒,从而感受到源自人类与整个宇宙的爱。

如果没有空间,路边的树不会如斯美丽。那种立体的,奇形怪状的,无规则的美丽,如果不倚赖空间,则无缘呈现。

感谢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允许一切存在的空间。

感谢每日伴我左右的,鸟儿的欢歌。

感谢每日与我作伴的电脑,感谢她辛勤为我工作。

感谢父母对我的宽容和爱。

感谢这幢伴我十几年的房子,感谢它为我挡风遮雨。

感谢我的眼睛,感谢我跳动的心脏,感谢我整个的身体。

感谢,亲爱的头脑,那个帮助我记忆和创造的头脑。

感谢……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14 19:33
这篇挺好,我冒昧的借用一下,留在我的日志里,呵呵,还请LZ海涵啊。
作者: 智空    时间: 11-1-17 11:29
有感而发的感谢

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恩赐,我正享受着此时此刻的生命,我的心沉浸在满足和接纳之中。

我感谢每个细胞,辛勤为我工作。我感谢证明我活着的,每一次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美好的鲜活的生 ...
jenny1982 发表于 11-1-13 22:48

总结: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7 15:00
谢谢楼上两位的支持。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17 15:02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17 15:03 编辑

杂感

     今天上午,10点45分左右,我洗完了头。洗头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能够关注呼吸。起初,我感觉到了洗头者的漫不经心,我甚至想提醒他专心一些。然而,我没有,那时候还没到他的上班时间,或许他休息不够,还带着些许起床气。后来,我便开始专心于自己的呼吸。

     洗完头后,我并不急着回家,我决定散步。我从这个小城的主街道,一路行去,被路边那一颗颗茂盛的大树深深吸引。我不知北方如何,在这江南小城,常青树比落叶乔木多得多。还未到春天,鲜绿色的树叶却比比皆是。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绿色的叶子,我发现靠北的几颗大树,有着鲜绿色的茂密叶子,而对街树上的叶子则更深一些,属于相对黯淡的深绿色。

     因为有相当的高度,所以这些树生长得比较自由,树枝朝四面八方蔓延,有些树枝向外延伸到了车道上,低垂着如同一团棉花球,迎风招展。庆幸它们还未被修剪,所以我才能接受它们的欢呼。经常有人形容树叶的随风而动为婆娑起舞,事实上,这一词汇还算贴切,但是树叶那种灵活,以及不拘一格的舞动,仍然难以用语言描绘。有时候,整条竖直的树枝会360度旋转,有时候,边缘的树枝则像倒挂金钩的孩童一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来往行人。

     我一边走,一边向它们问好,它们在风中和我打招呼,我则告诉它们,我爱它们,很高兴这次决定来看望它们,我已很久没有走这条街道。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本来我打算坐公车回家,但是思考之后,决定还是步行回家。步行比坐车有趣多了。

     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几颗矮小的圆形灌木,不满意那规则无生机的修剪形状,不管不顾地在头顶冒出了鲜绿的叶子。我禁不住,连声称赞:Good Job。我越来越习惯,自然的不规则的形态,而非规矩的圆形、方形、菱形。

     走着走着,我想到了存在的价值和个人的孤立感。其实,天地从来没有否认我们存在的价值,他从不用言语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而是用每一次呼吸所需的空气来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究竟是谁在否认我们存在的价值。我突然发现,是整体人类,在否认个体存在的价值。我要为自己所有的痛苦负责吗?这句话一冒出来,我发现自己有了回答。今时今日的我,乃是整体人类结果的呈现,我怎么可能独自一人,创造了现在的我呢?我的父母也无法导致现在的我。我的现在与整体人类的作为根本无法分割,与中国历史无法分割,与西方历史无法分割,与我所在小城的习俗无法分割,与我所看的书籍及其作者无法分割。我终于对一行禅师的“一在多中”,“多在一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再度想起了,自己曾说过的,所有的书不会白看,你现在不了解,不代表你将来不了解。突然有一天,某种顿悟便会发生在你身上,这是真实不虚的。

     你以为独自在家中,不与社会接触,你就孤独,你就真的脱离了人群?这真的可能吗,你的父母携带着整体人类的结果,与你接触。空气中,弥漫着整体人类的影响力。如果你看书,上网查资料,书的作者及其观点,或多或少又影响了你。如此类推,你会发现,自人类出现以来,整个世界的影响力都在你的细胞中隐藏着,整体性的爱和整体性的伤害,都在你内。只不过每一部分的爱和恨,在示现的时候,有着程度上的差别,所以才出现了不同个性的个体。

     这世界出现过佛陀、耶稣这样充满大爱的人,也存在着希特勒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们都不是孤立的,他们都是宇宙整体力量(包括人类社会)的结果,只不过部分影响力的程度不同,导致了如此不同的结果。每颗觉悟的心都是充满无条件的爱和慈悲的。暴徒为何会成为暴徒?暴徒的心沉睡着,他们被暴力的小我控制了,而这个小我源自何处?或许是家庭暴力(直接暴力和冷暴力),或许是残酷的环境在幼年时候强烈地压制了他善的种子,灌溉了他的仇恨。我们能不能看到,那暴力背后有一颗沉睡着的心,它与那原本可以向世人散发爱和关怀的心并无不同,只是它被人为地催眠了。因为家庭的冷漠,社会的残酷,生存的压力,这颗心沉沦了,那原本可以善良的人变成了暴徒。如果他从小接受的是佛陀般导师的细心照顾,他会如此吗?不会的,断然不会。是谁该为他负责?他自己能负责吗?法律对其的制裁,治本了吗?他的父母没有责任吗?社会没有责任吗?

