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我的心路历程 [打印本页]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8-31 21:53
标题: 我的心路历程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3 20:01 编辑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些年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写出来,看看以前的我是怎么样,现在的我又是如何的。
                        我的抑郁症发病经过
        高一的时候,冬天,父亲因病去世了,我很难过,却想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哭过一次后就没哭了,甚至以微笑来显示自己的坚强。回到学校后,更压抑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样,高中也全都是在学习,没人陪你玩的。然后我又因为那几次微笑而内疚,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于是强迫让自己不高兴,我不是和大家一样自然而然的情绪低落了,我是自己故意让自己情绪低落的,我觉得我不配高兴,我的父亲没了,什么都要靠我自己了。总有种悲愤和压力在身上。这样浑浑噩噩的读完了高中3年,虽然学习成绩一般却也有机会去读大专。我却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复读。
        我的噩梦来了。读过高四的朋友应该明白复读班里的气氛,是多么的压抑。我想我要是到了应届班情况会好点,于是我转了班。其实转不转都是一样的。我从来就不认为我会考上大学,但是机会就摆在我面前,我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折磨得不行了。上学期还好点,到了下学期我开始胡思乱想,注意了无法集中,总是莫名其妙的想到那些令自己脸红和内疚的事情,到最后甚至感觉头脑里有两个自己,一个在做题,一个在哪里胡思乱想。我还出现了幻听,总以为别人是在说我的事,做什么事都以为是在对我。想到受不了自己了,都已经想到自杀了,觉得活着真痛苦,真没意思,哀莫大于心死,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心都已经死了,虽然我还没有将自杀付之于行动,可是真的好痛苦啊。  我逃避不了高考带给 我的压力,于是我乱想乱说。
        终于在临近高考的前20天,我崩溃了,我哭了,放声肆意大哭,当着亲戚的面放声大哭起来,我已经无法忍受这份压力,我崩溃,哭完了我以为我会好的,可是我发觉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动不动就紧张,心跳加快,动不动就想哭,有时甚至一边哭一边笑(哭是因为控制不住,笑是因为觉得自己好笑)。有些人天天嚷嚷我要崩溃了我要崩溃了,我倒是希望你崩溃试下,看看你崩溃是个什么样子的,嘿嘿。
         那个时候是个昏暗的时刻,也是一个无知的时刻,那知道什么抑郁症什么强迫症啊?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哪里还能接触到任何课本以外的信息?应届的时候对面的宿舍有个家伙也是因为抑郁症晚上跳了楼,没了。那时候学校也找外面的人来讲座过,谁听啊!当时都没这个概念,等真的发生的时候我已经倒下了。哥们我悲壮的倒下了,可是后来人前仆后继。杯具啊,整一杯具。
         各位也许再想我后来的结局如何了?不急,让我慢慢说来。
         小县城里的医生家里人还不放心,带我到市里去找专家看病,呵呵,找的是精神病院的医生,没说10分钟,开了大把药,我记得的是治抑郁的氯丙嗪,抗狂躁的碳酸锂,还有什么止吐的,治疗心悸的,什么增强记忆力的。医生病例上写的是强迫症和抑郁症,当时幸好要高考了,听医生的意思是想让我住院的,我的妈呀,好恐怖啊,真怕那电击疗法我怕被电啊。回去后我还想上课来着,顶不住吐得一塌糊涂,回家休养去了。吃药当时好好笑,副作用好明显啊。一边做题,一边狂打哈且。呼吸急促深长,让人看了怕怕的。手发生震颤,拿东西都在抖。人变懒了,超级能睡了(也没见我长胖一点),时间长了感觉情绪也是低落的但是这种低落是能控制的。
         吃药真的有效,高考很顺利,除了最后一门英语。也怪我自以为是停药参加高考,开头几场药效犹在,感觉非常良好,一考我最最怕的英语时,我就不行了,才考68分。我顺利的发挥了水平,如愿以偿的上了大学。
          我是拎着药瓶子上的学,药是一把一把的吃,可是人也是昏昏沉沉的过,因为吃药人变懒了能睡了。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一读书两耳后面的脑部区域和耳朵里面就开始隐隐作痛,严重的时候会延伸到耳垂下面。好像耳朵后面开始痛就是一种抑郁的模式的开启一样。(特别是前2天,人家骂我怎么不去死时,明显感觉到这种状态)。当时也没弄清楚这是种什么状态,也不以为然。大学其实是混过来的,罪过罪过。除了考试那段时间,看书明显感觉到耳后有感觉。平时的时候看看书也是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的。知识改变命运嘛,学校有图书馆,于是我就去看,可是不管我看什么书,一看就耳朵后面有感觉,小说我都不看,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学些知识。就算是这样我也强迫我自己看些觉得有必要看的书和些有趣的书。
          吃了2年的药后,我跟医生说我看到书上说的抑郁症一般一年的药就可以好,所以我要停药,我已经好了,医生观察了下我,同意了。刚刚停药的那几天,情绪特别的低落,一时间不适应,感觉又要复发了一样,不过我坚持了过来感觉恢复了正常了,可是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的思维模式基本没什么太大的改变。我的想当然又害了我,我一个别的专业的居然想考注册会计师,只是听说注册会计师一个月几万块的工资,真是够幼稚的。不顾耳朵后面的疼痛,坚持看书,呵呵,终于把自己又搞得复发了。记得当时给家里人电话的时候,我是带着哭腔打的电话。还好药还没吃完,我吃了几天的氯丙嗪,感觉好了一点我就没有再吃药了。我放弃了,不在看书了,我知道我的学习能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是不能学,别让我考试,别给我那种难度大的压力大的考试,所以我看到考试我就绕的远远的,我毕业几年了,除了驾照什么证都没考。考个驾照我还紧张得要死,呵呵。
           累了,已经10点半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这是兄弟我第一次发新帖,多谢大家捧场支持。我会接下来把自己所想所思的都写出来,可能大家觉得有些无聊,但是对我来说这也是种自我分析,也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而且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抑郁了,虽然耳朵后面现在还有点痛,可是我知道等一下就会好的。不过我的强迫症状现在还是存在的,我还要继续努力啊。大家也加油啊!因为我相信任何心理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因为都是心病,都可以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治愈的,而且我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以后我会详细的说的。谢谢大家!
作者: 波波    时间: 10-8-31 22:19
欢迎您加入阳光家园!也感谢您的分享!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 11:21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5 00:00 编辑

刚刚毕业的时候其实也非常非常惶恐的,因为是新人,因为害怕自己没能力,当时的心态是非常糟糕的。我记得刚刚去上班的时候非常不舒服,感觉上班的气氛不怎么好,人和人之间基本都是没什么太多交流的,都是为了上班而上班,而且是在台资企业,工资非常低,心理非常不平衡,总是忿忿不平怨天尤人。而有一同事性格也是非常古怪的,我非常想和他交流向他学习,一个劲的想讨好他,但是人家爱理不理。我失望了,带着惶恐与不安离开了。当时的感觉就是想使力却发不上力,有力气却不知道往哪里用。
     换了家公司,换了个行业。可是我当时的心境非常差,现在来形容当时的情形,笔不从心啊,文字功底太差了,写不出来那种感受,唉,我尽量吧。我就这个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小说,一边干活一边偷看,做事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想做好又做不好。不忙的时候沉迷于小说。而且工作上的事,有些不懂的也不愿意问别人,业务不精又担心做不好事,矛盾得要死。现在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当时就是看不开。人的思想观念就是这么的奇怪,你想得通的事情自然会做,想不通的别人让你做你都不做。我对自己没信心,一点信心都没有,女朋友和我提买房的事情,我张口就来句这辈子别想买房了,我是真的对自己没信心。这话说了伤人,我也知道,我以后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一直过了2年,我都还想逃避,去年我辞职了,回老家转了一圈,美名其曰想做点别的事业,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因为我对自己没信心,我不相信自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反反复复在外面逛了几个月。我当时的想法是想拯救自己,因为我觉得我的人生出了问题,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我肯定是哪个地方有了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有今天的下场,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于是我看书,到图书馆借书,到书店买书,昨天不是说我的学习能力的减退吗?是的,我努力的试着让自己能时间长点看书,努力让自己顺其自然,让自己看开点。终于,在看一本吸引力法则的书的时候,我成功的说服了自己,我的耳朵后面的痛好了一点,我让我自己相信我可以看书的,我可以做到的,我可以不像以前一样,一拿起书就耳朵后面痛了,终于我的学习能力恢复了一部分,可是现在叫我再去看书考试,我还是过不了 我自己这一关。我还是要继续努力啊。
     休息了几个月,还是有一定的成果的,我不再迷信了,不再相信八字了。我的没信心也有部分很迷信有干系,我的八字不好,也就是说的命不好,于是把里面不好的东西都套到自己身上来,认为我就是个可怜的人,一个最最卑微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好。我甚至羡慕外面卖水果的,做小贩的,开小门面做生意的,开车当司机的,等等,基本上是什么人都羡慕,就是不认同自己。
      怎么不信迷信的?我是突然之间就看开的,看那些算命的书的时候,突然觉得没意思,道理我都懂,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我的心不信,你就算说的再有道理,我的心他不接受也是白搭。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点,人有时候总喜欢自欺欺人的对自己说话,我控制我自己的是我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他就是我。而我的内心控制我的行为动作,人有时候会根据环境来要求自己做些决定,好比因为天天6点起床锻炼身体,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今天做了决定而坚持不了多久,那是因为这个决定不是你的内心所认可的,你只能强迫自己一时强迫不了自己一世,你越强迫自己越狠,你的内心就会越扭曲,你的内心迟早会反抗,要不是以躯体疾病的形式表现,要不是以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所以要想我们的表面症状好转,我们就要试着来做本来的自己,我们就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别人、环境强加在我们内心的另外一个自己。接受我自己,将的就是接受自己本来真面目,接受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不管自己是多么的不堪,多么的下贱。我们都可以爱自己,以前做的很多荒唐事都不是我们的内心所真心接受的所愿意的,他只是在反抗外来的强加在他的身上的一切,接受自己,原谅和宽恕自己。做真我的自己,不以外部环境来决定自己的一切,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做的就是我们自己。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是不是很多事情是别人或者是环境逼着你们做的呢?想一想,肯定很多。从小我们就被父母被老师被他人要求做这做那,有多少是你真心实意的想去做的。被逼的事情做多了,我们的内心出现了变质,成为了别人眼中期望的样子。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成为自己的机会。
       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一个契机,一个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审视自己的过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的机会。人都有让自己变得完美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在我们儿时就被打断剥夺了,我们只能做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没了机会成为我们自己,现在就是机会,让我们发挥我们的本能,打破一切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做真正的自由的完美的自己。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 11:56
后面的几章是我的感悟,既然心理有疾病,干什么要分那么细呢?抑郁症也要强迫症也罢,所有的根源都出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答案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这是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也是我们的本能,让我们更完美更幸福的本能。吃药的朋友不要轻易停药,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改变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一旦证明了,我们内心接受了另外一种看法,我们的内心就会顺理成章的发生改变,积极的改变。内心改变了,原来的矛盾冲突自然得到了化解与缓解,表面的症状自然也相应的化解与缓解直至消除痊愈。
          我们只考虑表明症状的消失与好转,而不考虑内心世界的改变,只是治标不治本,一旦遇到相似的情景模式,症状一触即发。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那个被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期望的化身。那些吃药吃了十几二十年的朋友们,他们就是没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没能审视自己的内心,没能消除心中的矛盾,以致反反复复,甚至有人说自己的心理根本就没有问题—我敢断言他的思维模式肯定有致使他产生疾病的原因,只是他不愿看清事实逃避现实罢了。
          审视内心,找寻答案,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平和,让我们的自我更加完美。我们生下来就是完美完全完整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没能做我自己。
          论坛里我写的,都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我不是权威专家,如果看了以后觉得很好很有道理可以试下,我很高兴能帮助了你。如果觉得不好,与你的理念格格不入,请你嗤之一笑,忘了就好。毕竟愿意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不会很多。欢迎各位留言,欢迎交流。
作者: zangma    时间: 10-9-1 13:18
看来楼主看了很多书 文笔听好的 议论挺深刻的 期待下文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 20:53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 20:59 编辑

不是放下,是宽恕,宽恕所有的不对,宽恕化解内心的怨恨宽恕化解内心的矛盾。内心的冲突都化解了自然表面的症状就消失了。
        说放下,你真能放下吗?这些都是些玄谈。活在当下是有道理,不过这些是来自于宗教的东西,你信,他就是真的,你不信他就是假的。我们放不下,放下的都是在自欺欺人都是在对自己撒的谎!都是在对虚假的自我进行催眠。
        今天把放在箱底的《天才儿童的悲剧》翻出来看了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是因为书难看难懂。实在是因为我的经历我的恐惧又一次的折磨着我。我的耳朵后面开始疼了又。今天不想再写再说了,今天上班没什么事情偷了一天的懒,泡了一天的论坛,留了一天的言。明天我再写。谢谢大家。
作者: 波波    时间: 10-9-2 22:08
写得相当不错,学习了。

谢谢分享!!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3 11:13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3 11:38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
             导读-袁海婴
摘要:当年译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时,一位颇受学生欢迎的临床心理学教授在第一次上课时,手里挥舞着一本深绿色封面的小书,对在座的所有人说:“记住,上我的课,你们可以不读佛洛依德,但是一定要读这本书”—这本书既是《天才儿童的悲剧》
       作者爱丽丝.米勒本人曾是一名执业达二十多年的优秀精神分析医师,但是在1973年,她的生活发生一次根本性转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一种实验性的随意绘画法,无比震惊的发现了被严密掩盖多年的自己的童年真相——她曾经是一个被母亲(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长期在精神上控制和在感情上虐待过的小女孩!然而这个事实竟从未被她察觉过,而且,作为精神分析师培训的一部分,她曾接受过2个完整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但是2个精神分析师中竟没有一个人对她所描述的、那个人人都信以为真的幸福童年提出过任何的疑问。这个发现对她产生极大影响。使她对精神分析学说曾经充满希望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于1988年辞去了瑞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职务。这标志着她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正式脱离。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清楚的看到,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对虐待儿童以及其他问题所展示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是含混不清的,从而使造成童年痛苦的许多活生生的事实都被贴上了幻觉的标签,将精神分析师的作用局限在研究病人的幻想里。更严重的是,她认为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有时很危险,因为它能把一个人的童年困惑封闭起来,而不是解决它们,就像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一样。
      本书就是作者在重新认识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后,基于自身的经历写出的具有理论突破意义的书。  儿童大多数是在成人设置的“监狱”——家庭和学校 中长大的。如果说这句话言过其实,那往往是因为成人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便不再承认自己在童年时的感受,尤其是那些仅仅是因为年龄小而受到来自“高高在上”的成人的羞辱,嘲笑,和不被成人所理解的压力——却不自觉的代代相传,并用曾经被自己深恶痛绝的传统教育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还异口同声的强调是“为了你好”。
       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集中体现了人类歧视和欺压弱小的本性。特别是亚洲和中国儒家文化区内,父母在家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在观念上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等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精神控制和语言伤害均被认为是父母天经地义的权利和世代相传的教子良方。
        一个在家挨了父母打但是不能还手的孩子,不用教,他的内心就已经埋藏了报复的冲动。他们很清楚,父母唯一可以打他们的资格就是因为他们比自己强大,有着无法抗拒的家长权威。当老师或父母当众侮辱或伤害这个孩子的权威时,这个孩子慑于权威而不敢反抗,他必然的将屈辱和愤怒压抑下去,然后就变成无意识的记忆存储在身体和记忆里面。他会希望看到别人受到同样的或者比自己更多的羞辱,从而使自己的内心那另人窒息的疼痛得到减轻。(或者接受种种的伤害认为自己真的是那样的人,于是不自觉的折磨自己)
         人类持强凌弱是本性中最大的不道德。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在肆无忌惮的对孩子施展权威或者伤害孩子的人格人权和自尊而又被社会默许时,我们就会必然看到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又如何无意识的继承他们的父母和老师的做法,一模一样去对待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孩子。(我们无意识的伤害自己和他人,原因就在于此)
          许多带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成人以后,不自觉的就有毁灭自己和他人的暴力倾向。通过酗酒、吸毒等方式在自己身上发泄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愤怒;通过暴力攻击甚至杀害无辜的方式,在外界寻找减轻内心痛苦的渠道。(我要加些话:通过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各种神经症症状发泄着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愤怒和内心的痛苦。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他——找咨询师或者自我分析,我走的是自我分析这条路,花的时间好长啊,有时候都想就这样算了,得过且过的,但是不行啊心中还是有苦闷现实生活还是要逼迫着我继续下去,也许找咨询师时间要短些,试过的朋友说声啊,比较下。别害怕咨询时间长,转变需要花时间也是必要的,几年十年二十年的痛苦都过来了,还在乎多花2年?
       然后发泄我们的痛苦,告诉自己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没必要为了以前的痛苦而继续痛苦下去,然后宽恕他,接下来迎来新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生。我现在在做的是宽恕,已经卡在这里好久了,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抗拒逃避,不愿意面对,不愿意宽恕。我还要努力。括号里的都是自己的话,别的都是导读的概要。有兴趣的朋友真的可以看下,强烈推荐的)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3 21:1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3 21:12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
                            超敏感儿童的悲哀  
节选摘要:
       现代人的许多精神疾病都可以在童年的成长经验中找到根源。小时候遭到的心理创伤会在成人期以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新式爆发,只有通过重现童年体验,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获得修复。
       经验告诉我们,在于精神疾病的较量中,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永久性武器,就是从情感上发现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童年经历中的独有的事实。那我们是否就能彻底摆脱对童年的美好幻觉呢?
       人的幻觉无处不在,藏身于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这也许是因为事实的真相实在难以让人接受。可是了解事实对于我们而言太重要了,以致逃避它的代价是必须承受严重的身心疾病。为了拥有一个完整的身心,我们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去发现那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事实。这个事实会让我们经受痛苦,但是它最终能使我们重新获得自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去做,仅满足于头脑中的“知识”,我们就会继续被禁闭在幻觉和自我欺骗的世界里。
       我们在童年受到的伤害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因为没有人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修复自己,去重新获得我们失去的。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更仔细的看到蕴藏在我们自身内部的信息,并把它有效的带到我们的意识中来。
       这个过程,虽然肯定不是一条坦途,但却是唯一能使我们摆脱童年阴影的出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自己从一个无意的童年受害人,转变为现实中的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人。这样的人由于清楚的意识到过去发生了什么,从而能够与它共存。(认识到自己痛苦矛盾的根源,原谅他,宽恕他。让自己内心潜意识的痛苦变得不再痛苦,而外在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但是大多数人都恰恰相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仍在继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许多人甚至根本不想知道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们不自觉的继续生活在过去被压抑的童年情景只中,意识不到它们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他们仍然对过去感到恐惧的事情心有余悸,不了解尽管它们曾经是真实的,但很早以前就已经不存在了。无意识的记忆、被压抑的情感和被压抑的需求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几乎决定了他们所作的一切,或是没有做成的一切。
       对童年经历中可怕的被虐待的事实进行压抑,使许多人不但毁灭了自己的生活,也断送了他人的生活。他们处于无意识的对报复的渴望,很可能使自己卷入暴力的深渊,烧毁房屋和商店,并对别人施加暴力。他么以这种毁灭的方式去掩盖属于自己的事实,为了避免再次体验那个曾经忍受绝望折磨的孩子的感情。
       还有人则在各式各样的自我折磨和自虐行为中,主动的无意识的延续着曾经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痛苦,却自认为这些是“解放”。那些运行自己的乳头上被穿孔,在上面挂环,以便得到杂志上亮相的机会的妇女,她们骄傲的宣称,在这样做的时候毫无疼痛感,甚至觉得好玩。她们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她们就必须学会不对疼痛产生感觉,,所以到了今天,她们就会付出代价而不去感觉那个被虐待的小女孩心中的痛苦,并被迫想象那是很好玩的事情。
        被压抑的痛苦还会以更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一个小时候受到过性虐待的妇女一直竭力否认她童年的真相,为了避免体验痛苦,她永远借助男人、酒精、吸毒或事业上的成功来逃避她的过去。她需要用不断的兴奋使孤寂不能靠近自己;她不能忍受哪怕一点儿的寂静的时刻,因为那会使她重温童年那难以忍受的孤独,而对她来说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她将继续在她的内心逃亡,除非她明白,对过去感情的了解只会带来解脱,而不是死亡。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4 11:32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4 12:30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1
                            贫穷的富有孩子
节选摘要:
     我们有时候扪心自问 ,我们到底能否懂得,当我们是孩子时所被迫体验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的痛苦程度。我这里主要指的不是儿童在实际意义上被父母抛弃或者与他们分离,虽然这毫无疑问也会造成创伤性后果,我也不是指那些确实没有得到足够的生活照料或完全被忽视的孩子,已经那些至少一直能意识到自己在成长期间遭到了忽视的这一事实的孩子。除了这些个别的情况之外,为数众多的众人在进入治疗时,都一直相信自己曾经有一个愉快和受到保护的童年,并且这个信念伴随这他们一生。(我也是如此,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我的童年是不幸福的,我有完整温暖的家庭,相亲相爱的父母。其实我一直被自己制作的幻觉所欺骗,我真的幸福吗?我也许很痛苦:不喜欢读书想玩,却被硬逼着读。我害羞读书不出声,硬逼着我念出来,我一边小声的念出来一边默默的流着眼泪。一边被竹扫帚条抽得浑身是疤浑身都痛,一边还要往怀里钻,不知道我害怕的是哪轰隆隆的雷声还是害怕失去了父母的爱。我甚至都忘记了是因为什么事而挨打了,朋友们抛弃你们的幻觉吧。看清自己的悲哀的人生吧,发泄我们的愤怒与悲哀我们才能接受现实才能解脱)
      我经常遇到哪些因具有天赋和成就不凡而受到称赞和羡慕的病人。他们无论想做什么都能做好,甚至相当出色,他们也被人羡慕和妒忌,想成功就成功,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在所有的这些荣耀背后,潜伏着抑郁,空虚,自我疏离和对生活的漠视。当哪些幻觉的魔法不再灵验时,当这些人一旦不在是第一名时,不再是绝对的超级明星时,或者不再能达到某些标准时,沮丧的感觉马上就会像黑色梦魇般袭来。他们就会感到焦虑、极度自卑和羞耻感(内疚)的折磨。(坛友movie就是如此,不做第一名就要崩溃)
      在第一次见面时这些人总会告诉你,他们的父母都是善解人意的,至少一方如此;而即使小时候入目有过误解他们的时候,过错也是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因为他们不能适当的向父母表达自己。他们在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对哪个曾经是孩子的自己表现出缺少同情心,尤其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病人不但 有突出的自省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同情他人的能力。可是他们与自己童年感情世界的关系却是残缺的,表现的特点是缺少尊重,对控制和操纵强迫性的需要,已经对成功的渴求。他们时常对孩提时的自己表现出轻蔑和讥讽,甚至是抱有嘲弄和无所谓的态度。总之,他们对自己的童年经历完全没有感情上的了解或认证的评价;除了对成功的渴望,他们对自己的真正需要毫无概念。正由于他们对自己的真实历史压抑得如此彻底,所以他们就能轻易保留着自己曾经有一个幸福童年的幻觉。(本章对所谓的成功人士患抑郁症等疾病具有积极的提示作用,对一般人都有警示作用,我们压抑了自己 的感情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没能体会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成为了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成为了虚伪的自我,这才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括号内的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外面的正文是节选摘要人家的文章)
作者: 吕欣    时间: 10-9-4 22:06
我想 我一定会告诉你关于我的童年  我什么也不想说  因为我不是你  你也不是我  我们都是一个个体  痛苦只有我们自己承受  我不想安慰  只想聆听  聆听这陪伴你   你很坚强  加油 11# zjcczj132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4 22:59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4 23:39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2
                            丢失的感情世界
节选摘要: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感情障碍的根源,应该在婴儿早期的适应性改变中区寻找。当孩子必须对尊重、回应、理解、同情和得到感情反射这些需求进行压抑时,就会产生几种严重的后果。
        这些后果之一是,病人无论在童年还是长大后,都不能有意识的体验自己的某些情感,比如嫉妒、羡慕、愤怒、孤独、无助和焦虑。使人倍感悲哀的是,我们在这里谈及的是一些鲜活又往往具有深刻感情的人。最为引人注意一点是,他们在讲述自己的童年时,总会提起一些不包含任何痛苦和恐惧的体验。(也许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压抑隐藏自己的感情也是一个本能的事情,可是过分的压抑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和人格的缺陷)
        这些人都一律培养出不去体验感情的技巧,因为一个孩子只有在另一个人能够完全接受他(她),理解他(她)支持他(她)的前提下,才能体验到自己的感情。如果他(她)生活里没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她)为了体验感情必须冒着失去母爱或是母爱替代物的危险,那么他(她)就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他(她)甚至不能“只是为了他(她)自己”而私下里体验它们;所以他(她)根本体验不到他们。不过这些感情将被保留在他身体和细胞里面,被作为信息存储起来,等待有朝一日被另外一件事情引导出来。
       后来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应对这些早期情感复活的各种情境,虽然看不到明显的原始联系。这种联系只有当强烈的感情在治疗中得到体验之后,才能得到破译,并与它们发生原始情境成功的联系起来。(要求我们寻找童年的线索寻找被压抑的感情的线索,寻找导致我们心理疾病的线索。然后体验,释放,宽恕,解脱,新生)
       以被人抛弃的感觉为例,不是指成人的,指的是一个小婴儿体验的最原始的被抛弃的感觉——无法逃避因为他的母亲自己的需求也没有得到过满足。她必须依赖孩子对她的特别反应,这对她来说无比重要,因为她此时也是一个“孩子”,正在寻找一个能使自己得到满足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她自己的孩子)
       无论这听起来多么自相矛盾,一个孩子确确实实是置身于母亲的掌控之中的。这个母亲可以感到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为孩子的眼睛总是在追随着她。一个孩子不可能逃离他的母亲,就像他的母亲不能逃离她自己的母亲一样。一个孩子有可能按照他母亲的需要的方式长大,被迫去尊重她,她也可以吧自己的感情强加于他,得以的看到自己的形象反映在孩子对她的爱喝欣赏中,并感到在他面前很有权威。可是一旦这个孩子不顺从了,她就可能吧他丢给一个陌生人,或者是禁闭在一间屋子里。
        无论一个女人受过多好的教育,当她不得不隐瞒和压抑所有与她母亲有关的需要时,这些需要就会从她的潜意识深长冒出来,并在自己的孩子的身上寻求满足。她的孩子清楚的感知到这一切,很快就不再表达自己的悲哀了。后来,这些被人遗弃的感觉,在对成人的这些”孩子“进行治疗中开始出现,当他们是孩子是,是不可能经受得住程度如此强烈的痛苦的。这种结果只有在移情和关注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发生,而这正是他们过去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这些强烈的痛苦的感情必须被隐藏起来。但是,如果因此说它们是不存在的,则是对临床证据的否认。
        当这些人为小时候被遗弃的感情进行辩护时,有几种他们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可以被识别的。除了简单的否认之外,我们经常会发现,他们在为过去被压抑的需要寻找满足时,会进行各种令人心力交瘁的挣扎。这些属于过去的需求,由于受到压抑,已经变成各种反常的行为,而它们的满足经常要借助某种象征的帮助。比如:教派,性反常行为,五花八门的团体,酒精或毒品(看到论坛里交友区内很多人以性压抑的名义在发帖)。将问题理性化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做法,因为它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御机制。(我们常常为我们的父母辩护,以前让我们吃的苦都是为了我们好,都是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好,这就是压抑我们的悲哀或者愤怒或者别的情感而将问题理性化,实际上我们还是在自欺欺人,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与重视,重现,重新体验我们的悲哀然后宽恕才是我们的正道,其他的都是在自欺欺人) 但是,当头脑无视来自身体的重要信息时,它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所有这些防御机制都伴随着对原始情境和相关感情的抑制。
       对于父母需要的妥协,经常(虽然不是绝对)导致“似是而非的人格”的产生。这种人发展只会表现别人期望在他身上看到的东西,并且使自己与它们天衣无缝的融为一体,以致别人(和自己)很难看清楚在他虚假自我的背后还会有什么东西存在。他不可能发展和辨别他真实的自我,因为他不允许哪样生活。难怪他经常抱怨一种空虚感或无家可归感,因为那种空洞的感觉是真实的。一个被掏空、枯竭、丧失自身潜力的过程确实正在他身上发生。当一个孩子内心是有鲜活和自发的东西都被剥夺之后,他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在童年的梦中,这些病人经常体验到自己至少是一部分已经死亡了。
        萨莉是个年轻的女性,她讲起自己常做的一个梦:
               我的弟妹们站在一座桥上,他们往河里扔下一个盒子,我知道我就躺在那里面,
               已经死了,但是我却能听见我的心跳。我总是在这时醒来。
      这个梦混合了病人对其弟妹们无意识的愤怒,因为在生活中,他必须是他们善良和体贴的“母亲”,所以她只能在梦中“枪毙”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望和要求。
         另一个年轻人鲍勃的梦是这样的:
                我看见一片草地,上面有一个白色的棺材。我很害怕是我妈妈躺在里面。但当我打开
                盖子以后,我庆幸的发现躺在里面的是我自己。
       如果鲍勃小时候能够表达他对母亲的失望,即体验自己的愤怒和恨意,那他就会完全真实的活着。不过那将导致丧失他母亲对他的爱,而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死亡。因此,他便“谋杀了”他的愤怒以及他自己的一部分,为的是保住他母亲的爱。
    体验和发展自己感情的内在困难,导致了许多形式的依赖的产生,并阻碍了个性化的发展。父母和孩子双方在他们稳定化的结盟中各取所需:父母在孩子伪装的自我中,找到了他们需要的自我肯定,用来替代自己缺失的安全感;而由于孩子不能建立安全感,便先是有意识的,后来便是无意识的依赖于他的父母。他不可能依赖自己的感情,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机会通过尝试和犯错误来体验它们。他对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感觉,造成了他与自我在最高程度上的疏离。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不可能与自己的父母在心理上分离,即使他已经长大成人,也仍然需要来自伴侣、各种团体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对他的肯定。由于父母遗传下来这份遗产,让下一代人被迫藏在真实的自我背后,并在被压抑的记忆阴影之下,无意识的生活着。除非他们的后代能够抛弃这个“遗产”,完全意识到真实的过去是什么,从而了解他的真正天性;否则,他小时候曾经在父母家中体验过的孤独感觉,就会转变成一个感情疏离的成人的生活。
(上面很大部分讲的是被人抛弃的感觉。这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如孩子生气了闹起来了,父母就恐吓他把他卖掉,不要他了,送给别人,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有过这样悲哀的童年经历呢?想一想。没关系,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以孝为荣的国家里,生父母的气基本上就是大不敬,更别说怨恨了。虽然有些人实实在在的表露出来了这种想法,还得到了别人的反感。我不是唆使你怨恨你的父母亲人,破坏你的家庭和睦,不过还是建议大家正视自己的现实,发泄自己的情绪(可以在心里,不一定要真的面对某个人说些伤人的话,那样真的不好)舒缓自己的内心矛盾,给予宽恕,是真心的宽恕。
上文中的母亲不一定是真正的母亲,请不要对号入座,指的是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非常亲近的人。可以是父母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甚至是学校的老师只要是他对你伤害巨大)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5 10:5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5 11:03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3
                            寻找真实的自我   (上)

