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幸的家庭在车祸中失去了两个孩子,妻子安妮(安娜贝拉史欧拉饰)几乎发疯,丈夫克理斯(罗宾威廉斯饰)想方设法劝慰妻子,却也在一次在车祸中不幸丧生,克理斯来到一处仿似妻子笔下所画宁静而色彩动人的仙境。原来心中想象的天堂,就是死后的天堂的模样。但离开安妮令他心碎,他像一个被掏空的躯壳,在仙境流离。而在人间,忍受不住失去挚爱的痛苦,安妮毅然离开孤单的人世。但所有自杀死去的人都要下地狱,基思得知此消息后,心急如焚;为了与安妮见面,克理斯毅然走进地狱。纵使他可能永不超生,但对他而言,这不是天堂与地狱的选择,因他心只有一个答案──找到安妮!一路上他得到了孩子们和以往老朋友的协助,最终唤回了妻子迷失的心。两人相约来生,再谈一次恋爱。
从相知相惜到不离不弃,在真爱归宿里,克理斯与安妮相依相伴,情比石坚。 克理斯在意外身亡后,对于幸福甜蜜的过往仍念念不忘。这些对生前点点滴滴的依恋和回忆,把克理斯带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一个专属于他的天堂。一开始眼前震摄人心的景象的确令克理斯心醉神迷、目不暇己,然而惊艳随即消逝,因为克理斯的天堂使者艾伯特(小古巴古丁饰)亲口证实:「克理斯,你不是隐形,你是死了,永远地离开人世了。」
值得欣慰的是,克理斯发现他专属的天堂就位于安妮的画作中。在这个彩绘而成的天地间,克理斯欣喜若狂,因为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象充满了他和爱妻安妮共有的回忆、编织的梦想。然而没有安妮为伴,克理斯总觉得天堂里还少了什么似的。另一方面,丧偶的安妮独活在人世此刻也怅然若失,以往在他画作中随处可见的巧思和创意,都随着克理斯的亡故,离安妮而去。
在得知爱妻永远不得进自己的天堂之后,克理斯立誓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安妮的踪影。于是为爱不顾一切的克理斯,在地狱使者(马克斯冯西度饰)的引导下,就此展开一段奇幻的旅程,历经万象,解救在地狱中饱受磨难、永世不得超生的安妮。
【影评】
天堂不是不美好,只是天堂没有你
浩淼
其实不论相不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我一直这么认为。
电影的魅力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看各种样的电影,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生。说大的整个世界不就是一部大电影吗。我们都是天才的演员。扮演各种需要的角色。
其实里面最执着的是罗宾威廉斯扮演的那个角色,他的性格,不是用某种情节,某种事情来表现。而是通过他人以更突出他的坚持。这种“淡化”的效果比浓墨重彩来得更别致。女儿,儿子,妻子都被他一次感染。罗宾实在是会演心理戏,那种坚毅的感觉就像从他心里流淌出来一样。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里,天堂给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天堂不是不美好,天堂不是不让人留恋。只是这里没有她,没有那块红巾,没有她的地方天堂比不了地狱,所以他宁愿放弃了,宁愿放弃了美丽的天堂,和他同守着那个她不知道的地狱。
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这就是爱的力量。和信佛无关。正是因为情感的真实,爱的伟大,我们不会去责问片中的真假,那也是毫无价值的。只用默默感受里面动人的每个瞬间就足够。也许你一生也遇不到这种穿越生死的爱恋,那就从别人的故事中找找自己的影子吧。
彩虹天堂,黑白画面,世界的送别就是颜料的涂抺。自杀的人为什么要下地狱,因为他们无法原谅自己。其实有时候痛苦的不,在于身体,来自于自身,我们把自己放置在那样一个黑房子里,带着负罪的心等着别人的救赎,孰不知,人生没有终极审叛。除了自己放过自己,没有人可以。那天重见到色彩,那天放过了自己,那天我们的心,绽放了。
影评二
在得知爱妻永远不得进自己的天堂之后,克理斯立誓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安妮的踪影。于是为爱不顾一切的克理斯,在地狱使者(马克斯冯西度饰)的引导下,就此展开一段奇幻的旅程,历经万象,解救在地狱中饱受磨难、永世不得超生的安妮。
《美梦成真》对未知无惧地探索,试图具体地呈现虚幻的灵异世界。本片的完成幕前幕后工作人员居功厥伟﹕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导演,文思泉涌、令人折服的原著作者,才华出众的编剧,坚强的演员阵容。《美梦成真》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与呈现,不但题材引人注目,在处理手法方面,将幻想、戏剧、奇景结合在一起,更是电影艺术前所未见的尝试。罗宾威廉斯就曾说:「很少电影会以生死轮回为题材,更不用提将场景配乐赋予意涵了。意涵﹖意涵是什么东西﹖」罗宾威廉斯说罢大笑起来。「不过,我倒是 从来没想过计算机科技除了能制造爆破场面以外,对电影制作还有其它助益。这真是太神奇了。」「很难想象真的有人坚信真爱能使心灵相通,而且不会随躯体的死亡而消逝,这种美好的信念令人闻之动容。除此之外,《美梦成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禁忌,教观众看完后不得不思考死后将面临怎样的世界。」本片执行制作史考特克鲁夫有感而发做了以上的表示。
《美梦成真》拍摄过程要追溯到一九七八年,那年本片制作人史帝芬席蒙(当时名为史蒂芬杜依奇Stephen Deutsch)收到一份礼物,一份近二十年后他才有能力拆封的礼物。 史帝芬席蒙当时正在筹拍《似曾相识》,该片原著作者理察马特森把尚未完稿的小说《美梦成真》交给史帝芬席蒙过目。这本书是理察马特森为他老婆而写的。看过初稿之后,史帝芬席蒙毫不迟疑立刻买下此书的 电影版权。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美梦成真》的拍摄计划却一再遭到搁置。
一直到一九九四年,史帝芬席蒙在一个玄学的研讨会中,遇见了身兼作家及电影制片的柏奈特拜恩,两人相谈甚欢,发现彼此都对死后的另一个世界深感兴趣,希望能开拍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二年后史帝芬席蒙和柏奈特拜恩 合组Metafilmics制作公司,以拍摄玄虚题材的电影为其宗旨。
《美梦成真》着墨最多的还是克理斯和安妮之间坚定不移的夫妻之情。罗宾威廉斯表示:「安妮曾经濒临崩溃,但他对克理斯的爱不曾稍减,也是这份爱,使他们两人得到救赎。视觉效果是一回事,但《美梦成真》最不凡的 部份是在于电影中彰显人性中的无私和爱,在子女、天堂使者、地狱使者身上也可以见到这种特质。这部电影会让观众忍不住说:『没错,我就是这么幸福。』或『唉﹗我怎么没这个福份呢﹖』这正是这部电影成功之处。」 「万一,」罗宾威廉斯以惯有的逗趣口吻说:「观众没有这种反应,至少,《美梦成真》算得上是很棒的"旅游" 电影,广告效果十足。想参加"灵界之旅"的人,请打这支电话。」
关于制作
《美梦成真》于一九九七年六月底在蒙大拿冰河国家公园开镜,75天之后,在旧金山海湾杀青。监制亚伦.布朗奇 斯特提到:「我们的首要之计是如何布置出壮阔的外景。虽然电影中有些画面是用计算机做出来的特效,不过大部分画面中都是实景。」负责园艺的工作人员必须将大量花草运进国家公园里,甚至覆满整个湾区。
内景则搭建在旧金山的金银岛,该片道具组在当地广阔的飞机停机棚中建构巨型布景,壮观的程度比洛杉矶大多数剧院的舞台还更胜一筹。其中有一个大池蓄满30万加仑的水(约合1136立方公尺),四周是各个不同场次的布景。监制亚伦.布朗奇斯特就提到,场景设计的工作人员以歌剧舞台的方式搭建布景:「就像舞台剧每一幕都要换景, 我们也是每拍完一场戏之后,就把布景拆掉,再搭一个新的。唯一不必变换的就只有做为舞台中心的大水池而已。」
场景设计尤吉尼欧萨尼提及其它美术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导演文生华德心目中"彩绘天堂"的模样。咽气之后, 克理斯在彩笔轻刷出的花床上悠悠醒来,花瓣正兀自在风中摇曳。尤吉尼欧萨尼提说明:「第二幕主要就是在这个景中进行,这幅画面是对"另一个世界"很普遍的印象,不过,透过绘画的触感加以呈现,更可以传达心灵主观的感受。我们以这一幕为蓝本,再加以发挥、添加更多创意,延伸出其它的场景。」
这群艺术工作者独到的创作概念,被文生华德形容为「在蒙着十九世纪面纱的油画上,再覆以一片沾染颜料的透明玻璃。这种影像处理结合未干油画的黏湿触感,及动态的影像摄影,使得成品既符合我的预期,又看得出他们 自己的诠释。」由于这种影像呈现方式前所未见,因此工作人员共耗时两年,才将计算机特效和传统绘画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汉纳克又更进一步说明:「任何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例如达文西(Da Vinci),要是听到我们以 穿过一幅幅画的方式来表现灵界旅程的话,一定会嗤之以鼻的。但是我们赋予景物主观的意涵,因此观众大可以有他们自己的暇想空间。」
视觉效果
最先登场的是一场从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于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一跃而下的特技。特技演员杰克兰布德(Jake Lombard)从高达3212呎高(约81.6公尺)的悬崖上纵身下跃,十八秒后拉开隐形降落伞,再经四秒落地。这场戏共拍了二十二次才大功告成。
观众在看到这幕时,就可以了解克理斯在死后,能够从心所欲、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他能飞翔。这就是特技和视效共同打造而成的神奇世界。而这还只是《美梦成真》运用特技呈现故事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画面要归功于,POP Films 和Digital Domain每一位参与其间的视效魔法师和艺术大师。他们通力合作将毛片一次又一次地加工处理,使克理斯死后的世界呈现出现实与虚幻并陈的效果。
将平面的绘画(2-D)转化为立体的影像(3-D)的工作,从一九九六年十月展开。视效工作小组是由金像奖得主 乔依海内特(及尼克布鲁克斯领军。他们第一个步骤就是使用最新的激光雷达(Lidar)技术,将冰河国家公园的 地形及地表形态制作成图。这种创新的激光雷达乃是根据光学(light)和雷达(radar)技术沿生发展而来。 激光雷达技术的出现使得工作人员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绘出上百亩土地的图表,并加以摄影。这种运用雷达侦测的尖端科技可以提供视效设计的工作人员足够的资料,作为重现摄影机移动和镜头变化的参考。据此, 他们可以在布满橘色球体的毛片画面上,更进一步制作出3D的效果。这些拍片现场散满一地的橘球是用来作为激光 雷达扫描的基准点(point of reference)。
暂且不论视效,制作人柏奈特拜恩也希望观众在看完《美梦成真》,步出电影院时,会觉得感动。「哪怕他们只是就此和家人更亲蜜一些,和孩子拥抱时更靠近一点,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成就了最美好的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1 12:21
今天早上起来看了《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让我享受了两个小时的美好时光,推荐大家来看一下。
作者: yzplq 时间: 09-4-11 15:56
好过瘾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09:56
适合光棍节看的十部电影(组图)推荐
光棍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单身汉自定的一个节日,因为四个“1”并列,特具象征意义,从而显得特别有意思,算是对自己单身生活的一种自嘲吧,大多数人都觉得未来肯定某一天会告别单身,所以也无所谓,因为单身日子少,反而显得宝贵,反而觉得单身节应该好好过,应该做点自己爱做的,一个人的事情。
网络上对于光棍节适合看的电影已经有了许多帖子,而我,只想从自己的角度,推出十部经典电影,作为光棍的男人,聊以自我安慰的乐趣吧。
NO.10:《征婚启事》&《非诚勿扰》
刘若英饰演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不断相亲、征婚的故事,虽然是从女性角度,但想必不少光棍们也有类似经历,据说,冯小刚看了此片,有了灵感,所以有了马上就要上映的《非诚勿扰》,讲的是一个男人不断征婚、相亲的故事,异曲同工,拭目以待。
NO.9:《剪刀手爱德华》
爱德华真的让人又爱又怜,在丑陋和邪恶的人群中,爱德华的纯洁如雪花般,他对爱不求回报,尽管金也爱着爱德华,但她的爱依旧是世俗的,是不能和爱德华生活在一起的,因此,爱德华最终躲进角落,独自生活,这份纯洁而不求回报的爱从此成了永恒。
NO.8:阳关灿烂的日子
姜文的电影只有三部,但部部都是经典,《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夏雨青涩的演出让人眼前一亮,那个年代,那群人,肆无忌惮,生活在自己的阳光灿烂中,是不是有人因此光棍一身?
NO.7:《海上钢琴师》
1900绝对是最孤独的,但孤独的他有钢琴,有大海,不管外面如何得翻天覆地,拥有琴声的他,自我欣赏,尘世复杂而喧嚣,1900连死亡都与大海和钢琴相拥一起。
NO.6:《阿甘正传》
阿甘是一个人,他就是一个人,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但就是这样,阿甘创造了奇迹,就这样,他跑到了终点,阿甘,一个快乐的单身汉。
NO.5:《少林寺》
回顾一下李连杰的经典吧,和尚总是不能谈恋爱的,武僧自有自的责任。
NO.4:《肖申克的救赎》
我还是想把这句话写出来:“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当男主人公用圣经中的小锤子凿开那个洞穴,逃离监狱,获得自有空气的时候,多少人为之兴奋,这种毅力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而是一种信念和勇气。
NO.3:《金刚》
金刚同样是个光棍,这种爱是不能说出口的,悲剧式的结果只能让人感叹,多少女人呼喊着,这样的男人天下难找,但又能如何,在高楼上被击落坠地,金刚是个悲情的光棍。
NO.2:《功夫熊猫》
大宝很执着,他想看功夫表演,他也很贪吃,因吃而成武林高手,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什么老婆,作为一个光棍,大宝不在乎,观众也不在乎,观众只要笑,开心大笑,就够了,光棍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笑!