     深观吧。深观每一个人,而不要为现象所迷惑。多在一中,一个人的行为,是整体人类作为的结果。一在多中,一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会影响整体人类。尽可能地体谅每一个人,记住多在一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整体人类作为的结果,并非仅是他个人的功劳或罪恶。从自己做起,每时每刻记住真正活在当下,滋养心灵。因为一在多中,我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影响的不止是我一人,而是整体人类。

     曾有人说,当你的思想和言语中没有我,而只有我们时,你要每时每刻都警醒,否则你会陷入痛苦中。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种时候,你要保持冷静,你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提供你内心的宁静,宁静的心可以转化痛苦,而不是被痛苦拖拽下去,使整个世界痛上加痛。

     爱的种子在你心中,恨的种子也在你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整体作为的结果。没有
所谓孤立的个体。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17 15:34
     深观吧。深观每一个人,而不要为现象所迷惑。多在一中,一个人的行为,是整体人类作为的结果。一在多中,一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会影响整体人类。尽可能地体谅每一个人,记住多在一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整体人类作为的结果,并非仅是他个人的功劳或罪恶。从自己做起,每时每刻记住真正活在当下,滋养心灵。因为一在多中,我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影响的不止是我一人,而是整体人类。
jenny1982 发表于 11-1-17 15:02

学习了,小道理往往也拥有大智慧。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1 21:34
过去写的与《庄子》有关的一些理解

庄子《人间世》原文摘录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揆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尧舜之所纽也,伏羲几遽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心斋、坐忘和抱一都是道家功夫。心斋,现在又称静功,主要专注于呼吸。而佛教的四念处修行方法之安那般那法与之近似。

以我现有的了解来说,安那波那法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一呼一吸是细长还是粗短,了解何种状态下呼吸是细长的,何种情况下呼吸变得粗短等等。继而,观察气息的流通过程,可选择鼻子作为意念定点,也可以让自己的意念随着气息游走。呼吸就是生命,通过呼吸的精微观察,我们可以对生命各方面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我们的言行举止无不与呼吸密切相关,举例来说,我们紧张时,呼吸就变得急促,而两者简直可说是同时发生,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学会观察自己的呼吸,逐渐学会控制呼吸,以达到觉察情绪的目的。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耳朵的功能仅限于接收外界信息,心智/意识的功能在于消化吸收外界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至于气,它进出人体,可净化一切。所谓心斋,就是关注呼吸使心虚寂,而大道只可能出现在虚空之中,所以心斋可使人见道。

德充符第五
第三段:常季曰:彼为己。……彼且何肯以物为事哉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这个世界上,认为自己的过错不及别人的(多或重)之人为多,默认自己过错多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人反而少。

第四段:申徒嘉和子产的对话,粗浅解读。
子产为郑国宰相,与申徒嘉同为伯昏无人的弟子,一同上课。子产因申徒嘉为残疾而不愿与其同行,故屡次向对方提出“不得共进退”的要求,由此引发了两人之间的对谈。子产认为申徒嘉之所以缺足,是因为受到天谴,罪孽深重,应当自省,尤其要明白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不要过于傲慢。申徒嘉回应道:“在犯错这个问题上,绝大多人数人自认过错不至于引发现有的困境,而心怀抱怨;很少人会沉默不语接受命运安排,哪怕命运要他死也不辩解。像这样对不幸安之若命,需要很高的德行。我过去无法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别人一讥讽,我便深感愤怒。正是伯昏无人老师的善言教导和自身的体悟,使我释放了对现实的愤怒和不满。我跟随老师学习,早已不在乎甚至可说忘记了自己身有残疾。本来我们在老师这儿学习的是道与德,为何你却执着于形骸、名利问题而不放,你这样做没有问题吗?”

《德充符》探讨形体与道德。德可解释为道,充表示充满,符表示形体。外貌的美丑,形体的整缺并非关键,关键在于其内心——使人有生命的本体。

榜样的力量
人们总是在寻找可以照见自己、使自己成长的明镜。静止的水犹如明镜。在植物界,松柏是榜样;在天子里,尧舜是楷模;哪怕是为了名利而冲锋陷阵的将军都可以成为士兵的目标。而王骀虽为兀者(缺少双腿的人),专注于修己,其境界却远高于前面所说的人与物,所以从之者众多。他从内心渗透出来的魅力早已经超越其残缺的形体,人们不认为他的残肢有何不妥。

作为貌和形上有缺陷之人,若能学习叔山无趾,一定会让心灵成长。这样他将意识到自己有比外貌形体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探索挖掘。本体(也可说道)不关心人的外貌和形体,他要人们活出本真,活出真实、无私之爱、无我……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如果一个人能够牢记别人轻易忘却的东西(如道与德),而忘记别人紧抓不放的东西(如貌之美丑,形体之整缺),这就是诚忘,是有助于心灵成长的遗忘与舍弃。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道赋予人形体和外貌,自然有其深意,万不要因为对形貌的偏好或不满而伤害了自己。

应帝王第七
个人理解:
本篇讲得主要是体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本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本体是如如不动的,世间万有均是他的示现。
第一段出现的人物有啮缺、王倪、蒲衣子。啮缺问王倪问题,王倪一概不知,啮缺以为自己比王倪高明得多了,内心欣喜不已。他将这一情况告知蒲衣子,后者用简单的语言给他好好上了一课。他先点题,说有虞氏不如泰氏,接着阐述原因。原因就是前者学习和实践仁义,壮大自己的力量,但是他还是没能脱离物界,而泰氏则坐卧行走看上去都那么自然,完全与自然融合,一半为物,一半为天,天人合一。

第二段出现的人物有肩吾、楚国狂人接舆(楚国隐士,躬耕为食)、日中始。日中始告诉肩吾,君王应当亲自制定法典管理国家。接舆认为此种做法未免强人所难,使黎明百姓丧失了自主权,迫使他们违背本真行事,必然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反抗。这种做法犹如治标不治本。君王应先正己身,然后天下自然也就正了。

接舆生活在楚昭王当政之际(约公元前523年~前489年),上一任君王宠信昏官,残害亲子,并且使伍子胥家破人亡。到了楚昭王时期,吴国攻打楚国,百姓受苦。伍子胥最后将楚平王尸体取出,鞭尸300。在此种环境下,接舆对政事心灰意懒,佯狂,做了隐士。

当时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可以预见,接下去就是战争频繁发生的战国了。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因楚王迫害,而逃往吴国,其内心一直抱着强烈的复仇愿望。他与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本为齐国人,孙膑为其后代)一同攻打楚国,获胜,楚国几近灭国,饿殍遍地。阖闾死后,他继续辅助吴王夫差,屡次提醒吴王越国勾践有野心要警惕,屡次劝说无效,托子于他国,被楚国同乡陷害,被赐自杀。【家人被杀---逃离故土至吴国---发奋图强等待时机---杀回故土,掘楚王坟墓,为家人报仇---继续政事,夫差听信谗言,令其自杀。伍子胥人生的最大主题就是计谋、打仗和复仇。】

继续回到庄子应帝王篇上。天根与无名人的对话。对于治天下的问题,无名人不置可否,最后才告诉天根,无为而天下治。他主要讲的是修道所要做的和能够达到的状态。最后一句为“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第四段,阳子与老聃谈及学道之人和明王的关系。明王当然要高明得多。因为明王是功盖天下却从来不觉得这功劳是自己的,灌溉万物,万物也觉得是自己努力成之。

