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LOMO!大家把自己手机里的照片发上来!LOMO:) [打印本页]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6:07
标题: :)LOMO!大家把自己手机里的照片发上来!LOMO:)
[attach]14033[/attach]

[attach]1403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4-27 22:57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6:08
标题: 生长
[attach]14036[/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6:09
标题: 孩子和老人
[attach]14037[/attach]

[attach]14038[/attach]

[attach]14039[/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6:56
这个孩子的表情让我想到自己的小时候,挺伤心的。。。

[attach]14040[/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7:05
标题: 拆,曾经是熟练的挖掘车司机
[attach]14041[/attach]

[attach]14042[/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7:11
有些后悔卖掉了我的D70,为了凑钱买个专业相机,可按目前进度,还要一年才能存够钱买得起。。。;只好用手机照。。。,好在手机方便携带。。。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4-27 17:26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7 16:08 发表
14036

喜欢这一抹绿。。。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4-27 17:29
标题: 回复 7# 绿罗裙 的帖子
奇怪的是,它居然长在砖缝里!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7:43
是啊,我也很惊奇这种树,叫不出名字;墨清可能知道,这种树适应性极强,生长快速,折断叶柄会流出白色汁液,七八月间会结红色放射束球状浆果。。。。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9:19
谢谢墨清,我总算知道了这个树名。。。;三四年前,我外甥问过我这叫什么树,不知道,我答应他我去查的,后来他又问过我。。。;原来那是它的花,我还以为那是果实呢?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9:28
[attach]14047[/attach]

[attach]14048[/attach]

——就是这个!!佩服墨清。。。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19:48
标题: 油画效果
[attach]14049[/attach]

[attach]14050[/attach]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4-27 19:54
标题: 回复 14# 夏秋 的帖子
感觉像蜡像一样,只是没有蜡像的清晰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4-27 19:54
不喜欢没生命的感觉
作者: 木碗    时间: 09-4-27 19:59
标题: 回复 2# 夏秋 的帖子
生命力之顽强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2:20
木碗好久没上PP了。。。,很期待。。。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2:21
原帖由 绿罗裙 于 09-4-27 19:54 发表
不喜欢没生命的感觉


我喜欢油画效果,因为不会油画。。。。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7 22:34
很不错的LOMO。

(LOMO不明的战友请百度,百度不明的战友请google。)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7 22:36
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反映社会底层的人的生存状态的照片。破旧的墙,墙上顽强的小树,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小孩子,静静的电线杆,门口的花盆。。。。。。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2:44
总算风兄回应了一下,我还以为阳光上没有喜欢LOMO的。。。开心

——你注意到了电线杆!我也是对路边的电线杆很有感觉,永远驻立等待的样子。。。;很久以前,曾经也像电线杆一样站在路边等待着。。。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3:17
我好像习惯了,在焦急等待的时候,我会拿出手机来拍照。。。
下午在等车搬一些东西,因为堵车,等了很久,开始焦躁,于是拍照。。。
其实,风景和影像(图画)无处不在,总有一些画面可以让人发现和关注。。。
——上面照片中的那个小孩,身体瘦弱,表情倔强,略带怪异,感觉真像我小时候的样子,个性可能真的在小时候就生成了;当时很为自己的童年叹息。。。

我喜欢索爱手机,照相和随身听功能很不错的。。。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3:21
喜欢照相的,买索爱K字头手机;喜欢听音乐的,买W字头的。。。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7 23:41
小时候感觉温暖的事情就是跟父亲一起冲洗相片,他喜欢摄影,记得很多还是120黑白胶卷;还记得摔坏了他的一架“古董”相机,被他揍得够惨的。。。;现在,他对数码相机非常不屑,他也不再拍照了,也不再那么暴躁了,因为,他真的老了。。。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03:31
[attach]14062[/attach]


[attach]1406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4-28 12:36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03:36
睡不着觉。。。
——上图给风吹尘兄和小羊妹;烦请大家给定个标题。。。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4-28 03:48 编辑 ]
作者: blackeye    时间: 09-4-28 04:26
标题: 回复 26# 夏秋 的帖子
喜欢这张的效果。夏秋真有两下子,手机也能拍这么好。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04:48
哇,夜猫子这么多阿 ,阳光难眠之人何其多!,我是睡了一觉起来啦呵呵~~。。。。

我手机里只放风景照片,比如去西藏时拍的那木措湖,看了心灵平静。从来不放任何人,因为人性让我无法安静。。。。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12:29
原帖由 blackeye 于 09-4-28 04:26 发表
喜欢这张的效果。夏秋真有两下子,手机也能拍这么好。


谢谢 blackeye  这张照片我用图片编辑软件作了伽玛调整和油画滤镜,手机无法手动设置,出不了这样的效果。。。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8 12:41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8 03:36 发表
睡不着觉。。。
——上图给风吹尘兄和小羊妹;烦请大家给定个标题。。。


《绿竹.青石.黄木.黑发之岁月流逝》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12:41
原帖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04:48 发表
哇,夜猫子这么多阿 ,阳光难眠之人何其多!,我是睡了一觉起来啦呵呵~~。。。。

我手机里只放风景照片,比如去西藏时拍的那木措湖,看了心灵平静。从来不放任何人,因为人性让我无法安静。。。。:lovel ...


昨天在一个帖子里有人说失眠会损害肝脏,不知道是不是会这样。。。

——宁静把手机里的西藏的风景照也发上来吧,期待;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8 12:42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7 22:44 发表
总算风兄回应了一下,我还以为阳光上没有喜欢LOMO的。。。开心

——你注意到了电线杆!我也是对路边的电线杆很有感觉,永远驻立等待的样子。。。;很久以前,曾经也像电线杆一样站在路边等待着。。。


哈哈,当时年少青衫薄啊。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13:25
当年就是突然变成了电线杆子似的,然后一头栽进抑郁里来了。。。

——黑发之岁月流逝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13:57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8 12:41 发表


昨天在一个帖子里有人说失眠会损害肝脏,不知道是不是会这样。。。

——宁静把手机里的西藏的风景照也发上来吧,期待;


呵呵 谢谢,我拍照技术很烂,手机像素也低,只能是朦胧效果呵呵~~不能和你前面照片相比,等我有空看看能发上来不。。我这手机传照片也麻烦

失眠会影响肝脏--倒没有看到这样的正式结论。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修复是在半夜1点前完成的,所以若超过这个时间不睡觉,机体受损的细胞很难复原,从而对整个身体健康都不好,会引发身体各个系统的不适,也会包括肝脏吧。。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13:59 编辑 ]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19:39
标题: 我的2006西藏游记(一),附照片
2006年10月18日,周三,我登上本月2号才开通的广州直达拉萨的特快列车,开始孤身进藏的“壮举”  。火车上午10:29准时开出,因为是淡季,人很少,我所在的硬卧车厢只有两个下铺有人,全车只坐了大概三分之一。该次列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最高级的,据传造价达两三千万元(由此可见中央对西藏的投入实在太大了啊啊啊),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有防冻、供氧、防紫外线、充电插座等装备,全新的车厢,铺着藏族红花地毯,卫生间和洗漱间都很干净漂亮,有厕纸、自动冲水设备、洗手液、烘干机等。车速很快,一般都在100多KM/小时以上,与广深列车相仿;车上供餐也很好吃。中途停靠长沙、武昌、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共6个站,从西宁进入青藏铁路,从格尔木进入7月1日刚开通的青藏铁路2期。沿途风景很好看,特别是从格尔木到拉萨的14个小时路途中,经过昆仑山、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大的淡水湖——措木湖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很壮观,在可可西里还看到了濒临灭种的藏羚羊。在车上实在很舒服,没有任何不适,很暖和,我也少有地睡得很熟(以往在火车上很难睡着);同车乘客也都很好,大家谈得很愉快,以致58个小时的车程丝毫不感到疲倦和单调,下车时还有点意犹未尽呢!哈。20号晚上19:25,火车竟然提前25分钟抵达拉萨火车站,这在一贯晚点的“铁老大”历史上也可算个小小的“奇迹”了,呵呵:)

大家看到我是一个女孩子旅行,都很照顾,除了问候攀谈,还给我买好多好吃的,像在郑州车站买的煎饺、西安车站买的肉夹馍、各地特产水果红枣……都买双份给我。我推辞不下只好从命,结果我专门在广州买来火车上吃的满满一大袋方便食品全没派上用场,又原封不动带到了拉萨,不由得在心里一次次感叹广东人真是好啊就是好 ……(同车厢的人几乎全是广东人和少许香港人)。不过我专门带去的一袋药物——预防高原反应和感冒腹泻……的药倒派上了大用处,因为在广州就感冒了,这是独自高原旅行的大忌……在休息和观景的间隙,大家就坐在一起聊天,谈西藏,谈旅行,谈人情百态,谈人生事业……还未下火车,大家已成了很好的朋友。

依依不舍下了火车,送别有缘同行的“车友”,来到预订好的酒店。火车上结识了两位广东的伙伴,大家约好一同旅游,所以我的“女子孤身进藏”的“壮举”算是有一半“破产”了,哈哈。不过火车上几乎只有我一个是独自旅游的女孩,博得不少人称赞和佩服,也让俺小小得意了一下,哈。可能从小新疆长大,早就适应了北方气候,虽然拉萨有3500多米的海拔,但我毫无反应,到了酒店睡得很香,明天好好看看拉萨!

想起一位朋友的话:坐火车两大乐事:一是看风景,一是看人,的确如此。只要不赶时间,火车也不太拥挤,我都很喜欢坐火车旅行。有一个靠窗的座位,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见识形形色色的旅客,有时还能交到朋友……真是一大乐事啊!火车真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偶喜欢!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21:42 编辑 ]
作者: blackeye    时间: 09-4-28 19:50
标题: 回复 30# 夏秋 的帖子
就是喜欢这个油画效果,原照的构图也很不错。其它几张也拍得很有特色,角度非同一般,希望看到更多作品。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20:20
标题: 我的西藏游记(二)
昨天还在为自己身板如此硬朗,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毫无不适,吃的香睡的熟而洋洋得意,今早起来就感到头痛,警报??分析原因,该是昨晚酒店没有空调暖气,我洗头着凉所致,于是冲到药店买了头痛药,吃了后很快就恢复了,看来俺在大西北长大的身子骨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哈哈,继续得意!:) 可结伴旅游的一位先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可能广东长大,很少去过北方,加上心情紧张,高原反应很重:头晕胸闷、心慌气促,总是很疲倦要睡觉。我们只好将就他,行程被迫拖慢,呜呜~~,要是我一个人出游至少快一倍,所以啊,谁说出游非要和别人结伴才好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个人旅游多自由潇洒啊!为何大家非要抱着那陈腐的观念不放??俺就爱一个人出去玩,自由自在,不用去将就谁,而且特别锻炼独立能力,哈。我就经过最近几次独自外出旅游,能力和见识得到飞速提高,受益匪浅啊!!

在宾馆大睡一上午,免费早餐也睡掉了,没能去品尝酥油茶。2个游伴当地的朋友来接风,我就跟着蹭吃蹭喝,一顿午饭吃了四百多元,这菜式在广州至多花200多,我们都感叹拉萨的消费可真不低,酒店也贵过广州(因为选择少)。不过那手抓羊排和葱卷肉丝薄饼(类似北京烤鸭的吃法)味道真不错,羊排是拉萨本地羊,很鲜美。午饭后身体不适的朋友被我们强拖去了酒店旁边的大昭寺——藏传佛教的圣地,看到那些在门口磕长头的人群(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的,就是在垫子上五体投地地磕头,叫长头,分为7个、21个和108个头三种,磕得越多越虔诚),本来我原计划要磕21个头来给家人朋友祈福,但看到很少有汉人磕头,而且那垫子很脏,就放弃了:)大昭寺没有想像的壮观,有点破旧。绕着寺庙顺时针走了一圈,就是有名的步行街了,两边是密密麻麻的藏民摊档卖民族和宗教用品,街上全是熙熙攘攘的藏民,一边走一边转经。给妈妈买了个转经用的转经筒。大昭寺外面就是闻名中外的八角街(又名八廓街),也就是西藏民族手工艺品一条街,因为天冷,后来又下了小雨,人不多,我买了忘记带来的墨镜和遮阳帽(在西藏防紫外线需要),还买了手镯。游伴买了西藏特产的“天珠”挂链和藏刀。本来听说晚上6、7点钟大昭寺内有140个喇嘛念经很好看,我们要去看,可那位身体不适的朋友很想回去休息,只好明天再说了。就坐三轮车回到酒店,在旁边的“巧面坊”吃了沙锅麻辣牛肉面,好香啊!