NO.1:《独自等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陈文追求爱情,结果不如人意,影片说,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我们的身边溜走了多少人,不知大,我们只知道,男人有男人自己的情感,男人坚强的外表下其实也有脆弱的心,但我们会掩饰,却被说成了“虚伪”,不过没关系,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如果我是妞,我早爱上我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09:58
《红河》:张静初最好的一部电影http://www.insun.com.cn 发布于23小时前 本站原创 关注度 51
导 读
也许是对《花腰新娘》印象很深吧,看过电影《红河》,总是喜欢把章家瑞的两部作品拿来比较。《花腰新娘》格调明丽,活泼轻快,宛如油画。而《红河》则是相反,仿佛一幅淡墨烟水,上面满是黯淡的底色,这底色,其实在电影的一开始就早早定下了,少女阿桃看见父亲站着,地雷爆炸时屏幕上那抹浓烟,就是悲情的底色。
文/ 坚莱 电影风向标会员
也许是对《花腰新娘》印象很深吧,看过电影《
红河》,总是喜欢把章家瑞的两部作品拿来比较。《花腰新娘》格调明丽,活泼轻快,宛如油画。而《
红河》则是相反,仿佛一幅淡墨烟水,上面满是黯淡的底色,这底色,其实在电影的一开始就早早定下了,少女阿桃看见父亲站着,地雷爆炸时屏幕上那抹浓烟,就是悲情的底色。
不想讨论少女阿桃爱情的真假,爱上一个人有很多理由,对于旁人的眼光,这爱也许是可笑的,可是对于自己,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去爱。网络上曾有争论,电影《
红河》定位在哪里?有人说是爱情片,有人说是文艺片,我认为《
红河》该是一部文艺片,是一部极好的,包容了很多思想的文艺片,它所表述出的不简单的是一个近乎幼稚的爱情故事,它背后透露出的意义更深,反战、社会变革、政治变化、人欲思想等等。最重要的是战争带来的恶果,可以说,如果不是当年路上那一颗地雷,少女啊桃也许就会幸福的成长,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流泪的故事。
这应该是张静初演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她已长大,不是一个花瓶,她将智障少女的纯真善良可爱演绎的非常到位,功力自然不做作。张家辉和李丽珍则中规中矩,只是有小小的意外,多年不见的李丽珍重出娱乐江湖,多少有些红颜流光的味道。
导演章家瑞在把风景美妙融入电影这一点上做的一贯的好。长长的斗笠和大榕树,充满越南风情的街道,美丽的风景增添了电影的魅力,一条
红河,多少故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05
十部佳片献礼国庆 《南京》《铁人》齐上阵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1小时前 网易娱乐 关注度 234
导 读
14日,由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主办,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影集团、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承办的“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一批重点国产影片推介活动” 在全国政协礼堂拉开了国庆献礼影片的宣传序幕。在第一批推介名单中,《南京!南京!》、《铁人》、《高考1977》等都名列其中。
《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和主演之一江一燕。 刘烨在《铁人》里扮演一名石油工人。14日,由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主办,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影集团、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承办的“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一批重点国产影片推介活动” 在全国政协礼堂拉开了国庆献礼影片的宣传序幕。在第一批推介名单中,《
南京!南京!》、《铁人》、《
高考1977》等都名列其中。
10部重点影片献礼国庆60周年华诞
这次集中推出的10部影片是近期拍摄完成的主流影片的优秀代表,在银幕上展现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改革发展的光辉成就。具体包括:塑造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作形象的《铁人》、表现中国人在强暴面前不屈抵抗的《
南京!南京!》、展现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疆的影片《大河》、恢复高考改变一代人命运的《
高考1977》、再现“解放大西南”历史的影片《鏖兵天府》、表现中国人民抗击冰雪灾害的《冰雪同行》、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及人物传记影片《邓稼先》、《袁隆平》、《潘作良》。
陆川临时决定《南京!南京!》票房将捐出部分做公益
推荐的10部影片中,陆川拍摄的《
南京!南京!》22日将全国上映,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导演陆川在现场表示,经过和投资方、发行方的领导商量,他们在活动开始前刚刚决定,在《
南京!南京!》公映的时候,每一张售出的电影票都将有一定比例的票款被捐献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用于对这段历史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以及对当时幸存者的抚恤。
孙海英推荐《高考1977》自卖自夸
《
高考1977》主演
孙海英在台上推荐影片时不忘自身说法,讲述自己曾经买票观看影片的经历:“《高考》上映后我偷偷买了张票进电影院,没想到观众又笑又哭又叫,最后全场起立鼓掌,让我很感动。”《
高考1977》上映三天500万票房收入的好成绩让人看到了此类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前景。华夏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从本月起陆续推出这批精品佳作,并将制定一系列优惠片方、优惠院线、优惠观众的多层次多项目的优惠措施,努力达到片方满意,影院受意,观众乐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06
独家-《南京!南京!》pk《拉贝日记》 72年不曾忘却的记忆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1天前 本站原创 关注度 235
导 读
电影风向标讯(文/Nadia) 2009,距离1937年的南京浩劫已有72年。这个春天里,有两部以南京事件为题材的影片将接连上映:4月23日,中国导演陆川推出最新作品《南京!南京!》,相隔不到一周,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拉贝日记》将于4月29日在全国公映。
电影风向标讯(文/Nadia) 2009,距离1937年的南京浩劫已有72年。这个春天里,有两部以南京事件为题材的影片将接连上映:4月23日,中国导演陆川推出最新作品《
南京!南京!》,相隔不到一周,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
拉贝日记》将于4月29日在全国公映。
陆川五年心血祭奠《南京!南京!》
以《寻枪》、《可可西里》等边缘题材为人所知的陆川,睽违五年终于捧出了新作《
南京!南京!》。这部描述国人伤痛的影片曾经多次传出送审不过的消息,最初的宣传
海报上硕大的“不许可”,仿佛是对现实的无奈嘲弄,颇令广大观众捏了一把汗。
而有心模仿《辛德勒的名单》,将《
南京!南京!》拍成一部黑白电影。陆川似乎要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来凸显真实的力量。他淡然地说:“在黑白的画面里,血是黑色的。”
中德合拍《拉贝日记》再现伤痛历史
相比《
南京!南京!》主打的“爱国情怀牌”,《
拉贝日记》更多的是冷静。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述说这场浩劫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的,何况《
拉贝日记》的男主人公是那场人间灾难的亲历者,他在那段历史中担任了一个英雄的角色,他拯救了25万南京百姓,而这部名为《
拉贝日记》的影片,则是掀开了那段历史尘封的一页。
尽管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不过相比于辛德勒事迹的广为流传,拉贝的义举并没有受到过应有的关注。也或许正因如此,当第一部以国际化视角客观还原拉贝、还原那段历史的电影《
拉贝日记》面世时才会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响——由于正面反映了南京大屠杀史实,日本甚至禁止了该片的上映。
日本封杀南京题材电影
在日本,有关南京题材的影片一向受到冷遇,《
拉贝日记》遭遇日本几家著名的国际发行商“拒绝看片”,而在片中扮演战犯朝香宫鸠彦的日本著名影星香川照之也遭到日本国内舆论的质问和批评。
香川照之在片中扮演当时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他对南京大屠杀负有重大责任,战后因皇族身份免遭送上军事法庭。当初本片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为朝香宫鸠彦这个角色选择演员时,曾接触日本多位顶级明星,但对方都直接回绝,最后只有香川照之接受,为此他还推掉了陆川的《
南京!南京!》。
面对压力,香川照之表示:“这个角色虽然会招致很多人的批评,但我用我的生命去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至于日本方面的抵制,香川表示:“在日本,南京题材的电影不能上映,日本人也不会拍这样的影片。但我希望这部电影能稍稍消除一点中国人的痛苦。这是日本人不能阻止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08
坚硬强悍的《南京!南京!》http://www.insun.com.cn Meeya 发布于16分钟前 环球银幕 关注度 18
导 读
因为《南京!南京!》,经历了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全场全程鸦雀无声的观影。结束后,乍亮的灯光有些让人一震。仿佛从一个漫长慌乱的梦中被人惊醒,人们甚至都没有太过热烈的掌声,或是顾不上该有的礼节,纷纷地匆匆、默默起身,似乎就为赶紧上外面透一口气,离开刚刚那片黑暗,那个叫作历史记忆的庞然大物。
因为《
南京!南京!》,经历了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全场全程鸦雀无声的观影。结束后,乍亮的灯光有些让人一震。仿佛从一个漫长慌乱的梦中被人惊醒,人们甚至都没有太过热烈的掌声,或是顾不上该有的礼节,纷纷地匆匆、默默起身,似乎就为赶紧上外面透一口气,离开刚刚那片黑暗,那个叫作历史记忆的庞然大物。
在所有观看过《
南京!南京!》的人当中,某位博客名人的总结最直观:它不主旋律。《
南京!南京!》不仅不主旋律,还挣脱了成为另一部《辛德勒的名单》的臆想——没有高潮迭起的救世主演义,没有感触人心的英雄救美,没有交战双方人性化的惺惺相惜,没有通俗老练的情节编排,没有鼓舞人心的演说,没有灵光一现的急中生智,几乎在最后一刻才展现救赎与希望。《
南京!南京!》一浪接一浪毫无预警的地狱图景,让人一再心碎。你可以说它干燥疏离,像1937年南京城的空气一样,冷硬而叫人透不过气。
不能不说陆川干了一件挺冒险的事情。面对这个巨大的梦魇与耻辱,他为中国观众设置了一条情感隔离带,时刻防止可能的失控倾斜,我们不再是爱国教育的对象,被惯坏的好莱坞影迷。我们所看到的,一边是中国人毫无表情的脸,沉默的抵抗与受难,另一边是日军大量的生活化细节,他们在战场上偷喝上级怀疑可能下了毒的饮料,在闲暇时光,又像外出野游一样欢笑、洗澡、怀念故乡,齐唱老家的歌谣,第一次到慰安所,紧张哆嗦得戴不上避孕套,为喜欢的日本慰安妇送上新年礼物,又怜悯即将被同类蹂躏的中国妇女,一枪将她毙命。这不是之前我们从历史课本和经典抗日老片里所了解的敌人。鬼子变成了人。
我们可能需要艰难地调动理智,才能适应这个陌生大胆的倒置,在不断的冲击和疑惑之中,面对那些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异族入侵者,以及那些被遗忘的历史与面孔。陆川本来设计好了一场戏,中国军人就义前是每个人报着自己的名字站出来,“可是你喊陆川喊刘烨,这就没劲了,你得是真名,所以我就给我在南京的一个老师打电话,他是南京大屠杀最大的研究者,我说,老师,我要20个姓名,结果这老师在电话里特别惭愧地对我说,川儿,我只有一个半。我说不会吧,30万人您只能给我一个半?我当时就给他一句话,那其他老师呢?他说我们确实不知道”。
30万牺牲者,我们无法列举他们的名字,但是,《
南京!南京!》让我们拥有了他们的面孔。无论是刘烨扮演的军官还是拉贝秘书唐先生,妓女小江还是娃娃兵小豆子,包括那一位位宛如来自时光隧道的群众演员,南京大屠杀牺牲者不再是面目模糊的符号,不再是束手待毙的羊群,他们有灵魂有悲伤有恐惧有猥琐有尊严,与71年后的我们气血相通——作为军人,他们无言拼死抵抗,凛然受戮,作为“朋友”,他们出卖自己人从日军那里讨得并不现实的生之希望,作为妓女,他们为了以后的生意坚持不剪发,但在关键时刻,又挺身而出为他人换取生机。胖乎乎的小豆子活了下来,可为什么会让一个小小的孩子承受战争的残酷?几天之内,一想起他那双默默递来子弹的小手,就止不住流泪。
正是这些面孔,情节放弃通俗史诗格局的《
南京!南京!》依然剧力万钧。它放弃了以固有方式操纵观众,但绝非是超然之态下的故做冷峻。《
南京!南京!》小心翼翼地以更尊重历史和观众,更难察觉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情感,它所浮现的一个不同以往但又统一有序的强大系统,是自觉的理性、骄傲的坚忍和巨大的慈悲心。这部大师手笔的杰作,奏出了一首真正的安魂曲。
在历史悲剧与电影魔力之间,《
南京!南京!》找到了一个向伟大电影看齐的结合点——巷战水准不亚于《拯救大兵瑞恩》和《
集结号》,而屠杀中如多米诺骨牌倒塌的人浪,日军在滚滚狼烟下的入城仪式,正如开场主角角川暴晒在烈日之下,一再令人眩晕,这种战争之魔制造的地狱梦幻场景,曾在《伊万的童年》、《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和《自己去看》里反复上演。
《
南京!南京!》以正面历史的勇气,把南京大屠杀还原成人与人的交战,把敌人变成不合格的军人与合格的人。但人兽之间,只有一步之隔。《
南京!南京!》让人猛然意识到,如果为了向恶魔复仇,曾经的受害者也必须变成恶魔的话,我们该如何选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09
《南京!南京!》港版海报 慰安妇成主体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45分钟前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关注度 249
导 读
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将于16日在北京超前点映,昨天影片公布了首款香港海报,海报上出现大量慰安妇的照片,并且宣传语是:“直到最后,我们从未低过头”。
《
南京!南京!》港版
海报。 战争灾难大片《
南京!南京!》将于16日在北京超前点映,昨天影片公布了首款香港
海报,
海报上出现大量慰安妇的照片,并且宣传语是:“直到最后,我们从未低过头”。
首次揭秘慰安妇真实境况
慰安妇情节在《
南京!南京!》中占有很大比例,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展现慰安妇的命运和揭露慰安妇的秘密。导演陆川表示,这些情节都是他经过大量的历史考据和考证而设定的。不论是江一燕扮演的妓女,还是姚笛扮演的小妹,都充当了慰安妇,一个是被蹂躏致死,一个是被日本人打死。最后这些死去的慰安妇都被赤身裸体地扔出来,交叉层叠的像牲口般地被扔上车。对于这段处理,陆川说:“当时我们对慰安妇结局的场面有两种设定,一种是身体上布满伤疤和血污,写实展现这些女子受辱之后的凄惨、污秽,极其触目惊心;一种是现在影片中这样子——尸体清洁、洁白,用长镜头和油画式画面来呈现。我实在不忍心第一种样子,就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体现出一种‘残酷的诗意’。”
日本慰安妇揭示日本人本性
影片中不仅表现了大量中国慰安妇的场面,其中还有一位日本慰安妇百合子,与日本军官角川,产生一段模糊朦胧的感情,但角川对于百合子的命运无力相助,最后眼睁睁看着她饱受摧残而死。日本慰安妇的凄惨命运,同样也在影片中被直面揭露。对此陆川表示这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当时有很多日本妇女自愿随军,日本用一种口号式的东西欺骗了一批日本妇女,来自愿慰藉参战士兵,她们每天也要接待100—200名士兵,下场命运都很残酷。”
女大学生自愿当群众演员
影片中妓女小江第一个举手,跟随日本兵去做慰安妇的那一个片段,给人强烈震撼。扮演者江一燕回忆说,拍慰安妇死亡被扔上车那场戏的群众演员大部分是来自高校大学的女学生,她们在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仅要全裸出镜,甚至连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但就是出于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情怀和对于陆川导演的信任,她们都毫不犹豫地走到了镜头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0
《南京》给日本人公正 《拉贝》给中国人公正http://www.insun.com.cn Meeya 发布于14分钟前 腾讯娱乐 关注度 39
导 读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我们究竟在哪里才可以得到最贴近真实的还原?我们可以从只言片语的历史课本里揣测,可以从搜索引擎提供的纷杂信息里拼凑,可以从张纯如呕心沥血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里跟随笔者调查与重访,也可以从众多以此为噱头的影像作品里追寻。
被屠杀,还是被拯救……
《拉贝日记》——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我们究竟在哪里才可以得到最贴近真实的还原?我们可以从只言片语的历史课本里揣测,可以从搜索引擎提供的纷杂信息里拼凑,可以从张纯如呕心沥血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里跟随笔者调查与重访,也可以从众多以此为噱头的影像作品里追寻。
只是,究竟哪个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究竟这个城市在1937年惨况如何,究竟中国人在之中受了怎样的苦难……只有历史才清楚细节,作为后人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尽量还原,再用还原去怀念、追思和质问。电影人 掌握了最完美的工具,也只有大银幕才可以立体的重现那段惨绝人寰的事实。
历史从未被忘记,于是今年我们有幸看到《
拉贝日记》,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曾说这部电影客观的反映了事件中的中国人;而与剧中主人公约翰?拉贝同为德国人的导演傅瑞安?加伦伯特则称电影是在“矛盾中还原历史”。其实,不管是何种说辞,他们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拉贝日记》在用一种丝毫不加掩饰的方式将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一面纳粹的大旗 救护突陷水火之中的南京民众
电影刚刚交待日本军侵略南京的时候,有一幕颇为震撼人心。拉贝和厂区的民众受到空袭,生命危在旦夕,拉贝急中生智冒着战火从汽车后备箱取出一面大旗,将难民招呼到大旗之下,才避免了空袭灾难。讽刺的是,这面大旗上面是一个巨大的纳粹标志。
没错,拉贝正是一个“穿着魔鬼外衣的天使”—— 他追随希特勒,有着极其严重的民族主义情节,即便是在挽救中国人生命的时刻,他依然认为这是纳粹精神的发扬光大;但是客观上,他以及他的朋友们的确挽救了近25万中国人民的性命。对此,王中磊概括称其为黑色天使,“他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信奉纳粹。但是当真正灾难来的时候,他表现出来人性的转变。所以,我们觉得他就是黑色天使,他的人生可能只有这20多天最辉煌。”南京大屠杀的题材相比其它战争题材来的沉重而敏感,
世界上与其有关的纪录片、电影、专题多不胜数,然而,以第三者的客观角度去讲述这段历史的电影,《
拉贝日记》还是第一部。
同题材影片中 《拉贝日记》最接近史实
由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写的《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于拉贝回国后就遭到了德国盖世太保的监禁和迫害,他所写的《
拉贝日记》一直尘封于历史的尘埃中,直至在十几年前才重见天日并震惊
世界。
鉴于《
拉贝日记》的客观和真实性,电影《
拉贝日记》并没有对日记进行的改动和调整,而是完全按照日记中的内容还原真实现场。“比如拉贝通过篱笆看到自己的司机被砍头,这一幕相当真实。”男主角图库尔如是说。
追求原汁原味 启用香川照之
除了剧本对历史的尊重,电影《