下面这个故事的出场人物包括神巫季咸,列子和壶子。列子认为壶子教给他的道理不及季咸的来得神奇。壶子则摇摇头表示无奈,他告诉列子,他所教给他的还只是道中的皮毛,列子连道的边边都没有摸熟。列子心中的想法悉皆反应在脸上,轻易就被面相师猜准了。而真懂道的人,他的面相万千,已与本体合而为一,只有得道之人方能看透。

为了向弟子证明这一点,老聃变化出不同的神态来面对季咸,季咸先是认为他快死了,再是认为他恢复了生气,然后认为老聃状态不稳、需先稳定自己,最后完全看不透了,自失而走。

老聃再用水来举例说明体一用无尽的观点。水就是水,但是水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流动状态,已经命名的就有九种。但水的本质永远不变,每时每刻都随顺地形,深邃渊远。水就如同那道。借用老子的话来做该例子的注解,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不要时刻累积身份感,用过去累积的知识,套在崭新的当下,这样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固定僵化的,与真正的生命面貌势必有冲突,造成挣扎和痛苦。

这之后,列子回家,为老婆煮饭,像对待人一样地对待猪,不务外事……

无为就是那道,万物皆出自于道。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21 22:08
杂感

     今天上午,10点45分左右,我洗完了头。洗头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能够关注呼吸。起初,我感觉到了洗头者的漫不经心,我甚至想提醒他专心一些。然而,我没有,那时候还没到他的上班时间,或许他休息不够, ...
jenny1982 发表于 11-1-17 15:02



作者: 智空    时间: 11-1-22 02:59
太有才了!
作者: 纯净水    时间: 11-1-22 12:04
支持楼主~~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25 11:53
持续关注此帖,祝早日恢复。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6 11:04
谢谢各位。向你们每位送上一朵鲜花,代表我对你们的诚挚问候和祝福。祝福你们平安和喜乐!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6 11:04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26 11:07 编辑

接纳的真意

接纳也好,接受也好,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各种书籍及智者口中听到,我们困惑不解:
究竟什么是接纳?
我们现在做的事是否符合接纳的标准?
我不断告诉自己要接纳,而我似乎也这么做了,但是痛苦仍然不肯离开,我究竟应该怎么办?
……

了解,让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小事开始。
某一天,我将家里储存的各种零食,一股脑儿吃进了肚子,辣的、油腻的、十分咸的、极度甜的,各种各种的食物在我的肠胃里翻滚,纠缠,冲突。第二天,我上火了,嘴边长出了许多水泡,口腔也非常难受,喝水吃东西都会扯动里面的神经,引发刺激的痛感。

此时,接纳是指:
由于我昨天饮食不当,今天我上火了,口腔和嘴角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要出门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咨询医生,是吃药好,还是什么也不做让症状自然消解;饮食上又有何注意事项,当然我吸取了教训,我不会再吃得那么杂乱,对进食数量也会加以控制。理清思路之后,我便出发,前往社区医院……

不接纳是指:
追悔过去
:我昨天怎么那么傻,不管不顾地就把一堆垃圾食品塞进了肚里。要是我有点自制力,我就不会上火了,也不会难受了。如果我一想吃东西,就转移注意力,去干点别的事,我就不会控制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爪子了……

不满现在:天哪,我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太丑了,嘴边那些水泡简直太恶心了,我真想用针把它们一个个刺破……

恶性推测未来:这些水泡会不会留下疤痕?如果有疤痕的话,那我的脸岂不是毁了。疤痕会退下去吗?如果退不下去,还有其他补救办法吗?难道只有整容了……

我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有过完全接纳事物本来面目的时刻,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珍贵及它所带来的良性果实,轻易让其溜走了,于是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痛苦的海洋上沉沉浮浮。即便在抑郁的时候,我们也会有非常短暂的纯然接纳,但是片刻之后,它便被我们遗忘了,强迫性思考和各种负面情绪再度将我们俘虏。

现在,我讲述一个自己抑郁期间的纯然接纳例子。

抑郁情绪最浓稠的时候,是我撰写毕业论文之时。(我所指的抑郁情绪包含相关的所有负面情绪:沮丧、绝望、焦虑、恐惧、不安全……)

某一天,我勉强自己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当时我身心俱疲:食欲下降,能量几乎无从补充;睡眠质量极差,失眠是常态;做事时气力不足,冬天洗衣时,拎起水桶中的外套都非常吃力。我说明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抑郁时行动起来有多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和意志力。

我艰难地写了一会,突然,我的电脑崩溃了,无论我怎么按开关电源,它都无动于衷。大家可以想象,我当时有多绝望,似乎所有倒霉的事都让我给碰上了。好不容易行动起来,偏偏总有外部力量来阻挠我,让我不好过。

当时,放弃,陷于自怨自艾是很容易的事。然而,那时候我的绝望没有持续很久。我开始清醒地想一个问题,电脑显然出了大问题,除了送修别无它法,现在我该做些什么?渐渐地,行动计划出现在我的大脑中。我可以做的事是:将电脑送修;因为有及时保存的习惯,所以已完成的论文稿子已经存入优盘中,接下去我将更加注意随时保存;在电脑送修期间,我会从别人那里借一台电脑,继续写论文。

这就是接纳的态度,不附加任何观点的接纳,让事情按照本来的状态存在。事情本来的状态就是:我的电脑坏了,而我需要在这期间继续写论文。
如果我不接纳,那么我定然会让沮丧和绝望持续下去,破坏有所建设性的行动。

接纳的种子一直存在,只是被我们忽略了。那段时间里,我徘徊在接纳和不接纳之间,不接纳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在我将电脑送修的路上,我仍然极不接纳当时的自己,我渴望结束一切。走在马路边缘,我希望有一部汽车冲我驶来,结束自己那可悲的生活。

没有人、没有书是救世主,然而人和书可能是一盏明灯,一张地图,帮助你找到真我,帮助你体认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接纳,我会继续补充。与接纳有关的信息,在此做一小结(想到哪儿写到哪,可能会继续补充)。阅读此文的朋友,最好以接纳的态度(不认同也不抗拒)将其储存在脑中,这样你便可自行探索和挖掘,从而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发现接纳的本质。