节选摘要:
        那么治疗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它并不会将我们失去的童年找回来,也不会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没有人能靠保持和培养幻觉而被治愈;很多病人渴望的那种没有爱恨交织感情存在的和谐天堂是不存在的。可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经历的体验,包括对自相矛盾感情的了解,却能够帮助他在成人的水平上,回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中来——那里没有天堂,却能够让他获得感受悲哀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可以确保我们重新找回失去的生命活力。
        治疗中的转折点之一,是在病人开始有了如下感情上的醒悟时:原来,她竭尽全力并以否定自己为代价得到的爱,并不是针对她本人的——那些对她的荣誉和成就的羡慕,仅仅是针对荣誉和成就本身,而不是对作为“孩子”的她本人。在治疗过程中,隐藏在成就背后的那个年幼又孤独的孩子清醒过来了,她问:“如果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伤心的、有各种需求的、恼人的喝怒气冲天的我,你会怎么样?你还会爱我妈?我身上有着所以的这些坏毛病。这是否意味着你爱的其实并不是我,而是我假装出来的一切?这是否意味着你爱的的是那个听话的、可靠的、善解人意的、懂事又可人的孩子——那个事实上从来就不曾是孩子的我?我的童年到底是什么?我难道不是被它骗了吗?可是我再也不能返回了,做什么也于事无补了。从一出生起我就一直是个小大人。我所有的才能难道不是全被误用了吗?”
          这些提问带来的是无尽的悲哀和痛苦,但结果却总是一个新的权威在病人的心中确立:它标志着一个对自己命运的新的认同,在悲哀的洗礼中重生。现在,这个病人对她的自我表达不再表示不屑,也不在讥讽或嘲笑它们了,尽管她有时仍会无意识的忽略或无视它们——就像她的父母在她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用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无视她一样。甚至当她已经是个大孩子时,她也不能说或甚至是想:不管什么事情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的把他们表达出来;我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我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去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当你伤害了我的感情时,我可以大发雷霆,生活也不会因此停摆。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病人看到自己现在终于能够认识并认真对待她过去总在逃避的东西时,她是会感到欣慰的,尽管旧的感情模式还会很长一段时间内,一遍又一遍的向她反扑过来。她开始明白了,这是她唯一能够求生的机会。现在她可以意识到,当她害怕时,有时仍会让自己相信自己并不害怕;并且还意识到她是怎样用嘲弄自己感情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或是根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或是直到几天后它们已经过去了,才对它们有所感觉。她也逐渐的意识到,每当自己经历感动,不安或难过的时候,她是怎样不得不想办法阻止自己面对这些感情的。——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的妈妈死了,他的姑姑对他说:“你一定要勇敢,不能哭。现在乖乖地去你的房间玩吧。”
         治疗的过程一旦开始,它通常是会继续下去的,除非遇到病人刻意表演的干扰,或是来自其他形式的、理智上的地址。饱受痛苦的病人在这个时候开始变的思路清晰,和以前所持的抱怨态度迥然不同,但是,过去的体验仍然使她不敢相信这样做不会引发致命的危险;当在现实中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她仍然害怕受到拒绝和惩罚。病人这时对自己不愿加以承认的感情深感惊讶,但这时为时已晚:她自己内心冲动的意识已经被唤醒了,想再回过头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那个曾经受到惊吓和不敢开口的孩子,现在能够按照过去认为不可能的方式体验自己的感情了。事过之后,她为自己敢于冒这个险,并体验了一回真正的自我而感到欣慰。过去,她一直对吝啬的行为很不屑,而现在,她忽然发现自己很在乎因治疗师接电话而被耽误的2分钟治疗时间。她过去从未向别人要求过什么,却总是被别人的要求搞得疲惫不堪;而现在她却忽然因为自己的治疗师又要去度假而感到气愤。她还会不无厌恶的看着其他等在咨询室外的人。而这会是什么感情呢?这可是一种她从来不知道的感情!
        刚开始,当看到自己不再永远是个善良、理解人、宽容和有自制力的人,她会感到羞愧;而且尤其昂她发现了自己是个没有需要的人时更是如此,因为这一切品质都曾经构成了她自我尊重的基础(当我们发现童年的真相时,体验到未曾体验过的情感时,感觉就像是另外一个我时,恭喜你,你已经做出了成功转变的第一步。)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5 11:04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3
                            寻找真实的自我   (下)
节选摘要:
        
        体验对某人爱恨交织的感情有着2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作为成人的体验,一种是当他忽然体验到自己是一个2岁的小孩时。病人彼得正在医生的指导下回想自己小时候在厨房里被佣人喂饭的情景,他沮丧的想:我什么妈妈每晚都要出去?为什么她不能以我为乐?我到底做了什么事使她情愿和别人在一起?我怎样做才能让她待在家里?千万别哭,千万别哭。
        当彼得是一个两岁的小孩时,他当然是不会这样想的,但是,当他在治疗中体验到了这一现实时,他便既是成人又是那个两岁的孩子,他可能还放声痛哭。他的眼泪不是一种宣泄,而是对他早期渴望母爱的这一需求的合理表达——这种渴望长期以来一直是被他否认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彼得体验了对自己母亲,一个成功的儿科医生的所有爱恨交织的感情折磨。他母亲以前那个“僵硬的”被理性化的形象开始融入另一幅画中,那里面也有一个女人,她不能给自己和她的孩子提供任何连续性的亲子关系。“我恨那些狼心狗肺的人,他们总是不断的生病,把你从我身边夺走,我也恨你,因为你选择了与他们在一起而不是我。”无助的感情加上长期积蓄的,对母亲在自己最需要时却总不在自己身边的愤怒混为一体了。意识到这些感情后,彼得终于能够摆脱长期折磨他的各种症状了,这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他与女人的关系也改变了,这是因为他过去有的那种先征服再遗弃她们的报复冲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彼得体验到了他儿时的愤怒无助的感情,已经受到一个大部分时间不在自己身边的母亲的控制的经验,而这种控制的形式以前在他的记忆中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能记得有意识的体验过的事情。但是一个受到折磨的孩子的感情世界本是就是一个被筛选的结果,这个结果剔除了体验感情时最重要的因素。这些早期的感情,加上因为不了解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产生的痛苦_作为童年最原始的一部分,终于第一次在治疗中被有意识的体验了。
        每一次都像奇迹一样,我们看到在伪装、自我否认和自我疏离的背后,病人身上还有那么多真实感情和统一性仍然被保存下来了,并且在他刚一找的与自己感情沟通的渠道后马上再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在伪装的自我后面,一个全面发展的真实自我在有意识的隐藏这,那就错了。关键在于,我们并不知道他一直隐藏的到底是什么。
         一个成年人,只有曾经拥有过关系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看护人,他才能完全体验到自己的各种感情(而不压抑自己)。在童年受到虐待或忽视的人则缺乏这个能力,因此很少被意料之外的感情所打动。他们只承认被内心的“审查官”接受和允许的感情,而这些“审查官”才是他们父母的后代。他们为这种感情上的控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 抑郁和内心的空虚。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人沟通,因为它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所以无法生长并被囚禁在内心的牢狱里。而牢狱的看守和他的同伙——泛指家长,教师和社会习俗等,并不鼓励任何生命活力的发展。而只有当这种发展得到解放以后,自我才可以发出声音,开始生长并发展它的创造性。那在过去存在的恐惧、空虚和可怕的自大幻觉的内心,现在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丰富的生命活力。这并不是一个返家的过程,因为这个“家”过去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家。
       (感觉这章非常重要,一个字都没漏的打了上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注定了我们的童年真的得不到那么多的尊重和被重视,无法享有表达各种感情和感觉的能力的权利。这就注定了我们悲哀的童年造就了以后的疾病。现在认清事实的真相还不晚。我们从小就被大人要求做着做那,就是没能做真正的自己,现在机会来了。有疑问:1,。我对女人天生的那种亲近感想靠近想接触(从小就喜欢和女孩子玩却又被伙伴笑话),是源自于对母爱的缺失。还是源自于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小时候总有人说我性格像内向女孩而我妹妹性格开朗,如果互换下就好了)。应该是对母爱的缺失,不然我就是个同性恋了。2.性格中软弱的部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从小就爱哭,小学的时候的老师的评语还有爱哭鼻子呢。备注:我是男的。崩溃的时候就是大哭,后来读书了,工作了,一和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吵架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哭,哭得她都怕了,一哭她就让步了。呵呵,从去年才开始好转,也就是去年才接触到的这本书从去年才开始正视现实的,现在吵架不多也不哭了,现在你想让我哭我都不哭)
               (搞了半天传不上去,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字数限制。只好分2个来发了,删帖是要扣积分和威望的,晕!)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5 18:17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4
                            治疗师的故事
节选摘要:
          心理治疗师们经常被说成是自身就有感情障碍的人。我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这一切目的,就是为了阐明这个观点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在经验中找到根据的,一个治疗师的敏感度,移情能力,专注程度,特殊的情感反应能力,以及他的超级“感应天线”,都暗示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当他是孩子时,他可能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压抑自己的需要。(有个校长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提到过,对感应天线是可以在小时候可以培养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后面的就不打上来了,我们毕竟不是专门给人家治疗的,我们只想自我帮助。)

《天才儿童的悲剧》—Ⅰ.5
                            金脑子的故事
  节选摘要: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脑子里是金子,家人在孩子长大后一味的索取,他也一味付出,最后挂掉了。最后作者总结道:难道父母的爱不属于这种生活中“最不显眼”的事吗?但这种爱却又不能没有,并使许多人自相矛盾的为此付出了活生生的自我)
(这2天要出差,明天就走。过几天回来再说啊)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5 18:22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
                            抑郁和妄自尊大:否认的两种不同形式
第二部分开头的话:
             每个孩子都有被认真对待和尊重的需要,有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会努力迎合父母的期待,从而渐渐丧失自我。妄自尊大和抑郁便是这些人成年后常见的两种极端的人格表现。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5 19:4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5 19:48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1
                           孩子需求的变迁
   节选摘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合理的期待着被关注、被理解、被认真对待和被母亲尊重的需要。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星期和月份里,他需要自己的母亲完全服从于他的需要,不离左右,并能从她眼中的“镜子”里,看到爱的反射。唐纳德.温尼克特曾把它描述为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凝视着怀中的婴儿,婴儿也凝视着母亲的脸,并在那里找到了自己........
              但是这幅画存在的前提是:这个母亲是真心的看着这个独一无二的、幼小的、孤立无助的存在,而不会把自己内心的期望、恐惧、和计划投射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否则,这个孩子在他母亲脸上找到的就不是他自己,而是他母亲内心困境的反射。这个孩子今后的生活里就会缺少一面镜子,一面他注定终其一生去寻找但却找不到的影子。
         健康的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今生有幸,从小就有一个能够满足他的感情需要,并且能够给予他爱的反射的母亲——即一个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允许自己被作为工具使用的母亲——那么一个健康的自我感觉就会渐渐在这个生长的孩子心里萌发。理想的情况是,这个母亲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必要的感情环境,并且理解孩子的需求。不过,即使一个不特别具有爱心的母亲,也能让这种发展成为可能,只要她不是故意妨碍孩子的发展,并且她也允许这个孩子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从她自己身上得不到的东西。许多研究显示,一个孩子在汲取周围环境中最微小的感情“养料”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
         我理解一个健康的自我感觉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体验的感情和需求,毫无疑问是他自己的一部分。这种自信不是依赖记忆可以得到的东西;它的存在如同一个人的脉动,只要运作正常,它是不会被感觉到的。
         这种自发有自然的、与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联系,能给予一个人力量和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他可以体验各种感情,包括悲伤、失望、或对帮助的需要。却不用担心会使他的母亲产生不安。当受到威胁时,他允许自己感到害怕,当愿望没有实现时,他允许自己表达愤怒。他不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够把它表达出来——无论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他被人爱海是被人恨。
         如果一个女人想 要给他的孩子一个他一生都会需要的东西,那么她万万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与自己的新生儿分离。因为,增进和滋养她母性的本能的荷尔蒙,会在婴儿刚一出生后立刻被释放出来,并在随后她与婴儿不断熟悉的日子里继续产生。当一个新生儿被从母亲身边抱走以后,就导致了母子双方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机。
          婴儿出生后,通过母亲进行肌肤和眼睛的交流而形成的感情联系,会在双方心里激发出一种相互的归属感,最为理想的情况是从怀孕起就培养起来合二为一的感觉。婴儿在这种交流中能得到一种安全感,它是对母亲产生信任的基础;而母亲从中接收到来自孩子本能的对自己的信任,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回应他发出的信息。这种最早期被双方体验过的亲密感,是不可能被再次创造出来的。而且它的缺失从一开始就会对双方造成一个严重的感情障碍。
           这种母子初期形成的感情联系的无比重要性,是直到最近才被科学实验证明的。我们希望对他的认识能够尽快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仅仅是在少数的妇产医院里,而且是在大多数医院内实行,以便使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一个体验过孩子之间这种亲密结合的母亲,日后虐待这个孩子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并且,当其他照顾这个孩子的人例如父亲,老师和保姆虐待他时,她还会对他起保护作用。
           尽管一个女人自身感情被抑制的经历可以导致他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密结合的丧失,但是只要她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能在日后帮助孩子弥补这个缺憾。她也能够弥补由于难产造成的影响,只要她不会低估其重要性。她还知道,一个在生命初期受到过严重感情创伤的孩子,会特别需要关爱和注意,以便克服当前的经验在他心中引起的连带恐惧。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10-9-6 20:46
好长啊,拜读中~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8 20:1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8 20:40 编辑

不长不长,这才打上来的不到40页呢。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1
                           孩子需求的变迁   (下)
  节选摘要:
       如果一个母亲不仅不能认识并满足自己孩子的需要,而且她自身就需要别人的肯定,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个母亲就会无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孩子来满足她的需要。但并不排除这个母亲对孩子所有的强烈感情;她一般会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不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他。对一个孩子来说,无比重要的是母爱的可靠性、连续性和经常性,但是这些都在他母亲的利用性关系中丧失殆尽了。而他首先是去的是一个可以用来体验自己感情的基础。他今后所拥有的恰恰是她母亲需要的东西,虽然这无疑在当时保住了他的生存——即保证了他父亲或母亲对他的“爱”,但是却使他在今后的一生中很难成为他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适合孩子年龄的自然需要就得不到完整的发展,因而遭到压抑或被分裂出去。这个孩子后来就将仍然生活在过去的经历当中而毫无知觉,并继续对已经过去的危险防御做出防御行为,好像它们就发生在现实了。
          那些因为受到抑郁而痛苦前来找我求助的人,通常都必须面对一个极端缺少安全感的母亲,这个母亲自己就经常受到 抑郁的折磨。作为她的孩子,这些(痛苦的人)大多数不是独生子便是头生子,并被母亲视为私有物。这样,她们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便得以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找到:她终于有一个能够听任自己调遣的人,一个可以被用来附和自己和被自己掌控的人。这个人完全以她为中心,永远不会遗弃她,并能给予她所有的关注和羡慕。但是当这个孩子要求变的太高时——就如她们自己的母亲过去要求她们那样,她就不再是无力自卫的:她会拒绝被自己的孩子统治;或把孩子培养成既不会哭也不会烦扰她的人。最后,她终于可以放心的得到她们所需要的羡慕、关怀和尊重了。
           35岁的芭芭拉是4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她对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的关系机会没有任何记忆。治疗开始时,她把母亲说成是个重感情,有爱心,甚至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对她“坦率的倾述自己的烦恼”的人。她还被描述成一个对自己的孩子很关心,并能为家庭的需要牺牲自己的人。在她家所属的教区里,常常会有人前来向她请教事情。芭芭拉还提到母亲逃避以她为傲。她的母亲现在已年老多病,因此她很担心母亲的健康。她经常梦见她的母亲出了大事,醒来后心里充满了焦虑。
           在后来的治疗中,随着芭芭拉内心感情的变化,她母亲的形象在她的叙述中也开始了变化。首先,当便盆训练的记忆进入她的意识之后,(我很怀疑,因为我小时候的记忆最早也是从5.6岁开始的)她开始体验到她母亲是一个要求很多、控制欲很强、冷酷、卑琐、顽固、易怒、和难以取悦的人。她后来对童年母亲的许多回忆,也都证实了这些性格特征。芭芭拉这时才能找到她长期以来一直被压抑的愤怒的原因,并发现了她的关系中感到不安全时,实际上经常说 冷酷的,并且是相当粗暴的。她对孩子满怀焦虑的关心,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她自己的攻击性和妒忌。由于这个母亲自己小时候经常受到羞辱,所以她需要把自己的女儿对她的重视视作为补偿。
         在治疗中,芭芭拉第一次体验到了她曾在十岁时不得不压抑下去的一次极大的恐惧和愤怒。那天是她母亲的生日。她从学校回到家里,发现母亲闭着眼睛躺在地上。芭芭拉惊叫起来,以为她母亲死了。这时,她母亲却高兴的睁开了眼睛:“你给了我最好的生日礼物。现在我知道你爱我了,终于有个人爱我了。”几十年来对她母亲的怜悯和同情使芭芭拉认识不到她自己是怎样的残忍的对待过的。后来,受到一件事的激发,这个记忆终于浮现出来,随之带出了深深地的悲愤和怨恨。渐渐地,这个母亲的两个不同的形象被融合为一个人:这个人的弱点,不安全感和极度敏感,迫使她不惜任何手段也要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摆布。这个表明上看起来发挥着正常作用的母亲,实际上自己也仍然是个“孩子” 。而她的女儿,则接过了扮演理解和关爱母亲的角色,直到通过了与她自己的孩子的关系,才发现了自己从前被母亲忽视了的需要。在她发现自己过去的故事之前,她不的不强迫自己的小孩为她需要服务,正如她母亲让她做的一模一样。
           (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你的角色认同感是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如果你在家里是个小皇帝小公主,那么以后你会觉得别人对你好是应该的,对你不好是不对的,甚至成为好吃懒做的人。如果你是个被忽视的人,拼命证明自己以取得父母的爱,那么你以后是一个勇于奉献,不敢索取的人。我们的家庭,造就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要想改变自己的悲惨的命运,需要我们努力。认清自己,认清自己 的过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只有正视这残酷的现实,我们才能勇敢面对明天的挑战。)
           (所有的 安慰我们的话,对我们来说都是废话,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内心深处的悲哀是别人无法体谅的,悲哀来自于灵魂的深处,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要悲哀。我也是最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哀居然浓的化不开,浓在了心底。我以成年人的立场体验过了自己童年的悲哀,我愤怒,我怨恨,我捶打枕头,击打墙壁。我想我今天甚至可以怨恨老天爷对我的不公,我以前一直觉得老天没有对我不公的。)
            (所有的 安慰我们的话,对我们来说都是废话,我们的认知或许是有缺陷的,正如这篇《天才儿童的杯具》里写的那样,没能做我们自己。而且我们给自己的压力太多太大,大到我们自己承受不了了,所以才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我有时候都不想再继续下去了,因为这感觉不好受,有时候进步很大,感觉希望就在眼前了,有时候却又是阴云密布。可是我无法放弃了,我选择了继续下去,以前的我是那么的喜欢逃避,放弃了那么多的美好,但是现在我已经接触到了事实的真相,再痛苦我都要坚持下去,我不是对那个虚假的自我说的虚伪的话,我是真的对自己的本心在说。我甚至有些许的自我感动。我已经无法继续糊弄自己。)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8 20:3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8 20:51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2
                              爱的幻觉
  节选摘要:
          许多年来,我的工作包括接待许多首次来咨询的人,我们一般见一到两次面,然后我再把他们介绍给我其他同事。在这些短暂的会面里,一个人经历中的悲剧会无比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许多人体验的抑郁、空虚、无价值感、对身心枯竭的恐惧和孤独感,可以被看做是在童年时失去了自我的悲剧,而在他们成年之后,就表现为对自我的完全疏离。
         我目睹过各种混合的和有微妙区别的所谓自恋障碍。为清晰起见,我想谈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它们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妄自尊大和抑郁。在妄自尊大的后面,抑郁总是如影随形;在忧郁情绪的后面,时常隐藏着一种无意思的或有意识但是被分离的悲剧感。事实上,妄自尊大是 用来抵御抑郁的,而抑郁是为了抵御因为否认而失去自我的深切悲哀。
         (明天继续)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9 10:29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9 15:31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2
                              爱的幻觉之妄自尊大
  节选摘要:
       一个“妄自尊大”的人处处受人羡慕,而且他们也很需要这种羡慕;事实上,他离开了被人羡慕是无法生存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一定要出色的完成,当然他也肯定可以做到——否则他根本没有兴趣去做。他很欣赏自己具有的品质:不凡的外表、聪明、多种才能和种种成就。不过,如果其中有一样品质不再使他满意,就要小心了,因为那时严重的抑郁症就会如灾难般从天而降了。
       一般人认为,对于那些失去健康和生命活力的病人和老人,或是绝经期的妇女来说,他们是有理由感到抑郁的人群。有些人能够忍受失去美丽、健康、青春活是亲人,尽管他们也很悲哀,但却并不抑郁。相反,有些很有天分,准确的说往往是那些最有天分的人,却经受着严重的抑郁之苦。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感情的真实性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拥有的某些品质之上,他才有可能摆脱抑郁。
       当一个“妄自尊大”的人的自我形象崩溃的时候,会清楚地暴露出纳格自我形象曾是怎样漂浮不定的悬挂在半空中的。一个病人可以在梦中发现自己好像吊在一个气球之上,那个气球顺风时可以飞的很高,但是当它突然被戳破时,就像片破布一样摔到地上,因为从来没有任何真正可以给他力量和支持的东西在他内心生长过。
       一项1954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切斯纳特医院进行的研究,调查了十二个不同家庭背景的病人,他们均患有狂郁精神病。(我想应该说的是狂郁症)其结果有力的证实了我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有关抑郁症发病原因的结论。
        小字结论:所有这些病人都来自社交隔绝的家庭,并且感到自己极少受到邻居的尊重。因此他们都通过突出的成就来提升自己在邻里间的威信。一个后来患了病的孩子就曾在这种努力中扮演了 一个特殊的角色。他被要求保证维护家庭的荣誉,而家庭对他的爱完全取决于他如何履行家庭给予他的责任——通过他的特殊本事、才能、不凡品质等等。如果他做不到这些,他就会遭到冷遇或是被赶出家族,并深感自己给家族带来的莫大耻辱。
        随着现今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流动,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种族文化已经成为了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却对一个孩子的自主权利构成了威胁。不幸的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依附或回归到基本教义主义那里去。
        不经过治疗,一个妄自尊大的人是不可能自己砍断存在于羡慕和爱之间的不等式关系的。他到处寻找羡慕,但永远也不会满足,因为羡慕并不是爱。羡慕只是作为他对尊重、理解和被认真对待这些基本需要的替代满足。 这些需要从童年时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存在着。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有时就奉献给了这种爱的替代需求。只要一个人真正的需求没有被感觉到和被理解,他争取得到爱的虚幻象征的拼搏就不会停止。正是基于整个原因,一个已不再年轻、屡次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永远感到自己做过的还不够好。”但是他并没有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显然,他从来没有想过,他所表达的忧郁情绪可能与他父母对他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一次,一个病人谈到他总是有在踩高跷的感觉。这样一个人难道不妒忌那些即使看上去比自己矮小,但却更“正常”,可以用自己的双脚走路的人吗?难道他不会对那些使他一离开高跷就害怕的人感到愤怒吗?他也会妒忌健康的人,因为他们不必 用不断的努力去换取别人的羡慕;而且,由于他们不必非得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来炫耀自己,所以他们能享用做“一般人”的只有。
        妄自尊大的人出来都没有真正的自由过:因为他首先过度的依赖被别人羡慕;其次,他的自我尊重完全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品质、他所起的作用和各种成就之上,而这一切是会突然消失的。
         (我想起来了,在我高中抑郁状态前,我内心非常的痛苦,无法排解的痛苦。而进入抑郁的状态,缓解了我的痛苦。彻底的否认了自己,没用就是没用就不用承担那么多的责任了,就没那么痛苦了。事隔多年,我都已经忘了,为了忘却的痛苦。)
         (今天早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13年了。我梦到我哭泣着向他咆哮报怨:你一点都不爱我,不关心我。他只是看着我微笑。后来还说了买保险还是有用的,说他得病的时候省了不少钱只花了1万多。呵呵,其实我父亲得病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保险可让人选择,我想那时候没有买保险的。保险的问题出现在梦中,原因可能是前几天我的老婆问我要不要给宝宝买保险。梦有什么含义我不清楚。也许我的生活是出现了变化。以前我经常做同一类型的梦:总是 梦到我在路上,有时候是走在羊肠小道上,有时候是坐火车,前往未知的目的地)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9 16:49
(自救与治疗必然是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思考人生,思考从何而来,去往何方。思考答案,思考原因,思考自己,认识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无论是自己思考而来还是从治疗师那里得来的还是从书本中得来。所有的疾病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内心在成长的过程中遗憾的没能按照本能成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披上了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我们的虚伪的自我。虚伪的自我有虚伪的心理需求,正因为是虚伪的,我们才不自知,以为本该如此。很多人看起来没问题,他们却隐藏着一颗拥有虚伪的内心的自我。虚伪的自我在特定的环境下导致了各种心理疾病的诞生。)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0 09:31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18 23:17 编辑

