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的水壶    时间: 10-7-12 11:58
标题: 探索!
今天很崩溃好多杂念把我带入情绪。今天发现一条这样的方法。就是你如果看到一个东西你在想这个东西的时候也许很乱,也许是杂念,但是除了杂念以外你再去想下你到底在做什么好像就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了就有感受了! 探索到这点!    我吃了两天的舍曲林。。脑壳痛。。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2 21:38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7-12 21:39 编辑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
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借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3 08:27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 ...
一介书生 发表于 10-7-12 21:38

很精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3 08:27
早就听说过这本书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3 08:30
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
要学瑜珈,美体,静心。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3 19:13
在  当下的力量  中有作者自己的更为细致的描写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3 19:16
过去对我来说几乎无用,我也很少去想它;然而,在这里,我要简短地告诉你,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心灵导师,以及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在我30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间伴着自杀性的抑郁。但是现在,我感觉好像我在谈论我上辈子的或是别人的生活。
    在我29岁生日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在凌晨醒来时,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已经多次有这种感觉了,但是这次是感觉最为强烈的一次。夜的寂静,黑暗房间内家具的模糊轮廓,火车经过传来的遥远的鸣笛声,所有的一切都感觉如此陌生,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意义,让我深深地厌恶这个世界。然而,最令人厌恶的还是我自己的存在。何苦要继续生活在悲惨的负担中?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挣扎求存?我感觉到想要毁灭自己,让自己不存在的渴望,远远超过本能求生的欲望。
    “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那晚,这句话一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真的很奇怪:“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或许,我想,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
    我被这个想法惊呆了,我的大脑完全地停止了。我完全有意识,但是思维却不存在了。然后,我感觉我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旋涡。开始,旋涡转速缓慢,后来越来越快。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我的身体开始颤抖。我听到了一种来自我胸口的声音:“不要抗拒。”我感觉我被吸入了一个空洞之中,这个空洞在我体内而不是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惧,我让我自己陷入这个空洞之中。我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了。
    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之前,我从未听过这种声音。我的眼睛仍然是闭着的,然后我看到了一颗钻石的意象。是的,如果钻石能发出声音的话,这就是钻石发出的声音。我睁开了双眼,这时第一缕晨光从窗帘中射了进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我感觉, 我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 这个从窗帘穿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我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我认得这个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从来没真正地看过它。每件事都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拿起一些东西,一支铅笔,一个空瓶子,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那天,我围着城市走动,对这个地球生命的奇迹充满惊奇,好像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我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的状态之中。之后,这种感觉稍稍淡去,或许只是看起来淡去了, 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的本然的状态了。尽管我认识到:以前我做的任何事情从未曾为我所拥有的添加了任何东西,但是我仍然很正常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当然,我知道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百思不解。7年后,在我读过很多心灵教导书籍并和几位心灵导师相处过后,我才认识到每个人都在寻求的东西已经发生在我身上了。我知道,痛苦的极端压力,迫使我的意识从不幸和恐惧本身的认同中解脱出来。而这种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这种解脱肯定很彻底的,使得错误和痛苦本身立即崩溃。这就像从填充玩具中拔出塞子一样,这时留下的就是我的真正本质:那个永恒的“我是”,不与任何形式认同的纯意识状态。之后,我学会了进入这种内心的无时间和不朽的领域,这也就是我当初体会到那个像空洞的东西,同时保持着全然的意识。我安住在这个言语无法形容的极乐和神圣中,这使得我早先的经验与相比较都有不足。有好一阵子,我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 我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所谓的身份认同。我在这种内心强烈欢乐的状态下,在公园的长凳上几乎坐了两年。
    但是,即使是最美好的经验也会来了又走。或许,比任何体验更为基础的是那股宁静的潜流,自从那时起它就从未离开过我。有时,它很强,很明显,并且其他人也能感觉到。 有时,它是在背景之中,像一首遥远的旋律。后来,常常有人走过来对我说:“我要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能把它给我吗?或者告诉我怎么得到它?”我说:“你已经有了。你只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音。”这个答案后来就变成了你手中的这本书。
    在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前,我又有了外在的身份认同。我已经成为了一位心灵导师。
作者: 小小的水壶    时间: 10-7-13 20:41
书生。请问。我可以找到那种出去的感觉。但是在那个地方什么感觉都没有。空空的。而且我现在好像对什么都没有什么真实的感觉了。。请问下面改怎么走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3 21:02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7-13 21:06 编辑

