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23
标题: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http://blog.zol.com.cn/1156/article_1155766.html
张德芬的《遇见未来的自己》中说:这天下只有三件事,一件事老天的事,一件事自己的事,还有一件就是别人的事。
  老天的事我们管不了,别人的事我们管不着,自己的事还都管不好。何不先管好自己呢?
  老禅师说的好: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又与我们何干呢?世间万物自有其生存的轨道,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评头品足呢?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25
http://blog.qq.com/qzone/383170771/1272107285.htm
一篇两篇负面新闻,对一个版面来说没有什么。但如果整个版都是负面稿,都是杀人放火死人车祸,那么这个版面就存在失实的问题。因为读者认为你的版上报的,就是今天龙口发生的主要新闻了,他会感觉龙口昨天一天真是不幸。而事实上,昨天一天龙口还有很多正面的新闻我们没有报道。版面失衡导致产生错觉。这就是编辑的责任了。这对记者和通讯员也是个误导,容易使版面走上恶性循环。从另一方面说,死人、案件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领域,我们报道时,如果在采访和文字表述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当然,我们不是说死人的事就是不能报道。一定要考虑值不值得报?从哪个角度报?是详细报还是简单报?是同情报还是警示报?如何处理不引起纠纷?如何让人不反感?这些都需要记者编辑考虑,认真对待。车祸、刑事案件也要这样处理。

总之,负面新闻不是不能报道,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导向和度的问题。从导向讲,报道负面新闻,要着眼于让多数人受教育,让人们知晓罪恶,并学会预防;反映问题的,则着眼于解决问题,如果眼前还不具备条件,解决不了,最好不要写。要给政府和部门帮忙,而不要添乱。从度的方面讲,编辑记者要学会把对罪恶与丑陋的报道控制在一定的信息量、一定的版面和一定的频率之内,在长时间内,不要把他们作为主要的报道内容,也不要过度渲染。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30
http://zhaotaichang.blshe.com/post/10770/410262
全国很多的文摘报、都市报都大量存在着此类问题,其负面事件报道过多过滥、严重失衡,缺乏理性,导向偏离,已经达到令人不敢用眼睛去看的程度。这就不能不引起一切有良知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认真思索和严重关注。

过多过滥、导向偏离的负面事件报道,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第一、 对负面事件的过多过滥报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动荡、到处事故、尔虞我诈、暴力腥膻的媒介语境和舆论环境。

报纸如果成天连篇累牍地报道抢劫、凶杀、强奸、色情、盗窃、诈骗等负面信息,就会以偏概全,以假乱真,以恶抑善,以丑掩美,就会扩大负面效应,就会强化社会的阴暗面,就会忽视社会上正义、良善、美好的主流,就会给读者带来社会动荡、人们道德败坏、治安环境恶劣等超严重的视觉逆差、感觉逆差、良知逆差,从而会使读者失去稳定感、安全感、愉悦感,从而使读者增加恐怖感、危险感、慌悚感,从而使读者信心缺失、希望缺失、兴趣缺失。

第二,大量负面事件、信息的报道,严重弱化了社会新闻的导向作用。

报纸大量设置、刊登"暴力、腥膻、灾害、车祸"等负面议题,不加分析和选择地非理性地大量地报道社会负面现象,版面上不是灾难,就是事故,再就是凶杀、强奸及警方破案的故事,并且大都仅限于对暴力事件细节、血腥场面细节、腥膻内幕细节等等的夸张描述。长期的如此固定化、程式化、现场化的负面事件报道,不仅使读者对此类事件不再感兴趣,也使读者变得熟视无睹、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尤使读者仅满足于感官的刺激,并不进行更深入、更理性、更深层面的思考,新闻也就无从实现舆论导向正确的目的。这就无形中严重弱化了社会新闻的导向功能、醒世功能与教化功能。

第三,大肆渲染暴力、腥膻、灾害、诈骗,负面事件报道过多过滥,是新闻媒体不遵守新闻纪律、不坚持正确导向的行为,给本来已经有所净化的媒体版面、媒体语境、舆论环境,又添加了极不和谐的因子、杂音和色彩,也给媒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负面信息过多、过滥的无序状态,已经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媒体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坚决杜绝此类现象。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30
http://zhaotaichang.blshe.com/post/10770/410262
负面事件报道充斥版面事出有因