《天才儿童的悲剧》—Ⅱ.2
                              爱的幻觉之抑郁作为妄自尊大的反面
  节选摘要:
         在我治疗过的许多病人身上,抑郁和妄自尊大在许多方面都形影不离:
      1.抑郁的出现有时是因为一个人的妄自尊大遇到病痛、残疾和衰老而崩溃的结果。
      2.在妄自尊大和 抑郁交替出现的期间,它们共有的特点是可以被识别的。它们是一个“奖章”的正反两面,名字可以被称为“虚假的自我”。这个奖章的确为主人赢得过成就。
      3.一个能持续保持出色成就的人,有时能得到一个被父母不断关爱,并且总在他身边的幻觉——他现在对父母早期不在他身边的彻底否认,就如同他对待自己的情感反应一样。这样一个人通常能够借助不断提升出众表现来抵挡可怕的抑郁,但却欺骗了他自己和周围所有的人。
         不过,他经常会选择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她或者已经有了 很明显的抑郁倾向,或者至少在他们的婚姻当中,会无意识的接过并激活她那妄自尊大的伴侣的抑郁成分。这样抑郁就被挡在了外边。并且那个妄自尊大的配偶可以照顾他“可怜的”伴侣,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着她,感到自己很强大并且不可缺少,以此获得建构自己性格所需要的另一个支柱。而实际上,这个性格并没有一个安全的基础,因为它是靠成功、成就、和力量,而最根本的是靠否认他童年的感情世界为支柱的。
         虽然抑郁的外观与妄自尊大有很大不同,并且有着更显著的表达失去自我后的悲剧特征,但它们仍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A:一个虚假的自我导致了真实的自我存在的可能性的丧失。
         B:由于对自己的感情和希望缺乏信心,造成了一个脆弱的自我形象。
         C:完美主义。
         D:否认被拒绝的感情。
         E: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利用性关系。
         F:对失去爱的巨大恐惧,和由此产生的无条件的服从。
         G:被分裂的攻击性。
         H:极度敏感。
         I:极易感到被羞辱和内疚。
         J:内心的焦虑不安。
(她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只记得以前的我是那么的敏感,那么的内疚,那么的焦虑,对自己的一切都极度没信心。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看不起自己了。提高从未有过的自信还需要加油)
(《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再打出来了,前面的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第3部分的题目是:轻蔑的恶性循环)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3 14:02
看帖  (发烧都挺过来了,好转了反倒开始抑郁上涌       楼主ZoeOliver )的回复
呵呵,吵起来了。我也做了一回围观党了。
正如楼主所言:这辈子被人指手画脚太多了,各种大道理以集装箱计,就是这些玩意儿压得我神经出问题
感同身受啊!从小就被逼着做着做那的,从来没有按照自我的意愿能做好事情的,搞着搞着自我就泯灭在了各种大道理之中,而我们的内心是压抑着接受了这些大道理的,所以压抑多了,到了限度了,我们就爆发了,哈哈。我们在抗争!与现实与自我抗争!
什么神爱世人,什么爱所有的人爱自己都是骗自己的鬼话,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更没有无条件的爱。压抑自己内心的愤怒去爱人!我让人又欺骗了一次。我总是那么容易上当,总是那么容易受骗,说我单纯也好,说我天真也罢,我想我真的是缺乏爱,才会一次次的寻找内心可以依靠的力量。也许真的只有内心强大起来了,才不会受到欺骗,不会渴望已经逝去已久的爱,不会一次次的犯傻!
这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这后边的不是回复)在读《生命的重建》的时候,一直照着书里的练习做。可是我作到宽恕的那一段时停滞了很长时间,一方面是我本身惯有的思维模式在作怪,一方面可能就如许世钢说的,我们压抑了我们内心的愤怒去宽恕别人。
      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我自己说的要宽恕。宽恕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宽恕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他们凭什么值得我宽恕?我做过那么多的错事,我凭什么要宽恕我自己啊?宽恕就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神光回答我:你的内心里充满了怨恨,本来就是怨恨,怎么可能一下就转化为宽恕呢?那就合理的发泄这种怨恨吧,面对命运的残酷,我们至少有恨的权利!
        我 问:如何合理发泄自己的怨恨啊?
       神光回答我:怨恨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我们不必否认与掩饰。不管这种怨恨出自于谁,都很正常。在想象中进行一种发泄,处理掉你对他的怨恨,心情就能平静一些
       遗憾的是没有回答关于宽恕自己的事情。
       上面的是第2点原因。第一点我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我读书都是被逼的,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无力反抗,概念化理想化了读书是为了我自己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压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应该是反感厌恶甚至是讨厌读书的,这是我原来的内心真实的感受。但是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试问我们那一个人从小没被父母和身边的人逼着读书的?现在的你们有几个是真正热爱读书喜欢学习的? 一方面知道其重要性,一方面却又厌恶着,所以造成了拖延,磨叽。所以我读一本书书很少有认真看完的时候。我想我的学习能力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另一方面,为了自己能好起来,想找到答案。会去找些书来看,却又盲从于书本,总以为是对的,很少有怀疑的 时候。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找救命稻草一样。
       我总是那么容易上当,总是那么容易受骗,说我单纯也好,说我天真也罢,难道我真的是缺乏爱,才会一次次的寻找内心可以依靠的力量,又一次次的不设防的被伤害。也许真的只有内心强大起来了,才不会受到欺骗,不会渴望已经逝去已久的爱,不会一次次的犯傻!
        以前说了那么多的自以为是,那么多的肯定的话。现在看来有失偏颇的,一直想找到的依赖的信念,只要内心能接受,就全部的不想那么多的接受。为了保持我还有希望的这个我希望看到的希望,我对他的态度是肯定的全盘接受的,因为这样我才有马上痊愈的希望。
         许世钢的帖子里有段这样写道:一位网名为moonfish的病友总结说:“其实我们发病,完全是性格和心理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各种各样的症状也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不要去后悔诱发你生病的那些事,因为那完全是偶然的。我们希望成功,希望超越别人,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是恰恰是对症状的关注转移了我们实际的矛盾。就我来说,我是因为头不舒服而怕影响学习,我担心学不好,所以我就去关注头不舒服,如果我腿不好而不是头不舒服,我才不去管他呢。我对学习的担心转移到了对症状的关注,认为是症状影响了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微妙的转移。恐怕我们所有人,很少有人仅仅是关心症状,而是害怕症状对他的某个目标产生阻碍,于是转而去关心症状。认为只有症状好了、障碍没了,才能把事情作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实这里就存在了一个很隐秘的内心冲突,只有把这个冲突拿出来,解决掉,症状才能消失。”
          很深刻,我们害怕症状对我们的目标产生了阻碍于是转去关心症状了。认为只有症状好了、障碍没了,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先将注意力转换到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上?
         后面许世钢写道:在精 神分析中,这种转移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转移,就是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到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说心理负担)。只要这种压力对他来说还过于巨大,只要他还不能直面自己的困难,他就不会认识到这种转移(或者他理智上认识到了,但还会不自觉地继续使用这种防御机制)。通过这种转移,他保留了现实目标和理想化形象的可能性,保留了他关于自我的那些幻想,从而使自己免于面对现实和失败的可怕压力。这种逃避现实、追求成功的努力,虽然有巨大的主观价值,却使得他越来越远离问题的根源,使得他的困难的解决更加遥遥无期。
          难道这个目标实现的困难是过于巨大,是我们无法直面的吗?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5 12:45
我对《生命的重建》第一章看不顺眼的地方
         没看过这本书的,建议不要继续读下去了,以免影响你以后的判断,因为下面的内容多少有些会让人心里不舒服,甚至是反感的地方。但是我坚持我的观点。
         接受自己,是完成我们生命的转变的第一要务,但是书中写的那些用语语气反而不是叫你接受自己,而是教你批判自己,我们批评自己还不够多吗?
             我 们大部分人,都有偏执的思想、错误愚蠢的信念——P8        
        作者这句话什么意思?你是都在骂我们大部分人愚蠢、偏执吗?也许你是无意的,但是你的确是在又一次的给自我评价低的人的一次伤害。
         可是,我们不能为这些责怪父母——P9
              这句话在我们儒家文化区有相当的市场。我们真的不能责怪父母吗?不说那些父母为我们付出所有的那些话了。假设你把父母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你可以敢爱敢恨的人。会有什么情况。我的理解是,父母无意识的对我们的虐待——精神上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与不公正的对待,是个人的内心都会反抗、愤怒、反感、冲突。这些反抗愤怒的情绪在我们需要父母的爱才能存活的时候是不允许存在的。于是被我们压抑进了传说中的潜意识。而这些被压抑的情感成为了我们内心冲突的起源。很多心理学的理论上都认同了这点。而且体验了童年时期的内心冲突带来的那些被我们压抑了的负面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他让我们能发泄心底最深处的悲哀,能让我们看清我们的幻觉,正面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我想这是心理治疗基础,对我们自我分析自我调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把父母从神坛上请下来,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们可以平等的对待他们,就像对待一个朋友一样,该埋怨就埋怨,该生气就生气,这些才是你真实的情感,这些才是你真实的自我的一部分。
          接受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们痊愈的关键。
          但是现实生活中,因为内疚,因为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导致了我们只能爱他们,却没有权利恨。想想吧,有爱有恨才是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不是父母的玩具,我们不是父母手中的木偶。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不是只属于父母的。我就不信大家小时候就没反抗过父母,就没反抗过压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正的待遇。现实中那么多的不孝子女他们的反抗和的自私,却被冠以不孝的道德罪名被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孝敬父母,爱护老人。我不反对,而且我觉得是非常应该的。但是反对以道德的名义剥夺我们最基本的恨的权利!压抑内心的愤怒去爱人,我做不到。就算你做得到也是做得很辛苦的,因为内心的冲突还在,让我们做人做得不自然。爱恨交织是合理的,恨过了,内心的怨懑平复了,我们才有动力再去爱。
          “当下”永远是力量的源泉——P10
                我说“活在当下”是场的骗局!他欺骗我们活在当下,以为内心的力量是凭空就出现了的。他欺骗我们不去管以前的一切的一切,不去正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逃避现实。人生是连续的,我们的人格心理发展也是连续的。昨天的决定今天,今天的决定明天。没错。但是只盯着今天决定明天,而不去管昨天的决定今天,甚至于昨天决定明天呢?你也不管啦?看似有道理,实际漏洞百出。
           或许有第二种可能,“活在当下”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觉,一种保持自己的未来还有希望的手段的幻觉,因为他无法面对没有希望的未来,他需要精神支柱。
           “当下”提供的是一种"盲从"。盲目的使用今天,化焦虑为行动,这却恰恰是“当下”最有意义的地方——积极行动。
          "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P10
                一个“被”字,揭示了我们受到控制,受到操纵,受到洗脑的现实。为什么是被改变呢?我们明明是自己在寻求帮助,主动改变期望获得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主动能动性的体现。为什么是被字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的习惯——P11
                给人直接的印象就是这4种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让我们厌恶这4种情绪的的存在。让我们又陷入另外的一个误区——为了消除这些烦恼而继续烦恼。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体验的时间和情景,从心理学本质来说是不恰当的认知导致了不恰当的情绪反应。不必害怕负面情绪带给我们的困扰,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因为这些都是表象,问题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可以痊愈的。
           “愿意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13
                我承认,宽恕是必要的,因为内心的冲突必定是通过宽恕来化解的。但是作者这本书的宽恕来得太突然了,来的太直接了,来得过于理想化了。“知道了宽恕重要性后,便要能够去实行”这不就是心理学上讲的理论化吗?讲事情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我知道了某事的重要以及必要性我就要去做,而不管内心是否接受。如果不接受,那不是又产生了新的冲突,新的矛盾,新的痛苦?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卡在了宽恕这一环节。我现在知道了就算我宽恕过去了那也是表面的,因为我内心的愤怒和冲突根本就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难道宽恕也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的?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追求的?)

           同志们,朋友们。看书不可盲从盲信啊。盲信盲从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你!盲信盲从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讲自己交给别人,不用思考,信就好了。别老是看不起老毛,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真理啊,自己思考过的才是自己的,老毛就是一个能思考的人所以才有他的成就,让人不得不佩服。可是就是因为我们的反感,错失了一个接触真理的机会啊!
           不可否认,这本书也有其积极可取的地方。(大家自己找)(我从小就没受到过表扬,哪怕一丁点的,有的就是无尽的羞辱和轻蔑。今天的我,不会夸人,不会捧人,最重要的是我不会鼓励人,因为鼓励是那么的重要,鼓励能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力量。所以我不会夸作者,只会给人挑刺。悲哀啊,有时候都替自己感到悲哀)
           不知您是否认同昨天决定今天,今天决定明天,同时昨天也决定了明天的观点。这同我们的生命状态是有相似性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过得幸福,不痛苦。所以我们不光是要把握今天,而且同时要挖掘昨天的真相。(怎么有种说教的感觉?)让自己的未来幸福。虽然我还没有尝试书中的对每日的功课,但我还是愿意去尝试的,因为之前我就已经认识到了,我好像在逃避现实。我一直沉迷在对过去的批判中,而忽视了今天的我该做些什么,昨天今天都要把握。我需要注入新的力量让我的今天过得更好。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6 09:34
睡眠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都是是医学定义,西方逻辑思想就喜欢下定义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心理疾病的出现是我们的大脑的思维模式出现了偏差或者说是对外界不恰当的反应而出现心理适应不良。
        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导致我们出现各种适应不良症状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细致的探寻我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那些阻碍我们发展的旧的观念。新的人生观世界观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6 22:4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17 11:30 编辑

我的感情观
       男人追求女人,是本性使然。也就是我们说的好色。不追求我们的种子如何播下,我们的基因如何流传下去,我们的社会如何延续下去。当然这不是给男人好色、乱搞、性骚扰、强奸等侵犯女性的行为找借口,因为我们的道德观念足够控制我们的行为,但内心还是有色色的冲动。
      远古时期,男人就是靠眼睛,靠外表来分别女人是否健康是否能够生育 ,有研究表明,腰部最细和臀部最宽的比例为7:10的女人是最吸引男人的,不论是偏胖的还是偏瘦的女人。而两个人的感情最浓烈的时候是4年左右,因为从认识到生孩子,4年后孩子大概就3岁了。那个时候多少有了点自立的能力了。那时候男人就离开了这个临时的家庭,再度去冲动。当然有些男人没能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错失了生育的机会,于是他们的基因也就被淘汰了。
       于是女人依靠自己的外貌来吸引男性的注意力。越是外貌出众的女性,获得的青睐就越多,可供选择的的余地就越大。所以女人喜欢打扮,喜欢衣服,喜欢外在的美。因为美是所有的人共同的喜好。
        男人爱冲动。不冲动的男人的后代竞争不过冲动的男人的后代,所以男人都有冲动。于是就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男人追求女人。
        不但男人冲动,在2人最初的时候,同时女人也是冲动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情没有道理的,感觉是来得那么的浓烈。但是毕竟女人是要抚育婴儿的,情绪可以很好的平复下来,所以一般来说女性的情绪比男性来的平稳。
         就心理地位来说,女人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受伤的一般都会是女人。女人不能爱得盲目,因为有时候男人就是盲目的。自尊,自重,自立永远都不过时。人只有独立了,内心强大了,才能经受住伤害,抵御住外边风险。(受伤的都是女人这话说得太偏了。男人也一样会受伤,男人也一样会难过。不受伤的都是那些变态的,报复、玩弄的人)
        有一种情况,一个人非常想找个人来爱的时候,一般是这个人特别需要人来安慰,需要找人来依靠的时候。这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盲目的给予和付出很大程度是要付出受伤和痛苦的代价的。我相信童年爱的缺失,甚至能够导致现在成人疯狂的寻找爱,来满足未曾满足的爱。因为男人喜欢喜新厌旧,喜欢不负责任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但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年少轻狂总是会犯错的。
        女人需要的是男人的拥抱依靠和照顾,包括给予孩子的 照顾,男人一般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原始社会体力好的男人主要负责捕猎提供食物)。
        感情是2个人的事情,甚至是你周围的人的事情。在一起就是为了互爱互助互相支持走完一生,更重要的是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被别人爱。我们自己内心强大了才有能力爱别人和被人爱。不然的话在2个不对等的关系中,一方总是付出一方总是依赖,关系就不平衡了。一个家就是一个整体,我们都为家付出自己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在享受家庭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温馨,享受家庭提供给我们的精神上的支持。
        从社会属性来说,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社会运作的基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是生命的必然。社会要发展,就要生宝宝。生了宝宝就要抚育。这样社会就有了传递性。
        子女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有了子女的存在,让夫妻有了共同的关爱对象,可以让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从孤独变得有联系。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受到尊重,大人小孩都是如此,夫妻间亦是需要相互尊重。批评是夫妻关系第一大杀手,它可以让你们从亲密的关系中,逐渐产生裂痕,在夫妻平等的关系中批评一个人必然导致他(她)的反感和反弹,升级就成了争吵。
         我们的行为模式是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内在世界的外在反应,所以片面和不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事物又是向前发展的,人自身的发展也是种本能,一种让自己过得更完美更幸福的本能 。所以我们有能力也有权利让自己过的幸福。而和你过一辈子的是你的另一半。不是你的子女也不是你的父母,所以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值得你依恋和信赖的是你的另一半而不是你 的孩子,也不是你的父母。
        夫妻双方应享有相同的地位,因为从人性角度来讲人人都是平等的,而且现代的女性一样和男性一样出去上班赚钱。作为家庭中一员,付出是应该的,而不以金钱的多寡来计较,而要看是否真心愿意为家付出了。只要爱家顾家爱你也爱自己。(这也是为赚钱少的男人找借口呢,哈哈)
       对女人要呵护,对家庭要照顾,做个有责任感的好丈夫,好父亲。
      对于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狗是改不了吃屎 的,打了你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旦碰到这样的男人,坚决甩。他的暴力倾向是从小家庭环境教育养成的,你是改不了的。
       别试图控制你的男人,人天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人天生反感别人控制他。除非,他本身就是个被控制惯了,而你又是个喜欢控制他的人,这样恭喜你,你们是天生的一对。
       对男人,要鼓励。男人最怕你说他没用,我一同学,儿子一岁都没到,离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老婆老是说他没用,他被伤着了。吵架,升级,离婚,可怜的是他一岁不到的儿子。
       婚姻是爱情的必然结局。婚姻需要两人的共同付出。只谈爱情而不结婚的,是恐惧婚姻,害怕承担责任的表现。而没感情就结婚,生了小孩就离婚,这样的悲剧也不在少数。现在的我们不会太委曲求全的凑合在一起过。分手和离婚都一样是对真心付出的两个人的感情的伤害,但对有了孩子的家庭来说对子女的伤害是最大的。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绝对要比在一个充满爱和温暖 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高。
       另外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他们从小就没能感受完全完整的父母的爱。这对孩子 来讲是不公平的。等长大了以后他们就成了你生出来的陌生人,你名义上的子女,而无半点感情可言。这是最恐怖的。生了不养,你生了做什么 ?
       2个人初在一起时的感觉是天崩地裂干柴烈火的,但是这把火不可能烧一辈子。有感觉就要好好享受。享受过后再来谈将来,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了解他童年生活的环境,他 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根源来自于童年的家庭生活环境。特别是要看他爸爸妈妈 的关系,和他对他自己家人 的看法。这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很重要。别为 了留住人家而委屈自己。我们有自己的自尊,不能为了别人的爱就作践自己。该断就断,要走就走,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是你的永远是你的。
      女人要找的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依靠,男人要找的是一份温柔呵护。——这里仅仅指的是正常的男人和正常的女人。
      不正常的人有很多,有的男人喜欢玩弄女人以显示自己 的本事,或者是无意识的报复女性。有的女人为了得到未曾得到的爱到处和男人上床,由的女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女人而和别的男人上床。有的人喜欢控制别人,有的人喜欢被人控制,有的人天生性情软弱,有的人特别张扬,这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个性是如此的鲜明。只有找到适合你本身的性格的另一半才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条件再好也是外在的,不管找男人还是女人内在都是第一位的。
      合适与否是那么的重要。还有你是否满足了他的心里需求,而他是否也满足了你的心理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沟通也是异常重要的。不然你想你的你做你的。他想他的他做他的,2个人对不到一起去,再怎么凑合也是白搭。让他明白你,让你明白他,真正的实现水乳 交融和谐一统。
      这些都是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万一将来真的要凑合着过日子了也没关系。因为他毕竟是你认可的可以一起过日子的人,关键还是终于沟通,不要试图改变他控制他,多交流多沟通,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感情了。夫妻同心了才能把家维持好。
      退一万步来讲,你为了经济条件和人结合了,没关系,这也是你的选择,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努力过好你们的生活。不然又是痛苦和折磨。
       有时候两人间的争吵也是必然和正常的。争吵是一种磨合,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另类的沟通。争吵也是有意义的,就怕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不管不顾做出伤人的傻事来。伤口愈合要花时间,愈合了以后还会留下疤痕,不划算。两个人总有一个需要妥协的时候,妥协不是懦弱,妥协不是退让。妥协是一种适应,双方相互的适应。如果妥协让你感到难受,就需要你坚持住不妥协,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沟通,直到2人能再次妥协。
       发现男人对你不好的时候,不要慌,问问原因,有时候是他觉得累了,有时候是他心里没你了。可能还有别的原因。这需要你们2人以前是真正的沟通过,不然一个对你隐瞒、欺骗的人打死也不会和你说真话的。恶意欺骗的人最要不得。这样的男人是最最没安全感的。对他本人如此对你亦是如此。
       我喜欢什么都拿出来说的人,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说好了,大家都统一了思想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争吵了。
       可是我有时候却做不到,因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我一和她谈起心理问题的时候,多少显得有些抵触,总是觉得无法理解。甚至是让她感到害怕,害怕我是个怪人,害怕我变成了精神病,害怕我会进精神病院。以致与我研究我的,她也从来不过问进展如何。所以我只好发到论坛来。但是我的老婆爱我,我也爱她。她能包容我的过去,虽然她不是很能理解我。
作者: 神光    时间: 10-9-17 12:32
楼主的内省和领悟能力非常好,能够直观自己的内心,发现心理障碍的成因。接受自己的内心,接受真实的感受和情绪,正确处理自己的压抑情绪,心空了之后才能宽,才能理解给我们造成伤害的人。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7 14:22
感谢神光给予的鼓励,谢谢。
      曾经我是那么的急切的想让自己的思想发生转变一下子就好起来。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人的思维是不断发展的,突然地转变成自己想要的那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内心没有接受的东西,靠理论上的好而去强迫自己去接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相当于再一次强迫自己。只有目前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只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好处的思想我都可以接受,不断尝试不断感受,总会有一天人真的成长起来了。这本来是人的本能,不断尝试不断吸收营养让自己成长。想一蹴而就是我出于恐惧的想当然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7 15:27
我的父亲母亲
      前面虽然提到过我的父母亲,但是我还是想单独提下,梳理下我的思想。
      我的父亲54年出生。他出生的家庭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太爷爷去世得早,太婆拉扯大几个孩子,我的爷爷是家里的长子。而我的爸爸又是爷爷的长子,我是我爸唯一的儿子。老家是非常贫穷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不过大部分人都已经搬出来了。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非常内向的一个人,他不会对我妈说甜言蜜语,不会对我和我妹妹温言相向。虽然我有时候能够感受到他的父爱,但是他从来不表达,他太沉默了。和我基本上是没有感情上的交流的。甚至他本身也许就是一个神经症的受害者。
      非常小的时候,5.6岁吧,喝热的糖水,因为热,我就喝一口“哈”一声。莫名其妙的我就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巴掌。父亲的话让我感觉很委屈:“怎么喝个水还象你爷爷一样。”当时我姑姑也在场,别的我都不记得了,就记得那莫名其妙的一巴掌。
      还有一次,在10岁左右吧,回老家后返回。下车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他带我回去,路上一句话不说,只顾他自己闷头走,我在后面苦苦追。当时我是累得不行了,都快坚持不下去了,却不敢和他说。他是一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别人的人。
      他疑心病重,甚至怀疑我不是他的儿子(这是后来我妈和我说的,小时候我都不记得了)。怀疑我是我妈在外面乱来生的野种。为此还闹过一次。(印象全无)只是到后来,我越来越像他,别人看到我就知道我是他的儿子。
      但是他的疑心病还是非常严重,这属于家丑了。反正就是和我妈争吵。
      80年底末90前代初期的时候不是流行过一阵子什么气功,八卦,八字等等算命的东西吗?他就信这个。买些迷信算命的书籍回来看,周易算卦的,八字四柱的。看了也就算了,还喜欢老往自己身上套,说我妈克夫,要克他,要离婚,到处说我妈的坏话,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的。到最后出现了幻听幻视,总觉得有人要杀他,有人跟踪他,有人要绑架我。最后没办法送到精神病院去了。当时我已经上高中了,具体什么情况已经了解的没那么细致了。
      吃了那些药物后,对肝脏也有损伤吧。本身他就有甲肝,肝硬化,还会喝酒。肝硬化时间长了是会导致肝癌的。不幸的是他真的得了肝癌。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这倒真的应了我妈克夫,真是天大的讽刺。
是迷信算得准吗?不是,他自己都到外面搞了些鬼画符来破解了都没用。不信科学信迷信。是迷信害了他,迷信的东西,算得好就好,万一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麻烦了,恐惧就来了。迷信都是骗人的。蒙对了的就到处宣传,或者自我暗示越来越信,蒙不对的,就故意隐瞒,或以天机不可泄露还自圆其说。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蒙人的。风水地气是扯淡。不光害了我父亲还害了我。
       我的母亲是我爸爸的表妹。我妈对我外婆安排的这婚事其实心里是不满的,以至去年还跟我说外婆害了她。我和我妹妹没有明显的生理上的缺陷,除了人长得很瘦。我173才120斤。我的母亲是个性格坚强的女人。 她是强势的人,你敢伤害欺负她一分她会还给你两分。她也是个有爱心的人,她愿意为她的家庭付出她的所有。我外公的长期不在家也许让她觉得男人都是靠不住的东西,于是有了她的独立和坚强。她的小时候见到别人家的小孩有米饭吃而她没有自己躲在被子里哭让她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小时候过早的劳动分担家务让她身体受到伤害也让她学会了吃苦耐劳。(下不下去了,碰到难题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8 11:3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18 14:17 编辑

我碰到的难题就是四柱算命学说对我生命状态,生活质量的危害
        人生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会成为今天的我?那是因为在我生命的每一天中,我遇到不同的事物,我吸收不同的思想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8 21:3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0 01:59 编辑

真的很无奈,真的很郁闷,辛苦一个上午的东西,就因为我下午的时候加句话,编辑了以后就几乎全没了,32楼的就剩下几句话了,唉,大家以后千万要记住了,千万要事先复制到别的地方去了,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就给你编辑没了。重新写吧,不一定能写出原来的东西,唉。
                        我碰到的难题就是四柱算命学说对我生命状态,生活质量的危害(上)
         人生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会成为今天的我?那是因为在我生命的过去的每一天中,我遇到不同的事物,我吸收不同的思想。我的思想处在不断的变化的状态中。遇到对我有利的思想,我会受益一辈子,遇到对我有害的思想,我会受害终身。有害还是有益的,是我们当时无法预知的,只有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我们内心的思考才能分辨出来的。
         在我抑郁症发展的过程中,四柱算命学说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童年的经历是抑郁症的根源,但是人在成长中发生的事情对抑郁症的产生和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还要从我的父亲那里说起,他在我初中的时候开始看那些算命的东西,经常还给我们看看,而我也好奇的去看了些,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我的耳朵是没有耳垂,而没有耳垂的人在相书上说是没有福的人,而且我的鼻子也不挺,像是相书上说的“狗鼻”,也是不好的。在我童年缺失肯定的情况下,我寻找外部的肯定来肯定自己,但是我找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对自己的否定,把自己定位在了低人一等。就因为我的外表不是相书上的好面相。另外年少的无知,无法判断这些是否正确。
         父亲看过算命的书后,开始按照书上的给自己算,给家人算。不算还好,一算就出问题了。争吵,闹离婚, 到处闹,闹的鸡犬不宁。最后,出现了幻听,幻视,总感觉有人在跟踪他,有人要绑架我之类的。不得已,找了医生吃了镇静类的精神药物,人才好了一点,可是刚刚好了没多久,他就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最终离开了我们。
          算命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又有几人能清醒的认识呢?举2个例子:
          例一:一楼主在网上发帖问,算命的能信吗?他说到,他的女朋友的妈妈给她女儿去算命,结果出来了,别的都好,就是提醒那位妈妈要女儿注意女儿的第一任男友,说是对她有碍。可怜的楼主异常悲愤!楼主不但是女友第一任男友,还是高中同学,甚至大学同学。都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了,楼主自认为相处得是非常融洽的。这些算命的满口喷粪不负责任。要是可怜的楼主真的为此分手了,那真是一出悲剧了。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都是算命的说对了一些事,但是另外一些就不对,然后叫你提防这提防那的。正因为算命的能说对一些事情,而让人半信半疑的,搞得人心惶惶的。
          例二:自然就是我本人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看了那些算命的书籍,在我父亲去世以后,我继承了他的遗产。本身在童年的肯定就少,自我评价就低的情况下,遇到了算命的对自己的命运的“预测”。我悲剧了。我的命不好,五行偏枯,自身太旺,比肩林立,克父克妻。可想而知我对自己的评价能高起来吗?父亲在我高一的时候去世,而高一到高三的时候正是我心情低落,情绪不高的时候。本身学习成绩又不好,又没了父亲,感觉自己没了父亲就从此少了依靠了,所以对自己的学习期望还是挺高的(也是被逼的,被没有安全感对缺少父爱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恐惧所强迫的),但是我也知道我的成绩不好,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不大,而按照四柱算命学说的说法我是没有金榜题名的命的。所以我以我没有读书的命和算命书里的东西作为我对学习压力的对未来压力的借口。所以我高一到高三都是混过来的,因为我认定我考不上大学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而到了高四,我看到了些许希望,希望越大,压力越大,而偏偏我已经为自己下了定论是没有上大学的命的,我从来从来都不认为我能考上大学——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可以让我逃避压力)!本来我就不愿意读书,都是被家里人逼的,我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和我妈说我不想读书了,一直都是被逼的。
          抑郁症不导致人的崩溃,是过大的压力才导致人的崩溃的。
          高中时候,过低的评价可以让我不想那么多的压力,过一天是一天。可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始终会阻碍到一个人的发展的。直到工作,直到前两年,我都没有摆脱这种自我评价过低的恐怖魔咒,我做什么事情都不积极,做什么事情都没信心,做什么都想无意识的逃避。
          第二个例子中的我,应该来是对应了开头的那些话,童年的经历是开始,而这些算命的说的命不好的理论,则是我的心理世界出现崩溃出现不正常的有害思想。是我出现心理疾病的催化剂。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18 23:02
刚刚33楼的又没发出去,还好我存在别的地方了,下次千万小心了。
                      我碰到的难题就是四柱算命学说对我生命状态,生活质量的危害(下)
           也许你会轻松的说,迷信的东西啊,看看就好了,信则有不信就没有等等半信半疑的态度。这种态度真的是很危险的。算命先生说的话很多是笼统的,很容易让你自己去套,套对了就觉得这个人还真有点道行。接下来的推算你的未来的话,听到肯定的话,心里自然喜笑颜开,听到不好的呢?安慰下自己,娱乐娱乐就好,但是多多少少你会心里有些顾忌把?而这多多少少的顾忌,就成了埋在你心底的地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你的心态。就像前文里的那个可怜的楼主的女朋友和她的妈妈一样,你能保证他们3个人心里没疙瘩?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要结婚了八字不合,比如算出来你的命好不好,比如你应该做什么工作好去哪个方位好。与这些去找算命先生的人的情况不同,算命先生会选择性给你结论,光说好的,满足你的心理期望和需求,另一方面他的钱也收了,多么的皆大欢喜啊。
          而我的情况则是直接面对这些从古时流传下来的算命术数的东西,好的坏的我都能看到。同样我还是先把我父亲的情况详细说吧,他看的这些算命的主要是八字和八卦占卦。八卦占卦的东西太玄了,我看不太明白,而四柱则简单易懂,读过小学的人都可以读。四柱算命的结论是我的母亲带有克夫的“信息”,而我的父亲本身是个“命弱的人”至于我则是带有克父的“信息”。至于我妹妹的我忘记了。反正照书上的意思是我和我妈都克他,而我的母亲确实是断掌,不是说断掌克夫吗? 于是他拼了命的想离开我们,争吵,到处闹,要离婚,要离开我们。(我根据书的算命理论猜测的)。
      谁能告诉我为何事实与这些算命的东西居然能够重合到一起?而我的老婆生宝宝的时候是过期妊娠。是不是意谓着我真的是克妻?是不是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点准确的?
      本来我已经不信了,已经不看这些东西了的,可是昨天我想到我绝望的根源竟然是来自于这些算命的书籍。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些动摇。我甚至有些莫名的恐惧。
      我按照书中的理论,得出了我的命不好的理论,五行偏枯,自身太旺,比肩林立,克父克妻,僧道之象,贫贱的命。网上还有人说我千万别做生意,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如果照这种理论,命不好,运又有何用?我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可以供我参考的。没有人研究迷信与心理学的关系。
      我承认我现在的状态有点迷惑,是不是只有我完全不信的时候,我才能从这种设定中走出来?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不喜欢这种老是担惊受怕终日不可惶惶的感觉。它束缚了我的未来的无限的可能,它束缚了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束缚了我的无限的发展的自由,它降低了我对自己的评价,它让我自己给自己下套子往里面钻。它的危害我能意识到,可是我还有什么疑惑?
       上午的时候我还愤怒的大喊还我自由,还我可能,告诉自己尽量以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现在我的心情不像上午一样的愤怒了。上午的东西带有明显的愤怒情绪在里面,现在是已经写不出来愤怒的感觉了。
      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作者: 神光    时间: 10-9-19 09:24
我们都是注定在命运里,但我们又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正如大自然的天气变化一样,我们无法主宰,但我们可以应天气的变化而改变衣着,改变居家与出行。奥.赫胥黎有一句名言: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我不是心灵的船长,只是它闹闹嚷嚷的乘客。
    命运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主题,或者来自于身体方面的缺陷,或者是恶劣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有这个认识,并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题。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0 01:3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4 22:31 编辑

