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生活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毛线洋    时间: 09-4-30 17:00
标题: 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这个话题。我曾经见过有不少喜爱玄思的人喜欢追问,包括我自己就是此种人。前段时间我在低谷期,深深觉得自己的生活走错了方向。这个方向是怎么搞的呢?就是你有一种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空虚,越来越需要忙碌和紧张来忘掉这种空虚。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忙碌的工作成为这种空虚的代偿物。也就是说,工作成为一种生活鸦片之类的东西。本来,我们工作几个小时,有一定的成果、收获也就满足了。但是现在呢?现在我们仍然不满足,周围的价值取向、声音刺激我们说,你要如何如何,比如说你要朝着年薪二十万、五十万的这个方向走,或者是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律师、长官之类的。这些价值无一不是具有刺激性的,并且表明了一种对物质的极大攫取。人们在价值背后隐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逻辑,那就是钱是好的,现在这个社会,要有房车,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因此那些能够使我们做到这一点的事情,就变成了热门的事情。

     这样的社会组织,在罗素(Russel, English)看来,是一种强调效率的西方模式。这种体制的问题在于它将效率作为唯一重要的事情来追逐。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罗素对工业化的弊端进行抨击,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阶段。我们不知不觉的被拖入这样一种情境逻辑,即钱是好的,并且生活的唯一乐趣就是为赚够房车的钱而奔波忙碌。如果一个青年人在毕业之后过早的陷入这场漩涡(这样的年轻人家庭比较拮据,并且数量众多),他就会摒除自由思想,转而接受这样的价值模式。因为他的生活缺少闲暇和余力来思考这件事。这样他会觉得生活的意义日渐空虚,显然那是因为他的生活都献给了无休止的赚取金钱以换取必须品的游戏,并且他被教导着去渴望奢侈品。在婚恋中遭到挫败和羞辱,因为他的赚取能力一般而言总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够承担过高的奢侈。并被其他有着更高的奢侈水准的人所鄙夷。在一个奢侈为时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逼迫自己去奢侈,因为不奢侈的结果是使人觉得自己脱离社会。这是一种拜物教给人带来的焦虑体验。

    我时常问自己,人生何以值得一过。我觉得空虚和躁动的追逐效率——究其目的,那是一种生产产品、服务的效率。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的生产效率,究竟对于生活有什么要紧?我们如果反思一下,为什么律师要为着律师事务所的诉讼案件而夜以继日的工作呢?他的生活明明已经充满了,为什么还要接下难以胜任的案子,把自己的生活填满,以至于不见天日?这种效率对于社会是真正有必要的吗?一个广告公司生产了如此多的广告,它强迫它的员工一周上四十八小时的班,六天工作时间,只余一天休息,生产出大量人们并不关心的广告,这样的效率对社会是有必要的吗?——显然这样的效率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切不可被他们的高调华丽的宣传所蒙蔽。这一切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其他是华美的包装。利润的最大化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支付奢侈品的需求,二是为了不断的生产和刺激对奢侈品的需求。但是就像洗面奶可以修饰脸庞,却不能掩盖身体的衰老。我们追求的并非纹饰,只有并非纹饰的生活,才是具有活力的、有满足感的生活。

    罗素谈到人的几种需要。他指出这样的社会结构并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因为我们要区分欲望和需要之间的不同。需要,比如说人需要田野、散步、阳光之类的。这些东西似乎天然就有,不因民族、文化改变。如果你拥有这些,你就发现无法在人化世界中找到替代品。我们无法用刺激的摇滚之类的代替对阳光的渴望——这是一种拙劣的替代。或者我们没法通过吸食毒品来替代我们的努力生活所带来的进取的喜悦。我们也无法用嫖妓来替代平等恋爱所带来的幸福感。廉价替代品勾起的对欲望的满足,无法添补天然需要的缺口,这种努力注定是会失败的。
    我们看到的一些圈子中比较成功的人士,偶尔带着喜悦的满足,常常带着疲惫和倦怠。我在律师事务所见过一个律师,他的生活一望可知,并不幸福。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工作狂,他拥有很多资产,千万以上,若干房产,若干车辆。但是他的倦怠让人觉得忧心忡忡。在事业上他要求他的下属奋发图强,然而这种所谓的发奋精神,实则是为了追逐财富而生的。我甚至觉得他对律师行业并不热爱,他对生命也绝非热爱。这是我感受到得生存状态。也许我是错的,他有他的快乐,不过我想说的只是,我不打算用如此多的财富去添补我意义感的空虚。我知道那是一场徒劳的战争。在痛苦、压力消除的一瞬间的快感并非人的需要,也并非幸福。