拉贝日记》也力求通过对演员的选择来更完美的展示历史。而在这其中,日本著名演员香川照之就显得尤为突出,其在片中饰演片中的朝香宫鸠彦亲王是当时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对南京大屠杀负有重大责任。
因出演《暖》和《鬼子来了》等中国影片而被中国观众熟知的香川照之是日本国内的影帝级明星而此次出演《
拉贝日记》却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对此,香川照之表示自己出演也是看中了影片所反映出的真实历史:“我们原本以为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原来真的发生了。这个角色虽然会招致很多人的批评,但我用我的生命去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德国人的电影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
《
拉贝日记》的制作团队来自德国,而德国在二战期间是同日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而德国同样在欧洲大陆屠杀犹太人。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欧洲出现了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在南京则出现了中国版的辛德勒,他就是约翰?拉贝。六十年前,身为纳粹分子的拉贝用仁道的国际主义精神,从死神面前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而如今,战败国的后裔们,难能可贵的站在对历史公允的角度上用一部电影《
拉贝日记》重塑昔日血雨腥风的南京城。
如果说,陆川的《
南京!南京!》
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为敌国开脱,那么《
拉贝日记》却是德国人站在中国立场上的诚意之作。正因为《
拉贝日记》毫不避讳的直视日本人的罪行,所以日本果断的禁映了这部影片,相反《
南京!南京!》却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毕竟曾经拿过
东京电影节拿过最佳导演的陆川是不会轻易放弃日本市场的。而在即将开幕的大学生电影节上,《
拉贝日记》也成功PK掉《
南京!南京!》成为开幕影片,也通过注重人文气息的学府派,再次印证了《
拉贝日记》更具魅力。
总结:
相对于《
南京!南京!》的简单粗暴,《
拉贝日记》更具文艺气息,它不仅直面真实的历史,也将一场屠杀升华到拯救的人性高度。《
南京!南京!》融合了大量的史实,可以说是陆川对整合资料的再认知,而《
拉贝日记》重述了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拉贝的遭遇,比《
南京!南京!》更加纯粹。《
南京!南京!》描述了一场暴行,而《
拉贝日记》讲述的是暴行中的拯救,两者结合可以还原出一个更接近史实的南京大屠杀。因此,两部电影都不容错过。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1
《拉贝日记》:超越国界的大爱http://www.insun.com.cn longlong 发布于1小时前 腾讯娱乐 关注度 19
导 读
当日军的铁蹄践踏到当时的中国首度南京,人间顿时沦为了地域,这是一段异常沉痛的历史,但我们国人和许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外国人,都必须要面对。
当日军的铁蹄践踏到当时的中国首度南京,人间顿时沦为了地域,这是一段异常沉痛的历史,但我们国人和许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外国人,都必须要面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当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地区总裁的约翰·拉贝,见证了这一段生灵涂炭的历史。电影《
拉贝日记》主要就是叙述拉贝如何与他的朋友们一起,救助和保护南京平民的事迹。这是一部由德国人主导的电影,主创和演员大部分都是德国人,这其中其实也包含了一个很大的感情转折,因为拉贝在抗战时期的身份还是纳粹党徒,但那时的德国,加入纳粹党是一种时髦,拉贝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意能越做越好,所以才加入了纳粹党,但是这个身份让他后来极为尴尬和落魄。
从拉贝的视角切入,我们看到了一个德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我们在他眼中看到了怜悯与悲愤,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拉贝对中国军民怀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特殊感情。日军贡献了南京,中国人的生命一下子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这里每天都会发展屠杀、强奸、抢劫……种种暴行罄竹难书。当时拉贝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8年,战争降临中国,拉贝不想一走了之。
电影没有单纯的从来拉贝的角度反映战争,这样也会显得过于单薄,导演还是分成了三个角度来叙述故事:一方是以张静初饰演的女大学生为代表的中方视角;另一方是以几名日本军官为代表的日军视角;最后则是以拉贝为代表的欧美视角。这三方视角中,片中最主要反映的就是拉贝那一方的欧美视角。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场劫难而言,之前我们大多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历史视角来看待这段沉痛的历史,但其实拉贝是那段历史中非常有资格发言的人,因为他是那段历史亲身经历过的人,也是在中方和日方之间不断斡旋的人,他对全局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那所写的那本日记也成为了世人对南京大屠杀有了详解的一本珍贵史料。这次通过他的这本日记来改编成电影,可以说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南京大屠杀,让世人和国人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救助”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战争往往会让人性毕现,勇敢的人在此时会更加坚强,懦怯之人会提前龟缩一旁。南京沦陷以后,绝大部分外国人和政府的达官显贵已经速速撤离了南京,南京城留下的只是一些守兵和数十万的平民。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让南京城很快落入敌手,几十万的军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这是一段带着血泪的历史,回忆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哽咽。拉贝留在了南京,他看到日军的暴行而寝食难安,他最开始只是将自己的工厂大门打开,让少部分难民得到庇护,因为他是纳粹党员,日军看到他举起的纳粹党旗而放过了他。之后,因为他的特殊身份,留在南京城的欧美人士一致推举他作为安全区的主席,至少日本人还会给纳粹党一点面子,虽然这些欧美人士也极为反感纳粹党,但非常时期只能如此。通过拉贝和他伙伴们的努力,南京城中成立了一处可以容纳30万人的安全区,虽然难民们不断向安全区内涌入,但南京城内的屠杀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日军已经进入了一种毫无人性可言的状态。
影片中表现中方的角度比较少,张静初饰演的女大学生显然是编导虚构的一个人物,通过她来带出中国平民的戏份。张静初的表演极为卖力,每次出场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些细节过于生拉硬套,让人觉得张静初饰演的这个人物的遭遇过于奇特。比如张静初深夜遭遇鬼子兵的暴行,危难之际,她的弟弟用枪杀死了两名鬼子兵。之后张静初穿上日本军官的军服竟然在安然走过重重关卡,这显然是为了增加喜剧情节的杜撰行为了,虽然不可信,但是还算有些看点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全新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拉贝日记》为我们国人对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资料,这部影片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2
《南京!南京!》:雄性血性值得尊敬(图)http://www.insun.com.cn longlong 发布于22小时前 新浪网 关注度 184
导 读
在中国现有的电影体制下,去谈拍摄一部杰作是奢侈的。一种说法是,限制往往催化出经典,就如同苦难造就杰作一样。
一
在中国现有的电影体制下,去谈拍摄一部杰作是奢侈的。一种说法是,限制往往催化出经典,就如同苦难造就杰作一样。但问题是,那种限制只是外在条件的,既使是题材上限制,也是明确的,而中国电影人遇到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什么该拍,因为掌握生杀大权的规章是由形容词组成的,而每个人都知道,形容词是一个弹力无限好的弹簧,它的随机性与机动性,让审查者能随意地把审查制度他想要的任何模样。
权力的跋扈,只会盛产投机者。一个对着官方意志点头哈腰,他们有门路大方地挥霍纳税人的钱,拍一个东西,观众只有那个冰冷的片库。然有一种是跟权力唱对台,这是些看起来相对高贵的狗屎,他们把东西送到电影节或者别的地方,理想主义或者良心成为最时髦的商品,成为一种搔手弄姿的卖弄。
商业与权力的媾和,是艺术所能遇到的最坏的情况,如果有艺术这回事存在的话。商业是以最大多数的趣味为圭臬的,而权力永远都有着向一小撮人集中的诉求,大众最劣质的趣味和权力最虚伪的面目的勾搭成奸,那么,那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外表清纯内里淫荡的货色。
每一个中国导演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拍一部好的电影,和拍一部能找到投资和能通过的电影。这两者,在中国已有的事例来看是对立的,如果一部公映的电影还能保持几分真实与真诚,那就该谢天谢地了。
所以,对中国电影的评论,是很难拿捏的。因为,有时你不知道这是导演、主创的原意,还是委曲求全跪地求和的产物,明面上的剪刀好说,而长期威摄下造成的中国导演思想的阳萎就无法量化了。从某种程度,中国所谓最好的电影,也是个受惊吓过度自我矮化的盆景,他们真正最好的,还没有拍出,或者已经拍出了,只能在电影节,或者私下的沙龙似的场合,被匆匆放映,就像没放过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川的《南京南京》更值得赞赏。它既不是那种先行自我阉割的软蛋,也不是那种被金钱圈养然后完全丧失责任感的玩物。它并不能达到经典的程度,但我们能从中看出一个导演的热血和担当。它是一个年轻导演,用他的野心和斗志去啃的一块硬骨头,它确实有话有讲,有感情要倾述,而且重要的是,它讲出来了,虽然在某种程度还有缺陷和显得单薄。
在这个时代,不是为了迎合权力也不纯粹迎合观众趣味去拍电影,已很难得。电影公映了,却也没丢掉那种生猛的生命力,更加不易。
二
作为一部历史电影,陆川风格化地重现了历史,而且并不让我们觉得假。这,在中国已经很牛B。
黑白两色的画面如纯刀一样冷且硬,建筑如残肢一样在地上矗立,被战争浓烟笼罩的天空灰得总像黄昏,满是瓦砾的街道上找不到人影,一群日本兵在废墟里如狼犬一样搜寻着,一个老头麻木地在街上走,然后被士兵一枪毙命,像一捆枯草摔倒。陆川拍出了真实的死亡,硬梆梆的,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死了就是死了,就像一件器物损坏了那样不容质疑。
那场废墟上的阻击战,足以让中国的战争戏站到与好莱坞同一的起跑线上。那种迫近的质感与令人
窒息的节奏,那种炮弹在身边炸响、子弹瞬间击中脑袋的真实感,都拍得很到位,既使拿到国际上去看,也不丢人。值得一说的是,不同于《
集结号》启用韩国技术人员承包战争场面,《南京南京》是陆川和他的主创土法炼钢搞出来的,是纯粹的国货。
陆川拍出那种战争的味儿,那种冷冽与残忍。这是一场大悲剧,任何透露着小资情调和欧巴桑倾向的煽情和感伤都会让这种沉痛蒙受羞辱。
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数不胜数,最近最典型的当属陈可辛的《
投名状》,在苏州杀降那一段,过度的煽情,让本来张力十足的悲剧变成了一场夸张的舞台剧,它的真实在那几位主角过于用力的脸部肌肉线条中损失殆尽,留下的是一个香港导演一相情愿的想像。过多的眼泪与挣扎,实际只是让深沉的感情速朽的方法。
所幸《南京》掌握好了这种分寸,影片中大屠杀场景,陆川处理得极其冷静。几个日本人像游戏一样在地上跑圈,镜头下摇,地上露出的是几个人头,他们把人活埋了然后用脚在夯实地面。冲入医院的日本人向病床上的伤者开枪,一个头部被绷带固定的伤者死了仍保持着活着时的模样。在大面积的人像麦子一样沉默的倒下,这种无声比哀嚎遍野更可怖。
克制与内心激情的反差赋予了影片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在陆川的强力压抑与引导之下变得更加滚烫。最美的与最丑的东西并置,温暖的一刻倾刻之间被最冷的死亡淹没。姜淑云,在连救六人之后被发现,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日本兵的污辱,她对角川说了“杀了我”,一声枪响,她飞扬起的发丝,让周边的整个
世界显得更加肮脏。那个妓女,为救同胞自愿去当慰安妇,那支手圣洁得如同火种,但下一刻,她就成了扔在板车上被成堆拖走的一具裸体死尸。
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把自己出城的机会给了另一个人,他洗清了自己的罪恶,然后被日本兵枪毙,一枪没死掉,军官上去非常职业地补了一枪。
比较过火的部分在刘烨饰演的军官陆剑雄和一群士兵,他们在临死之前喊出的“中国不会亡”,却让影片一下子子泄了元阳,这种口号性的话确实很爽口,但他一下子冲淡了影片沉默里透出的肃杀气息,他们死亡所带来的复杂感受被引导到一种格式化的情感中。
三
如果说这部戏与中国之前抗日或者南京大屠杀电影真正不同的地方,那在于陆川抓住了战争荒谬的尾巴,战争不仅是个邪恶或者正义的概念,在这部戏里,它终于有了那种非人性无意义的灰色。
影片开头,是陆剑雄和他的士兵手挽手组成人墙,想阻止溃逃的士兵出城,但势单力薄的他们很快就被冲散了,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是极强的战斗力,一些人被活活地踩死了,不是在战场上。
这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关于战争的叙述,它还原了一场战败之后的真实境况,那就是混乱,恐惧,以及两者催生的惨剧。
日本兵角川和山上他们在南京废墟里搜寻的那场戏,同样具有华语电影之前没有的品质。他们的无力与慌张不再是漫画似丑角似的夸张,那也是由血肉组成的躯体。当他们走进一个荒废的教堂时,那个看似无人教堂挤满了逃难的人,上千人如沙袋一样挤在屋里,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后来士兵慌乱之下朝柜子射击恫吓,又有几个人从里面摔出来,死了。战争的怪诞,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整部影片最好的是日本占领南京后举行的那场祭祀,招魂幡在南京城的废墟上飘动,鼓声响起,日本军人步调一致像木偶一样跳起呆板的舞蹈,角川,整个大屠杀的参与者、见证者、良心受遣责者,也随着舞动。一切是那么诡异,那么不自然。在这一刻,这群日本人变成了一个整体,他们面目无比清晰,又无比模糊,他们严肃而亢奋,但神态又不属于自己。这是关于疯狂与荒诞,绝望与诡异的精确化表达。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3
《拉贝日记》打造中国版辛德勒 揭震撼史实http://www.insun.com.cn Nadia 发布于-4秒前 网易娱乐 关注度 243
导 读
他是一名德国商人,同时也是一名纳粹党的成员。作为商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建立起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使超过25万的中国平民不至于饿死街头;作为德国纳粹党的成员,他却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下救出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
他是一名德国商人,同时也是一名纳粹党的成员。作为商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建立起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使超过25万的中国平民不至于饿死街头;作为德国纳粹党的成员,他却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下救出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
1938年2月,一份没有被泯灭的良知,促使他写信给阿道夫·希特勒呼吁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却因此而遭受不公,潦倒中凄然而逝。4月28日即将上映的战争史诗大片《拉贝日记》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
《拉贝日记》还原南京历史 还拉贝公正
尽管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不过相比于辛德勒事迹的广为流传,拉贝的义举并没有受到过应有的关注。也或许正因如此,当第一部以国际化视角客观还原拉贝、还原那段历史的电影《拉贝日记》面世时才会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响——由于正面反映了南京大屠杀史实,日本甚至禁止了该片的上映。
4月28日,这部被誉为“南京第一片”、“中国版辛德勒”的2000万美元巨制的战争史诗大片——《拉贝日记》将在中国观众面前揭开震撼的南京真相。
拉贝,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对中国,对南京数十万幸存的同胞到底都做过些什么,关乎我们对历史的客观、公正态度。
“拉贝安全区” 堪比“辛德勒名单”
1911年,拉贝进入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西门子分公司工作,并于1931年被任命为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经理。1937年,日本人攻入南京后,拉贝并没有离开南京,反而和其他几个同生活在南京的外国朋友一起,建立起一个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来保护被日军残害的中国老百姓。他因此而挽救了成千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在此期间,拉贝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
1938年2月,拉贝返回柏林。在他给阿道夫·希特勒写的信中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指正后,盖世太保将拉贝逮捕入狱。他们毁坏了他在大屠杀期间拍摄的影片和照片。战争结束后, 拉贝要脱离纳粹党的请求起初在英国被否决,但是基于他的人道主义行为,最后请求得到了批准。出于感激,中国政府每年都会支付他一部分养老金。1950年1月5日,饥寒交迫的拉贝在柏林去世。1997年,中国政府将拉贝的骨灰移至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从拉贝的经历中很容易看出,拉贝与辛德勒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国人;两人都是以商人的身份进行的各种人道主义援救并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在战争结束后,两人命运多舛,最终都在潦倒中去世……然而略有不同的是,辛德勒因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成为全世界犹太人感激的对象和二战中典型的民间英雄;然而,拉贝的事迹却迟迟没有一部影片去还原记录。
正如《纽约时报》称其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执导该片的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通过一本引人入胜的日记制作出了一部引人深思,感人至深的巨作。拉贝直到现在都深受中国人尊崇,却从没有人对他一生的勇气进行赞扬。
《拉贝日记》 德国人眼中的南京
由中德法合拍的电影《拉贝日记》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这本战时的日记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的连续不断、时刻发生的真实但令人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杀真相。据悉,《拉贝日记》是惟一一部受到中国政府及拉贝家族授权拍摄的影片——这在当今众多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电影中还是第一次。
该片此前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就曾被西方媒体盛赞其“感人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景象,以其动人心魄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而另据了解,影片全长将超过两个小时,画面表现真实,尤其是片中日军大规模空袭南京的战争场面更是令人震撼。