——————————————————————我有罪!————————————
          (请大家原谅,这会污染了你们纯洁的心灵和眼睛。建议不要看下去了,很恶心,特别是女生,别看变态狂)
         今天本来打算休息一天什么都不想都不写的,所以一个人宅在家里过了一天。下午的时候在PPLIVE上看了1部电影,晚上又连续看了2部,一直看到将近12点。我本来以为我可以休息的,可是我的思想总是在不停的运转,总停不下来,我想我的焦虑又控制着我不停的思考,思考着把该死的紧张,恐惧,焦虑解决掉。
         第一部电影,讲的一个变态的美国警长,杀人如麻,童年有被人引导虐待女人的倾向,所以虐杀了2个女人。
         第二部电影,《海伦》讲的是一个名为海伦大学音乐老师,抑郁症发作引发的自杀等一系列对家庭的冲击,和对周围的人的痛苦影响的故事。
         第三部电影,《无痕》将的是一个男人以为心中的内疚,而去给伤害过的人道歉,结果发生争执中,他的朋友失手杀死了对方。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的故事。
         我被启发了,我发现了我的内心隐藏的秘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这个男人总是试图隐瞒真相,却又被自己的内心谴责,他想赎罪,却不想根本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反而因此把人误杀,而后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他又试图隐瞒,一边看我就 一边想,说出来啊,说出来就能得到别人的原谅,说出来你就解放了。我一直以我的视角在为电影的主人公着急,因为我就是这样想的,什么事情都要说出来才好。而电影里,主人公的一直试图隐瞒着反而最后成功的取得受害人的女儿的原谅和事情的成功隐瞒而得到解脱。这电影为我提供了另一种思想,就是人就应该对自己对别人狠一点,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了,我们可以选择憋在心里不去想他,否则你就会被你说出的真相伤害或者被没有说出来的真相产生的愧疚被别人被自己伤害。
没有主人公的内疚去登门道歉忏悔就不会有后续的麻烦事了。我是否要压抑我的错误而引起的内疚呢?这毕竟也是一个可以避免我受到伤害的办法。
          我的内疚感羞愧感一直缠绕着我,高四的时候,最先的症状是强迫性思维,自己控制不住的冒出些让自己觉得难堪,脸红丢人的事情,让我很烦恼。一直以来,这个症状都时有出现,只是在最近好了一点,前些年的时候还有时不时的嘴里冒出些自言自语的话来——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比如到哪里去搞2000万等等。现在也还有,但是情况非常少了,一天能让我这样脱口而出的次数不会超过2次。
          正因为看这场电影的契机,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的一件非常非常悲惨的事情,应该是在5.6岁左右,在一起玩的伙伴有一个比我大的小孩,拿出了一支可以挂在胸前的非常可爱的钢笔,她拿出来炫耀,我们都很羡慕,她不小心遗留在哪里,我很喜欢这笔,我收了起来,然后跟别人说那笔是我的。然后找我妈妈告状,我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妈妈将我一顿死揍!我哭得撕心裂肺,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哭得那么难受的,我非常非常非常伤心,然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耻辱的独自一人一路哀嚎着将笔还到了人家家里,还给了她。然后又孤独了哀嚎着返回了家中,回到家中后也没个人安慰,我只好自己独自悲伤。我想我妈妈感觉很丢人,所以下起手来特别不留情,受的虽然都是皮外伤,我想我被吓到了。(我从来没有见到妈妈那么凶的对我。仿佛和我有仇一样,那种仇恨的感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以后再也不敢骗人了,我一定做个不撒谎的好孩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又哭了,在这四下无人的电脑前哭了
          童年的这场杯具,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那种被最爱最需要依靠的人抛弃的心碎感觉。也许就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我内疚,且不值得原谅,我是个罪人!——虽然当时就只有那种被人彻底的抛弃的心碎感觉。
          我妈她成功了,我以后再也不敢撒谎了。以至于在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问,班上谁去过游戏厅的,没玩过的都要举手。全班就我一个人傻乎拉拉的举了手(我没有零用钱,就喜欢在旁边看别人玩,看着也过瘾)。叫家长,老师跟我妈说,这孩子太老实了,我妈说太老实了没用啊。
          说到老实没用,这是对我一生最大的伤害,也许是我的自我评价低最开始的源泉。没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就有人当我的面说我老实,老实的孩子好带啊,我妈总是谦虚的说太老实没用啊。于是我就给开始自己贴上了没用的标签。而后我的妹妹出生了,她天性活泼好动,也总有人当我的面和我妈说:这孩子要是和他妹妹换下就好了,女孩子老实点,男孩子调皮点好。我妈也觉得遗憾。
          所以,老实就是我的不对,我不应该老实,不应该没用,可是我就是老实人,自然就是个没用的人。
          如今的我,最怕人家说我没用,虽然本身的能力是不够强,自我感觉是挺没用的,工资不高,缺点一大堆。但是我就是不喜欢别人说我没用。太伤人心了这句话。我这前半辈子都是在为没有用这3个字在做斗争!我紧张,我焦虑,就是不想做那没有用的人。说我没有用,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无力反驳,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我不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是我内心的自我评价本身就低。你再说,刺痛了我的心,我那渺小的自尊,自信在这一刻荡然无存。没了自尊,没了自信,人活着多么的卑微啊。
          我是个罪人我有罪!怀着忐忑的 心情,我写下了我的罪恶,我不期望你们能原谅我,就让我永世沉沦在这痛苦的内疚之中吧!
          很难启齿,但是我还是说了,因为我已经决定了不会和群里的任何一个人在现实里面相认,因为我是一个有罪的人。
           我是一个有着在性方面有强迫性的人,我手淫,从高中就开始了,从第一次我同学带我去看黄色录像开始,我压抑的内心就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我疯狂的迷恋上了手淫。3年前做过大概的统计,大约平均每天一次。而在我妻子回家生宝宝,现在我孤独一人的时候,更是严重。我自己都麻木了,我想找出为什么我要这样的不停的虐待伤害自己,可是一次一次没有一点头绪。
          而且我有着与众不同的癖好,我偷窥,高中为了看隔壁邻居洗澡,沿墙夹缝爬上3楼天台。等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到女生宿舍手淫,搞得全校皆知,不过我逃过了惩罚,没有被抓,却逃不过内心的审批。我还偷窥过女厕。(次数不多,但是现在没有那种行动了)。最让我不能原谅自己的,豁出去了。最不能让我自己原谅自己的,就是在火车上,隔着老婆摸和我们挤在一起的小姑娘的背。我真不能原谅自己,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我一直在为小姑娘是否知道了我在偷偷的做坏事而烦恼。
           我常常浏览黄色网站,而且总能有办法找到!这感觉就像是上了瘾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折腾折磨自己。感觉和瘾君子找毒品一样,瘾来了,控制不住,直到后面不再控制,麻木了。
           说出来了,我心里不一定能得到宽恕,也许我根本就不应该不值得被宽恕。我居然伤害了那么多的人。说出来了,我一点都不轻松,我还要迎接大家的强烈鄙视。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请大家原谅,会污染了你们纯洁的心灵。只希望大家看了以后不要到处传,我们内部鄙视就可以了,我还承受不了全世界对我的谴责,我的良心已经谴责我够受的了。请大家千万千万要体谅,千万千万可怜可怜我。
           一个人的内心可以是纯洁高尚的。也可以是卑微下贱的,正如我一样。

9月24加: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忘记说了。我大概十多岁的时候,在我姨妈家,想上厕所的时候不想姨妈在里面洗澡,无意中看到了她的背面,面红耳赤的轻轻关了门退了出来。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0 01:3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0 01:57 编辑

神光,我不 要什么命运,我不要命运是被固定在一个固定 的轨迹或者是范围内的。我不要自己的命运是悲惨的,贫穷的,孤独的。
              好吧,我承认,命运是存在的,因为我的出生,成长,直到我能意识到,我能够靠改变自己而改变的命运的的时候,而前面发生的,正是我的命中注定的命运——我生下来无法摆脱的,让我窒息的命运。
              今后的命运必然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因为事物是不断的发展的。今后的我不可能完全的摆脱以前的我,以前的我是因,以后的我是果,而现在的我也可以作为因来改变今后的果!
              我要克服的是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过低和对自我预期过低的困难,而不是拘泥于算命的说什么上面。对不对?
              谢谢你!你是一个充满了睿智的人,总是能看透问题的本质,点出问题的实际,可是很多人,在抑郁的状态的时候,他们本身是无法正确的看清自己的。给我的感觉说什么人家都不会听的,就像我以前沉迷于自己的悲伤中一样,直到我崩溃了,我才意识到我的精神出问题了。而且我想好起来。
              我想不多的人能看懂我们在说的什么,谢谢你的留言。
作者: 神光    时间: 10-9-20 10:52
看了你的《我有罪》,一个5、6岁大的孩子,因为羡慕小朋友的钢笔,在她遗失钢笔的时候,碰巧捡到,然后跟别人炫耀那支钢笔是他的!他要的不是那支笔啊,而是被羡慕的感觉。想被人羡慕、被人尊重没有错!可是妈妈的巴掌把那个小孩的向往尊重、向上生长的力量打下去了,打扭曲了。从此打成一个老实人,一个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正常的身心需要的人,一个自我禁锢的人。后来的手淫、偷窥都是自己被压抑的可怜的一丁点的需求的满足。
    对于命运,我想说,命运是存在的,并且命运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主题,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各自的方式去解题。在命运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没有特别高贵的人,也没有特别卑微的人,是人,都有属于他的烦恼与痛苦。只是我们发挥了什么样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各自的问题,而令自己更加自主。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0 11:22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0 15:17 编辑

————————————————自我讨论——————————
             自我讨论:神光MM,是否在我的心里与我潜意识里的那个母亲的形象重合了。我潜意识中的母亲是强大的,不容置疑的,她总是对的,她是权威。而我总是得不到她的一丝鼓励和爱?或者说,我缺少父母给予的爱,父亲对我不理不睬,沉默像根木头,母亲则担负着照顾我的责任,于是我只能从母亲身上索取我需要的爱。所以我对很多女人都有天然的好感,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但是被男孩子嘲笑。是否是因为得到的母爱不够,而寻找的替代品。这种对母亲的初始的关系模式,是我日后对异性的关系的基础。也就是情感的转移。
      如果在寻找母爱的潜意识过程中,神光与母亲的形象无意识的重合到了一起,我就潜意识中我就会无意识的认为神光是对的,她 的话基本上都是对的,这样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我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每一个咨询师在我们的心中都是我们的父母 化身或者说是投影,因为我们将希望寄托在了他们身上,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鼓励和帮助。是一个权威的形象。  
      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性的问题掺杂了进来。使我的问题发生了演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特别是成长过程中的演变过程,我不可能每个都看的那么通透。童年痛苦是根,成长过程是干枝,而现在则是结果。
      梳理下我童年对性的探索和认识:童年的时候性话题是个禁忌来着,最先接触到的就是骂人的话来着,比如我们的方言“戳你吗”,以及左手虚空握拳,右手手指头插入等侮辱人的动作。这就是我最早的性启蒙的来源。甚至于问家里人我是怎么来的时候都不敢说真话,被骗是从垃圾堆里捡的,或者从河里捞的。
      最早的性快感体验来自于,自己一以个人在家无聊的时候玩自己的小JJ。而我影响最深的当属被当做游戏的体验了:一天去上幼儿园,就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在,而老师出去了,我们就玩了起来。也不知是谁 的提议按照骂人的话和手势进行的尝试。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免得让人误解我在写儿童情色小说。我要说的是我的感受以及对我的影响。
       过早的体验了性带来 的快感,而没能正确的引导,是我在日后产生巨大压力下的情况下迷恋上了手淫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在玩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老师在窗户外发现了我们。吓得我们半死,虽然老师没有更多惩罚责备我们,但我还是担心会让我妈妈知道,然后迎来一顿毒打和责骂。一直让我心惊肉跳担惊受怕了好几天。奇怪的是家里人提都没提过这就件事。
        而这“第一次”的经历的某些方面的特征,与后面的某些变态的行为是有着相似的地方的。如:偷窥时的那种害怕被人发现的刺激,与“第一次”的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过程是一致的。而每次的手淫后的内疚与不安,则是与被老师发现而等待家人的惩罚时的忐忑不安是相对应的。
作者: 神光    时间: 10-9-20 13:44
回到问题本身,你是一个被家长忽视的孩子,父亲情感封闭,无法在成长过程中树立男子汉的榜样,也无法让你从对母亲的关注中,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于是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涌向与母亲交流。但母亲是个过于严肃刻板的人,你总想在她面前表现着什么,也总是畏惧她的威严,更害怕的是失去唯一可以交流情感的支柱。
    你需要从这个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你是一个独立的成年的男人,你可以安全的正面的表达你自己,不会再有人否定你!(另:神光也只是在探索你的神秘的精神世界,你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男人,你对自己的内省很准确!)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1 11:3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4 19:46 编辑

由于前天(19日)晚上的灵感突至,导致昨天(20日)凌晨将近3点才睡觉。昨天晚上睡得比较早,9点多就上床睡觉了。这是我放松的表现。我一直睡觉可以睡着,失眠情况不多,但我会折腾自己,直到1.2点才睡觉。从小就被教育早点睡觉,早起床,小时候一直是乖乖的很早就睡觉了。但是长大以后,高中时就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喜欢拖到很晚才睡觉。能早于1点前睡觉算是早的了。个人分析:1.是否在逃避现实,把自己搞得很累,让自己沉迷在别的事物中,就可以不用面对现实的烦恼了,一上床什么都不用想一下就睡着了。2.在反抗,叫我睡那么早,我偏不睡!
           人睡多了,情绪也会低落的。早上起来,走到公司,突然发现情绪莫名的低落了。以前就注意到了,晚上没睡好,白天睡太死的时候,人一起来就明显感觉到情绪的低落,不过一会就可以缓和过来。昨天在论坛里看到一帖子,说的是通宵后情绪低落的情况好转了。通宵也能治抑郁症?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是在人睡眠过少的情况下,人的脑袋是昏昏沉沉的,就不会再去情绪低落了。我想这和人脑的内部化学反应有关,这不是我能理解研究的,我只能根据表面的情况来推断。而且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脑袋会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难道我也是在追求这种情绪不低落的状态?
           我和某些人不一样。我从来不打瞌睡(夸张了,但是瞌睡情况很少)。甚至以前很羡慕那些能打瞌睡的人,坐上车就睡着,坐那里看书就会睡着,真的很羡慕。因为我总是那么的敏感,紧张,脑袋里总是想那么多,人总是放松不下来。我想这种紧张和敏感是从儿时就培养起来的吧。其具体产生情况还有待分析。

           昨天看许世钢帖子18.解脱之道——金刚经的智慧。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些抵触,慌张。我内心是无法接受佛教的理念的。佛教主张,看开看空一切,放下,无欲则刚。在我的世界里,人的欲望是人的动力,如果没有欲望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我做不到,我的内心有太多的欲望,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数的渴望!这些渴望是我存活的动力。
          “他说这个身体活着,痛快不痛快,是饱是饿,不值得一谈;反正这个身体不论活久活短,最后都变成了灰尘,什么都没有了。”哈哈。高中时,我曾经想到过放弃自己,看开一切。因为痛苦加诸己身,无法忍受,因此选择了抑郁。
            没有欲望,我为何要平抑自己的痛苦。没有欲望,我为何想要让自己走出来。没有欲望,我为何想让自己过得更幸福。没有欲望,我们的人生该去向何处?
            欲望,太多的欲望,过多过杂的欲望,超出我们承受范围内的欲望,是可以给我们带来莫大的痛苦的。而这种欲望的产生不正是虚假的自我面对世界时产生的吗?我从小没能做真正的我,没能体验真实的自我。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一个被外部评价左右,压抑内心真实的情感,而形成虚假的自我。在面对这个世界时,自然而然的产生不恰当的欲望,这些欲望本身就是虚假自我的一部分。是自我内心所抵触的。是我们矛盾的根源。所以说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是没有错的。
            但是,我相信出自自我内心的欲望是不会导致内心的痛苦的。因为是我们内心所追求的,是自身认可的欲望,所谓的主观能动性的来源。欲望未完成,目标没达到,自己也不会给自己添加太多的痛苦。因为自我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自我会接纳自己,而且人有不让自己痛苦的本能。而那些出自虚假自我产生的欲望(这些我们不的不完成的和我们内心抵触的)一旦没能完成达到那欲望的目标时,那些外在的评价降临在我自身,内心接受外来观念(虚假自我)的审判,自己不接受自己,不爱自己,而使的我痛苦不堪。自责,内疚将包围笼罩着我。这才是痛苦的根源。
        任何情感的反应都是正常的,痛苦,激动,爱,恨,烦恼,内疚,自责,兴奋,高兴等等。它的出现都是我们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而且它的出现必然有它自身蕴含意义的地方,而且都是有助我们发展的。不用惧怕那发自内心的情感的反应,让我们害怕的是我们的不自知。
        真实的自我披上虚假的外衣,自己不接纳,不爱自己。是我们的心理疾病的根源所在。认识我自己!爱自己,接受自己,让真实的自我回归。
        以上纯属自我分析。正确与否请自行判断。且不涉及任何的宗教偏见,请信教的朋友莫生气,莫怪。而且,放下也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可以让人减轻自己的痛苦。有一种观点: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尝试,只要它能缓解我的痛苦,改善我的生活,才是适合我的。适合目前的我的才是“最好的”!当你哪一天觉得这方法不适用自己了,再去寻找,总有适合我的能让我成长的方法和观点。不然为什么别人能走出来,没道理我不行的。谢谢。
          另纠正:38楼。我没有炫耀那钢笔是我的,我撒谎说是我的,我只是喜欢,贪墨下来,想据为己有。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会炫耀的人。压抑自己,低调低调再低调。
           另外,明天就是中秋了。祝大家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4 22:18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4 22:21 编辑

————————————————————————————念头————————————————
21日下午,可能是昨天20日休息得太好了,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可是看了下网络小说就看不进去了,于是看了下论坛里发的《精神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著。
在放松状态下,注意力集中后有一个现象,就是时不时脑子里冒出个念头来。任何一个情绪的波动都是有其内部的根源的。我记录下了这些念头:
          1.看着论坛里的我的这个《心路历程》帖子,当时点击数还在八百左右,忽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点击数还没过1000啊?我完蛋了,世界末日了,天塌了,我只想哭。
           莫名的因为这未达到1000的点击数,而否定自己,否定世界。我没有因为这个念头的出现而紧张,过了一会就心平复了。
            2.   P158.荣格妻子艾玛去世,荣格几乎完全崩溃,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在任何治疗和安慰都无效的情况下,荣格的儿子为他找来了他的“石头”那是荣格治愈自己的特殊方式。荣格在一块纪念艾玛的石头上用中文刻道“你是我房屋的基石”在那一瞬间,我被感动了,几乎流下泪来。现在想起,已经不记得为何而感动了,为“基石”而感动?还是童年的思想的延续:希望父母不要在争吵,相亲相爱。
            3.荣格的经历,关于他神秘性的经历,看得我毛骨悚然。特别是P144-145的那个词语联想测试的故事。也许是我从小就对那些神秘性的,灵性的东西感兴趣。
            4.有一段话,记得不全,刚刚找了半天还找不到。大意是:不可能马上治愈,但是会让你明白你内心的冲突的原因,等到你再次遇到情绪上的波动时,能人你客观理智的面对自己。
            5.看荣格神秘性时,想到我曾经做过一个梦: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在一棵大树下等我,要带我走。我这时却醒来了。而我听别人讲我的父亲在去世前也做过类似的梦,不过他跟别人走了。
            6.对于这段时间来,似乎是歇斯底里的追求自我的童年真相,标榜追求事实的真相,是否也是出于无意识的焦虑?特别是41楼的帖子写完后没多久,就感觉到我是不是太偏激了,偏执的认为要真相,做什么都要理由的,所以我是充满了欲望的,放不下的。我其实是可以尝试接受别的思想别的观念的。欲望多,压力大,欲望少,压力小。人为什么就不能放空自己的心呢?何必要让自己的内心总是绷得紧紧的。
              我错了。我说:“我内心是无法接受佛教的理念的。”害怕慌张,应该不是来自于此,而是来自于恐惧,对自我放空的恐惧,对放下的恐惧。放空就是什么可以都不做,而什么都不做就是没用!而觉得自己没用则是我最大的恐惧!这是我生活中所有恐惧的来源。
             结后语:正因为内心有隐秘的冲突,且在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那么情绪上的波动或者脑中突然闪现的念头,都是我可以分析利用的。灵感来自于词语联想测试。



              今天下午去图书馆,看到很多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当时找了一本人格障碍方面的书(书名忘记了),大略的翻了一下,因为书中专业术语较多,且科研方面的用语较多,因而晦涩难懂。当我看到关于遗传,环境对人格障碍的影响时,特别关注遗传这一段,看了半天还是看不明白,但是我试图努力想看明白,一会就紧张烦躁了起来。我就思考我到底紧张什么。一会就有了清晰的脉络:我看的是遗传方面的影响,是因为我害怕我真的和别人不一样,真的比别人要差一等,这样我会觉得我很没用。看,问题的核心还是在自我评价超低上了。我想通了这个问题,就不再纠缠了。
              同时我借了一本《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翟书涛译的。因为我以前看过一本大学里的心理学基础,见过里面的介绍,照上面的标准,我应该是个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在以前。关于人格障碍的事,明天再说吧。谢谢大家的关注,也谢谢大家点击量都过了1000了,我的生命又有意义了。哈哈,开个玩笑。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5 11:4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5 11:51 编辑

昨天晚上发完帖子都将近12点了。都关了电脑洗完澡上床睡觉了。可是家里的冰箱响了起来,发觉冰箱的声音怎么比以前的大了,等了好久好久冰箱压缩机还没停,是不是坏了?翻来翻去睡不着。说不出的烦躁,起身,把冰箱插头拔了,再插上。反正冰箱压缩机停之前我是睡不着了,于是又开了电脑。开了电脑就找了A片H网玩了起来,一直S了两次折腾到3点才睡去。我发觉现在的我对SY已经不再有内疚感了,它简直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明明生理上一点欲望需求都没有,却又开始了。虽然比前段时间天天都要来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这种行为还是在继续着。如何是好?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病人会变得僵化、追求完美、教条、沉思默想、道德性强、灵活性缺乏、犹豫不决、及情绪认知阻滞等。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最常见的是某种形式的焦虑。他们的完美主义、僵化以及循规蹈矩行为使得他们易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焦虑。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抑郁。通常的形式是心境恶劣障碍或单相抑郁障碍。强迫型个体通常生活的非常平淡、厌烦、不令人满意,并患有慢性轻度抑郁。其中有些人能意识到这些症状,尽管他们可能不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并需要治疗。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通常会体会到不同的心身障碍。因为慢性高度唤醒和焦虑所带来的躯体症状,他们易出现这些问题。他们通常会患有紧张性头痛、背痛、便秘和溃疡。
         有些强迫人格障碍病人还有性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对情绪的不适应、自发性缺乏、过度克制和刻板,通常不利于其性要求的自由表达。通常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的性障碍有性欲抑制、性高潮缺乏、早泄、性交疼痛等。}《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P221


        DSM-IV-TR 有关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P225
广泛专注于条理性、完美主义及精神和人际的控制,以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能为代价,始于成人早期,可见于不同情况,符合下列标准中的4项或以上:
        1)拘泥于细节、规则、清单、顺序、组织或计划,以至于丢失了活动主题的程度。
        2)表现出干扰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如因为过于严格的标准不能得到满足,一个计划无法完成)
        3)对于工作过于投入,以至于放弃了业余的生活和朋友的友谊(无法用经济困难解释)
        4)对道德及价值问题过于尽责、谨慎及缺乏灵活性(无法用宗教及文化一致性来解释)
        5)即使某一事物破旧无用、不值得留恋、也不愿抛弃。
        6)除非符合其行事方式,否则勉强难够委派任务或与他人一起工作
        7)对自己和他人都很吝啬;认为金钱只能储存并用以预防未来的灾难。
        8)表现刻板和固执   
   
              以上8条,(在以前最早1-2年前)第一项拘泥于细节,总是担心做不好,完不成会如何。做事犹豫不决,没有信心。记得以前考试的时候,总是拘泥于计算,害怕算错。这也许和初中让数学老师当全班人的面讥笑我烙下的心理阴影有关。
             第二项怎么感觉和第一项是一样的。
             第三项没有对工作过于投入,却寄情于SY,本人到现在都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闷葫芦一个,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网上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基本不看,生活非常单调。朋友间走动也不多。         
             第四条,不用说了有几个人像我一样总是考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
             第五条在我们老家,什么都西都舍不得扔的行为被称之为“有用”我这么一个害怕没用的人当然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六条不符合,我还是算比较好说话和人能打交道的了,但是不要让过多的接触,过多的接触对有些人自然而然的反感,不知为何。
             第七项,父母农村出来,经历过饥荒的人,很节约很吝啬,我从来就没有主动的被赐予过零花钱。都是我开口要,而且往往要不来,自从一次小学2年纪早上问妈妈要2毛钱而僵持不给,再也不问家里人要零花钱了,还记得初中偷家里的钱去买《童话大王》哈哈。曾经很小气,谈女朋友时,买2个苹果,一人一个,还被她笑了N年。有时刻意去算今天花了多少钱。因为舍不得花钱而减少和朋友交往也是一个原因吧。
             第八项,刻板和固执,固执与否我不知道,刻板是应该有的。以前老板着一张脸,好像别人欠我几百万似的,而且非常讨厌别人开我的玩笑。非常讨厌别人取外号,而且从来没人给我取外号,就算有也叫不开。
              现在的我怎么都算不上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了,虽然多少还是有些强迫思维在,但是症状已经大大的减轻了,因为我已经不会再按照以前的图式去看待这个世界了,也就是说我成长中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6 09:5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6 10:20 编辑