接纳,是指让事物按照本来面目存在,你不评价、阐述、合理化、抗拒、认同、逃避它们。
接纳的对象涵盖一切,包括人、情境(生老病死等)、念头(即思想)、情绪、身体觉受(肉体上强烈的感受)等。
接纳只能发生在当下,事实上所有一切都只能发生在当下。警惕以“等我明天再……”开头的想法。
在理解和实践接纳的过程中,我们会犯错,我们要接纳错误,接纳会犯错的自己,如此一来,错误才有意义;被接纳的错误就是意义,就是成长。
……
作者: 好好    时间: 11-1-26 18:48
79# jenny1982 我对接纳理解是,接纳什么要清楚,关键要接纳什么,什么才是我们要接纳的,如果理解成接纳是接纳我们原有的思维,强迫,抑郁,焦虑,那我们就会像以前一样强迫着自己去抑郁,去焦虑,其实我们有个真实的自己,那就是顺其自然的自己,它是天生的,不是后天的,只要我们不去控制它,真实的自我就出现了,它是自由的,它会自我调理,这就会形成快乐,我们要接纳就是这个自由的,会自动调整的我
作者: 好好    时间: 11-1-26 19:01
我认为自卑是我们不相信自己,害怕自己做错事,源头就是不接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也就自信了,自卑也就消失了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26 19:27
我认为自卑是我们不相信自己,害怕自己做错事,源头就是不接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也就自信了,自卑也就消失了
好好 发表于 11-1-26 19:01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26 19:27
谢谢各位。向你们每位送上一朵鲜花,代表我对你们的诚挚问候和祝福。祝福你们平安和喜乐!

jenny1982 发表于 11-1-26 11:04


年纪越大越喜欢玫瑰,笑纳哈。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1-1-27 00:5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1-1-27 19:49 编辑

楼主,非常严肃和认真的向你请教这个问题:
例子里的零食,如果按照你的意思,我接纳了我的行为,不后悔,不胡思乱想,积极总结经验,主动去看 医生。可是,我今天看了医生,吃了药,依然如此,控制不住的进食,导致体重暴增等等一系列的后果。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接纳,如何应对,看待这个问题呢。
这也是我现在真实面对的问题。
重点,我纠结的就在于,有了进食的欲望之后,控制不住的去吃。我绞尽脑汁也分析了原因,有效果,比 以前有一定的改变.但是就是放不下,就是控制不住。
是我没有完全领悟接纳的意义吗。
请楼主不要着急回答,我需要时间思考下。谢谢。
—————————————————————————————
还有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
比如我杀了人了,我一直内疚着,害怕着,我该如何接纳呢。
杀了就杀了吗,该跑就要跑吗。接纳了以后我要一直内心平静的生活下去吗。
给我的感觉,接纳就是压制自己的感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罪过罪过,亵渎了。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7 13:51
79# jenny1982  我对接纳理解是,接纳什么要清楚,关键要接纳什么,什么才是我们要接纳的,如果理解成接纳是接纳我们原有的思维,强迫,抑郁,焦虑,那我们就会像以前一样强迫着自己去抑郁,去焦虑,其实我们有个真 ...
好好 发表于 11-1-26 18:48

不,我说的接纳不是这个意思。接纳是指不附加任何观点的接纳,让事情按照本来的状态存在。接纳,是指让事物按照本来面目存在,你不评价、阐述、合理化、抗拒、认同、逃避它们。

或许换个词语更好理解,单纯的观察。接纳不是认同,不是给予能量让各种情绪继续延续。我觉得你说的类似于认同。

我们都想找到那个天生的自己。然而它已被我们层层裹缚,不排除少数人能够瞬间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达到究竟涅槃。然而大部分人都需要经历许多时日,方能见到曙光。期间,非常重要的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真我的我,因为那个天生的自己,乃是不可说不可思考的,即思考无法找到那个真我。不是真我的我,姑且称之为假我,就是各种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僵化思想。成长,需要通过接纳来看穿假我的每一个部分,以此来认识真我。

接纳自己实在是个非常宏大的主题,我个人认为接纳自己=如实接纳每一刻当下。

不知道好好能不能对“接纳自己”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因为你写得太少,我能力不够,怕误解了你的意思。
作者: ShellBabae    时间: 11-1-27 13:54
接纳自己实在是个非常宏大的主题,我个人认为接纳自己=如实接纳每一刻当下jenny1982 发表于 11-1-27 13:51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27 22:32
楼主是杭州的么?

很希望楼主能加入阳光心理互助上海群,能为大家讲讲课,你讲的东西,很有用,很给力。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8 08:11
楼主是杭州的么?

很希望楼主能加入阳光心理互助上海群,能为大家讲讲课,你讲的东西,很有用,很给力。
放飞郁闷 发表于 11-1-27 22:32

谢谢版主的赞扬,我是杭州的。

我目前有些忙,这些文章都是我在生活中有感悟的时候写成的,等我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时会考虑的。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8 08:14
楼主,非常严肃和认真的向你请教这个问题:
例子里的零食,如果按照你的意思,我接纳了我的行为,不后悔,不胡思乱想,积极总结经验,主动去看 医生。可是,我今天看了医生,吃了药,依然如此,控制不住的进食,导致 ...
zjcczj132 发表于 11-1-27 00:50


暴饮暴食一直是我的习惯,现在饮食已经恢复正常了。

第二个问题,我不急着回答,如果我现在就回答你,那么这个答案势必是二手货的他人言论。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8 08:28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28 08:31 编辑

咖啡瘾头

2010年12月

     最近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喝两杯咖啡,两杯的量达到之后,我仍会纠结于是否再喝第三杯。通常我会克制不再喝第三杯,但是用在想喝与不喝之间的精力确实有些可惜。

     我过去工作期间也是猛喝咖啡,那并非为了提神而是其他原因。如露易丝海说的是为了遮盖某些不满的情况,令自己得片刻快乐。简而言之,我从内心找不到平和和快乐,转而从外界找到某种安慰,咖啡就成了暂时性安慰的替代品。最恰当的例子如下:波士顿律师中,有个烟民这样告诉律师,她之所以吸烟,是为了在那繁忙、令人不快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片刻安宁,只有吸烟时她才能将工作场合的所有一切都抛之脑后。当她吸烟时,她可以名正言顺地走到办公室之外,去享受独处的一刻。我对咖啡的感觉与此相似。问题是,如果我们不吸烟,不喝咖啡,难道不能在工作场合中独处吗?难道不能正大光明地出去静默片刻,若别人问起来,也可以明确表示,安静环境下,我能思考地更有效?其实完全可以。

     过去已逝,我想对现在的喝咖啡状况做个分析。

     我为什么要执着于咖啡?它给我带来了什么?它于我意味着什么?