    我相信罗素的方向。生活应该有工作和闲暇。闲暇的乐趣是人的需要,也是人的乐趣和意义最丰富的聚集之地。科学和艺术不应当为了效率而生,那样他们就导致自我毁灭。它们应当成为闲暇乐趣的探索,在这种自由的探索中,人们感受到百科全书般的快乐。儿童对生活中一切新鲜的事情自然的感到有趣味,这就是幸福的源头。

    所以说,活力(一个健康的身体),闲暇(自由探索有乐趣的事情、发呆也可、晒太阳也可),需要的满足而非刺激欲望的满足(婚恋、日常必需品就足够了),一定时间的工作(过长时间的工作绝对是有害的),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这几件事情的恰当配合孕育了生活的丰富乐趣。这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也无法替代的。我刚才中午读着罗素的书(因为我最近喜欢读他的书),打着瞌睡,就在沙发上睡了。我觉得很幸福,这种幸福让你没有那种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事物的焦虑感。这种幸福甚至让你觉得一切都恰当了,世界宁谧各归其位。没什么可以追求的,全然浸泡于此悠闲的岁月。别忘了,这可不是什么房车,高薪,这仅仅一个下午的睡眠而已。
作者: daimon    时间: 09-4-30 20:58
版主反思生活的意义,是感觉走到了一个死胡同。我也有所体会。周围的人都阿谀奉承,虚与委蛇,表面看很猥琐,其实,从宏观看,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私立和目的,也算是目的本位。可是,我偏偏不想学他们那一套。我知道的常理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波逐流并不能发现真理,只有坚持恪守才能有所收获。我以发现真理为幸福,而不是他们眼里的名和利。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明白了他们的套路,自己的追求,剩下的就是为人处事了,要圆滑,守柔,有原则,才能保全自己,稳重有进,尤其是现在这种政治腐败,统治阶级昏庸的时代。为了理想,就要忍耐一时之苦。
扯的远了。罗素的科学素养,让他看到了工业文明的趋势,可以说是个先知。对于中国的现状,他的学说有用武之地了。不过,我更欣赏尼采,他的唯意志论,像个大斧,劈开了我的外壳。任何制度,归根结底,要解决的还是人的问题,把意志还给个人,还是强加给个人,这是要拿捏准确的。
作者: youyou22le    时间: 09-4-30 22:06
平静的内心,安适的生活,这也是我期望的,不过这样的时间于我来说总是不多,稍纵即逝。但每次拥有这样心态的时候,都感觉很幸福,很感激~
作者: xlhljp    时间: 09-4-30 22:50
好文,学习。
作者: ninetigernk    时间: 09-5-11 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毛线洋    时间: 09-5-11 18:08
楼上的想法很正确,不过我们既然沉浸在欲望中,实际上是很难比对欲望是否符合需要的。我们只能通过长久的跟随某些欲望来判断是否得到了深刻的满足。有些欲望比如说吸毒的欲望,我们越追随就越空虚,然而这种欲望却非常强烈。另一些欲望,并不强烈,比如说散步的欲望,但是却很有可能是每个人健康的必须。 —— 这样的落差是导致我们这些有限的人类迷惑的原因吧
作者: 8849    时间: 09-5-25 02:46
好文,收藏了,小毛兄弟是有大智慧的人。

今晚刚好和女友产生了一些冲突(当然,产生冲突也反映了我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围绕的其实就是“欲望”和“需要”的关系——是“LV”牌手提包和过得去的、有一定品味、价格适中的手提包的关系。

又或者拿西式的沙发和中国古典木椅来比喻——前者满足的是人类想偷懒、舒服的欲望,后者是适应人体生理规律和健康的需要,前者固然让人可以享受一时的“舒适”,但长久以往,各种脊椎、关节的毛病就来了。后者坐着是不舒服甚至就是不让你能靠着椅背好好坐的,逼着你要往前坐一半“正襟危坐”,要坐端正、心态恭敬,这恰恰是为了更长久地保持你的“精气神”、保持你的姿态正确身体健康心境平和,满足你真正的符合“道”的需要……

信口妄言了,不妥之处请小毛及各位贤长指正。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9-5-25 04:30
8849!! 好长时间不见了!!一向可好???

生活的意义。。。。。什么时候想这个问题了,什么时候就离忧郁不远了。。。
(开个玩笑!)
作者: 深海微蓝*    时间: 09-5-25 08:49
顶!mr.song.

nintegerNK说的也很好:
需要是客观的,欲望是对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如果主观欲望能够与客观需要相一致,欲望就没有错。
作者: tangli2700    时间: 09-5-26 09:2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作者: 银碗盛雪    时间: 09-5-26 10:3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tangli2700 发表于 09-5-26 09:23

学习
作者: 落果    时间: 09-5-27 20:33
各位都成哲学家了,可是很多哲学家常常是忧郁的。当然想明白一些问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