——————————————————————自我分析————————————————
            认知治疗理论家及精神分析学家均认为识别和减轻“核心”问题对于治疗人格障碍是十分有益的。但他们对核心结构的本质看法不一,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一核心是不连续的,且不易为患者所察觉的。认知学派坚信,这一过程的结果主要在意识范畴内,通过某些步骤可进入知觉范畴。(根据认知治疗理论)感觉和行为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图式的功能,可导致持续性的判断偏移和随之而来的对特定状态的认知错误。认知治疗模型的对象是归因偏移,而不是动机或反应的偏移,是成人情感和行为障碍的主要来源。——《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P3
            这段比较难懂,术语多,比如“图式”,我就百度了下。图式(schema) 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核心问题”是指自我,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的不恰当。这种不恰当才导致了人格障碍,心理疾病?对自我的了解,识别到不恰当的认知。减轻自身的痛苦?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核心是不连续的,且不为患者所察觉的,就是说他们认为,人的思维行动往往受潜意识支配的,不连续可能指潜意识内的问题是单独存在,互相独立,所以是不连续的?潜意识不为我们察觉,所以要通过精神分析技术将他们分析出来。
         认知学派认为问题的答案大都是在意识范围内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步骤找出来的。大量通过内省技术可以改变患者的人格。
         然后后面的是说我们特定的图式的功能,就是指图式的不恰当导致了我们的判断和认知事物的持续性的偏移和错误。归因偏移:对事物不恰当的判断和认知是有其原因的,是因(特定图式)的偏移导致果(事物认知)的偏移。
         动机或反应偏移:行为方式都有其目的性,目的性因动机而产生。不恰当的认知或行为都有其内在的动机,动机的偏移导致行为目的的偏移。反应指情景的应激反应?反应过度导致行为目的性发生偏移?
         不用太拘泥于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的区别,我只是对我自身的这一自省的过程属于那种感了兴趣,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做自我分析,应该属于精神分析的范畴,可是我发现我错得离谱,呵呵,精神分析利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沙盘游戏等等)来分析的是人的潜意识,而我一直做的都是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的内省梳理自己的过去。所以自我分析是没错,属于认知治疗的范畴内的,与潜意识无关的。无论如何,适合目前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想到认真,自我分析属于精神分析还是认知疗法这种小事我都要拿出来说,我是否太小心太认真了?还是强迫症状或者是强迫人格在作祟?又是完美主义?认真是一种态度?抑或是我想把自己无条件的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大家,接受大家的围观和关注(被关注也是种肯定),自己内心有种想暴露自己的冲动?无条件的暴露自己,而不再惧怕受到伤害,放松了自我,不再为别人的言语而敏感,难道我已经选择了接受自己?想到这我激动不已。

          应该说我克服了表露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的那种恐惧,表露自己是要受到指责和压制的,就像我的母亲童年对我做的事情一样。所以我一直试图压抑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克制再克制,直到失去自我。我现在做的只不过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应该且能做的,表露自己的内心真实的自我。虽然我有过错,我有过罪。谢谢大家没有对我攻击指责。谢谢大家的默默支持和鼓励。谢谢。我一直在鼓吹,嚷嚷着做真实的自我。今天我体验到了。谢谢大家,也谢谢自己。做真实的自我感觉真的很好。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6 12:44
————————————————————————兴奋了———————————————————              
             中午了,今天太兴奋了,脑子里一刻也不停的想着,一会是这个,一会又是那个,主要还是思考自己的问题。以前的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定会惊慌不已,试图去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么多,不去胡思乱想。现在我不会了,我不在乎了,你爱来不来,来了我想我也能有体会,你不来我也不求你来。因为我的脑子里的念头都是我自己在不自觉的运转产生的,是我个人的思维的一部分,而这种思考也能启发我认识真理重新认识自己。脑子不受控制的想问题可能是我太兴奋了,思维飘逸了,或者是我专注于思考问题的惯性导致的。
          如上贴中的“与潜意识无关”这句话,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无意识是我们没能意识到的,却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的思维与行为的。我对自我和意识中的记忆梳理以及自我认知分析,是对自我的改造,实际上也是对我潜意识的一种改造。这些想法念头也是我在这种做别的事情脑袋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时产生的,当然我打出来的时候已经经过了我的意识的再加工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呵呵。
          而这种思维的方式是我无法掌控的,而且很容易遗忘的,现在我就已经不记得我吃饭的时候想过什么问题了,除了上面的这个“与潜意识无关”还有满脑子的问题在想。
          我要休息了,我知道我可以放松下来的。因为我在打这些东西的时候已经不自觉的安静下来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6 17:59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6 21:29 编辑

——————————————————————兴奋过后是低谷————————————————————
           陷入了情绪的低潮。我忘乎所以了,我忘了我的身份了。我忘了我只是一个人格残缺,心理畸形变态的人。我以为我全好了,我以为这个世界接受我了。我兴奋的都快飞起来了。
           我试图给人帮助,加了人家的QQ,却不想别人根本不理解我,直到最后来了句: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聊天,直到现在我发现已经被人拉入黑名单。我忘记了我在论坛里发的帖子暴露自己的内心,内心所有的,包括肮脏的思想,批判的思想等等那些为世人所不容的,为道德所不容的东西。都完完整整的暴露在了别人的面前。我是以一个暴露本心的人的真实的面目出现在别人的面前的,一旦了解了我的那些肮脏的让人无法接受的变态的经历,绝对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大家都相信心理咨询师,因为他们都带着心理咨询师的光环,而我在论坛里的角色就是一个变态的猥琐的人。我错得离谱,不为人所接受,甚至为人所鄙视,还试图去接近别人去帮助别人,哈哈,真好笑,我拿什么来帮助别人。
            说是想帮助别人,实际上还是想满足内心的欲求:天下那些可怜的父母啊,你们太可怜了,太可悲了,看看你们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什么样子,自杀.抑郁.强迫伴随着他们,痛苦降临在他们的身上。我同情他们的孩子,实际上是在同情我自己。我想告诉这些父母事实的真相,实际上内心的欲望是想让我的母亲能理解我能宽恕我,我将我的欲求转移到了她的身上,这也是一种移情或者转移。所以我试图接近帮助她。但是我错了,甚至被人鄙视了,我甚至为此找人家要什么合理解释,哈哈牙都笑疼了,天底下没几个我这样的傻瓜。
            我一直以来都在为寻求那种家人的肯定和爱而挣扎着。这种被爱的需求被压抑到我的潜意识中,一直无意识的影响着我的行为。
            我再次体验了被母亲拒绝的那种伤心难过的情感低潮——以一个成人的角度。我都难过得快要哭了。我兴奋得忘了我是个不被人理解和不被人接受的人。我忘记了戴上我伪善的面具。我忘了我内心的需求就是别人的爱和肯定。不会保护自己的人活该注定要被伤害。哈哈。


            我错了,我以为自己爱自己就可以得到力量,就可以无敌了,就自信了,就健康了。我太沉迷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了。社交是必要的,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不可或缺的,我是需要外在的安慰,也需要别人的爱,还需要他人的肯定和理解的,也许我从小就缺乏这些。我需要和这个世界打交道,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许世钢说: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病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我是一个有社会属性的人,一个社会的人。
            我错了,我认识到我错了,但是我不会像以前一样用我犯的错来内疚来惩罚我自己。人不犯错哪里知道自己到底做的对不对,所以我允许我自己犯错。这个世界对我的肯定是那么的少,给我的爱是那么的少,我不肯定不爱自己的话那我真的是自取灭亡了。爱自己,再接受别人的爱。爱大家,再让大家来爱我。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别人的贴能给加精而我的不能,我也很羡慕加精的帖子,我自认我值得加精,有几个人能做到我这般完全的暴露自己,分析自己的,难道这没有借鉴意义吗?我也想和别人交流,但是没人留言,我知道是为什么,因为自我分析完全是我个人的事情,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感觉是在我自己在无意义的自言自语。而非专业人员一般是插不上话的,我在分析我自己,我在构建我的新世界,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注定是孤独的。自由独立的个体从某个方面来讲独立就是孤独的。我会抛弃我的孤独,因为孤独给我空虚感,让我感到无力,我会努力融入社会大家庭的。而且进了阳光后和大家在一起就不会孤独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6 23:5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7 16:10 编辑

———————————给那位不愿意和我沟通的可怜的母亲,和论坛里为子女而心焦着急的母亲和我那不愿意和我沟通的母亲————————————————————
           知道吗?我是一出悲剧。
           看到我的头像了吗?这是我选择的,周围是漆黑的一片,中间是一个燃烧的5字。我赋予它含义:周围漆黑的一片就好像我的生活一样,没有光明没有希望,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而黑暗是让人恐惧的,黑暗让人觉得冰冷。5与吾谐音,代表我自己。我燃烧着我自己,我希望我点燃自己的激情能为自己找到一片光明一片希望,发出光亮和温暖抵抗周围的黑暗和恐惧还有寒冷。
            寒冷,黑暗,恐惧从何而来?从童年而来,虽然我有爸爸妈妈,却没能得到他们真正我需要的爱。父亲,沉默寡言,不和我交流,还老被妈妈说他没用,连带我也看不起他。母亲,性格刚烈,自以为是,控制欲强。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以为你们真的给你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家庭环境吗?有时候你们的精神伤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残忍,更冷酷。你们不自知,无知。正因为你们对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无知,对人心理成长规律的无知,导致了你们的孩子现在经受着痛苦的折磨,抑郁,强迫降临在他们的身上,当孩子们痛苦时,大人也跟着手足无措的痛苦着,一家人全都痛苦着。悲剧就是从此而来。有一些观点是你们前所未闻的:
       1.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有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即在任何时候都被重视和被尊重。
       2.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关于“即在任何时候都被重视和被尊重”指的是一出生就具有表达各种感情和感觉的能力。
       3.如果这个孩子感觉自己是在受到尊重和容忍的气氛中长大的,那么当他面临分离的需要时,就能够舍弃与母亲共生的感情,完成向个体和自主的过渡。
       4.如果一个孩子需要以上的条件作为一个健康生长的基础,那么他们的父母也应该是在同样的气氛中长大的。如果确实如此,他们就能够向孩子们提供培养信任所需的保护和良好的自我感觉。
       5.而童年不是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父母,他们本身就是 被剥夺了健康生长的权利;他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他们的父母在关键时刻不能给予他们的需要,即身边有一个能够完全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并且能认真对待他们的人。
       6.这种寻找当然永远不可能完全成功,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属于不可挽回的、过去的成长阶段,即刚刚出生之后的童年的早期。
       7.一个有着这种没被满足和因压抑而有着无意识需求的人,只要他无视自己被压抑的生活历史,就不得不去尝试其他替代途径来为自己实现满足。
       8.用来实现这些满足最合适的对象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一个新生儿或小孩,必须百分百地依赖其父母,并且由于父母的照顾对他的生存无比重要,所以他定会尽其所能避免失去他们。从第一天起,他就会为这种需要聚集所有的生命能量,好比一株幼小的植物,为了活下去必须跟着太阳转一样的道理。
          以上几点摘自《天才儿童的杯具》P10-11。第7条,讲的不就是我和一些人为了内心未知的需求而做着一些无意义的事情,甚至是有害的事情吗?第8条不就是讲的我们将杯具进行到底,传给一代又一代吗?所以,你们也是一场杯具,你们的孩子也是杯具,而我也跑不了,但是我比你们幸运,我能找到这样重要的书,我能思考,来帮助我认清事实的真相,帮助我重新做回自己。我会比你们的孩子更早的摆脱童年阴影带来的痛苦。这是你们无法理解的。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今天还看到个新闻,一个家长认为内向而怕他吃不了苦的孩子,被家长骗到长沙某个培养人坚强的学校,结果几天的时间就让教官打死了的杯具。这样的类似的杯具还少吗?戒网瘾的被虐待,被点击治疗,被殴打致死的还少吗?都是无知惹的祸!
          回到我自身的问题上来《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P222一段写道:Sullivan(1956)从人际精神分析角度写了有关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文章,并发展成了一种理论。Sullivan认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非常低的自信。他认为当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充满浅表的爱和“规矩”实际上是愤怒和仇恨的家庭环境中,那么这种人格障碍就会发生。Sullivan假设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习得了一种“口语魔术”,其中文字用来被掩饰事物一些真实的一面。举个例子,“打屁股会伤害我而不是伤害你”,他的观点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学会了主要依赖他们的语词和外在的规则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他总结到,他们不会去发展那些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并通常避免人际亲密感,因为他们害怕其他人了解他们。这段写得太好了和我情况非常相符,极低的自信,这种家庭,避免人际亲密感(没什么朋友)。所以我悲剧了。
              不想写了,累了。最后劝告。孩子是孩子,你们自己是自己。孩子是一个单独独立的自由的精神上的个体,所以他们怎么想的是替孩子心焦着急的父母所无法知道的,而一个人的痛苦的减轻必然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认知状态来实现的。所以,别试图强迫你的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以为是为他好,减轻他的痛苦。实际上你的行为是为了减轻你自己的痛苦和内疚。而你们根本没有像尊重过你的朋友那样尊重过你们的孩子,认为他是你们的私人独属的物品。想减轻孩子的痛苦,家长们,你们也来学习吧,这样你们才能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将心理学资料等东西一股脑推给你们的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又不正确的做法。又是一种想当然。如果你们这样做了,那说明你们的思维模式还和以前一样的无知。孩子的改变也需要你的改变!孩子们的成长也离不开你们的成长!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7 10:4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7 16:04 编辑

————————————————我主耶稣——————————————————————
        信我主耶稣。
        耶稣是全知全能的。他7天创造了天地,创造了我们,我们都是他完美的孩子。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缺乏的是爱,那种无条件的被关爱,被呵护。没能满足爱的需求,我会寻找其他替代品来满足我的爱,比如妻子,朋友等等。所以现在的我的内心中渴望爱,渴望被接受,渴望被尊重,被关怀。
        吾主耶稣的存在替代了我童年缺失的爱的存在。所以你能让我充满力量。你就像一个父亲用慈祥的目光在注视着我,关怀着我。我全身心的投入你的怀抱,就像投入了爸爸妈妈的怀抱一样,我感觉到了温暖和安全。我再也不会为周围的环境所困扰,我不再害怕,我充满了力量。因为你给了我一直想要想寻找的而又找不到的。
        吾主耶稣的存在替代了我童年缺失的爱的存在。你是爱的象征,你无条件的爱着你的孩子,爱着我,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你宽容和慈祥,你愿意倾听我们犯下的罪过,你愿意宽恕我。宽恕我犯下的所有的罪过。只有在你这里我才能得到你的救赎。我那不安定的内心才得以平静,内疚的灵魂才得以解脱。
        吾主耶稣的存在替代了我童年缺失的爱的存在。你是我的父亲,你总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欣赏着我。当我哭泣时,你安慰我;当我难过时,你抚慰我;当我犯错时,你宽恕我;当我成功时,你欣赏我。你赐予我坚强的力量,助我克服恐惧和面对困难。
        吾主耶稣的存在替代了我童年缺失的爱的存在。你原谅我犯下的罪过,你从来来不批评与审判于我。你只给我无限的关爱。让那么多曾经那么不爱自己的人,不接受自己的人开始爱自己 ,接受自己,做真实的自我,做真实的存在。
        啊,吾主耶稣啊,我由衷的赞美你,你的爱那么的无私,从来都是予取予求,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啊,吾主耶稣啊,我真心的爱着你,就像爱自己一样爱着你。
        啊,吾主耶稣啊,虽然你是不存在的,但是你又是存在的。

         你存在在我们每个缺乏爱的心灵深处,你是完美的爱的代言人。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滋养,于是你就降临在了我们的心中。信教吧朋友们。第一步接受上帝的存在是最困难的,接受他的全知全能对我们无神论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上帝给我们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的存在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缺乏的爱的代言人。我们从父母那里渴求不来的关爱,温暖都可以在主那里得到。因为他是完美 的,所以他是全能的,所以他能给的力量也是无限的,因为主是活在我们的心中的。所以不把上帝当成全知全能的主,只让上帝活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力量就好了!不用太拘泥于上帝是否存在,他能给我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 还没有决定是否回到主的怀抱,而且我知道你是不存在的,但是你又是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我看到了主的的确确是可以给人力量和依靠的。而且我能体会和感觉到你带给我的力量。阿门。愿主宽恕我的罪恶。

         如若是在中古世纪的西欧,我的这些话早就让我被当做邪恶异端拉去烧掉了。教友们莫怪,我只是将我理解的上帝表达了出来,我知道了上帝的存在对我们的帮助,而且我鼓励大家去信仰上帝,因为上帝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这不就是 我们所急需的吗?虽然 是宗教带给我们的力量,但是只要对我们的心理疾病有帮助,只要对我们的人生有帮助,宗教又何妨?我们以前被洗脑了,坚信自己是无神论者,而现在中国的思想不彰显,除了拜金还是拜金。外部信仰的缺失,导致我们内心信仰的缺失,让我们失去信仰上的精神依靠。信仰上帝和科学其实是可以相容的,在这个地球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方不就是美国吗?他们美国人很多不是都信教吗?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7 13:50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7 16:18 编辑

———————————————————————信仰——————————————————————


           众所周知的,任何一个宗教内部都不可避免的出现分裂导致不同派别的出现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的纷争,宗教也可以成为纷争的对象。而宗教也可以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于是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个人的利益牵扯了进来。加上了诸多条文来禁锢人民的思想,通过宗教对人思想的控制达到控制民众的目的,以方便被统治。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等等均以上帝为信仰的不同派别之间绝对存在过相互攻讦。而其他的思想只要是他们所不接受的,就被列为异端邪说,而去迫害打倒。纯洁的信仰被沦丧,沦为了统治者手中的工具。
       而今天,在论坛里的基督板块内,开头就列上几条版规,你不遵守,对不起你要受到惩罚。我感觉很难受,上帝是那么的爱我们、宽恕我们,为什么我们的兄弟,传播福音的兄弟却无法用博爱、宽容之心去爱去宽恕与包容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呢?他们禁止人们在基督板块内发表任何质疑上帝质疑圣经真理的声音。难道在你们的心目中上帝是可以被质疑倒的吗?上帝不是永恒存在的吗?(我知道了,你在害怕,你害怕你内心的基石被质疑,你的新生是建立在信仰上帝的基础上的,一旦这个基石出现裂缝,你的世界也将崩塌,这只能说明你对上帝的存在还有质疑,没有真正投入吾主的怀抱。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绝对不是真理。主啊,原谅我对你的孩子的邪恶的无端的猜测和指责)。
       我要说的是,大家信仰的是上帝,不是信仰圣经,不是信仰宗教规章制度,不是信仰清规戒律。我们不应该让那些条条框框的这个不允许那个不能做所束缚。上帝是仁慈的,宽容的,为什么到了你们的这里就变的有那么多的规矩?居然有人一切以圣经为准则。不容他人辩驳、质疑圣经作为真理的存在。难道真理不是越辩越明的吗?我无法接受这样的宗教,强迫我按照圣经或者新约旧约上的一切去服从去信奉。这不是又一个强迫人格障碍的养成场所吗?我再也不会去那里了,他们的狂热让我害怕。那里无法让我感觉到温暖宽容,如何能让迷途的人在上帝的怀抱中找到一丝宽慰?他们哪里是在信仰上帝啊?他们是在信仰书本。在迷信盲从。
       主啊,原谅我对你的孩子们的攻讦。
      (也许因为我个人人格的独特性,我对强迫性的强制性的东西异常敏感。我会很不舒服,我被强制够多的了。我崇尚自由,不喜束缚和压抑。我们需要的是上帝给予的帮助,而不是被信奉上帝的人带给我们的束缚,压抑,规定,规则。真实纯粹的自我,真实纯粹的上帝,God With Us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7 20:38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7 20:39 编辑

加精了加精了。被加精了!哈哈哈,虽然是最低级的,虽然是限时的,虽然是我自己强烈要求的。但是再怎么样也是大家对我的肯定与支持!谢谢大家的默默鼓励与支持。虽然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我想我的内心深处还没有做好和大家交朋友的准备吧。特别谢谢神光,在我关键的时候指点迷津。谢谢。
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在这里留言,和我交流交流,讨论讨论,我一个人忘情的说得时间太长了,说得太寂寞了。别看我自己在这里长篇大论的,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站出来而不是默默的鼓励我和支持我的,呵呵,没见我过怎么不要脸的找人家要鼓励和支持的把,哈哈哈。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0:03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8 20:21 编辑

——————————————————电视和废物——————————————————————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洗衣服,煮饺子对付晚饭。一边吃一边看电视。然后洗碗,洗衣服。忽然发现这是我这5天来地第一次打开电视机。曾记的我是那么的在意能不能看电视。
        电视机这玩意在我小时候可是个不得了的东西,我家在我6岁的时候才买的黑白电视机,当时基本上是几个月的工资了,属于高档奢侈品。我也从小爱看,但是出于某方面的考虑,家里人不让看。
        据我妈说,我两三岁就喜欢往街上的录像厅里钻,录像厅的人看我小,也不管我,我一钻就进去了。而家里人一找不到我了就到录像厅去找我,说我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瞪一瞪的盯着看。呵呵,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后来,慢慢长大了。要学习了,母亲的愿望是良好的,方法是错误的,她逼我读书!我恨她逼我读书!逼我读书,明明不想读了,读得没意思了,她还逼。逼我做题,逼我写作业,作业逼完了就好了,电视都不让人看!没得玩,别想去玩。你说我学得还有什么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就因为她做在我的面前看着我做作业,我无法反抗,于是我消极抵抗,我做作业慢吞吞,软绵绵,懒洋洋。我翻词典,一个词一个词的看,后来被她发现了,吼了我两句,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不管我了。但是书还是要读!
        我恨啊!她给了我一切又毁了我,让我在这痛苦中挣扎。
        书是要读的,但是你也不用逼我吧,逼我就算了,玩都不让我玩,休息都不让我休息下。最主要的是电视都不让我看下。9岁前住小房子的时候,等我睡着了,你们就自己看电视,有一次,我被电视声音惊醒了,我哭了,委屈的哭了,还遭到了你的斥骂。9岁以后住了大房子,你们就把我锁在房间里,你们就在客厅里逍遥自在的看电视。我却痛苦的郁闷的写作业。一边听电视机发出的诱人的声音,一边郁闷的写作业,心猿意马注意力难集中。这都是我小时候落下的毛病啊:做事磨叽,看书无法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不良,遇事畏缩。等到高中我开始长大了,习惯也养成为自然了,强迫思维源自于此。悲哀啊!
         自从开始上学,我所有的生活目的就是为了读书,读书,读书。什么家务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我考虑,什么都不和我说,就只会逼我读书,逼我读书,逼我读书。放假了也不放过,天天唠叨,天天把我和别人比。一天不鄙视我不打击我你们心里不舒坦!因为你们就是这样被鄙视大被打击大的!
         我纯粹是被你们逼出病来的,我小学一年级就和你说我不想读书了,被你骂,我不敢不读了,我压抑内心的愤怒压抑内心的不满压抑内心的痛苦继续着麻木着。到了小学4年级,我又和你说我不想读了,你威胁我要和我同归于尽一起跳水塘。一起跳水塘的话我已经一点印象都没了,还是你和你的儿媳妇说我的笑话时聊起来的,我媳妇和我说这事事我非常吃惊,因为我已经一点印象都没了,是被压抑进了潜意识,还是太恐怖了被我无意识的选择性遗忘?为什么我连之前小学一年级和你说不想读书让你骂都记得,要和我同归于尽的话我却忘记了?到了高中,父亲去世,我自觉学习无趣无前途,提出不想读外出打工,又被你拒绝了。于是我麻木的痛苦着继续我的人生,直到崩溃。        
           我要发泄我内心无意识的痛苦,所以我变态,我抑郁,我强迫,我崩溃。我没有朋友,我没有爱人,我没有爱,我活着像个行尸走肉。我渴望爱。但是那种环境不允许我拥有异性的爱。于是我变态。——我又开始哭了。我早就无法正常的表达我自己的情绪了,不变态才怪。难怪我崩溃的时候只会哭,太悲哀了,将我前20年的压抑的泪水全哭了出来。但是已经晚了,已经控制不住了,只好看医生开药。
           开了药,吃了药,我还是爱哭,一和女朋友吵架,一个顶不顺就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哭得她也紧张,哭得她返过来安慰我。我一直没找到我爱哭的原因,直到去年的时候,我看到了《天才儿童的杯具》,那时候我工作不适,辞职窝在家里,根据书上的提示,体验内心深处的悲哀,我哭了,以成人的身份站在儿时的我的立场上我哭了,哭个一塌糊涂。终于我认识到了我悲哀来自何处了。01年开始崩溃哭泣,到去年已经过去8年多了,直到现在在论坛里深刻认识自己,这前面的将近30年的生命走了多少弯路啊?后面的路我还要继续面对。前方的路我依然迷茫。
           刚刚知道《天才儿童的杯具》的时候,我的学习功能障碍比现在要严重,看书耳朵后面有反应,总是看不进去,就在去年那段时间看《引爆你的吸引力》时候,强忍着一口气读完了,于是我自己就接受我能看书了,我又能学习了。这个时候我深切的体会到,改变一个人,改变的是本心,内心接受了才真的接受了,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应该的话都是没用的,作用不到我的内心去的,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本心,什么是内心披上虚伪的外衣(当时有感觉,这结论是今天总结的)
          哭,哭,哭,你个没用的东西就知道哭!哭的老婆都烦了,哭得我也烦了。别看我在论坛里留言好像我已经好了多少已经把自己分析得怎么样,老子他妈就是一废物!拼命的爱老婆讨好她,还不是怕她抛弃我,谁叫我没用赚不来钱呢。
          我就是一废物,从小老实被妈看不起鄙视,大了还是如此,我崩溃前几天回家吃饭,我妈已经不叫我的名字了,直接就叫“废物”了。这段时间我在论坛里装B装够了,今天我做回自己,做回废物了。
          理智永远取代不了情感,理智可以分析我的内心世界,但是理智是体会不到内心深处的悲哀的。这几天我又用理智的虚伪的外衣披在了真实的自我外面,导致了我的这段时间的疯狂。刚才,我又肆无忌惮的哭了,接触到真实的自我真难啊!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0:04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8 20:19 编辑

体验悲哀,体验童年的悲哀,这就是体验童年的悲哀,发泄心中压抑的情绪,这是理智取代不了的,却又必须是理智来引导的。理智是种思考方式,情感也是种思考方式。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1:07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8 21:12 编辑

——————————————————学习功能受损——————————————————
                我的学习功能受到了损害,因为是我被学习压力逼崩溃的。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我一学习,一看书的时候耳朵后面就有反应,有时候只要想起来它就有反应,也许是崩溃以后留下的后遗症。这反应是我的好朋友,它提醒我:不要学习,不然你会崩溃的。也提醒我不要忘记你的过去。可是我自觉有学习的必要,于是矛盾痛苦又来了。我试图看什么会计的书,考什么证,不顾耳朵后面的反应,于是抑郁复发了。
                学习功能受损也是表象,耳朵后面的反应是要提醒我,不要因为学习而造成内心的痛苦,或者提醒我一开始学习我内心的痛苦便开始挣扎起反应,不再压抑了,正是原来过分的压抑导致我崩溃抑郁强迫。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明白其内在的含义。我对它妥协了,认为我的学习功能真的受损了,于是我不学习了,我选择了逃避,但是我的内心在恐惧着未来,在恐惧着我是个没用的人,读书,可以让我拥有知识,让我不再是个没用的人。该死的矛盾又来了。
                我讨厌考试,甚至惧怕考试,每次到期末都要郁闷几天,耳朵要难受几天,因为那几天要看书要考试,不过我都坚持下来了。甚至这惧怕都是表象,我真正恐惧的是我自身自我评价低,自认没有用,是个废物,而现实太残酷,我无法接受。分析得也不对,应该是我面对这现实和未来的恐惧感就像我妈一样,强迫我去学习,强迫我去强大,强迫我去不得不做任何事情来面对现实!我不学习我就要被淘汰,我不学习我就落伍,我不强大我就要被人打败,我不学习我就会完蛋,我不学习世界就会末日到来,我不学习我就会死去。(我不会再像前几天那样那么理智的分析自己了,不再考虑完整,不再考虑工整,不再考虑文字多少。我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更符合分析自己的目标。太过理智是否会让人更不易找到内在的冲突矛盾???)
                我把它也归类于强迫症的一种。从去年7.8月到今年8月份左右,我基本克服了耳朵后面不舒服的感觉。我把它当强迫症一样顺其自然不去管它,它就消失了。当我想起来了我以前耳朵还不舒服还难受的,但是现在又复发了。我不会刻意去管它,但是它又是存在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不再说那些什么我一定会好 会怎么样的话,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在自欺欺人,我不管你了)
                本来我还想写一写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东西的,不写了,我找到我为什么要反感学习了:我面对这现实和未来的恐惧感就像我妈一样,强迫我去学习,强迫我去强大,强迫我去不得不做任何事情来面对现实!我就是被强迫逼出问题来的,我内心的恐惧——对强迫我做任何事的恐惧和反感依然无法克服。我很敏感,对基督板块的认识,又一个强迫人格障碍的养成场所就可见一斑。
                最后来个阶段性的大总结:我的核心问题是从小无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到现在依然自我评价过低,《没用》和《废物》是我的魔咒,让我害怕,让我恐惧。而强迫我做事情,成为了我心中摸不去的阴影,反感任何强迫我的事情。但是现实的问题就是未来人生的问题依然像强迫我做改变去强大一样摆在我的面前,如何去克服,成为了我必须去面对的。
作者: aspire    时间: 10-9-28 21:12
不错!