     喝咖啡时间,通常被我认为是休闲的时间,在喝咖啡时,我可以随意上网,没有特定任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各类消息。我并不专心于喝咖啡这件事上,而是边喝边干其他的事情。事实上,我既没有专注于喝咖啡这件事上,也没有专注于休闲这件事上,两件我都没有做好,根本没有真正快乐的感觉。喝咖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其实是一种“摆脱繁琐工作,随心所欲休息”的象征,简而言之就是掩盖“不能活在当下,为所当为”的面纱,掀开面纱,实质就是我无法投入于某种工作,总是想要脱身而出,尽管自己对这项工作并无厌恶之情。我还没有找到内在的喜乐,妄图从外在寻找快乐。

     释放瘾头的实践要求:

     要求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包括吃东西,喝咖啡。
     即喝咖啡时,绝不做其他事情,只是喝咖啡,完全临在,看清自己到底从它那儿获得了什么。因为过去我边喝咖啡,边上网的时间持续20分钟左右。所以我要求自己,每次想喝咖啡,就放下所有工作只喝咖啡,并且持续20分钟左右。直至释放这种执着为止。

     我释放咖啡的实践工作。今天就开始试验。(12月5日)
        
     12月5日,我控制不住诱惑,喝了三杯咖啡。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两杯咖啡不碍事,所以前两杯咖啡我是边喝边上网的。然后下午,诡计又出现了,我开始想要将喝咖啡和想事情搭配进行,于是下午吃饭前,喝了第三杯咖啡,后果是惨重的,一夜没睡好,意识清醒。
        
     12月9日下午,我停止所有其他工作,专心喝咖啡,持续20分钟。其中,很多想法喷涌而出,主题是自我的诡计。不管怎么样,尽管我没有专心喝咖啡(被思想控制了),但是成果也还可以,因为关于自我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去几天,每逢要喝第二杯咖啡时,我就必须放下所有的手头工作,花20分钟时间,全心全意(思想也要暂停或减缓)地喝。于是,我认识到,我并不愿意花20分钟时间喝咖啡,我深刻意识到咖啡并非真正为我带来快乐,它只是我逃避工作的诡计而已。

     后来,我不再关心这件事,我不再为自己设定“花20分钟喝一杯咖啡以认清瘾头释放瘾头”的要求(理想我的内容),设定理想我的内容也要灵活,如果一直让它生效,它就会鸠占鹊巢,使你麻木和不灵活。(关于积极暗示、改良理想我的优点和局限,我会下次介绍,里面有我的一些个人经历)

     现在我每天会喝一杯咖啡,我喜欢喝咖啡的时候,当然我也喜欢一天当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偶尔我也会喝上两杯,但是我不会因此而产生任何特定的想法,比如“难道瘾头又上来了”,“我不应当喝这么多的”,所以一切都很正常平静。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8 08:36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1-28 08:38 编辑

关于瘾头,转帖艾克哈特托利《新世界》中的章节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其实只有两段,但是我把句子与句子拆分了,独立成段,我直接从自己的文档里拷过来,所以不加修改了。我感觉这样更容易加深理解,有时候一个句子需要反复阅读和理解。

上瘾症(addictions)

一个长期的、强迫性的行为模式可被称为是一个瘾头(addiction),而这个瘾头在你之内,以准实体或子人格的方式存活,成为一个能量场,不定期地会完全接管你。
我的例子:喝咖啡,上网的瘾头。
        
它甚至还会接管你的心智,以及你脑袋里的声音,而让后者成为那个瘾头的声音。它也许会说:“你今天真辛苦。你该得个奖励。何必拒绝你生活中所剩的唯一乐趣呢?”
我的例子:在应当工作时,脑海里会升起这样的念头:时间还多着呢,不妨去喝杯咖啡,上会网吧。反正已经没有什么特别让我担心的事了,娱乐一会也没什么。

如果你由于缺乏觉知而与这个内在声音认同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正走到冰箱门口,准备拿那个很甜腻的巧克力蛋糕。
我的例子:明明搜集资料好好的,网页定位于百度上,不自觉地就会转往习惯上的网站,尽管没有目的,没有什么意义。
        
其他时候,这个瘾头可能完全直接跳过心智的思考,而你突然就发现你正在抽烟或是手上已经拿着饮料了。“这玩意儿怎么跑到我手中的?”从烟盒中拿出这根烟然后点燃,或是为你自己倒了一杯饮料,这两个动作都是在你完全无意识中发生的。
        
如果你有一个强迫性的行为模式,像抽烟,暴食,喝酒,看电视,上网成瘾或任何其他的瘾头,这是你可以做的:当你注意到那个强迫性的需求在你之内升起的时候,停下来,然后做三次有意识的呼吸。
        
这样可以创造觉知。然后花几分钟去觉察那个强迫性的冲动本身,它是你内在的一个能量场。有意识地去觉察你身体或心理要摄取或消耗某种物质的需要,或是要把那个强迫性行为表达出来的欲望。
        
然后再做几次有意识的呼吸。之后也许你会觉得那个强迫性的冲动已经消失了,至少目前是。或许你会觉得它还是掌控你,使你不得不沉溺于它,或是把它表达出来。        

不要视它为一个问题,把你的上瘾症作为上面描述的那种觉知练习的一部分。当觉知增加时,上瘾的模式会变弱并且最终会瓦解。        

然而,你要记得,当任何为你上瘾行为辩护的思想(有的时候还蛮有道理的)出现在你的脑海时,要随时逮住它们。问你自己:这是谁在说话?然后你会发现,原来是那个瘾头在说话。只要你知道这点,只要你是以心智观察者的身份临在,它就不太容易把你拐去做它想要做的事情。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29 23:29
1月29日 日记(注:主要是平淡生活的描述,与心理治疗关系不大)

     下午的阳光很棒,于是我在一点多收拾妥当出门。这次我走的是一条安静的大马路,渐渐远离市中心。我走在左边的马路上,偶尔看看马路对面的风景。有一段路的商铺门前种植着一些小树,我该怎么形容它们好呢?总之,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我觉得它们就是来搞笑的,它们就像顽皮的孩子,挑战人们的眼球。你无法形容它们长成什么样,因为它们“乱长”,枝干和叶子出其不意地伸往各方。它们似乎在向人类宣告,要我们按照你们的规矩长,没门。

