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看看这篇文章或许有些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缺耳朵老虎    时间: 09-12-2 12:01
标题: 看看这篇文章或许有些启示
http://nf.nfdaily.cn/nanfangdaily/yd/200907220210.asp
《我们为什么生病》:生病了?也许是进化惹的祸(组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7-22 15:09:47  作者:张田勘
      
                       
  
         
  《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观念》,(美)R·M·尼斯、G·C·威廉斯著,易凡、禹宽平译,海南出版社2009年5月版,29.80元。
  □学者,北京

  疾病的近因和远因

  疾病是与健康、亚健康相对的另一种状态,当然疾病也总被认为是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一种反常和不必要的负面现象。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在今天已经有了很多深刻的解释,例如可以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水平加以阐释。但是在《我们为什么生病》的作者看来,疾病的原因有生物、解剖、生理和生物化学在内的原因,也有进化史的原因。

  以心肌梗塞为例,脂肪摄入过多和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易感基因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该病的近因。但是,为什么自然选择没有剔除掉促使人们喜好脂肪食物的基因和胆固醇沉积的基因,这就是进化的原因,即我们为何会被设计成这个样子。近因要阐明的问题是,机体现在怎样运转,为什么有些人得病而有些人不得病。进化原因则是就整体而言,为什么人类对某一些疾病易感而对另一些疾病不易感。

  归纳起来,近因所解答的是什么和怎样,是关于构造和机制的问题。而进化史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是关于起源与功能的问题。这种阐述有点像科学与技术的区分,科学是阐明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是说明做什么和怎样做。现在,大部分医学研究是在追寻近因,解释机体的某些部分怎样工作,或者某种疾病怎样打乱了这一功能。但是,生物进化则想要解释为什么以及怎么会是现在这样。这是生物学的另一半工作,但这在医学中是不被重视的。

  精神病是不是病?

  《我们为什么生病》提出“精神病是不是病”的疑问。

  近年来有一些强大的力量把精神疾病中的精神障碍推向内科疾病模式,因为精神病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研究焦点从意识转向大脑。同时,医学模式也从不适应性精神过程引起的精神障碍转变为生物医学疾病过程引起的精神障碍,例如对抑郁、焦虑等疾病的诊治。

  现在,精神病学家日益关注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原因,并把这些观点传达给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师,因此精神病医师坚持他们治疗的精神疾病也同其他一切疾病一样,是可以用药物来治疗的,因而也可以划入医保范畴。

  于是,作者提出疑问,恐惧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这些内科疾病是不是同肺炎、白血病和心力衰竭完全一样呢?在作者看来,精神障碍确实是内科疾病,但并非因为它们都是有明确生理原因的具体疾病,也不是因为它们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某些药物。最重要的是,精神障碍被归并到内科疾病,是因为从进化论的观点可以理解它们。原因很简单,许多精神疾病如同发热和咳嗽这种防御机制一样,本身并不是疾病。而且,与精神疾病有关的许多基因很可能有适应性益处,许多引起精神病的环境因素也可能是现代生活引起的新问题。因此,人类心理学中许多更加不幸的方面并非缺陷,而是设计上的妥协。

  从这种观点出发,精神疾病也许就可能不是疾病,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我们的情绪。例如,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同疼痛和呕吐一样,是一种防御。这与感受疼痛的能力一样是为了让我们避免眼前的和将来的伤害。焦虑就是这样,其作用是为了我们避免将来的危险和其他打击。采黑莓果的人如果不担心和躲避黑熊、渔夫如果在冬天的风暴中出海、学生在考试迫近时不抓紧温习功课,都会有很大的危险。于是,处于这些情况下的人就会有焦虑,它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但同时使人处于比较有利的状态,正如感受疲劳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避免过度疲劳。所以,对于这类精神障碍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是值得反思的。而且,如果我们看到焦虑的人大脑里似乎有什么异常的情形,也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认定是这种变化引起了精神障碍。与焦虑或沮丧相伴发生的大脑变化可能只是反映了一种正常机制的正常运作。

  精神分裂症的两面性

  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种情感障碍,但却是相当严重的障碍。不过,作者也承认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疾病,不同于焦虑和抑郁,而且不是大脑正常功能的一部分。例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是患者听到一种幻想的声音,同时还认为别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思想,而且患者表现为情感迟钝,坚持一些古怪的念头,脱离社会交往以及幻想和偏执。

  精神分裂症其实是情感疾病的一种综合征,并非是与进化有关的一种防御机制。精神分裂症在世界各国的统计大约都是占人群总数的1%。有人认为此病是一种文明病,但也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是由某些基因决定的,证据是精神分裂症亲属的发病率要比其他人高出很多。

  显然,如果从基因上来解释,则可以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人类的一种低适应性基因造成的,但这种基因为何又有如此高的频率呢?通常的理解是,人类对抗精神病基因的自然选择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因此精神病易感基因应当是远比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要少。而且人群中相对一致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也提示,这样的致病基因并非是近因,而是至少保持了数千年,因此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保留一定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推测则是,精神病分裂症基因可能对人类有某些益处,这才能与它严重的代价产生平衡。

  最大的可能是,这种基因在与其他某些基因合作中有益处。例如,尽管两个镰状贫血基因可以引起镰状细胞贫血,但在某种环境下单个镰状贫血基因却有抗疟疾的作用。而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也可能有这样的益处。在多数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中,有一些人会患病,但对另一些人却有多种好处。例如,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事物理解的直觉,当然或许这些基因也可以免除人们患其他的疾病。现有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本人和其亲属都有极高成就,这就是一种证明。