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1:16
   54# aspire
终于有人肯留言了,终于我不是孤独的了,呜呜呜呜呜
作者: aspire    时间: 10-9-28 21:29
不会吧,这么开心呀!

再给你留个个,加油呀,多给大家发些有帮助的贴.

加油!!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1:55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8 21:56 编辑

————————————————————————与神光的对话——————————————————
zjcczj132                                                                                                        10-9-27 21:29
神光,我在考虑是否要把关于我的性变态的内容去掉,因为我还是觉得这样的事是世俗无法接受的,毕竟我是一个犯过错的人,特别会引起女孩子的反感的。我没有必要将我的这种变态的令人反感的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和你商量下,因为我拿不定主意。帖子又没有隐藏功能。
神光                                                                       10-9-28 08:32
我欣赏你面对自己的勇气与自我探索的睿智,对于自我的解剖,我赞成在安全的范围内,不是别人反感与否,而是对自已的保护。在阳光论坛里,如果有人强烈反对你,那你就悄悄撤了,如果没有人强烈反感,那就保留下来,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另外: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起居,才能是个正常人。夜间不要太动脑筋,假如那是你对自己极大的兴趣,无法抑制,那就去探索。如果纯粹是治病,方法欠妥。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zjcczj132                                                                           10-9-28 10:23
是不是纯粹的治病我也不清楚,虽然我早就没有了抑郁症状,虽然还有强迫症状,但是我知道我这不是病,是我的内心还是非常的不稳定?我内心世界的不健康?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不知道怎么说了。我只是想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起来。能更好的面对世界。和强迫抑郁还有人格障碍无关,这些也都是表象,内心的世界才是其内因和根源。内心世界的强大才是我的最终的目标,强迫抑郁还有人格障碍只是附带着解决的。内心世界的弱小才是问题的本质。
         你说得对,正常的起居也是一个人正常的标志,问题是现在我一个人住,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就怕又开始想七想八的,无聊着还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思考,发帖,讨论。我原来打算给自己设定个期限,在回家前的这个月内分析自己,改善自己的内心,以后我就能面对生活了。现在我知道,给自己期限是不恰当的,我们的思想无时不刻都在运转着,无时无刻不在作出着调整,改变自己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一书定乾坤、一思想改变全部的。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累积、不断沉淀的过程。思考是一种人生生活方式,我将一直思考下去。
      你的意见是中肯的,我会考虑晚上不休息那么晚、不想那么多的,这两天晚上都发帖到很晚,休息得也不好,早上醒来就睡不着了。你不提醒我不会从这个方面意识到的,因为我的思想 已经被另外一种思维占据了,反正一个人,早晚无所谓,白天上班最近也很闲,而且睡多了还容易引起情绪低落。我想害怕情绪低落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就像前几天我写的《念头》里的突然情绪低落感觉世界崩溃一样,我多少会害怕的。我知道了,所以我会面对会去适应他的的。谢谢你。
        还有在论坛范围内我是安全的,没有人对我恶言相向,也没有人表示对我的反感和鄙视,我就当做我是安全的,这些内容我不再更改了,希望能给后来人警示吧。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犯错了,可是我还是不知道如何能减轻自己的内疚,宽恕、原谅自己。因为这罪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平时可以不想,但是一要想到这些事情,还是会内疚,还是不能原谅自己。
       还有,我打算把我们的短信对话发到我的帖子中去,不知道行不行,我还是征求下你的意见,因为这是你和我的隐私,是群内短信。虽然我以前干过这样的事,没有征求你的意见的情况下讲我们的对话内容发到了帖子了。我道歉。
神光                                                                 10-9-28 12:59

在这个论坛里最最关注的还是自己,你在这里解剖自己,探索自己,反省自己,把这一切当作自己最为宝贵的心灵宝藏。所有的行为都有心理根源,思想没有罪,没有给别人带来客观的损害就没有罪。我们抑郁了焦虑了强迫了,只是对我们适应不良的警示。换一种方式或者多尝试几种方法,人就舒服了。假如你认为我们的站内短信对你的成长有益,那就放在有益的地方吧。

            神光的意见我总会慎重考虑的,往往都是非常中肯的。因为我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咨询师,她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而且也非常的无私,乐于助人。她经常给大家提意见说到释放压抑的情绪时,我都深感认同,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开始都病得自己都感觉莫名其妙的。别人说什么都很难听进去的。对有些初次发病的朋友感觉真的是无能为力,你讲什么我估计都听不懂,唉,还是建议大家多看书,多思考啊。
             扯远了。我还想说的是,在人生的旅途当中,能有一位良师益友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需要这样的专业的帮助。
             接受她的建议,20分钟后关电脑。准备睡觉。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8 22:12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9-28 22:14 编辑

————————————最后今天最后再发言,号召大家为论坛捐款————————————
          下午我去邮局寄了200块捐给论坛,钱虽然不多,尽我绵薄之力吧。我觉得论坛对我的帮助非常巨大。我坚信论坛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的。
          同情大家痛苦的遭遇,同情那些前赴后继的后来者的遭遇,就像同情自己一样。绝对还有更多的人来到我们的论坛加入我们的行列。因为这个世界的悲剧很多人看不清,而且还在继续上演着。
          我的改变我自己清楚。我一向是个吝啬无比的人,面对乞丐我都很少心软。我甚至觉得我经受的痛苦比他们还要多,我过的日子比他们过的还要痛苦,他们不值得我帮助。但这次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我做了。我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9-29 11:43
下午3点的火车,要准备走了。这几天可能都没时间思考问题了。
        生活,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生活,心理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社会的适应不良。纯粹为治病而分析自己,是不可取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过上幸福的生活。生活第1,分析第N!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9 17:19
——————————————————————痊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很多人口口声声的宣告自己好了,已经痊愈了。呵呵。但是他还是在不停的做着伤害自己和亲人朋友 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自信,自尊,害怕被贬低,鄙视。所以为了我们可怜的自尊,我们欺骗、安慰自己,像阿Q一样,披上那层虚假的外衣以确立自己的存在的意义。都是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我们要防止被伤害。因为被伤害了的感情让我们痛苦,恐惧。
         我深深的迷上了这种对人的情感的感性的反应,恐惧,痛苦和欢乐。他是那么的复杂,却在背后有着深刻的规律,这规律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思想。正确的认识这些规律,让我更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让我明白哪些是我痛苦的根源哪些又是我无法摆脱的和可以理智面对的。这样做真的能减轻我的痛苦。因为我不再用旧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了,也许这就是进步、这就是痊愈的路上。
         看到论坛里有些人是为了亲人而进论坛,和被亲人而伤害,深感同情,却又感觉无能为力。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思想,甚至是自己的亲人,孩子。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然后通过自己的改变潜移默化的让周围的人发生相应的变化。沟通是关键,认同感也相当重要。让对方有认同感,才能接受你提出的对他来说“新的思想”。如果你有强烈的愿望试图去改变一个人,那么你就是在等于控制别人,没有人愿意被控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你成功的控制你的孩子的时候,你也是在伤害着他,你在改变一个人自然而然的生长规律,你剥夺了他成为自我的可能。如果你成功的控制了你的爱人,他能明显感受到你的控制,最终都会有反抗的一天。我们不是神,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世界,我们甚至无法完全掌控自己,只能部分的掌控自己。但是我们可以适应。适应不同的环境,适应不同的人,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强大的武器!这种适应并非是被动的适应,而是积极主动的,因为生活是我们经历着的并且创造着的。         
         人生只有一次,时间也如流水一般飞逝。这是我深刻体会到的,坐在火车上总能听到别人说难受,要枯坐十多个小时,我在想,其实人生真的就这么一回事,一晃眼就过去了。等到了你要下车的时候,想想,哦,要下车了,十几个小时前还在感慨时间好难熬,现在才发现时间过得好快啊。等我们老去的时候,想想,哦,我已经老了,时间过得好快啊。我写这些关于时间的并不是提倡大家珍惜时间什么的,因为这样也许会引起你内心的反感——甚至是无意识的反感——又来一个说教狂。我只是将我新的感悟(有自己的感悟才能进步?)写了出来,写给自己看的,帮助自己同时,也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这是最好不过的。
         孩提时听够了大人教育我们 的那些真理!反感那些真理,因为大人无视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否接受真理,总是拿真理来压迫,逼迫,强迫,伤害我,一次又一次的。真理是永恒存在的,但是在某些不恰当的被运用的时候是可以带给人伤害的。只有当我的内心有了认同感,不排斥,不反感才是我真心喜欢和接受的真理。
         回家这几天人轻松得都不管手机,不想现在是几点,累了休息,困了就睡觉,抱抱孩子。虽然耳朵后面还是有些感觉,虽然以前的思维还是 在强迫着我,让我轻微的焦虑着,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很轻松。
         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我不可能今天是个老实内向的孩子明天就变成一个口若悬河的人,发展是一点一滴的在变化着的,有时候不自觉,有时候又能感知到。所以走出新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燥不得。
          我心中的痊愈应该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内心的所有想法统统梳理一遍。能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一切,能正确的审视自己的内心,不再伤害自己和他人,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痊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活着,有尊严的活着;活着,自由自在的活着;活着,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
          痊愈了自然是一个正常人了,可正常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感觉他们其实和我们每多大区别。我们只是陷得太深,想得太偏了。每个人都有不足,都有烦恼!太追求完美往往也成为了烦恼。烦恼太少也是烦恼。
          一个正常人也会伤害别人和自己。一个正常人也有烦恼,一个正常人也有压力,一个正常人也会难过得哭,一个正常人也有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有烦恼,只是他们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内心世界是稳固的有自信的,能自我调节回来的,而我们则是过度了,需要药物控制了的。区别大吗?真的不大。
          我也有优势,我会反思,我能思考,我能将我的问题思考更透彻,不再偏激的看待自己和世界。我下次在面对时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了,而那些所谓的正常人,搞不好就有可能步我们的后尘。
          没有没意义的人生,只是我们还没找到。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0-9 19:55
写得很好。更喜欢看你自己的故事。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0-9 20:19
楼主现在还有很多痛苦,觉得还没有挣脱出来。就像你所说,就是正常人健康人也一样会有烦恼,那些你觉得很快乐的人他们也有不快乐,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很喜欢你签名档的话,你是很聪明的人,抓住了心理治疗的本质,聪明的人对痛苦敏感,对痛苦的记忆深刻,但是一旦开悟了也许好得更快。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苦难等到过去以后会是财富,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没有人是废物,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宝石。别伤害别人,别伤害自己,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
作者: 波波    时间: 10-10-9 22:33
这些帖子挺不错的

加油!!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0 16:5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0 17:09 编辑

62# 法国梧桐
       谢谢法国梧桐的鼓励和支持,真的很感谢。还有感谢你对我的欣赏。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欣赏,我从小就没人欣赏我,鼓励我。虽然我知道这是我的杯具,我希望我能克服,但是你的欣赏仍然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非常非常的开心。
       我承认我还有很多痛苦正在承受着,比如,工作,子女教育问题,未来的生活的问题,这段时间我都是将这些问题暂时的搁置不予考虑,先想着梳理自己的内心。然后能逐步的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这些问题还和我以前的思维模式有关系,因为以前的我影响着现在的我,决定了将来的我。也许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还是要靠解决内心的软弱无力来入手。因为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而作用在自身的。面对旧有的困难时我用新的观念和理论来看待它,用新的行为方式来克服它。问题是我觉得自己还很弱小,还不够强大,还需要继续的学习,学习如何让内心强大起来。
        我错了,其实你说的痛苦还是指以前的模式对我造成的痛苦。我将这些指向为了对未来的恐惧。不得不承认改变一个人,特别是改变一个痛苦的人的难度是多么的巨大。我一个人独自痛苦孤独了那么多年,不被人理解,默默的坚持忍受着。直到进入论坛才让我真正的勇敢的面对起真实的自我,才让我能系统的思考人生问题。光看书在那里想是没有用的,如果不经过意识的加工成型,不表达出来,如何才能体现个人的精神所在呢。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变化变得系统性、连续性呢。如何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蜕变呢。如何能让真实的自我回归,接受自己,爱自己呢。所以发帖子表白剖析自己对我而言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还是没能无条件的接受自己宽恕自己,我已经不刻意的去追求这种完美的接受了。我尽量让自己接受自己吧。
          人的思想总是有其局限性的,我的出生成长的经历影响着我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我承认我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于是我要不断的学习让我成长起来。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今天在图书馆借到一本《谁在强迫我的人生》孟刚著。他也是向许世钢一样从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这本书也许会很有启发的意义,和许世钢的帖子一样。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0 17:06
这些帖子挺不错的

加油!!
波波 发表于 10-10-9 22:33

也非常感谢波波对我的的鼓励和肯定,非常非常感谢你。你的欣赏也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非常非常的开心。加精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我刚刚开心激动了好一会。非常感谢论坛给我个人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可以放心的释放自己的地方。也感谢那些默默地关注我支持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救,每个人都有我们存在的意义的。加油!
作者: 真之    时间: 10-10-10 18:18
很好,很强大,顶一下,努力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0 23:09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1 00:03 编辑

66# 真之
谢谢你真之!衷心表示感谢!
————————————————《科学精神》————————————————
第一章    何谓科学精神   1
        何谓科学/1
        何谓科学精神/6
        科学史上的科学精神/8
        科学精神是人类多元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16
        科学精神的内核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18
        科学的全球化前景/25
        科学精神的培养/28
第二章    相信有序     31
        相信世界有序是科学工作的基础/31
        有序与无序/35
        对有序的认识和有序的理念是人类特有的/43
        科学精神的有序以存在为前提/44
        有序和无序的辩证关系/46
        世界的有序性是科研的前提/48
        有序性和因果性/53
        有序性不等于没有活力/54
        有序和无序的相互转化/55
第三章    相信世界可知
        在认识上科学与常识、宗教和艺术有所区别/58
        文本与世界的关系/66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72
第四章     经验实证传统  77
         什么是经验实证/77
         霍金、培根、伽利略、波普尔与休谟/80
         理论与实践、模型与世界的关系/87
         古代中国有没有实证的传统/95
第五章     逻辑分析传统  99
         从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说起/99
         科学理论结构的三个重要品质/102
         什么是公理化数学和分析哲学/110
第六章     科学的非正统性  115
         正统与异端、教条、求真/115
         一部科学史是异端不断取代正统的过程/118
         非正统性的创新与科学研究的阻力/126
         科学精神和唯科学主义在中国/131
第七章     科学精神与自由   138
         自由与科学、自然、社会/138
         什么是内在自由、外在自由/141
         你理解科学与社会吗?/146
第八章     科学精神与民主  150
         先谈谈科学精神的前提——平等/150
         科学精神与民主、自由观念/153
         自由与平等冲突吗/160
         权利是一种机会、一种资格/162
         科学精神与公众/164
         民主制度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167
第九章     科学精神与文化   173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173
          科学精神与宗教/174
          科学精神与艺术/178
          科学精神与伦理/185
          科学精神与教育/189
          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196
第十章      科学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 206
          你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吗/206
          科学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210
          发展是在创造资源的良性互动中形成的和谐/216

           也许大家会很奇怪,为什么要将与心理学无关的东西写出来。而且是如此晦涩难懂的理论性强的东西。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心理动机。然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人性的不尊重,对人的不尊重,我有表达我自己思想的权利和自由,教育者们为什么、凭什么打击我的思想和行为自由?为什么他们不能以宽容的 态度来面对不同的学说和意见。看不惯的一律打压封杀。也许是封建余毒思想的残留,也许是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够。也许是教育者们的思想觉悟没有到达爱的高度。
           我们需要被尊重。举个例子:我堂弟大夏天的光膀子到大太阳底下去晒太阳。叔叔看不过去,恶语相向。当时我就很敏感阻止了叔叔,我认为堂弟自然有他大热天晒太阳的理由,他解释道:我这是因为身上汗太多不舒服,想把衣服晒干穿起来舒服。
            无论这个理由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个人的选择和意愿。叔叔的不理解使得他恶语相向,而堂弟 因此感觉受到了伤害而与父亲顶嘴。这都是不尊重他人带来的恶果。被他人尊重是我们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推而广之,我们的童年的那些被教育者斥之为荒唐的行为背后,有多少是因为如我堂弟那样的天真和单纯的心理动机?有多少错误是被理解和可以被大人原谅的?因为我们的错误的行为而受到的惩罚从来没有被原谅过,所以我一辈子都不原谅自己,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原谅的,所以内疚、痛苦伴随着我成长。或者说大人对儿童的不尊重,而恣意干涉一个儿童了解世界构建自我的过程,打乱了一个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精神世界的生长发育过程。从小未受到尊重,自我就会产生我是一个不值得尊重的人而变得不自重、自尊。这种不自重不自尊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证明着我的低能。使我们越来越不自信,自我评价越来越低,最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用,然后就掉进抑郁里或者产生别的心理疾病。
             我这里描述的只是很片面从自尊的角度来分析自己,而实际上的心理过程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只能起一个简单的概括性的作用,而从别的(如:没有安全感,轻蔑儿童等)角度来看待我们的问题,我相信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童年,家庭是自我认知(或人格)形成的基础中的基础,我们现在的认知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有时候我们甚至都已经忘记了我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怪念头,实际上这些念头都是有根可循的。
              扯得太远了,因为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心理动机这一句话而想到了自己而说了很多,我的思维就是这样,想起来某些东西的时候就会一直写下去,就好比灵感一样。有时候你想写都写不出来的。
              我还是解释下为什么要把《科学精神》的目录写出来,1.我现在经历的是一个新的构建自我的过程,一个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我觉得对我而言有帮助。2,我们天天和科学做伴,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每一次思考带来的收获都是新的。同理对周围的事物的司空见惯导致我们的思维僵化住了。3.这本书是晦涩难懂的。而我一直很怕这样的书,看起来头痛不已,但是我还是大概的看完了,粗略的了解了下书中的内容。就这样丢下了我会遗忘的,所以我还了书以后还是决定再借回来。我要再消化消化。而这个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我的一个思考过程一个意识加工的过程。所以我要写出来,将知识固化,真正变成自己的。然后和大家分享。分享如下:
              P3 科学可能包括三大方面,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这都应该叫做科学。一般容易把理论认作科学,在理论之外会多会忽视,其实应包括这三大要素。
              P3  科学从远古到今天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近现代突然产生的,是慢慢演化的。在远古时候,关于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人的知识都是混在一起的(世界观?)科学,巫术,宗教也没有发生分化·····后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渐渐从对象、方法、手段、目的、表述方式等方面,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开始分道扬镳,有了各自所属的领域(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些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产生的不同结果?)。。。。。但从文化来说,科学与非科学共同组成了我们人类的精神文明。
              P4  如果给伪科学作个界定,简单地说就是,出于各自利益动机,明明不是科学,却硬要宣传是科学的就是伪科学。
              P7 科学精神是科学(自然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秀传统和生命线。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一说:第一条是公有性,第二条是普遍性,第三条是无私性,第四条是有组织的 怀疑主义。竺可桢说过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利害。
              P29科学精神主要包括7个方面:相信世界有序、相信世界可知、经验实证传统、逻辑分析传统、正统与非正统性、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前两个方面主要从科学认知来说的,是科学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中间三个主要从科学理论来说的,是科学理论的品格和保证;后面三个是从科学主体来说的,是科研主体的精神和气质。当然这里的划分是比较粗略的,实际过程中,科学精神的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科学认知、科学理论和科研主体三者之中。              
               P35 所谓有序,一般认为是指事物内部的要素或事物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运动转化;所谓无序。是指事物内部各种要素或事物之间混乱而无规则的组合和运动变化。有序与无序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形成事物的秩序。
               P41  有序作为一个非常独特的观念,不仅存在于科学研究中,还进入到宗教、艺术、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可以说有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概念。人为什么看到杂乱无章觉得不舒服,但是看到世界井然有序就觉得舒适?有序对应的是确定性,有确定性就有安全感。人们对于有序的”好感“可能和人本身的生存状态有关:外界的有序以及自身行为的有序,才能感到安全。有序是人获得自由的前提。
               好晚了,明天继续。这本书虽然号称是写给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看的,但是我觉得其内容丰富,理论高屋建瓴,值得一看。给人迷茫的思想带来清新的空气。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1 16:24
昨天太兴奋了
————————————————《科学精神》摘要————————————————
P45   基本上宗教都会有个造物主。而造物主可以是不同的名字,如上帝,安拉等。但是对于世界有序这一点上基本上都是认为是造物主意志的体现。科学和宗教不同,科学不是以造物主为前提的,科学精神是以存在为前提的。
P53  世界是有序的,那么表现在认知上就是说可以从原因探知结果,反过来也是如此。牛顿力学如果不谈因果问题就不是科学的了。科学强调因果性,特别是近现代科学主要建立在经验实证基础上的,而经验实证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指出其因果关联的试验都不能作为科学知识。因果性有两种主要形态:决定论和概率论。
P54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与科学强调的因果性有所不同,一方面,佛教的因果报应强化了人们对因果性的认识,使得因果性观念深入民心,另一方面,佛教的因果报应又超出了科学的实证水平,即科学并不能证明其存在与否,它超出了我们理性能力的理解。
P58  科学精神第一原则是相信世界有序,第二原则是相信世界可知。
P60  虽然宗教和科学一样,都通过人的理性来认识世界,并相信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宗教是通过人的理性来理解神性,理解造物主,由造物主来告诉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人首先是运用理性,去理解造物主,与神沟通。可以说,宗教的可知是对神的意志的感悟和理解。
      在人的理性这一点上,宗教讲求理解,感悟,是信仰为先的。“信仰以便理解”,把信仰作为理解的前提。......可以说人的理性和人的能动性在宗教信仰面前完全是屈从的,都是围绕神的意志而来的。
P61  不少科学家信仰宗教。例如,牛顿、波义耳都是信教的。......应该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既有科学精神,也有宗教精神。
      如果从宗教改革以后来看,很多有信仰的科学家多是把宗教放在了伦理的层面上来看的。他不把宗教的神看做是一个绝对的造物主,一个终极存在的神。而是把宗教理论变成了伦理理论,在伦理范围内接受宗教。
P62   艺术拥有独特的表达、认识世界的手法,比如说水墨画、油画、雕塑、建筑、诗、词、歌赋、戏剧、电影、交响乐等等各不相同。艺术具有宣泄情感的作用,但是通过深刻的描绘自然、或者社会生活,甚至是人的内心世界,以感性或者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也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
P66  简而言之,科学精神认为可行理论的真理性是相对的。有人说宗教有宗教真理,科学有科学真理。二者是不同的。科学真理从来都带有或然性或者相对性。而宗教真理往往是绝对的。在科学领域,真理永远是相对的,因此不可能形成科学原教旨主义。
P67  对于世界,为什么科学认识会是相对的。这要从理论和世界的关系说起
     几千年前,老子就有大彻大悟的说法,“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并不等于世界本身。不仅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即便是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P68 理论 就是通常说的文本。文本当然不等同于世界。
     文本是概念的组合,概念却是思维的创造。人类在创造概念时,不能论证文本和世界是相等的。从两方面来看:1.没法从世界推导出概念。......(2.要文本完备,纯粹就不能将世界的事情。如果讲了世界的事情,那么它就是不完备的。)
P71  文本和世界有关系。讲没有关系是相对主义,我们要和相对主义划清界限,讲文本和世界相等是教条主义,我们要和教条主义划清界限。文本和世界有什么关联呢?第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第二文本是人生活在世界中创造的,这个纽带就是人。人每天要和世界打交道,吃饭,喝水等,每天也要和文本打交道,阅读、思考、质疑、写作。所以,人就是文本和世界发生关系的通道。
P71  科学的真理度的高低就是世界同构度的高低。以数码相机作比喻,相机像素不一样,像素是什么意思呢?你拍照片像素越高,同构度越高,像素约低同构度越低。拍照片就是吧对象变成一个一个的点,点越多,那么喝对象也越接近,但是这些点永远不等于对象。点再多叶不等于对象本身。
     文本和世界的关系就是同构度的关系,科学理论的进展就是同构度的提高。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新的理论同构度高于旧的理论,这就是理论文本的进化。
P77  所谓经验实证就是用事实验证。在科学的领域,如果要承认理论是不是合理的,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时候,主要的办法就是通过实验。这是科学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即理论的任何导出陈述都必须与观察相符,能用实验检验,不能解释实验事实的理论应淘汰。
P78  马克思就有句很著名的话:“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P88  社会科学非常有意思。一边是自然科学理论,明确要和实验打交道。一边是宗教,明确和实验不打交道。在中间的,我认为就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如果要健康发展,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如果不能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那就是宗教化的。而且只会比宗教更坏,那是一种没有神的”宗教“ ,没有信仰和约束的”宗教“。它对人的思想危害更加严重。社会科学就处在自然科学和宗教之间,探讨与人有关的问题,包括了社会问题。
P94   科学的合理性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理论是可以得到绝对证明的。这一点波普尔比较聪明,他将可否证性。没有否证之前,我们承认相对合理。
P98   我们在社会生活层面适应科学词汇的时候,实际上包含了两重含义:第一要有根据。那就是科学精神的实证传统,需要经过实验或者实践的检验;第二 不能语无伦次,要有逻辑分析。科学进入到大众语汇中,其实是把科学精神加在了里面。平时,一些眼睛的事情,未必为实。实证传统要和一切装神弄鬼划清界限。要防止科学理论的异化,更要防止理论对人,对社会产生负效应,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通过实验。
P11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精神就是 求真  ,因为科学认为世界是可认识的、有序的,人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从这种没有穷尽性可以推出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旦是具有非正统性的,任何理论都是阶段性的认识,是相对真理。思维的 求真 ,并没有绝对的 真 。我们不断希望对世界的解释能更透彻,能不断推进理论向前发展,不断使理论逼近绝对真理,但却达不到绝对真理,这是因为理论是人创造的文本,它永远不可能和世界等同,文本和世界之间的差距总是填不满的。所以非正统性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和 求真  一致的。如果要坚持正统理论不变化,那么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更好的解释世界,再正统的理论也没有用,用一句话来总结上面所说的,就是:一部科学史就是异端不断取代正统的过程。
       暂时到这里,下面还有。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2 16:53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2 17:08 编辑

————————————————《科学精神》摘要3————————————————
      P96  任何社会都存在三个文化传统:民间文化传统、精英传统、和官方传统。
      P97  民间传统以日常生活、日常行为为载体的;官方传统是以信仰、理论等为其工具的;精英传统以精英的文本为传递。三个传统不一样。说中国文化缺乏实证精神,若用来通论一切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是不对的,只能讲,官方传统和精英传统的主流是这样的,绝对不能包括民间传统。.......
           正因为民间存在着实证传统,与日常生活联系,所以民间不可能被教条化。民间的教条化是受到来自官方传统和精英传统的影响。(我想作者是讲的文革吧。)
      P130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要使人具有创造性,具有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否则很容易变成教条的应声虫。永远按照一个方式讲话是无法超越前人的。.......从教育体制来说,通识教育就必不可少了。教育一旦允许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跨越。用盲人摸象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永远摸大象的腿,那他就只知道大象的腿,而不知道象牙、象牙鼻子等。通识教育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提出的,要在通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如果对通识了解不够,专业也很难钻进去,不能够产生新的、超越性的想法,要知道,想出一个新命题,然后把它展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P133   唯科学主义, 是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因为唯科学主义就是将科学理论当做教条来运用的一种典型立场,认为可行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这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属于一个领域的理论不能随便被运用到其他领域,.......科学理论都是需要条件的,需要接受检验。但唯科学主义认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我都是对的,把科学命题无条件的运用到一切领域。搞唯科学是错误的,错误在于绝对化。
     P141    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都已经成为了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宪法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自由的权利)
      P143   如果可行吧宗教解构了、消除掉了,对人类就是一个悲剧。科学解决不了信仰领域和终极关怀的问题,要防止科学对信仰领域进行不恰当的侵害。......科学不是必然反宗教的,宗教也不是必然反科学的,但是2者互相混在一起,就会造成互相对立。.......所以不能片面强调科学 与宗教的斗争,两者还要有妥协,要彼此尊重,不能互相干涉。
             何谓迷信?简单的说,就是装神弄鬼。科学精神是反对装神弄鬼的。科学和宗教可以相安无事,但是科学肯定是反对装神弄鬼的,装神弄鬼绝对不是现代宗教。......各种宗教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渐理性化的过程,即日益脱离装神弄鬼。但是搞邪教的还是要装神弄鬼,控制人的灵魂等。
        P146  一个具有较多科学精神的人,可以理性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会以比较理性的态度来追求发展。明智的人能够从外界获得很多自由。如果从人的社会行为来看,科学精神是我们认识未知事物的指引。(人对未知的事物普遍会产生恐惧心理,我是否能这样理解?)
        P147   对于历史上科学研究悲剧的原因,我总结的一个公式是:教条主义+权力。光有教条主义是不能造成悲剧的,因为大家都可以持不同的意见(的自由?)但是有权利的介入就不行了。父母有教条又烂用父母权,孩子就倒霉了。老师有教条又滥用教授的权力,学生就倒霉了。老师和父母的权力是很有限的,如果是公权力的话,就更不得了,地方长官、政府部门负责人或者国家领导人,他们的权力更大。
        P154   科学精神的背后就是每个人平等,它不但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
        P190   要培养一个有良知的人,这些都是必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原则还是很清楚的:人权、平等、自由、博爱、同情心。对于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既有同情心又有良知。良知是科学精神给的,同情心是人文精神给的。
        P191   教育分科往往重视了知识而忽略了精神。所以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要回到精神,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出发点,以人格的健全为出发点。(教育的塑造人格功能和传授知识的功能是并重的。)
        P206   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界定得非常好,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个提法非常精彩,非常深邃。
        P226   如果将人类文明比作一只迎着历史长空翱翔的大鹏,那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疑就是文明的双翼,同根同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个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类要发展,必须张开文明的双翼。
        P226   从选题到成书,前后历时3年,.......惟愿能发扬科学精神,读者喜闻乐见,有益社会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奋飞!......胡守钧
(作者胡守钧系复旦大学教授,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名人,因为他当年炮轰张春桥,被打倒成胡守钧反革命小集团,他经历的人生的苦痛折磨是我等所不能企及的。有兴趣可以当故事看看他的事情http://www.yhcqw.com/html/cqb/2008/417/084179543463JA81481F02BI43EI4CDA05.html。真佩服这样的人!懂得真理,却又敢说真话,敢坚持真理!)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0-12 18:32
作为女人,这些理论的东西我看不下去,楼主请不要生气
我喜欢看每个人自己的经历,遇到的具体人和事,像喜欢看故事和自传一样,这是我的思维局限,呵呵。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2 20:36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2 21:44 编辑