     好吧,我偶尔会像上面那样将自然元素拟人化,自己翻译它们的讯息。

     后来,我沿着江边的人行道慢慢散步。我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过去几日雨雪天气连绵,到今天总算告一段落了。或许最近走的有些久了,脚心微微有点热气,这是很难得的,因为冬日里我的四肢总是冰凉的。

     路上行人不多,当我侧耳倾听时,能分辨出每个人脚步的轻重:有个老年人发出了咚咚的响声,而一个中年人则行走得轻巧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前面那人穿着皮鞋,中年人穿着旅游鞋的缘故吧。他们的姿势也完全不同,老年人低着头看地,只管往前走;中年人平视前方,上体前倾,有些跳跃的感觉。

     再走一会,十几艘小渔船出现在我眼前;渔船靠岸的江边一派热闹景象:主妇忙着洗衣物或剖鱼,一些青年人也加入其中;至于中年渔夫,则聚在一起玩牌,旁边围着一圈观众。大脸盆四散在他们旁边,但是还没有顾客,陪伴它们的是几把杆秤。主妇和青年洗好的衣物,都晾晒在临时搭成的木衣架上。我猜这些人或许要在此地呆上几天,等到衣服都晾干了再走。小小的渔船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发现了床铺、煤气桶、锅子、脸盆等各种生活用具;有个小孩站在船头,背对我,不知在做些什么。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江海上的风雨将中年男女吹得略显沧桑,他们的衣服也显得有些陈旧。不过当他们在玩牌时,却是那么兴致勃勃,仿佛他们就成了那副牌。几米远的高台上,几个老年人饶有兴致地成为了另一群观众。我认真看了几眼,无法看清木板上平摊的究竟是什么牌,不禁羡慕起那几位老人的视力。

     后来因为有事,我便在一处站定,静静等候。有一个瘦瘦的,颇有精神的男人,带着“停车收费”的肩章,自我身边走过。他在一辆轿车面前立定,犹豫了一会,然后开了一张罚单,夹在了车的前窗玻璃上。我仔细看看这条马路,这是一条特殊的马路,机动车和自行车道已经非常狭窄,然而还是有车不断停靠在马路上,于是行驶的一些车辆开始侵占自行车道,一眼看去,真为那些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担心。购车的人越来越多,车辆占用马路的行为也越来越频繁,浪费越来越严重,而世界上的饥饿和贫穷问题却一直持续着。露易丝海说的那句话何其正确啊。是的,这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人,但那不是因为钱不够多,而是因为世人的爱还太少。
作者: 放飞郁闷    时间: 11-1-31 13:17
这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人,但那不是因为钱不够多,而是因为世人的爱还太少。jenny1982 发表于 11-1-29 23:29

说的真好。

楼主的日记,真的让人受益匪浅。我有打算把楼主的日记都发在我的日志中,一是作为对自己的鼓励,二是可以让更多的朋友读到,不知道楼主允许否?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31 13:22
说的真好。

楼主的日记,真的让人受益匪浅。我有打算把楼主的日记都发在我的日志中,一是作为对自己的鼓励,二是可以让更多的朋友读到,不知道楼主允许否?
放飞郁闷 发表于 11-1-31 13:17

转吧,我写出来就是拿来分享的。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1-31 13:23
接下去几天,我想大家都会比较忙。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事实上,我希望大家时刻都能感受到平安和喜乐!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2-3 08:12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2-3 08:14 编辑

打开我们的心,让理解出现在我们之间

这几天,我在另一个版块回了一些帖子,却发现其中一部分内容极适合我自己这个帖子,于是发在这里。这篇文章同时也可作前面某篇文章(第44楼)的补充说明。

不同的观点,让其存在,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观点。让其存在,绝不等同于认同。一种观点出现了,不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想一想对方发帖子的动机是什么,有些语言不熟悉显得神秘,不妨看看能不能以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去加深理解。如果一个观点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可能那不是真实的;可能那是真实的,但是我还没有证实。我不确定是哪种情形,我看不懂,那么先放着这个问题,等我加深了了解再来探讨。

我想举一个例子,我在抑郁版块发过一个帖子,然后有一个人给我回应,当时第一感觉有些刺激,我感觉他对我发的内容有不满情绪,而且他是第一次进我的帖子,我不认识他。我当时有些生气,也想愤怒地来反击他。然而,那时候我因为知道轻易生气、愤怒,想要保卫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我冷静下来。我想,这个人是谁呢,结果我发现了他的帖子,于是我就进去看,一路看下来,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发言了,于是怒气没有了,理解加深了,因为大家都有同样的痛苦。

我因为明白一个劲防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会不断固化那些观点和看法,从而使新的看法无法进入内心;因为我自己深受其苦,所以我就想让大家放开那紧紧抓住一些观念不放的心;因为我得益于放开那颗心,允许各种观点存在,自己将它们当做某种种花种草的知识一样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一下子相信它们,不一下子抗拒它们;于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探索它们,某一天日常生活的经验就证实了它们。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我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离我远去了,因为这样我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我以前也是无神论者,我不会看任何佛经、圣经;现在我不认为自己从属于任何宗教,但是任何书籍我都可以看,有些东西我感兴趣,我就去试验实践;如果我不理解,还看不懂,那么就让它们储存在我的头脑里,或许某一天会有用。

说我信某种观点,说我不信某种观点,评价对方的观点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没有关系,这是个人的自由。然而,上述行为究竟带给我们什么?能让我们更快乐,更宁静,更幸福,更有勇气吗?真的能吗?

