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感动不仅仅在一时一刻 [打印本页]

作者: shiwanghong    时间: 09-5-13 23:12
标题: 感动不仅仅在一时一刻
http://hsb.hsw.cn/gb/newsdzb/2009-05/13/content_7322915.htm
五月的风,轻裹着初夏热浪,微微吹过汶川的断壁残墙。五月的阳光,晕染着刺眼的金色,又重新洒进汶川的大街小巷。
    一年,短暂的一年,宇宙苍穹中的一粒尘埃。然而,就是这粒尘埃,承载了苦难也承载了希望。在又一个护士节来临的时候,让我们在追思逝者的同时,也献上我们对白衣天使最深的敬意。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在地动山摇、危难来临的时刻,医务人员始终坚守在病人身旁,不离不弃,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陪孩子一起难过一起坚强
    灾情就是命令,去年5月14日下午,第四军医大学心理教研室教授施旺红随医疗队从成都开始向北川行进,15日到达江油市的长钢总医院实施救治任务,在迅速组建心理疏导小组后就开展工作。他是全军最早奔赴灾区的心理专家。
    他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长钢总医院胥医生的侄子,孩子父母都是北川中学老师,已经失踪。因想念父母,怀疑父母去世,孩子用头撞墙,不吃不喝,施教授就在药品箱边开始了工作,虽然有十几年临床心理咨询的经验,但面对这种状况,他第一次感到有些无助,他搂住孩子,哽咽着对孩子说,叔叔也非常难过!随后他贴着孩子的耳朵问了他很多,然后告诉他,你现在身体健康,还有爱你的舅舅、姑姑在……约20分钟的心理干预后,孩子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并开始主动进餐。
    还有平武县平通中学一位15岁的女学生,在全班同学被埋,只有两人被救后,孩子出现惊恐状态,号啕大哭,失眠,拒食,施旺红便每天抽空到病房安慰她。
    ■日夜连轴转有时一天做40多台手术
    去年5月15日,交大医学院第二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贺西京带着骨科、普外、消化、心内科、神外科20多名医护人员去了青川,在广元市中心医院,那段经历也让贺西京永生难忘。
    在灾区,除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还有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除了救助伤员,医疗队主动出击,在各方面帮助灾区人民,当地医院经常有救灾物资药品,装卸也常常都是医务人员,有时一车药品就超过200吨。到灾区的当天晚上,医疗队露宿在室外,第二天随行的后勤人员安装好帐篷安顿大家住下,吃住都在帐篷内,睡的是很拥挤的通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几乎就是连轴转,送去的伤员伤情大都很重,最多的时候一天进行了40多台手术,往往都是白天进行手术,晚上查房、制订手术方案。因为余震不断,工作时的危险性也很大。
    ■两地医护人员心手相连
    和灾区医务人员一起工作,让陕西医疗队员深深感到:灾区人民比想像的要坚强得多。
    施旺红说,长钢总医院医护人员自地震后一直工作在第一线,部分员工家人去世,财产损失,亲人失踪,孩子无人照顾,他们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没有懈怠半分。施旺红当时也及时给他们中的十余人进行了心理疏导,还给全院10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辅导。
    说起在地震半个多月的经历,贺西京院长至今仍很感动,他认为,当地医院医务人员十分令人敬佩,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仍然要坚守在医疗救助的第一线。那段非常时期,贺西京也和当地的医务人员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直至现在,他们之间还经常短信或电话往来,分享工作上的经验、心得,也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且那段时期,他每天收到单位同事、家人诸多的问候,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职业更加自豪和富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以己度人,痛病人之所痛,才能将心痛转化为感动,爱是无限的,人生注定要面对许多痛苦,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活着就是幸福。
    ■带着氧气袋输液架怀抱婴儿大撤离
    去年5月12日下午2时30分左右,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办公室里,6名医生在讨论一名新生儿的治疗方案。猛然之间,桌椅晃动、水杯倒地,房子也开始摇晃。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没有一个人说话,6名医生同时跑出了医护办公室,分别跑向自己分管的病床。
    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早产儿室,全科室躺着52个孩子,病房里所有的医生、护士,每个人抱着两个孩子,3分钟后,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可没有人知道还会不会地震。当天,新生儿科有29名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们当即便将所有孩子转移到了附近学校的操场上,医护人员不舍得让孩子们躺在地上,全都席地而坐,怀抱着孩子。
    其中,3个监护室的孩子不能停止吸氧,停止吸氧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还有的孩子不能停止输液,怎么办?所有需要治疗的孩子治疗所需的设备全部带上,即便这样会转移得慢些,有的要拿氧气袋,有的要扶输液架,医护人员无一人嫌麻烦,积极实施着转移。转移后,这些孩子又得吃奶,医生和护士冒着余震的危险又跑回病房取回孩子的奶瓶。
    而无数感动,都在那一时间悄然进行着…… 本报记者 韩艳
作者: shiwanghong    时间: 09-5-13 23:31
往事不堪回首,谢谢华商报韩艳还记得我!!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