拉萨就像个小县城,很小,主干道就一两条街,没有高楼,与内地省会城市差距仍然明显。但生活还算方便,24小时自助银行、大影院、网吧等都有,大百货商店里有不少世界名牌产品,八角街旁新建的拉萨影城外面的大屏幕正在放电影《夜宴》的广告,看着很亲切。虽然还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入驻,但已经有了“多美丽”和“德克士”炸鸡。酒店、餐馆、商店等地服务态度都不错,藏民也很淳朴。这里四川人很多,一路都遇到四川人,听到四川话,呵呵:)相信随着铁路的开通、与内地人民的沟通越来越多,这里一定会越来越现代化的。

这里跟内地有2小时时差,早上8点相当于内地6点,天才刚亮,所以作息一律后延,一般8点起床,9点半上班,12点才睡觉。吃完晚饭看时间还早,我就来到酒店附近拉萨最大的网吧上网,打开博客写游记,就是现在写下的这些,呵呵。因为没带数据线,所以拍的照片只有回家后再放上来了。人在旅途,感觉不错!

明天——计划一早去布达拉宫参观,然后又去大昭寺看看。后天起可能跟当地旅游团去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还有地道西藏高原风光的日喀则旅游,看看雅鲁藏布江,或者远眺珠穆朗玛峰。对了,别忘了一定要去品尝西藏特色的糌粑和酥油茶……不能再睡懒觉了,否则,,,哈哈,游伴要骂我了,,,不写了,快回去睡觉,明天再续!!
作者: 阳光仙子    时间: 09-4-28 20:37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7 17:43 发表
是啊,我也很惊奇这种树,叫不出名字;墨清可能知道,这种树适应性极强,生长快速,折断叶柄会流出白色汁液,七八月间会结红色放射束球状浆果。。。。
这种树我知道,叫枸树。这种树上到夏天有一种虫,我们喜欢抓来玩,这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好几年没看到这种树了
作者: 阳光仙子    时间: 09-4-28 20:44
来的太晚了,墨清已经介绍了这种树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21:01
标题: 西藏游记(三):大昭寺的迷思
晚8点,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又来到拉萨的网吧写当天的博客,心里却一直盘旋着问号,大昭寺前的一幕幕会告诉我们什么??

上午阳光普照,来到布达拉宫前买票,却只能买到明天的票了,因为布达拉宫为保护环境,每天限额散客500名,于是我们只好在这里多待一天了。布达拉宫前面有个很大的广场,垂柳依依,湖水清澈,草地清幽,风景不错。广场正中有个类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碑前有两尊解放军入藏的雕塑,很雄伟。广场正中和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美丽的白塔,是宗教标志物,很多藏民在这里抚摸、布施、祈福。布达拉宫两侧都是雪山,山顶的积雪闪闪发光。但来到布达拉宫跟前,才发现不如想像的雄伟。它其实是一座宗教博物馆,类似北京的故宫,而不是拜佛应去的宗教胜地,后者属于大昭寺。

中午暖洋洋的天气,我们买票进入大昭寺内参观,当时人很少。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陈设,乍看上去都很普通,跟内地寺庙没有多少不同。幸好我们遇到几个旅游团,跟在后面听讲解,方才了解到庙内藏着很多历史故事和宗教胜迹,收获不小。像寺内的“镇寺之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全球所有佛教徒朝圣的终点,据说是最有灵气的,见它如见佛祖本人,原来四川、青海甚至印度等地的信众一路磕长头朝拜就是为了拜它,真是大开眼界。还有保存至今的精美壁画——布达拉宫落成图、大昭寺建设图等,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建设历史和沿革,历经这么多年还保存完好,真让人佩服古代藏民的智慧。寺内外国人非常多,看到他们专心倾听藏族翻译们娴熟流利的英语介绍,让人感叹西藏年轻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西藏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只是寺内供奉的佛像实在太多,除了中土佛教(显宗)也供奉的释迦牟尼、观音、弥勒佛、无量寿佛等大家熟悉的佛像外,还有藏传佛教(密宗)独有的拉萨三尊、欢喜佛、班禅等,以及西藏的历史人物如法王松赞干布和先后嫁给他的尼泊尔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的塑像。一般藏民是逢佛像便拜,并敬奉酥油茶和布施。想到基督教只有耶稣一个偶像,我不由得陷入思考:单神崇拜和多神崇拜,谁更站得住脚呢?

晚上7点半,大昭寺内有喇嘛集体念经。藏族信众们也在6、7点开始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的转经活动,有内、中、外三个转经圈,外面是寺外的步行街,里面是大昭寺内,都拿着转经筒一遍遍顺时针走动绕圈,口中念念有词。我们混杂在信众队伍中,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木然的动作和眼神,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个惯常的仪式。出来后又看到那些磕长头的人群,似乎永远在那里磕着没有尽头的头,不知疲倦。同伴悄悄问我:“你说他们那么虔诚,可生活依旧那么贫穷落后,佛祖真的给他们带来幸福了吗??”我无言以对,只说“这是一种信仰吧”。其实,这也是我心中的困惑,关于宗教的意义,这是个大命题……

西藏的天气真是一日三变。刚才还是大太阳,眨眼间就飘起了雪花,气温骤降,大家缩回室内;过了两个小时,太阳竟又出来了,又是暖洋洋的天气;直到7点左右天开始黑,太阳下去了,又颇有点寒冷。爬到大昭寺顶楼——三楼,视野很开阔,附近的布达拉宫和药王山、红山等有名的雪山,以及热闹的步行街和八角街风光都尽收眼底,是拍照的好地方。但也许海拔太高,加上当时下雪寒冷和劳累,我竟突然感到心慌胸闷气促,赶紧坐下休息,一边提醒自己坦然面对,不要慌张,,,好在不久就恢复了,着实虚惊一场:)看来对抗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的诀窍就在于放松心情、乐观面对,不能紧张焦虑,否则心理因素会加重之。其实生活中其他事情不也都是如此吗?呵呵。走在寺外的八角街上,地摊、大喇叭的叫卖声。。。。就在大昭寺外一门之隔,商业气氛也如此浓厚了。说实话,虽然大家都说拉萨是“圣地”,在这里能感觉与大自然的最为贴近,和神圣的感觉,可我在这里并没感受到多少圣洁,而是被现代商业逐渐腐蚀的一个小城。内地很多寺庙和宗教胜地也大同小异,像少林寺、九华山等,都已“单纯神圣不再”,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晚饭终于了了心愿,到八角街上的藏族风味餐馆吃了地道的藏餐:酥油茶和糌粑、红烧拉萨鱼、拉萨啤酒等。酥油茶还可以,比较香,刚入口有点异味,再喝就可以适应,但油太多了,喝多了就腻;糌粑是奶油味的,不好吃但还可以接受,但一位同伴反应就很大,几乎吃了一口就感到恶心要吐:(鱼和啤酒都还不错。餐馆内的食客和服务员全是藏族人,几乎没有别的汉人,藏民身上的体味很重,老远就可闻到,我们几乎是捏着鼻子吃完这顿“本地体验餐”的,重在体验嘛,呵呵:)

明天同伴说要租自行车自行游览拉萨城,一天20元随便逛,是个好主意。中午去参观布达拉宫,后天跟团去纳木措一日游(西藏最大的圣湖——天湖所在),以及林芝二日游和日喀则二日游,可沿途饱览雅鲁藏布江风光,要在外面住宿。我要好好休息,养足体力,好好看看真正的西藏高原风光!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21:24 编辑 ]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4-28 21:07
前几天正在想念姐姐的西藏游记,想找个时间再翻翻,没想到姐姐倒自己贴出来了,真好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21:08
标题: 西藏游记(四):“西藏江南”林芝行
参加当地旅行社的“林芝二日游”去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游览。全车才7个人,4个来自北京,2个来自唐古拉山,是援藏的重庆干部夫妻;导游是四川人,每年5-10月到这里赚钱,11月后就回家;司机是江苏人,在这里很多年,晒得很黑,外貌完全是西藏人的模样了,大家一直在拿他的“西藏化”取乐。  大家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只有我穿的最少,只几件线衣和皮夹克,实在不是我要“凉起超” ,而是走时太匆忙又不想带太厚的行李,想着自己新疆长大不大怕冷吧!结果到这里昼夜温差太大一直在感冒,鼻涕长流。昨晚想着无论如何要买件棉袄上路了,结果还是犯懒缩在酒店没出去,今天只好继续扮作‘凉起超”了。 好在车上暖和,只是路上第一个景点“米拉山口”(拉萨与林芝的交界)海拔有5000多米,狂风大作,着实够冷,我下去上厕所,这里一路上厕所都收费一元(!!) ,而且其脏无比,四面还漏风,大家往往都是被冷出来的,速度奇快,呵呵:) 我流着鼻涕飞奔跑出,旁边一个藏族青年居然对着我大唱“老鼠爱大米”(?!),天!

林芝的景色类似江南,最有名的是巴松错(小贴士:在西藏只要一听到带“错”(措)的地名就必然有湖,听到“拉”则必然有山,比如“拉萨”有红山和药王山),又称“小瑞士”,四周叠翠的丛山环抱着一湖碧水,颇像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风光。路上还经过有名的“阿沛村”,据说村民当年都是曾任国家领导人的阿沛·阿旺晋美(当初可是西藏有名的大奴隶主呢!)的奴隶,故而得名。不知是否有意安排,村口始终有个长相颇有风度的藏族老大爷和他忠实的老伴坐着迎接过往的车辆,导游特意停下车让我们跟他合照,一位团友下去戴了他的帽子跟他摆了个POSE合了影,当然没忘了事先念着“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并双手合十向大爷大妈致意。我就不太礼貌了,下车去参观藏民的小楼(外观看蛮漂亮,据说是为了便于牧民管理,专门由内地资助盖房子把他们从山里请下来居住的,但都关着门无法进去参观),经过那慈眉善目的藏族大妈跟前时她突然对我双手合十致礼并说了句“扎西德勒”,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就没有回礼,想来那大妈一定盯着我的背影心里想着“这汉族女子怎这么不懂礼的呢,不理俺??” 呵呵,真不好意思哦! 最有趣的是一路上看到很多来自四川老家的招牌:“南充浴池”(真是回家了!说不定就是我们的南充邻居们开的呢,哈)、“遂宁小吃”、“绵阳旅馆”、“成都火锅”……什么的,好像把整个四川搬了个克隆版过来一般,让我倍感亲切又窃笑不止^-^

我这人也怪,在家里不时还闹下失眠什么的,可一上了路就吃嘛嘛香睡嘛嘛熟,更不认床,比在家里能吃能睡多了,看来也许俺前世就是一流浪的命,天生适合在路上奔波,哈! 2个北京来的女团友一个还是出国多年的,不知咋的适应力就那么低,自称来西藏后已饿了三天,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厌食恶心头昏无力……什么都吃不下,说是就像怀孕反应,特别不能见荤食!:)好像重做了回孕妇,呵呵^-^ 路上伙食安排得不错,林芝特产的菌类——蘑菇、木耳等等特别的鲜美,肉也好吃,可这俩难姐难妹还是没有胃口,其他几个团友胃口也一般,只有我胃口大开,大家都停了筷子我还在积极开动,本来看着剩了那么多好菜又无法打包心疼,还想再多吃点的,可大家尤其那俩难姐妹虎视眈眈好奇盯着我,弄得俺着实不好意思再吃了,只好讪讪停下筷子心里叹着“可惜,浪费粮食是罪过啊!”~~想必那俩姐妹必在心里嘀咕着呢“这位小姐好歹也是从大城市来的,怎么好像多久没吃过大块肉没沾过油水似的,还特别爱吃肥肉??”(爱吃肥肉是我从小的爱好,越肥越爱吃,反正怎么吃也不胖,得意呢!哈) 还有睡觉,大家连同导游都说到一般人上了高原都睡的不踏实,一夜要醒几次,几个团友都这样,据说也是高原反应之一;只有俺一个,来了几天都睡得无比深沉,一挨枕头就睡着,连梦都没一个更不会中间醒了,一夜到大天亮~~特别是在林芝过的这个夜晚,住在当年广东知青集中的八一镇,因林芝海拔低含氧量高,宾馆还有电热毯,比拉萨还睡得香甜,早上无论如何不肯起床,结果被团友左喊又喊才万般不愿地起身,最后一个去吃早饭,成了拖后腿的,呵呵~~看来对我,或者对很多都市人来说,外出旅行都是治疗失眠、过虑、忧郁、食欲不振等等“现代都市病”的良方,原因无他,只因“身体劳累,心就不累!”