8# 小小的水壶 那时 托尔 写的,不是我写的。我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呢!
我还有走出去的感觉,只有感觉烦恼重重呢!
最近看了《零极限》,与《新世界》配合,确实感觉很好的两本书呢!两相对照有了照见自己心绪的感觉。不过还是很浅呢
作者: 小小的水壶    时间: 10-7-13 21:05
书生。 还有我好像有点抑郁了。天哪。好恐怖!!我还是吃药!吃了点舍曲林好像副作用很大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3 21:07
我没有吃药的经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个人觉得,不是非常严重,不宜吃药。
你的思维这么有条理,可以通过看书自行调节不行吗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3 21:48
过去对我来说几乎无用,我也很少去想它;然而,在这里,我要简短地告诉你,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心灵导师,以及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在我30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间伴着自杀性的抑郁。但是现 ...
一介书生 发表于 10-7-13 19:16

明天来看
作者: 小小的水壶    时间: 10-7-14 12:48
哪种在另外一个空间的感觉就是得了抑郁症都没关系。就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爱,可以独自一个人很安静,可以让自己知道明天该怎么过,怎么样感受今天,但是现实是没办法也没办法改变的强迫。。强迫只能用技巧来应对。能融入生活就OK了,但是一天下来必须到那个空间去感受生活
作者: 通房大小子    时间: 10-7-14 13:48
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
要学瑜珈,美体,静心。
兰草 发表于 10-7-13 08:30

作者: 通房大小子    时间: 10-7-14 13:52
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
要学瑜珈,美体,静心。
兰草 发表于 10-7-13 08:30

那种所谓的看到的奇幻,恰似镜中花、又似水中月,只在书中见,常在超常之人的经历中出现,凡人普通人难达到这种效果。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6 07:47
我感觉好像我在谈论我上辈子的或是别人的生活。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6 07:49
那种所谓的看到的奇幻,恰似镜中花、又似水中月,只在书中见,常在超常之人的经历中出现,凡人普通人难达到这种效果。
通房大小子 发表于 10-7-14 13:52