除了真实的还原历史,《拉贝日记》的主创阵容和2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堪称国际化大片水准,目前该片更是在素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劳拉奖评选中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重量级奖项的提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拉贝日记》是第一部以国际化视角,国际化主创团队客观还原拉贝,还原拉贝日记,还原那段历史的精良影片。
如果说《拉贝日记》这部电影是将某些历史细节化了,那么影片也是对拉贝这个人物的本质及1937年12月南京这场历史性恐怖事件的阐述——是一部感人至深、令人深思的影片。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4
《南京!南京!》:野心与矛盾之间http://www.insun.com.cn jaingnai 发布于29分钟前 互联网 关注度 58
导 读
《南京!南京》的黑白影像是它震撼的源泉,灰暗的天空,完全写实的细节,屠杀的血腥场景,特别是对慰安妇的描写,让这部电影有了超越《屠城血证》《南京1937》的影像效果,在对历史的还原上,《南京!南京》做得很优秀,把日本战争机器的残暴、无人性暴露得很彻底。
《南京!南京》是陆川的野心之作,也是一言难尽的一部作品,既动人魂魄,也引人诘问,在野心与矛盾之间摇摆翻覆。看之前,对这段民族痛史,我抱持“准备挨一针”的心态。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惨绝人寰屠城故事,国人其实早就从无数文字、影像中深切感知,我知道自己再看就是“挨针”,必会痛,但期待陆川设计的角度,想知道他会把痛苦从何处注入,又何时蔓延开来。两个多小时之内,我感觉到痛苦的蔓延,但穴位好像并不是我预想的。也就是说,这一针让我还感受到除痛之外的一些东西,它让我思绪有些乱。
《南京!南京》的黑白影像是它震撼的源泉,灰暗的天空,完全写实的细节,屠杀的血腥场景,特别是对慰安妇的描写,让这部电影有了超越《屠城血证》《南京1937》的影像效果,在对历史的还原上,《南京!南京》做得很优秀,把日本战争机器的残暴、无人性暴露得很彻底。要说以前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简单、粗暴,仍是根植于意识的桎梏,比如日本军人脸谱化,不太敢深入触及“慰安妇”话题等等,《南京!南京》在这些方面都有突破,比较客观地还原了历史,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在细节捕捉,人物造型,服饰,道具,语言等方面,《
南京!南京!》都很精心,纪实风格基本统一。故事情节的发展演进也有史可据,不突兀不矫情不造作,前后衔接得比较自然。
但是很多人在《
南京!南京!》里依然只感受到中国人的“窝囊”与“无力”,这种“窝囊”感其实是陆川试图在影片里颠覆的,他用了以陆健雄、小豆子为代表的抵抗军作“自我挽救”的代表,并试图消弭“拉贝是唯一拯救者”的“偏门”舆论,不过这种颠覆力度有限,难以给观众持续、深刻印象,压倒一切的还是侵略者的嚣张。《南京!南京》虽然在技术、观念环节有进步,但在表现国民党军抵抗方面分量还嫌轻,1:9,抵抗是很小一部分,导致全片的震撼路向跟过去基本同质。描写了,仅是点缀,这或许便是历史真相,但军人的精气神对比,让人痛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虽哀其不幸,亦怒其不争。我可以作以下大胆设想,如果抵抗军在被俘后的反抗更剧烈,更壮烈,军人与平民在面对暴力时的极端反差应对,将使观众的观感跟前面几部明显区隔开,这会增强《南京!南京》感染力,抬高观众印象分。
全片以日本士兵角川为主叙事角度以及最后十几分钟的戏,是《南京!南京》最大争议之处。坦白说,我支持陆川的尝试,也钦佩他的勇气,他试图站在一个尽可能中立的角度看待这场屠杀。但矛盾在于陆川大胆采用的这种跨文化“互释”(即站在异质文化立场进行客观阐释),面对的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这两种貌似接近内核却差别巨大的对象。方式合适,对象不合适。换言之,中国导演陆川站在日本某个厌战个体的角度进行阐释,其实永远也接触不到日本文化的本质。同理,片尾的日本式祭祀乃至角川开枪自尽也并不能合理解释日军残暴的来由,反因陌生而突兀。
二战以降中日文化间的难于互释,其实在
世界上能找到另两个样本,即当年的犹太文化和德意志文化,现在的阿拉伯文化和犹太文化。陆川的这种角度转换,设身处地甚至处心积虑的解画,决不可能打穿中日之间那一堵又高又厚的墙,甚至可能因子弹“反弹”自伤。中国跟越南、韩国可以“互释”,尽管也发生过战争,但毕竟晚近都被奴役被侵略,有共同语言,中日之间的强行“互释”会因落差巨大而显得不伦不类。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一直觉得战争的残暴跟民族性无本质联系,大和民族的那些让人罄竹难书的恶行,好几百年前铁木真们也曾干过,把民族图腾符号化显得吊诡,把这些比较量化也并无意义。
《
南京!南京!》在这样追求享乐跟物质的时代,还是值得所有中国人发自内心尊敬。这一长段黑白影像,凝聚了那么多台前幕后人员的心血,因此,我并不想通过这篇小文来引导大家陷入跟我一样的复杂思绪中。看惯了彩色照片的斑斓,花两个多小时沉浸在那段不该忘却的痛史里,是每个国人该上的一课,何况,这些斑驳的胶片是那么地来之不易。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5
[原创]《南京!南京!》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http://www.insun.com.cn jaingnai 发布于2周前 本站原创 关注度 156
导 读
《南京!南京!》中大量的象征性构图及人物正面特写,可谓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影片中最为优秀的!目前放出的剧照,一律黑白对比,极具视觉冲击。
《
南京!南京!》的拍摄总算落下了帷幕,也开了好几场试映会,反响颇为热烈。作为第一次执导投资高达一个亿,题材如此沉重的大制作的导演,陆川显得极为自信“品质好的孩子能走得比想象中的远”。
《
南京!南京!》中大量的象征性构图及人物正面特写,可谓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影片中最为优秀的!目前放出的
剧照,一律黑白对比,极具视觉冲击。
我们痛恨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却绝不能忘却。唯有忆苦才能思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4-18 10:16
《南京!南京!》:清晰了历史中的中国人http://www.insun.com.cn cyousen 发布于5小时前 南方都市报 关注度 30
导 读
陆川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过去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没有中国人,而他要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抵抗。说当时的南京是一个抵抗之城有些简单化。但我非常认同他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想法。
《南京!南京!》片名挺怪的,让人担心内容会简单化,所以我此前对陆川这个新作没什么期待。最近看了他一些访谈,觉得他在对待这个历史事件上颇有见解,假如电影拍得真的像说的那么好,甚至比说的还好,那一定很有价值。
陆川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过去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没有中国人,而他要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抵抗。说当时的南京是一个抵抗之城有些简单化。但我非常认同他拍出当时中国人的想法。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痛的历史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是罪恶的战争,受难者是不幸的中国人尤其是当时的南京人。那是一个生动的城市,有无数鲜活的生命,并不为成为历史符号而生存。但在此前的影片中,他们多少都有些被符号化。当事者被尽可能地缩小了,通过这个符号所要强调的观念被不恰当地放大了。
我猜想陆川说的主要是美国导演朗恩·乔瑟夫拍的《南京梦魇》。那部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了若干外国人在那场悲剧中的人道主义援助,应该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影片,强调了西方人观念中的普世人道关怀,对当下中国人很有启迪意义。其中一个救助过很多中国人的德国人说:“我恨日本人吗?不,我恨他们的政策和对待中国人的方式。如果有机会,我也会那样帮助日本人。”影片中也反省了中国人被日本人在观念中非人化以及日本人自己的异化问题,比如讲到1937年12月的一天,日本士兵给中国孩子发糖,旁边就有强奸妇女的事情发生,发糖者竟视若无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人。让人很有些不舒服地想,被屠杀的中国人是否成了人道主义观念展示的道具?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记录历史的角度,或是由于外国人的资源所限的话,那么在此前一些电影中,尽管有无数中国人,但角色都是非常观念化的,等于取消了历史中的个体形象。这比《南京梦魇》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而且我们不一定能觉察到。更不要说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宣传片了,即便是1995年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力图加入温暖的人性,但过分强调中国人的国际主义友谊了。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拍摄,整个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电影中,我们都看不到历史中的人。30年前的电影让我以为那时的中国人不是红军战士,就是叛徒汉奸。现在的情况改变了,但个个都是谷子地了。电视剧更是商业化地包装历史,完全按观念演绎战争。这种观念可能不同于以往,但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中国人的形象再一次模糊了。
怎样再现日本人的侵略和中国人的抵抗?陆川说,他不是用民族主义的方式来展现,而用更高的的价值观来重新反思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要拍出日本人的人性变异,估计相对容易一些。不幸的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仍然难以想象那些画面,所以对影片充满期待。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5:50
音乐类电影,提供给喜欢音乐又喜欢电影的朋友!
01-翠堤春晓
02-她比烟花寂寞(狂恋大提琴)
03-钢琴课
04-海上钢琴师
05-和你在一起
06-莫扎特传
07-复制贝多芬
08-绝代妖姬
09-音乐之声
10-红色小提琴
11-翻乐谱的女孩(琴谜变奏曲)
12-放牛班的春天
13-闪亮的风采(Shine)
14-钢琴师
15-歌剧魅影
16-弦动我心
17-生命因你而动听(霍兰先生的乐章)
18-黑暗中的舞者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327349/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5:51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描述: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英文名:Mr. Holland's Opus
中文译名:霍兰先生的乐章 /霍兰德先生的乐章 / 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981157-1414877784.html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5:55
美国影片《霍兰德先生的乐章》(春风化雨1996/霍兰先生的乐章/生命因你而动听Mr. Holland's Opus) ,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赞颂教师职业的影片,片中男主角理查德·德莱弗斯的出色演出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里面有一段师生恋,很美好的一段,最后这段恋情的结局很现实,而且让人感动。
【剧情】格伦·霍兰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曾梦想要创作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但生活改变了他的道路,他在肯尼迪极不情愿地做着一名音乐教师。但后来,霍兰先生渐渐地有了改变。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灌输给了学生们,与学生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热爱。他开始成为一名学生们热爱和尊敬的教师。
然而霍兰先生又面临着生活的新挑战。他的孩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的弱听,而学校又因为财政困难宣布取消了音乐课,他不得不放弃从事了多年的职业。然而霍兰先生仍然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霍兰先生不由得感叹万分,其实,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上的一个音符。他们一起构成了“霍兰先生的乐章”,而这一乐章也正是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
【影评】《霍兰先生的乐章》创作初衷即是表达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但影片没有采用正面的赞美,而是采用了一个有意栽花无心插柳式的故事,表现了教师职业的强大磁场,最后才将教师事业的伟大和人们对他们的敬意突出到了前台,这样也使得人物的心理历程也显得真实可信,并且整个故事感人至深。
影片在表现教师职业的同时,作者也试图诠释人生的真谛,在这个时代,像霍兰先生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少见,影片在霍兰先生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过程中设置了种种坎坷,使得故事充满曲折和可视性。
影片中的音乐教师霍兰先生由美国知名演员理查德·德莱弗斯扮演。他的表演年龄跨度很大,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直演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表现得十分出色,尤其是到了老年,将一位步态蹒跚,性格执拗又充满责任感的老人表演得丝丝入扣,让人不由得不相信这是一名真正的老教师,理查德·德莱弗斯的出色演出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5:57
[视频]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兴化语文网 搜集发布
http://www.xhyww.com
2008年9月
【影片信息】
英文名:Mr. Holland's Opus
中文译名:霍兰(德)先生的乐章 / 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
导演:斯蒂芬·赫瑞克
主演:理查德·德莱弗斯 格莱恩·亨德利 威廉·梅西 奥林匹·杜卡基斯 巴萨扎·盖提
类型:剧情 音乐
上映:1996年01月18日
地区:美国
【剧情简介】
格伦-霍兰德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曾梦想要创作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在音乐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生活改变了他的道路,使他的梦想落空,渐渐地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霍兰德极不情愿地在肯尼迪做了一名音乐教师。起初,他并不安于教学工作,也惹来了学生们的种种非议。但后来,霍兰德先生渐渐地有了改变。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灌输给了学生们,并且引导他们的想象力,与学生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热爱。他教授的范围包括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各个领域。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霍兰德先生告诉他的学生们,音乐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音乐在你的脑中,在你的指尖上,在你的心中。他开始成为一名学生们热爱和尊敬的教师。他的成就得到了朋友和同事的肯定。
多年过去了,霍兰德先生已经从一位对自己梦想耿耿于怀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一个热爱和鼓舞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行为, 影响了几百个学生的一生。 岁月流逝中,霍兰德先生突然意识到,他曾帮助和教育过的学生们才是他最大的成功。但在此时,霍兰德先生却面临着生活的新挑战。他的孩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的弱听,而学校又因为财政困难宣布取消了音乐课,他不得不放弃从事了多年的职业。然而霍兰德先生仍然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几十年过去了, 回首往事, 霍兰德先生不由得感叹万分。
其实,霍兰德先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上的一个音符。他们一起构成了"霍兰大先生的乐章",而这一乐章也正是一部令世人感动的交响乐。因为它是献给从事最高尚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事业的人的,这是一部纪念伟大教师的乐章。
(图文来源:CCTV6)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6:01
[视频]电影《心灵捕手》
2008年9月
【影片信息】
中文译名:心灵捕手/骄阳似我
1997年美国米拉麦克斯公司出品
类型:剧情
片长:126分钟
导演:格斯-范桑 GusVanSant
主演:马特-戴蒙 MattDamon 罗宾-威廉斯 RobinWilliams 本-阿弗莱克 BenAffleck
【剧情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麦特戴蒙饰)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杭特,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转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反被威尔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罗宾威廉斯饰),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轻人。到底最后他能不能打开心胸拥抱生命?会不会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抛诸脑后?
(图文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5-1 06:02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9-5-1 10:21
多谢惠子姐姐推荐的电影,很好,收藏了,谢谢!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09:14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8-18 09:16 编辑
推荐大家都来好好看看《阿甘正传》,看看一个头脑有些弱智的阿甘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xOTEyMjIw.html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09:20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8-18 09:22 编辑
喜欢《阿甘正传》的原因
不停的奔跑!
生命就是这样!