林芝游毕,相信了旅行社朋友的话:林芝景色和内地类似,要看原汁原味的西藏风光应该去日喀则。可是日喀则以人文景观为主(日喀则属于后藏-班禅的统治领域,所以主要是班禅的灵塔和行宫寺庙等;而拉萨地区属于前藏-达赖喇嘛的统治领域,所以布达拉宫几乎没有班禅的塑像,全是历届达赖喇嘛的塑像和灵塔),自然景观很一般。我是爱看自然景观的,那就该去最美的纳木措-天湖,去过的团友都说只有那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四周皑皑白雪山峰围绕一池偌大的晶莹碧水,立刻感受到圣洁的感觉!还有路上的“羊八井地热温泉”-独一无二的高原温泉,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峰包围下泡着温暖的泉水那感觉真是不一般!可惜啊可惜,季节不对,大雪封山,已经三天不能进去了,导游说有90%的可能进不去,而且那样的话团费不退的,考虑再三我只好放弃了纳木措之游,把这深深的遗憾留到下次来弥补吧,我想一定会有机会再次进藏的,而且最好是跟朋友一起自驾车好好遍游西藏,还有这次没有机会去的珠穆朗玛峰“朝圣之旅”,下次一同补上!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21:30 编辑 ]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21:12
标题: 回复 42# 绿罗裙 的帖子
呵呵,看来和妹妹心有灵犀,真高兴~~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8 21:15
标题: 西藏游点滴--外国人眼中的西藏、小酒吧的流浪诗人及其他
拉萨的外国游客很多,特别是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成群结队的外国人打着小旗穿梭来往。在布达拉宫,我看到几个未参团的外国游客在别处都行程匆匆,唯独在经过一个宫殿时,当时一些藏族女工人在维修地面,她们穿着类似迷彩服的工作服一边用工具捣着水泥地面,一边唱着动听的藏族歌曲(听不懂的原生态演唱),配合着统一的肢体动作,很有意思。这些老外特意停了下来,兴趣颇浓的样子,一边指手划脚,兴奋异常,久久不愿离去,我们都走过两个宫殿了,看到他们还在那里指指戳戳一边小声议论,露出莫名甚或不屑的笑容,是猎奇、好奇还是别的什么不得而知。 如果说藏民的歌舞还算具有美感,他们的好奇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大昭寺前外国游客的注意点就不尽如此了,很多游客扛着摄像机专心地拍寺外磕长头的藏民,那肮脏的垫子、久不梳洗的藏民、几乎已郁结成块的头发、麻木机械的动作和眼神……除了那份虔诚让人感慨之外,实在不具有多少美感,因此可以说很多人的心理就是出于猎奇,对这份落后原始的猎奇……听说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专程来西藏就是为了找到“天葬”、“水葬”的血腥画面拍摄带走,那种心理更是毋庸讳言了  ……说到这两样古老的葬礼风俗,的确血腥可怕,虽然现在已很少有机会看到,但仅听导游口头描述已足够让人心惊 ——原来是要把裸体的死尸大卸八块,拆成365块骨头的,骨头和肉完整分离,其中头骨要打开取出脑髓,如此才能让人“灵魂出窍”,然后再放到天葬台上让“神鹰”啄食或抛到水中让鱼分食。 三天后家属再到天葬台上看,如果骨肉无存,说明死者修行高,生前是个大善人,因此“升天”了;如果骨肉七零八落剩余很多,说明此人生前作恶甚多修行很差……等等。听说拉萨河里的鱼经常以水葬尸体为食,同游的团友们就坚决拒绝吃鱼,害得肉质鲜美的拉萨鱼在餐桌上不见了踪影 ……我们尊重西藏同胞特殊的葬礼传统,虽然的确有些血腥野蛮让人难以接受,可是,如果像某些外国游客那样,以此作为来西藏猎奇的唯一目的,好回国后向国人宣传藏民的野蛮落后,也的确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不过天葬师可是一技术活计,常人做不了呢,需要有丰富的解剖学、医学和宗教学知识,据说正是天葬师的工作促进了藏医学的解剖和医学知识的发展,哈:)听说当地的天葬师要嫁女儿,出了500万元嫁妆也没人敢娶,原因何在?大家猜想吧,呵呵^-^

离开西藏的前天晚上,路上结识的游伴请我去拉萨有名的“背包客旅馆”-八朗学旅馆旁边的“念酒吧”听一场诗歌朗诵会,我好奇地去了。这是家小酒吧,稀稀落落坐着四五桌人,其中两桌是外国人。我们四个单身出来旅行的女孩子坐在一桌,这位要表演的年轻的流浪诗人先跟我们聊了会天,原来他是湖南人,一直在四处流浪做诗,曾在四川某处的山上隐居半年(! ),他写的自费出版的诗集放在桌上请大家看,大家都反映“看不懂”,他则喝了一大瓶拉萨啤酒后方才上台表演,朗诵他那些让人读不懂的诗歌,手舞足蹈之余,有时还激昂地和着伴奏音乐唱起来,非常投入,但是朗诵一会就要下台喝口酒再继续,据说是非如此则没有激情了 ……我看到台下的外国人不时哈哈大笑,好像在看一出滑稽表演,说实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是他们“猎奇”的收获之一吗? ……又有两位诗人坐到我们桌边,样子比较深沉些,递出名片原来是《拉萨河》杂志的副主编、拉萨作协副主席,算是有身份的人了,所以有资格不停地摇着头说台上的流浪诗人“有辱诗歌的尊严,我们不赞成他这样做(指在小酒吧朗诵)”。我问这位主编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寒和现代诗人们(以赵丽华为首)打嘴仗的事情,他居然一无所知,但说到赵丽华他还是有很多意见,告诉我“诗坛芙蓉”赵诗人“确实是体制内被别人哄抬上去的,所以能当《诗刊》主编,但她的诗歌实在很糟糕”……我们终于就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哈:) 这位较有地位的诗人不用流浪了,但还是开了个小杂货店维持生计,不知这是现代诗人的无奈还是一种现实?他最得意的一首诗的节选就印在名片背后,据说是得了什么大奖的,就写在这里请读者们自己评判吧:“青藏高原/我缺氧的心脏没有冻僵/冰雪覆盖着酒杯的荒凉/我的希望始终让我怀想”。

前面似乎说了外国游客朋友们一些坏话,其实咱中国游客们也有些行为有待商榷。像在布达拉宫时,这里是西藏宗教历史的故宫,有很多佛教塑像、典籍和故事,导游讲述得很详尽,但很多游客根本不怎么听,他们的注意力在另外一方面——宫内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埋骨之处),都修得美轮美奂,表面镶有无数珍贵宝石,比如红宝石、绿松石等等,价值连城。我只听一些游客不停地说“哇,好值钱啊,要是拿去卖能换多少钱啊?” 还缠着导游问这些宝石的具体价值,导游只好苦笑说“请你们去问珠宝行,我确实不清楚,反正都是真的很贵重的”,呵呵! 在大昭寺我也听到了类似的话,是在“镇寺之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面前,因历年来有钱的信众给它涂了层层金粉,所以也是价值不菲,我听到有人在说“这佛像可真值钱啊,如果拿去换钱……”国人当前的经济头脑可见一斑,在佛教至尊面前也是先想到一个“钱”字!要么就是乱拜一气,根本不管导游解释前面是尊什么佛,代表什么含义,有什么历史掌故讲究,反正是逢佛像便拜,便布施个一毛两毛的,口中念念有词“请佛保佑我……”哪怕是送子观音,一个老年游客也纳头便拜! 我在旁边想“这样乱拜一气,算得虔诚吗?佛祖会保佑吗?”其实这就是国人普遍的信仰的“实用主义”——有需要时才想起所谓的“信仰”。我跟一位团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这就是国内普遍缺少真正信仰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信仰什么纯粹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真正的内心的信仰,更别提以此来规范日常行为了。所以看似有很多人烧香拜佛,但真正从内心感兴趣和相信,仔细研读过佛经的有几人?所以我国还是处于信仰缺乏的真空中,人们的行为缺乏约束和顾忌,才造成了那么多社会的乱像 。对比国外像美国,基督教之所以成为国教,是因为人们从内心里信仰并自觉地遵行其规范,所以诚信等品质能较好地推行,跟普遍的信仰不无关系。

西藏之行,感触颇多,就像一部《红楼梦》,有人看见美食华服,有人看见宫廷秘闻,有人看见帅哥美女、男欢女爱,有人看见淫……同样一个西藏,每个人从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看到的也是不同的西藏,得到不同的收获。就像一位同行的游伴,因为在内地官司缠身,来西藏的唯一目的只是祈祷佛祖保佑他度过这一劫,所以一路只奔着大小寺庙去,一去就低头祷告、布施;而我纯粹为散心而去,所以只对自然风景感兴趣,祈望看到纯净的雪山、蓝天和碧绿的湖水,宁静的高原,壮美的草地……只希望大家的收获都是正面的、健康的吧。至少,这里是人类离大自然距离最近的地方,希望在这里得到心灵的震撼,心灵的洗涤。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8 21:23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21:31
谢谢宁静的游记和相片。。。。跟着你去了一趟西藏
——你也是喜欢一个人上路旅行的,我一样在外面吃得进睡得香;照片很好,游记更棒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8 22:00
宁静的照片拍的好,游记写的更好!

看了这些美文美景,不由得越发蠢蠢欲动了。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4-28 22:22
记录生活 挺好的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23:26
原帖由 blackeye 于 09-4-28 19:50 发表
就是喜欢这个油画效果,原照的构图也很不错。其它几张也拍得很有特色,角度非同一般,希望看到更多作品。


谢谢 BLACKEYE 肯定,让我有了些“成就感”
——我是一个典型又偏执的“器材狂人”,喜欢的器材设备我会挖空心思地去折磨,像这部五年前的索爱K750C手机,我整理出来的使用攻略在手机论坛上成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4-28 23:39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23:27
原帖由 kingamigo 于 09-4-28 22:22 发表
记录生活 挺好的


阿米果喜欢照相吗?
作者: 夏秋    时间: 09-4-28 23:31
原帖由 风吹尘 于 09-4-28 22:00 发表
宁静的照片拍的好,游记写的更好!