70# 法国梧桐
           呵呵,我一直以为你是兄弟呢。
           不喜欢不要紧,你可以跳过去不读啊。但是,理论作为我们思想的结晶,其存在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理论来源于我们个人的经历和对知识的学习,我想这对人的成长而言是有指导作用的。我们不正是利用各种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认识自己帮助我们成长吗?这种纯理论的东西,只要你真的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感受到了他们的存在,接受了他们,这些理论就能成为了你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思想都有其独特性,孔子都说三人行了,就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汲取营养。

——————————————————一——————个回帖的记录然后发散——————————————
            传统典型的中国父母,继承了我们的祖先勤劳,诚恳的生活态度,和蛮横无知的教育方法。他们往往不会鼓励,支持,理解和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父母夸奖鼓励过。导致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内心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我们永远不会满足自己,因为我们从小就没有被支持过鼓励过。他们给的关爱只是表现在我们外部的能力上,他们爱的不是我们的心灵,爱的是我们的外在表现出来的个人能力。他们以为外在能力和我们内在的心灵是一体和等同的,很遗憾,恰恰是一体的但是却不是等同的,反而不能区别对待的。外在的能力不是我的人,只能代表我个人和外部世界交流的反应程度,而不能和自我划上等号。外在能力只是我作为人而体现的本能。而心灵的滋养比外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
         我确信我以前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我们都需要肯定,这种肯定代表了父母对我们的赞成,支持,理解,这就是爱的代言。因为父母对我们的肯定是我们内心生存的必需品。但是父母对我们个人的肯定,转向了我们外在的能力上,让我们以为我们的能力强了就能得到爱了,让我们披上了虚伪的自我的外衣。其实我们永远的不到他们的爱,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爱过我们的灵魂,无条件的爱过我们,我们的被爱是有条件的,是以他们的肯定为前提的,他们肯定的确又是我们的外在的能力。他们没有真正像尊重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过我们的人格,我们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可以随意涂写,肆意改造。
         并不是父母不爱我们,当然也存在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都是父母爱的延续,生命的延续。他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但是有的父母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的成长经历或者说他们的抚育观念,导致了他们对爱的定义上出现了偏差。他们因为关心我们的未来,以为我们能力强了我们就会幸福就会开心了,所以过分关心我们的外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我们心灵的成长。这种不正确的培养方式,让我们感觉不到爱的存在。让我一辈子都在寻找童年缺失的爱。
         我相信人的本质上来讲都是为了自己的,若不为自己活着,若没有这样的心理动力,我们如何存活下去呢?这就是自利,个人的利益首先要能保证,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生存的必须品。自利不是自私,自私是自利过度,而一味的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自利不足,这样的人用利益交换童年缺失的爱。在明确了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以后,我会更加的为我的爱人,为我的家人而付出着,因为他们的快乐是我的依赖,他们能给我温暖,他们能给我依靠。我是为了我自己而想让他们满意的,不是纯粹把他们的满意当做我生存的全部意义。
         人要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了父母的肯定而活着。虽然这种为肯定而活着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在我们的潜意识内而不被发觉。从我了解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在开始摆脱过去的苦痛折磨。
         真实我是一个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他基本上处在人的潜意识层,我们平时难以察觉。我们的内心深处沉淀着恐惧、内疚、悔恨、自责和绝望。形成一种控制自我的巨大力量。——《谁在强迫我的人生》P179,我认为这可以很好的说明我们的疾病产生的根源。
         无条件的接纳自我,做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关键的步骤和信念。
         每一部走出神经症的历史,都是一部血迹斑斑的痛苦的心理蜕变重生的历程,许世钢,孟刚,露易丝.海,还有我,还有很多类似的人,看到他们我内心唏嘘不已。还有多少人要经历这样的痛苦,还有多少人正经历着深陷心理泥潭的痛苦。究其根源,从个人角度来讲,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从家庭的角度而言,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匮乏而使用不恰当的教养方法使家庭成为了心理疾病产生的温床。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心理学知识的不普及导致人们忽视心理卫生。从个人生理角度而言,确实存在家族遗传现象。
          心理学有着和自然科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很难具体量化起来,统计,归纳成为了主要方法。甚至还要夹杂着个人的猜测。但是却又是很难证明的东西,难就难在了这是人的大脑的思维过程。这种非直观性和难证明性,往往导致了人们对心理学的不信任不理解。因为能认同无条件的接纳自我,做真实的自我这样重要的思想是受到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制约的。就好比2个不同的国家的人在进行对话一样,我说我的,他说他的。但是我坚信只要下功夫,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潜能。
           很多朋友说:我没有读过大学,没有你们的知识丰富,没有能力读书,不是块读书的料。所以就可以不用去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用提高自我的认知,无法改善自己的内心的痛苦。我接受这种理由,我也理解大家。因为每个人都有给自己的定位,你就是把自己定位在了我没有读过大学,没有你们的知识丰富,没有能力读书,不是块读书的料这上面。有没有想到做一定的突破呢?突破自己原有的自我定位,多学习点知识。
           也许大家奇怪我为什么苦口婆心的劝大家,因为我觉得自我调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痛苦的减轻,必须面临着自我的华丽转身。这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不通过系统学习是很难取得的。(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并不适用每一个人,对于想深刻改造自己,想摆脱痛苦的人值得一试,痛苦的人不但包括活在神经症里的人,也包括已经走出神经症的人,甚至可包括没有走进神经症而面对生活痛苦着的人。思考痛苦的产生。能让你减轻痛苦。得到心灵的升华。举个例子:周国平写的《妞妞》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看得我眼泪水直冒停都停不住,呵呵。当人生的问题来了,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我们的思想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是人生中最值得依靠的力量!)
          是不是我也有这种读书的情结在里面。我想这种读书的情结是深刻存在在我的内心世界的。儿时母亲逼迫我读书,我不可避免的要去分析为什么要读书,也得到了接受了知识有用论的结论。今天我要更深化我的理论: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知识,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用知识,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不是为了功成名就。学习就是为了自我的提升,为了自我的发展。
          到今天我还在为学习的问题烦恼着,我的学习功能受损了。这个问题继续客观存在这,我相信会有解决的一天的。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对未来的恐惧,是建立在看算命的书,产生的不利于我的结论的,而且更是建立在童年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正确的自我认知上的。如果我从小就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人,我会去在乎那些书上怎么写的吗?一个人的思想具有连贯性,正因为我从小对自己的评价低,而导致了我会接受算命书对我的评价。人任何的选择都是有其心理动机的,我受到了从小自我评价低的影响而选择了接受算命书对我的低评价,尽管明明知道算命书上说的很多都是明显相互矛盾的,而我选择了忽视。尽管是半信半疑,那也是一种接受。
          以科学的观点来看,无法证明的东西,无法用实验来证明的东西就是不科学的。尽管这些算命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祖先观察世界而得到的,是可以自圆其说的,是以理论的形式而长期霸占着中国人的思想的。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4 14:08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4 14:11 编辑

————————————————————疼痛的心身医学————————————————
摘自《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第十九章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经验,任何组织因伤害而引发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或者情绪的反应,就可称为疼痛。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常伴随各种疾病,造成患者的身心不适。“痛”是末梢痛感受器因物理或化学上的刺激,经过神经系统传递都大脑皮质时感觉到的一种神经生理现象。疼痛对患者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疼痛意味着机体有损伤,这种损伤多为躯体组织有损伤,也有可能是精神性损伤,所以疼痛是机体有损伤的信号。二是疼痛时会引起自主神经反应、情感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行为反应,这对机体是一种保护反应,提醒其去主动求助治疗。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1979年对疼痛所下 的定义是,躯体组织有实际或潜在损伤时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这个定义是疼痛不仅包括神经系统不容传入讯息的病理,也包括不愉快的情绪感受,而疼痛的产生并非完全源自于组织损害。若疼痛来自外周痛觉感受刺激,就称为痛感受器疼痛(nociceptivepain),若疼痛来自周围神经,脊髓后角,脊髓或脑部某些部位受伤害(如牵涉到疼痛传递的路径)则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上述两种疼痛大多数是同时并存的。另外一所谓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 OR CNS pain),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引起的疼痛,中枢性疼痛往往与外周痛感受器刺激与否有关,或者仅有些微关联,而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异常兴奋或抑制有关,临床上则表现出迟发性的疼痛,疼痛阈值降低或对于一些无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痛”依个体的意识、注意力、认知、记忆以及情绪等心理因素,而有不同程度的痛觉感受,影响其对疼痛的耐受性及反应、处理态度及医患关系,因此“痛”也是心理现象。
       二、疼痛产生的机制
    (一)疼痛的生物学机制
    (纯生物学概念,不打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了看看)
    (二)疼痛的心理动力学机制。
     佛洛依德将疼痛定义为因失落或受伤而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Szasz认为疼痛是由于实际上的或想象中身体可能有受伤或失去的威胁感而引起的。
     Engel以心理动力分析的观点提出以下的理论:
     1.痛会警告一个人的身体的损害和危险,因此痛在个人的发展中对其环境的了解,尤其是与如何从危险中自我保护的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这些痛经验可能会被“登记”而存储在中枢神经细胞内,而形成所谓的“疼痛的记忆”,而会影响到以后痛的产生和认知。
     2.痛与个人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个人在儿童时期和其重要关系人的人际关系有密切联系。从婴儿时期开始,因肚子饿而需要母亲照顾,就会产生难受的感觉(即痛),而这种感觉使他发生哭泣以引起母亲的注意,因此痛 的感觉,直接或者间接与所爱的人的安慰及期待有关联,而成为一种甜蜜的快乐,或与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期待感。
     3.儿童早期的痛与惩罚连在一起,当小孩子做错事被惩罚而感到“痛”的时候,他的罪恶感便会相对减轻,这样“痛”的症状渐渐成为个人抵消他罪恶感的一种潜意识心理机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自虐成瘾???)
     4.痛与个人的攻击性有关联。当小孩子把他的攻击性加到别人的身上的时候,他会被惩罚而产生痛,便会产生如何抑制自己的攻击性或反感,这样当个人在某些情况下,产生攻击性行为和难以抑制的时候,便会产生痛,而减轻因他的攻击性而产生的罪恶感。
     5.痛和怕失去敬爱的人的心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当他对他所敬爱的人存在某种矛盾的心理(如爱、恨)时,而有攻击性,反感,以罪恶感或怕失去他们的感觉时,痛的产生便成为其罪恶感的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同时用他的痛苦减轻其失去所爱的人所产生的心理上的痛苦。如同其所敬爱的人有痛的症状,他个人痛的感受是为了减轻其罪恶感的认同作用。
     6.痛往往与性欲有密切的关系,痛对某些人来说是会引起性兴奋的原动力,有些人会给对方施以某些方法甚至达到残忍的程度,有些则需要对方给予痛才能达到性兴奋。在每个人的意识下多少都有这种心理因素的存在。(第6条我无法理解。虐待别人或者是被虐待而得到性兴奋可以理解,而虐待别人是给予他人痛,不是给自己痛,自身的生理上的痛才是研究的对象,而且为什么是以痛的形式表现的,而且以原动力的形式是不是太片面的提高了痛的性兴奋动力性?我想他说得还是不够具体和完整)
        (以上说讲的应该是身体上的能感受到的疼痛,而不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的那种痛苦感,往往我会把这二者混淆。打上来思考的过程中,这种混淆让我迷惑。)
         (而躯体上的痛苦往往伴随着我们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必须要对其做一定的了解,以缓解精神上的和躯体上痛苦)
作者: 神光    时间: 10-10-14 15:53
本帖最后由 神光 于 10-10-14 16:10 编辑

小小提示:健康的心理不是将自己完全引向理性。墨清有一句名言:生活教会了我思考,思考却没有教会我生活。健康的心理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请爱护自己的心。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4 16:43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5 08:03 编辑

——————————————————————————谢谢你神光————————————————
             谢谢神光的提示,我明白神光的担心,担心我太过于理智,而压抑自己的情感,我想我不是真的全部在抑制我的情感,我现在在做的,虽然很多是在打出来很多的书本上的东西,我只是希望我能通过学习,学习思考人生,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定位,自我的转变也是需要方向的。我需要用这些看起来枯燥无比的理论来完善我自己,丰富我自己的内心,理解得越多,越明白,不糊涂。我稀里糊涂,混了二十多年,我混够了,我不想再这样混下去了。而且现实的生活的压力是始终存在的。
       我的内心我还是潜意识的认为我是一个孤苦伶仃,没有一个安全的依靠的人,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我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不理解我,妻子不理解,我必须做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赞同自己。我现在在做的是重建我的信仰世界,我在寻找我值得依靠的。也许理性的成分是多了一点,但是我也没有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了。而且我明白理性是无法取代感性的。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只会思考的机器。
        我也有我的生活。可是我一直不愿意说自己现在的生活。这是否让你觉得我是在用理性代替了感性? 我不愿意说,是因为我还是觉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等我看够了这些书,那天自己觉得成熟了的时候,自然能更好的面对生活。或者那一天,我更换了工作,不能确定还能像现在一样的思考了。所以我现在还是有紧迫感的。
        而实际的情况是,通过对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对理论的学习,对理论的学习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自己。我现在已经发生了不少的改变,我明显感觉得到的,所以我将坚持下去。我还是有方向的,我不想像以前一样过得迷迷糊糊没有方向感。
        我没有丧失作为一个人的感性,我仍然在爱着在恨着。
        谢谢你的关心。
        是否我太偏执?而我仍不自知?
        你的意思是,可以通过爱自己使自己获得依靠和力量?你的怀疑和否定,让我感觉很难受还有迷茫,呵呵。
下班了,回家陪老婆带孩子了。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5 10:47
————————————————————疼痛的心身医学(二)————————————————
摘自《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第十九章
       三、疼痛与精神疾病
       有些精神疾病会以疼痛来表现,或伴随疼痛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转换症、疑病症、诈病、疼痛症、分离状态,甚至是精神病。大约30%难治性疼痛的病人的(有?)焦虑症、1/3~1/2的慢性疼痛病痛的焦虑症状来自于身体功能的障碍,对自我的感受或对照顾者的依赖。躯体化障碍是无法找到相关的器质性因素来解释病人的疼痛,慢性疼痛的病人约5%~10%属于躯体化障碍。
       DSM_Ⅳ(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4版)对疼痛症的定义: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症状导致显著的社会、职业功能障碍或明显的挫折感;心理 因素对疼痛的产生、持续、恶化及严重程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使有器质性病变,也无法充分解释所呈现的疼痛或伴随的社会、职业功能障碍。(此理论好像深深符合我耳朵后面隐隐作痛的症状的表现。我以前一看难懂的理论书后面就有感觉,现在只要想到我耳朵后面还会有感觉它就真的开始有感觉,而且控制不住,只有我遗忘它的时候才能消退,一旦我意识到,它又会加强。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没有去过医院做过详细的检查,我能明显意识到耳后疼痛的症状与我个人的心理状态积极相关的。难道真的是疼痛症?)
       疼痛症有不同的名称,如心因性疼痛,躯体化疼痛症,及疼痛行为,由这些名称放映出病人的症状混合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某些特质,来强调疼痛的症状而吸引别人注意及造成功能障碍。(说的不就是我的学习功能障碍吗?)
       失眠、紧张也会造成疼痛,一般而言,假如不能有至少5小时不间断连续的睡眠,或有慢性疲劳就容易出现肌肉疼痛。深睡眠期——第4期的不完整可能使肌肉无法放松,造成肌肉酸痛,关节痛以及全身疲劳的感觉。
       四、疼痛与心理因素
       1)疼痛与抑郁
       疼痛与抑郁是临床医师在每日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两者可能同时产生,或相互影响,如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情绪。回顾文献,慢性疼痛病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约占5%~87%。
       另一方面,抑郁症可出现慢性疼痛。多项研究显示,抑郁症病人抱怨慢性疼痛困扰比例约在15~90%之间。疼痛部位以头部最多,另外较常见的有背部、腹部、胸部、关节及四肢。抑郁病人对疼痛的易感性比一般人高,也就是说同样的刺激,一般人感觉到的只有轻微的痛觉,而抑郁症病人则觉得比较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除了中枢疼痛阈值下降外,就行为层面而言,可能因素为对疼痛因应调试的策略能力较弱或缺乏。
       学者们也尝试从生化学,药理学角度来阐释两者的关系,如抑郁与疼痛皆可因抗抑郁剂的给予而改善。以三环抗抑郁剂为例,其止痛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生物化学理论,就不打上来了)
       2),疼痛与焦虑
       任一感知都和情绪相联系。痛觉也是一种感觉,它总是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相联系,并且常伴随逃避行为。实践证明,积极愉快的情绪使人们对有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对疼痛刺激耐受性升高,因而不易感觉到痛。实验研究发现,焦虑时网状结构上升激活系统活化,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的觉醒程度和对同觉的敏感性。此外,焦虑时伴有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递质释放的增加,后者可使痛觉系统活动增强,降低痛阈和增痛的感觉。因此凡是能降低焦虑的方法,如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可降低疼痛。
       3),疼痛与人格
       疼痛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大体上一部分是因为所谓“人格”很难下清楚的定义。也许最简单的定义是:明显的个人特质之总和使其行为与他人区别,不随时间或情境变化,也可以被预期属于某些人惯有的行为模式。过去研究发现,外向型性格者对实验性引发的疼痛耐受性较高。据Bond采用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研究认为:疼痛的体验与神经质维度有关,神经质的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疼痛体验;疼痛行为与内外向维度密切相关,外向性格的患者易产生疼痛行为,如服用镇痛药。较近期一些研究对404例50岁男女患者,且在患者60岁及70岁时随访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MPI),发现背痛者在神经质特质——疑病、歇斯底里、抑郁有较高的分数,而那些在后来随访时才出现背痛者的第一次测试并无上述情形。此结果显示MMPI量表所突显的人格特质是疼痛出现后才有的,而在疼痛的出现前并没有这些特质。
作者: 神光    时间: 10-10-15 12:54
爱自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无论自己做出什么都可以接受。爱自己的心,如同爱婴儿吧,察觉她的哭她的笑她的忧伤与不满,这些和枯燥无比的知识没有关联啊,是吧?相信自己是可爱的,不去附加任何条件就很可爱!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6 11:28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7 07:40 编辑

——————————————————————忏悔——————————————————
           爱自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无论自己做出什么都可以接受。
       这听起来好像不太现实,如果我犯了罪,杀了人,我如何能接受自己呢?同理,我伤害了别人,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但是这个谴责不应该是我自己无条件接纳我的阻力。
       请允许我的内心有小小的瑕疵,也许我真的是一个有罪的人,承认自己的罪也许更能让自己解脱。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我。接纳的,和爱的也可以是不完美的自己,是一个有罪的自己。做真实的自我,而真实的自我也可以是一个不完美的自我,一个有罪的自我。
       良心让我受到谴责,让我不会再犯如此沉重的罪恶。我不知道该如何、该向谁请求宽恕,主啊,我向你忏悔,我请求宽恕。
      谢谢你神光
——————————————————————————————————————————————
       下面是和坛友wangluoyg交流过后的感受(属于重复发帖):
       通过和楼主的交流,我意识到我和楼主的不同,楼主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困难,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而我侧重整体看待我的个人的人生问题,积极的接纳自我然后改变自我。我没有过多的考虑今后的和现在的现实问题,没有过多的承担未来的压力的问题,因为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世界,我能改变的是我自己,我做我自己的主人。我变了,这个世界也就相应的跟着改变,也许听起来有点唯心,但是这个世界就是通过我的心理状态的加工投射到我的意识中的。所以每个人看待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世界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能明显感觉现在的我的思维方式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我更能接受以前不能接受的事物,我能坦然,平静的面对对我的夸奖面对以前让我紧张不安的老板,母亲。改变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
       昨天在酒精和对以前的老板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当他是一个多年没见的朋友一样的对待聊天之后的作用之下,忽然体验到了什么是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归身体的本能,感受到了那种自由自在,轻松,舒服,奇妙。也许,这是一种顿悟,但是顿悟之后呢,这种状态无法长久持续下去。虽然能缓解痛苦和迷惑,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的内心状态。这应该算是一种放松技巧。我追求的不是技巧,是大道。——看网络小说看多了。哈哈。当然对自身有益的都可以学习,而且掌握好了,一样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使我们身心愉悦。
        10.17早上加:我发觉我非常喜欢对别人,对事物评头论足。为此我也得罪过人,难道我还是因为从小被评头论足惯了,长大了继承这种不良嗜好?任何行为都有其内心深刻的动机,我现在只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要分析就需要持续的思考,爱好评头论足的成因,问题总能找到原因的。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7 08:38
——————————————————————与看冰川 的帖子的思考—————————————————
               不要被楼主的丰富阅读的经历迷惑。以为读了这么多书我们的病症就能有所改善了。我们的目的不是看自己读了多少书和知道了多少知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然后思考,对自身问题的思考,而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接纳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我。只看不理解,不思考不运用看再多的书也是没有用的。期望大家能正确对待。木碗说过,自己看书调节自己需要一定的悟性和毅力,悟性从何而来,关键在于独立的思考,对自身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在知识的多寡。毅力从何而来,从信念中来。
            我也有类似的困扰,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还是因为内心潜意识对学习的反感,对大段文字的反感使你无法深入学习,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所以原因肯定是有的,原因来自于你个人独特的经历。自我分析无处不在的。思考才能改变认知,改变人生。
           还有楼主的确是好样的。因为我们中国人无意识的都在继承着读书有用论,继承着读书人就是高人一等,有知识就是厉害的理论。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楼主说:生活本来就是悲剧,过多理性的分析是解决不了冲突的;
           无法掌控的人生才是悲剧,我们的悲剧来自于我们在无法真实的认识自己前,我们的命运一直无法被我们掌控,我们被拖进了神经症的漩涡,我们的自我无法实现。当我们真的能意识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力量时,我们可以爱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时,我们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转变。我们就脱离了悲剧的范畴,因为我们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控在以前的家庭环境,父母,童年的手中。
           化解内心的冲突,可以通过体验童年的悲哀,以成人的身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体验童年的痛苦,表达出童 年未能表达的内心的压抑,愤怒,以及悲伤等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见《天才儿童的悲剧》。我也有具体实践,感觉良好。
           有人说《生命的重建》的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是专门教我们如何合理的发泄内心潜意识的愤怒的,叫《心的启动》。内心潜意识的愤怒也是冲突的一种很普遍的表现形式。而且此贴已经被论坛加精,帖子的地址我发出来: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2277&highlight=,大家可以去看看。
           理性的分析让我们能理智的面对过往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能发泄出我们内心存在的痛苦,化解我们的内心冲突,但是理性的分析能让我们找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冲突,让我们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在充分理解自我的基础上,能充分、自由表达我们的感受,不再压抑我们的情感反应。不再戴上自我的面具对人对事,不再该哭的时候压抑自己的悲伤,不再该烦恼时告诉自己不要烦恼。当然现实社会是不能允许我们那么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内心情绪,不过分压抑我们的情感,就算有了为世人所不理解的情感反应,需要发泄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以舒缓内心的不平衡。
          楼主说:解决人生观的问题最终只有靠宗教或哲学。
          人生的智慧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只要他能自由独立的思考。
详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72914-2-1.html
作者: 神光    时间: 10-10-17 09:24
本帖最后由 神光 于 10-10-17 11:06 编辑

我没有怀疑和否定你,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提示:无条件的接纳自己,不是学了很多很多枯燥无比的知识才是强的!我们的心灵都很脆弱,爱是心灵的力量。
作者: 南华老仙    时间: 10-10-17 10:23
呵呵,真实的面对自己往往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吧。加油!
作者: 法国梧桐    时间: 10-10-17 10:44
神光说得对,当我们特别痛苦的时候就是不能接受自己,我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有时候还是这样。
楼主也在和内心的自己斗呢,用理论斗,呵呵。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0-17 10:48
80# 法国梧桐
当我们特别痛苦的时候就是不能接受自己
——确实如此,我也越来越意识到真相其实是这样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10-10-17 10:49
我没有怀疑和否定你,只是以我有一个小小的提示:无条件的接纳自己,不是学了很多很多枯燥无比的知识才是强的!我们的心灵都很脆弱,爱是心灵的力量
神光 发表于 10-10-17 09:24

深有同感,严重赞同!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8 15:54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18 16:03 编辑

————————————————————————突然低落————————————
        下午情绪突然低落了,早上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饿了,是不是人在饿的时候想事情,就会情绪低落,让人老往坏处想?
        刚刚妈妈打电话过来了,女儿饿得哇哇直哭了。孩子她妈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低落了,中午看到我们所处的行业的资讯书刊时,看到行业认定的东西,要求好高啊,不是要求多少销售业绩,就是要求做过多少大项目。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公司,再看看自己,全部都要被淘汰了。一直以来良好的感觉荡然无存,我又开始老的思维模式,心里开始发毛了。
        没错,“废物”和“没用的东西”是我生命中的魔咒,正因为潜意识里我把自己定位为没有用的废物,所以我不停的焦躁不停的烦恼着。我担心自己没办法胜任接下来的生活,害怕被淘汰,害怕没用,恐惧未来的生活。所以我用理论来武装我自己,强大我自己。这两天通过大家的对我无私的指导,我又剥下了我虚伪的外衣,再一次的正视真实的自己。
        孩子的来了,孩子妈和奶奶也跟着过来了,全家人挤在不足20平方的小出租屋内。我一直没有往自己没用这方面想,今天孩子饿得哭了,而妈妈还在外面跑,等等,刺激了我再次的觉得自己的没用,要是我有用点,孩子就不会饿得哇哇直哭,老婆就不会想着要上班,全家人也不会挤在一起了......
        我又哭了。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角落里哭了。我一个大男人也喜欢哭。呵呵......
        早上一起床,老婆就说我,我很不高兴,顶了她几句,她说我现在都成了个刺头 了。还不能说,一说就长刺 。搞得我也很烦恼。昨天还在口口声声说爱你爱你,今天一大早就说你说你说你。
        母亲辛辛苦苦跟着孩子照顾孩子,我还没有好脸色给她看,总说她这不行,那不好,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尊重宝宝,可是我又能怎么样?我还需要我的母亲帮我照顾年幼的孩子,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孩子重复我 的痛苦。我和她说的她都不听,我想她是不愿意接受她的教育失败吧。而我的内心一直无意识的还在渴望着能得到母亲的肯定和赞扬,虽然我知道这些都是已经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有些话无法说出口,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已经放下了面具,不再用理论来安慰自己,可是现实一下子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作者: 神光    时间: 10-10-19 09:36
所以我引用墨清的名言“生活教会了我思考,思考却没有教会我生活”,生存只需要学会一技之能,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换来独立的生活。我们不需要理论教会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本能,求生的本能,生存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zjcczj132 ,不要相信行业的资讯书刊里的数据和要求,只要自己勤勤恳恳地做,一定会不断地进步。你的生活这么困难,还为阳光工程捐款200元,令我心疼了!
    能不拿要求去规矩别人吗?也不拿“废物”和“没用的东西”定位自己,爱和接纳,会令生活一点点改善!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9 09:47
——————————————我能做什么呢?————————————————
      我不再用学习知识安慰我那从未被爱满足过的心灵,不再用学习知识来肯定我从未被自己肯定的我,不再用学习知识来武装我自己强大我自己,不再用学习知识来应对我面对未来的恐惧。
      是的,我还不够爱自己,没有无条件接纳自己。
      我停止了学习,我有些迷茫,我该做什么呢?我的心空了,我不知道我现在做什么好。
      昨天又一次当着老婆面哭了,第一次当着妈妈的面这样的哭了,像个小孩子一样靠在她的腿上哭了。我跟我的老婆说:“不要忘记了你是正常的人,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你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苦恼的时候,我还在寻找自我。”
      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又哭了。我已经一年多没这样哭过了。我接着说:要是我有用点,你们就不会跟着我一起在这里吃苦了。然后我问老婆,你没有发觉我变了吗?她回答我,我是发觉你变了,从我怀孕以后,我发现你的看法没那么消极,没那么极端了,人也积极主动了。
      昨天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了,是因为这些时间来,我用学习理论来满足内心强大的幻觉,以为学习得越多越能得到肯定,越能得到爱,自己越能好起来,越能应对生活了。当我昨天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我又发觉原来我是那么的无助和无用。这种无力无助无能感再一次让我悲伤。
      我还能做什么。
作者: 红魔牌自行车    时间: 10-10-19 10:28
顶一下 ~~~
作者: 神光    时间: 10-10-19 10:35
因为无助,所以我们需要爱和支撑。感谢爱你的母亲和妻子吧,感谢你天真的女儿,她们给予你爱和希望。
作者: jenny1982    时间: 10-10-19 12:31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0-19 12:33 编辑

你能做的是接纳目前所有的一切,接纳自己目前不佳的生活状况,接纳自己再度陷入了低潮,接纳自己又有了不知所措的感觉。而这是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情况,活在世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穷困、疾病,从高峰到低谷,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百分百不会发生。

沮丧也好,抑郁也好,伤心也好,告诉自己:我接受现在自己面临的所有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状态。是的,我现在有些伤心,有些难过。所以呢?那又如何?我要去认同这种感觉吗?为什么我要去认同它?伤心、抑郁的感觉是不应该发生的吗?我为什么要认为自己不该伤心难过呢?