作一个简单淳朴的人,乐观得去面对生活的坎坷,一路向前!也许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成功不一定都的是智商高的人,只要坚持,诚实,守信.会有好结果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09:33
故事中的阿甘智力低下,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一个人的一生将注定是失败的一生。虽然同样是人,同样生活在这一样的世界,但是他会比常人少很多权利。但故事中的阿甘是幸运的,他的生活不仅没有比常人少什么权利,反而活的更精彩。当然你会想这只是虚构的故事,但细看阿甘精彩的一生的每一个构成元素,你就会觉得这并不是虚构,而是那么真实。
影响阿甘的一生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妈妈——一个伟大的母亲。片中很多经典名言都是他母亲说的 只是通过阿甘的口让我们知道。她深知自己的孩子是不同于其他正常孩子的低能儿,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孩子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权利。她用身体从校长那里换来了阿甘的正常入学,因为这样阿甘才会可能有了和常人一样的人生起点。妈妈总是用阿甘可以理解的语言教给他生活的哲理。阿甘在片中最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每当人问起他“你是傻还是怎么着?”阿甘总是回答“妈妈说,蠢人就做蠢事。”妈妈这句话教的太好了,相比之下,任何父母对孩子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话连篇的说教都显得没有任何意义。是的,她是有着这么一个傻儿子,但是她尊重他,也同样希望他有自尊,所以当别人说他傻时,他没有感到羞辱,只是记得妈妈的话“对,我是蠢人,就做蠢事”没有任何的自卑和不满。
有一个画面,大概出现的两次,一次是阿甘大学毕业获得学位,母亲坐在主席台下,激动地泪流满面;一次是阿甘作为越战英雄接受总统颁发的勋章时,台下的已显得有些苍老的母亲老泪纵横。阿甘的妈妈在这两个时刻是自豪的,为自己的儿子自豪,也该为自己的教育而自豪。
如果说母亲给了阿甘和常人均等的生活权利,那么获得一生的精彩就需要阿甘自己的努力。相对来说阿甘却没有特别的努力,只是他有常人所没有两个优良个性,就使他得到了生命的精彩。当然这也是阿甘最让人感动的地方真诚和执着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09:37
<阿甘正传>经典对白
Momma always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阿甘:“妈妈常常说,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粒是什么味道”
Mother: 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 Oh, now, don't yo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母亲:别害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尽我的全力去做好。
Forrest: Momma says that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阿甘:妈说蠢人就做蠢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0:08
天堂来的父亲
——观《美丽人生》(转帖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
——题记
从来不知道美丽的定义是什么。可能是指外表,可能是内心,也可能只是一种细微难言的感觉。
我想,也许不管是我们中的哪个人,不管是多么年长或者年幼,都不可以十分肯定十分自信地说自己完全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也许美和丑,并不是一种可以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吧。所以极容易混淆。极容易让我们挣扎得看不清自我。
一直不很赞同许多人的“外表美不是真的美,内心美才最重要”的观点。内心美固然重要,但好的外表,才能使一个人给他人留下美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重要的,人是喜欢以貌取人的动物,总是会下意识地去接近第一眼认为好看的人,排斥觉得长得很恶心的人。
这是本性。
我们在大街上“欣赏”来来去去的行人的时候,一定不会以内心的高尚与否断定这个人是不是美丽,我们只有靠外表,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之间相隔得太远——不是人与人的,而是心与心的。
所以美丽,应该是像太阳光一样的东西,看似简单明亮的金黄,实际上,却是七种繁杂交织出的杂乱。
说不清楚《美丽人生》中的主人公基度从外表上看是不是个美丽的人。按照意大利人的审美标准,也许吧。但从我这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他真的是长着一张,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的脸。
基度的的确确是个小人物,他会偷别人的帽子,会凑到漂亮姑娘面前搭茬,会信口吹一些离奇的牛皮。
这样的人,在每个街角都会遇到一两个,真的是平凡得,让人无法觉察。
无法觉察他将要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动。
像水一样快速滑过的镜头不停地揭示着一种幽默,让人无法喘息。
那是一种小人物的幽默。基度着实是个极幽默的人,他令人发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以奔腾的方式从骨缝里涌出,永远没有终结,像是深邃浩瀚的海。
幽默的人总是乐观的。许多人这么说过。
基度果然很乐观,纳粹集中营里,他可以在危险、折磨和死亡面前安心地笑出声来。
像是一个勇士。
也许并没有勇士那样健壮的身躯和隐忍的面庞,但却十足地拥有他们的那种气魄和雄浑。
总会无法抑制地感动于某些美好的东西。然后奋不顾身地要去追逐这些闪烁着的美好,即使在途中受了伤流了血也要带着泪痕向着那些飘忽不定的广袤奋力地奔跑。
后来听某个人说,这叫做,虔诚。
虔诚,很喜欢这个词,像是教徒那样地一心一意那样的淡定自然的感觉。
所以喜欢虔诚的人。比如教徒。比如基度。
基度,是个虔诚的人吧。
为了能见到“公主”,他假扮成科教员到小学“视察”。
偷偷地跟着她一起听歌剧,当所有人都专注地望着舞台上华丽的表演时,他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的眼睛。
在她感到痛苦为难的时候,他悄悄地送了她一个精美的大蛋糕,上面写着只有他们俩才看得懂的句子:“早上好,公主。”
后来语文老师告诉我说这是用词不当,形容基度不可以用“虔诚”,而应该用“痴情”。可是我还是固执地选择了“虔诚”。
虔诚,表示一种坚守。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轻描淡写,却从不迷惶的一生的坚守。
让人觉得甜,和一种白色的,平和的,辛酸。
所以在“公主”宣布要嫁给别人的时候,基度一下子乱了手脚,一个跟头栽进了沙发里,手中的食物撒了一脸一地。就像他心中的希望,在那一瞬间,哗啦一声,被倒空,坠到地上,摔得稀巴烂。
当朋友关切地冲过来时,他坐起来很慌忙地说一切都好,然后开始细碎地说起了一些小事,嗓门很大,故意地要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阵痛。他想要假装很平静,假装很开心,但在他的眼里和心里,却显示出一种荒凉的崩塌。希望的崩塌。
但是虔诚始终是美好的吧,也最能打动人。所以在刻意安排好的一万次相遇之后“公主”早已爱上了基度的虔诚与幽默。
所以最后她亲吻了他,义无返顾地要跟他走。
于是那一刻他笑得格外灿烂,依旧虔诚的,但揉进了万丈金色的阳光。
买《美丽人生》的碟片时,看到封面右下角写着:“一部笑中带泪,触动心灵的故事。”
果不其然。
故事高潮的部分讲述了基度与儿子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本应该艰辛得让人落泪,却依旧充满了笑声。
基度确实是个好父亲。在和五岁的儿子一起被捕进集中营后,因为害怕儿子知道真相后会感到绝望,害怕会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留下阴影,所以他骗儿子说一切只是个游戏,他告诉儿子,谁赢了这游戏,谁就可以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所以在整天整天的痛苦和危险过后,他还会对儿子大笑,告诉儿子他今天玩得很开心,他们又获得了许多的积分。
因为他如此地爱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对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但却美好得让我们忍不住要沉湎。
有时候我想,亲情之爱,总是最平和的,不会太激烈太极端,但却又是最本真的一种淡然的美好。
亲情,真的可以让人放弃幸福放弃前途放弃生命去拯救自己的至爱。只是因为那浓于水的红色的沸腾。
总是崇敬爱情的热烈,感动于他人轰轰烈烈抑或是简单幸福的爱情故事,却一直都忽略了,那些离自己最近的,最本真的亲情。
亲情总是淡定而安静的,以一种平凡的姿态来拯救一个人的心灵,使人的心更纯净更柔软,更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和接受爱。
曾经看到过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个从没有感受过亲情的孩子,他的父母把他当作发泄的工具,每日无缘无故地拳打脚踢。所以这个孩子,在受伤和流血中,惨烈地成长,像一朵玫瑰,茎上长有尖锐的刺,用来伤害别人,也闭锁自己。终于,多年积攒下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孩子开始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用手中长长的阻击枪射穿了一个又一个无辜者的头颅,最后的最后在一片鲜血的烈红中干掉了自己。
可怜而又残酷的孩子。因为没有感知过爱,所以不知道去爱他人。因为没有被珍惜过,所以不知道去珍惜他人的生命。所以变得残酷,变得,彷徨和伤痛。
没有亲情的心是冰冷的,是紧绷着的,是遍体鳞伤的。
所以亲情是安和的,让人放松下来,让人的残酷和罪恶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正是缘于那种安和的亲情,基度为儿子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美好。美好得让我们都忍不住开始相信,这并不是死亡的集中营,而只是一场游戏,谁获胜,就可以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
“儿子,睡吧。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一会妈妈就会把我们摇醒,给我们端来牛奶和面包。”
残酷被披上了华美的外衣,金灿灿的珍珠让我们看不清它本来的面目。基度煞费苦心地把它装饰起来,然后告诉我们:“别害怕,什么事情都没有。”
所以就安心了。觉得现实真的美好了。
原来我们早已不仅仅是银幕前的观众,我们以被基度善意的谎言“欺骗”了,我们早已成了片中那个五岁的孩子,深深地迷陷在了那样一个美丽的梦里。
让我们不忍心去戳破。
但是残酷一定是残酷的,不管它披了一件什么样子的外衣,它终究脱离不了苦痛的结局。
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纳粹兵抓到了基度并准备在一个小巷口杀死他。基度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告别人世,但当他走过藏匿着儿子的小小铁柜时,还是装作开心的样子,朝着柜子里的儿子挤了一下眼,夸张地晃荡着胳膊迈着大步摇摇摆摆地消失在巷口。因为他突然开始害怕儿子会发现幸福的真相,发现无处不在的阴影。所以他要这样,这样蒙蔽孩子的眼睛。
他的儿子在铁柜里望着父亲滑稽的样子,忍不住偷偷地笑了,开心地。他还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为父亲只是在同纳粹兵玩。他哪里会想到那是父亲生命的临界点。
于是基度走过了巷口,枪声刺耳地响起。
然后呆住了。
关于基度的死,影片并没有任何渲染,只是一阵密集的枪声。简单到,让我们不敢确定,他的,死亡。
所以呆住了。
片刻过后开始号啕大哭。
故事的最后,得救了的小儿子拥抱了他的母亲。背景是小儿子的独白: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
父亲的爱,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让他学会了乐观和爱惜,学会了阳光与希望。
“一个用爱情、家庭和梦想征服一切的故事。”大片大片温存的美好让我沉溺在22℃的温暖里不愿呼吸。
眼泪冲刷了泪痕又变成了新的泪痕。
“美丽人生”,真的是个再好不过的名字。
基度的人生果然是美丽的,虽然最终他那样地死了,但是他的人生依旧闪亮着斑斓的光,如雨后天际的虹。
他充满“巧合”的虔诚的爱情。
他平和幸福的六年的家庭生活。
他在集中营里为儿子编织的最动人的梦。
甚至,甚至他的死都是美丽至极的。因为他在临终之前,还在想着:我的儿子在看着我,我不能让他难过。
那样的人生,是一场深夜划破天际的流星雨,从始至终,一直都,美丽得,让人无法言说。
天堂来的父亲。我这么称呼小人物基度。因为只有从天堂来的人,才会那么的纯洁、乐观、善良、虔诚和深爱。才会为人生编织那样一场华美的充满爱的梦。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地安排,主人公的名字是“基度”,与“基督”谐音。这是不是意味着基度就像“基督”那样高尚和纯净呢。
他是天堂来的父亲。一定是上帝,派他来到人间,来拯救那些即将被阴霾湮没的人们,同样来拯救我们已快要麻木的不善感知的心。
那是一种最最美丽的人生,映衬着平凡却光辉的心灵,将大地照亮,亦不会熄灭。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0:10
转帖
我曾告诉自己,悲剧其实并不可怕,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在遭受不幸的时候,绝望或许是人性脆弱的本能体现,但这一定不是强者风范,上帝给予的永远只能是同情,在悲剧面前,谁不流泪谁就是上帝,这不是无知也不是残忍,而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最难得可贵的坚决与乐观,我相信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民族一定是最优秀的。看完《美丽人生》我安静了好久,眼泪悄悄的滑落,流淌在脸庞沉淀于心底,感慨于犹太民族那个年代遭遇的苦难,感激于共和军和平坦克带来的安宁,感悟于驾凌在悲剧上的美丽人生,更感动于主人公基度最朴实的亲情爱意……
这是一部反思战争的影片,我相信这世界有爱,人类的互相残杀这似乎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一直都不明白纳粹的人性丢失在哪一个角落,将人类囚禁在恶劣的集中营其实就是对人类的尊严最大的侮辱,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因为不道德。《美丽人生》似乎想要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诉求,它没有《辛得勒名单》那样惨烈的色彩,而是选择将纳粹的罪恶隐藏在一段普通喜剧游戏当中,但是如此平淡的故事氛围却能震撼每一个观众,因为它让人更深刻的体验到战争给基度一家甚至整个犹太民族无法磨灭的伤害,这是反差也是以小见大,我们从基度编造的游戏中感受着战争的可怕,因为基度一家是无辜的,犹太民族是无辜的。影片中小约书亚有这么一句话:野蛮人和蜘蛛不许进书店 。我相信这是导演刻意安排的一种暗示,这句出自孩子的话其实就是所有犹太人的一种心声,这句话包含太多的情感,对纳粹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现在想来,德国的反思是诚恳的,他们正弥补着过去纳粹的滔天大罪,更是重新拾起人类曾经遗失的尊严。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影片,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有权选择你的心态,《美丽人生》触动我的是基度对生命由衷的宽容,这是他的气质,更是意大利人的气质,影片中的基度以及他的周围或许都只是一个缩影,基度的幽默基度的乐观都足够证明他已经完全征服了生命,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生命的主宰者,这是犹太的民族的骄傲。基度的人生是个游戏,同时基度游戏着人生,在集中营死亡谷中,他没有一丝表情诠释着死亡的气息,没有一句言语透露出对死亡的畏惧,而是仅仅的将生命看成一个游戏,一个会有收获的游戏,这是常人无能企及的,我想,基度的思维应该和托洛茨基一样,托洛茨基在等待行刑时写下的一段文字:人生是美丽的。我忽然受到了很多的启迪,人生也许残缺不全,生命也许阴霾昏沉,但我们可以选择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一切的遗憾,我们应该懂得自己才是人生这个游戏的主宰者,我们该做的是永远微笑。
这又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基度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成功在于他的人性美,他所制定的游戏其实是一个爱的游戏,为了保护心爱的儿子小约书亚,基度冒着生命危险当了翻译,将纳粹残忍的制度美化编造成一个适合儿子小约书亚的游戏规则,即使游戏规则不真实,但基度的父爱无比真实。感动我的还有那一段广播,基度的几句问候给多拉送去了人间最感人的爱情,多拉哭了,我哭了。在影片结尾,基度再三嘱咐小约书亚不能离开小铁箱,在被纳粹兵抓去途中仍做出滑稽的动作试图让小铁箱里的儿子相信游戏的真实性,在生命的最后,基度用滑稽的动作以及最不舍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小约书亚的浓浓的舐犊之情。
基度的一生终究在纳粹的枪口下结束了,我们似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因为我们太爱基度了,但或许导演这样的情节安排更能让人共鸣,我们并不痛心,因为我们记住了基度,记住了他的一生,而且我们应该庆幸,因为游戏终于结束了,反法西斯的和平坦克已经成为小约书亚最大最珍贵的奖品。
我不哭,因为坦克很精致,因为花儿开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0:11
《美丽人生》感悟§影评--请诸位多多指教
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它有什么感人的,但是这是 一部慢热型的电影,然而这种慢可以直达你的血液,直袭你的骨髓。美丽人生- 在爱的本质中去感受灵魂深处所散发的感动,也许这并不能用感动来形容。
一提到我,我就消失,是的,他就这样沉默的在那个拐角,只是几句枪声,也许我们以为会把枪毙他的场面以最强烈的视觉效果呈现,可是,就是这样的沉默,这样的无声,静的让你的心都寒了,它留给我们去想,在临死前的一分钟他依然在进行着他和孩子的游戏,那一个默契的鬼脸和微笑,那一个大大的步伐,在最后一刻他依然都在进行着这一场人世间最震撼人心的游戏。。
你看到了吗,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机灵的眼睛,多像他的父亲啊。是他的父亲让这个可爱的心灵在没有收到任何煎敖和创伤下走过了那个吐着火舌的魔鬼的黑洞。这种爱还需要用什么来阐释?多么可爱的爱人,多么快乐的父亲,那么坚定,那么辛苦,那么坚信,那么纯洁。这样的男子是举世无双的宝贝,刚开始的时候我在想美丽的女人怎么可能会嫁给他呢,可是他成功了,用他的智慧,他爱的大胆,爱的热切,爱的纯真,爱的深刻。他的爱勇敢,坚强,他的爱甜蜜,温情。早晨好,公主!多么幸福的一个女人,正因为她明白了他的价值,她爬下了桌底,深情地吻他,要他带她走。
在一开始就埋下伏笔,他的叔叔被一群人欺凌,因为他是犹太人,接着是马被凌辱,他把她带走时坐上了那匹被画的花花绿绿的犹太马上,这就预示着这个女人成为了犹太人的妻子。在一开始他的谎言就那么地美丽,追求她地时候所有的奇迹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欺骗,他用谎言为未来的妻子编织了最惊人的奇迹,同样也为他的孩子。
他们骑着马到了家,她走进了那栋屋子,他也进去了,这时突然就跑出一个小孩,这一个跳笔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过后细细玩味,不尽惊叹导演的匠心独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美好,哪怕时一个悲剧,从头至尾没有哭泣,他总是那么快乐,可是我们却在咀嚼他的苦,多么伟大的人啊,那种苦中作乐的坚强,是什么支撑了他?依然是爱,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爱,当他和孩子在广播中高呼;早上好,公主时,我的泪再也无法挽留,还有那一声妈妈,这是一个母亲多么需要的礼物啊,当万籁俱静时他把喇叭对着窗口,为妻子送上最动听的乐曲, 他总是能够在他爱的人最最痛苦的时候送去一份安慰,其实,再多的苦何妨呢?他们拥有的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得上的患难真情。终于明白了如果地球失去了爱就会停止转动的含义。
她毅然上了火车和他们一起去走过那地狱般的生活,有对丈夫的眷恋,孩子的牵挂,你看,她的眼神如此坚定,未来无法预知, 她知道这是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才是她真正活下去的理由,她知道哪怕能够在空间上再靠近一点点,她会更满足,虽然无法改变现实, 但是如果没有他的支撑,她那近乎绝望的眼神如何寻找生的出路?他让她和孩子学会了两个字;坚持。因为有爱,我们都要坚持。他成功了,他的孩子是唯一一个存活的天使,其实就是他的重生。多么美丽的一个谎言,多么真实的一个谎言,从头至尾导演的如此完美的一个梦,叔华在这个幸福的梦境中走过了,心动的让我们可以和他的心一起跳动,深深触动了心底的那根被世俗冰冻的心弦。