看了这些美文美景,不由得越发蠢蠢欲动了。


风兄,你的“骑车西藏行”,妄想一把即可,切莫真的上路呀;无限担忧中。。。
——有言在先,你要真的敢上路,我就真的敢打110报警;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4-28 23:41 编辑 ]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29 08:45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8 23:31 发表


风兄,你的“骑车西藏行”,妄想一把即可,切莫真的上路呀;无限担忧中。。。
——有言在先,你要真的敢上路,我就真的敢打110报警;


等我路上骑不动的时候,我一定会通知你,请你打110的,让他们用车子送我到拉萨。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4-29 18:52
标题: 回复 50# 夏秋 的帖子
还行 想起来就照
作者: hohos    时间: 09-4-29 19:35
手机和照相技术真好,照的比一般的数码相机都强。。。

[ 本帖最后由 hohos 于 09-4-29 19:42 编辑 ]
作者: hohos    时间: 09-4-29 19:39
花草刚结花蕾的月季,刚扦插的佛甲草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4-29 21:00
原帖由 夏秋 于 09-4-28 23:31 发表


风兄,你的“骑车西藏行”,妄想一把即可,切莫真的上路呀;无限担忧中。。。
——有言在先,你要真的敢上路,我就真的敢打110报警;


呵呵,小夏,风吹,上次我在去拉萨的火车上见一老外,扛着辆折叠自行车上了火车,到拉萨后扛着车下去,飞身而走。。。。潇洒的没话说! 据他说那已是他第N次来西藏了,对西藏的每个犄角旮旯都很熟悉,呵呵~~

骑车游拉萨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可是要从内地上路阿,还是跟朋友们开自驾车去吧,一路风光慢慢体会。。。期待并祝福风吹的西藏行!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9 21:02 编辑 ]
作者: 小娜    时间: 09-4-30 06:56
好图、好文、好朋友,好不乐乎!!
作者: 阳光仙子    时间: 09-4-30 14:33
西藏好美啊,我一直想去,可是现在没时间,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去看看
作者: 阳光仙子    时间: 09-4-30 14:35
请问大家,怎么把手机图片传上来啊,我不会弄啊
作者: 风吹尘    时间: 09-4-30 14:45
想买个DC,现在用的那个还300万像素的老古董呢。在三星的WB500和松下的ZS3之间徘徊,三星的摄影好,松下的画质高,不过基本上定在后者了。
作者: 乐之路    时间: 09-5-1 13:19
标题: 回复 2# 夏秋 的帖子
最喜欢这一幅~
PS,那位小朋友很有个性,长大了一定是个人才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7 19:42
小乐好久没来了,看到你很高兴。。。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7 19:46
原帖由 hohos 于 09-4-29 19:39 发表
花草刚结花蕾的月季,刚扦插的佛甲草


谢谢HOHOS。。。,你也喜欢盆栽吧。。。;
我从昆明折了一枝紫花令箭荷花,明天扦插。。。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7 20:07
标题: 火车上乱拍
我的标志物
[attach]14428[/attach]

给小武,小欣,风兄,虚空,墨清以及裙子的“温馨告示”
[attach]14429[/attach]

看到了它吗
[attach]14430[/attach]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5-7 20:11
标题: 回复 64# 夏秋 的帖子
偏心眼,不公平,为何有“给小武,小欣,风兄,虚空,墨清以及裙子的“温馨告示”,就是没有给我的,55555~~~~~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7 20:14
原帖由 渴望宁静 于 09-5-7 20:11 发表
偏心眼,不公平,为何有“给小武,小欣,风兄,虚空,墨清以及裙子的“温馨告示”,就是没有给我的,55555~~~~~
 

——宁静莫哭。。。,因为他们几个人比较不安,喜欢乱钻,而你很“宁静”呀。。。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5-7 23:35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7 21:17
强人之华丽退场。。。
——人家怎么也有一亩三分地,可我无处存身;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8 21:05
木碗这张很好,不输阳光的木碗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5-8 21:30
原帖由 夏秋 于 09-5-7 20:07 发表
给小武,小欣,风兄,虚空,墨清以及裙子的“温馨告示”

倒地不起。。。
大家帮我讨回公道,夏秋谋杀我的生命。。。
作者: 心月悠然    时间: 09-5-8 21:46
就你这还LOMO呢?懂得什么叫LOMO吗?
作者: 心月悠然    时间: 09-5-8 21:47
这个效果的照片才叫LOMO呢
作者: 木碗    时间: 09-5-8 21:47
原帖由 心月悠然 于 09-5-8 21:46 发表
就你这还LOMO呢?懂得什么叫LOMO吗?

什么是LOMO
作者: 心月悠然    时间: 09-5-8 21:48
给不懂装懂的大师扫扫盲 :

  Lomo是一个缩写,上个世纪50年代在苏联圣彼得堡一个专门生产军事光学镜片的工厂,叫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是俄罗斯最大的光学仪器生产厂,LOMO LC-A是该厂在前苏联时期研制生产的35毫米自动曝光旁轴相机。而现在Lomo有了新含义,Lomo是Let Our lives be Magic and Open,让我们的生活开放、有魔力。Lomo=拉玛、乐魔、裸猫……乐摸!尽管翻译版本繁多,但是在香港和台湾,Lomo的爱好者们给它起了一个恰当的中文名字——乐摸——让我们快乐地抚摸生活!

[编辑本段]
LOMO 前世今生  LOMO相机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合企业,它是一种应用于前苏联间谍部门的体积小操作简单的相机,由于应用领域特殊,使得它日夜均可以拍摄无须闪光。可随身携带的低科技35毫米自动曝光旁轴相机。最初是模仿莱卡的Minox,这种相机当时也不是很流行,没有光圈,只有简单的b门,而且成像质量不高,照片暗角比较大。


  由于该相机对于红、蓝、黄感光特别敏锐,所以用正片冲出的相片色泽异常鲜艳。


  关于LOMO艺术(Lomography)的形成,首先要提到Lomo LC-A,这是Lomography的起源。Lomo相机原先是前苏联的产物,由列宁格勒光学与机械联盟于1980年代初期制造出品,是一台为了大众需求而制造的“阳春傻瓜相机”。


  Lomography逐渐兴起


  Lomography Society使Lomo相机出现再生神话,但同时亦必须确保它能长远地发展。Lomographic于1982年圣彼得堡开始兴起。Lomo生产商被要求生产大量间谍相机,造福人民之余亦苏维埃增光。


  Lomographic热潮始于1982年圣彼得堡。某阳光普照的早上,General Kornitzky把日本小型相机(Cosina CX-2)放在桌上,他的亲密战友Panfiloff(即Lomo苏联军事及光学制造厂之总监)细看此相机,发现它有清晰的镜头、极高的感光度及坚固的外形。两位男士留意到它的特性和潜力,马上研究如何改善设计。希望能生产一部全功能全天候的相机,旨在让全苏联人民提供乐趣之馀亦用此纪录社会主义生活和祖国的光荣。最后,Lomo LC-A诞生了,百万部相机迅速售清。苏联、越南、古巴及东德人民于80年代开始也参与进来。


  LC-A是一部小巧、自动的相机,为大众提供每日摄影之工具。但它简约的背后隐藏著极大的价值:Minitar 1镜头,由Professor Radionor设计,在广角镜头下拍出鲜明的色彩。一般只出现于贵价专业相机的自动感光功能,让Lomo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使用,晚上更能创造突出的线条效果。坚居的外壳加上硬净的金属结构及醉人的苏联风味。


  Lomo LC-A的出现


  当前苏联、越南、古巴及东德人民仍活在共产主义下的同时,两名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生沃尔夫冈·施特兰晶格(WolfgangStranzinger)和马蒂亚斯·菲格(MatthiasFiegl)于1991年初夏远赴布拉格度假,在炎炎气息下,初尝捷克的民主气息。由于当时流行亚洲的高科技电子相机,LC-A已停止生产,余下的只能在旧相机店内找到。两名维也纳学生兴之所至在一家旧货店里买下了一部造型古老的Lomo相机—LC-A。


  在灿烂的布拉格街头,他们以LC-A snapshot一番:从头顶拍、从背脊拍、从屁股拍……整个旅就是在啤酒、伏特加和LC-A作伴下完结。回到维也纳后,他们把菲林拿到超市冲晒,看罢相片后非常震惊!那鲜艳、快乐、蒙胧的效果为捷克面貌注入全新感觉,影像效果从未如此过瘾过!


  1992年,LOMO官方组织:Lomographic society在维也纳成立。目的是要向全球发布有关Lomography的讯息。


  Lomography不仅仅是LOMO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同时,它也是网上发行与销售LOMO照相机的机构。这也就是大家所谓的“LOMO官方”。


  Lomo逐渐成为时尚新宠,一时间Lomo的快乐秘密在欧洲的年轻人之间迅速传开,成为地下艺术圈、文化圈的新宠儿。


  不幸的是,在苏联生产Lomo相机的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盟在民营化后要裁撤亏损的相机部门,预定1996年要停工关厂。这两人听到,火速前往要求这个早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再生产Lomo自动相机。


  1996年,二人说服了圣彼得堡当时的市长兼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工会总经理普丁(Putin),继续生产这不仅对有益于他们的国家经济,也对促进艺术文化很重要的“超傻瓜相机”。


  Lomo革命于是展开,这个工厂一个月生产2000台Lomo相机,不过价格已由1995的30美元涨到约200多美元(这也是LCA有不同版本的原因之一,但是在2005年4月,LC-A彻底停产!而在2006年,Lomography将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凤凰厂,久违的Lc-a摇身一变增加新功能和玩法重新复活,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Lc-a+)


  这个学生和他的朋友们把用LOMO拍的宴会照片,或日常每天一景一物放在厨房墙上展示后,他们就开始“LOMOWALL”的交流活动。


  1997年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第一届的LOMO世界大会,以马赛克式的并列拼贴方法展示1.5万张照片,整个展示墙长达108米。成为地下艺术圈、文化圈的新宠儿。


  今时今日,如果你还以为“傻瓜摄影”意味着落后,那就是你远远落伍了,因为目前在欧洲和日本,这种“LOMO随兴摄影风格”可是大大地盛行!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连续拍,不理会正统的摄影规矩,只讲究个人的随意性、真实性。也许你不认为这是艺术行为,只不过是青春期的情绪发泄。但是,你错了!这就是艺术,是一种新兴的摄影艺术! 