过去我是个十足的评价者,我喜欢评价一切,连我的母亲都经常批评我这点,当然她没意识到我是学她的。评价一切的我,得到了各种令我痛苦的评价,因为当我喜欢评价人或物,有一层隐含的优劣观:我比你特殊,我的观点比你特殊。总之,你或你的观点不如我或我的观点(你指代被评价者)。甚至有时候,比惨、比痛苦,都很有魅力。我比你痛苦多了,我比你惨多了。我喜欢评价,反过来意味着我喜欢被评价,我喜欢被评价为特殊的、好的、优秀的诸如此类。结果事与愿违,因为自卑感又往往将一切别人的评价解释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足的……

后来,我终于放弃了将评价作为挚友,我减少了评价,事情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吧;人家是什么样子,就让他是什么样子吧,我的评价和注解根本无法改变什么;观点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我不花费这个时间去争论它真实不真实,除非我自己实践了得到了某种结果,那我会去讨论的……

我只能举自己的例子,来分享自己的观点。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我自己知道在这一年间,我的进步很大很大。而这是谁的功劳?不是我自己的功劳,自己只有一小部分功劳,最大的功劳就是那些不同的丰富的观点。如果没有它们及它们的传播者,光靠自己是不可能的。而它们的传播者或许在当时,点燃了自己,却照不到一个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帮助了无数人。没有这些人,我肯定还在痛苦中挣扎……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2-5 21:42
观察生活之两个小孩(注:此篇日志与亲子关系有关)

     沿着那条长长的人行道走了很久,在热闹的公园中坐了一小会,然后起身,再度沿原路返回。走了二十分钟左右,我感觉有些疲惫,感冒和长长的路程产生了这股乏力的感觉,然而附近空旷少人,也没有休憩的板凳,于是我决定忽略这股感觉,继续行走。过了一会,又一个公园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我走进附近的奶茶屋,点了一杯奶茶和一串香肠,打算补充一些能量。

     奶茶屋四周都是透明玻璃壁,因此我可以清晰地看见公园中的游人。我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在外婆(不知是奶奶还是外婆,姑且称之为外婆)的搀扶下,一摇一摆地迈上上坡路,走到一半,她嫌手中的玩偶碍事,于是小手一挥,由其外婆接管。这样她便放开了左手,更加自由地享受起上下坡的乐趣来。

     这道由几个上下坡组成的水泥路段对小孩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不久,一个四五岁的女孩也开始在上面奔跑。她跑了一轮,开始向远处的母亲招手,示意母亲一起来玩如此棒的游戏。母亲走了过来,她参与其中,从上下坡连接处的顶端跳了下去,然后小女孩也这么跳了一次。接着,母亲的兴趣似乎淡了,她只是看着小女孩玩,再接着她将手机掏出来,似乎有人给她发了短信,她开始看手机。孩子跑完一次,总要回过头去寻找母亲,似乎想听母亲的表扬,又似乎是想邀请母亲同完。母亲会回应,等小孩开始下一次的奔跑时,母亲的心又转向了手机。于是,小女孩想吸引母亲注意的“小把戏”又开始了,她大声叫唤,并且手舞足蹈做各种手势。就这样玩了一会,两个人走远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接下来的一对父女,女儿十余岁,父亲四十上下,然而我真正看到的其实是两个小孩。两个人有着快乐的脸庞,笑容和阳光染红了他们的脸。女儿在前面跑,父亲手拿风筝,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然而快乐却无法掩饰地显现在他的脸和他的动作上。接着,女儿自然地搂住父亲的腰,两人转了个方向,开始慢慢行走。

     我想孩子最想有的家长便是那样的人,陪小孩玩耍时,他/她可以抛开一切,自己也变成一个小孩。如果玩耍时,家长还在想着工作、家务和手机,那并非有品质的玩耍。家长无法集中注意力陪小孩玩耍,于是孩子也无法尽享亲子玩耍的乐趣,因为他的爸爸或妈妈并不在那里,他们的心似乎已经到了别处,有时候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种方法来提醒父母关注自己。家长无意识的无法专心行为,恐怕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而专注力对于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2-6 12:05
勇敢地探索自己

2011年一月份的某日志,姑且名之为“勇敢地探索自己”

    在家长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有一种惯常的习性模式如下:由此方的不满引发彼方的不满,彼方的不满发展为“生闷气、气愤离开、当场发怒”等行为模式,于是此方开始妥协,尽管内心气愤也仍然会满足彼方的要求。此方会把这份怒气,投射到在场的其他人身上,或许就是其他的家人。

    这种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我生活中,简直成了不变的家庭剧。然而,我知道有些事发生了,这种剧集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十几分钟便可结束。原因在于我的沉默法则,过去我强力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与他们分辩(即生闷气模式)。然而压抑下来的情绪并没有消失,它们累积起来,然后会以非常剧烈的模式爆发。有一次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眼泪根本无法控制地飞奔出来,将他们吓了一大跳。但是我现在的沉默,则是有质量的沉默,处在类似的情境中,我有时候也会感觉愤怒和不安,但我会很快察觉这份情绪,然后它们就走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应,即我不在内心驳斥他们,也不在口头与他们争辩,因我知道那确实是无用的。

     今天,在集中的时段里发生了许多涉及家庭有关的事,一下子我有种愤怒和不安涌上了心头,我有种想要开口的冲动,我想让他们看清里面的真实关系。幸而,我很快平静下来,因我意识到此刻苦中作乐的人,会把持着这份痛苦不放,倘若我插入其中,必然成为这幕戏的一部分。到那时候,里面每个人都丧失了理智,通过对别人的愤怒,感觉自己的高明,来扩张自己,这就是小我/自我/附身的恶魔的无明。

     继而,在我平静下来之后,我的脑海里冒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些事真的重要吗?为此而相互抱怨,发泄愤怒,到底有何意义?我认识到这些事在某个层面上来说,是那么渺小和无趣,然而在现实层面,我仍会不小心就陷入其中。

     理想我/超我的影子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是如此明显,不断地有人要来提醒你:“你应该如何,你不应该如何,做什么事是不好的……”(这里的理想我和超我是指要求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等等的思想观念)他们没有想过去质疑这些理想我的内容,因为质疑会产生大量的困惑和不安甚至是痛苦;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就对人格/自我进行小修小补,尽可能地使人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更可悲地是,把自己往各种人格模式中套,在套的过程中,又被自己的头脑欺骗了,以为自己真的具有某种人格特质,应当发挥相应的特长,从事相应的工作。所有的分析到此为止,然而这是真的我吗?如果是理想我的内容大规模地出了错,我却在人格上修补,将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圆满感。

    害怕探索自己,害怕发现真正的自己,害怕追究人生的意义,害怕死亡,这诸多的害怕构成了“趋乐避苦”和“及时行乐”的人生基调。而所有关于真我和死亡的探索,只有在平静的心和寂静之中,方能有所进展。但是因为害怕,这样的机会被人为地逃避了。毕竟探索初期那种虚无感、空虚感是那么让人恐惧,所以一感觉到寂寞和孤独,我们就非得用各种娱乐活动来填补时间,用各种思想活动来掩盖这份空虚的感觉。或迟或早,每个人都要走上发现真我的道路。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2-10 21:11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2-10 21:12 编辑