当外面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祖叔华走出箱子,在他看来这一切是多么真实的游戏啊,可是那一刻万籁俱静,他开始有些怀疑,但是坦克来了,一个威武的士兵开来了坦克,他大叫;真的赢了坦克。是啊,父亲是那么地诚实,他没有骗他,真的赢了。是父亲所作地牺牲,是父亲赐予他地恩典,那辆坦克确实是他爸爸为他得得,他赢了,真的赢了。他赢得的是一个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神圣的地位,他赢得的是一个丈夫在妻子心中无怨无悔的选择,他赢得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抹去了魔窟在孩子心中的阴影,把魔窟在孩子面前变成一个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游戏世界。
突然发现还有一个 比痛并快乐着更高的境界,就是深处绝境时爱你的人为你编织一个最美的梦,那个梦可以使你在爱的天父的呼吸下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我不知道他要负荷多少重量,我只知道他爱如天父。
呵呵,再残酷的纳碎党人也无法抵挡这一股强烈的感情,是的,是爱让这个魔鬼彻底的崩溃瓦解。因为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千千万万的家庭在努力获得自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们用这把钢铸的无坚不摧的剑直刺法西斯心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此时无声甚有声。没有半点血腥,似乎所有的镜头都是充满温情和趣味的,但也是引人深思的,离去的人我们只会看到他残留的东西,他们所忍受的痛苦全部淹没在沉默的虚无中,没有一的眼泪,没有一滴血,但是却又如此揪心,看那成推的衣物,看那虚幻的骨骸,看那麻木的双眼。。。不用在去细细描述,它已把最刻骨最痛心的部分崭露的体无完肤。
美丽人生, 学会爱!珍惜生命和人生~一个人背负多少,只为了生和爱~
作者: 柯茜木羽 2007-7-2 00:22
作者: dyingrose 时间: 09-8-18 12:21
好多电影哦~看过大概三分之一,最爱还是《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狂喜欢威尔史密斯的小儿子~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2:26
2 《亲亲俩姐妹》(THE PARENT TRAP,1961)
一对孪生姐妹因父母早年离异,一个和父亲生活在加州,一个和母亲生活在伦敦,彼此素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多年之后命运巧妙地让她们在夏令营中不期而遇了……1998年该片被重拍,由当时年仅13岁的琳赛-洛翰主演,仍然受到影迷的喜爱。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 ... 17511293&cid=22
刚刚看了这部电影,已经是第二遍看了,感动得我热泪盈眶。面巾纸用了好几包。推荐大家有时间来看一下。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8-18 15:29
对男人来说,20岁的男人是期货,30岁的男人是抢手货,40岁的男人是现货。对女人来说,20岁的女人是足球,你争我抢;30岁的女人是篮球,抢的人少了;40岁的女人是乒乓球,你推我打。
精辟
作者: 石头记 时间: 09-8-18 15:56
为什么女人年纪越大越没有吸引力呢?不晓得为什么呢?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6:01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8-18 16:03 编辑
今天下午看了经典电影《茜茜公主》,真是非常好。
电影简介: 美丽的巴伐利亚公主,英俊的奥地利皇帝,在优美的华尔兹、豪华的服饰以及秀丽的欧洲风光交织成的浪漫氛围中发生的美妙童话。《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与《皇后的命运》三部曲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腻婉转的心理刻画,生动再现了茜茜公主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被誉为“战后欧洲第一美人”的保密·施耐德,以其独具一格的毕贵气质和纯真自然的表演,将茜茜公主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但成功征服了全球上亿万观众,更使《茜茜公主》三部曲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永不褪色的不朽经典。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200628&iid=8255249&cid=22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200628/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6:06
两个美丽女人 一段传奇人生
奥地利人怀念茜茜公主(影人追踪)
|
| 历史上茜茜公主的画像。 |
|
本报驻奥地利特约记者 汪莉
今年5月29日是奥地利著名影星罗密·施奈德逝世20周年的日子。虽然罗密已经故去20年了,但影迷们仍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美丽的影坛“公主”,追忆她那迷人的微笑。中国观众对罗密·施奈德也并不陌生,正是她纯真自然的表演,将茜茜公主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征服了世界上亿万观众,也使奥匈帝国的这段历史为我们所熟悉。
永远的罗密
毫无疑问,罗密是奥地利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出生于维也纳一个艺术世家的她从小就颇具表演天赋。本身即是演员的父母更是使她能在15岁时就有机会步入影坛。1955年,17岁的罗密被导演恩斯特·马利施卡看中,开始主演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茜茜公主》,随后的两年,她继续主演了第二、第三部《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这三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中,罗密扮演的少女茜茜清新活泼,皇后茜茜高贵典雅,气质宛若天成。特别是她那迷人的微笑,驱散了二战后奥地利人民心中的阴霾,带给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随着影片在其它欧洲国家的播放,年轻的罗密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心,赢得了“战后欧洲第一美人”的赞誉。70年代以后,她的演技日臻娴熟,接连获得法国、德国电影大奖,其中包括被称为“法国奥斯卡”的凯撒奖,成为世界知名的影星,并被誉为“世纪女演员”。在耀眼的光环下,罗密的一生其实并不幸福,感情的挫折、爱子的夭亡、疾病的折磨,给她44年的短暂人生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罗密逝世后的20年中,仍然不停地有各种关于她的书、图片集出版,其中很多都在书名的“罗密”前加上饱含深情的“我的”二字。对于这种“罗密·施奈德现象”,有评论家认为,罗密的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因为在上千
万喜爱她的观众心中,罗密已经是一个象征,成为他们自身历史的一部分。
真实的茜茜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并非完全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特别是她与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爱情,更是没有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完美。1848年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加冕时只有18岁。在他68年的统治生涯中,经历的实际上是一个强大帝国漫长而痛苦的衰落及崩溃过程。
弗兰茨皇帝威严勤政,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而茜茜从小在巴伐利亚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长。这两种不同的气质最初可以相互吸引,渐渐地却显得格格不入。成为了伊丽莎白皇后的茜茜虽然荣耀富贵,却郁郁寡欢。
伊丽莎白皇后特立独行,感情脆弱。从内心里,她一直拒绝扮演传统的妻子、母亲、皇后以至一个大帝国形象代表的角色。
晚年的茜茜心灰意冷,带着几个随从周游列国,足迹遍及亚洲及非洲大陆。1898年,她在日内瓦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杀害。尽管如此,这位皇后仍然以其美貌、魅力和浪漫的忧郁气质而受到臣民的爱戴。
怀旧的民族
在奥地利,已经无法分清人们喜欢的到底是罗密还是茜茜。漫步维也纳街头,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里摆满了画有茜茜图像的各种纪念品:印刷精美的陶瓷盘、做工考究的锡盘、小巧的装饰性银匙,还有各色的明信片。历史画片中的茜茜端庄秀丽,含蓄忧郁。然而提起茜茜,人们更愿意谈到的仍然是电影中的茜茜———充满青春活力,灵气逼人的罗密。最近,如果您来到奥地利的旅游胜地萨尔斯堡,会在附近的伏舍尔宫看到一个以罗密为主题的展览,那里将展出多幅罗密的照片及其他文字资料和实物。在欧洲各地,还有一些纪念罗密的电影展活动和新书出版。
二战后的奥地利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然而由于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法西斯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战后的10年中,奥地利被4个战胜国分片占领,直到1955年才真正实现独立,成为中立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庞大的奥匈帝国分崩离析,版图面积急剧缩水,国民情绪低落。战后的重建急需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鼓舞国民的士气,回想昔日帝国的辉煌,茜茜公主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成了极好的素材。今天我们在电影里还能看到,除了茜茜和弗兰茨浪漫的爱情故事,电影还大量表现了奥地利绮丽的湖光山色、19世纪中叶奥匈帝国王公贵族的精致生活、虽小有波澜却也最终风平浪静的帝国繁荣景象。奥地利人以这种独特的怀旧方式,重塑了战后一代人的新生,而罗密青春迷人的微笑,更成了人们医治创伤的一剂良药。不论是50年代对昔日帝国的怀念,还是至今不息的对罗密的怀念,确实让人看到,奥地利是一个略带忧郁的、容易怀旧的民族。▲
|
| 罗密·施奈德饰演的茜茜公主。 |
|
《环球时报》 (2002年05月20日第二十一版)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8 16:09
《茜茜公主》一共三部:
《茜茜公主》 1955年拍摄
美丽活泼的巴伐利亚伊丽沙白公主“茜茜”[罗密·施奈德饰],在奥地利渡假时邂逅年轻英俊的奥地利国王法兰兹·约瑟夫[卡而海因茨·伯姆饰],两人一见钟情。而此时国王已与茜茜的姐姐海伦定下婚约。
海伦是专制的皇太后苏菲指定的皇后人选,但国王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天真的茜茜,并最终违背母亲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为自己未来的皇后。
《年轻的皇后》 1956年拍摄
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皇家婚礼后,茜茜开始了她皇后的生活。倔强的茜茜和专制的皇太后苏菲之间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儿出生后到达了顶点。苏菲援引皇家的传统不让茜茜抚养自己的女儿,而法兰兹却顺从了母亲的旨意。
茜茜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亚,法兰兹也追随而至,他们合好如初。回到奥地利后发现苏菲也改变了主意,同意茜茜抚养女儿。之后,年轻的国王夫妇访问了匈牙利,他们在匈牙利人民的欢呼声中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国王和皇后。
《皇后的命运》 1957年拍摄
茜茜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出色的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妥善处理与婆婆的关系。但是,当她和安得生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抚不原俯首称臣的贵族时,苏菲却在散布茜茜与伯爵关系不寻常的谣言。
茜茜出游时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在母亲的帮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复。病愈后,她陪同法兰兹访问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尽管那里的人民强烈的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茜茜还是赢得了那里人民的心。在圣马克广场举行的隆重的欢迎仪式上,成千上万的威尼斯人民向茜茜热情欢呼。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8-18 21:20
呵呵 姐姐知道吗 我在q空间的名字就是这个 是根据我真实名字来取的
影片我也看过 里面特别喜欢茜茜公主的爸爸 崇尚自然 给了她一个非常良好的教育环境 还有她的国王爸爸也非常的搞笑 但能看出也是一个大事精明小事糊涂的君王 75# 美惠子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08:06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8-19 12:12 编辑
《美丽人生》剧情介绍
犹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好景不长,圭多和儿子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营里被分开关押。圭多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说明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去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一次圭多骑车上班无意中撞倒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笔,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协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父子,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军,将他抱上坦克。
感谢中影电影院提供图文资料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2:12
呵呵 姐姐知道吗 我在q空间的名字就是这个 是根据我真实名字来取的
影片我也看过 里面特别喜欢茜茜公主的爸爸 崇尚自然 给了她一个非常良好的教育环境 还有她的国王爸爸也非常的搞笑 但能看出也是一个大事精明小 ...
开心果果 发表于 09-8-18 21:20
原来开心果果和和茜茜公主也这么有缘份,也是这么喜欢她,我在20年前在村里看过《茜茜公主》这部电影,昨天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三部电影都看完了,感觉真是一种享受,越来越喜欢这部电影了,电影中的茜茜公主再当了皇后以后生了肺病,很长时间没有治愈,有一段时间她非常抑郁,幸亏她妈妈的及时到来,对她精心照顾,让她一步步恢复了健康,那一段让人看了好感动。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2:20
今天上午看了《美丽人生》这部影片,刚开始感觉不是很喜欢,后来随着情节的发展,对主人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看了他和儿子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让我感动的流泪,最后为这个幽默风趣、又是那样渴望自由,热爱生活的小人物却被德国法西斯枪杀感到非常气愤,和他们在集中营过的日子相比,我们现在真是太幸福了,好好珍惜吧!
希望大家有空都来看看《美丽人生》这部影片,希望我们的人生能够活得更美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5:39
肖申克的救赎简介
1947年,战后的美国,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是当时世界最后一个民主堡垒。蒂姆·罗宾斯扮演的银行家安迪被指控用手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鲨堡监狱度过余生。和所有监狱题材影片一样,牢里总要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在鲨堡里,这个角色由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来担任。
鲨堡的传统是: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四包烟。但同时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阿瑞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阿瑞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就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恩克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阿瑞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可以听到悠扬而轻微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阿瑞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个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这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鹤嘴锄。
阿瑞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5:40
自由的呼唤--观“肖申克的救赎”
http://hi.baidu.com/hold_on_drea ... 2c4c1900e92837.html
写在前面的话:终于看了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很多话想说,因而写了中文。
很久之前就有很多朋友推荐我看,我却迟迟没有行动。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什么淑女,我就是一俗女,所以对于之谓艺术经典高雅之类大都于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排斥而敬而远之。既然大家都说这是部好片、经典,我也就自然而然对它兴趣不大。
昨天把星座的翻译赶完后,发现电影频道竟然在放原声字幕电影——肖,于是坐下看了下去。很晚才去睡觉,脑海里都是电影的情节。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看书看电视电影经常都会泪流不止。还记得看非诚勿扰的时候,寝室女孩们都笑得很开心,我却泣不成声。看肖时,好多次都很想哭,可是直到看完也没流下一滴眼泪。
最重的词——institutionalized, Red 几次说到这个词。肖申克没有杀死老家伙Brooks,却把他制度化了,50年前他就见过一辆车,现在到处都是。对于那些高墙德情感是复杂的,刚开始你可能憎恨它,继而你慢慢习惯它,终于有一天你离不开它了。Brooks离开了肖申克,外面应该意味着自由,然而更多的是恐惧!没有归属感!老无所依!他不能回到那个“家”肖申克,只有死,反正谁又在乎这么一个糟老头呢?
自由
似乎在天的尽头
斜眯着双眼
要嘲笑夸父逐日的不自量力
可曾想
潘朵拉的魔盒
竟有宙斯的一丝怜悯
它或许如草芥般脆弱
也能承生命不能载之重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s ever die.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或者忙着活,或者忙着死。我们还是get busy living吧!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哪怕是一丝希望吧!
—————似乎太重了,所以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写了———— E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5:44
肖申克的救赎救了谁?
http://hi.baidu.com/%D3%C4%C8%F4 ... 9f3c2fcefca352.html
在这样难得的周末,在这样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中,在这样颓废的状态下,在这样绝望的生活里,偏偏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影片,听瑞德讲了一个这样的个故事,救赎,究竟是谁救赎了谁,又是怎样救赎的?