  这些推广且秘密传播的Lomo相机及它拍出来即兴的照片的人就是“Lomoer”,全世界从古巴到日本、越南,有无数LOMO人在说:“Lomo不止是一种创作性的摄影,而是一种存在的方式。”Lomo的创作理念是:“要快、不用多想、对周遭的环境张开眼、多吸收,享受沟通。”由创意和动力组成的Lomo,开放予每一位好奇和喜爱按快门的你。藉著Lomo,艺术就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出来。

[编辑本段]
Lomo相机的特色  
lomo照片效果
 Lomo相机的特色是镜头宽(32mm)、速度快、色彩强烈、没有闪光灯,在灯光越暗的情况下照出来效果越好。它还有一种特殊的“隧道效果”:照片的四周会显得比中间暗很多。不过这些技术上或光学上的特性都不是Lomo的特点。它的主要吸引力反而体现在一种跨地域性的地下创造活动。


  拥有Lomo的名人:大名鼎鼎的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他有两本摄影集是用LOMO拍的),其中不乏搞科技音乐的人如Moby、David Byrne、Pulp乐团的Jarvis Cocker。以及如王家卫、三宅一生、杜可风、陈奕迅等国际名人以及biz俞思远等国内时尚达人都拥有LOMO相机。


  Lomo的宗旨就是要藉千千万万的Snap Shots去纪录地球上的一事一物。


  Lomo一直都在寻找那自然的,即兴的美学。这是一种新的摄影取向,构图与对焦都已过时,模糊与随机性才是潮流,才是经典。这种Lomo的态度解放了所有传统意念的追随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人并不会受古老摄影模式所限制。相片就是Lomo的根本。没有甚么比新鲜的Lomo相片感觉更美妙的了。Lomo图片收集、欣赏并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闷的,简单点说,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找个位置,躺下来好好享受。又或者,拿起你的Lomo相机,与我们分享你的照片!向世界展示你的杰作,你的幸运事情,你奇怪的摄影触觉,以及你最个人的摄影视野。现在就抽出你的Lomo相机,拍下你身边的人,把他们扯进你独特的视野吧!不需要多想,只要快 。 


  现在就马上开始,请不要忘记:你就是Lomoer。

[编辑本段]
LOMO 在中国  LOMO文化进入中国在2002的年初,当时,只是作为一种新文化的形式。


  而LOMO开始流行则在2003年,而2003年亦是LOMOGRAPHY官方正式进入中国的时间。


  大流行的时间却要到2004年初,这其中的变化我们可以从LOMO相机的经典机型LC-A的价格变化看出一些端倪:2003年10月份的时候,LC-A的价格在400-500元间,但无人问津。而2004年3月份的时候LC-A的价格就陡然上涨到千元上下,且经常出现有价无货需要订购等待的现象。


  作为青年摄影新文化势力的LOMO,在它11岁的时候奇袭了古老文化代表的中国。2004年6月29日,“2004年LOMO世界大会(LOMO WORLD CONGRESS 2004)” 在经历了马德里、纽约、东京、科隆、维也纳5届世界大会之后登陆了中国北京。此次大会会集了众多LOMO摄影师、爱好者,65个国家的3000多摄影师为此次大会提交了6万幅作品并构成了200余米世界最大的摄影墙。这面LOMO墙在7月2日晚上7点蓦然出现在古老的北京日坛公园圆形围墙上,色彩斑斓的LOMO摄影作品强烈刺激了每个观摩者的每个神经细胞。

[编辑本段]
LOMO 派生词  Lomography:用Lomo拍出的照片,乐摸照。


  Lomographer:用Lomo拍照的人,乐摸师,或者叫他们“乐摸家伙”。 LOMO摄影追求简单,随意、自由的态度,这正符合年轻人的心态,所以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另外酷爱用LOMO相机记录生活的人,也被称为LOMOGRAPHER


  Snapshot:快拍族,谨遵Lomo随意拍照原则的人。


  LomoAmbassador:Lomo的区域大使,负责在当地组织活动,推广乐摸文化。全球共有30多位大使。他们所推广的是这样一种理念--Lomography,它不止是一种创作性摄影理念,还是一种存在方式。


  Lomofi:知道高保真音响吧(Hi-fi)?这个正好相反,是低保真Lomo图片(LowFidelityLomography)。通过手机网络,把压缩过的Lomo相片传向全世界。


  Lomobytes:经过压缩处理的照片文件。 经验之谈 1.由于拍摄的偶然性,冲印的时候一定要和店员反复强调,无论出来什么效果,我都要!不然会被洗印人员自作主张地放弃许多精彩作品。


  Lomography


  强烈,疯狂,精彩,独特,原始,兴奋,性感就是Lomography的一切。没有甚么比真实捕捉更直接,让感觉最真率自然地流露,简单就是美。任何种类的相片,是愉快欢乐的也好,是忧伤沉郁的也好,Lomography都乐于和你分享。你只需担凳仔,排头位,好好享受便可。更重要的是时刻抓紧你的LOMO相机,拍下精彩佳作并且公诸同好。 Lomographyasia已经准备就绪消化你所有相片!


  请记著:你就是Lomography!立即行动吧!


  - About Lomography (1)


  Lomographic Society的宗旨就是要藉千千万万的Snap Shots去纪录地球上的一事一物。


  作为忠实的Lomographer,你要能人所不能,任何情况下都能拍出好相片。这些精彩的Lomo照片会制成Lomo Wall,并列展示每一位Lomographers的杰作。


  这个伟大的计划藉Lomo World Archive得以具体化,为我们的生活作Lomographic式的录。Lomo World Archive把相片拼贴在一起,为我们的社会建构一幅幅动人的马赛克画。由创意和动力组成的Lomographic Society,开放予每一位好奇和喜爱按快门的你。藉著Lomography,艺术就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出来。


  Lomo On!


  - About Lomography (2)


  相片就是Lomography的根本。没有甚么比新鲜的Lomo相片感觉更美妙的了。Lomography收集、欣赏并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闷的,简单点说,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找个位置,躺下来好好享受。又或者,拿起你的Lomo相机,与我们分享你的照片!向世界展示你的杰作,你的幸运事情,你奇怪的摄影触觉,以及你最个人的摄影视野。


  现在Lomographyasia已准备好鲸吞你所有的照片!


  现在就马上开始,请不要忘记:


  你就是Lomography。


  - The Lomographic Philosophy (3)


  变异的业余摄影


  Lomo:不止是全新的怀旧


  由10年前在维也纳创办开始,Lomographic Society一直都在寻找那自然的,即兴的美学。这是一种新的摄影取向,构图兴对焦都已过时,模糊与随机性才是潮流,才是经典。这种Lomo的态度解放了所有传统意念的追随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graphers并不会受古老摄影模式所限制。


  Lomography藉即兴的记录和个人的经验以及一台由俄罗斯圣彼得堡生产的迷你相机,为Snapshot文化展开一场革命。 Lomography在灰暗的政治及经济因素下,给予大众简约的喜悦,就是那属于人们的相机。我们跟政治或军事扯不上任何关系,或者,我们较接近达达主义 (www.anti-art.com/misc/tzara.htm)或那些关于荒诞玄学的学说(www.pataphysics.com)。 Lomograhpy藉即兴的创作追求自由。Lomography就是自由地随意游走。即兴就是自由和快乐的关键。现在就抽出你的Lomo相机,拍下你身边的人,把他们扯进你独特的视野吧!


  - The Lomographic Philosophy (4)


  ANALOG VS. DIGITAL


  Lomography是Analog的死硬派,那么我们为何上网?


  这是数码化的年代:人工智能,复制,个人化,限量化……


  我们的纪录可被无限地被复制,清洗,淡化,自动对焦,精确计算,品牌化…影像是一堆数字,音乐就是mp3。还有甚么可带给我们惊喜?会是那从不出错的电脑程式吗?


  一切都可存档或下载再没有值得拍下的东西。若权威能被无限地复制,它还有甚么价值?


  艺术现在丧失著它宝贵的气味(www.wbenjamin.org/walterbenjamin.html)。现在它只有"躯□",吸引著围观的人们的浏览再浏览。艺术必须符合标准和评级,我们的美学与消费就正被那些市场策划,繁复的编码以及传媒评级所操控著。


  当数码化不断加速的同时,我们开始相信机械人多于电脑。因为至少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它仅有的失误。我们从"2001 Space Odyssey" 和"Terminator"和体会到机械的脆弱:一次意外,便可轻易扭曲理性的和谐。这种体会竟给予我们安全感。


  我们相信从数码时代带来革命中,世界各地的人可随意交流自己的喜恶及情感。然而我们还是需要体验二元科技的魅力。不管我们的记忆会否数码,就让我们的意念不变。


  "地上最强的Lomo世界"


  Lomo Wall = Lomography?


  以马赛式的并列拼贴方法展示Lomograhers心目中的大世界及生活日志,一目了然。集体、公开的展览模式比Art Gallery内一件件经人工修饰的作品更具真实感。Lomo Wall将你的日常生活建构成视觉艺术,让大众一同集体回忆。只因Lomography坚守一份信念:一切以你为本。


  按好你的Minitar 1镜头,身体力行以Lomo纪录生活,体现真正的Lomo世界。


  从Lomo到Flickr 摄影革命新高潮


  “Lomo,隧道效果,眩晕”,无论你中放着的是数码还是胶片相机,如果听到这几个词仍然无动于衷,那么你已经落伍了。商业周刊专栏记者斯蒂芬·贝克在展望2005年的数码摄像产品市场时,认为单靠诸如像素,便携性与价格已经不能吊起那些数码青年的胃口,必须在产品中加入一点新鲜的意识形态元素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空口袋,而Lomo无疑将扮演这一角色。


  和其他任何流行元素一样,Lomo也是一个偶然事件的产物。根据Lomo摄影协会编纂的《Lomo相机简史》记载,这个风靡世界的小玩意最初问世在1982年。当苏联内务部领导人伊戈尔·彼得洛维奇·戈尼斯基将军偶然得到一台日产迷你相机后,立刻被这个只有烟盒般大小,拥有紧凑精密的结构和优良曝光性能的战利品摆到了列宁格勒光学设备与机械厂(LOMO)技术总监米海尔·帕夫洛夫的桌子上。作为一家自1914年以来,就为坦克与狙击步枪生产光学瞄准镜等设备的军工企业,LOMO从70年代末也开始生产诸如相机与望远镜等民用产品。很快,这架代号为LOMO LC-A的相机被大规模生产,直到90年代初产自日本的傻瓜相机凭借价格与性能优势完全占领市场。1991年,两名维也纳的大学生沃尔夫冈·斯特拉瑟和马蒂亚·斯菲格在布拉格的一家杂货店里发现了一架Lomo LCA相机,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利用个外表粗笨的古董随手拍出的照片具有迷幻般的效果:照片的色彩浓烈欲滴,在光线暗淡处拍摄移动目标,会在照片上造成眩目的条状光线和千奇百怪的阴影,而当光线强烈时,又出现了背景与对象亮度强烈反差的“隧道效果”,照这些都要归功于它优秀的自动暴光系统和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先天“缺陷”。


  次年,斯特拉瑟,菲格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维也纳成立了国际Lomo摄影协会,由此宣布了“随走随拍”的Lomo主义的诞生,它要求拍摄者不分时间,地点,甚至拍摄对象,为大众提供一种真正的艺术民主化,即“轻松地使生活的每一刻都留下个人风格浓烈的影象纪录。”在这些打破传统摄影观念的前驱者中,也包括英国前卫杂志《Dazed&Confused》的创始人吉姆·黑曼与约翰·克莱因。为了实践自己“打破一切杂志与读者隔阂”的主张,他们亲自出马,将Lomo或禄来单反照相机用衣服包起来,仅露出镜头,连夜到伦敦的夜总会与舞厅里暗中随意抓拍。在这些模糊跳跃,完全不顾角度距离的作品被杂志刊登后,绝大多数被拍者并没有生气,而是为杂志使得他们过了一次名人瘾而高兴,甚至在当年于维多利亚艺术馆举办的当代艺术展上,也有成群的年轻的派对动物们蜂拥而至,试图在《Dazed&Confused》选送的照片上找到自己。


  “行动,而非技术”是Lomo协会对追随者提出的响亮口号。很快,欧洲与美国的摄影狂热分子开始打破一切已知的摄影规则,将镜头随意指向任意的方向。1994年,首届Lomo艺术展同时在纽约与莫斯科同时开幕,协会也在维也纳的总部中树立了一面被来自全球数万张Lomo照片覆盖的墙壁,这堵特殊的Lomo墙壁随即成为协会成员的圣地。虽然在这里肯定看不到诸如罗伯特·卡帕的《战士之死》那样的作品,仅仅是宠物,街景,派对甚至拍摄者身体某个部分的特写,正应了艾曼纽尔·布尔迪厄在《摄影,中产阶级的艺术》中所争辩的那样,大多数人并未把摄影作为艺术活动来实践。它主要被用作一种社会仪式、一种抵抗焦虑的手段和一种表现权利的工具。但Lomo分子也会一本正经地辩解说,他们所奉行的“抓拍”式摄影(Snapshot)风格,已经在布列松在他那本被现代摄影界奉为圭臬的《决定性时刻》中得到了承认,既然大师本人认为在拍摄的一瞬间,取景器已经完成了某种构图,任何裁剪与改动只会破坏作品的生命力,那么Lomo精神本身已经具备了“风格上的原创”而无须其他附带技术以保证它的艺术地位。