  所以,对于疾病和非病,如果从近因和进化史来看,会更为全面。
  

作者: blackeye    时间: 09-12-2 23:26
这篇文章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的。我刚在网上看到,有一个波兰的心理学家Kazimierz Dabrowski从个性发展的角度,也认为心理和精神疾病对于个性的发展有正面作用。翻译起来太复杂了,懂英文的同学自己看看吧。

http://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
作者: 缺耳朵老虎    时间: 09-12-2 23:49
再转一篇:http://www.scautis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

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出现,算是儿童精神医学界近来的大事。这个诊断虽然免不了一些学术上或是实务上的争议,但是却开始提醒我们自闭症症状也会发生在一般智能 甚至高智能的人群,自闭症症状不只是从小不会讲话,自闭症症状不是一种少见严重的情况,而可能是相当普遍并且容易被忽略。

      汉斯艾斯伯格是一位奥地利维也纳的小儿科医师,他主要的工作是面对各式各样智能发展或是其它功能不佳的孩子,给予她们疗育训练。他在1944年发表了一 篇论文名为 "儿童期的自闭性人格障碍",文中描述了四名男孩他们的人际社交能力极为贫乏,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互动常常孤单离群,不然就是表现出不合时宜的人际行为令 人不之所措。另一项特征则是他们往往非常执着于某些活动或是兴趣,总是花费许多时间精力不厌其烦且乐此不疲,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功能。
      如果注意最近的一些国外报导,可能也会看到 "geek genes" 几个字,到底这是什么基因?"奇怪" 基因?"怪异" 基因?

      故事的起源来自美国硅谷:几年来自闭症及亚斯伯格症在这地区的发生似乎成倍数成长,最近在英国剑桥高科技工业区也有类似的经验。有些专家相信,这些患童 的发生和他们的父母有关,不是他们的教养方式,而是他们本身的个性:不善社交、沟通,机械、数字、计算机能力特强,对特定的事务坚持、固执、要求完美,这 些特性经由遗传累积而产生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位专家讲得更白:「假如你的父亲是一个有四个基因的计算机迷,而你的母亲有三个基因,你可能会得到全部七个, 而且是个典型的自闭症」。

      自闭症的基因搜寻多年,到现在并无定论,所谓geek genes的存在,其实言之过早,不过这些症状存在于他们的父母,甚至一般人口族群当中,却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剑桥大学以Simon Baron-Cohen为首的一项研究成果颇令人深思:研究者编制了一份所谓Autism-Spectrum Quotient(AQ,自闭倾向指数,暂译)的自填量表,填完问卷可计算出每个人的AQ,最低0分,最高50分。这五十题包括了自闭症的五种特征:社交 技巧差、沟通技巧差、想象力差、异常注意细节及注意力转移差。首先他们以成年的高功能自闭症 / 亚斯伯格症患者及控制组比较:前者平均AQ是35.8 ± 6.5,远高于后者16.4 ± 6.3。控制组中男性稍微但显著地比女性高:超过20分的男性(40%)是女性(21%)的两倍,女性没人超过34分,而男性则有4%。随后,研究者将问 卷使用在剑桥大学的学生当中,他们的AQ分布与前面的控制组相同(表示智商和教育程度不影响AQ),但是不同科系之间却有很大的不同。科学相关科系(数 学、计算机、工程、理学院、生物学相关、医学科系)显著高于人文科系(语文、文学、法律、哲学、神学、历史、音乐)及社会科学科系(地理、经济、社会、政 治、考古、人类学、管理),其中以数学科系的分数最高。

      研究者再以32分为界,征求到11名学生(都是科学相关科系)来进行临床会谈,其中有7名符合高功能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的诊断标准,不过因为缺乏父母提 供的身心发展资料,而且目前并无心理困扰,诊断不能确实成立。许多人提及他们在大学内不喜欢社交,而且特殊、狭窄的兴趣不仅不会显得奇怪,而且反而被看 重。不过这11名学生回溯过去的学校生活都有些功能上的困难,例如被孤立、被欺负、很难交到朋友。

      对照上述国外的报告,我们在国内其实也有类似的观察:许多自闭症及艾斯伯格症候群个案的家长来自高科技行业,许多个案的确也常由正常班甚至资优班,因为 人际或行为的困难而被转介就诊。更令我们好奇的是,由于国内以考试高分为录取标准的医学生们,似乎也有相当大比例的状况出现。
       过去观念中,自闭症既罕见又难缠,有些家长甚至一听到诊断就痛哭流涕,但是近年来诊断范围放宽,早期诊断增加,早期疗育有效,加上类似上述的研究,让我们 更为了解这些症状,或轻或重存在于一般人口,而且不见得都必然是病态、障碍,甚至可能成为人类族群文明进展中一股重要的推动力!
作者: blackeye    时间: 09-12-2 23:58
这篇文章里说的AQ测试就是我们板块里的‘阿斯伯格自测题’。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43547-1-1.html
作者: 忠于我心    时间: 09-12-3 12:17
女性没人超过34分,而男性则有4%。

===========

我晕,我的37分从哪里来的?
作者: blackeye    时间: 09-12-3 20:49
我估计研究样本不够大,没把你这样的人包括进去。另外我觉得你很有可能不是AS,而是gifted,高智商的人一般都有类似于多动症和自闭症的某些特征。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