从安迪被关进监狱那刻起,我就坚信他是无辜的,无论是从法庭上他平淡于近乎绝望的语气还是入狱后他的气场的和那个环境的格格不入,瑞德说在这里,他是个异类……没错,有点另类,但你又搞不懂他在想什么,说真的,我倒确实希望他能搞出点什么,我不想他这么安于平淡的这样认命的活着,我不甘心,我觉得这对安迪不公平,一点也不,本一个光鲜亮丽的银行副总裁,却承受着那样的人间凌辱,忍受着那样的委屈,致命的是他要为别人犯下的错承担后果,平心而论,如果是我,我真的做不到!直到汤米的出现,让时局变得明朗,让安迪听到了真相,没错,真相是残酷的,汤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女人的全部,一个女孩的天,只是为了真相,和他并无关系的真相,只是出于正义,然而,葬送……而安迪呢,如果此刻你再无作为,我真的就要鄙视你了,如果你选择自杀,我看不起你;如果你选择和这一切抗争,我支持!在那个雨夜,是瑞德一生最漫长的一夜,也是我充满希望的一夜,第二天清晨,安迪没有从他的监室走出来,呵呵,原谅我的窃喜吧!而后这一段是本片我最喜欢的部分了,空荡荡的牢房,说它空荡荡不是少了陈设,而是少了主人,我彷佛可以听到安迪的笑声,尽管他一直都没有笑出声过,墙上那幅油画,金发碧眼的美女,婀娜的身姿,金色阳光照在她柔弱的身躯,显得温暖而迷人,还有那双迷离的眼神,不,现在看来该是充满希望的!有谁知道画的那一边,岂止是海阔天空,岂止是自由,岂止是新生,不止,不止……安迪用了它的20年换了瑞德的600年,呵呵,多么不等价的交换,却是新生与自由的种子,想到那一刻,对安迪,肃然起敬!”20年啊,我恐怕得从现在追溯到那个我满身泥,满地爬的日子,那么长,那么短……那数着雷声敲击污水管的安迪,眼神坚定而疯狂,从管道里爬出来的安迪,撕破那讨厌的囚服,仰天长啸,那一刻,不懈,睿智,隐忍的光环在闪烁……多么周密的计划,多么缜密的心思,多么勇敢的智慧,多么不屈的抗争!怎样的日子,他都不曾放弃,一直在努力,默默承受,能量积蓄的爆发,冲破天际……那一刻的震撼,岂能挥之言语!
瑞德,希望不是危险的,而是祝你飞翔的翅膀,喜欢安迪给瑞德信中的那句话“有希望是件好事,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我希望这封信能等到你,一个好好的你。”落日的海边,浅浅的余辉,一个老人,一个中年,一只小船,相拥……我想,这画面是自由的最好诠释。
看完全剧,我不再觉得世界不公,社会不平,生活是可以选择的,就算选择权曾一度不在你手中,如果你想,如果你有希望,有信念,有坚定,一定,一定可以!只要是人才,在哪儿都会活得出彩!想起《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安迪完成了自己的救赎,我呢?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5:46
重看 肖申克的救赎
http://hi.baidu.com/jane%C8%F4%C ... 6c0c084b90a7e4.html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 "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
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5:49
十年·肖申克的救赎
很喜欢的一个书评,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总有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不过看了这书评后发现作者居然很好的诠释了心中所想。
载自大头绿豆博客 http://www.bighead.cn/?p=34
这些天按时上下班,衣冠楚楚,与时俱进,过得颇麻木。于是夜里心情便有些低落,寻了肖申克的救赎来看。
距离 Frank Darabont 们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将一如既往。
今夜在我眼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1]、信念
Red 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 Andy 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 Andy 能够用二十年挖开 Red 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 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 Andy 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 Andy 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 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假 Red 之口,Darabont 直指卑微。
Brooks 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 Red,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Brooks 一样离开。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会是谁?肖申克的救赎,十年散记。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6:00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但同时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监狱生活非常平淡,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同时,安迪为了展现音乐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冒着被处罚播放了一段音乐,并送给瑞德一个口琴。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同时,因为他对经济聪明的头脑,典狱长一直让安迪为他做黑账,洗钱,将他用监狱的廉价劳动力赚来的黑钱一笔笔转出去。而安迪将这些黑钱全部寄放在一个叫斯蒂文的人名下,其实这个斯蒂文是安迪虚构出来的人物,安迪为斯蒂文做了驾驶证,身份证等各种证明,可谓天衣无缝。安迪越狱后,用斯蒂文这个化名,以斯蒂文的身份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用这笔不小的数目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监狱长,您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当看到里边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小石锤时。监狱长领悟到其实安迪一直都没有屈服过。而这时,警方正向监狱赶来逮捕监狱长,最后监狱长饮弹自尽。
瑞德获得了假释,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后,决定违反假释规定,寻找自由。便动身去芝华塔内欧。两个老朋友安迪和瑞德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
[编辑本段]电影幕后
一句话评论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幕后制作
本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一种《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贯穿全线的“三次救赎”
redemption,救赎,并不只是andy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精神上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red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寄望,但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构成 了全片的主线。三次“redemption”如下: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 men. We could'a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 “You could argue he'd done it to curry favor with the guards. Or maybe make a few friends among us cons. Me, I think he did it just to feel normal again...if only for a short while.” 这时,你看到了T.Robbins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第二次则是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part,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e Figaro)。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 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em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这次,andy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第三次,他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andy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影响是深远的。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Tomm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
Tommy被杀后,andy从hole(禁闭室)中出来,临脱狱的一天,和red的对白非常耐人寻味。在逃离此处之前,andy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 他要负一定责任。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逃狱前后的片段处理得很好。red总是担心andy会自杀。面对绝望,有人选择死,因为这意味着一种解脱--导演在这里也 有引导观众往“死”那个方向想的倾向,似乎是想和观众开个玩笑--但对于那些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来说,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一条真正通往自由的路。
其后,norton自杀,“HIS JUDGMENT COMETH AND THAT RIGHT SOON.”这句话非常有讽刺意味。而从 andy脱狱成功到red出狱后的这一段戏,完全是对M.Freeman演技的考验。M.Freeman的独白和表演总是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炉火纯青的感 觉,为本剧增色不少。(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片中用过独白的手法,但梁朝伟的表现似乎还是稍欠火候。)从在狱中: “Sometimes it makes me sad, though, Andy being gone. 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到最后他打开盒子,决定到 Zihuatanejo找他的朋友andy,说出内心最后的独白: “I find I a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i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均可以看出他的深厚功力。
显然,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它确实带来很高的商业成就--1995年全美影带租售冠军。但除却票房,它带来的信息量也是很大 的。比如“价值”就是该片带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出狱监犯的人生价值何在?Brooks(老布)的从出狱到自杀,也是催人泪下的一个片段。正如red所说, 他已经长期的监狱生活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了。 “Man's been here fifty years. This place is all he knows. In here, he's an important man, an educated man. A librarian. Out there, he's nothing but a used-up old con with arthritis in both hands. Couldn't even get a library card if he applied. You see what I'm saying?”...“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珍惜你的自由,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red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I'm the only guilty man in Shawshank.”他最后一次在HEARINGS ROOM所说的,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深感悔恨。“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and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myself the way I was...stupid kid who did that terrible crime...wish I could talk sense to him. Tell him how things are right.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that.”
其实,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吗?我们每个人,有哪个不是被社会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的产物?该片的电影原版海报上写着 这样一句话:“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本畅销 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提起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影迷通称为《刺激1995》),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不过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IMDB网站上的前三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6:04
主演简介
蒂姆•罗宾斯
蒂姆•罗宾斯1958年生于加州西科维市,1980年毕业及取得戏剧学位。曾是专业棒球运动员,但对演戏情有独钟。1984年的《玩具兵》为其银幕处女作;1986年在影片《壮志凌云》中饰演一个配角;他的成名作是1988年的棒球片《百万金臂》 ,罗宾斯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傻里傻气的投手;他的代表作有表现越战后遗症的《异世浮生》、暴露好莱坞黑暗的《大玩家》、喜剧片《智商》、黑色喜剧片《金钱帝国》、颂扬狱友情谊的《肖申克的救赎》、展示时装业的《云裳风暴》以及《王牌任务》等等。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95年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当年与《阿甘正传》齐名的影片,可惜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惜败于《阿甘正传》。罗宾斯并不仅仅是位出色的演员,他还是位出色的导演。1992年,罗宾斯自编自导自演了描写竞选参议员内幕的《天生赢家》,片中他自唱的歌曲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1994年,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死囚漫步》,为他获取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本片在柏林影展中大放异彩拿下四项大奖,主演的西恩•潘和苏珊•莎兰登分别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影后桂冠。在2004年他自己又凭借影片《神秘河》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摩根•弗里曼
美国演员,在校时曾参加戏剧演出,18岁加入空军。1959年退伍后,赴洛杉矶市立学院念戏剧。1967年首次在百老汇演出黑人版的歌舞剧《我爱红娘》,其后在公共电视台儿童节目中固定演出6年之久。70年代初期跨足影坛,直至1987年以《恶街实况》皮条客一角获纽约、洛杉矶及全美三大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与金球、奥斯卡提名,获得好莱坞重视。1989年以《为戴茜小姐开车》声名大噪。如今是少数具有演技实力的黑人明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19 16:16
惠子姐姐是水王啊自己盖楼啊
沙滩小海龟 发表于 09-8-19 16:05
我正在看《肖申克的救赎》,也向大家来推荐一下。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8-19 18:07
同感 前面的男主人公圭多油嘴滑舌的 但后来才觉得 一个人能拥有这么灿烂的笑颜 内心是多么的坚强而乐观豁达呀 81# 美惠子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8-19 18:09
肖申克的救赎 在大学里面看过 后来又看了一遍 真的是为这样的人才感到既悲哀又庆幸 悲哀的是 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宝贵人生时光 庆幸他终于凭着自己的聪慧逃出了牢笼 85# 美惠子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20 07:46
辛德勒的名单剧情
1939年9月,德军进驻波兰,下令重新安顿犹太人的户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战乱,一方面迎逢德军各级军官,另一方面则低价引进犹太劳工到他的工厂,辛德勒藉此机大发战争财。德军司令阿蒙生性残暴,以枪杀劳工为乐,整个占领区如同炼狱,辛德勒的工人却在厂内得以偷生。随着德军迫害犹太人的行动变本加厉,辛德勒对纳粹愈发不满。他不断行贿阿蒙,开出需要的犹太工人名单,买进工厂加以保护,直至倾其所有,开列出越来越长的辛德勒名单……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20 07:47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20 07:48
★★★《辛德勒名单》详细剧情★★★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
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么呢?
资金重新到位,工厂重新命名为埃马利亚。党卫军规定:雇佣犹太技术工人每天工资7马克,其他工种和女工每天5马克,但必须直接全部付给政府财政部门,犹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佣波兰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于是,犹太人成了辛德勒当然的选择对象。
招工处人头济济,斯泰恩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许多犹太人被送上了火车,辛德勒得知后火速赶往车站,机智地斥责德军军官,并在火车启动时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并把他留了下来,责怪他日后别忘带工作证,以免遭此横祸。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个个如惊弓之鸟。腥风血雨,其状甚惨。和情妇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妇,哽咽着恳求他离去。
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忧心忡忡。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领神会,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会给以令人满意的报答。
辛德勒来到普拉绍夫劳役营,乘机和斯泰恩见了面。斯泰恩告诉他到时别忘了给党卫军军官及家属的生日送礼,还必须按时孝敬财政部和军需局的人,党卫军司令部的费用每个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来换取获准开设集中营金属加工厂的权利。
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庆祝生日时,吹灭了五层高的蛋糕上的蜡烛并亲吻了身边的每个女人。工厂里的犹太姑娘带着一个犹太女孩,也捧着他们的蛋糕,代表全体工人祝他生日快乐,辛德勒也亲吻了她们,但他没料到由此却惹下了祸。
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无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犹太姑娘。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
广播里传来了叫所有活着的犹太人立刻到广场集合的命令。刚从匈牙利来到集中营的犹太人不知道在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命运。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听军官说要脱衣检查身体,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台上,呆在闷罐车里的犹太人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口渴难忍。辛德勒给坐在月台上的戈特递上冰镇汽水后建议叫辆消防车来,用水笼头朝那些犹太人喷洒,以此取乐。于是,戈特吩咐士兵执行,犹太人纷纷用嘴去迎接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车顶多喷一点,注视着他的戈特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20 07:49
★★★《辛德勒名单》详细剧情★★★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
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
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
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只得同意用另外300人替换。于是,辛德勒又从奥斯威辛救回了300多名妇女和孩子。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8-20 11:35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8-20 11:36 编辑
今天用了一上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果然名不虚传,感谢辛德勒挽救了一千多名犹太人的生命,二次世界大战居然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真是让人吃惊,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和这600万人的悲惨命运相比,今天的我们有多么幸福,好好珍惜吧!不要等到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命才后悔!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10-1 19:29
2009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凑到了一起,我们可以休8天的长假了,新中国60华诞,搜狐推出了高清互联网家庭影院(http://tv.sohu.com/hdtv/),让十一长假没事干的宅男宅女们可有得打发时间了。而中国电影市场继暑期档后,迎来一个小高潮,佳片迭出,献礼片,古装片,喜剧片各自撑起一方阵地,而在这电影大战中,受益的无疑是得到更多选择性的众多影迷了。
这个十一恰逢建国60周年的特别日子,中国电影人纷纷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庆生,这意味又到献礼片扎堆时节。今年的献礼片不同以往,呈现出剧本制作俱佳,众多明星大腕捧场,高成本大场面的新局面。
1、《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于2009年9月16日上映,该片汇集众多大腕,精美制作,还原历史,明星众多,观看此片前一定要睡个好觉,以做到观影过程能全神贯注。众多角色罗贯而出,几个镜头就出现一个大腕,数年历史凝聚在2个小时里讲出,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影坛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一旦走神或漏了几个画面,观影过程就会不完整了。若想补救只能看第二次,或者等待春节电视会放映的完整版了。
2、《风声》
《风声》于2009年9月29日上映,该片精彩剧情,出色演绎,唯美布景,不过有心脏问题和神经脆弱人士请远离此片,目前上映的献礼片中,唯一能对抗《建国大业》的恐怕只有此片。与《建国大业》的正而大不同,《风声》靠的是一个巧字。正当红的谍战题材,张力十足的剧情安排,一波推一波的重重疑点,结合妥帖的选角,使这部片子被评为最有“脑”的商业片。揪出“老鬼”,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智力挑战。
3、《天安门》
《天安门》于2009年9月3日上映,该片高科技手段再现昔日天安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接到任务率舞美队对天安门进行翻修,以供开国大典使用。长期的战乱失修,天安门的破败荒凉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4、《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于2009年9月8日上映,该片诠释了战争中的浪漫和温情,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
5、《惊天动地》
《惊天动地》于2009年9月22日上映,该片运用高科技还原出汶川地震真实场景,唐新生刚刚出色地完成了演习任务,带领队伍走在返回营地的山路上,突然,地动山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
6、《斗牛》
《斗牛》于2009年9月11日上映,该片中黄渤闫妮个性演绎,情节出奇不意,并入选威尼斯影节,用轻松的方式观看这样一部片子绝对是错误的,《斗牛》式黑色幽默,塑造了牛二这样一个中国银幕上从未出现的人物。准备让观者“狂笑”一小时四十分钟不是《斗牛》的想法,让人在笑的同时,流出自心里生发的泪,才是主创的真实目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盛赞黄渤表演,称其为中国的卓别林。
7、《盗版猫》
《盗版猫》于2009年9月25日上映,该片中有孙楠阿朵等歌手客串,关注盗版这个社会热点话题,小龙一直梦想在英国人Henry的帮助下成为嘻哈明星。酒后偶然遭遇盗版碟生产线,从此小龙正常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与情感挫折搅得一团糟。
8、《窈窕绅士》
《窈窕绅士》于2009年9月28日上映,该片中孙红雷、林熙蕾剧中谈恋爱,孙红雷从老土变型男,来自中国台湾的吴嘉倩(林熙蕾饰演)在上海开了一家营销公司,惨淡经营着。有一次当她与农民企业家曾天高(孙红雷饰演)谈案子时,正好看到曾为追求香港天后芳娜,碰了一脸灰的经过。心有不甘的曾誓要一改自己乡巴佬的形象。
9、《大胃王》
《大胃王》于2009年10月6日上映,该片中笑星潘长江搭档港台女星许慧欣,郭德纲片中上演搅局戏,潘长江饰演的农村人三好,为重新夺回老婆芙蓉(许慧欣饰)的爱只身勇闯城市,不料却阻碍重重笑料百出,更遇奸商八哥(郭德纲饰)从中作梗,千辛万苦寻得的老婆却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到底是三好认错了人还是另有隐情......