失去生活的目标也好,发现自己追寻了错误的假象也好,这些的确是我当下的现状,我接受它了,没法子,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就像我似乎变得越来越糟糕一样,我也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商业社会把人当做机器使用,所以制定出吓人的数据和标准,把人耍得团团转。你认为这些数据真的可信吗?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些标准吗?达到这些标准,会让你失去什么,这么做值得吗?……多问些问题,可能你对真相会了解得越深。

商业社会的模式之一就是设定超高标准,采取一切手段,让你觉得自己还不行,还不能干,如此一来,你就不敢轻易离职了,因为自己的绩效只是“一般般”,出去是没有市场的,你会继续为公司做牛做马。若你真的不符合他们设定的标准,那也没什么,毕竟你控制不了别人的做法,但你要相信路真的有很多条,你不会只能干当前这份职业。

造假无处不在,这里面有很深的动机,公司领导可是很懂实际心理学的,方便他们更好地控制下属,所以如果他们说什么,你就去认同什么,毫无疑问,你会一直痛苦,会一直拼命学习,以达到那些标准,你会被生存问题牢牢捆住无法脱身,你甚至会对“仍然留你在公司”的上级感恩戴德。事实上,只要他们不辞退你,这就证明你还是能达到他们的标准的,不要被他们对你的贬低和所谓“仁慈”给欺骗了,导致严重的自责感。要想好好活,你的情绪确实得不受别人看法的影响,无论是好评还是诽谤。这很难,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修炼的重要项目,共勉。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9 15:55
——————————————————————本能?——————————————————————
生活教会了我思考,思考却没有教会我生活
是不是生活也是种本能?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本能,求生的本能,生存的本能。
将自己的心交给自己,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本能。所以自我认同才是最大发挥我们的本能的前提。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本能。能否作为我内心的信仰的基石?
本能论是否又成为我逃避痛苦的逃避自我的借口?

      因为无助,所以我们需要爱和支撑。感谢爱你的母亲和妻子吧,感谢你天真的女儿,她们给予你爱和希望。。我从来不会感谢别人,我觉得世界对我亏欠太多,我无法感谢我 的母亲和妻子,因为她们不是真正的爱我。我为何要感谢我的女儿?是我和妻子带着她来到这个世界,我还希望她能健康活泼成长,我甚至愿意付出我的爱去爱她照顾她。
        也许我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感谢,因为我缺乏爱,从小就缺乏爱,所以我如何能生出感恩的心?感谢谁,感谢上帝创造痛苦的我,感谢父母赐予我痛苦,感谢妻子给予我压力,感谢女儿给我压力,还是感谢这个黑暗和不公的社会,还是感谢老天爷对我的眷顾?
        在她们的身上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的温暖和希望,叫我如何感谢她们,如何获得心灵的安慰,如何获得支撑?而且我还要和她们继续生活下去。
         我一直在用理智和理论维护虚假的自我,维持表面的美好。一方面为了维持我还有救的幻觉,一方面表现完美的自我,以获得大家,神光还有愿意支持我的朋友们的肯定。
          我说出了心里的话,很吃惊吧。

jenny1982
      所以呢?那又如何?我要去认同这种感觉吗?为什么我要去认同它?伤心、抑郁的感觉是不应该发生的吗?我为什么要认为自己不该伤心难过呢?  
      这么多疑问句,问得好!“……多问些问题,可能你对真相会了解得越深。”这也是我常常说给别人听的话,呵呵,轮到大家帮助我了。
      我为什么要认为自己不该伤心难过呢,。因为我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不想让我痛苦下去,我不想一辈子做个没有用的人。
       伤心抑郁是必然要发生的,伤心抑郁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同痛苦一样,任何负面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我要去认同它?因为它——痛苦,抑郁,失落,焦虑等等负面情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更幸福的生活。不经历负面情绪的洗礼,如何知道幸福之珍贵?
       我要去认同这种感觉吗?我要认同的不是那种痛苦的无力感,无用感。它只是我童年再缺乏爱和肯定的情况下,悲剧的人生产生的悲剧的我的情况下诞生的。这种低自我评价感,无益与我对幸福的 最求,对人生的追求。
       那又如何?我可以接受我的这种低自我评价感,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这些低自我评价的来源,我能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存在和对我的潜意识的影响。但不代表我要将自己永远定位在无用,无能,废物上。
       所以呢?爱自己。不爱废物不爱没用 的东西。但是接受废物和没用 的东西在我以前的自我认知中,我相信绝对不是永远如此。

从小写作文,都写的是些假话,屁话。我们已经失去了说内心的真话一个重要渠道。幸运的是我又找了回来,就在阳光这里。谢谢大家,谢谢神光,谢谢jenny1982 ,谢谢我充满阳光 ,谢谢那些看我的帖子不留言的默默支持我的大家。我不再说希望能帮到你们了,能帮助别人不正证明了我还是个有用有价值的人吗?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19 16:10
--------谢谢大家,谢谢阳光。经过这番发泄,我心里舒服多了,没用继续低落下去了,现在的我是现在的我,不应该用原来的自我的定义继续定义下去。昨天应该是我重新面对真实的自我的超低评价时,一时以为过去的我就是现在的我。而无法自拔陷入了低落。
      200块对于我的工资来说真的不算多,但是对于我内心的生存环境(痛苦,迷茫等等)来说,他是我改变自我的一个明证。标准着我也能开始同情自己,同情他人,不再自怨自艾,能面对现实,愿意给予帮助了。这是一个艰难的改变过程。但是我从未放弃过希望。希望大家也不要放弃。
作者: yzplq    时间: 10-10-19 22:42
你让我想起了我可怜的弟弟,   你比他幸运.
作者: yzplq    时间: 10-10-19 22:44
"我接受我自己,我接受我曾经做过的一切,无论是高尚的、卑鄙的、无聊的、下流的我都接受,我接受我犯下的罪,我接受我犯下的错。那些我伤害过的人,我请求你们的原谅和宽恕,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给予你们宽恕和自由。我爱你们!爱所有的一切。也爱自己。"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0 10:21
“废物”,“没用的东西”和学习
            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产生的结果,一个封闭的自我不和外部世界有良好交流的自我是无法产生一个现实中能很好的生活的自我的,自闭症患者就是个典型的不与外部良好交流的例子。而我们都是有着和外部环境交流发展中的自我。因为发展是没有尽头的,自我的发展的尽头就是完美,我们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分析自我,实际上也是在分析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自我是结果,原来的自我和经历过的事件和感性的认知等等是各种因。现在的自我出现了面对世界适应不良,那就追根溯源寻找原因。
        找到原因该如何,我也有些迷惑,也许真的是要回归感性,无条件的爱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些我真的做得还不够。人的行为虽然都是有其内心深处潜意识的心理动机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有些细微末节的东西可以不用管它。
        如果不这样,也可以有别的方法,自我暗示,催眠,行为疗法等等。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自我,以适应现实的生活。但是他们各有侧重点。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条件等等各有限制,所以每个人的适用方法也不相同。于是需要我们尝试。
        我是一个爱刨根问底的人,我想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我也是一个恐惧未知事物的人,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总是感到渺小和胆怯的。不分析,我如何得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如何能在我分析的基础上、在真实的自我的基础上改变我自己?以前很多时候看过很多励志类的书,我感觉我能接受一时,但是无法将这些融入我的生命中,我坚持不下去。因为这些励志方法是真实的我无法接受的,是虚假的自我——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而存在的——在努力着。所以看励志书,我是改变不了自己的。于是我分析自我。
        放下,我不愿放下,放下意味着我赖以生存的虚假的自我(面具)的剥离,意味着一个孱弱的真实的自我要暴露在痛苦之中,因为虚假的自我是防御的面具,防御没有了,现实的攻击直捣内心,真实的自我痛苦不堪。这两天我揭开了我一直不愿意揭开的虚伪的自我的面纱,我放下了我一直不愿意放下的武器,学习和理论。我拼命的用学习和理论来武装我自己,逃避着我认为我是一个“没用的东西”和“废物"的真实感受,一个爱学习,爱理论的虚假自我便诞生了。我将这个虚假的自我当做了真实的自我,以为我真的是个爱学习,爱生活的人,其实我,不是。虚假自我的念头和真实自我的反抗形成了内心的潜意识的冲突,我崩溃,我抑郁,我强迫。直到今天,我不敢再参加任何的考试,反感着学习,一看理论性强难钻研的东西耳后就有感觉等等表现在了学习功能的障碍上。
        我现在意识到我一直在内心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没用的东西”和“废物"。这才是真实的自我的感受。
        不是我用理性取代了感性,是我理性地分析还不够,不若如此,我为何还会痛苦?我相信我的直觉。
        抑或是我的武器还放下得不够彻底,我又在无意识的使用起它进行防御,现在重要的是告诉真实的自我发生了什么,让真实的自我慢慢接受慢慢改变。
        我告诉我自己、告诉真实的我:我愿意学习,我不再是因为害怕自己是个“废物”和“没有用东西”而学习,是为了完善、发展自我而努力。因为我已经不再是“废物”和“没有用东西”。
            这些话我将继续对自己说下去,这是《生命的重建》教给我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内在的虚伪自我也是以各种形式出现的,越是能清楚的认清自己的思维逻辑,越是能直达内心的深处的矛盾冲突。我相信这样比无条件的相信《生命的重建》的那些自我宣言来得更有效。《生命的重建》之所以不适用每一个人,是因为大家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还有这些宣言也许与个人的冲突源不太相符,而感觉收效甚微。
        《生命的重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全盘接受不可盲目,加深认识,才能为我所用。任何书籍,任何知识都是如此。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0 10:29
92# yzplq
         真的幸运吗?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前半生之悲剧,只是在认识自我之后有了一定的选择权而脱离了悲剧的范畴。两相比较看起来比他幸运,但是我做的还不够好,我还是有很多困难。
        下面的签名档是一个口号,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口号,我做得还不够。我无法接受我犯下的罪,因为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我和一个有罪的自我。
        世界上还有很多的悲剧在发生着,我们能改变的不多,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悲剧,改变孩子的悲剧,等等。加油吧!
        还有,谢谢你的留言和鼓励。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1 22:46
————————————————————————无题——————————————————————————
               这两天的情绪真的是比较低落的。说不上来的,分析也分析不来的。也许这就是感性吧。
          前天晚上关灯睡觉了,我拉着老婆说起了悄悄话。
          我甚至把在坛子里的写的都告诉了她,我和她说我希望她能理解我,包容我,相信我。我说了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对性格的形成的看法。我问她是否能理解我说的这些,她说她能理解,但是不能感同身受,因为她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和体验。
          我想这样的交流是有效果的,她听了我的话后,说她有些懒散是继承了父亲的性格,有些虚荣是继承了母亲。虚荣所以对自己对我有要求,特别是在不理解我的情况下,我害怕承受这种压力。我不反对虚荣,我也不反对对我有要求,我不愿意的是那种感受——不相信我,不包容我,不理解我,埋怨我。问题的核心还是极度低的自我评价。关于“废物”和“没用的东西”我也和她说了。
           我试图让她相信我也一直在努力,我也想能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我请她相信我。
           刚刚我问她还记得前天晚上和你说什么吗?她还记得说要理解,包容。已经不记得要相信我了,呵呵。而且从这两天的表现来看,她真的做到了。
           可是我却低落了。工作没有认真工作,开始偷懒。

           恐惧也可以成为动力。这是很久以前已经不记得那本书上的观点了。我们害怕某事的发生而去做努力去避免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恐惧的阴云始终笼罩在心头,让人带着阴影带着焦虑去努力,去奋斗。短期对心理没影响,时间长了,不知不觉对人产生了影响。例如,害怕饥饿而去寻找食物,恐惧野兽而对野兽的气息,脚步而紧张和敏感。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对生有强烈的渴望。恐惧是一种预期,一种对未来的悲观的预期。
           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可以成为动力,这种动机的层次是否比上面的高些。对人更健康些。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内心充满信心和力量而付出着努力着。或者内心平静的接受不确定的未来,努力了,付出了就不后悔。
           2个小时前,我和我妈妈说:你为什么总是不能包容你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总是带着质问和责骂的口气在指责。原因是我喜欢亲我家宝宝。她总是骂我,亲你个头,天天亲,宝宝的脸都要让你亲破了。虽然她是面带微笑着在说,我却非常敏感的质疑着,我明白了我儿时害羞的重要原因:一旦我做出了她认为不符合她内心的要求的,甚至是让她觉得难看的,难以接受的行为,她就横加指责,像我亲宝宝一样,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因爱而亲吻她,但她的言语阻止了我真实情感的表达。于是我就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总在为她的指责而自责。
            以上纯属猜测,我知道很片面,但是我也知道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直到现在,我对看不顺眼的东西和人喜欢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不尊重他人,不包容,不宽容理解。这不完全继承于我的母亲吗?真的是如此。
            大家也许担心,我如此直白的和母亲谈论此类话题,她能否接受。我也一直担心着,但是今天我还是勇敢的说了出来,我还是期望她能真的理解。
            她一直都知道我在怨恨她,她辩解说:你总说我没有教育方法,但是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教孩子的,难道会有错吗?我反驳她,以前是什么样的日子。只用吃饱肚子就可以了的,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不影响一个人吃饱肚子过活。现在又是什么年代了,人不光要吃饱肚子,还要有别的追求。所以以前的那一套基本是不使用的。
            我明白,总是说她,她肯定会心里不舒服的。于是她和我开玩笑一样说,不用把孩子给她带了。可是我还必须要给我的妈妈以肯定,我说:宝宝还是要你来带的,我们两个人照顾不过来的,而且我说这些也不是为了打击你和怨恨你,过去已经过去的事情我无法改变的,我说的只是希望能和你说清楚,有些话说清楚了心里会舒服很多,而且这样说对我本身也有好处。
             我表明了我的立场,安慰了我的母亲,我也能体会到她来到这里以后的压力,因为我总是看她不顺眼,总是喜欢说。我这不正是继承于她的吗。可是她又如何能看明白,如何能理解。
             话说透了总归是好的,经过我的解释,她也放下了心里的包袱,母亲笑了。我还是需要她的,我并不是真的愿意怨恨她的。是啊,以前的事情我们谁都无法改变的,怨恨又不能解决问题,我希望能宽恕。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2 16:55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23 09:32 编辑

————昨天晚上的时候,真的又发觉自己在强颜欢笑,心里其实真的很低落,还是想哭,但是还是在微笑着,和妈妈争论后,这种感觉就没有了。晚上的时候我就不停的告诉自己93#我总结的那些话,告诉自己我不是废物和没用的东西,甚至在中途醒来时都在念叨。早上起来后,就没有低落的情绪了。
————————————————————关于父母爱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
      小时候,父母总是喜欢说你看XXX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行呢。你看XXX又怎么样怎么样,你再看看你。
      人,总喜欢和别人比较,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比较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不足和长处,比较能让我们认识彼此的差异,这应该是比较的意义。但是父母们却拿比较来伤害我们,这是一种被动的比较,拿人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如何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个健康自信的自我,和人比较时,也会产生自愧不如,洋洋得意等等情绪体验。但是他们能清醒的认识到,他是他,我是我,不能以别人的条件来要求苛刻自己该取得如何如何的成绩,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看到自己的不足,只会见贤思齐,吸取经验,继续努力。
      这种理想化的比较, 是不附带攻击和情绪化的。
      而现实中父母爱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有时是为了孩子好,想孩子能向别人学习,而很多时候是出于虚荣心、面子。并非全部出于对子女的期望和爱护。
      正是出于自卑,而不愿和别人比较,不愿意了解别人的信息,所以持续的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之前,我非常讨厌听到说某某买房了啊,某某买车了啊,某某一个月多少多少钱啊。这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伤害。我害怕这些,因为我自卑,因为我内心觉得自己是没用的废物,我不相信我有能力得到这些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和物质享受。所以我痛苦的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现在我不会了,虽然我觉得这些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存在困难的,但是只要努力,未来谁能说清呢。就算我要贫困潦倒一生,我也有拥有幸福的权利。
      多了解别人的情况,多交流,多学习。不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再自己伤害自己。想想就觉得可悲,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想法,居然左右着我的痛苦。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3 10:49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23 11:14 编辑

——————————————————看到美丽的楼主想起的
            看到你,我想起了以前高中时我疯狂暗恋的女孩子。她是那么的完美,在我心中,她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她几乎就是我痛苦得想结束自己时唯一的不舍,我十分渴望能得到她的爱,甚至成了我唯一的希望,在我痛苦的日子里活着基本上就为了她了。
            我知道这是我在不正常的思维状态下不正常的想法,但是那种对爱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甚至让我产生了她也对我有感觉的错觉。
            她是一个曾经被伤害过的人,因为人太漂亮,初中时就有人追求她,初二和男生牵手,让父母知道了,然后其父亲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和他说一句话!我认为这件事深深的伤害了她,而且我的行为思想在当时的状态下也过于愚蠢。
            她考入武大后我甚至也去找过她,但是人家见都不愿意见我。她甚至说,她大学都不会再谈恋爱的。我放弃了,我需要人爱,而不是需要等待爱。从此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于是在那之后,我找了现在的老婆做女朋友。
            某种程度上说,是我自己放弃了自己,因为我已经放弃了很多,正因为觉得自己没用等等极低的自我评价和一系列不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定义。导致了我许多的很愚蠢的行为,不单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为此我都一直内疚不已。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因为我没得选择。这悲催的前半生的命运,还要我后半生为此默哀不止。
            想到这里,让我回想起了那段黑暗不堪的日子。整天脑子里都是控制不住的在想,想她,想和她在一起,一边做题一边想,一边看书一边想,一边看电视一边想。要不就是想让自己脸红 的事情,越想越烦。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痛苦死了,压抑难受得忍受不住了。我怪叫,我用手击打墙壁,为此关节都肿了。躯体上的痛也无法减轻我内心的痛苦。不然我早就自残了。绝望早已弥漫心头,只剩下一丝眷恋。正是对生的一丝眷恋,让我承受痛苦的折磨。也是这对生的一丝眷恋让我坚持到崩溃。
            感谢你,感谢你带给我的温暖和希望,虽然这是我自己想象的。对不起,我不配和你在一起。我爱你,所以不愿和你在一起。
——————————————————————————————————————————
            谁说男人不能有细腻的感情,不允许有内向的性格。我就是如此,我就是一个敏感,温柔的男人。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 后天培养的,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我选择接受我自己。我就敏感,我就多情,我就温柔。也不意味着我认同女性性取向。同时我也是个男人,我愿意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虽然这责任很艰巨,压力很大。
            我怨恨,我怨恨所有的那些白痴,笨蛋。说性格内向太老实的人没有用,说我要是是个女孩子就好了的人,恨那些轻蔑我是乡下娃的那些武汉人。你们全都去死!!!!死一万次都不足以抵消我内心的伤痛。把你们化成灰也不足以磨灭我胸中的恼火。我X你M!!!!!!!!!!!!!你们TM全都去死!!!!!!!!!
——————————————————————————————————————————
             刚刚我又锤了墙,好痛,以伤害自己身体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不值得啊,于是我用书猛朝桌子上打。
             我想起了小时候骂人的话。 X恩M   面对轻蔑和对我的讽刺伤害我也反击了,当时妈妈制止了。骂人是不对的,被人鄙视和伤害就对了啊?
              这TM就是感性吗。不理智,不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用感觉来引导自己,体验自己隐藏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内在情绪。
             我总是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女性以她的母性的光辉和慈悲给我温暖和慈祥。是否这个慈悲慈祥温暖的母性的形象就是荣格说的原型。治愈的原型。
             我的内心是否也存在报复的欲望,报复女性,以报复没有得到爱和温暖的伤痛。却同时又渴望异性的温暖和关爱。人真复杂,真TM矛盾。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6 12:15
—————————————— 麻烦了————————————————
          麻烦了,昨天老婆偷偷的看了我的帖子。
          明显感觉到她的情绪的低落。在我再三追问下,她才肯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说她没有全部看完,只是看了一部分。就这样她也感觉到了难过,说:感觉怎么多年我好像也过得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但是看了你写的那些,觉得你还是活在你的痛苦中,让我无法在相信你了,感觉你和我一起的那些都是假的一样。
          这个帖子,其实我也矛盾要不要让她看,看了,她心里不舒服,不让她看,她都不知道我到底在想些什么,怕她又不理解我。这下好了,不用我再烦恼了。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沟通,这件事就是一个沟通的契机,否则我无法开口。
          我对她说,爱一个人,不用去了解他心里的每一个想法。因为你是你,我是我,你不可能也不必要解我心里的每一个想法。只需要确认对你的爱就好了。
          我说了很多,只为了她能相信我,给她一个承诺一点信心。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7 18:12
本帖最后由 zjcczj132 于 10-10-28 16:55 编辑

——————————————————自我定义与信念————————————————————
       从我诞生的那一刻,即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刻,我便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我,是一个人,一个命中注定与众不同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就算是孪生兄弟。人在婴幼儿童时期自我意识是朦胧的的。在婴幼儿时期便产生了自我意识,能认识到我是谁、能探索这个世界,但是自我是相当脆弱的,需要父母的爱和抚育才能存活的。而在青春期则是自我意识觉醒之时刻,因为青春期是心理疾病高发期和性格的叛逆期,这个时候的人开始寻求独立、自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独立面对世界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的思想意识是建立在我们的大脑的物质基础上的。人的思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因为我每天都要面对世界,每天都对这个世界和我产生新的自我定义与信念。这些新的自我定义与信念都是建立在以前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的。新的看法和认知取代旧的自我定义与信念。而旧的自我定义与信念直接影响了新自我定义与信念的生成。
      ( 昨天写到这里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的行为,我到底有没有必要写这些东西。现在我想明白了,我写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帮助别人和拿理论当做应对低自我评价的武器,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我要和我的内心沟通,我的沟通的方法便是发帖自己和自己讨论,将心神沉浸于此中,发觉潜意识中的自我的认识和感受,分析自我了解自我。比如前段时间的低落我发现了我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不恰当的自我定义,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东西”和“废物”。我将他找了出来。然后我通过这种逻辑思考不单是让我——意识中的自我理解自己,同时也是让潜意识中的自我理解和接受自我的一个过程。和潜意识的自我沟通、改变潜意识中的自我的的方法很多,这是属于我的独特的一种。这是自我思考的产物。我又找到了我继续思考下去的动力。)
        不得不提到我们人的思想是如何运转的这一复杂的过程。我只能用我绞尽脑汁才能想出来的一点的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
        {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代表就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因为人是在用自己的生理感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来感受这个世界。在生理感觉的基础上又有心理感觉(如痛苦、幸福、快乐、悲伤、恐惧等等情绪体验)。既然最开始人类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时,所面对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了心理世界的构建必然是围绕生存这唯一的主题而构建的。追求吃饱的幸福感,逃避饥饿的恐惧感等等最后终归汇集到生存和死亡两方面上。睡着文明的发展,生存和死亡的范围泛化和壮大,不单要满足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心理上的追求,不单要活着还要幸福的活着。
        自我感受的存在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和逃避死亡。这是所有经过自然法则的选择的活着的生命体的本能。这里所谓的心理感觉和自我感受是同一概念。情绪的体验的始终伴随着心理感受,所以我们是感性的人。正因为人在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时必须有心理感受的产生同时也产生情绪,所以我们被情绪所感染和影响着。
        为什么要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理解周围的环境。当我们感觉到危险和恐惧时我们逃避,当我们满足时我们幸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必须下定义,给自己下定义,给事物下定义。给自己下定义,将自己定位在某一位置,才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给事物下定义,是为了更方便我们认知,对自己有益的我们接受,有害的我们拒绝。
        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经过我们的意识、潜意识、情绪等等所影响而成的感觉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偏差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同一件事情,在有的人眼里是爱,在有的人眼里是痛。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也不等于这个世界真的如我们认为的那样!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觉得神经症患者都是某些内心的观念导致的行为和接受能力是不合社会的要求的,通俗的说是个人性格的社会适应不良。}
        是否也可以将性格看成是个人的个性定义呢,也就是说性格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行为习惯的一个归类——心理上的归类。我想说的还是“人”,这个“人”在面对世界,面对生活,面对自我时他会有一个稳定的性格特征。当然是理想状态下的,前面也说到了自我的信念和定义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姑且将这个“人”和自我等同起来,自我面对世界面对环境时会有一个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的思维模式。
        这个自我的成长又涉及到人的成长规律。自我在诞生之初是朦胧的,自我必须通过探索和感受世界来构建自己。如同前面讲的,自我感受后必须给事物给自己下个定义。下完了定义后我们继续探索世界,继续壮大这自己认识。所以认识是由一个个的定义来构建的。定义现在认知的事物时必然要和以前的定义发生关系,否定,部分继承,接受等等。定义组成了信念,我所经历的已经被我接受的下了定义的就是我相信的,我相信的就是信念。
        《生命的重建》里说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有不好的信念,如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太懦弱等等。我认为的确是这些不好的、不恰当的信念导致了我们的生活的不幸福。这里讲的信念其实也是我说的自我下定义。因为先前下的自我定义必然影响到后面的定义,所以找到自己的不恰当的自我定义之源头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在童年时父母的不理解和不恰当的关爱让我产生了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的想法。我真的是一个没用的人吗。我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我自己。虽然我和我的同学比,我的确是有些不如的,但是你如何证明这不是低自我评价和人格缺陷造成的呢?如果我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正确的认识自己,我就不信我发挥不出我的潜力,我就真的比别人差吗?
         这些消极的自我定义去了哪里呢。他又如何影响着我呢。潜意识,很多人说压抑进了潜意识中了。所以我通过写帖子和我自己沟通。
         不可否认,这些消极的自我定义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我无力改变的命运的前部分。但是到了今天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可以改变自己,包括潜意识里的自我。
         我没有太刻意的区分潜意识中的自我是本我还是自我,还有超我。不代表以后我不会进一步的区分这么清楚。因为思想是不断进步的,我们是不断改变的。
         还有孟刚说的理性我,他说的理性我是自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是自我向往的想要变成的样子,比如看到别人学识渊博很羡慕也想做这样的人,于是自己对自己说我想做这样的人。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今天告诉自己明天要如何要如何但是却都无法完全实现,实际上都是理想我在掌控着你的思维,因为自我,内心的那个自我真实的自我很反感很讨厌这样做。不尊重自己的内心而肆意给自己定目标必然遭到内心的强烈抵触,也就是心理冲突。同理很多时候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让理想我在指导真实自我行动,这样做我想收效不会太大的。因为自我,内心的那个真实的自我才是自我安身立命的所在。真实的自我才是我们最需要爱和关注的,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伤害和缺乏爱。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真实的自我。很多人都不明白真实自我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真实自我是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不易被我们发觉的。改变的方向不对所以收效甚微。很多朋友十几二十几年的病史甚至有人会吃一辈子药(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臆想)是他们自我调节的方向出了偏差。我并不是打击和鄙视受苦受难了这么多年的朋友,真的没有这个意思,我是真的认为你们的方向错了才说出来的,如果真的伤害到了你,请你说出来。我还是改不了说实话的毛病。我想这也是一种强迫,一种继承了我的母亲不尊重不理解我肆意评论打击我,看到我做错了就焦急不已不择手段想要去改正的那种强迫。出发点是好的,方式是错误的。还没开始被批评就开始认错了,呵呵。这难道也是种强迫?不管了,反正我要说出来,不说出来我心里难受。(孟刚的《谁在强迫我的人生》里讲述的没有这么明显,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只是没我这么傻)
          发此贴以共勉。
作者: zjcczj132    时间: 10-10-28 11:10
我又开始郁闷了。做着做着又想到以前面试时受到的打击,面对老板咄咄逼人的质问,我哑口无言,好尴尬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是混成这个样子。又开始觉得自己好没用,又开始担心(焦虑)以后该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唉~~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