我若能坚持瑜珈,就很不错了。
作者: 兰草    时间: 10-7-16 07:50
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我感觉, 我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 这个从窗帘穿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我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我认得这个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从来没真正地看过它。每件事都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拿起一些东西,一支铅笔,一个空瓶子,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那天,我围着城市走动,对这个地球生命的奇迹充满惊奇,好像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重生的喜悦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7-16 18:44
抱怨与怨恨(resentment)     
  抱怨是小我最喜欢用来壮大自己的伎俩之一。每个抱怨都是心智制造的小故事,让你对它深信不疑。无论你是大声地抱怨,还是在脑海中抱怨都一样。有些找不到太多对象可以认同的小我,只凭着抱怨便可以轻易地生存。当你被这种小我牢牢掌握的时候,抱怨,尤其是对他人的抱怨,就成为一种习惯,当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也就是说,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他人贴上负面的心理标签,无论是当着他们的面,或通常是在别人面前蜚短流长,或是光在心里上为他们贴上标签,都是抱怨行为模式的一部分。骂人就是这种贴标签和小我寻求理直气壮、凌驾他人的行为当中,最为粗俗的一种:“笨蛋、混蛋、婊子”——如此斩钉截铁的判定,让人无力辩驳。这个无意识行为尺度的下一个层次,就是叫嚣、痛骂,紧接着就是暴力行为了。  
  怨恨是伴随着抱怨和为人贴标签而来的情绪,它会为小我增加更多的能量。怨恨就是感到苦恼、愤慨、委屈或是受侵犯。你会因为他人的贪婪、不诚实、不正直、现在的作为、以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未能达成的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而心怀怨恨。小我最爱这一套了。你不但没有忽视他人的无意识,反而还把它变成他们的身份认同。是谁在这么做的?就是你内在的无意识,也就是小我。有时候,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错误”其实根本不存在。它完全是个误解,是受到制约的心智为了树敌,为了显示自己是对的或是较为优越的,而投射出来的。有些时候,这种他人的错误可能确有其事,但是你愈聚焦于它,有时甚至排除了所有其他的事物,就会愈加地扩大它。你对他人内在事物所产生的反应,会强化你自己内在同样的事物。  
  对他人内在的小我不予反应(nonreaction),是让你超越自身小我,同时化解人类集体小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只有当你能够辨认出他人的行为是出自于小我,亦即出自于人类集体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时,你才可能真正处于“不予反应”的状态。当你明白他人的行为不是冲着你而来时,你原先想要反应的那股冲动就消失了。若对小我不予反应,你就能够时常启发别人内在健全的心态,所谓健全的心态,就是不被制约的意识,而非被制约的意识。有时候,你或许会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以保护自己不受无意识者的侵害。但是当你这么做的时候,毋须将他们变成敌人。然而,你最大的保护,就是保持意识临在的状态。当你把人家的无意识(也就是小我)看成是针对你个人时,就会把对方视为敌人。不予反应不是示弱,反而是显强。不予反应的另一种表达词汇是宽恕。宽恕就是去忽略(overlook),或是去看穿。当你看穿了小我,就能够直视到每个人内在都具有的本质——健全的心态。  
  小我喜欢抱怨、感觉怨恨,不仅是针对个人,也会针对处境。你针对他人所产生的反应,也会用在针对处境上:把处境视为敌人。它的含义就是: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不要在这里,我不要做这件事;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当然,小我最大的敌人就是:当下时刻,也就是说,生命本身。  
  提醒别人他们所犯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以促其改进,和抱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避免抱怨不尽然就是必须忍受不好的质量或是行为。当你请服务生把冷的汤加热的时候,小我并不存在于你的话语之中,只要你谨守事实,事实永远是不偏颇的(neutral)。“你竟敢上冷的汤给我……”这就是抱怨了。在这句话之中,有一个乐于被一碗冷汤刻意侮辱的我,而且还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渲染一番,这个“我”也十分享受指责别人犯错的乐趣。这里所讨论的抱怨是为小我服务的,而不是真的为了要“改变”什么。有时候很明显,小我并不是真的想要有所改变,因为这样它才能继续抱怨个不停。  
  看看你是否能抓住(也就是去注意)那个脑袋里的声音,也许就在它开始抱怨的时候,辨识出它的真实身份:小我的声音。它不过是一个被制约的心智模式,一个念头罢了。当你注意到那个声音的时候,你也会了解,其实你并不是那个声音,而是觉察到那个声音的人。事实上,你就是觉察到那个声音的觉知。在背景当中,有觉知的存在;而在前台,则是那个声音,那个思考者。如此一来,你就从小我中获得释放,也从那个未受观测的心智中释放出来了。从你觉察到内在小我的那一刻起,严格来说,它就不再是小我,而只是一个旧有的、被制约的心智模式。小我指的就是无觉知。觉知和小我无法共存。旧有的心智模式或习惯可能还是会在一段时间内存活并重现,因为它有着几千年以来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动能在背后撑腰,但是它每被辨认出来一次,就会被削弱一次。   
作者: wujianbt    时间: 10-7-19 17:07
楼主这种药 舍曲林 还是很好的药,我的医生原来也给我推荐过,治疗强迫症需要用药时间较长才能有较好的疗效,刚开始吃副作用是感觉很明显的,我吃的帕罗西汀加药的时候非常痛苦,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会加剧,而且身体也会很不舒服,吃不下饭,还会恶心,可是当药物在体内持续达到稳定剂量的时候,绝大多数副作用都会消失,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会慢慢变好,我不知道楼主吃几片,一般治疗强迫症 舍曲林 的剂量不应该少于4片,但是需要逐渐加药,以周为单位,估计你的医生会给你建议,建议你一定要足量、足疗程治疗。千万不要总换药,反而可能对你治疗不宜。目前、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等药物作为强迫症、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是非常小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相信我,药物绝对会让你减轻症状,不过很多时候是不知不觉,但是有的时候会让你明显感觉到,尤其你的家人会感觉到。建议平时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尤其是尽量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做,你在患病期间,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自己。也欢迎你看我的帖子,我会逐渐写下去,我的症状应该比楼主重,我都能好,楼主一定能好。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