明明知道过多过滥地非理性地报道负面事件会产生如此之坏的社会效果,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媒体、记者钟情、喜爱、寻觅负面事件,竞赛般地争相报道呢?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出现失范状态,大案要案窝案串案不断出现,不正常的贫富差距扩大,下岗失业流浪人员增多,社会矛盾处理不当导致的悲剧性冲突时有发生......这是个不能不承认的社会基本面。这个社会基本面的存在、发展与渐而扩大的态势,是负面事件及其报道增多的重要前提。

二是在传媒日渐市场化、通讯迅速电子化、信息日趋公开化的当今时代,中国的新闻事业日益开放,报道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面对负面事件、信息,想要用手段去按,用权力去捂,但按又按不下,捂又捂不住,捉襟见肘,按葫芦起瓢,尴尬之状毕现。这在目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是采编人员视野不宽阔,对社会新闻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得过于狭隘,不够宽泛。什么是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是指那些"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伦理道德、要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杀人、放火、强奸、灾害、事故、诈骗等等理所当然地也属于社会新闻,但是,它们也只是、或曰仅仅是社会新闻中的一个局部内容,一个小小部分而已。由于社会新闻的接近性、人情味,趣味性等特点,媒体总喜欢把它装扮得新奇、妖媚、艳丽,华光异彩,人见人爱,从而把社会新闻当成扩大发行量、提升广告量的竞争制胜强力措施,把吸引读者、抓住订户、寻找卖点的唯一希望全部押注在社会新闻身上。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抓住订户,争夺广告,媒体妈妈竟然舍出来社会新闻这个娇娇女去依门为娼,临街卖笑。譬如,2006年初,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一篇题为《老汉接头见到女的就脱裤子》的所谓社会新闻。请问,这是什么社会新闻?这应该是垃圾新闻、低俗新闻、无聊新闻!如果说这也是社会新闻的话,那纯粹是对社会新闻的歪曲、侮辱和丑化!我们的版面很金贵,让这种无聊的垃圾新闻在寸版万金的版面上堂堂皇皇,招摇过市,无疑是对读者一种等而下之的亵渎、玩弄和嘲笑!这种对社会新闻的认识,扭曲了社会新闻的角色定位,歪曲了社会新闻的本质涵义,不仅是颠倒黑白,简直是颇有一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也导致了负面事件报道过多过滥、无理无序、严重充斥版面的现状。

四是报纸对广大受众追求刺激心理的过分迎合。好奇心人皆有之,追求好奇心理、追求异趣心理、追求刺激心理,是正常人群、媒体受众普遍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不足为怪。"事故、车祸、杀人、强奸"等等负面事件,具备"猎奇、刺激、反常"等等因素,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抓住受众的心理。媒体采编人员希望能够提供引起绝大多数读者极其感兴趣的内容、事件,并且希望利用有效的版面语言突出、强化这些内容,因此就不惜夸大事实,强化处理,以邪抑正,以偏盖全,以此来吸引人们的视线。

五是报纸为了追求所谓"卖点",提高收视率,扩大发行量,增加广告效益,过分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颠倒了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位置,不仅偏移了媒体的导向、定位,也降低了媒体的格调、品位,更恶劣的是这种取舍标准鼓励了新闻报料人员对负面事件报料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通过日常的阅读,发现"车祸、凶杀、强奸、事故"等新闻的见报率比正常稿件要高出一大截,这就决定了他们更加积极地提供一条车祸、强奸、灾害、诈骗这一类的新闻线索。这样就十分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负面事件在都市报上的报道越来越多。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32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10-5-29 12:34
http://hi.baidu.com/hjjmhgh/blog ... 1d7e06304e151a.html
《不抱怨的世界》

      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不抱怨的世界》是畅销全球80国的世界级励志书!世界500强企业团购率第1!冯仑、唐骏、张德芬、奥普拉感动推荐!美国亚马逊、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新书销量第1名!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全世界有80个国家,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今天,你还在抱怨吗?不抱怨=改善自我&提振团队!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