10、《麦田》
《麦田》于2009年9月28日上映,该片荒诞搞笑,借古讽今,演员表演出色,不过北京冬雨友情提示,提前阅读道教与玉文化有助于加深理解,与以往的战国历史影片刀光剑影的风格不同,《麦田》着重于讲述历史的另外一面,悲喜剧式的影片结构,金木水火土五个即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章节,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样精巧的安排在近年来的华语古装电影中比较罕见。看惯了打打杀杀大场面的古装片后,再看这样一部精妙的作品,会给你一种全新的感受。
11、《狼灾记》
《狼灾记》于2009年10月2日上映,该片魔幻巨制,阵容强大,狼戏震撼,本片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同名小说,观众可同时阅读原著进行比较,一直固守个人情怀的第五代导演田壮壮也进入了主流行列,15年磨一剑,偏离以往小城情节展开一段人狼之旅。小田切让和MAGGIEQ都是影坛中有名的个性派,田壮壮为这俩人安排了火花四溅的激情戏。究竟能突破多大尺度,电影院里见分晓。
12、《齐天大圣前传》
《齐天大圣前传》于2009年09月29日上映,该片是我国唯一一部自产3D动画电影,立体感的动画形象挑战视觉感受,《齐天大圣-前传》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部3D动画电影,该片主要选取了《西游记》中前五回的故事演绎而成。
13、《神兵小将》
《神兵小将》于2009年10月01日上映,该片是香港“漫画宗师”电影处女作,而电影《神兵小将》是黄玉郎的“童心”之作。讲述了主人公南宫问天与他的同伴经过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最终为大众除害的故事。
14、《麋鹿王》
《麋鹿王》于2009年09月29日上映,该片的主题曲由快女争议人物郁可唯唱,古老东方故事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麋鹿公主呦呦温柔天真,因为吃下不知名的仙草而变成少女,在寻找麋鹿王的过程中,和人类王子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10-2 06:33
09日剧《丈夫得了抑郁症》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6041333/
简介简介【演 员】:藤原纪香,原田泰造 【剧情介绍】: 典子是漫画家,夫明是IT企业的白领,突然有一天典子生病了,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放弃自己的职业。但是经过夫明的鼓励战胜了自己。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09-10-3 20:27
《当幸福敲门时》克里斯·加纳的故事使我感动。
感谢美惠子姐姐
作者: 一介书生 时间: 09-10-3 20:29
我们能否自己的幸福来临的时候,我们在前进的路程上充满了满腹的牢骚,要是......就好了,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样的假设句,却唯独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自己应该的付出,忘记了自我的存在。
作者: 静心Y 时间: 09-10-4 21:09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是《当幸福来敲门》,看到了主人公和他儿子的艰难想到了自己和女儿。感动。
谢谢惠子姐!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10-25 20:55
奥黛丽·赫本:十部电影,万种风情
|
|
文/舒天楚
有些记忆总是会随风消散,有些迷恋总是会在时隔多年之后觉得可笑。打开我们岁月的盒子,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当时很在乎,现在却毫不在意的东西,于是,淡淡一笑,默默放弃。
可是,对于赫本,我们似乎已没有选择放弃的权利。因为,我们知道那含笑的眼眸,那纯净的脸庞,通过千般光,万道影,已经深深进入了我们的骨髓,我们的血液,我们的心,……
爱她无罪。
我们也许中邪了。
我们已经无法忘记奥黛丽·赫本,我们已经无法忘记她在电影中的一颦一笑,那么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开始重温那些曾经打动我们的赫本光影吧。
胶片流转中,或是高贵的欧洲公主,或是性感的时装模特,或是清秀的俄罗斯少女,或是博爱的修女,或是圣洁的天使……赫本就这样带着迷人的光晕,向我们翩翩走来。
十部电影,万种风情。
1.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导演:威廉·惠勒
风情指数★★★★★
看点: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
如果没有奥黛丽·赫本,或许《罗马假日》只会作为一部平庸的二流爱情电影被少数人记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变得不同。23岁的赫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把这个电影变成了一个梦。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想着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画诗情的罗马邂逅这样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给自己谱写了人生童话般的开始。第一次担纲影片主演的她,就凭借该片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谓前无古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赫本和该片的服装设计海德共同设计的服装也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赫本在影片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将赫本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种后来被称为“赫本头”的发型也受到了无数时髦女性的青睐,风靡世界。赫本偏瘦的体型也使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
在摄影棚里观看影片样片的导演威廉·惠勒曾为赫本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一定会使她成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来,他的大胆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证明。
2. 《龙凤配》(Sabrina,1954)
导演:比利·怀尔德
风情指数★★★☆
看点: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上去,这是个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时的奥地利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两位当时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莱·鲍嘉与赫本配戏,使这部电影依然获得不俗反响。
此时的赫本虽然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但她毕竟只是主演了一部电影的新人,因此同两位红透半边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还是十分紧张。
脾气很大的鲍嘉瞧不起奥黛丽·赫本,说她不会演戏。在他看来,赫本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居然与他这位巨星配戏,简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静地默默忍受他对自己的蔑视。
不过赫本却因为饰演这部电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谱写了一段爱的篇章,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龙凤配》终于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的合作。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根据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编的电影。奥黛丽·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及亨利·方达共同主演。
这部电影曾经由于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无法按期拍摄的尴尬。在怀孕息影期间,赫本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越来越被书中的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动,想要塑造这一人物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身体状况又使得她犹豫不决。
导演劳伦梯斯则对赫本显示了足够的耐心,他决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后再让赫本出演这个苗条消瘦的年轻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导演的诚意深深打动,但是后来由于身体虚弱而小产,极度痛苦的她对是否拍这部电影又产生了动摇。
最终赫本强烈的职业责任心战胜了内心的软弱,丈夫菲热也认为扮演娜达莎的这个吃重的角色这件工作,可能会把那占据她全部心思的极度痛苦驱散,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影片得以顺利拍竣。
尽管影片的剧本由于改了又改,最终和原著距离已经相当大,再也谈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甜姐儿》(Funny Face,1957)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精妙绝伦的舞技
“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奥黛丽这样说,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美梦。
《甜姐儿》,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他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本却非常佩服。因为赫本习舞多年,甚至还曾决心献身芭蕾艺术,因此她的舞技让这位舞蹈之王也无法挑剔。阿斯泰尔对和赫本合作,将这出音乐舞台剧在银幕上完美再现也充满期待。他在影片拍摄前曾说,“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当然影片最精彩的并不是他们俩后来发展出来的恋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乐。
《甜姐儿》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由于她那精彩绝伦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尔搭档,影片又获得了成功。由于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儿”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5.《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导演:弗·辛尼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非洲
《修女传》改编自根据真人真事而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影片讲述了一个修女的故事:少女嘉百丽进入一个比利时的女修道院而成为修女路加。然而在比利时刚果医院曾帮助过福隽纳提医生的路加在二次大战爆发后, 却因为一些规条, 让她无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临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为了塑造好人物,奥黛丽专程去见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一位伟大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修女,从中汲取了演好这一角色的必需的精神养分。因此她刻画角色的心灵冲突相当传神,令人信服的诠释了一个虔诚正直的修女何以会愤然还俗。影评家认为本片是她演技发挥最好的影片之一,她因此获得了当年的纽约影评家协会和英国影艺学院的最佳女演员奖,并继《罗马假日》、《龙凤配》之后第三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拍摄外景,剧组来到非洲。赫本开始不习惯这儿的气候,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非洲。她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纯朴最善良的人们。
大导演弗·辛尼曼匠心独运,使该片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修女传》重又把赫本推上万人瞩目的高峰。
6.《蒂芬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形象
奥黛丽在坐月子期间读了电影剧本《蒂芬尼的早餐》,这是乔治·阿克塞尔罗德根据特鲁曼·卡波特的著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故事主要是围绕一个名叫霍莉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年轻的卖笑女子,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派拉蒙公司把拍摄此片列入计划,聘请奥黛丽·赫本担任女主角。请年轻有为的导演布莱克·爱德华执导。开始时,奥黛丽一想到自己要演这部电影就心中紧张,因为这部片子有许多令人厌恶的外观,女主人公那乌七八糟的生活方式也使她反胃。毕竟霍莉这个形象和她以前饰演的清纯无邪的形象有相当距离,赫本也担心观众无法接受。
但是,赫本凭借出色的演技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她在表演时,并没有将她本人的风度,气质强加于霍莉身上,也没有把霍莉演成一个风骚、一无是处的女人。她塑造的霍莉性格饱满可信,鲁莽,稚气而又脆弱,开创了60年代电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并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影片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很多文化人所喜爱。《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有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电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
影片的插曲《月亮河》更是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不久前还入选为“二十世纪最经典歌曲”。
7.《谜中谜》(Charade,1963)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的多面才华
少妇蕾吉(赫本饰)在夫婿被人谋杀后发现自己也开始被三名男子追踪。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来夫婿生前曾经与四个人一同参与一项非法的勾当, 窃取并独吞了一笔巨款。当不明白赃款下落的蕾吉正苦于歹徒的骚扰时, 一个叫做彼得·贾许瓦(加利·格兰特饰)的男子的出现了,并协助她逃离一次次危险。蕾吉感激彼得,对他倾心不已,然而没想到最终真相大白,彼得竟是……
《谜中谜》这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它尝试把纤弱的奥黛丽·赫本陷于恐怖的深渊之中,从而使赫本在这样的情境中流露出独特的女性美。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拍过此类影片的赫本来说,这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赫本依然获得了成功。
赫本通过影片也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才华,比如这部电影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话就是赫本自己加进去的。如在蕾吉邀彼得到家里坐的一场戏中,她很优雅地问:“你为什么不进来,我又不会咬你。”停了一下之后,她接着说:“除非你要求我。”另一幕则是赫本靠在格兰特的肩膀上哭泣,她抬起头看着他时,突然不按剧本即兴地说:“你看!我把你的西装都弄湿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别担心,它自己会干。”赫本非常喜欢两人之间有趣的对手戏。影评则说这部电影是“上乘的轻松喜剧片”。这也是导演杜宁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8.《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导演:乔治·顾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炉火纯青的演技
早在拍《蒂芬尼的早餐》时,奥黛丽就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一角。这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的的内容是:语音学家希金斯用一个贫苦的卖花姑娘伊莉莎做纠正语音、语汇和举止的试验,使她改掉方言土语和种种不文雅的举止,把她训练成一个看上去高贵、阔绰的斯文小姐,而最终希金斯本人也爱上了越来越迷人的伊莉莎。伊莉莎终于由蝶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舞台剧中的伊莉莎一角是由朱莉·安德鲁斯扮演的。当时的朱莉年仅18岁,有一副漂亮的女高音嗓子,因此音乐歌舞剧《窈窕淑女》在百老汇演出大获成功。但是,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决定选择知名度更大的赫本。
然而影片正式拍摄时赫本却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由于这部影片是根据舞台音乐歌舞剧改编的,所以歌曲不少。伊莉莎要唱许多支歌。奥黛丽虽说在《甜姐儿》和《蒂芬尼的早餐》中唱过歌,但在目前这部片子里,奥黛丽的声音却远不能胜任。音乐导演向她摊牌了,告诉她说,她花了数周所录的歌曲统统作废,每支曲子都得找别人唱,重录。为这事,奥黛丽心情沮丧自不必说。
然而除此之外,赫本的表演精彩非凡,无论是朴直而缺乏教育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淑女,她演来游刃有余,恰到好处,这证明赫本的艺术造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遗憾的是,该片虽受到影评家和观众的推崇,成为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金奖,然而成就最大的赫本却未能获奖。
9.《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1967)
导演:梅尔·菲热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奥斯卡影后提名
1967年拍的《等到天黑》(又译为《盲女惊魂记》)是赫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悬念气氛不亚于希区柯克的力作进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渐趋化境的表演技艺。
她饰演一个瘦弱的盲女人,要对付闯入家中的强壮歹徒,并凭借智慧最终取胜。那么,这位盲女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原来她把灯泡打碎,切断电源,使对手陷入黑暗之中。因为这是她的家,她已走过成千上万次。所以原本凶猛的歹徒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成了“盲人”。这样的情节设置,为表演提出了许多难题:比如她拿东西,既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象在陌生地方那样跌跌撞撞。无疑,出演这样一个角色,对赫本来说又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挑战。
为了体验盲人生活,找到真实感觉,赫本到盲人学校请教老师,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对眼睛有害的隐形眼镜。最终在影片中奥黛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动过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0.《直到永远》(Always,1989)
导 演:斯皮尔伯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早已有着“人间天使”美誉的奥黛丽·赫本终于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真真切切地演了一回天使。这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飞行员彼特似乎一心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亲近他的人的感情需要视而不见,并且从不对女友说出自己的爱。而他的女友多琳达则是一个野丫头,她总是一身飞行员装饰,不故作温柔,还喜欢同飞行员们一起喝酒。当彼特最后一次飞行开始的时候,他对多琳达说了那几个字,但却被飞机的引擎声盖住。在行动中,彼特为救最好的朋友阿尔而牺牲了生命,不过,他的魂魄却被一位叫哈普的天使带回这个世界。起初,他为失去心爱的女人而绝望,但最后他促成了女友与别人相爱后,才安心地离去。
赫本在片子饰演的就是那个一身白衫的天使,雍容高贵,令人怀念,并且整部影片在斯皮尔伯格的精细镜头设置下,唯美而华丽,让人赏心悦目。尽管在这部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的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作为她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影,还是值得赫本迷们深深怀念,看着作为银幕上天使的她,也想着银幕下同样是天使的她。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9-10-25 20:56
寻梦与圆梦
1988年,奥黛丽.赫本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奔赴饱受战乱、饥荒困扰的埃塞俄比亚,那情景使她想起了二战中的自己。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布鲁塞尔是一个充满魅力、讲究礼仪、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它既不大得令人精疲力竭,也不是小得偏僻闭塞。整个城市色调灰暗,气氛严肃而富有理性。稳健持重、不动声色是布鲁塞尔人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出生地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奥黛丽就是这一见解的活见证。
奥黛丽.赫本的母亲是荷兰人,因为有着王室直系贵族的血统,所以一直被尊称为男爵夫人,父亲是个纳粹倾向很重的英国商人。一对不太合适的配偶终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父亲抛妻弃女远走他乡。与同龄孩子相比,奥黛丽.赫本显得过于文静,过于寡言少语,向来有“老太太”的绰号。观日出而知全天,从小就爱着的芭蕾舞、巧克力、小狗,一生一世形影相随地跟着她。伴着二战隆隆的炮声,奥黛丽.赫本一天天长大,并且舞姿日渐优美。舞蹈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种表达完美的方法,因为对舞蹈执著和热爱,她在当时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有许多梦想,而儿时的梦想恐怕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实现的。
可恶的战争不禁粉碎了她的梦,还将她的城市顷刻间炸成废墟。她脱下舞鞋,换上能让她大步流星的布鞋,并且这里成了藏密最保险的地方。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奥黛丽.赫本的童年让她坚强而又脆弱,造成了她两极化的个性,这一点当然使她与同年代的美国人大不相同。有过战争经历的人,不是变得刚强,就是变得温和。她则是后者。
1959年,在《修女传》中奥黛丽扮演一个名为路加的修女。从成为修女到护士,经过艰苦的考验,她都默默忍受,但她对人类的爱心超过了对宗教仪式的膜拜。她不愿在她照顾病人、安慰病人、或是病人有话对她倾诉的时候,被修道院的钟声打扰。既然不肯违背良心,又不能屡犯院规,她只能告别宗教,再度回到人群中。在白色道袍下,她美丽的脸庞依然动人。
三十年后,她的所作所为与她在《修女传》里的表现不谋而合,她成为危难中的人们的希望。1988年,奥黛丽.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非常适合这项工作。在这之后的五年里,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埃塞俄比亚、苏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马里。
“我是个母亲,所以我有责任这么做” 奥黛丽.赫本说,“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那是她老年时的梦想,并且她一天天都在积累圆梦的可能性。
1991年,奥黛丽.赫本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全世界最资深的艺术大师颁发的荣誉奖。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