  有趣的是,这种古董级手动相机推动的Lomo风潮,其源头却是自80年代以来诸如柯达,佳能等企业在亚洲不遗余力推动的廉价摄影产品普及大众所造成的结果。与斯特拉瑟等欧洲Lomo先行者相呼应的亚洲摄影新锐,就是本名利川裕美的HIROMIX。这个生于1976年的Y世代东京女孩,其进入摄影大师行列的过程可以算是横空出世。1995年4月,身为高三女学生的她,以一台Konica Big Mini傻瓜相机拍下一些生活照片,整辑成一本36页的影像集《十七岁女孩的生活》,报名参加Canon主办的“写真新世纪”摄影比赛。这本影像集以不可思议的视角与技术,为她拿下首奖"荒木经惟赏",也展开她平步青云的摄影生涯。 HIROMIX的摄影方式颠覆了传统摄影运用单眼相机、复杂灯具、精确测光、多名工作人员的方式,证明即使非专业人士,只要有一台拍摄的工具加上对“决定性的瞬间”的掌握,一样能拍出好照片,掀起一股"女孩摄影师"革命, 也引发日本的全民傻瓜相机拍摄风潮。自拍照、朋友、猫狗、食物、街景、风景等题材在HIROMIX的镜头下都呈现另一种生命,尽管许多照片就传统摄影美学来看并不合格,如过度曝光、失焦、甚至因闪光灯造成的红眼,然而这些已经与拍摄者本身混为一体的形象具备一种“俳句”般转瞬即逝的真实感。


  在一片热昏之中,拿Lomo开刀的声音逐渐开始浮出水面,2000年11月泰勒·郝立德在华尔街时报上发表了一篇“你能有多Lomo”的文章,批判这种技术指标只相当80年代初柯达产品的相机不过是一种赝品古董,它承载的是Y时代青年对于历史的好奇和一点特立独行的虚荣。透过它的纯金属外壳,首先想到的就是5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关于神出鬼没的克格勃间谍的描述,以及那些特权阶级的奢侈生活——Lomo协会一直强调相机是工人们完全以手工装配而成,而阿拉法特,荒木经惟,大卫·鲍伊,王家卫等人拥有Lomo相机的举动,,也为这个技术过时的玩意披上了一层革命与颠覆性色彩。不仅如此,Lomo摄影协会从一个单纯的摄影爱好者组织蜕变成了一个跨国企业:Lomo相机在前苏联境内的价格仍然只要20美元,而通过Lomo摄影协会购买却需要150美元,其中130元所支付的是2卷专用胶卷和一本Lomo摄影指南。协会通过网络与各地分会售出了大约八万台Lomo LC—A与三十万台Action sampler。借助这些和T恤,摄影包,画册等一系列附加产品,协会仅在北美一地的年赢利就达到300万美元。


  “Lomo相机并没有象它所宣传的那样,颠覆工业流水线产品对人们记录生活方式的单一化,真正的Lomo主义应当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技术或产品。”PC杂志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主张,在数码时代成为Lomo分子的真正途径就是随便抄起一部数码相机,甚至没有焦距设定,像素不到百万的拍照手机冲上街头。嗅觉灵敏的数码巨头们已经为准备告别胶片的Lomo一族准备了形形色色的装备,美乐时于去年中期推出的莱卡M3数码相机同样可以拍出那些宛如王家卫电影镜头的作品;而惠普新近推出的Photosmart245数码相片打印机则不到三磅重,可以放进背包中,以便随时让Lomo分子将自己的战果冲洗出来;甚至Lomo墙也被搬到了网上,这个壮举要感谢位于加拿大的网络图片服务Flickr:它为用户提供照片上传,分类,浏览与修改服务,并忠实地记录那些评论。根据创始人斯图尔特·伯特菲尔德的统计,在Flickr网站上多达两百万张的照片中,71%的照片拥有评论并被分类,而根据这些类别标签,超过80万的用户在Flickr上形成了近7000个兴趣讨论小组,从2004年底开始,用户更可以通过手机Wap网络直接向Flickr输送图片,这更使Lomo一族如虎添翼;关于今年年底印度洋海啸的最初一批新闻图片,就是出自Flickr上的几个数码Lomo爱好者的即时拍摄。

[编辑本段]
LOMO 特色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两个学生发现了一款小型的、神秘的俄罗斯照相机Lomo Kompakt Automat,并使用这款相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即兴摄影艺术风格。他们的方式就是: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在最不寻常的姿势下拍摄尽量多的照片。结果,来自全球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真实的、多彩的、狂放的、新奇的、不常见的以及其他精彩的照片接踵而至。之后这些照片排列组合为Lomograph的海洋,以纯粹的多彩性、多样化和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让观看者叹为观止。有近十万LOMO摄影者共同在莫斯科、纽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哈瓦那、苏黎世、科隆、马德里、开罗、东京、北京、香港、上海及其他主要世界城市成功举办展览后,Lomography建立了其国际声望。 


  LOMO这种摄影风格逐渐从维也纳先锋艺术的荧幕上发展成为有深远社会影响的、国际性的文化运动。一直以来,LOMO协会的摄影者“发现”或者特意开发的产品推广都支持着这种发展。这些产品包括特制的抓拍相机(如4镜头相机、holga相机),摄影风尚,摄影器材,LOMO摄影的相关书籍等。另外,还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LOMO摄影者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特别设立的LOMO使者负责区域内LOMO摄影者的事务和组织各种活动,例如展览、派对、影展、LOMO摄影活动、巡展,出版,以及国际和本地的艺术项目等。此外,还要负责和电影界、音乐界及新兴媒体合作的艺术项目,并且在区域内为年度世界性的活动和比赛提供支持。


  LOMO摄影崇尚的社会和视觉信条对90年代摄影艺术的功能和审美的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全世界范围内LOMO摄影团体有超过50万的会员。在他们中,有如你我般的普通人,但是也有诸如Brian Eno,Laurie Anderson,David Byrne,Pulp,Underworld,Helmut Lang,Moby,Robert Redford这样如此出名的个体。而以上也仅仅是那些出色的摄影者中的一小部分。LOMO的基本理念就是:快速捕捉、无需多想、心态开放、吸收事物和享受畅谈,这些理念已经遍及沟通文化中,并且成为Lomographic网络中共同分享的认知。这种创造性的前提是建立在高端技术与低端技术有趣组合、以及社会机构和商业摄影与设计公司融合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艺术途径使LOMO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沟通时代有了如此独特的角色。


  LOMO摄影者正在和成百上千的且即将增长为上百万的LOMO摄影者一起不断努力工作,致力于永不停息的LomographicSysiphus项目:LOMO世界资料库。这是有史以来最广泛的抓拍摄影档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全部的最古怪和最不可思议的影像。


  这个资料库在哪里?在LOMO摄影者的鞋盒子里、堆在摄影者的椅子上、桌子上、在碗柜里、在抽屉里、在天花板上、地板上、在LOMO之家的墙壁上、在LOMO影集里、在维也纳LOMO国际协会的办公室里。。。。。。那些精挑细选的杰作收录在每时每刻都在增长的LOMO全球交流中心的网站上:www.lomography.com。 


  说到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摄影工具,LOMO一定占首位。LOMO有什么魅力,让全球LOMO迷为之疯狂。其实LOMO是一台五0年代俄国间谍专用的迷你相机,于九年前由德国人再度发现后重制生产,但因为一年仅生产三千台,所以欧日各地的LOMO迷总是引领企盼。


         LOMO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镜头,经由独特弯曲的角度,让它得以日夜兼拍无须闪光,而且对于红、蓝、黄感光特别敏锐,用正片冲出相片的色泽异常鲜艳。


  另外千万别被光圈、焦距的功能吓著了,手握一台LOMO,放松心情想拍就拍,别在意角度、别注重姿势,记得要求冲印店洗出所有的照片,那怕是曝光过度与反差模糊,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由于不需要闪光灯,所以建议采用感光度400的底片。 


  顺势而来的是另一台"Action Sampler",一张底片可呈现连续四格慢动作,不需对焦、没有光圈,绝对是玩乐好相机,除了单独欣赏,更可以拼贴共组LOMO WALLS(Lomo墙)。据说马赛克产生的视觉革命,就是由LOMOWALLS掀起的风潮


  LOMO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名为"Lomography Society"的组织,总部设于维也纳,虽然拥有全球性的聚会和正式的组织,但可一点也不严肃,Lomography Society的精神是将相机变成一种随身携带的生活观察用具,以一种不拘型式的纪录方式,藉由全球各地LOMO Society,让LOMO人遍全世界也不寂寞。

[编辑本段]
LOMO 法则  捕捉瞬间


  自90年代初期,日本玉女摄影家/艺术家Hironix拿着傻瓜相机到处拍而传染成一种自发性随兴的摄影风潮之后,不仅是作品,连相机本身都获得一种新的流行地位。对焦不准、模糊、层次不分明的照片也开始可以被接受,只要它捕捉到“那一刻”。流行摄影师Jurgen Teller、terry Richardson的作品都是以这种日常生活的粗陋、真实和即兴而著名。


  1998年由意大利设计小组Biunco &Cucco出版的流行摄影集《Pipoca Instant Fashion》由一系列的拍立得照片组成。拍立得独有的真实和不可能通过暗房再加工的特点,使得此书大为畅销。这种“立即影风格”如今连《Vogue》杂志也加以沿用。


  没有闪光灯,不用电池,比傻瓜还笨的低科技相机Lomo获得玩家垂青。《穿街走巷》带你去认识这个新名词,领教一下笨机的厉害。


  进入数码影像世纪,相机玩家忙着提升器材,赶高科技,在讨论解析度和像素等高科技问题之际,低科技相机却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图创反璞归真清流。像著名的相机品牌富士、佳能等都推出了低科技相机,不过最具代表也最受欢迎的,要算低科技俄国间谍相机Lomo。


  Lomo在外国掀起热潮,Lomo迷俱乐部纷纷成立,还形成了Lomography原本记忆和想象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是DV,也可以日记……但是你选择了摄影。于是,LOMO一下更衣室、LOMO一下地铁站、LOMO一下酒吧故事、LOMO一下快餐店……再配上若干文字或者无标题内容,就这样来了


  两年前,日本的少女们时兴过一段用傻瓜机随意拍照写日记的风气,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连续拍,不理会正统的摄影规矩,只讲究个人的随意性、真实性。也许你不认为这是艺术行为,只不过是青春期少女的情绪发泄。但是,你错了!这就是艺术,是一种新兴的摄影艺术!


  特傻


  什么是LOMO艺术?先来谈谈LOMO,LOMO就是一些超级笨的相机。LOMO艺术就是用这些特傻的相机去拍摄眼前的世界。


  基本不用闪光灯、不用调节光圈、不用对焦,你只要按快门就可以了。不就是傻瓜相机吗?是啊,LOMO的确是傻瓜,比自动相机的傻还要更傻,傻到LOMO相机的主要机型LOMOLC-A曾经一度濒临停产,因为所有人都相信,这种过于简单的傻瓜,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个数码时代,技术含金量成了数码爱好者攀比的指标;拍摄无需等待,眼前的景色可以立即显示浏览,我们怎么会选择这种古董级的相机呢?