生活是我的良师

2月9日 天气晴,大风

    吃过午饭后,我取了两只黑色塑料袋,然后将两条鱼放入袋中,再灌了一些自来水进去。我的动作很快,尽管母亲告诉我即便不放水,它们也能在塑料袋中活很久,我仍然担心它们的生命力衰弱到无法支撑这一段路程。我乘公交车,在江边的车站下车,非常幸运地发现不远处即有一阶梯向下通至江岸。

    浅水区铺着一些石子,江水拍打着石子,发出响声。我小心翼翼地将两条鱼拿出,放入水中。显然,它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似乎有种愣神的感觉,短时间内并无移动,浪头推移着它们,它们开始体认到自己回家了。一会儿,两条鱼就游走了,等我看不见它们时,我便往上走。

    我在蛋糕房买了一杯咖啡,然后沿着原路返回江边。今天风很大,我坐在凉亭的长登上,将衣服帽子扣在头上,因为感冒了很久,所以我不敢吹风。我这么坐着,江面上涟漪不断,阳光照耀在江面上,闪烁着金黄亮眼的小星星,当我定位于一处时,那些小星星闪耀的速度似乎更快了,它们比这世上所有的人造小彩灯都要好看百倍、千倍。微波粼粼恐怕是最贴近此景致的四字成语,然而它仍然无法形容江面上的这种美丽。我就这么坐着,目光游弋在江面上,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尽情享受太阳、江水和清风为我所作的表演。我就这么待了将近一个小时,如果不是朋友给我电话,我会继续坐下去。

    之前,朋友已经给我一个电话,我告诉她我正在外面办事,至于办的什么事,等她到了再说。我沿着江边赶去赴约时,却想到我办的事——放生——根本没有必要和她细谈。她很喜欢吃鱼,而我却要和她说我放走了两条鱼,不管怎样都觉得可能会有些尴尬,于是我临时决定,告诉她我出来主要是为了散步,缓解感冒。

    我这次的行动,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放生,只是突发情境下的自然行动。确切地说,我们家本也不喜欢吃鱼,鱼肉总是要吃上几顿,吃不完的只好扔掉。既然大家都不爱吃,何必要白白让这些鱼死去呢。这是我放鱼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鱼养在厕所里,我每次看到它们,都感到不忍,我看到它们在狭窄的自来水中逐渐衰弱,它们的挣扎触动了我。我没有任何放生积德的概念,我只有一个想法,它们很可怜,它们完全可以回家的,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吃它们的。我遵循不了不吃荤菜的戒条,更做不到影响父母吃素。对于我而言,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少吃荤菜,如果吃鱼只会造成浪费,何不放它们走呢?

    在这件事上,我的母亲让我很是感动。期间,我为鱼儿换了清水,然后放入了撕成小片的青菜。我母亲回家后,我问她,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还要做鱼吗?好像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吃鱼吧。母亲不直接回答,她只是问我,你想对这几条鱼做什么,你直接说吧。我想她看到了桶子里的清水和菜叶,所以才这么问我。我告诉她,如果不做这个菜的话,那我就把它们放了。她很快答应了,就是有些担忧它们快死了,看起来它们不爱吃青菜。于是她把菜叶捞出,放入了一些米饭进去。后来,她很关切地问了一些细节,我告诉她没有问题,我有数。

    在我放走两条鱼回家后的晚上,我忘记了和母亲说这件事。但是第二天,我有了机会,在厨房里,我告诉母亲,这几天江水可充足可清澈了,两条鱼很快乐地游走了。我的母亲并无什么反应,她的感情藏得很深,她总是用沉默的行动表达对我们的爱,而很少用表情和言语表示。但那又有什么呢?不管我的母亲有何反应,鱼儿快乐回家这件事,我是一定要告诉她的,因为没有她,它们就无法回家,而她内心里是想听到这个结果的。
作者: wardragon207    时间: 11-2-10 21:59
2# 放飞郁闷
我觉得你很积极,关键是方法问题,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1-2-16 12:45
与父母相处

注:第一段括号中有本人关于死亡的一些探索,如果暂时不愿意考虑死亡问题,可以跳过不看。

    我爱自己的父母,毫无条件地,这一点在某次想象中已经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了。但是有时候某些害怕、愤怒情绪会掩盖这份爱,让我不想靠近他们。不过今天,当父亲在我上桌时,揭开碗盖并且叫我吃肉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关于爱和情绪的关系。我对父母的爱一直都在,父母对我的爱一直都在,只不过这份爱会被期待、恐惧、抱怨、控制、愤怒等等的情绪和反应掩盖,爱被掩盖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冲突也因此而生。(世事无常,人总是要死亡的,当我想象那一刻来临时,自己有何话对自己的父母说时,我只想告诉他们我是真的爱他们,这是我第一想说的话。然后我想告诉他们不要为我伤心,我很平静没有任何痛苦。上述情节均发生在我的心理想象中,当那些情节和话语出现在我脑海中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体认到他们的珍贵,体认到每时每刻的珍贵。因为随时我都可能离开他们,离开这个世界。)

    是的,我有些害怕父亲,因为他常常显得不那么高兴,使得我不愿意靠近他。然而,今天我却真正意识到,任何人包括我的父亲在内,当他不高兴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受苦,其实他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在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才有选择的权力)。这一时刻,是情绪控制了他,而非他掌管着他的情绪。表面上看,他或许在指责我,在发泄他的怒气,对人对事非常不满,表情也很纠结,而实质是他在受苦,他情绪上的苦迫使他用某种不友善的方式表达出这股情绪,然后伤害到其他人,继而持续由情绪主导的高潮迭起的情景剧。

    我爱父母,我不想他们受苦,在他们受情绪的苦时我唯一能做的是,放下保护自己心理形象的执着(或说放下我执),保持警醒,保持内心的平和,然后为他们提供那片宁静,减弱他们的痛苦情绪。这样,逐渐地他们的痛苦也会减少。面对不同的状况,由平静中产生的行动也会不同,或许我会暂时离开现场,与他们保持距离,减少他们怒火持续的时间(在我自己也因此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我通常会离开他们,然后持续地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或许我会留在现场,等他们话说完了,一些时间之后,靠近拍拍他们的肩膀,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歉意;或许我只是那么呆着,不发一言,等他们自觉无趣,找不到继续发作的理由,事态自然而然便平息下来,如海洋上的涟漪那般转瞬即逝……上述几种行为,都一一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当我不需要一个劲保卫自己那个固化的自我形象时,家庭关系也开始缓和融洽起来。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