  但世界并不由我们的主观而旋转,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风水是不是又转回来?今天,新一代的年轻人仿佛染上了“新文化传染病”之一修复古迹,他们把古董从箱底拉出来,发现LOMO这种无与伦比的笨拙相机似乎更好玩,玩的人多了,时尚的路也出来了。


  是啊,什么都玩腻了。玩腻了数码,所以玩胶片;玩腻了即时显示,所以玩相片的不可预测(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将从LOMO类的古老相机中,将晒出什么样的照片)。社会变更越来越快,刚觉得新鲜的高科技的数码现在已经落时了,LOMO的笨拙倒引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因为LOMO是耐心,是感觉,它的傻,它的简单都变成了优点,当然,这时傻瓜的“傻”已经美其名曰:“Don’tthink”。


  够玩


  看着自己胡乱拍的一些照片,冲晒出来简直象艺术品的时候,说实话,年轻人很难不心动。何况,LOMO绚丽的色彩配合着我们对这个旋转世界产生的幻觉,几乎天衣无缝。


  这个世界里,属于我们的有酒吧、电子迷幻音乐、实验噪音、行为艺术、DVD、网络、滑板以及各种各样新玩艺。我们必须要用这些武器打扮我们的城市,否则它将多么乏味———空气沉闷、行人仓惶,雾蒙蒙的天空遮蔽了所有的幻想。


  如果通过LOMO相机去注视这些灰雨衣下的城市,它似乎产生了魔力,改变了我们对城市的记忆。树是绿的,我在走着,音乐响着,电脑开着,画面在旋转,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鲜艳无比,我们的夜,我们的路,我们的表情和情绪都感染在照片的迷蒙和幻觉中。


  所以LOMO艺术成为时尚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它的古老和简单刚好满足了现代人的需要,踏上了他们迷幻音乐的节拍。


  他们根本不考虑任何技巧,就象他们根本不考虑任何规则。他们如此热爱自己,因此,如此热爱记录生活的LO-MO。他们不要所谓的永恒,不相信你的诺言,只相信每一个偶然的存在,相信自己的瞬间感受,所以LOMO艺术是一幅幅童心与不确定性的创造物。


  事实上,LOMO艺术是一件朴素且极端个人主义的玩具。它代表了一种最原始的存在方式———记录,记录自己的一切。无论你怎么拍,横拍竖拍,反正用了LOMO类的古董相机,你就选择了LOMO的生活态度。


  这些相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便宜(虽然价格飞涨,相对还是便宜);二是能多老就有多老,好像都是从箱底翻出来的古董;三是,现在都很流行。呵呵。


  还原与颠覆


  
 拍照原本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体验,面对镜头,人们充满着忐忑与期待,不知道那个奇妙的魔盒里将会诞生什么。然而,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摄影彻底蜕变成了一个廉价的消遣。下一秒,你就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照片的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那就马上删除重拍。


  也许,当一件事情变得太容易,就不再有意思了。看似随意的 Lomo 却有一个极高的门槛,那就是拍摄者要富于想象力并且不怕麻烦,懂得欣赏过程的美妙。装胶卷,拍摄,冲底片,扫描,等等,其实非常挑战人的耐心。 Lomo 在当今社会重生的意义本就不在于其效率,而在于那种返璞归真、反潮流精神!


  把简单的过程复杂化,把复杂的美学简单化,把不完美艺术化,还原与颠覆成就了一种世界性的地下艺术潮流。

[编辑本段]
LOMO 十大原则  1.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无论白天或黑夜Take your LOMO with you EVERYWHERE you go .Use it all the time, every time DAY AND NIGHT


  2.LOMO是生命的一部分。 LOMO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YOUR LIFE, it's part of it


  3.从屁股那边拍。 hoot from the hip and over your head


  4.尽可能地接近你期望中的物体。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bjects of your Lomographic desire


  5.不要思考。 Don't think


  6.动作要快。 Be quick


  7.你不需要预先知道你会在照片中得到什么。 You don't have to know what you're shooting


  8.你也不用设想你事后到底拍出什么。 You don't have to recognize what you've shot


  9.随便组合你的照片。


  10.不要理会这些规则。 Don't worry about rules

[编辑本段]
LOMO 小秘技  LOMO小秘技之一——用什么菲林(film即胶片)好?


  第一当然是135菲林, 即平时傻瓜机最常用的菲林 至于用那一种品牌的菲林, 就有很多家的说法. 例如: 香港lomo强人kimo喜欢使用agfa或konica,照他所说agfa - 对红、黄两色会较为夸张,所以容易拍摄出,电影的暖调. konica - 青蓝的色调较其它品牌来得悦目,较易达到王家卫电影中的冷调感觉. 而被誉为香港lomo网页的表表姐doggerms则偏好fuji.


  根据经验, agfa颜色鲜艳且价钱便宜, 绝对是snapshot的好选择!! 但总括以言, kodak是不太适合使用于lomo, 可能kodak比较适合用于傻瓜机(我部canon120大部份都是用kodak菲林), 但用于lomo时画面会带灰色, 特别在室内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也有说lomo的终极颜色表现在e冲c


  ISO即感光度. 100-1600都有人用, iso越细粒子越细, 但在室内及黑暗环境可能会有曝光不足的情况出现. 400以上tunnel effect(即暗角)较明显, 好tunnel effect的朋友建议使用400度以上的菲林, 但所牺牲的是较粗的粒子及较差的画质.


  选择合适的菲林后, 切记要到viewfinder右手边的小转轮选择相应的iso. lomo的电子自动快门就是*这个小孔的内在功能感光, 所选择的iso越细, 快门的速度越慢, 曝光时间越长.


  LOMO小秘技之二——光圈调校之谜


  LOMO提供由a, 2.8, 4, 5.6, 8, 11, 16共7级 的光圈选择, 数字越大代表光圈越小, vice versa. a表示auto-自动调整快门的速度.


  大部份的Lomogrpher都建议使用a自动快门, 尤其是在室内, 晚间或光线不足. 2-16的光圈选择可因应实际环境, 如日间或室外拍摄时再作适当选择.


  如使用闪光灯, 光圈应因应实际环境及闪光灯的gn no. 和主题距离计算于出2-16选择.


  公式: gn=距离×光圈. e.g. gn值是20的闪光灯, 主体和你的距离大约是5公尺, gn除以距离( f =gn/m)求得的光圈值就是f4.


  LOMO小秘技之三——焦距-one arm distance


  焦距(focus) 


  infinity 风景相或远的景物


  3 (=3米) 全身照


  1 (=1米) 约半度门的距离, 半身照


  0.8 (=0.8) 一只申直手的距离, 适合用于大 头近照. lomographer最爱的自拍照绝佳焦距


  LOMO小秘技之四——快门-神秘的"second click"


  在构图后, 按下快门后,在听到LOMO闻名的"second click"(第一click的声音是快门的开启声, 第二click的声音是快门关闭声)之前请勿把手指松开.


  另外,由于lomo是内在功能感光,所以你会在取景窗内看见两盏红灯仔 当你按下半个拍照掣的时候左边的一 盏会亮起,但若然两盏都亮起时表示光源不足, 快门时间会慢过1/30秒. 这时为免影像模糊, 应手持定一点或加三脚架, 如想求lomo blur, 这正是最好时机!


  选择合适的菲林后, 切记要到viewfinder右手边的小转轮选择相应的iso. lomo的电子自动快门就是*这个小孔的内在功能感光, 所选择的iso越细, 快门的速度越慢, 曝光时间越长.


  如使用闪光灯, 快门会自动选择1/60秒速度. 光圈应因应实际环境及闪光灯的gn no. 和主题距离计算于出2-16选择.


  LOMO小秘技之五——耗电提示


  LC-A的电子快门的电力来源来自三颗lr44钮型电池, 所以当电池量不足时, 快门就不能正常操作, 以不知名的速度开启, 相片可能会曝光不足.


  所以在使用LC-A前, 请留意viewfinder里的两颗小红灯, 当光圈选了"a"时,半按下快门时, 两颗红灯都会亮着,而选其它光圈则只亮起左边红灯,右边亮起是电量不足。通常影五至七筒菲林,就须更换电池,尤其是用"a"较多. 电池对LC-A非常重要, 紧记当红灯不亮或相片在正常日光下还常常曝光不足时请立即更换!


  巧用LOMO袖珍照相机


  拉玛(ломо)лk-a型35mm袖珍自动曝光照相机,是由前苏联著名照相机专业生产厂--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以德国著名的米诺克斯(minox)35mm全画幅(24mmx36mm)袖珍照相机为蓝本而仿造并获得最大成功的一种小型照相机。


  该机的英文型号为LOMO·LC-A,在其机身正面左上方及机身顶部分别用白漆印有:LOMO及LC-A英文字样;在镜头盖上下护片上分别用白漆印有:minitar 1:2.8/32mm及miade inussr英文字样。


  该机装备一支焦距为32mm f2.8的广角镜头,光学结构四片三组(也有说是三片三组结构),内含一片高级镧系光学镜片,多层镀膜,镀膜表面呈蓝色,膜层很均匀,而且反光现象很小,该镜头视角涵盖率为63度。调焦方式为目测距离(图形符号)手控调焦。其调焦范围:由0.8m-∞无限远,无级调节。调焦拨杆位于镜头外壳的左侧,其外壳左侧由上至下分别印有:0.8(黄)、1.5(红)、3(白)及∞(绿)。当拨动调焦拨杆时,从取景器可看到有一指针指示相应的图形符号(半身表示0.8m;双人半身表示1.5m;三人全身表示3m;树及建筑物表示∞)。该机调焦手感不错,且取景器十分明亮,在取景器左上方有一短浅(为近摄修正标志)。在取景器正上方有二枚红色(led)指示灯,当左侧的红灯燃亮时,表示快门时间为1/60秒以上;当两枚红灯同时燃亮时,快门时间为1/30秒以下,以提醒使用者持稳照相机或使用闪光灯。


  该机镜头外壳右侧设有光圈调节拨杆,在其外壳表面分别印有(由上至下):16、11、8、5.6、4、2.8、及"a"档(红色)。调节光圈的拨杆手感较涩,操作起来比较吃力。快门为电子程序式镜后快门:其范围由2秒至1/500秒(在a档时,为无级调节;在其它光圈档时,快门时间为1/60秒一档,该档也是闪光同步档)。测光原件采用硫化镉光敏电阻。胶片感光度调节范围由asa25、50、100、200、400同曝光控制系统连动。调节感光度时,通过拨动设在位于镜头外壳左上角的拨轮进行调节,并有显示小窗显示感光度。该机曝光非常准确。


  该机卷片机构采用拨轮进行输片并给快门上弦。该卷片拨轮行程较长,需拨动三次才能使快门上满弦,而且手感也欠佳,需稍稍用力才行。另外,该机也通过外接专用自动卷片器进行输片。但目前在国内市场尚无此自动卷片器出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不用自动卷片器,反倒使得该机显得小巧,携带也十分方便。该机退片方式采用传统手动退片,即退片时,按下设在位于相机底部退片按钮,使其不动,然后,将设在相机顶部左侧的退片手柄扳手掀起,并顺时针转动直至胶片完全退进胶片暗盒内(胶片与输片轮分离时有"咔哒"声)。而后,轻轻向上提起退片手柄(该手柄兼后背开启锁),后背自动打开,即可取出胶片暗盒。


  该机所用电源为三枚lr44或ls44钮扣电池为其测光系统及曝光控制系统提供电力。电池电力耗尽时,快门不开启,但有快门释放的声音,使用时应加以注意。时外出时应准备好备用电池,以防不测。


  光学素质高于日本理光xf30 super相机及美能达af35相机,该机镜头为32mm/f2.8,而理光xf30 super则为35mm/f3.9。前者快门时间调节(自动)范围为2秒-1/500秒。另设一档1/60手控档。光圈调节范围为f2.8-f16;而后者快门时间调节(自动)范围为1/4秒-1/500秒。光圈调节(自动,也可通过调节胶片感光度来调节光圈)范围为f3.9-f16。因此,不论是快门调节范围,还是光圈调节范围及镜头焦距,前者均大于后者。而且,前者可以外接闪光灯(笔者认为,该机与国产银燕18卧式闪光灯相配使用,可谓相得益彰)。可获得大亮度,较远距离拍摄。而后者则为机载小指数闪光灯(指数只有gn10左右)。如果被摄主体距照相机之间的距离过远的话,就会出现被摄主体曝光不足现象。


  该机还具有以下几个潜在功能,现介绍给诸位。


  一.巧用感光度调节拨轮进行曝光补偿。即通过改变胶片的感光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曝光量,来满足拍摄时的特殊需要。另外,还可利用该功能进行拍摄夜景:那就是,在拍摄夜景照片时,先将胶片感光度设定(通过拨轮调节)于asa25上,然后用一小块黑胶带粘在感光小孔上。在将照相机固定于三脚架上。就可以进行拍摄了。在拍摄时,按下快门释放按钮,这时,快门时间变成了"b门"。如果按下快门释放按不动,4秒钟后快门会自动关闭。如果是拍摄夜景人像,可将闪光灯装在照相机热靴座上或手持闪光灯(即灯、机分离拍摄法)进行拍摄。但这时,应控制好快门的开合间隔时间(这需要经过多次练习便可掌握),应当注意的是,拍摄完毕后,应及时将胶片感光度拨轮恢复原来状态,并取下粘在感光小孔上的黑色胶带,以避免以后转入正常拍摄时所出现的曝光失误。


  二.充分利用超焦距原理进行拍摄,以减轻因繁锁的操作所带来的不便(特别需要除外)。这时,只需要将调焦拨杆拨至1.5m与3m之间,大约在2.5m左右(这也是大多数低档傻瓜照相机焦点设定位置),并将光圈设定在"a"档上,即可使之成为一台具有自动曝光功能的自动照相机(卷片、退片仍为手动控制)。


  三.通过对其快门释放按钮进行一项小改革。使其能够使用快门线及外接自拍机进行拍摄。由于拉玛(lomo)lc-a型35mm袖珍照相机的快门释放按钮上未设快门线口以及自拍功能。而且,该机快门释放按钮在实际操作时行程较长、手感也不甚理想,需要用力大些才行。可是如果用力太大,反而会引起相机晃动(由其是在夜晚拍摄),即使是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也会引起晃动,导致画面模糊不清,为了解决这一不足,做了一些小改革(对快门释放按钮)。


  供大家参考,


  方法是:首先准备一个与快门线按头尺寸略小些的丝锥,并将其固定在盒子上,当作钻头使用。然后,拧下镜头外壳两侧的机制螺丝(共四枚,应当注意:这四枚小螺丝千万不可丢失,否则配不上),取下镜头外壳,再拧下机身后盖上面的二枚螺丝,提起退片手柄打开后北背,用起子卡在退片轴槽上,逆时针转动退片手柄扳手并取下该扳手,拧下该扳手下面的二枚白色机制螺丝。掀起机身正面右侧的人造革饰皮(动作要轻)。在机身上盖与机体相联的一枚平头螺丝便露了出来。将这枚螺丝拧下后,上盖连同快门释放按钮即可取下来。这时,即可用丝锥当做钻头对快门释放按钮进行钻孔改制(该机快门释放按钮分三部分组成:按钮帽、套管(二者为尼龙塑料制品)、金属中心柱(其上有一枚机制调节螺丝)。改制的重点在按钮帽上,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大,以防按钮帽裂开。并且,还要保持绝对垂直,不可倾斜。孔钻好后,找一个报废的快门线按头,用钳子夹住,并对其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的按头对准钻孔顺时针旋入孔内进行项丝(俗称套扣)。这时,用力也应均匀。否则,一旦按钮裂开,将前功尽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将套好扣的按钮帽与快门线进行对按,经过试验,确认无误后,将按钮帽与按钮套管粘(用万能胶即可)牢;然后将中心柱装入套管内(调节螺丝向上,不可装),再将按钮组件装在机身上盖上(注意:快门释放按钮组件上有一凸起块,应与机身上盖的凹槽相对应);并将上盖面扳动翻过来向下,将机身倒过来与上盖进行结合。结合好后再翻回正常位置。最后,按着开始拆卸的顺序进行组装。这时,整个改制工作告一段落。


  该机快门释放按钮经过改制后,即可使用快门线进行拍摄,也可使用外接式自拍机进行拍摄,非常方便。感觉效果非常好。诸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编辑本段]
lomo的分类  ◆按性能分


  多格LOMO相机


  此类LOMO相机可以在一张底片上拍出来邮票一样整齐排列的多张照片,这样的LOMO相机最常用来拍摄连续的动作。此类相机主要包括动感四格、超级动感四格、八格、九格等。


  彩色LOMO相机


  此类LOMO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象是蒙上了不同颜色的透明彩纸,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颜色去表现,能够使照片更充分地体现摄影者当时的心情,此类相机主要包括Colorsplash camera和Diana F+。


         特殊效果LOMO相机:此类LOMO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夸张、怪异,在笔者看来,它们更具娱乐性。此类相机主要包括用于拍摄夸张效果的鱼眼、用于拍摄多重曝光等特效的LC-A+,以及用于拍摄全景的Horizon。


  ◆按镜头分类


  单镜头LOMO相机


  象LC-A+、鱼眼、公主日记、蛙眼相机、凤凰205、Diana F+、黄金眼、HOLGA、Horizon、Smena 8M、Colorsplash Camera、都属于单镜头LOMO相机。


  多镜头相机


  动感四格、超级动感四格、八格、九格,四格动画都属于多镜头LOMO相机。


  双反相机


  海鸥4B、Lubitel 166+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8 22:02


真正的Lomo主义应当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技术或产品。”PC杂志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主张,在数码时代成为Lomo分子的真正途径就是随便抄起一部数码相机,甚至没有焦距设定,像素不到百万的拍照手机冲上街头。


作者: 心月悠然    时间: 09-5-8 22:08
原帖由 夏秋 于 09-5-8 22:02 发表


真正的Lomo主义应当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技术或产品。”PC杂志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主张,在数码时代成为Lomo分子的真正途径就是随便抄起一部数码相机,甚至没有焦距设定,像素不到百万的拍 ...

约翰·德沃夏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喝醉了。真正的LOMO主义分子,是不会赞同这句话的。因为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永恒经典。就像邓丽君,邓丽君永远只是邓丽君,你不能随随便便把林青霞拉出来叫做的邓丽君一样。
作者: 木碗    时间: 09-5-8 22:16
多谢心月
这些我是真的不懂。前两年才开始拿相机到处拍,是那种数码相机,超级耗电,一对2400毫安的充电电池一个小时就没了。如果开液晶屏更是用的快。所以我都不用液晶屏,但从小窗口拍,有时按的时候手有点抖,出来就模糊了。还有夜景和室内的拍不了,颜色偏得离谱,只能在户外光线充足的时候拍。而且反应很慢,按下快门手还不能动,要等一下它才完成,不像别人的咔嚓一下就行了,上对普通电池都能用好久,现在还有那种上电板的,更轻巧了。
对于数码产品,我的兴趣和接受程度都很差,MP3没用过,手机怎么下载铃声不懂,我喜欢傻瓜相机,喜欢功能越少越简单的越好。和朋友一起,他们用的那种智能手机,我连接电话、挂电话都不知道按哪个,所以,经常被朋友批评弱智,呵呵。
上网很熟,但电脑配置完全不懂;自认为拍的相片还有点观赏价值,但对相机一窍不通。
认真地把你发的都看完了,但说真的,我还是不懂,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8 23:16
原帖由 心月悠然 于 09-5-8 22:08 发表

约翰·德沃夏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喝醉了。真正的LOMO主义分子,是不会赞同这句话的。因为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永恒经典。就像邓丽君,邓丽君永远只是邓丽君,你不能随随便便把林青霞拉出来叫做的邓丽君一样。{Q ...


你是你的经典LOMO,我是我的街头LOMO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9 07:53
标题: LOMO ! 火车上的裸男
[attach]14465[/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9 07:58
5月6号在火车上,从云贵高原下来后气温陡升,我正在与一位绝色美女聊天,由于所聊内容非常刺激,我当时体温升高,大汗淋漓;不知不觉中我和美女同时解开了衣服。。。;大家帮我参考一下,我是不是需要买个BRA了?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9-5-9 07:59 编辑 ]
作者: 心月悠然    时间: 09-5-10 21:15
原帖由 夏秋 于 09-5-9 07:58 发表
5月6号在火车上,从云贵高原下来后气温陡升,我正在与一位绝色美女聊天,由于所聊内容非常刺激,我当时体温升高,大汗淋漓;不知不觉中我和美女同时解开了衣服。。。;大家帮我参考一下,我是不是需要买个BRA了? ...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5-10 21:38
标题: 回复 80# 夏秋 的帖子
夏秋真是变化多端,简直就像妖精:一会儿小,一会儿老,一会儿瘦,一会儿胖,一会儿白,一会儿黑,甚至一会儿是男,一会儿是女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1 10:20
我现在又变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外地小县城镇里...非常想你们...
作者: 该死的爱情    时间: 09-5-11 10:54
标题: 回复 84# 夏秋 的帖子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1 19:47
原帖由 砚谷墨清 于 09-5-11 10:47 发表
不知道夏秋要用哪种规格的BRA?


我也不知道.......,说实话.....,这咪咪的大小貌似弹性很大,我也不知道买多大的............
作者: hohos    时间: 09-5-12 01:55
原帖由 夏秋 于 09-5-7 19:46 发表


谢谢HOHOS。。。,你也喜欢盆栽吧。。。;
我从昆明折了一枝紫花令箭荷花,明天扦插。。。


哈哈,刚开始养了3个月

嗯,确实是很好的爱好啊!养了10来盆,全是普通花草。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7 21:25
[attach]14644[/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1:46
昆明的PP

[attach]14650[/attach]

因为相机存储卡遗失,三四百张昆明的PP丢失了,只留下手机里的几张,沉痛哀悼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1:58
五月九日至十七日,人在玉山

[attach]14651[/attach]

暮色乡间
[attach]14652[/attach]

[attach]14653[/attach]

老房子
[attach]14654[/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2:06
每天走过的路

[attach]14656[/attach]

[attach]14657[/attach]

[attach]14658[/attach]

[attach]14659[/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2:12
水库的堤就是路

[attach]14660[/attach]

[attach]14661[/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2:17
梨树,一枝梨花压海棠,黑黑。。。

[attach]14662[/attach]

看,有结果了
[attach]14663[/attach]

柚子树,开花的时候浓香袭人
[attach]14664[/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02:20
爱侣行
[attach]14665[/attach]

筑巢的燕子
[attach]14666[/attach]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9-5-18 05:33
不错,看得出那里的空气质量一定很好。
作者: 果实    时间: 09-5-18 10:04
画面有点暗啊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5-18 10:08
不愧专业摄影师阿,佩服!
作者: 武汉小武    时间: 09-5-18 1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11:11
找到三张丽江的早晨

[attach]14669[/attach]

[attach]14670[/attach]

[attach]14671[/attach]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11:13
96# 绿罗裙

空气还好,最好处是安静。。。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11:16
97# 果实

没办法,是手机照的,索爱K75C
——果实,“注册日期: 05-8-8”!是不是谁的马甲呢?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11:17
98# 渴望宁静

不是谦虚,还真不能叫专业。。。;专业者,首先要有专业器材的,谢谢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18 11:19
99# 武汉小武

丽江要是能多呆一阵子都不错。。。,亲爱的你最近在忙什么呢?房子装修好了,是不是正筹备结婚大典呀?
作者: 夏秋    时间: 09-5-21 01:36
宾馆自拍

[attach]14743[/attach]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